《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6
颜勤礼碑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君諱勤禮,字敬,琅琊臨沂人。
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
曾祖諱恊,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
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齊書》有傳。
始自南入北,今爲京兆長安人。
父諱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臻屢屈焉。
《齊書》黃門傳云集序君自作,後加踰岷將軍。
太宗為秦王,精選僚屬,拜記室參軍,加儀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餘首。
《溫大雅傳》云,初君在隋,與大雅俱仕東宮,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愍楚弟遊秦與彥將俱典秘閣。
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
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識量弘遠,工於篆籀,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
義寜元秊十一月,從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議大夫勳,解褐秘書省校書郎。
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九秊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
貞觀三秊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六秊七月授著作佐郎,七秊六月授詹事主簿,轉太子内直監,加崇賢館學士。
宮廢,出補蔣王文學,弘文館學士。
永徽元秊三月制曰,具官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
乃拜陳王屬學士如故,遷曹王友。
無何,拜秘書省著作郎。
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監与君同時為崇賢、弘文館學士,禮部為天冊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
太宗甞圖畫崇賢諸學士,命監為讃,以君與監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特讃君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
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龠馳譽,龍樓委質。
”當代榮之。
六秊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奭親累,貶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秊加上護軍。
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
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東南萬秊縣寜安鄉之鳳棲原。
先夫人陳郡殷氏臮柳夫人同合祔焉,禮也。
颜勤礼碑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君諱勤禮,字敬,琅琊臨沂人。
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
曾祖諱恊,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
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齊書》有傳。
始自南入北,今爲京兆長安人。
父諱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臻屢屈焉。
《齊書》黃門傳云集序君自作,後加踰岷將軍。
太宗為秦王,精選僚屬,拜記室參軍,加儀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餘首。
《溫大雅傳》云,初君在隋,與大雅俱仕東宮,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愍楚弟遊秦與彥將俱典秘閣。
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
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識量弘遠,工於篆籀,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
義寜元秊十一月,從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議大夫勳,解褐秘書省校書郎。
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九秊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
貞觀三秊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六秊七月授著作佐郎,七秊六月授詹事主簿,轉太子内直監,加崇賢館學士。
宮廢,出補蔣王文學,弘文館學士。
永徽元秊三月制曰,具官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
乃拜陳王屬學士如故,遷曹王友。
無何,拜秘書省著作郎。
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監与君同時為崇賢、弘文館學士,禮部為天冊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
太宗甞圖畫崇賢諸學士,命監為讃,以君與監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特讃君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
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龠馳譽,龍樓委質。
”當代榮之。
六秊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奭親累,貶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秊加上護軍。
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
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東南萬秊縣寜安鄉之鳳棲原。
先夫人陳郡殷氏臮柳夫人同合祔焉,禮也。
勤礼碑字帖及释文《勤礼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撰写的一篇楷书碑文,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碑文共四面,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 8字。
左侧5行,行37字。
下面是《勤礼碑》的释文:碑阳:曰:“颜君之先,出自有周。
绵绵瓜瓞,历世载德。
至于汉魏,为臣为君。
积善余庆,诞降英哲。
颜阖守道,确然不群。
汉明帝时,为五官中郎将。
遭家多难,亡命江左。
后汉中兴,事详谱谍。
子孙绵延,代有显人。
魏晋之际,一门三公。
盛矣哉!自兹以降,或隐或仕。
或忠或孝,代不乏贤。
至隋末,皇考讳密,字敬仲,为长安令。
值隋氏失国,杖策归乡。
武德初,历官监察御史、长安令、侍御史、吏部侍郎、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常卿、刑部尚书、御史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侍中、中书令、尚书右仆射、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太傅、太尉、录尚书事、尚书令、监修国史、上柱国、鲁国公。
薨,年七十一。
赠太师,谥曰文贞。
皇妣讳某,某氏女,生子三人:长曰真卿,次曰伸,次曰倚。
真卿自幼好学,遍观群书,尤善书法。
举进士,对策高第,迁监察御史。
属禄山之乱,奉诏招募勇士,拒贼有功,拜尚书右丞。
贼平,迁刑部侍郎。
代宗即位,除御史大夫。
德宗立,召为尚书右仆射,封鲁国公。
薨,年七十一。
赠太师,谥曰文忠。
伸,举明经,为监察御史。
贼平,迁给事中。
德宗时,为京兆尹。
薨,赠礼部尚书。
倚,举进士,为太子中允。
贬蓬州刺史。
事迹见《新唐书·颜氏传》。
”碑阴:“颜氏之先,自周至隋,世传积德。
至唐颜阖,为汉五官中郎将。
子孙绵延,或仕或隐。
至隋末,颜阖子敬仲,为长安令。
武德初,历官至监察御史、长安令、侍御史、吏部侍郎、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常卿、刑部尚书、御史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侍中、中书令、尚书右仆射、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太傅、太尉、录尚书事、尚书令、监修国史、上柱国、鲁国公。
薨,年七十一。
赠太师,谥曰文贞。
娶某氏,生子三人:真卿、伸、倚。
真卿,监察御史,历官至尚书右丞、御史大夫、尚书右仆射、鲁国公。
《颜勤礼碑》一、简介: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
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
元明时被埋入土中,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 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
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
其后“故”字下泐。
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二、释文:(1)简体碑阳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
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
后加踰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余首。
《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识量弘远,工于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
全文,翻译,及其注解如下:第一句,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
诏曰: 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之师对其施行教导。
国储指太子, 元良也是太子的代称,因为元良本义是大善,至德,指大贤之士。
第二句,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要想根本牢固, 必须先有好的教导。
若非忠贤之人, 如何可以教诲太子?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喻通“谕”。
第三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此句可这样断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为散官名,(散官是表级别的,而职事官是实际行政职务) , 在当时为从二品。
行吏部尚书:“行”表示高级别任低级别的职事官。
吏部尚书在当时是正三品,因其为二品,故曰行。
充礼仪使:充是充任的意思,其实有特派的意味,因为颜真卿有行政职务(吏部尚书), 再特别指命他为礼仪使。
礼仪使是专管大典礼仪等事宜的官职。
唐玄宗天宝九年始置此职,以后数度停置。
六十多年间,唐朝共任命过七位礼仪使, 大都是兼任,颜真卿是最后一位礼仪使。
“代宗晏驾,朝廷以公鸿儒,详练典故,举充礼仪使。
祗护陵寝,率礼无违,加光禄大夫、太子少师,使如故。
”(令狐峘《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神道碑铭》)上柱国:上柱国是勋位中的最高级,共十二级。
鲁郡开国公:开国郡公是爵位中的第四等, 属正二品.唐朝国公(第三等)以下爵位前规定加“开国”二字。
颜真卿:当然是人名。
第四句,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
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这里说的四科,指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
(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他的品质﹑德行,才华,按四科的标准来评价,都是每一科最优秀的。
第五句,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
颜勤礼碑一、简介:全称秘书省着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着录,可见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据宋伯鲁 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其后“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二、释文:1简体碑阳唐故秘书省着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后加踰岷将军;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余首;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事具唐史;君幼而朗晤,识量弘远,工于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义寜元年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议大夫勋,解褐秘书省校书郎;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着作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直监,加崇贤馆学士;宫废,出补蒋王文学、弘文馆学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具官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迁曹王友;无何,拜秘书省着作郎;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监上君同时为崇贤弘文馆学士,礼部为天册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于司经局校定经史;太宗甞图画崇贤诸学士,命秘监为讃,以君与监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讃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驰誉,龙楼委质;”当代荣之;六年以后夫人兄中书令柳奭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明庆六年加上护军;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不幸遇疾,倾逝于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东南万年县寜安乡之凤栖原;先夫人陈郡殷氏众柳夫人同合祔焉,礼也;七子:昭甫,晋王曹王侍读,赠华碑侧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刘子玄神道碑;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皆着学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进,孙元孙,举进士,考功员外刘奇特标牓之,名动海内,从调以书判入高等者三,累迁太子舍人;属玄宗监国,专掌令画;滁、沂、豪三州刺史,赠秘书监;惟贞,频以书判入高等,厯畿赤尉丞、太子文学、薛王友、赠国子祭酒、太子少保,德业具陆据神道碑;会宗,襄州参军;孝友楚州司马;澄,左卫翊卫;润,倜傥,涪城尉;曾孙春卿,工词翰,有风义,明经拔萃,犀浦碑阴蜀二县尉;故相国苏颋举茂才,又为张敬忠剑南节度判官;偃师丞、杲卿,忠烈有清识吏干,累迁太常丞,摄常山太守,杀逆贼安禄山将李钦凑,开土门,擒其心手何千年、高邈,迁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贼,遇害,楚毒参下,詈言不绝,赠太子太保,谥曰:“忠,曜卿,工诗善草隶,十六以词学直崇文馆,淄川司马;旭卿,善草书,胤山令;茂曾,讷言敏行,颇工篆籀,犍为司马;阙疑,仁孝善诗、春秋,杭州参军;允南,工诗,人皆讽诵之;善草隶书判,频入等第,厯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三为郎官、国子司业,金乡男;乔卿,仁厚有吏材,富平尉;真长,耿介举明经;幼舆,敦雅有酝藉,通班汉书,左清道率府兵曹;真卿,举进士,校书郎;举文词秀逸,醴泉尉,黜陟使王鉷以清白名闻;七为宪官,九为省官,荐为节度采访观察使,鲁郡公;允臧,敦实有吏能,举县令,宰延昌;四为御史,充太尉郭子仪判官、江陵少尹、荆南行军司马;长卿、晋卿、邠卿、充国、质、多无禄早世;名卿倜、佶、汲、伦,并为武官,玄孙纮,通义尉,没于蛮;泉明,孝义有吏道,父开土门佐其谋,彭州司马;威明,邛州司马;季明、子干、沛、诩、颇、泉明男诞,及君外曾孙沈盈、卢逖,并为逆贼所害,俱蒙赠五品京官;浚,好属文;翘、华、正,并早夭;颎,好五言,校书郎;颋,仁孝方正,明经大理司直,充张万顷岭南营田判官;顗,凤翔参军;頍,通悟颇善隶书,太子洗马、郑王府司马;并不幸短命;通明,好属文,项城尉;顪,温江丞;觌,绵州参军;靓,盐亭尉;颢,仁和有政理,蓬州长史;慈明,仁顺干蛊,都水使者;颖,介直,河南府法曹;頔,奉礼郎;颀,江陵参军;颉,当阳主簿;颂,河中参军;项,卫尉主簿;愿,左千牛;頥、颒,并京兆参军;頩、须、、并童稚未仕;自黄门、御正至君父叔兄弟众子侄扬庭、益期、昭甫、强学十三人,四世为学士、侍读,事见柳芳续卓绝、殷寅着姓略;小监、少保,以德行词翰为天下所推;春卿、杲卿、曜卿、允南而下,众君之羣从光庭、千里、康成、希庄、日损、隐朝、匡朝、升庠、恭敏、邻几、元淑、温之、舒、说、顺、胜、怡、浑、允济、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着述,学业文翰,交映儒林,故当代谓之学家;非夫君之积德累仁,贻谋有裕,则何以流光末裔,锡羡盛时小子真卿,聿修是忝;婴孩集蓼,不及过庭之训;晚暮论撰,莫追长老之口;故君之德美,多恨阙遗;铭曰:铭阙2繁体碑阳唐故秘书省着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後加踰岷将军;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余首;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後职位,温氏为盛;”事具唐史;君幼而朗晤,识量弘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义寜元年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议大夫勳,解褐秘书省校书郎;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着作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直监,加崇贤馆学士;宫废,出补蒋王文学、弘文馆学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具官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迁曹王友;无何,拜秘书省着作郎;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监上君同时为崇贤弘文馆学士,礼部为天册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经局校定经史;太宗甞图画崇贤诸学士,命秘监为讃,以君与监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讃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龠驰誉,龙楼委质;”当代荣之;六年以後夫人兄中书令柳奭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明庆六年加上护军;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不幸遇疾,倾逝于府之官舍,既而旋窆於京城东南万年县寜安乡之凤栖原;先夫人陈郡殷氏衆柳夫人同合祔焉,礼也;七子:昭甫,晋王曹王侍读,赠华碑侧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刘子玄神道碑;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皆着学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进,孙元孙,举进士,考功员外刘奇特标牓之,名动海内,从调以书判入高等者三,累迁太子舍人;属玄宗监国,专掌令画;滁、沂、豪三州刺史,赠秘书监;惟贞,频以书判入高等,厯畿赤尉丞、太子文学、薛王友、赠国子祭酒、太子少保,德业具陆据神道碑;会宗,襄州参军;孝友楚州司马;澄,左卫翊卫;润,倜傥,涪城尉;曾孙春卿,工词翰,有风义,明经拔萃,犀浦碑阴蜀二县尉;故相国苏頲举茂才,又为张敬忠剑南节度判官;偃师丞、杲卿,忠烈有清识吏干,累迁太常丞,摄常山太守,杀逆贼安禄山将李钦凑,开土门,擒其心手何千年、高邈,迁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贼,东京遇害,楚毒参下,詈言不绝,赠太子太保,諡曰:“忠,曜卿,工诗善草隶,十六以词学直崇文馆,淄川司马;旭卿,善草书,胤山令;茂曾,讷言敏行,颇工篆籀,犍为司马;阙疑,仁孝善诗、春秋,杭州参军;允南,工诗,人皆讽诵之;善草隶书判,频入等第,厯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三为郎官、国子司业,金乡男;乔卿,仁厚有吏材,富平尉;真长,耿介举明经;幼舆,敦雅有醖藉,通班汉书,左清道率府兵曹;真卿,举进士,校书郎;举文词秀逸,醴泉尉,黜陟使王鉷以清白名闻;七为宪官,九为省官,荐为节度采访观察使,鲁郡公;允臧,敦实有吏能,举县令,宰延昌;四为御史,充太尉郭子仪判官、江陵少尹、荆南行军司马;长卿、晋卿、邠卿、充国、质、多无禄早世;名卿倜、佶、汲、伦,并为武官,玄孙紘,通义尉,没于蛮;泉明,孝义有吏道,父开土门佐其谋,彭州司马;威明,邛州司马;季明、子干、沛、诩、颇、泉明男诞,及君外曾孙沈盈、卢逖,并为逆贼所害,俱蒙赠五品京官;濬,好属文;翘、华、正,并早夭;熲,好五言,校书郎;頲,仁孝方正,明经大理司直,充张万顷岭南营田判官;顗,凤翔参军;頍,通悟颇善隶书,太子洗马、郑王府司马;并不幸短命;通明,好属文,项城尉;顪,温江丞;觌,绵州参军;靓,盐亭尉;颢,仁和有政理,蓬州长史;慈明,仁顺干蛊,都水使者;颖,介直,河南府法曹;頔,奉礼郎;颀,江陵参军;颉,当阳主簿;颂,河中参军;项,卫尉主簿;愿,左千牛;頥、頮,并京兆参军;頩、须、、并童稚未仕;自黄门、御正至君父叔兄弟衆子侄扬庭、益期、昭甫、强学十三人,四世为学士、侍读,事见柳芳续卓绝、殷寅着姓略;小监、少保,以德行词翰为天下所推;春卿、杲卿、曜卿、允南而下,衆君之羣从光庭、千里、康成、希庄、日损、隐朝、匡朝、昇庠、恭敏、邻几、元淑、温之、舒、说、顺、胜、怡、浑、允济、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着述,学业文翰,交映儒林,故当代谓之学家;非夫君之积德累仁,贻谋有裕,则何以流光末裔,锡羡盛时小子真卿,聿修是忝;婴孩集蓼,不及过庭之训;晚暮论撰,莫追长老之口;故君之德美,多恨阙遗;铭曰:铭阙唐故秘书省着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曾祖讳协,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後;加踰岷将军;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余首;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逰秦与彦将俱典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後职位,温氏为盛;”事具唐史;君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义宁元年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议大夫勳,解褐秘书省校书郎;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着作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内直监,加崇贤馆学士;官废,出补蒋王文学、弘文馆学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具官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迁曹王友;无何,拜秘书省着作郎;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监与君同时为崇贤弘文馆学士,礼部为天策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于司经局校定经史;太宗尝图画崇贤诸文学士,命监为赞,以君与监兄弟,不宜相哀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赞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驰誉,龙楼委质;”当代荣之;六年以後夫人兄中书令柳写法似大,左右夹两百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显庆六年加上护军;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不幸遇疾,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归窆于京城东南万年县宁安乡之凤栖原;先夫人陈郡殷氏众貌似柳夫人同合祔焉,礼也;七子:昭甫,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刘子玄神道碑;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皆着学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进,孙元孙,举进士,考功员外刘奇特标榜之,名动海内,从调以书判入高等者三,累迁太子舍人;属玄宗监国,专掌令画;滁、沂、濠三州刺史,赠秘书监;惟贞,频以书判入高等,历畿赤尉丞、太子文学、薛王友、赠国子祭酒、太子少保,德业具陆据神道碑;会宗,襄州参军;孝,楚州司马;澄,左卫翊卫;润,倜傥,涪城尉;曾孙春卿,工词翰,有风义,明经拔萃,犀浦蜀二县尉;故相国苏似左匡右页举茂才,又为张敬忠剑南节度判官;偃师丞、杲卿,忠烈有清识吏干,累迁太常丞,摄常山太守,杀逆贼安禄山,将李钦凑,开土门,擒其心手何千年、高邈,迁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贼,东京遇害,楚毒惨下,詈言不绝,赠太子太保,谥曰:“忠节,曜卿,工诗书草隶,十六以词学直崇文馆,淄川司马;旭卿,善草,胤山令;茂曾,讷言敏行,颇工篆籀,犍为司马;阙疑,仁孝善诗、春秋,杭州参军;允南,工诗,人皆讽诵之;善草隶书判,频入等第,历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三为郎官、国子司业,金乡男;乔卿,仁厚有吏材,富平尉;真长,耿介举明经;幼舆,敦雅有蕴藉,通班汉书,左清道率府兵曹;真卿,举进士,校书郎;举文词秀逸,醴泉尉,黜陟使王鉷以清白名闻;七为宪官,九为省官,荐为节度采访观察使,鲁郡公;允臧,敦实有吏能,举县令,宰延昌;四为御史,充太尉郭子仪判官、江陵少尹、荆南行军司马;长卿、晋卿、邠卿、充国、质、多无禄早世;名卿、、倜、佶、汲、伦,并为武官,玄孙,紘通义尉,没於蛮;泉明,孝义有吏道,父开土门佐其谋,彭州司马;威明,邛州司马;季明、子干、沛、翊、颇、泉明男诞,及君外曾孙沈盈、卢逖,并为逆贼所害,俱蒙赠五品京官;濬好属文;翘、华、正,左岳右页并早夭;频,好五言,校书郎;似左匡右页仁孝方正,明经大理司直,充张万顷岭南营田判官;顗,凤翔参军;頍,通悟颇善隶书,太子洗马、郑王府司马,并不幸短命;通明,好属文,项城尉;左岁右羽,温江丞;觌,绵州参军;靓,盐亭尉;颢,仁和有政理,蓬州长史;慈明,仁顺干蛊,都水使者;颖,介直,河南府法曹;左由右页,奉礼郎;颀,江陵参军;颉,当阳主簿;颂,河中参军;项,卫尉主簿;愿,左千牛;颐、頮,并京兆参军;頩、须、并童稚未仕;自黄门、御正至君父叔兄弟众子侄扬庭、益期、昭甫、强学十三人,四世为学士、侍读,事见柳芳续卓绝、殷寅着姓略;少监、少保,以德行词翰为天下所推;春卿、杲卿、曜卿、允南而下,众君之群从光庭、千里、康成、希庄、日损、隐朝、匡朝、昇庠、恭敏、邻几、元淑、温之、舒、说、顺、胜、怡、浑、允济、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着述,学业文翰,交映儒林,故当代谓之学家;非夫君之积德累仁,贻谋有裕,则何以流光末裔,锡羡盛时小子真卿,聿修是忝,婴孩集慕,不及过庭之训;晚暮论撰,莫追长老之口;故君之德美,多恨阙遗;铭曰:铭阙颜勤礼碑注音君j ūn 諱hu ì勤q ín 禮l ǐ,字z ì敬j ìng ,琅l áng 琊y á臨l ín 沂y í人r én ;高祖g āoz ǔ諱hu ì見ji àn 遠yu ǎn ,齊q í御y ù史sh ǐ中zh ōng 丞ch éng ,梁li áng 武w ǔ帝d ì受sh òu 禪shan ,不b ù食sh í數sh ù日r ì,一y ī慟t òng 而ér 絕ju é,事sh ì見ji àn 梁li áng 、齊q í、周zh ōu 書sh ū; 曾祖z ēngz ǔ諱hu ì恊xi é,梁li áng 湘xi āng 東d ōng 王w áng 記j ì室sh ì參c ān軍j ūn ,文w én 苑yu àn 有y ǒu 傳zhuan ; 祖z ǔ諱hu ì之zh ī推tu ī,北b ěi 齊q í給g ěi 事sh ì黃hu áng 門m én 侍郎sh ìl áng ,隋su í東d ōng 宮g ōng 學xu é士sh ì,齊q í書sh ū有y ǒu 傳zhuan ;始sh ǐ自z ì南n án 入r ù北b ěi ,今j īn 爲wei 京兆j īngzh ào 長ch áng 安ān 人r én ; 父f ù諱hu ì思s ī魯l ǔ,博b ó學xu é善sh àn 属zh ǔ文w én ,尤y óu 工g ōng 詁g ǔ訓x ùn ,仕sh ì隋su í司s ī經j īng 局j ú校xi ào 書sh ū、東d ōng 宮g ōng 學xu é士sh ì、長ch áng 寧n íng 王w áng 侍sh ì讀d ú,與y ǔ沛p èi 國gu ó劉li ú臻zh ēn 辯bi àn 論l ùn 經j īng 義y ì,臻zh ēn 屢l ǚ屈q ū焉y ān ;《齊書》q ísh ū黃hu áng 門m én 傳chu án 云集y únj í序x ù君j ūn 自z ì作zu ò,後h òu 加ji ā踰y ú岷m ín 將ji āng 軍j ūn ;太t ài 宗z ōng 為w éi 秦q ín 王w áng ,精j īng 選xu ǎn 僚li áo 屬sh ǔ,拜b ài 記j ì室sh ì參c ān 軍j ūn ,加ji ā儀y í同tong ;娶q ǔ御y ù正中zh èngzh ōng 大夫d àifu 殷英y ǐny īng 童女t óngn ǚ,《英童集》y īngt óngj í呼h ū顏y án 郎l áng 是sh ì也y ě,更g èng 唱和ch àngh è者zh ě二十èrsh í餘y ú首sh ǒu ;《溫大雅傳》w ēnd ày ǎchu án 云y ún ,初ch ū君j ūn 在z ài 隋su í,與y ǔ大雅d ày ǎ俱j ù仕sh ì東d ōng 宮g ōng ,弟d ì愍m ǐn 楚ch ǔ與y ǔ彥y àn 博b ó同tong 直zh í內n èi 史sh ǐ省sh ěng ,愍m ǐn 楚ch ǔ弟d ì遊y óu 秦q ín 與y ǔ彥y àn 將ji āng 俱j ù典di ǎn 祕m ì閣g é;二èr 家jie 兄弟xi ōngd ì,各g è為w éi 一y ī時sh í人物r énw ù之zh ī選xu ǎn ;少sh ǎo 時sh í學xu é業y è,顏y án 氏sh ì為w éi 優y ōu ,其q í後h òu 職zh í位w èi ,溫w ēn 氏sh ì為w éi 盛sh èng ;事sh ì具j ù唐t áng 史sh ǐ; 君j ūn 幼y òu 而ér 朗l ǎng 晤w ù,識sh í量li àng 弘h óng 遠yu ǎn ,工g ōng 於y ū篆zhu àn 籀zh òu ,尤y óu 精j īng 詁g ǔ訓x ùn 3,秘m ì閣g é司s ī經j īng 史籍sh ǐj í多du ō所su ǒ刊k ān 定d ìng ;義y ì寜n íng 元yu án 秊ni án 十一月sh íy īyu è,從c óng 太t ài 宗z ōng 平p íng 京城j īngch éng ,授sh òu 朝ch áo 散s àn 正zh èng 議y ì大夫d àifu 勳x ūn ,解ji ě褐h è秘m ì書sh ū省sh ěng 校xi ào 書sh ū郎l áng ;武w ǔ德d é中zh ōng 授sh òu 右y òu 領l ǐng 左右zu ǒy òu 府f ǔ鎧k ǎi 曹c áo 參c ān 軍j ūn ,九ji ǔ秊ni án 十一月sh íy īyu è授sh òu 輕q īng 車ch ē都d ōu 尉w èi 兼ji ān 直zh í秘m ì書sh ū省sh ěng ;貞zh ēn 觀gu ān 三s ān 秊ni án 六月li ùyu è兼ji ān 行h áng 雍y ōng 州zh ōu 參c ān 軍j ūn 事sh ì,六li ù秊ni án 七月q īyu è授sh òu 著作zh ùzu ò佐zu ǒ郎l áng ,七q ī秊ni án 六月li ùyu è授sh òu 詹zh ān 事主sh ìzh ǔ簿b ù,轉zhu ǎn 太子t àiz ǐ内n èi 直zh í監ji ān ,加ji ā崇ch óng 賢xi án 館gu ǎn 學xu é士sh ì;宮g ōng 廢f èi ,出ch ū,補b ǔ蔣ji ǎng 王w áng 文w én 學xu é,弘h óng 文w én 館gu ǎn 學xu é士sh ì;永y ǒng 徽hu ī元yu án 秊ni án 三月s ānyu è制zh ì曰yu ē,具j ù官gu ān 君j ūn “學xu é藝y ì優y ōu 敏m ǐn ,宜y í加ji ā獎ji ǎng 擢zhu ó”;乃n ǎi 拜b ài 陳ch én 王w áng 屬sh ǔ學xu é士sh ì如r ú故g ù,遷qi ān 曹c áo 王w áng 友y ǒu ;無w ú何h é,拜b ài 秘m ì書sh ū省sh ěng 著zh ù作zu ò郎l áng ;君j ūn 與y ǔ兄xi ōng 秘m ì書sh ū監ji ān 師sh ī古g ǔ、禮l ǐ部b ù侍郎sh ìl áng 相xi āng 時sh í齊q í名m íng ,監ji ān 与y ǔ君j ūn 1同tong 時sh í為w éi 崇ch óng 賢xi án 、弘h óng 文w én 館gu ǎn 學xu é士sh ì,禮l ǐ部b ù為w éi 天ti ān 冊c è府f ǔ學xu é士sh ì,弟d ì太子t àiz ǐ通事t ōngsh ì舍人sh èr én 育y ù德d é,又y òu 奉令f èngl ìng 於y ū司s ī經j īng 局j ú校定xi àod ìng 經j īng 史sh ǐ;太t ài 宗z ōng 甞ch áng 圖t ú畫hu à崇ch óng 賢xi án 諸zh ū學xu é士sh ì,命m ìng 監ji ān 為w éi 讃z àn ,以y ǐ君j ūn 與y ǔ監ji ān 兄弟xi ōngd ì,不宜b ùy í相xi āng 襃p óu 述sh ù,乃n ǎi 命中m ìngzh òng 書sh ū舍人sh èr én 蕭xi āo 鈞j ūn 特t è讃z àn 君j ūn 曰yu ē:“依y ī仁r én 服f ú義y ì,懷hu ái 文w én 守sh ǒu 一y ī,履l ǚ道d ào 自居z ìj ū,下xi à帷w éi 終zh ōng 日r ì;德d é彰zh āng 素s ù里li ,行h áng 成ch éng 蘭l án 室sh ì,鶴h è龠yu è馳ch í譽y ù,龍l óng 樓l óu 委w ěi 質zh ì;”當dang 代d ài 榮r óng 之zh ī; 六li ù秊ni án ,以y ǐ後h òu 夫人f ūr én 兄xi ōng 中zh ōng 書sh ū令l ìng 柳li ǔ奭sh ì親q īn 累l èi ,貶bi ǎn 夔ku í州zh ōu 都督d ūdu 府f ǔ長ch áng 史sh ǐ,明m íng 慶q ìng 六li ù秊ni án 加上ji āshang 護h ù軍j ūn ;君j ūn 安ān 時sh í處chu 順sh ùn ,恬ti án 無w ú慍y ùn 色s è;不幸b úx ìng 遇y ù疾j í,傾q īng 逝sh ì於y ū府f ǔ之zh ī官gu ān 舍sh è,既而j ìér 旋xu án 窆bi ǎn 于y ú京城j īngch éng 東d ōng 南n án 萬w àn 秊ni án 縣xi àn 寜n íng 安ān 鄉xi āng 之zh ī鳳f èng 棲q ī原yu án ;先xi ān 夫f ū人r én 陳ch én 郡j ùn 殷y ǐn 氏sh ì臮j ì柳li ǔ夫f ū人r én 同tong 合h é祔f ù焉y ān ,禮l ǐ也y ě; 子z ǐ:昭zh āo 甫f ǔ,晉j ìn 王w áng 曹王c áow áng 侍sh ì讀d ú,贈z èng 華hu á州zh ōu 刾c ì史sh ǐ,事sh ì具j ù真zh ēn 卿q īng 所su ǒ撰zhu àn 神道碑sh énd àob ēi ;敬j ìng 仲zh òng ,吏部l ìb ù郎中l ángzh ōng ,事sh ì具j ù劉li ú子z ǐ玄xu án 神道碑sh énd àob ēi ;殆d ài 庶sh ù、無w ú恤x ù、辟p ì非f ēi 、少sh ǎo 連li án 、務w ù滋z ī,皆ji ē著zh ù學xu é行h áng ,以y ǐ柳li ǔ令l ìng 外w ài 甥sh ēng 不b ù得d é仕sh ì進j ìn ;孫s ūn :元yu án 孫s ūn ,舉ju 進j ìn 士sh ì,考k ǎo 功g ōng 員yu án 外w ài 劉li ú奇特q ít è標bi āo 牓p āng 之zh ī,名m íng 動d òng 海h ǎi 內n èi ,從c óng 調di ào 以y ǐ書sh ū判p àn 入r ù高等g āod ěng 者zh ě三s ān ,累l èi 遷qi ān 太子t àiz ǐ舍人sh èr én 屬sh ǔ;玄xu án 宗z ōng 監ji ān 國gu ó,專zhu ān 掌zh ǎng 令l ìng 畫hu à,滁ch ú、沂y í、豪h áo 三s ān 州zh ōu 刾c ì史sh ǐ,贈z èng 秘m ì書sh ū監ji ān ;惟w éi 貞zh ēn ,頻p ín 以y ǐ書sh ū判p àn 入r ù高等g āod ěng ,歷l ì畿j ī赤ch ì尉丞w èich éng 、太子t àiz ǐ文w én 學xu é、薛王友xu ēw ángy ǒu ,贈z èng 國gu ó子z ǐ祭酒j ìji ǔ、太子t àiz ǐ少sh ǎo 保b ǎo ,德d é業y è具j ù陸l ù據j ù神道碑sh énd àob ēi ;會hu ì宗z ōng ,襄xi āng 州zh ōu 參c ān 軍j ūn ;孝xi ào 友y ǒu ,楚ch ǔ州zh ōu 司s ī馬m ǎ;澄d èng ,左zu ǒ衛w èi 翊y ì衛w èi ;潤r ùn ,倜t ì儻t ǎng ,涪f ú城ch éng 尉w èi ; 曾c éng 孫s ūn :春ch ūn 卿q īng ,工g ōng 詞c í翰h àn ,有y ǒu 風f ēng 義y ì,明m íng 經j īng 拔萃b ácu ì,犀x ī浦p ǔ蜀sh ǔ二èr 縣xi àn 尉w èi ;故g ù相xi āng 國gu ó蘇s ū頲t ǐng 舉ju 茂m ào 才c ái ,又y òu 為w éi 張zh āng 敬j ìng 忠zh ōng 劍ji àn 南n án 節ji é度d ù判官p àngu ān 、偃y ǎn 師sh ī丞ch éng ;杲g ǎo 卿q īng ,忠烈zh ōngli è有y ǒu 清q īng 識sh í吏l ì幹g àn ,累l èi 遷qi ān 太t ài 常丞ch ángch éng ,攝sh è常山ch ángsh ān 太守t àish ǒu ,殺sh ā逆n ì侔m óu 驳b ó撋ru ó綄hu àn ⒗顨x ùn J 湊c òu ,開k āi 土t ǔ門m én ,擒q ín 其q í心x īn 手sh ǒu 何h é千qi ān 秊ni án 、高邈g āomi ǎo ,遷qi ān 衛w èi尉卿w èiq īng 兼ji ān 御y ù史中丞sh ǐzh ōngch éng ;城ch éng 守sh ǒu 陷xi àn 伲n ì瑬li ú|京j īng 遇害y ùh ài ,楚ch ǔ毒d ú參c ān 下xi à,詈l ì言y án 不b ù絕ju é,贈z èng 太子t àiz ǐ太t ài 保b ǎo ,諡sh ì曰yu ē忠zh ōng ;曜y ào 卿q īng ,工g ōng 詩sh ī善sh àn 草c ǎo 隸l ì,十六sh íli ù以y ǐ詞c í學xu é直zh í崇ch óng 文w én 館gu ǎn ,淄z ī川chu ān 司s ī馬m ǎ;旭x ù卿q īng ,善sh àn 草c ǎo 書sh ū,胤y ìn 山sh ān 令l ìng ;茂m ào 曾c éng ,訥n è言y án 敏m ǐn行h áng ,頗p ō工g ōng 篆zhu àn 籀zh òu ,犍ji ān 為w éi 司s ī馬m ǎ;闕qu è疑y í,仁r én孝xi ào ,善sh àn 《詩》s h ī、《春秋》ch ūnqi ū,杭州h ángzh ōu 參c ān 軍j ūn ;允y ǔn 南n án,工g ōng 詩sh ī,人r én 皆ji ē諷f ěng 誦s òng 之zh ī,善sh àn 草c ǎo 隸l ì,書sh ū判p àn頻p ín 入r ù等第d ěngd ì,歷l ì左zu ǒ補b ǔ闕qu è、殿di àn 中zh ōng 侍御史sh ìy ùsh ǐ,三s ān 為w éi 郎l áng 官gu ān 、國gu ó子z ǐ司s ī業y è、金j īn 鄉xi āng 男n án ;喬qi áo 卿q īng ,仁厚r énh òu 有y ǒu 吏l ì材c ái ,富平尉f ùp íngw èi ;真zh ēn 長ch áng,耿介g ěngji è,舉ju 明m íng 經j īng ;幼y òu 輿y ú,敦d ūn 雅y ǎ有y ǒu 醞y ùn 藉j í,通t ōng班b ān 《漢書》h ànsh ū,左zu ǒ清道q īngd ào 率l ǜ府f ǔ兵b īng 曹c áo ;真zh ēn 卿q īng ,舉ju進j ìn 士sh ì,校xi ào 書sh ū郎l áng ;舉ju 文w én 詞c í秀逸xi ùy ì,醴l ǐ泉qu án 尉w èi,黜ch ù陟zh ì使sh ǐ王w áng 鉷h óng 以y ǐ清白q īngb ái 名m íng 聞w én ;七q ī為w éi 憲xi àn 官gu ān ,九ji ǔ為w éi 省sh ěng 官gu ān ,荐ji àn 為w éi 節ji é度d ù採c ǎi 訪f ǎng 觀gu ān察ch á使sh ǐ,魯l ǔ郡j ùn 公g ōng ;允y ǔn 臧z āng ,敦d ūn 實sh í有y ǒu 吏l ì能n éng ,舉ju縣xi àn 令l ìng ,宰z ǎi 延y án 昌ch āng ,四s ì為w éi 御y ù史sh ǐ,充ch ōng 太尉t àiw èi郭子gu ōz ǐ儀y í判官p àngu ān 、江陵ji āngl íng 少sh ǎo 尹y ǐn 、荊j īng 南n án 行h áng軍j ūn 司s ī馬m ǎ;長ch áng 卿q īng 、晉j ìn 卿q īng 、邠b īn 卿q īng 、充ch ōng 國gu ó、質zh ì,多du ō無w ú祿l ù早z ǎo 世sh ì;名m íng 卿q īng 、倜t ì、佶j í、伋j í、倫l ún ,並b ìng 為w éi武w ǔ官gu ān;孫s ūn :紘h óng ,通t ōng 義y ì尉w èi ,沒m éi 於y ū蠻m án ;泉qu án 明m íng ,孝xi ào 義y ì有y ǒu 吏l ì道d ào ,父f ù開k āi 土t ǔ門m én 佐zu ǒ其q í郑zh èng 碇d ìng 菟t ù抉ju é;威明w ēim íng ,邛qi óng 州zh ōu 司s ī馬m ǎ;季明j ìm íng 、子z ǐ幹g àn 、沛p èi 、詡x ǔ、頗p ō、泉qu án 明m íng 男n án 誕d àn ,及j í君j ūn 外w ài 曾c éng 孫s ūn 沈盈sh ěny íng 、盧l ú逖t ì,並b ìng 為w éi 逆n ì偎w ēi 忝ti ǎn 少sh ǎo 浳y ì迤y ǐ肪f áng 佟t óng ,好h ǎo 属sh ǔ文w én3;翹qi ào 、華hu á、正zh èng 、yu è岳yu è頁y è,並b ìng 早z ǎo 夭y āo ;熲ji ǒng ,好h ǎo 五w ǔ言y án ,校xi ào 書sh ū郎l áng ;頲t ǐng ,仁r én 孝xi ào 方f āng 正zh èng ,明m íng 經j īng,大理d àl ǐ司s ī直zh í,充ch ōng 張zh āng 萬w àn 頃q ǐng 嶺l ǐng 南n án 營y íng 田ti án判官p àngu ān ;顗y ǐ,鳳f èng 翔xi áng 參c ān 軍j ūn ;頍ku ǐ,通t ōng 悟w ù,頗p ō善sh àn隸l ì書sh ū,太子t àiz ǐ洗x ǐ馬m ǎ、鄭zh èng 王府w ángf ǔ司s ī馬m ǎ,並b ìng 不幸b úx ìng短命du ǎnm ìng ;通明t ōngm íng ,好h ǎo 屬sh ǔ文w én ,項xi àng 城ch éng 尉w èi ;翽hu ì,溫w ēn 江丞ji āngch éng ;覿j í,綿mi án 州zh ōu 參c ān 軍j ūn ;靚li àng ,鹽y án 亭t íng尉w èi ;顥h ào ,仁和r énh é有y ǒu 政zh èng 理l ǐ,蓬p éng 州zh ōu 長ch áng 史sh ǐ;慈明c ím íng ,仁r én 順sh ùn 幹g àn 蠱g ǔ,都d ōu 水shu ǐ使者sh ǐzh ě;穎y ǐng ,介ji è直zh í,河南h én án 府f ǔ法f ǎ曹c áo ;頔d í,奉f èng 禮l ǐ郎l áng ;頎q í,江陵ji āngl íng參c ān 軍j ūn ;頡ji é,當dang 陽y áng 主zh ǔ簿b ù;頌s òng ,河h é中zh ōng 參c ān 軍j ūn;頂d ǐng ,衛w èi 尉w èi 主zh ǔ簿b ù;員yu án 頁y è,左千牛zu ǒqi ānni ú;頥y í、頮p ōu,並b ìng 京兆j īngzh ào 參c ān 軍j ūn ;頩p ǐng 、須x ū、弁bi àn 頁y è,並b ìng 童稚t óngzh ì未w èi 仕sh ì;自z ì黃hu áng 門m én 、御y ù正zh èng 至zh ì君j ūn 父f ù叔sh ū兄弟xi ōngd ì臮j ì子侄z ǐzh í揚y áng 庭t íng 、益y ì期q ī、昭zh āo 甫f ǔ、強qi áng 學xu é十三sh ís ān 人r én,四s ì世sh ì為w éi 學xu é士sh ì、侍sh ì讀d ú,事sh ì見ji àn 柳li ǔ芳f āng《續卓絕》x ùzhu óju é、殷寅著y ǐny ínzh ù《姓略》x ìngl üè;小xi ǎo 監ji ān 、少sh ǎo 保b ǎo,以y ǐ德行d éx íng 、詞c í翰h àn 為w éi 天下ti ānxi à所su ǒ推tu ī;春ch ūn 卿q īng 、杲g ǎo 卿q īng 、曜y ào 卿q īng 、允y ǔn 南n án 而ér 下xi à,臮j ì君j ūn 之zh ī羣q ún 從c óng光gu āng 庭t íng 、千qi ān 里li 、康成k āngch éng 、希x ī莊zhu āng 、日r ì損s ǔn 、隱y ǐn朝ch áo 、匡朝ku āngch áo 、升sh ēng 庠xi áng 、恭g ōng 敏m ǐn 、鄰l ín 幾j ǐ、元yu án淑sh ū、溫w ēn 之zh ī、舒sh ū、說shu ō、順sh ùn 、勝sh èng 、怡y í、渾h ún 、允y ǔn 濟j ì、挺t ǐng 、式sh ì宣xu ān 、韶sh áo 等d ěng ,多du ō以y ǐ名m íng 德d é著述zh ùsh ù,學xu é業y è文翰w énh àn ,交映ji āoy ìng 儒林r úl ín ,故g ù當dang 代d ài 謂w èi 之zh ī學xu é家jie;非f ēi 夫君f ūj ūn 之zh ī積j ī德d é累l èi 仁r én ,貽y í钟zh ōng 性x ìng ,則z é何以h éy ǐ流光li úgu āng 末m ò裔y ì,錫x ī羨y án 盛sh èng 時sh í小子xi ǎoz ǐ真zh ēn 卿q īng ,聿y ù修xi ū是sh ì忝ti ǎn ;嬰y īng 孩h ái 集j í蓼li ǎo ,不及b ùj í過gu ò庭t íng 之zh ī訓x ùn;晚w ǎn 暮m ù論l ùn 撰zhu àn ,莫m ò追zhu ī長ch áng 老l ǎo 之zh ī口k ǒu ;故g ù君j ūn 之zh ī德d é美m ěi ,多du ō恨h èn 闕qu è遺y í;銘m íng 曰yu ē:銘m íng 闕qu è译文:君名讳勤礼,字为敬,琅琊临沂人;勤礼君的高祖名讳为见远,是齐朝的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登基,他绝食数天,一声痛哭,与世长辞,此事记载于梁书、齐书和周书中;勤礼君的曾祖名讳为协,曾任梁湘东王的记事参军,梁书文学中有传记;勤礼君的祖父名讳为之推,曾任北齐的给事黄门侍郎,后任隋朝的东宫学士,齐书有传记;从之推公开始从南朝入北朝为官,所以颜氏如今是京兆长安人;勤礼君的父亲名讳为思鲁,他学识广博,擅写文章,特别精通训诂学;在隋朝时他担任司经局的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的侍读等官职;他曾与刘臻辩论经籍义理,刘臻屡屡理屈辞穷;齐书·颜之推传记载,颜之推集的序都是思鲁亲己撰写;后来他被加封为踰岷将军;太宗皇帝还是秦王的时候,精选手下的幕僚,他被授予记室参军的职务,并加授仪同一职;他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的女儿为妻,英童集所说的颜郎就是指他,而且该书还收录了他们之间来往唱和的诗二十余首;温大雅传记载,最初他在隋朝,与大雅先生同在东宫做官,思鲁公的弟弟愍楚与大雅先生的弟弟彦博同在内史省当值,愍楚的弟弟游秦与彦博的弟弟彦将一同掌管秘阁;颜温两家的兄弟,都是当时的着名人物;年轻时的学业,以颜氏兄弟为优,后来官场的职位,则以温家兄弟更为显赫;这些事在唐史中有详细记载;勤礼君小时候就明朗聪颖;他见识气度宽宏深远,擅长篆书,尤其精通训诂学,秘阁和司经局的史书,很多都经过他修正、定稿;义宁元年十一月,他跟随太宗平定京城,被授予朝散大夫和正议大夫的勋官,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武德年间授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一职,武德九年十一月授予轻车都尉,并兼职于秘书省;贞观三年六月兼任雍州的参军职务,六年七月授予着作左郎,其年六月授予詹事主簿,。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颜勤礼碑》标点、注解及今译君讳勤礼,字敬,琅琊(lángyá)1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2,事见《梁》、《齐》、《周书》3。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4。
祖讳之推,北齐5给事黄门侍郎6,隋东宫学士7,《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8,今爲京兆长安人。
[注解]1、琅琊:国内有琅琊山数处,此处则指秦置琅琊郡。
秦时,在古琅琊邑置琅琊郡。
东汉,琅琊郡改为琅琊国,治开阳(今临沂老城)。
琅琊临沂(即琅琊国临沂县之简称)自此始。
历史上很多望族以琅琊为郡望,如东晋“王谢”的王家。
诸葛亮也是山东琅琊人,为避战乱随叔父迁到荆州。
据记载颜氏始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
颜子后裔世居于鲁之曲阜,至二十四代嫡孙颜盛,迁琅琊临沂孝悌里。
颜氏后人皆自称“琅琊临沂人”。
2、东晋灭亡后,南朝宋(420-58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如穿梭般交替更迭。
在齐朝,御史中丞是负责纠察弹劾官僚的最高官员。
齐朝倡节俭,政治清明,后因内乱被梁武帝萧衍所代,颜见远绝食而殉国,可见颜氏的忠烈源远流长。
梁武帝就是编《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的老爹,倒行逆施士族门阀制,对百姓则实施残暴苛政,竞也在位48年。
《梁书》列传第四十四《颜协传》载:“高祖受禅,见远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
高祖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
’”3、《梁书》、《齐书》和《周书》名列“二十四史”,为贞观十年(636)魏徵主持编写,历时七年修成。
《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隋书》称五代史,时称良史。
4、梁湘东王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名萧绎。
记事参军是掌管军中文书的官员。
颜见远为梁朝篡国而死节,儿子颜协也得接着当梁朝的官,他没去采薇。
《颜勤礼碑》简繁释文、注音、译文《颜勤礼碑》一、简介: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
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现存西安 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 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
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 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
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
其后“故”字下泐。
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二、释文:(1)简体碑阳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
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
后加踰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余首。
《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识量弘远,工于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
《颜勤礼碑》一、简介: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
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
元明时被埋入土中,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 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
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
其后“故”字下泐。
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二、释文:(1)简体碑阳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
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
后加踰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余首。
《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识量弘远,工于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
勤礼碑译文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协,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学》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
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
后加逾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馀首。
《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悟,识量弘(宏)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
义宁元年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大夫勋,解褐秘书省校书郎。
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
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著作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内直监,加崇贤馆学士。
宫废,出补蒋王文学、弘(宏)文馆学士。
永徽元年三月。
制曰具官:“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
”迁曹王友。
无何,拜秘书省著作郎。
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秘监与君同时为崇贤宏文馆学士,礼部为天策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经局校定经史。
太宗尝图画崇贤诸文学士,命秘监为赞,以君与监兄弟,不宜相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赞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
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龠)驰誉,龙楼委质。
”当代荣之。
六年以后夫人兄中书令柳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明庆六年加上护军。
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
不幸遇疾,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东南万年县宁安乡之凤栖原。
先夫人陈郡殷氏柳夫人同合祔焉,礼也。
七子:昭甫,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刘子玄《神道碑》。
颜勤礼碑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君諱勤禮,字敬,琅琊臨沂人。
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
曾祖諱恊,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
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齊書》有傳。
始自南入北,今爲京兆長安人。
父諱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臻屢屈焉。
《齊書》黃門傳云集序君自作,後加踰岷將軍。
太宗為秦王,精選僚屬,拜記室參軍,加儀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餘首。
《溫大雅傳》云,初君在隋,與大雅俱仕東宮,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愍楚弟遊秦與彥將俱典秘閣。
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
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識量弘遠,工於篆籀,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
義寜元秊十一月,從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議大夫勳,解褐秘書省校書郎。
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九秊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
貞觀三秊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六秊七月授著作佐郎,七秊六月授詹事主簿,轉太子内直監,加崇賢館學士。
宮廢,出補蔣王文學,弘文館學士。
永徽元秊三月制曰,具官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
乃拜陳王屬學士如故,遷曹王友。
無何,拜秘書省著作郎。
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監与君同時為崇賢、弘文館學士,禮部為天冊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
太宗甞圖畫崇賢諸學士,命監為讃,以君與監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特讃君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
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龠馳譽,龍樓委質。
”當代榮之。
六秊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奭親累,貶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秊加上護軍。
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
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東南萬秊縣寜安鄉之鳳棲原。
先夫人陳郡殷氏臮柳夫人同合祔焉,禮也。
颜真卿《勤礼碑》现代文译文颜真卿《勤礼碑》现代文译文当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
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
颜真卿任李晖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
不久,被加拜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来向颜真卿求援,李萼建议颜真卿联结清河郡,利用其钱粮。
颜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计,李萼说:“朝廷派程千里统帅十万军队,自太行山向东进发,准备兵出山郭口,限制叛军前进。
您如果攻打魏郡,杀掉叛将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
迎接朝廷的军队出〈山郭〉口攻打邺城、幽陵,平原、清河两郡共十万军队攻向洛阳,分出精锐部队控制要冲。
您坚守不与敌人交战,不超过几十天,叛贼必然溃败,自相残杀而死。
”颜真卿同意,就传送文告给清河等郡,派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与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军队驻扎在堂邑。
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领兵二万交战,叛军战败,被斩了一万多颗首级,袁知泰败逃到汲郡。
勤礼碑的碑文内容唐故祕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后加逾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余首。
《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颜勤礼碑》一、简介: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
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
元明时被埋入土中,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 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
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
其后“故”字下泐。
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二、释文:(1)简体碑阳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
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
后加踰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余首。
《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识量弘远,工于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
颜勤礼碑笔法特点:《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
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雄健有力。
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气势连贯。
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生动多姿、节奏感强。
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气象。
笔法是指写字点画的用笔之法。
从广义上说,笔法包括执笔法和用笔法,从狭义上讲,笔法即指“用笔”法,也就是写出各种不同形态点画的方法。
汉字书法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步骤,通过纵横两个方面的运动来完成具体形象的,现将常用的笔法分述如下:藏锋:是指起笔而言,当某一笔画起笔时,笔锋先向相反方面逆行,待笔锋“折”或“转”后再写笔画。
起笔处笔锋藏在画内,使之不露痕迹。
露锋:是指起笔与收笔而言,在此主要指收笔。
当某一笔画要收笔时,笔锋逐渐提起,至收笔处笔锋露于画外,呈尖状。
回锋:是指收笔而言,即笔画写到结束时,笔锋转为逆方向轻回收笔。
抢锋:也称“虚抢”、“空抢”,是露锋起笔和露锋收笔时采用的运笔动作。
即在露锋起笔时先在空中作一个藏锋动作,然后再入纸作笔画的起笔。
在露锋收笔时,也按有往必回、无垂不缩的要求把锋在空中回缩。
中锋:在行笔过程中,使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中锋行笔可使点画墨色均匀,沉着有力。
侧锋:行笔时锋尖偏在笔画一边,笔画呈一边齐一边虚,扁薄而无立体感,写书忌之。
按笔和提笔:按笔是指笔往下顿的动作;提笔指笔毫不提离纸面,与按笔相对,可形成由粗到细的线条变化。
顿笔:按笔较重称为顿笔,较轻称为蹲笔。
挫笔:是指笔画顿笔后,不提不按而作位置移动的微小动作,帮助顿笔取得完美的效果,颜字多用之。
方笔和圆笔:有棱角者为方,无棱角者为圆。
方笔用折法,其特点斩截爽利,具有张力;圆笔多用转法,其特点圆劲饱满,外柔内刚。
全碑文: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邪临沂人。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颜勤礼碑》标点、注解及今译君諱勤禮,字敬,琅琊(lángyá)1 臨沂人。
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2,事見《梁》、《齊》、《周書》3。
曾祖諱恊,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4。
祖諱之推,北齊5 給事黃門侍郎6,隋東宮學士7,《齊書》有傳。
始自南入北8,今爲京兆長安人。
[注解]1、琅琊:国内有琅琊山数处,此处则指秦置琅琊郡。
秦时,在古琅琊邑置琅琊郡。
东汉,琅琊郡改为琅琊国,治开阳(今临沂老城)。
琅琊临沂(即琅琊国临沂县之简称)自此始。
历史上很多望族以琅琊为郡望,如东晋“王谢”的王家。
诸葛亮也是山东琅琊人,为避战乱随叔父迁到荆州。
据记载颜氏始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
颜子后裔世居于鲁之曲阜,至二十四代嫡孙颜盛,迁琅琊临沂孝悌里。
颜氏后人皆自称“琅琊临沂人”。
2、东晋灭亡后,南朝宋(420-58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如穿梭般交替更迭。
在齐朝,御史中丞是负责纠察弹劾官僚的最高官员。
齐朝倡节俭,政治清明,后因内乱被梁武帝萧衍所代,颜见远绝食而殉国,可见颜氏的忠烈源远流长。
梁武帝就是编《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的老爹,倒行逆施士族门阀制,对百姓则实施残暴苛政,竞也在位48 年。
《梁书》列传第四十四《颜协传》载:“高祖受禅,见远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
高祖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
’”3、《梁书》、《齐书》和《周书》名列“二十四史”,为贞观十年(636)魏徵主持编写,历时七年修成。
《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隋书》称五代史,时称良史。
4、梁湘东王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名萧绎。
记事参军是掌管军中文书的官员。
颜见远为梁朝篡国而死节,儿子颜协也得接着当梁朝的官,他没去采薇。
《梁书》列传第四十四《文学》有《颜协传》,《南史》列传第六十二《文学》亦有《颜协传》。
精心整理《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颜勤礼碑》标点、注解及今译君讳勤礼,字敬,琅琊(lángyá)1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2,事见《梁》、《齐》、《周书》3。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4。
祖讳之推,北齐5给事黄门侍郎6,隋东宫学士7,《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812)、陈(也在位48年。
《梁书》列传第四十四《颜协传》载:“高祖受禅,见远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
高祖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
’”3、《梁书》、《齐书》和《周书》名列“二十四史”,为贞观十年(636)魏徵主持编写,历时七年修成。
《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隋书》称五代史,时称良史。
4、梁湘东王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名萧绎。
记事参军是掌管军中文书的官员。
颜见远为梁朝篡国而死节,儿子颜协也得接着当梁朝的官,他没去采薇。
《梁书》列传第四十四《文学》有《颜协传》,《南史》列传第六十5)、西魏(6训》。
7官。
8、颜之推自南朝入北朝做官,隋统一后再出仕,故曰“始自南入北”。
[今译]君名讳勤礼,字为敬,琅琊临沂人。
勤礼君的高祖名讳为见远,是齐朝的御史中丞。
梁武帝受禅登基,他绝食数天,一声痛哭,与世长辞,此事记载于《梁书》、《齐书》和《周书》中。
勤礼君的曾祖名讳为协,曾任梁湘东王的记事参军,《梁书·文学》中有传记。
勤礼君的祖父名讳为之推,曾任北齐的给事黄门侍郎,后任隋朝的东宫学士,《齐书》有传记。
从之推公开始从南朝入北朝为官,所以颜氏如今是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zhǔ文1,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2、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3,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4,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5,後加踰岷[yúmín]将军6。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7。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8呼颜郎是也,更唱和者二]1、属,shǔ,2又载:“皇太子勇引为学士,甚亲狎之。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颜勤礼碑》标点、注解及今译君讳勤礼,字敬,琅琊(lángyá)1 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2,事见《梁》、《齐》、《周书》3。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4。
祖讳之推,北齐5 给事黄门侍郎6,隋东宫学士7,《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8,今爲京兆长安人。
[注解]1、琅琊:国内有琅琊山数处,此处则指秦置琅琊郡。
秦时,在古琅琊邑置琅琊郡。
东汉,琅琊郡改为琅琊国,治开阳(今临沂老城)。
琅琊临沂(即琅琊国临沂县之简称)自此始。
历史上很多望族以琅琊为郡望,如东晋“王谢”的王家。
诸葛亮也是山东琅琊人,为避战乱随叔父迁到荆州。
据记载颜氏始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
颜子后裔世居于鲁之曲阜,至二十四代嫡孙颜盛,迁琅琊临沂孝悌里。
颜氏后人皆自称“琅琊临沂人”。
2、东晋灭亡后,南朝宋(420-58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如穿梭般交替更迭。
在齐朝,御史中丞是负责纠察弹劾官僚的最高官员。
齐朝倡节俭,政治清明,后因内乱被梁武帝萧衍所代,颜见远绝食而殉国,可见颜氏的忠烈源远流长。
梁武帝就是编《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的老爹,倒行逆施士族门阀制,对百姓则实施残暴苛政,竞也在位48 年。
《梁书》列传第四十四《颜协传》载:“高祖受禅,见远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
高祖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
’”3、《梁书》、《齐书》和《周书》名列“二十四史”,为贞观十年(636)魏徵主持编写,历时七年修成。
《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隋书》称五代史,时称良史。
4、梁湘东王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名萧绎。
记事参军是掌管军中文书的官员。
颜见远为梁朝篡国而死节,儿子颜协也得接着当梁朝的官,他没去采薇。
颜真卿-勤礼碑全⽂及解释颜勤礼碑笔法特点:《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雍容⼤⽅之特点。
其⽤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圆并⽤,雄健有⼒。
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势连贯。
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动多姿、节奏感强。
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唐盛世之⽓象。
笔法是指写字点画的⽤笔之法。
从⼴义上说,笔法包括执笔法和⽤笔法,从狭义上讲,笔法即指“⽤笔”法,也就是写出各种不同形态点画的⽅法。
汉字书法的每⼀个笔画都是由起笔、⾏笔、收笔这三个步骤,通过纵横两个⽅⾯的运动来完成具体形象的,现将常⽤的笔法分述如下:藏锋:是指起笔⽽⾔,当某⼀笔画起笔时,笔锋先向相反⽅⾯逆⾏,待笔锋“折”或“转”后再写笔画。
起笔处笔锋藏在画内,使之不露痕迹。
露锋:是指起笔与收笔⽽⾔,在此主要指收笔。
当某⼀笔画要收笔时,笔锋逐渐提起,⾄收笔处笔锋露于画外,呈尖状。
回锋:是指收笔⽽⾔,即笔画写到结束时,笔锋转为逆⽅向轻回收笔。
抢锋:也称“虚抢”、“空抢”,是露锋起笔和露锋收笔时采⽤的运笔动作。
即在露锋起笔时先在空中作⼀个藏锋动作,然后再⼊纸作笔画的起笔。
在露锋收笔时,也按有往必回、⽆垂不缩的要求把锋在空中回缩。
中锋:在⾏笔过程中,使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
中锋⾏笔可使点画墨⾊均匀,沉着有⼒。
侧锋:⾏笔时锋尖偏在笔画⼀边,笔画呈⼀边齐⼀边虚,扁薄⽽⽆⽴体感,写书忌之。
按笔和提笔:按笔是指笔往下顿的动作;提笔指笔毫不提离纸⾯,与按笔相对,可形成由粗到细的线条变化。
顿笔:按笔较重称为顿笔,较轻称为蹲笔。
挫笔:是指笔画顿笔后,不提不按⽽作位置移动的微⼩动作,帮助顿笔取得完美的效果,颜字多⽤之。
⽅笔和圆笔:有棱⾓者为⽅,⽆棱⾓者为圆。
⽅笔⽤折法,其特点斩截爽利,具有张⼒;圆笔多⽤转法,其特点圆劲饱满,外柔内刚。
全碑⽂: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邪临沂⼈。
颜勤礼碑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君諱勤禮,字敬,琅琊臨沂人。
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
曾祖諱恊,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
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齊書》有傳。
始自南入北,今爲京兆長安人。
父諱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臻屢屈焉。
《齊書》黃門傳云集序君自作,後加踰岷將軍。
太宗為秦王,精選僚屬,拜記室參軍,加儀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餘首。
《溫大雅傳》云,初君在隋,與大雅俱仕東宮,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愍楚弟遊秦與彥將俱典秘閣。
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
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識量弘遠,工於篆籀,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
義寜元秊十一月,從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議大夫勳,解褐秘書省校書郎。
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九秊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
貞觀三秊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六秊七月授著作佐郎,七秊六月授詹事主簿,轉太子内直監,加崇賢館學士。
宮廢,出補蔣王文學,弘文館學士。
永徽元秊三月制曰,具官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
乃拜陳王屬學士如故,遷曹王友。
無何,拜秘書省著作郎。
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監与君同時為崇賢、弘文館學士,禮部為天冊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
太宗甞圖畫崇賢諸學士,命監為讃,以君與監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特讃君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
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龠馳譽,龍樓委質。
”當代榮之。
六秊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奭親累,貶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秊加上護軍。
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
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東南萬秊縣寜安鄉之鳳棲原。
先夫人陳郡殷氏臮柳夫人同合祔焉,禮也。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带注释、注音)《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此碑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陕西西安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局部《颜勤礼碑》四面刻字,现存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38字,碑侧有5行,每行37字,碑文追述颜氏祖辈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的业绩。
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结体端庄大方,宽绰舒展,拙中见巧;气息浑厚雄强,生机郁勃,代表盛唐审美风尚。
碑阳碑侧碑阴【原文】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kuí)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注释】故:过去的、曾经的。
秘书省著作郎、长史、上护军:均为官名。
夔州都督府:唐代一级行政区划名,治夔州(今重庆奉节)。
曾孙:颜真卿是颜勤礼的曾孙。
【译文】唐代曾任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的颜君(颜勤礼)之神道碑(这是此碑的碑额)曾孙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文并书写【原文】君諱勤禮,字敬,琅邪(láng yá)1 臨沂人。
【注释】1、琅邪(láng yá):同“琅琊”。
国内有琅琊山数处,此处则指秦置琅琊郡。
秦时,在古琅琊邑置琅琊郡。
东汉,琅琊郡改为琅琊国,治开阳(今临沂老城)。
琅琊临沂(即琅琊国临沂县之简称)自此始。
历史上很多望族以琅琊为郡望,如东晋“王谢”的王家。
诸葛亮也是山东琅琊人,为避战乱随叔父迁到荆州。
据记载颜氏始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
颜子后裔世居于鲁之曲阜,至二十四代嫡孙颜盛,迁琅琊临沂孝悌里。
颜氏后人皆自称“琅琊临沂人”。
【译文】君名讳勤礼,字为敬,琅琊临沂人。
【原文】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
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2。
事見《梁》、《齊》、《周書》3。
【注释】2、东晋灭亡后,南朝宋(420-58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如穿梭般交替更迭。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颜勤礼碑》标点、注解及今译君讳勤礼,字敬,琅琊(lángyá)1 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2,事见《梁》、《齐》、《周书》3。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4。
祖讳之推,北齐5 给事黄门侍郎6,隋东宫学士7,《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8,今爲京兆长安人。
[注解]
1、琅琊:国内有琅琊山数处,此处则指秦置琅琊郡。
秦时,在古琅琊邑置琅琊郡。
东汉,琅琊郡改为琅琊国,治开阳(今临沂老城)。
琅琊临沂(即琅琊国临沂县之简称)自此始。
历史上很多望族以琅琊为郡望,如东晋“王谢”的王家。
诸葛亮也是山东琅琊人,为避战乱随叔父迁到荆州。
据记载颜氏始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
颜子后裔世居于鲁之曲阜,至二十四代嫡孙颜盛,迁琅琊临沂孝悌里。
颜氏后人皆自称“琅琊临沂人”。
2、东晋灭亡后,南朝宋(420-58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如穿梭般交替更迭。
在齐朝,御史中丞是负责纠察弹劾官僚的最高官员。
齐朝倡节俭,政治清明,后因内乱被梁武帝萧衍所代,颜见远绝食而殉国,可见颜氏的忠烈源远流长。
梁武帝就是编《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的老爹,倒行逆施士族门阀制,对百姓则实施残
暴苛政,竞也在位48 年。
《梁书》列传第四十四《颜协传》载:“高祖受禅,见远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
高祖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
’”
3、《梁书》、《齐书》和《周书》名列“二十四史”,为贞观十年(636)魏徵主持编写,历时七年修成。
《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隋书》称五代史,时称良史。
4、梁湘东王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名萧绎。
记事参军是掌管军中文书的官员。
颜见远为梁朝篡国而死节,儿子颜协也得接着当梁朝的官,他没去采薇。
《梁书》列传第四十四《文学》有《颜协传》,《南史》列传第六十二《文学》亦有《颜协传》。
但唐姚思廉撰《梁书》、唐李延寿撰《南史》均无《文苑传》,倒是李延寿撰《北史》之《文苑》有《颜之推传》。
所以,此处“文苑”可能应为“文学”,系鲁公笔误,清董诰编《全唐文》上作“文学”,是对的。
5、北朝先后有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6)和北周(557-581)等朝代。
南朝禁碑,书法以尺牍行草为时尚。
北朝刻石书法棱角锋利,质朴劲健,后世统称为魏碑。
6、给事黄门侍郎:黄门即皇宫门。
给事黄门侍郎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官员,史称颜之推为“颜黄门”,在下文中鲁公直接以“黄门”代颜之推的名讳。
《颜氏家训》就是颜之推的传世之作,后世序跋中又称作《黄门家训》。
7、太子所居之宫称为东宫。
东宫学士为太子东宫里掌管典礼、编撰的文官。
8、颜之推自南朝入北朝做官,隋统一后再出仕,故曰“始自南入北”。
[今译]君名讳勤礼,字为敬,琅琊临沂人。
勤礼君的高祖名讳为见远,是齐朝的御史中丞。
梁武帝受禅登基,他绝食数天,一声痛哭,与世长辞,此事记载于《梁书》、《齐书》和《周书》中。
勤礼君的曾祖名讳为协,曾任梁湘东王的记事参军,《梁书·文学》中有传记。
勤礼君的祖父名讳为之推,曾任北齐的给事黄门侍郎,后任隋朝的东宫学士,《齐书》有传记。
从之推公开始从南朝入北朝为官,所以颜氏如今是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zhǔ文1,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2、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3,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4,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5,後加踰岷[yúmín] 将军6。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7。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8 呼颜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余首。
《温大雅传》9 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mǐn]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後职位,温氏为盛。
事具唐史10。
[注解]1、属,“属”之俗写。
属文,撰写文章。
《颜勤礼碑》中“属”字无论音zhǔ、shǔ,均从俗写作“属”,所谓“手头字”。
手头字是1956 年简化字的一个重要来源。
2、司经局:官署名,南朝
梁太子官署有典经局,北齐有典经坊,隋称司经局,唐一度改名桂坊,有洗马等官,掌太子宫中图书。
明清时仍有此官署,清亡乃废。
校书,掌管校勘、管理典籍的官职。
3、长宁王,杨俨,隋太子杨勇之子,隋文帝杨坚之长孙,六岁封长宁郡王,杨勇废,长宁王亦遭黜,后为炀帝所鸩。
侍读,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的文官。
4、沛国刘臻:《文苑》载“刘臻,字宣挚,沛国相人也。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未设置藩王,故并无沛国,这里是以古国名为籍贯。
《文苑》又载:“皇太子勇引为学士,甚亲狎之。
臻无吏干,又性惚怳,耽经覃思。
至于世事,多所遗忘。
”又载“精于两汉书,时人称为汉圣。
”可见刘臻是个皓首穷经的老夫子,太子杨勇与之亲昵。
5、史称颜之推为“颜黄门”,故鲁公称“颜之推传”为“黄门传”。
《北齐书》列传第三十七《颜之推传》载:“之推在齐有二子,长曰思鲁,次曰敏楚,不忘本也。
之推集在,思鲁自为序录。
”6、踰岷将军:根据网上流传的《隋唐以前的将军名号》,踰岷将军的级别为“从六品下”。
7、仪同:仪同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岩石司的简称,又可简称为仪同。
或言仪同即“仪同三司”,三司即三公(太尉、司空、司徒),西汉时为军务政务首脑,后泛滥为散官,仪同三司即虽然不是三司但仪制同于三司。
与如今的“相当于厅级”、“相当于副总理级”大致一个意思。
8、《英童集》,这里应加书名号,应当是殷英童的个人诗文集,该书中称呼颜思鲁为“颜
郎”。
不如此断句,则“集”字与“呼”字连读,就没法解了。
电子版《全唐文》误。
9、温大雅(约572-629 年),字彦弘,他有两个弟弟彦博(大临)、彦将(大有)。
温彦博是唐贞观年间着名宰相,《虞恭公温彦博碑》为欧阳询所书名碑。
《温大雅传》原文如下:“初,大雅在隋,与颜思鲁俱在东宫,彦博与思鲁弟愍楚同直内史省,彦将与愍楚弟游秦典校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後职位,温氏为盛。
”可见颜真卿基本是引用原文。
10、如今提《唐史》,一般指《旧唐书》和《新唐书》。
五代后晋(936-947)时官修的《旧唐书》,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新唐书》问世后,改称《旧唐书》。
中唐的颜真卿自然无缘读到后朝史家所修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则此处的“唐史”二字所指为何?原来唐代历任皇帝均设史官修《实录》(春秋时便有“董狐之笔”!),并先后有吴兢、韦述、柳芳等根据《实录》三篡《国史》,后世史家修《唐书》皆以此为底本。
《温大雅传》当首见诸唐史官《国史》,后世旧新《唐书》因之。
颜真卿“事具唐史”即是指唐史官所辑录的《实录》和《国史》。
清人编《全唐文》时,将这四字改为“事具国史”,更精当,亦可免除后人混淆。
[今译]勤礼君的父亲名讳为思鲁,他学识广博,擅写文章,特别精通训诂学。
在隋朝时他担任司经局的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的侍读等官职。
他曾与刘臻辩论经籍义理,刘臻屡屡理屈辞穷。
《齐书·颜之推传》
记载,《颜之推集》的序都是思鲁亲己撰写。
后来他被加封为踰岷将军。
太宗皇帝还是秦王的时候,精选手下的幕僚,他被授予记室参军的职务,并加授仪同一职。
他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的女儿为妻,《英童集》所说的颜郎就是指他,而且该书还收录了他们之间来往唱和的诗二十余首。
《温大雅传》记载,最初他在隋朝,与大雅先生同在东宫做官,思鲁公的弟弟愍楚与大雅先生的弟弟彦博同在内史省当值,愍楚的弟弟游秦与彦博的弟弟彦将一同掌管秘阁。
颜温两家的兄弟,都是当时的着名人物。
年轻时的学业,以颜氏兄弟为优,后来官场的职位,则以温家兄弟更为显赫。
这些事在《唐史》中有详细记载。
君幼而朗晤1,识量弘远,工於篆籀(zhòu)2,尤精诂训3,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4。
义寜元秊5 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议大夫勳[xūn]6,解褐秘书省校书郎7。
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8,九秊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
贞观三秊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秊七月授着作佐郎,七秊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内直监,加崇贤馆学士9。
宫废,出,补蒋王文学10,弘文馆学士11。
永徽元秊三月制曰,具官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zhuó]”12。
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迁曹王友13。
无何,拜秘书省着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