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史岳家军—冯八飞说岳飞2
- 格式:rtf
- 大小:143.40 KB
- 文档页数:9
岳飞传,宋·罗大经撰。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此传记载了岳飞的一生,从少年时期立志报国,到抗金战斗的英勇事迹,以及最终的悲惨结局。
以下为《岳飞传》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
生而颖悟,读书过目成诵。
及长,益慕古仁人之志,欲以文武两全。
尝从师学剑,一日,师问曰:“子何志?”飞答曰:“欲平生所学,以当天下国家之难。
”师曰:“善!”遂拜师学剑。
注释: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
——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生而颖悟,读书过目成诵。
——他天生聪明,读书过目就能背诵。
及长,益慕古仁人之志,欲以文武两全。
——长大后,更加仰慕古代仁人的志向,希望文武双全。
尝从师学剑,一日,师问曰:“子何志?”飞答曰:“欲平生所学,以当天下国家之难。
”——曾经跟从师傅学习剑术,有一天,师傅问他:“你的志向是什么?”岳飞回答说:“我想用我一生所学,来应对天下国家的困难。
”师曰:“善!”遂拜师学剑。
——师傅说:“好!”于是拜他为师学习剑术。
原文:飞年十五,随父至京师。
一日,上召见,问曰:“汝能骑马射箭否?”飞答曰:“能。
”上试之,果能骑马射箭。
上喜,赐金帛,命为亲卫。
注释:飞年十五,随父至京师。
——岳飞十五岁时,跟随父亲来到京城。
一日,上召见,问曰:“汝能骑马射箭否?”飞答曰:“能。
”上试之,果能骑马射箭。
——有一天,皇帝召见他,问:“你能骑马射箭吗?”岳飞回答说:“能。
”皇帝亲自试他,果然能够骑马射箭。
上喜,赐金帛,命为亲卫。
——皇帝很高兴,赐给他金银绸缎,任命他为亲卫。
原文:靖康之变,金兵破汴京,飞自京师南归,从宗泽守卫东京。
泽曰:“子虽勇,然未足以当一面。
”飞曰:“愿效犬马之劳。
”从之。
注释:靖康之变,金兵破汴京,飞自京师南归,从宗泽守卫东京。
——靖康之变时,金兵攻破汴京,岳飞从京城南归,跟随宗泽守卫东京。
泽曰:“子虽勇,然未足以当一面。
宋史岳飞传》原文及译文原文: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拜太尉。
绍兴十年,兀术①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
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
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
桧知飞志锐不可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以谏议大夫万俟?与飞有怨,风?劾飞,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张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
”又谕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改命万俟?。
?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飞在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世忠曰:“莫‘须有 '三字,何以服天下?”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绍兴末,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号忠烈。
淳熙六年,谥武穆。
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
生有异相,燕颔虎颈,目光如炬,声若洪钟。
年二十有二,举进士不第,遂弃儒从戎。
尝从军北伐,大破金兵,威震四方。
后因秦桧陷害,被贬谪岭南。
绍兴十年,秦桧卒,飞得复职,遂领兵北伐,大破金兵,收复失地。
然飞以忠义自守,不附权贵,遂为秦桧所忌。
绍兴十一年,秦桧设计陷害,飞被秦桧诬陷为反叛,赐死。
飞死,天下哀悼,士民争相祭奠。
译文:岳飞传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
他天生异相,燕颔虎颈,目光炯炯如炬,声音洪亮如钟。
二十二岁时,参加科举考试未能中第,于是弃文从武。
曾经从军北伐,大败金兵,威震四方。
后来因为秦桧的陷害,被贬谪到岭南。
绍兴十年,秦桧去世,岳飞得以复职,于是率领军队北伐,大败金兵,收复失地。
然而岳飞坚守忠义,不附和权贵,因此被秦桧所忌恨。
绍兴十一年,秦桧设计陷害,岳飞被秦桧诬陷为反叛,被赐死。
岳飞死后,天下为之哀悼,士民争相前往祭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
生有异相,燕颔虎颈,目光如炬,声若洪钟。
年二十有二,举进士不第,遂弃儒从戎。
尝从军北伐,大破金兵,威震四方。
后因秦桧陷害,被贬谪岭南。
绍兴十年,秦桧卒,飞得复职,遂领兵北伐,大破金兵,收复失地。
然飞以忠义自守,不附权贵,遂为秦桧所忌。
绍兴十一年,秦桧设计陷害,飞被秦桧诬陷为反叛,赐死。
飞死,天下哀悼,士民争相祭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
生有异相,燕颔虎颈,目光如炬,声若洪钟。
年二十有二,举进士不第,遂弃儒从戎。
尝从军北伐,大破金兵,威震四方。
后因秦桧陷害,被贬谪岭南。
绍兴十年,秦桧卒,飞得复职,遂领兵北伐,大破金兵,收复失地。
然飞以忠义自守,不附权贵,遂为秦桧所忌。
绍兴十一年,秦桧设计陷害,飞被秦桧诬陷为反叛,赐死。
飞死,天下哀悼,士民争相祭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
生有异相,燕颔虎颈,目光如炬,声若洪钟。
年二十有二,举进士不第,遂弃儒从戎。
尝从军北伐,大破金兵,威震四方。
后因秦桧陷害,被贬谪岭南。
宋史·岳飞传[二](2)原文绍兴十年,金兀术集合一万五千骑兵逼近郾城。
岳飞派遣儿子岳云率领骑兵直接冲击敌阵,并且告诫他说:如果你不能取得胜利,就先处斩了你。
双方激战了几十个回合,敌人的尸体遍布原野。
岳飞对部下说:我军直接抵达黄龙府(金人都城),我与众弟兄开怀畅饮!岳家军正要于近日北渡,可是秦桧想要谋划放弃淮河以北的地区,就委婉地暗示御史台的官员请求调回北伐的军队。
秦桧知道岳飞北伐的心志坚定,不可改变,于是首先请求张俊、杨沂中等军队撤兵,然后说岳飞已成孤军,不可以长久驻守北方,要求岳飞撤兵。
岳飞一天之内连续接到十二道撤兵的金子令牌,他愤怒惋惜地流下眼泪,向东拜了两拜,说:北伐十年的成果,一天就毁废了。
最初,岳飞常常对着朋友慨叹,又把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责任,不肯依附和议的主张。
金兀术给秦桧写信说:你每天以和议做请求,可是岳飞正在为黄河以北的战略筹划,一定要杀死岳飞,才可以议和。
秦桧也认为如果岳飞不死,始终会阻碍议和,自己一定会招致灾祸,所以极力谋划杀死他。
因为谏议大夫万俟禼和岳飞有嫌怨,(秦桧)就委婉地劝告万俟禼弹劾岳飞,大致说:今年,金人进攻淮西,岳飞攻取到舒、蕲,却不再进兵;等到与张俊军队一起屯兵淮上地区时,岳飞又想要放弃山阳地区而不再戍守。
秦桧又告诉张俊唆使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岳飞的部将张宪,说他谋划着要朝廷归还岳飞的兵权。
秦桧派使臣逮捕岳飞父子,来查证张宪事件。
使臣到来后,岳飞大笑说:天地神祗,可以证明我的心迹。
最初,秦桧命令何铸审问岳飞,岳飞撕开衣裳,把后背给何铸看,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地印入肌肤里。
不久,何铸查阅案卷,确实没有发现证据,就奏明岳飞是无辜的。
秦桧又改命万俟卨审问岳飞。
万俟卨污蔑岳飞说:岳飞给张宪写信,要求张宪谎报军情来动摇朝廷对岳飞的处罚,岳云给张宪写信,命令张宪想办法让岳飞回到自己的军队(加以保护);并且说这些信件已经烧了。
岳飞获罪被关押了两个月,也没有什么罪状。
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自少奇伟,不凡材。
家贫,不能致学,然好读书,尝夜以继日。
及壮,学射于南山,遂成绝技。
尝从父游,见父击鼓,飞起舞,因学击鼓。
一日,父归,见飞舞剑,问:“子学击鼓,今舞剑何为?”飞对曰:“鼓所以激士气,剑所以卫国家。
愿父教之。
”父笑曰:“吾子真英雄也!”飞年二十有八,始应乡举。
时金人南侵,飞率众守京师,屡破敌军。
绍兴十年,金人破南京,飞自淮上渡江,与金人战于牛头山,大破之。
高宗闻之,授飞节度使,赐金带。
飞曰:“吾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今国难当头,吾何敢以一己之荣辱为念?”遂辞不受。
译文: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
从小身材高大,非凡才智。
家境贫寒,无法求学,但他酷爱读书,常常夜以继日地学习。
到了壮年,他在南山学习射箭,最终成为了一代绝技。
曾经跟随父亲出游,看到父亲击鼓,岳飞便跟着起舞,于是开始学习击鼓。
有一天,父亲回家,看到岳飞在舞剑,便问:“你学习击鼓,现在又舞剑是为何?”岳飞回答说:“击鼓是用来激发士兵的士气,舞剑是用来保卫国家。
希望父亲能教我。
”父亲笑着说道:“我的儿子真是英雄啊!”岳飞二十八岁时,开始参加乡试。
当时金人南侵,岳飞率领士兵守卫京师,屡次击败敌军。
绍兴十年,金人攻破南京,岳飞从淮上渡江,与金人在牛头山交战,大败金军。
高宗得知此事后,任命岳飞为节度使,并赐予他金带。
岳飞说:“我听说‘君主忧愁,臣子羞耻;君主受辱,臣子死亡。
’现在国家面临危难,我怎敢将个人的荣辱放在心上?”于是辞谢不接受。
岳飞忠心耿耿,为国为民,屡建奇功。
然而,命运多舛,他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遭遇了莫须有的罪名,最终被秦桧所害。
岳飞临终前,仍然念念不忘国家大事,感叹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奋斗。
岳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象征。
《岳飞传》翻译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力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四年,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飞移屯焉。
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
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
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
”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
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飞班师,民遮马恸哭,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
”哭声震野。
飞既归,所得州县,旋复失之。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云弃市。
籍家赀,徙家岭南。
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
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
生而奇异,母梦白鸟自天而下,集于怀中,因而名之飞。
少负奇才,博览群书,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子兵法》。
弱冠之年,试应举,不第。
及长,从军,初隶宣和元年,隶宗泽部下。
泽奇其才,荐之朝廷,召为左卫亲军都指挥使。
飞以母在,辞不就。
泽曰:“子母之情,人皆有之。
然国家有难,子当以身许国。
”飞感其言,遂受命。
宣和七年,金兵犯中原,飞以母忧解官归。
未几,金兵再犯,飞起兵抗金,聚众数千,屡败金兵。
宣和八年,宗泽荐飞为统制,隶刘光世部下。
飞以忠勇闻,光世甚器之。
时金兵围汴京,飞率众救援,屡破金兵,解汴围。
宣和九年,光世升任淮西宣抚使,飞随任,升任节度使。
靖康元年,金兵破东京,俘徽、钦二帝,飞随光世入援,以功授镇南节度使。
时飞已与秦桧有隙,桧忌飞之才,阴使人构飞。
飞以忠义自守,不为所动。
靖康二年,金兵北撤,飞率师追击,大破金兵于滑州。
是年,飞又破金兵于顺昌,斩首数万级。
靖康三年,金兵再犯,飞与韩世忠等会师,大破金兵于郾城,斩首五万级。
绍兴元年,飞破金兵于濠州,升任少保、河南路招讨使。
时飞已官至节度使,封鄂国公,位极人臣。
然飞自守谦抑,不骄不躁,朝中大臣皆敬重之。
绍兴三年,飞破金兵于寿春,升任检校太保、淮西宣抚使。
绍兴四年,飞破金兵于庐州,升任检校太傅、河南路宣抚使。
绍兴五年,飞率师北伐,大破金兵于顺昌,斩首十万级。
绍兴六年,飞破金兵于临安,升任检校太师、河南路宣抚使。
绍兴七年,飞破金兵于寿春,升任检校太傅、淮西宣抚使。
绍兴八年,飞破金兵于庐州,升任检校太师、淮西宣抚使。
绍兴十年,金兵再犯,飞与韩世忠等会师,大破金兵于郾城,斩首五万级。
时飞已官至检校太师、河南路宣抚使,位极人臣。
绍兴十一年,飞破金兵于寿春,升任检校太傅、淮西宣抚使。
绍兴十二年,飞破金兵于庐州,升任检校太师、淮西宣抚使。
绍兴十三年,飞破金兵于顺昌,升任检校太傅、淮西宣抚使。
绍兴十四年,飞破金兵于寿春,升任检校太师、淮西宣抚使。
初中语文文言文毕沅《岳飞》原文和译文原文: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猝遇敌有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译文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
吴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
岳飞说:“皇上整天勤于政事,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
吴玠大为叹服。
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恋钱财,武臣不贪恋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
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
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
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
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
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死的将领,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
(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
善于以少打多。
凡是有军事行动,都要召集所有的统制,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即使突然遭遇敌人也不惊慌。
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
毕沅《岳飞》“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释]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休舍:休息。
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飞事.亲至孝( )①饰名姝遗.之(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3.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出两个原因。
【答案】1.①伺候(侍奉照顾服侍)赠送(给予馈赠)2.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3.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事:动词,伺候。
遗(wèi):赠送。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宋史岳飞传》原文及译文原文: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拜太尉。
绍兴十年,兀术①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
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
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
桧知飞志锐不可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以谏议大夫万俟?与飞有怨,风?劾飞,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张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
”又谕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改命万俟?。
?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飞在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世忠曰:“莫‘须有 '三字,何以服天下?”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绍兴末,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号忠烈。
淳熙六年,谥武穆。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
生而奇伟,燕颔虎颈,目若朗星,眉似远山。
及长,嗜学,通经史,善骑射,英姿焕发,为一时之杰。
宋高宗建炎元年,金兵犯顺,攻破汴京,帝幸南京。
飞闻难,愤然请缨,愿以数千骑取燕京。
帝壮其志,许之。
飞遂领兵北伐,所向披靡,收复河朔,威震中原。
时,飞与金将兀术战于黄天荡,飞亲率敢死之士,乘夜潜渡,突袭敌营。
兀术大惊,欲退。
飞曰:“此去燕京,路途遥远,今若不战而退,金人必乘胜追击,我军将不战自溃。
”遂力战,大破金军,兀术仅以身免。
后,飞又与金将完颜宗弼战于郾城,飞身先士卒,所向无敌。
宗弼大败,北归。
飞遂率军收复河南,威名远播。
飞性刚烈,忠诚勇敢,屡立奇功。
然,朝中奸臣秦桧忌飞之才,屡进谗言,陷飞于困境。
飞虽受冤,然始终不屈,曰:“吾虽死,忠义不灭。
”绍兴十年,金主完颜亮南侵,飞请缨抗敌,帝不许。
飞遂私自募兵,招募得数千精锐,欲以死战。
会秦桧告密,飞被捕,囚于大理寺狱。
狱中,飞不屈不挠,终以忠义自守。
绍兴十一年,飞遇害于风波亭,时年三十九。
飞死,天下为之哀痛,举国同悲。
飞之死,实为国之不幸。
飞忠诚勇敢,为国捐躯,名垂青史。
今人追思岳飞,犹叹其英勇,哀其不幸。
岳飞传文言文翻译: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
他天生异禀,面貌奇伟,颧骨高耸,颈如虎颈,眼如明星,眉似远山。
成年后,酷爱学习,通晓经史,擅长骑射,英姿焕发,成为当时杰出的人才。
宋高宗建炎元年,金兵叛乱,攻破汴京,皇帝逃往南京。
岳飞听闻国难,愤然请缨,愿意率领数千骑兵夺取燕京。
皇帝被他的壮志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岳飞于是领兵北伐,所向披靡,收复河朔,威震中原。
当时,岳飞与金将兀术在黄天荡交战,岳飞亲自率领敢死之士,趁夜潜渡,突袭敌营。
兀术大惊,想要撤退。
岳飞说:“从这到燕京,路途遥远,如今如果不战而退,金人必定乘胜追击,我军将不战自溃。
”于是奋力战斗,大败金军,兀术仅以身免。
后来,岳飞又与金将完颜宗弼在郾城交战,岳飞身先士卒,所向无敌。
《宋史--岳飞传》专练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力农。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
孙武《兵法》。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
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书闻,以越职夺官归。
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
所问曰:“汝能敌几何?”。
飞曰:“国家都汴,恃河北以为固。
苟冯据要冲,峙列重镇,一城受围,则诸城或挠或救,金人不能窥河南,而京师根本之地固矣。
”所大喜,借补武经郎。
会杜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
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
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
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
”争来降附。
云,飞养子。
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
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
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仡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
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
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飞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绍兴十一年岁暮,飞死,时年三十九。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B.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C.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D.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的古义之一是指人的表字,就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生于靖康之变,年十二,从其舅父刺郡守。
舅父死,遂以剑南节度使、御前统制使起兵,收复河朔,威震四方。
金人闻之,惧,遂请和,愿以和好息兵。
飞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遂决意北伐,誓取燕、云、代,以雪国耻。
乃上书于朝,请率师北伐,朝议未决。
会金人犯边,飞请战,帝许之。
遂率师北伐,屡破金兵,收复故土,威名远扬。
飞性刚直,不事权贵,勇于敢为。
每战,必身先士卒,临敌不惧,战无不胜。
然性刚烈,不易合群,故人多忌之。
飞知其志,不以为意,益自勉励,欲以一己之力,报国雪耻。
一日,飞梦白日升天,其志益坚。
时金人屡犯边,飞屡破之,国人皆称其勇。
飞尝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曰:“男儿立身,当以忠孝为本。
”飞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兵法。
尝与名将韩世忠论兵,世忠叹曰:“岳飞之才,足以当世矣!”飞闻之,不骄不躁,益自谦抑。
绍兴十年,飞破金兵于郾城,斩首二万,俘获无数。
捷报传至,帝大喜,封飞为武功郡王。
飞不受,曰:“臣之志,止于恢复中原,岂敢望王爵?”帝嘉其志,遂命飞领兵继续北伐。
飞北伐,屡战屡胜,然敌强我弱,终未能收复失地。
绍兴十一年,飞在军中病逝,年三十九。
死后,朝野哀悼,国人痛哭。
飞之死,使金人惧,不敢再犯。
飞之忠诚,光照日月,万世传颂。
翻译: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
他出生在靖康之变时期,十二岁时跟随他的舅舅担任郡守。
舅舅去世后,岳飞以剑南节度使、御前统制使的身份起兵,收复河朔,威震四方。
金人听闻此事,感到恐惧,于是请求和谈,希望以和平的方式来停止战争。
岳飞认为国家的兴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于是决定北伐,誓要收复燕、云、代等地,以洗刷国家的耻辱。
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率领军队北伐,但朝廷的讨论尚未决定。
恰逢金人侵犯边境,岳飞请求出战,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岳飞率领军队北伐,多次击败金兵,收复故土,威名远播。
岳飞性格刚直,不攀附权贵,勇于担当。
每次战斗,他总是身先士卒,面对敌人毫不畏惧,战无不胜。
吾闻岳飞,字鹏举,宋之忠臣也。
生而雄伟,气宇轩昂,少负豪气,志在四方。
飞少孤,家贫力学,博览群书,尤好《春秋左氏传》,谓“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遂立下志向,欲为国家效力。
飞年二十,应募从军,初为小卒,后因战功升迁,累官至节度使。
金人犯宋,飞率师北伐,屡建奇功。
飞与金将兀术战于郾城,大败敌军,斩首数千级,生擒兀术,威震天下。
时人皆称:“岳家军,天下无敌。
”飞忠勇仁爱,待士卒如子,士卒亦以父事之。
飞常言:“吾欲为国家雪耻,非为个人名誉。
”故其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军中号令如山,人人敬畏。
飞每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避艰险。
敌军见之,无不丧胆。
飞虽功高震主,然不自满,谦逊有礼,与同僚相处融洽。
飞曾上书宋帝,请增兵北伐,言辞恳切,感动宋帝。
宋帝赐飞金印,封为枢密使,赐予重权。
然飞不幸,遭奸臣秦桧陷害。
秦桧与金人勾结,欲借金人之手除之。
飞被秦桧诬陷谋反,被捕入狱。
飞在狱中,虽受尽折磨,然坚贞不屈,终不屈节于奸臣。
绍兴十年,飞被秦桧谋害,时年三十九。
飞死,天下痛惜,宋帝亦为之惋惜。
飞死后,其子岳云亦为秦桧所害。
飞之忠勇,虽死犹生,万世流芳。
飞之事迹,载于史册,传颂千古。
飞之精神,激励后人,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
飞虽身死,然其忠诚、勇敢、仁爱之精神,永存于世。
翻译:我听说岳飞,字鹏举,是宋朝的忠臣。
他生来就雄壮威武,气度不凡,年少时就怀有豪情壮志,志向远大。
岳飞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春秋左氏传》,认为“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于是立下志向,想要为国家效力。
岳飞二十岁时,应募参军,最初只是个小卒,后来因为战功升迁,官至节度使。
金人侵犯宋朝,岳飞率领军队北伐,屡次建立奇功。
岳飞与金将兀术在郾城交战,大败敌军,斩首数千级,生擒兀术,威震天下。
当时的人都说:“岳家军,天下无敌。
”岳飞忠诚勇敢,仁爱待士卒,士卒也都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他。
岳飞常常说:“我想要为国家雪耻,并非为了个人的名誉。
倾国倾史岳家军——八飞说岳之二□冯八飞--------------------------------------------------------------------------------牛头山大捷,岳飞亲解战俘前往“行在”,第一次受到宋高宗赵构召见。
“行在”全称“行在所”,即皇帝临时所在之地。
南宋皇帝经常被金军撵得满中国跑,所以“行在”满天下。
很多拿历史说事儿的书上大剌剌写着“南宋首都临安”,其实南宋自己向来只称临安(杭州)为“行在”。
靖康之耻,金人把宋朝皇室一网打尽,独漏一个赵构,结果被他抄冷子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登基继位,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当然必欲擒之而后快,宋高宗同志于是长期被金军铁骑追得四处“行在”,由应天府而扬州、而建康(江苏南京)、而临安,此时已“行在”越州(绍兴)。
闻鼙鼓而思良将,逃得六神无主的宋高宗一见岳飞喜出望外,立擢为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州、泰州镇抚使兼泰州知州,连升三级,并赏铁铠五十副、金带、鞍、马、镀金枪和百花袍。
二十八岁的岳飞,不久前的韩财主护院,在鲁迅家乡绍兴踏上千古名将之路。
千古名将,必领雄师。
有岳飞,必有岳家军。
牛头山大捷,是岳家军建军第一枪。
靖康之耻,北宋正规军“禁兵”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建制,南宋于是在绍兴元年(1131)七月整编正规军,张俊率神武右军,韩世忠率神武左军,两人均为都统制;王躞率神武前军,陈思恭率神武后军,两人均为统制。
岳家军此时隶属张俊,军号神武右副军,岳飞为统制。
十月,岳飞升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和从五品遥郡观察使。
十二月,岳飞外甥女婿、岳家军秘书长高泽民去“行在”绍兴公干,结果他冒岳飞之名上书枢密院,要求提拔岳飞为都统制。
此时恰好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镇压范汝为叛乱不力被免职,而岳飞驻军洪州(江西南昌),在九江击败盗贼马进,俘敌八千,于是朝廷顺势把神武右副军升格为神武副军,升岳飞为都统制。
岳飞得知事情原委后大怒,力辞不受,强烈要求朝廷严办高泽民,并屡次向南昌知州李回陈情,李回于是上奏宋高宗为其辩解:“岳飞一军自从讨贼,服勤职事,忠勇之名闻于江右,纪律之严信于疲氓。
留屯洪州,声势甚远,江、湖群寇,率皆逃避。
近迁神武副军都统制,士论皆谓称职。
及得其外甥婿私书,乃知此除曾经枢密院陈乞,飞小心惶惧,累与臣言,实非本心所敢侥望。
”岳飞出手不凡,牛头山一战成名,而此时宋高宗手下统制好几十个,每人领兵数千,“统制”官衔与岳飞军功和岳家军规模确实不大相称。
宋高宗回诏证明他绝非政治蠢猪。
他大赞“岳飞勇于战斗,驭众有方”,强调破格提拔“出自朕意”,且立即下令特铸官印赐予岳飞,让岳飞安心上任。
此时东南宋军大将有“刘韩张辛”之说,其中“辛”指辛企宗、辛兴宗、辛永宗和辛道宗兄弟等。
岳飞升为都统制,取代辛企宗。
出身护院的岳飞“自列校拔起”,平空升为都统制,比坐直升飞机还快,眨眼间与资历远胜、年功更长、数度勤王护驾的韩世忠和张俊平起平坐,让他俩相当侧目而视。
宋高宗立刻觉察到这次破格有点不妥。
绍兴二年(1132)二月,岳飞剿灭盗匪曹成,兵力暴增一倍,达两万四千人,已与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兵力并驾齐驱。
绍兴三年(1133)九月九日,宋高宗在杭州二次召见岳飞,十五岁岳云随同面圣。
岳飞此时已成南宋继吴玠之后另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将星,而他比吴玠还小十岁。
朝见后宋廷立刻委了岳飞武阶宫中卫大夫、江西沿江制置使、江南西培路舒蕲州制置使、江州建置制置使司和正四品镇南军承宣使等一大堆官儿,其中从遥郡承宣使提拔为正四品承宣使,是南宋历史上少见的破格“隆恩”,升官文件中称岳飞“料敌出奇,洞识韬钤之奥;摧锋决胜,身先矢石之危……殄寇之功,驭军之略,表见于时,为后来名将。
江、湖之间,尤所欣赖,儿童识其姓字,草木闻其威声”,官方册封岳飞为“名将”。
升官之外,宋高宗特赐岳飞御笔亲书“精忠岳飞”锦旗作帅旗,又颁赐衣甲、金带、战袍、弓箭、刀枪和战马等,另加白银两千两犒赏将士,此外特授岳云正九品保义郎和閤门祗候等武官虚衔,岳飞上奏力辞,宋高宗不准,还下令把统制李山与原属“八字军”的统制傅选两支部队并入岳家军,并将岳家军军号从“神武副军”升为“神武后军”。
然而,宋高宗同时却把岳飞官衔从“都统制”降回“统制”,低张俊与韩世忠一篾块儿。
张韩二将大舒服。
此外,宋高宗原准备把赵秉渊拨属岳飞,但他两年前曾遭岳飞醉打,于是央告旧交刘光世向宋高宗提出改隶刘光世,宋高宗又给了刘光世一个面子,照准,还以此告诫岳飞饮酒误事。
岳飞从此滴酒不沾。
这一系列人事调和,运筹帷幄,唱念做打,八面玲珑,两手四处抓,两手都很硬,充分体现宋高宗同志精熟圆润的政治手腕。
还有哪个朋友认为帝王将相都是蠢猪的?其实,岳飞根本不在乎啥子都不都统制。
“神武副军”升为“神武后军”,令他喜出望外。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岳家军!中华军史上,岳家军威名赫赫。
但我们这些老百姓其实连岳家军到底有多少人都弄不大清楚。
建炎四年(1130)牛头山大战前,岳飞手下只得万把人,拿下牛头山后扩充到三万。
绍兴五年(1135)6月,朝廷连派两员大将讨伐洞庭湖杨么,均被打得鼻青脸肿,于是授岳飞两镇节度使,升为都统制(离降回统制才一年多),赐钱十万贯,帛五千匹,令岳飞“平湖贼杨么”。
岳飞攻心为上,攻兵辅之,连消带打,八天荡平洞庭,牛皋生擒杨么,枭首示众,收编六万降军,加上拨隶的其他部队,岳家军兵力猛增至十万,将领从十将扩充到三十将,后更增至八十四将。
统兵十万,所有将军的光荣与梦想。
然而此梦做来却并不轻松。
看官须知,当时宋军打仗十分搞笑,类似当年红军长征之初,走到哪里都带着全军家属和所有辎重,十万大军连同几十万家眷,后勤供应就是一场浩大战役,单军粮就常使岳飞“乱其方寸”。
收编杨么军后,岳家军“月用钱五十六万贯,米七万余石”。
看看绍兴九年(1139)枢密院发给岳家军自造军器的材料单,我们就明白岳飞要驾驭的财政局面:“铁甲叶六十九万九千四百三十八片,牛角六千三百三十四只,生黄牛皮九千一百八十三张,牛筋四千一十斤一十二两,生羊皮一万八千三百九十二张三十一尺三寸五分,箭笴一十八万四千七百九十四只,翎毛五十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二堵,各长四寸八分,条铁七千六百九十四斤一十三两一钱二分”。
农民出身的岳飞深知民间疾苦,每次调发军饷均面沉如水,他常说:“东南民力耗弊极矣!国家恃民以立国,使尔曹徒耗之,大功未成,何以报国?”绍兴六年(1136)二月起,宋廷任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吴玠和岳飞五大将兼任营田大使或营田使,打造宋朝的南泥湾,据说后来岳飞军费“顿省其半”。
绍兴五年底(1135),宋廷再次整编全国军队,把全国军队编成“三衙军”和五大“行营护军”。
“三衙军”即禁卫军,包括殿前司、马军司和步军司。
“行营护军”即国家主力野战军,其中张俊率行营中护军,韩世忠率行营前护军,刘光世率行营左护军,吴玠率行营右护军,岳飞率行营后护军。
王彦的“八字军”编为“行营前护副军”,隶属韩世忠。
我们现在根本不晓得啥子“神武后军”和“行营后护军”那些东西。
我们只晓得“岳家军”。
倾国只识“岳家军”!岳家军有五虎上将:张宪任前军统制,王贵任中军统制,他俩都是岳飞汤阴同乡,随他起军,深获倚重,同为岳飞副手。
此外还有也是汤阴同乡的徐庆以及牛皋和董先。
五虎上将个个骁勇善战,但牛皋贪酒,董先贪财,稍逊一筹。
五虎将之下设十二军:主力精锐背嵬军。
此名来自韩世忠的侍卫军。
“嵬”是酒瓶,替元帅背酒瓶,都是亲信中的亲信,背嵬军士兵见了统制以下的军官不用行礼。
此外还有前、中、后、左、右、游奕(巡回)、踏白(侦察)、选锋、胜捷和破敌军。
岳家军平定杨么后缴获千多艘战船并收编很多水兵,再添水军。
岳家军原无大本营,襄汉大捷后宋廷把襄汉六郡专设为襄阳府路,委岳飞军政一把抓,岳飞上奏谦虚说“人微望轻”,请求另行“委任重臣,经画荆襄”,宋高宗于是让岳飞改驻荆湖北路首府鄂州(武昌)。
从此,岳家军大本营定于武昌。
那首回肠荡气、震古烁今的《满江红》,即写于武昌。
立国后战争不断的宋朝,因赵匡胤定下“扬文抑武”国策,武将地位一直低于儒生,可农民岳飞平时穿着却像个儒生。
他不是儒将,却是重儒之将,每次出征誓师时“言及国家之祸‘往往’仰天横泗,气塞莫能语”,惕厉精神,鼓荡士气,砥砺将帅以死效国,因此随便什么污兵烂将,“至岳飞麾下者,人百其勇”。
南宋军队将贪兵软,士气涣散,几无战力,更要命的是令不行禁不止。
在这些军队里,岳家军军规严明,是个异数,凡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者,立斩!因此,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看官须知,这岳家军士兵多来自降军,并非都是汤阴子弟吃奶起由岳飞亲自练出来的,昨天跟着杨么还烧杀奸掠,无恶不作,今日归顺岳飞,怎的就幡然悔悟,立地成佛了?答案来自岳飞,他上奏时说:“臣闻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诚然。
军队战力,端看军纪。
军纪张弛,端看主将!岳家军纪律严明,当然因为岳飞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作于何处?不外乎衣、食、住、行。
宋朝棉花产量不高,轻软温暖的棉布视为上品,当时说的“布”指的是麻布,老百姓只能穿粗麻片,平民代名词“布衣”指的就是粗麻片。
岳飞全家“布衣”。
有回妻子李娃穿了件缯帛,还非高级绫罗,岳飞就怫然不悦道:“徽宗钦宗的皇后皇妃被掳到金朝,听说衣不蔽体。
你既嫁我,就不应穿这个。
”从此,全家无人再着丝绸。
岳飞向与士卒混住茅屋军帐,同甘共苦。
宋高宗准备在杭州为他建豪宅,岳飞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此语锵然历史,隆隆至今。
却非岳飞首创。
首创者是汉朝名将霍去病。
霍去病,十八岁第一次作战即率八百轻骑长途奔袭数百里直捣匈奴大本营,斩匈奴单于爷爷以下两千余人,俘匈奴相国和单于叔父,勇冠三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汉语中“冠军”这个词即来源于此。
在名垂中华战史的“漠北大战”中,霍去病率五万骑兵横越大漠(外蒙高原大沙漠),孤军深入两千余里,大破匈奴左贤王,歼敌七万,俘匈奴王爷三人及将军、相国以下八十三人,匈奴浑邪王降汉。
霍去病乘胜踏破狼居胥山(外蒙肯特山),盛大祭天,立碑为志,继而挥师北向,一路打到瀚海(俄罗斯贝加尔湖)方凯旋班师。
漠北一役平定中国北部边境数十年,一战斩匈奴为南北两支,南支渐与汉族融合,北支向西迁徙至东欧,即今匈牙利人祖先。
三百多年后,北匈奴出了个绰号“上帝之鞭”的大单于阿提拉横扫欧洲,建立东起伏尔加河、西至莱茵河、南抵多瑙河,以布达城为首都的庞大匈奴帝国。
公元451年9月20日,阿提拉在法国奥尔良的沙隆会战西罗马帝国统帅阿契斯与西哥特王特奥多里克,双方参战兵力超过一百万,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黄沙遮天,日月无光。
战争以西罗马帝国胜利,阿提拉退回布达城告终。
这时中国已是南北朝。
虽然那时还没我,但我仍然强烈庆幸霍去病把匈奴赶去了欧洲。
否则,我的祖先还要流多少血?虽然并非我的血,却依然是我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