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案例分析题六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9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案例分析题六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工人,已婚,45岁。
求助者主诉:求助者近来总是怀疑自己打嗝、胃胀是得了胃病,担心自己会病死,心情很坏,想哭、胸闷、发脾气、彻夜不眠。
求助者自述:由于工厂开始实行奖金制度,两年以前,求助者被指派负责审核工人的生产量,以便于决定工资奖金的发放。
有几个工人不满意病人的审核,认为有误,当面指责病人欠公平。
求助者虽找过领导,希望处理解决此纠纷,但无结果,因此忍气吞声。
几天后,突然感到胸部发堵,胃胀,后背痛,出不来气,气憋在心里好像球似地堵在喉部,心里很着急,看中医用中药后胸闷较前稍减轻。
求助者在家想洗澡,可是其母亲不放心,说:“你不能见水,否则会复发!”,这么一说,求助者马上手麻、抽动,同时心里更觉得烦躁,想摔东西,放声大哭,家人觉得病情严重,立刻把求助者送到医院诊治,住院几天后病情好转,出院几天后上班工作。
可是上班后一看那几个辱骂她的工人,心里又受到刺激,又出现胸闷、打嗝等现象,并感到胸口像有一个大球堵着似的,心烦意乱,没法上班。
不巧,这时求助者有一亲友患食管癌去世,求助者认为自己打嗝,胃胀,和这一亲友生前的情形一样,怀疑自己也患了胃病,饭吃不下,一直担心自己死后孩子可怜,心情更坏、想哭、发脾气,彻夜不眠,经内科医师全身检查,无异常。
后求治于多家医院,经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求助者仍怀疑是检查错误,多方求医,经人介绍来做心理咨询。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求助者的症状已经消失,回复了正常的
工作和生活。
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求助者心理、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0分)
答:(1)求助者心理方面的症状包括:
①认知方面:对自己的身体状态过分敏感,认为自己有病。
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②情绪方面:心烦意乱、心情不好、想哭、发脾气。
③意志和行为方面:无法上班。
(2)求助者躯体方面的症状包括:打嗝、胃胀、手麻、抽动、胸闷。
2.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理由是什么?(20分)
答:(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心理异常、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
(2)诊断理由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生理检查证明求助者身体健康,而求助者坚持认为自己患胃病,说明求助者的主客观失去了统一性,因此,求助者属于心理异常。
②求助者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要求,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③求助者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应为6分以上。
因此,求助者属于神经症。
④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高度敏感、多疑,尽管其全身检查显示无异常,但仍坚持求医。
有反反复复的求医行为,有持久的内心痛苦不
能自行解决,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因此,根据其临床主导症状可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3.试述临床资料整理归纳所包括的方面。
(20分)
答:临床资料整理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理归纳一般资料(可列表填写),可参考以下提纲
①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出生日期;.职业、收入、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宗教、民族、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现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商业区、工业区、农村城乡结合部、文化区)、联系方式。
②求助者生活状况:居住条件;日常活动内容、活动场所;生活方式和习惯;近期生活方式有无重大改变。
③婚姻家庭:一般婚姻状况(自由恋爱、他人介绍、包办、买卖婚姻),婚姻关系是否满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婚姻中有无重大事件发生,事件原因中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家庭组成成员,对家庭各成员的看法,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分工,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原因,原因中有无道德、文化因素。
④工作记录:对工作的态度、兴趣、满意程度;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何在。
⑤社会交往:社交网以及社交兴趣和社交活动的主要内容;与自己交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有几个;能给予求助者帮助的人和求助者帮助过的人有几个;举例说明社交中的相互影响;社交中互相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责任感;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如何。
⑥娱乐活动:最令求助者感到愉快的活动;求助者对愉快情绪体验的描述是否恰当。
⑦自我描述:描述自己长处、优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张或缩小;描述自己缺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大或缩小。
⑧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想像力、创造性、价值观(对生活享乐方面、社会责任方面、追求精神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取向)、理想(已经付诸行动的理想)、对未来的看法。
在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
(2)按以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可列表填写)
①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顺产。
②童年生活:走路、开始说话的时间;与大多数儿童比较,有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现在对当时情景的回忆是否完整;童年身体情况,是否患过严重疾病;童年家庭生活、父母情感是否和谐;童年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情况,有无退缩或攻击行为。
③少年期生活:少年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有无挫折发生;少年期最值得骄傲的事和深感羞耻的事是什么;少年期性萌动时的体验和对待;少年期有无严重疾病发生;少年期在与成人的关系中,有无不愉快事件发生,有无仇视、忌恨的事或人;少年期的兴趣何在,有无充足时间做游戏,与同伴关系如何。
④青年期:青年期最崇拜的人是谁;爱情生活状况(有无失恋等);最喜欢读的书籍;学习(包括升学)有无挫折;就业有无挫折;婚姻是否受过挫折;有无最要好的朋友,朋友的状况如何(包括职业、道德行为、法律意识)。
⑤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3)按以下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
①精神状态: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情绪、情感表现;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②身体状态:有无躯体异常感觉;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③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工作动机和考勤状态(在校学生学习动机和考勤状况);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4)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
资料来源的可靠性,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由于亲友和中介人受专业知识、职业特点的影响,使他们对问题的客观性质不能按专业要求做出评价,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资料。
①整理资料时,来自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应首先判断其真实程度并给以附加说明后,方可使用。
②中介人若是心理咨询人员,其提供的某些资料,很可能包括一些初步诊断性的结论,对这些结论性资料也应进一步核实,核实之后才能被视为可用资料。
(5)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在收集临床资料时,各类资料可能是互相交错的,如环境条件、个人情绪、表现、个人的看法等,可能是混杂在一起的。
面对相互交错和混杂的资料,往往给思考、判断带来不便,所以,应按资料性质再加以整理,这样,可能使咨询人员更容易判断不同资料之间的纵向、横向以及逻辑关系。
4.怎样评估求助者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10分)
答:评估求助者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可以用郭念峰教授提出的十个标准,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这种抵抗力,即心理活动强度,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
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
另外,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统的类型,也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
这是指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也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
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处在痛苦之中,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便在这种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躯体疾病。
(3)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可以认为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
指标。
因为注意水平的降低会影响到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
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他后果,如记忆水平下降等也越严重。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
现为意志力薄弱。
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6)康复能力。
这是指从创伤刺激中回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而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每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表现得较为平静,原有的情绪色彩也很平淡。
(7)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观察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可以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进行判断。
为此,精神活动的自控能力不失为一个心理健康指标。
(8)自信心。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
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
(9)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
(10)环境适应能力。
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
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
5.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哪些?(10分)
答: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个: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问题,咨询人员可以就事论事地将其确定为摄人性会谈的目标。
与求助者交谈中,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依据求助者的情绪状态和含混的表达,求助者可能有自己未意识到的深层心理问题,此时应从了解求助者一般生活状况人手,进行摄人性会谈,把探索深层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的目标。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如MMPI的测评结果中抑郁分很高,这时就要把摸清引发抑郁情绪的原因定为会谈目标,去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类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弄清其中的关系,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问,进行摄人性会谈。
6.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答: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相应的躯体疾病,求助者的年龄及性别因素。
对于本案例,求助者为45岁的女性,因
此,应考虑更年期的因素。
(2)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主要指相应的生活事件、求助者的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环境。
对于本案例,相关的生活事件包括:工人的指责、母亲的话语以及亲友患食管癌去世。
(3)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因素
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指求助者的认知因素。
对于本案例,求助者可能存在对疾病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