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夏至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夏至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夏至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夏至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夏至的古诗词鉴赏

【篇一】关于夏至的古诗词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自然更叠,四时交替,从不停歇。在今天这天炎暑热的时节,还好,天还有一丝阴。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

【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这个夏天,杨万里十分逗趣,他来到连天观,一直在挥扇,当他停下来时,他忙告诉大家,不是天气凉快了,而是手酸了,所以停下来歇会。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和端午相去不远,所以,范成大的夏至日,还用粽丝系臂,祈求健康。夏至这天,生活十分闲适,君不见,那老翁伴着孙辈玩得很开心吗?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热也不知怎么抵挡的。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惟独我自己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不惬意。

诗人自己闲居消夏,心里念着赤日炎炎下忙于农事的老百姓,体现出关心民瘼的民本思想。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绝妙诗句就是刘禹锡巧妙的借喻了这种天气。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其一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其二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这两首绝句描写了诗人在夏至这天路过东市的见闻。这天,农家秧都插完了,雨也晴了。放牛的牧童也骑着牛回家了。

绿阴两岸都是人家,晚风来了,吹着香气到处都是,有几处冬青还开着花,多么闲适自然。

【篇二】关于夏至的古诗句

1)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2)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3)万乘亲郊幸北宫,千官斋祓两都同。

4)惆怅无人见,深杯空自持。

5)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6)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7)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

8)事白夏至秋,然后得南旋。

9)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10)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

高考古诗词意象意境精讲专练

高考古诗词意象意境精讲专练 (一)什么是意象和意境 1.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简而言之,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意象的作用有: (1)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 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枫叶荻花秋瑟瑟”;“青海长云暗雪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3)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4)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2.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有关夏至的古诗词描写夏至的古诗最新5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有关夏至的古诗词_描写夏至的古诗最新5 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有关夏至的古诗词_描写夏至的古诗最新5 篇时光匆匆,我们即将迎来又一夏至,知道夏至古诗有哪些吗? 下面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夏至的古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有关夏至的古诗词(一)《到义宁自夏至秋不得家书思亲谋归不遂》散客强名邑大夫,琴堂余暇北窗孤。灯前夜雨无宁竹,枕上秋风有战梧。悬望北音思射雁,满怀东道梦烹鲈。白云一望二千里,羞听林间反哺乌。 有关夏至的古诗词(二)《夏至後得雨》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有关夏至的古诗词(三)《夏至日作》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

生。有关夏至的古诗词(四)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作者: 白居易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有关夏至的古诗词(五)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有关夏至的古诗词_描写夏至的古诗最新 5 篇全文结束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面对一首好诗词时,都能感觉诗词是好的,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时,他们就犯难了,觉得不知该从何说起。其实这是学生没有把握诗词鉴赏的角度问题所造成的。当然,对一首诗词的鉴赏,不同的人对作品的看法和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鉴赏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但普遍来说,古诗词的鉴赏,都离不开诗词的思想意义、内容、艺术特点等几大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选择从这些角度对古诗词进行鉴赏。 一、从诗词的思想意义入手 诗词的思想意义,其实就是我们后人对诗词作者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操的一种评价,这些思想情操包括作者的人格、思想、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或观点等,这些都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诗词的思想意义所在。从诗词的思想意义入手鉴赏诗词,学生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较为了解,因为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感受及认识,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前者深受后者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的人品如其文品,即作品往往是作者寄寓自己思想情感、理想志向的载体,它们两者可相互反映。所以,联系作者的思想经历去鉴赏作品的思想意义,是一个感性的切入点。下面以杜甫的《登高》为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思想意义在于作者尽管是处于年老多病、流离失所的处境下,仍不忘国事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人民,他的爱国情操确实深受后人敬仰。再加上诗中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直接抒发情感、表现自己当时处境的诗句,所以学生可以从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处境说起:诗人从年青时起就有济世安民的抱负,但他主要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尤其经历了“安史之乱”,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令生性直率、疾恶如仇的诗人仕途受阻,其为国为民的理想一直难以实现。作者写《登高》时,已是“安史之乱”后的第四年了,但社会依然动荡不安,地方军阀为争夺地盘还是战火不断,当时社会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是诗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无奈于自己无法改变这一切,此时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痛苦挣扎。诗人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更显得渺茫,所以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时,诗

诗歌鉴赏 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讲义(四) 按题材分类 2018、3 (一)山水田园诗 1.概述 山水田园诗就是以山水自然景观与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得诗歌.陶渊明就是田园诗得开创者,南朝得谢灵运就是山水诗得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得范畴,这类诗歌得主要特点就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得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得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得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得厌倦,对现实得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与得归隐生活、闲适恬淡得田园生活得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得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得感悟,禅意得寄托。 4、练习 一、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就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就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得?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得思想感情?(6分) 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得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您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3)您如何理解诗中得“闲”字?(3分) (二)边塞诗 1。概述 边塞诗就是以边塞风光、军旅与战争生活为题材得诗歌。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得边塞战争题材得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得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2.常见情感内容 1)对塞外迥异于中原得风光得赞美之情。 2)对家乡与亲人得思念之情. 3)战争给将士与人民带来得痛苦与灾难,表现了征人得怨恨与厌战情绪。有时流露出对统治阶级得不满。 4)表现戍边将士忠勇敢战得献身精神与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得豪情。 3.常见得意象及其作用 1)大漠、黄沙、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等意象:边塞恶劣得自然条件,表现边塞苦寒.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精)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描写夏天的古诗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3、《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15、《初夏即事》 唐·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16、《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17、《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18、《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古诗词鉴赏论文

浅析王昌龄《闺怨》 诗歌从形成之初到后来的一路发展其题材一直不拘形式,纷繁多样。闺怨诗就是其中一株奇葩,千百年来这类题材的诗一直层出不穷,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大放异彩。这类诗或寄托着闺妇对出外宦游的郎君的牵挂,或对行军打仗多年却杳无音信的夫君的担忧,或是闺中寂寞凄清之情的排遣。无疑,王昌龄的这首《闺怨》是这类诗的代表。《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的主旨一开始就在题目中点出:开篇就表明这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诗。当然,如果只靠开篇点题这个常用诗歌创作技巧的话,这首诗也算不上什么佳作。下面慢慢道来。只看前两句的话有些令人诧异,因为诗中写着少妇没有忧愁啊,她悉心打扮登上翠楼观赏春景,观赏着这个朝气蓬勃,万物复苏能令人心中萌发出生机,兴起对未来美好憧憬之意的季节之景。其实不然,因为诗题已经暗示了奠定了这首诗的基调,所以很让我们产生疑问,迫切想知道这首绝句的后两句内容。果然,后两句笔锋忽然一转将诗的基调一下拉到主题上了。“忽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妇在楼上欣赏着春日之景:楼下不远处烟笼杨柳,莺啼鹊鸣之声不时入耳,堤上碧草凄凄,不少情侣骑马踏青打此而过。是啊,又是一年春游时,此情此景,让少妇忽然想起了往年郎君与自己一起郊游嬉戏的场景,往事不自觉地一一呈现在脑海中……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怀念的时光啊!可惜如今只剩我一人独倚翠楼,夫君一去不觉已经三年了,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他现在是不是也在和我一样触景伤情呢?他是否感受到了千里之外我对他的思念呢?想起当时临行时我对他的嘱咐:“大男儿当志立四方。只盼早日博得功名归来.愿君不负我。”如今他音书未寄,也不知道是否他赢得了功名,对当初的爱情还是否那般坚贞不渝呢?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劝他去寻求功名了…… 诗中以一个“忽”字将女主人公内心表露无疑。她原本以为自己对夫君的思念已慢慢淡去。在这个春日灿烂的日子,兴致勃勃的登楼望景。纵是寻常的杨柳之景也让让她勾起了回忆,使得她本来压抑着的对夫君的思念之情一下子涌出……原来自己对夫君一直惦记牵挂着,那份思念从未淡去。可是如今却……悔恨自己当初劝夫君“觅封侯”。这个“忽”字表明女主人公对夫君的想念并非偶然,而是内心一直有这个想法但被压抑着,如今触景伤情爆发出来了,这也使得前三句与最后一句的衔接不显得那么突兀,使得最后一句的点题是情理之中的,表现出了少妇对出门在外的夫君的深切思念和对当初劝夫君去寻求功名的悔恨。 这首闺怨诗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突破一般这类诗的写法(从头到尾都是闺怨之词),诗前两句却说少妇是“不知愁”的,她精心打扮了一番登上翠楼赏春。不过后两句却出卖了她内心的情感,她不是真的不知愁,她只是将这份情埋在了心底到现在而触发出来,她的这种闺怨来的更加深沉,更加真切,而是使得这种“怨”并不空洞,更不是无病呻吟。可以说诗的前两句看似是简单地交代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其实是为后句睹景伤情埋下了

夏至古诗

夏至古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同时,夏至也是盛夏的季节,葱葱郁郁阳光高照,婵鸣叽叽喳喳响个不停。夏至时分昼长夜短。古往今来,人们喜欢在季节变化之际吟诗作赋,通过季节的交替来抒发感情或是表达对大自然敬畏。夏至盛夏烈日炎炎,古人也喜欢文思泉涌。那么你了解夏至节气诗词都有哪些吗? 不妨看一下,一起来欣赏夏至的诗句吧。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夏至》: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陈与义 其一: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其二: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祷雨题张王庙》宋作者: 叶适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田家苦》宋作者:章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五个角度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五个角度 卢氏县育才分校何艳梅 古诗词名句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点、重难点。流传千古的名句曾经给我们以美的震撼、美的享受。从景、情、理、技、词五个角度入手会使学生做此类题有“法”可依。同时,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体验。 一、欣赏景物之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种”是聚集之意。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美,泰山巍然高耸,天色一昏一晓把山分成阳面、阴面。 二、欣赏情韵之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乃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采菊”这一动作包容着诗人傲然世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乃无意而为之,纵然人无心,南山亦有情。诗人归隐田园,在闲适自在,宁静淡泊中偶然抬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一个无我之境。“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不经意间,诗人的恬淡闲适,悠然自得让忙碌的现代人望尘莫及。 三.欣赏哲理之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隐山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曲折幽深,诗人在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行换步又见新景象的经历中,给我们以理性的启示:----------

前路漫漫,你可能遭遇不幸,甚至濒临绝境。那么,这句诗会给你鼓舞和信心。通过努力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败中求胜,绝处逢生不是梦幻。 四.欣赏技巧之美: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亡国之痛,离恨的煎熬像乱丝纠结于心。欲剪不断,欲理还乱,深植心底,缠绕、盘旋,令人窒息。比喻的使用让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五欣赏字词之美;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排”字写出鹤舞晴空的矫健身姿和凌云气势。透过一鹤冲天的图景,诗人的豪情壮志与之直上云霄。诗人虽被贬,但读此句,绝无消沉悲凉之气。我们获得的是一种傲然前行,励志怡情的美的感受。 把握了这五个角度,那么,会给学生指明了方向。这五个角度在理解时并不是隔离的,往往是有机统一的。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分析。 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我先让学生理解表面意思:海上的太阳在残夜中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从中体会景物之美:形象地描绘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景物变化。接着要求学生从“情”这个角度来考虑,作者看到旭日升起山清水碧的江南春景,心中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会感受到新年新气象和一日之晨中透露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天人一体的思想。这一思想在文学

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思想感情篇(汇编)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 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高考)解答分析 提问变体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步骤 ①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②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境,

概括意境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③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 答题方式 (1)描摹诗歌图景 (2)概括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 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结合诗歌具体描绘),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1、意象 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2、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前运用了“阴雨”、”

描写夏至的古诗

描写夏至的古诗 夏至一阴生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出自:《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年代:唐作者: 白居易常谙 夏至筵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 出自:《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年代:唐作者: 白居易前朝夏至还上庙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 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出自:《田家苦》年代:宋作者: 章甫夏至炼水银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 常使居士釜,莫令铅汞分。 子母既相感,炎候常温温。 如是既久久,功成升紫云。 出自:《赠潘高士二首》年代:宋作者: 白玉蟾事白夏至秋 畴昔留此寺,亦兹腊雪天。 天寒了不异,俯仰年。 是时尚守郡,赴逮趋淮壖。 不知坐何事,自省无尤愆。 家有屋几间,亦有数顷田。 书生未甚穷。不忧无酒钱。 事白夏至秋,然后得南旋。 即今身自由,幸已不属官。 驾此如叶船。 四仆色常饥,况望酣与羶。

家人九霄外,何由致橐饘。 岂不亦念我,逢曲... 出自:《过嘉兴道中接待寺丁丑十二月赴逮扬州遇雪留》 代:宋作者: 方回夏至老秧含寸荑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 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出自:《祷雨题张王庙》年代:宋作者: 叶适夏至熟黄瓜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 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 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 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 门口沙溪清,垂垂几株柳。 醉卧梦羲皇,凉风入虚牖。 近说明府清,征徭曾减否?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联想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联想 关于联想和想象,《文心雕龙》里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这固然是针对文学创作而言,对古诗鉴赏来说,这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能力。易卜生说过:“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离开了联想和想象,就不可能对古诗词作到真正的、全面的理解和欣赏,我们读者在进行鉴赏时,往往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再创造、再接受。但在实际的鉴赏中,联想又不能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应当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细分之,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背景联想 诗歌鉴赏要知人论事,知人论事才能顾及全篇。诗歌作为诗人表达个性思想感情的产物,不可避免地要揉进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个人的不幸、身世的沧桑、命运的坎坷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如果不了解李煜由贵为天子到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反差,就不会理解他那种“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哀巨痛,李清照若没有晚年丧夫失家、生活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又怎会写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深婉哀痛的句子? 联想写作背景,关键是要能够设置一种可以进行想象的具体情境,使自己身处其中,能够仔细品味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作到细致入微,透彻深刻。所以飘逸豪放的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后才会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与喜悦。百年多病、愁苦穷困的杜甫才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阔大与深沉。 2.细节联想 中国古典诗词多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古人用“滋味”说诗,强调诗歌要“吟诵涵泳”,就是针对诗歌精致细微这一特点而言的,在看似寻常的细节内容上下功夫正是优秀作家的不寻常之处,所谓“琐屑中有无限烟波”。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大都在诗中的细节上设置题目,这些地方看似平常,其实大有文章。而要对细节进行充分细致的理解,就必须借助于联想,细细品味得之。 如,晚唐诗人杜牧的《秋夕》:

古诗赏析的一般角度

东营市实验中学内部资料 影响中国文化发展进程的古诗词36首诵读、赏析 古诗赏析的一般角度 1.总的来看,诗歌赏析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2.从人们的欣赏规律来看,诗歌欣赏的着眼点是:语言之美,意向之美,音韵之美,画面之美,手法之美,构思之美,意境之美,情歌之美。 3.从语言表达来看,诗歌欣赏与表达的着眼点是:全诗概说,字词品味,诗联赏读,景物描述,手法揣摩,情感体味,主旨探求,风格评论。 4.从细部的欣赏品位来看,诗歌赏析的着眼点有:人物,时空,动静,声色,上下,远近,宏微,刚柔,景情,视听,离合,声韵。 5.从对全诗的赏析文字来看,有这样的集中表达风格:整体概说式,整体叙说式,整体评说式,整体赏析式。这四式,基本模式为总分总,中间分联评说。 6.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书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印送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 ……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讲义(四)按题材分类 2018.3 (一)山水田园诗 1.概述 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4.练习 一、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二)边塞诗 1.概述 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军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

古诗词意象意境精讲精练(附参考答案)

古诗词意象意境精讲精练 (附参考答案) 一、什么是意象和意境 1.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简而言之,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意象的作用有: (1)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 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枫叶荻花秋瑟瑟”;“青海长云暗雪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3)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4)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2.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 一、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 1、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加物”,而由诗人对有关人、事、物直接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的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泣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两种方式都是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是作者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有所感触的某种客观景象或事物上。情景交融是作者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传出寂寞之“梅”的神韵,做到了情寄于物,物因情见。于梅的咏叹中,显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移的崇高品质。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中写了山、潮、月三种景物,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但每句有都融入了诗人浓浓的主观感受。群山依旧,而故都以荒;潮声仍然,而城内已空;旧月还在,宫墙还

在。景物的描写中,寄寓着诗人对历史,对时事的深深忧虑。 二、从构思方式的角度分析 1、借古讽今 作者由于某种原因,不愿、不便或不能对现时发表议论,于是采用对前代事物或现象进行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看法,抒发情感。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中有讽有慨,寓慨于讽。从讽的方面看,表面讽刺汉文帝,实际上诗人的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

描写夏天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描写秋天的诗句: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描写春天的诗句: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描写秋天的诗句: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描写冬天的诗句: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春夏秋冬四季之景的诗句 春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 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风霜雨雪类】海:辽阔力量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暴雨:残酷热情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狂风:作乱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白:纯洁无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