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电化学自测题(可逆原电池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七章 电化学7.3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0.078g 的Ag ,并知阳极区溶液中23.376g ,其中含AgNO 30.236g 。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AgNO 3。
求Ag +和3NO -迁移数。
解法1: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如。
n 电解后(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迁移(Ag +)则:n 迁移(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电解后(Ag +)n 电解(Ag +)=()()4Ag 0.0787.22910mol Ag 107.9m M -==⨯()3323.3760.2367.3910(Ag) 1.00710mol 169.87n -+--⨯⨯==⨯解前电30.236(Ag ) 1.38910mol 169.87n +-==⨯电解后n 迁移(Ag +) = 1.007×10-3+7.229×10-4-1.389×10-3=3.403×10-4mol()44Ag 3.40310Ag 0.477.22910n t n +-+-⨯==⨯移解()=迁电 则:t (3NO -)= 1 - t (Ag +)= 1 – 0.471 = 0.53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3NO -的总量的改变如下:n 电解后(3NO -)= n 电解前(3NO -) + n 迁移(3NO -)则:n 迁移(3NO -)=n 电解后(3NO -)- n 电解前(3NO -)n 电解后(3NO -)=30.236(Ag) 1.38910mol 169.87n +-==⨯解后电n 电解前(3NO-)=()3323.3760.2367.3910(Ag) 1.00710mol 169.87n -+--⨯⨯==⨯解前电n 迁移(3NO -) = 1.389×10-3-1.007×10-3 = 3.820×10-4moln 电解(Ag +)=()()4Ag 0.0787.22910mol Ag 107.9m M -==⨯()4334NO 3.82010NO 0.537.22910n t n ----⨯==⨯移解()=迁电 则: t (Ag +)= 1 - t (3NO -)= 1 – 0.528 = 0.477.5 已知25℃时0.02mol·dm -3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 -1。
第七章电化学第七章电化学⼀、填空题1、Pt|Cu2+,Cu+ 电极上的反应为Cu2+ + e-→Cu+,当有1F的电量通过电池时,发⽣反应的Cu2+ 的物质的量为____。
2、同⼀电导池测得浓度为0.01mol·dm-3的A溶液和浓度为0.1 mol·dm-3的B溶液的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Λm(A)/Λm(B)等于___。
3、已知Λm∞(Na+)=50.11×10-4S·m2·mol-1,Λm∞(OH-)=198.0×10-4S·m2·mol-1,在⽆限稀释的NaOH 溶液中t∞ (Na+)等于____,t∞ (OH-)等于____。
4、25℃时,在0.002mol·kg-1CaCl2⽔溶液中离⼦平均活度系数为γ±1,在0.002mol·kg-1CuSO4⽔溶液中离⼦平均活度系数为γ±2,则γ±1γ±2。
5、电池的可逆电动势为Er ,若该电池以⼀定的电流放电,两电极的电势差为E,则E_Er。
6、铅电极Pb(汞齐)(a=0.1)|Pb2+(a=1)和Pb|Pb2+(a=1)的电极电势分别为φ1和φ2,则φ1__φ2。
7、25℃时,电池Pb(汞齐)(a1)|Pb(NO3)(aq)| Pb(汞齐) (a2)的电动势E>0,则a1 a2,电池反应为。
8、电池Pt|X2(g,100kPa)|X-(a1)||X- (a2,)| X2 (g,100kPa)| Pt的电动势E>0,则a1 a2,,电池反应为。
9、对电池反应AgCl(s)+I-(aq)→ AgI(s)+ Cl-(aq),所设计的原电池为。
10、电池Pt| H2 (g,110kPa)| HCl(b)| Cl2 (g,110kPa)|Pt,电池反应可写作。
11、电解硫酸铜⽔溶液时,溶液的pH值将。
第七章 电化学习题及解答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27℃,100 kPa 下,阳极析出多少Cl 2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Cu阳极: 2Cl - - 2e -= Cl 2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ξ = Q /(ZF) =It / (ZF)因此: m Cu = M Cu ξ = M Cu It /( ZF ) = ×20×15×60/(2×=V Cl 2 = ξ RT / p = dm 32.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Ag ,并知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减少了。
求AgNO 3溶液中的t (Ag +)和t (NO 3-)。
解: 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D m Ag 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m Ag 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m’Ag 之差:D m Ag = m Ag - m’Ag m’Ag = m Ag - D m Agt (Ag +) = Q +/Q = m’Ag / m Ag = (m Ag - D m Ag )/ m Ag = = t (NO 3-) = 1- t (Ag +) = 1- =3. 已知25 ℃时 mol/L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 S/m 。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L 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
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K Cell 为K Cell = k R = ×453 = m -1(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k = K Cell /R = 1050 = S/m (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 k/C = ××1000)= S·m 2 ·mol -4. 25 ℃时将电导率为 S/m 的KCl 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525Ω。
1.写出下列原电池中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及E①② Pt,H2(101325Pa)|KOH(a)|O2(101325Pa),Pt③④解:(1) 负极 Pb(s)+(a) → PbSO 4(s)+2e正极 Cu2+() + 2e → Cu(s)电池反应 Pb(s)+SO 4(a) + Cu2+ (a Cu2+) ==== PbSO4(s)+Cu(s)(2) 负极 H2( pΘ ) -2e → 2H+ (a H+)正极�O2( pΘ ) + H2O +2e → 2OH -(a OH -)电池反应 H2(pΘ) + �O2(pΘ) → H2O(l)(3) 负极 3H2(p H2) - 6e → 6H+(aq)正极 Sb2O3(s) + 6e + 6H+(aq) → 2Sb(s) +3H2O(l)电池反应 Sb2O3 +3H2 (p H2) → 2Sb(s) + 3H2O(l)(4) 负极 Ag(s) + I -(a I -) → AgI(s) + e正极 AgCl(s) + e → Ag(s) + Cl - (a Cl-)电池反应 Agl(s) + I-(a I -) → Ag(s) + Cl - (a Cl-)2(1)Zn(s) + H2SO4(a1) === ZnSO4(a2) + H2(p H2);(2)Ni(s) + H2O ==== NiO(s) + H2(p H2)(3)H2(p H2) + �O2(p O2) ==== H2O(l);(4)H2(p H2) + HgO(s) ==== Hg(l) + H2O(l)解:(1)负极 Zn(s) -2e → Zn2+(a2)正极 2H+(a1) + 2e → H2(P H2)电池反应 Zn(s) +2H+(a1) ==== Zn2+(a2)+ H2(p H2)电池符号 Zn(s) | ZnSO4(a2) || H2SO4(a1) | H2(p H2),Pt(2) 负极 Ni(s) + 2OH -→NiO(s) + H2O +2e正极 2H2O + 2e →H2(p H2) +2OH -电极反应 Ni(s) + H2O ==== NiO(s) + H2(p H2)电池符号 Ni(s),NiO(s) | KOH(稀) | H2(p H2), Pt(3)负极 H2(p H2) + 2OH -→ 2H2O + 2e正极 2H2O +2e → 2OH - + �O2(p O2)电池反应 H2(p H2) + �O2(p O2) ==== H2O(l)电池符号 Pt,H2(p H2) | NaOH(稀) | O2(p O2),Pt(4) 负极 H2(p H2) + 2OH -→2H2O +2e正极 HgO(s) + H2O +2e → Hg(l) +2OH -电池反应 H2(p H2) + HgO(s) ==== Hg(l) + H2O(l)电池符号 Pt ,H2(p H2) | KOH(稀) | HgO(s),Hg(l)3.工业上用铁屑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以置换铜,试设计原电池;计算该反应在298.15K时的平衡常数,并说明此置换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可逆电池电动势试题一. 选择题1. 有两个电池,电动势分别为E 1和E 2: H 2(θp )│KOH(0.1 mol ·kg -1)│O 2(θp ) E 1 H 2(θp )│H 2SO 4(0.0l mol ·kg -1)│O 2(θp ) E 2 比较其电动势大小:(A) E 1< E 2 (B) E 1> E 2 (C) E 1= E 2 (D) 不能确定2 . 在298 K 将两个 Zn(s)极分别浸入 Zn 2+ 活度为0.02和0.2的溶液中, 这样组成的 浓差电池的电动势为:(A) 0.059 V (B) 0.0295 V(C) -0.059 V (D) (0.059lg0.004) V3. 298 K 时,已知θϕ(Fe 3+,Fe 2+)=0.77 V , θϕ(Sn 4+,Sn 2+)=0.15 V, 当这两个电极组成自发电池时, θE 为:(A) 1.39 V (B) 0.62 V(C) 0.92 V (D) 1.07 V4. 满足电池能量可逆条件的要求是:(A)电池内通过较大电流 (B) 没有电流通过电池(C)有限电流通过电池 (D)有一无限小的电流通过电池5. 某电池反应为 2 Hg(l)+O 2+2 H 2O(l)=2 Hg 2++4 OH -,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 的 E 必然是:(A) E >0 (B) E =θE (C) E <0 (D) E =06. 298 K 时,将反应Zn(s)+Ni 2+(a 1=1.0) = Zn 2+(a 2)+Ni(s)设计成电池,测得电动势为0.54 V ,则Zn 2+的活度a 2为:(已知θE (Zn 2+ | Zn)= - 0.76 V , θE (Ni 2+ | Ni)= - 0.25 V )(A) 0.31 (B) 0.005 (C) 0.097 (D) 0.047. 以下关于玻璃电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电极是一种不可逆电极(B) 玻璃电极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膜内外溶液中被测离子的交换(C) 玻璃电极易受溶液中存在的氧化剂、还原剂的干扰(D) 玻璃电极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一种8. 在电极分类中,何者不属于氧化-还原电极? (A)Pt|Fe 3+, Fe 2+ (B) Pt|Tl 3+,Tl + (C) Pt,H 2| H + (D) Pt|Sn 4+,Sn 2+9. 已知 298 K 时下列各式的θϕ 值为: (1) Fe 2+(aq) + 2e -→Fe(s)θϕ1= -0.440 V(2) Fe 3+(aq) + e -→Fe 2+(aq) θϕ2= 0.771 V(3) Fe 3+(aq) + 3e -→Fe(s) θϕ3= -0.036 V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下述歧化反应(4) 3Fe 2+(aq) →2Fe 3+(aq) + Fe(s) 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计算方法合适的是:(A) 只能按式 (1) - 2(2) 计算 (B) 只能按式 3(1) - 2(3) 计算(C) 只能按式 (3) - 3(2) 计算 (D) 以上三种方法均可10. 将反应 H ++ OH -= H 2O 设计成可逆电池,选出下列电池中正确的一个(A) Pt │H 2│H +(aq)‖OH -│O 2│Pt (B) Pt │H 2│NaOH(aq)│O 2│Pt(C) Pt │H 2│NaOH(aq)‖HCl(aq)│H 2│Pt (D) Pt │H 2(p 1)│H 2O(l)│H 2(p 2)│Pt11. 以阳离子从高活度a 1迁往低活度a 2的浓差电池的电动势计算式为:(A) E =-RT /(zF )×ln(a 1/a 2) (B) E =-RT /(zF )×ln(a 2/a 1)(C) E =-RT /(zF )×lg(a 2/a 1) (D) E =-2.303RT /(zF )×lg(a 1/a 2)12. 当电池的电动势E =0时,表示:(A) 电池反应中,反应物的活度与产物活度相等(B) 电池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态(C) 正极与负极的电极电势相等(D) 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K a =113. 常用醌氢醌电极测定溶液的 pH 值, 下列对该电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 醌氢醌在水中溶解度小, 易于建立平衡(B) 电极属于氧化-还原电极(C) 可在 pH= 0─14 的广泛范围内使用(D) 操作方便, 精确度高14. 下列电池中液接电势不能被忽略的是:(A) Pt, H 2(p 1)│HCl(m 1)│H 2(p 2), Pt(B) Pt, H 2(p )│HCl(m 1)‖HCl(m 2)│H 2(p ), Pt(C) Pt, H 2(p )│HCl(m 1)┆HCl(m 2)│H 2(p ), Pt(D) Pt, H 2(p )│HCl(m 1)│AgCl,Ag-Ag,AgCl │HCl(m 1)│H 2(p ), Pt15. 已知:(1) Cu │Cu 2+(a 2)‖Cu 2+(a 1)│Cu 电动势为 E 1(2) Pt │Cu 2+(a 2),Cu +(a ')‖Cu 2+(a 1),Cu +(a ')│Pt 电动势为 E 2,则:(A) E 1= 21E 2 (B) E 1= 2 E 2 (C) E 1= E 2 (D) E 1≥ E 216. 某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 E /V = 1.01845 - 4.05×10-5 (t /℃ - 20) - 9.5×10-7(t /℃ - 20)2298 K 时,电池可逆放电 ,则:(A) Q > 0 (B) Q < 0 (C) Q = 0 (D) 不能确定17. 在电极─溶液界面处形成双电层,其中扩散层的厚度 δ 与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m 的大小关系是:(A) m 增大,δ 增大 (B) m 增大,δ 变小(C) 两者无关 (D) 两者关系不确定18. 下列电池不属于浓差电池的是: (A) Tl(Hg)(a 1)|Tl +(aq)|Tl(Hg)(a 2)(B) Na(Hg)(a )|NaCl(m 1)|| NaCl(m 2)|Na(Hg)(a )(C) Na(Hg)(a )| NaCl(m 1)|AgCl(s)|Ag(s)—Ag(s)|AgCl(s)| NaCl(m 2)|Na(Hg)(a )(D) Ag(s)|AgCl(s)|NaCl(aq)|Na(Hg)(a )|NaCl(CH 3CN 溶液)|Na(s)19. 某电池在等温、等压、可逆情况下放电,其热效应为Q R ,则:(A) Q R =0 (B) Q R =∆H(C) Q R =T ∆S (D) Q R =∆U20. 298 K 时,在下列电池 Pt │H 2(θp )│H +(a =1)‖CuSO 4(0.01 mol ·kg -1)┃Cu(s)右边溶液中加入0.1 mol ·kg -1 Na 2SO 4溶液时(不考虑稀释效应), 则电池的电动势将:(A) 上升 (B) 下降 (C) 基本不变 (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 下列两个反应: Pb(Hg) ─→Pb 2+(a ) + 2e -+ Hg(l)Pb ─→Pb 2+(a ) + 2e -其电极电势公式分别为:ϕ(Pb 2+/Pb(Hg)) =及ϕ (Pb 2+/Pb) = ,这两个反应相应的ϕ 及θϕ是否相同?2. 测定电动势必须在0→I 条件下进行,因此采用 法。
第七章电化学练习题一、是非题,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设ZnCl 2水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 ,离子平均活度因子为±γ,则离子平均活度θγαb b B ±=34。
( ) 2、298K 时,相同浓度(均为0.01mol.kg -1)的KCl 、CaCl 2和LaCl 3三种电解质水溶液,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大的是LaCl 3。
( )3、0.05mol.kg -1 BaCl 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I=0.03mol.kg -1。
( )4、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的是按能斯特方程计算的还原电势最大者。
( )5、对于一切强电解质溶液—I Z AZ -+-=±γln 均适用。
( )6、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重要区别是电解质溶液含有由电解质离解成的正负离子。
( )7、电解质溶液可以不偏离理想稀溶液的强电解质溶液。
( )8、离子迁移数 t ++t -<1。
( )9、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只适用于无限稀的强电解质溶液。
( )10、无限稀薄时,KCl 、HCl 和NaCl 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相同单位电场强度下,三种溶液中的Cl -迁移数相同。
( )11、在一定的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该弱电解质的电导率增加,摩尔电导率减少。
( )12、用Λm 对C 作图外推的方法,可以求得HAC 的无限稀释之摩尔电导。
( )13、恒电位法采用三电极体系。
( )14、对于电池()()()()s Ag b AgNO b NO Ag s Ag 2313,b 较小的一端为负极。
( )15、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时,10220--=∆mol KJ G m r ..,如将该化学反应安排在电池中进行,则需要环境对系统做功。
( )16、原电池在恒温、恒压可逆的条件下放电时,0=∆G 。
( )17、有能斯特公式算得电池的E 为负值,表示此电池反应的方向是朝正向进行的。
一、判断题:1.电池(a) Ag,AgCl|KCl(aq)|Hg2Cl2,Hg与电池(b) Hg,Hg2Cl2|KCl(aq)|AgNO3(aq)|Ag的电池反应可逆。
2.恒温、恒压下,ΔG > 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电池Zn|ZnCl2(aq)|AgCl(s)|Ag在25℃标准压力下可逆放电2F时放热23.12kJ,则该电池反应:Zn + 2AgCl(s) = ZnCl2+ 2Ag 的△H(298K) = -23.12 kJ〃mol-1。
4. (1) Zn2+ + 2e = Zn ,φ1,△G1 ;½(2)0.5Zn2++e =0.5Zn,φ2△G2因φ1=φ2 ,所以有:△G1 = △G2 。
5.Fe2+ + 2e= Fe,φ1,△G1 (1) ; Fe3+ + e = Fe2+,φ2,△G2,(2);(1)+ (2),得:Fe3+ + 3e = Fe,φ3,△G3 (3)。
则:△G3 = △G1 +△G2,φ3=φ1 +φ2 。
6.电池(1) Ag|AgBr(s)|KBr(aq)|Br2|Pt ,电池(2) Ag|AgNO3(aq)||KBr(aq)|AgBr(s)|Ag的电池电动势E1、E2都与Br-浓度无关。
7.在有液体接界电势的浓差电池中,当电池放电时,在液体接界处,离子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8.对于电池Zn|ZnSO4(aq)||AgNO3(aq)|Ag,其中的盐桥可以用饱和KCl溶液。
二、单选题:1.丹聂尔电池(铜 - 锌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锌电极分别称为:(A)负极和阴极;(B) 正极和阳极;(C)阳极和负极;(D) 阴极和正极。
2.韦斯登标准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A) Cd2+ + 2e → Cd ;(B) PbSO4(s) + 2e→ Pb + SO42-;(C)Hg2SO4(s) + 2e→ 2Hg(l) + SO42-;(D)Hg2Cl2(s) + 2e → 2Hg(l) + 2Cl-。
第七章电化学思考题1.原电池在恒温恒压时可逆放电,ΔH与Q r的大小关系为ΔH Q r 。
A.>B.<C.=D.无法判断2.下列原电池中,其电池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无关的是A. Hg ∣ Hg2Cl2(s)∣KCl(a)∣Cl2(p)|PtB. Zn∣ZnCl2(a)∣Cl2(p)|PtC. Zn∣ZnCl2(a1)‖KCl(a2)∣Hg2Cl2(s) |HgD Hg∣Hg2Cl2(s)∣KCl∣∣AgNO3∣AgE Pt∣H2∣HCl∣Cl2∣PtF Ag∣AgCl(s)∣KCl∣Cl2∣Pt3.实验测得浓度为0.200mol·dm-3的HAc溶液的电导率为0.07138S·m-1,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HAc)为A.0.3569S·m2·mol-1B. 0.0003569S·m2·mol-1C. 0. 356.9S·m2·mol-1D. 0.01428S·m2·mol-14.当电流通过一含有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的金属量正比于下列因素中的____A 阴极表面积B 通过的电量C 电解质的浓度D 电流密度5.电池反应2H2(g)+O2(g)→2H2O(l) E1H2(g)+1/2O2(g)→H2O(L) E2则有:____A E1=1/2E2B E1=E2C E1=2E2D 不能确定6.电池Cu∣Cu2+∣∣Cu+,Cu2+∣Pt和电池Cu∣Cu+∣∣Cu+,Cu2+∣Pt的电池反应均可写成:Cu+Cu2+→2Cu+,此两电池的____A △r G0m和E0均相等B △r G0m相同,E0不同C△r G0m不同,E0相同 D △r G0m和E0均不同7.一蓄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为好?A铜片 B 铁片 C 镀锡铁片 D 锌片8.在还原性酸性溶液中,锌的腐蚀速度较铁的小,其原因是A E(Zn2+/Zn 平)<E(Fe2+/Fe 平)B E(Zn2+/Zn)<E(Fe2+/Fe)C E(H+/H2平,Zn)<E(H+/H2平,Fe)D E(H+/H2 , Zn)<E(H+/H2,Fe)9. 0.1mol/kg 的CaCl 2水溶液,若γ± =0.219,则平均离子活度a ± = 0.03476 ; 0.01mol/kg 的K 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I = 0.06mol/kg 。
第7章电化学练习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电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A. 氧化还原反应B. 酸碱中和反应C. 置换反应D. 沉淀反应答案:B2. 以下哪个是原电池的组成部分?A. 阳极B. 阴极C. 电池壳D. 电解质答案:D3. 以下哪个电池符号表示标准氢电极?A. H2/H+B. Fe/Fe2+C. Zn/Zn2+D. Cu/Cu2+答案:A4. 以下哪个电极是惰性电极?A. Cu电极B. Ag电极C. Pt电极D. Zn电极答案:C5. 以下哪个表示电池的电动势?A. 电池的电压B. 电池的电流C. 电池的功率D. 电池的能量答案:A二、填空题1. 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
答案:氧化过程、还原过程2. 在电化学电池中,________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________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答案:阳极、阴极3.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________。
答案:0V4. 电解质溶液中的________离子和________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移动。
答案:阴离子、阳离子5. 电池的电动势(EMF)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之差。
答案:阳极电势、阴极电势三、判断题1.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
()答案:正确2. 电池的电动势越高,电池的容量越大。
()答案:错误3.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阴离子向阴极移动,阳离子向阳极移动。
()答案:错误4.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的电压相同。
()答案:错误5. 电池的正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答案: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
电池中的两个电极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池的电动势(EMF)等于阳极电势与阴极电势之差。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形成电流。
2. 请简述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现象。
第七章 电化学一、填空题1.原电池 Hg | Hg2Cl2(s) | HCl | Cl2(p) | Pt ,其负极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称 _________反应;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称_________反应。
2. 25℃时,对电池Pt |Cl 2(p ) ⎢Cl -(a =1) || Fe 3+(a =1) ,Fe 2+(a =1) ⎢Pt :则电池反应为____________,该电池反应的∆r G =__________,K =__________;当Cl -的活度改变为a (Cl -) = 0.1时,E =__________。
(已知E (Cl -|Cl 2|Pt) =1.3583 V ,E (Fe 3+,Fe 2+ | Pt) = 0.771V 。
)3. 某电导池中充入0.02 mol·dm -3的KCl 溶液,在25℃时电阻为250 Ω,如改充入6×10-5 mol·dm -3 NH 3·H 2O 溶液,其电阻为105 Ω。
已知0.02 mol·dm -3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27 S·m -1,而NH 4+及OH -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73.4×10-4 S·m 2·mol -1,198.3 S·m 2·mol -1。
则6×10-5 mol·dm -3 NH 3·H 2O 溶液导电率=__________,摩尔导电率=__________,极限摩尔导电率=__________,NH 3·H 2O 溶液的解离度=__________。
4.电极Pt|H 2(p=100kPa)|OH -(a=1)是标准氢电极,其E (H 2+2OH - →2H 2O+2e -)=0。
该结论正确与否?______。
5. 科尔劳施(Kohlransch)从实验中总结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c A -Λ=Λ∞m m ,这一规律适用于______电解质的______溶液。
(完整版)电化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是电化学电池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电极B. 电解质C. 电流表D. 外电路2. 在原电池中,哪个部分发生氧化反应?A. 正极B. 负极C. 电解质D. 外电路3. 下列哪种电池属于二次电池?A. 铅酸电池B. 锌锰电池C. 镍氢电池D. 银锌电池4. 下列哪个参数表示电池的电动势?A. 电压B. 电流C. 电阻D. 电导5. 下列哪种电极属于惰性电极?A. 铅电极B. 铜电极C. 石墨电极D. 锌电极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电池的电动势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7.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金属发生______反应,腐蚀产物为______。
8. 在电化学电池中,正极发生______反应,负极发生______反应。
9.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10.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12. 原电池的电动势是由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电势差决定的。
()13.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金属发生还原反应。
()14.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15.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四、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6. 已知下列电池反应:Zn + Cu^2+ → Zn^2+ + Cu。
若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为1.10V,求该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
17. 已知下列电池反应:Fe + 2Ag^+ → Fe^2+ +2Ag。
若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为1.46V,求该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
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C(电流表不是电化学电池的基本组成部分)2. 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3. C(镍氢电池属于二次电池)4. A(电动势表示电池的电动势)5. C(石墨电极属于惰性电极)二、填空题6. 电极电势、电解质电势7. 氧化、氧化物8. 还原、氧化9. 化学计量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10. 离子浓度、离子移动速度三、判断题11.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与电流的乘积)12. √(原电池的电动势是由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电势差决定的)13.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14.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但不是唯一因素)15.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有关)四、计算题16. 根据电动势公式:E = E^0 - (RT/nF)lnK,代入数据计算得:K = 2.2 × 10^1717. 根据电动势公式:E = E^0 - (RT/nF)lnK,代入数据计算得:E^0 = 1.70V。
第七章 《电化学》一、选择题1.用铂作电极电解一些可溶性碱的水溶液, 在阴、阳两电极上可分别获得氢气和氧气。
所得各种产物的量主要取决于( )。
A. 电解液的本性;B. 电解温度和压力;C. 电解液浓度;D. 通过电极的电量。
2.采用电导法测定HAc 的电离平衡常数时, 应用了惠斯登电桥。
作为电桥平衡点的示零仪器,不能选用( )。
A. 通用示波器;B. 耳机;C. 交流毫伏表;D. 直流检流计。
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A. 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增大;B. 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减小;C. 随浓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D. 随浓度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
4.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
A. 强电解质溶液;B. 弱电解质溶液;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D. 理想稀溶液。
5.在论述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的影响因素时,错误的讲法是( )。
A. 认为与溶剂性质有关;B. 认为与温度有关;C. 认为与共存的离子性质有关;D. 认为与离子本性有关。
6.25℃无限稀释的KCl 摩尔电导率为130 S · m 2 · mol -1,已知Cl -的迁移数为0.505,则K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为(单位:S · m 2 · mol -1)( )。
A. 130;B. 0.479;C. 65.7;D. 64.35。
7.已知298K 时,NaCl ,HCOONa 和HCl 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分别是1.264×102、1.046×102和4.261×102 S · m 2 · mol -1。
实验测得298 K 时,0.01 mol · dm -3HCOOH 水溶液的电导率是5.07×102 S · m -1。
298 K 时,0.01 mol · dm -3HCOOH 水溶液的解离度为( )。
第七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能熟练掌握可逆电池的热力学,能熟练、正确地写出所给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电动势。
教学要求:明确电动势与m r G ∆的关系。
熟悉标准电极电势表的应用。
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电动势。
明确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及了解m r H ∆和m r S ∆的计算。
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及电动势测定法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电动势和能斯特方程式,用电化学法测定并计算热力学函数平衡常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双边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内容:第一节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应用热力学原理来研究电池,必须首先区别电池反应是可逆过程还是不可逆过程。
当电池的反应是可逆过程时,热力学原理才能应用于研究电池的问题。
一、可逆电池和不可逆电池根据力学可逆过程的定义,可逆电池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电极上的化学反应可以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对应的放电反应与充电反应必须互为逆反应。
E>E 外时作为原电池,发生的是放电反应;E<E 外时作为电解池,发生的是充电反应2.可逆电池在放电或充电时所通过的电流必须无限小,以使电池在接近平衡状态下工作。
此时,若作为原电池它能做出最大有用功,若作为电解池它消耗的电能最小。
换言之,如果设想能把电池放电时所放出的能量全部储存起来,则用这些能量充电,就恰好可以使体系和环境均恢复原状。
3.电池中没有不可逆的液体接界存在。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电池才是可逆电池,即可逆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不仅物质转变是可逆的(即总反应可逆),而且能量的转变也是可逆的(即电极上的正、反向反应是在平衡状态下进行的)。
若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电池均是不可逆电池。
不可逆电池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E ′将随具体工作条件而变化,且恒小于该电池的电动势,此时△G T, p <-nFE ′。
研究可逆电池十分重要,因为从热力学来看,可逆电池所作的最大有用功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最高极限,这就为我们改善电池性能提供了一个理伦依据,另一方面在研究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同时,也为解决热力学问题提供了电化学的手段和方法。
第7章 电化学思考题1. 什么是正极?什么是负极?两者有什么不同?什么是阴极?什么是阳极?两者有什么不同?2.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如何?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如何?3. 在温度、浓度和电场梯度都相同的情况下,氯化氢、氯化钾、氯化钠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的运动速率是否相同?4. 为什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数值比同类离子要大得多?5. 强电解质如氯化镁的摩尔电导率与它的离子摩尔电导率之间是什么关系?6. 在电解质溶液中,如果有i 种离子存在,则溶液的电导用哪个式子计算?为什么?(1)12111i G R R R =+++ (2)121iG R R R =+++ 7.标准电极电势是否就等于电极与周围活度为1的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8.为什么标准电极电势的值有正有负?9.某电池反应可以写成如下两种形式(1)22H ()Cl ()2HCl()p p p O O O += (2)221/2H ()1/2Cl ()HCl()p p p O O O+= 则所计算出的电动势E ,标准摩尔Gibbs 自由能变化值和标准平衡常数值是否相同?10.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1V ,则各可逆电极的还原氢标电势值(标准电极电势值)有什么变化?电池的电势有什么变化?11.如何用电化学的方法测定H 2O 的标准生成Gibbs 自由能?12.为什么实际分解电压总要比理论分解电压高?13.在电解池和原电池中,极化曲线有何异同?14.以金属铂为电极,电解Na 2SO 4水溶液。
在两极附近的溶液中各滴加数滴石蕊试液,观察在电解过程中两极区溶液颜色有何变化?为什么?概念题1. 按物质导电方式的不同而提出的第二类导体,下述对它特点的描述,哪一种是不正确的?(A )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 )其导电的原因是离子的存在 (D )当电流通过时在电极上有化学反应发生2.使2000A 的电流通过一个铜电解器,在1h 内,能得到铜的质量是:(A )10g (B )100g (C )500g (D )2700g3.298K ,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0.01mo l ﹒kg -1增加到0.1 mo l ﹒kg -1时,其电导率k 和摩尔电导率∧m 将:(A )k 减小,∧m 增大 (B )k 增大,∧m 增大(C )k 减小,∧m 减小 (D )k 增大,∧m 减小4.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1)0.01 mo l ﹒kg -1和(2)0.1 mo l ﹒kg -1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则(1)与(2)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A )1:5 (B )5:1 (C )10:5 (D )5:105.在298K 的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A )Al 3+ (B )Mg 2+ (C )H + (D )K +6.有4种浓度都是0.01 mo l ﹒kg -1的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A )KCl (B )CaCl 2(C )Na 2SO 4(D )AlCl 37.AgBr(s)在纯H 2O 和浓度都是0.1 mo l ﹒kg -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中(1)NaNO 3 (2)NaI(3)Cu(NO 3)2 (4)NaBr (5)H 2O ,AgBr(s)溶解度递增的次序为(A )(1)<(2)<(3)<(4)<(5) (B )(4)<(5)<(2)<(1)<(3)(C )(5)<(2)<(4)<(1)<(3) (D )(4)<(5)<(1)<(3)<(2)8.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的电动势与Cl -离子的活度无关?(A )Zn|ZnCl 2(aq)|Cl 2(g)|Pt (B )Zn|ZnCl 2(aq)||KCl(aq)|AgCl(s)|Ag(C )Ag|AgCl(s)|KCl(aq) |Cl 2(g)|Pt (D )Hg|Hg 2Cl 2(s)|KCl(aq)||AgNO 3(aq)|Ag9.用对消法(补偿法)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主要为了:(A )消除电极上的副反应(B )减少标准电池的损耗(C )在可逆情况下测定电池电动势(D )简便易行10.若算得电池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负值,表示此电池反应是:(A )正向进行(B )逆向进行(C )不可能进行(D )反应方向不确定11.某电池反应为2Hg(l)+O 2+2H 2O(l)=2Hg 2++4OH -1,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E 必然:(A )E >0(B )E =E Θ(C )E <0(D )E =012.某电池在298K ,标准压力下可逆放电时,放出100J 的热量,则该电池反应的焓变值△r H m 为:(A )100J (B )>100J (C )<-100J (D )-100J13.在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可逆方式对外做电功时的热效应Q R 等于:(A )△H (B )(/)p zFT E T ∂∂(C )(/)p zFE E T ∂∂(D )nEF14.有两个电池,电动势分别为E 1和E 2Pt|H 2(p Θ)|KOH(0.1 mol ﹒kg -1)|O 2(p Θ)|Pt E 1Pt|H 2(p Θ)|H 2SO 4(0.1 mol ﹒kg -1)|O 2(p Θ)|Pt E 2(A )E 1<E 2(B )E 1>E 2(C )E 1=E 2(D )不能确定15.反应Cu 2+(a 1)→Cu 2+(a 2),已知a 1>a 2,可构成两种电池(1)Cu(s)| Cu 2+(a 2)|| Cu 2+(a 1)|Cu(s)(2)Pt| Cu 2+(a 2), Cu +(a’)|| Cu 2+(a 1), Cu +(a’)|Pt这两个电池电动势E 1与E 2的关系为:(A ) E 1=E 2(B )E 1=2E 2(C )E 1=1/2E 2(D )无法比较16.以石墨为阳极,电解0.01 mol ﹒kg -1NaCl 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已知:E Ө(Cl 2/Cl -)=1.36V ,η(Cl 2)=0V ,E Ө(O 2/OH -)= 0.401V ,η(O 2)=0.8V 。
第7章 电化学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2) 在27 °C ,100 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Cl 2(g )? 解: Pt 电极电解CuCl 2溶液时的电极反应,为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因此:7.2 用Pb(s)电极电解Pb (NO 3)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 g 水中含有Pb (NO 3)2 1.66 × 10-2 g 。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 g ,其中含有Pb (NO 3)2 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1231229.331])(NO [9.107)(--∙=∙=mol g Pb M molg Ag M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2溶液时的阳极反应为-++→e Pb Pb 22设电解过程中水量保持不变,电解前阳极区Pb (NO 3)2的物质的量为molmol mol g Pb Pb n 312232310075.322.3310184.122.331)]151.150.62(11066.1[])(NO M[])(NO m[---⨯==∙-⨯⨯==电解前电解后阳极区Pb (NO 3)2的物质的量为mol 10475.3mol 22.331151.1])(NO M[])(NO m[3-2323⨯===)(电解后Pb Pb n电解过程中因电极反应溶解下来的Pb 2+的物质的量为mol mol Ag n n 3107683.0)9.1071658.0(21)(21-⨯=⨯==反应 Pb 2+迁移的物质的量molmol 4310683.310475.3-7683.0075.3n -n n n --⨯=⨯+=+=)(电解后反应电解前迁移于是,479.0107683.010683.3n n )(342=⨯⨯==--+molmol Pb t 反应迁移 7.3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第七章电化一、选择题:1)无限稀释时HCl、KCl和NaCl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相同电位梯度下,三种溶液中Cl-的运动速度和迁移数:A.运动速度和迁移数都相同;B.运动速度相同,迁移数不同;C.运动速度不同,迁移数相同;D.不能确定2)在KOH水溶液中,使用二个铂电极进行水的电解,当析出1mol 氢气和0.5mol氧气时,需要通过的电量是(法拉第):()A. 1;B. 1.5;C. 2;D. 43)有一含HCl的浓度为10-3mol dm-3和含KCl的浓度为1.0mol dm-3的混合电解质溶液,已知U(K+)=6.0×10-16m2s-1V-1,U(H+)=30×10-16m2s-1V-1。
由此得到t H+/t K-为: ( )A. 1;B. 5×10-2;C. 5×10-3;D. 5×10-44)若向摩尔电导率为1.4×10-2s m2mol-1的CuSO4溶液中,加入1m3的纯水,这时CuSO4摩尔电导率为:( )A. 降低;B. 增高;C. 不变;D. 不能确定5)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都为0.01mol kg-1。
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小的是:()A. ZnSO4;B. CaCl2;C. KCl;D. LaCl26)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t i)与离子淌度(U i)成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淌度是一定的,则25℃时,0.1mol dm-3NaOH中Na+的迁移数(t1)与0.1mol dm-3NaCl溶液中Na+的迁移数(t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A. 相等;B. t1 > t2;C. t1 < t2;D. 无法比较7)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水溶液中,Li+、Na+、K+、Rb+的摩尔电导率依次增大的原因是: ( )A. 离子浓度依次减弱;B. 离子的水化作用依次减弱;C. 离子的迁移数依次减小;D. 电场强度的作用依次减弱8)水溶液中H+和OH-的淌度特别大,其原因是()A. 发生电子传导;B. 发生质子传导;C. 离子荷质比大;D. 离子水化半径小9)醌氢醌是醌与氢醌的等分子复合物,用它测定溶液的pH时,醌+2e氢醌,随着电池反应的进行,醌的浓度()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不定10)某电池反应可写成(1)H2(p1)+Cl2(p2)=2HCl 或(2)1/2H2(p1)+1/2Cl2(p2)=HCl,这两种不同的表示式算出的E、E、G m和K的关系是:()rA. E1=E2,E1=E2,r G m,1=r G m,2,K1=K2;B. E1=E2,E1=E2,r G m,1=2r G m,2,K1=(K2)2;C. E1=2E2,E1=2E2,r G m,1=2r G m,2,K1=2K2;D. E1=E2,E1=E2,r G m,1=(r G m,2)2,K1=(K2)211)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为1V,则可逆电池的E和可逆电极的值将有何变化?()A. E值增加1V,值增加1V;B. E值减少1V,值减少1V;C. E值不变,值不变;D. E值不变,值增加1V12)有下列电池:A. Zn|ZnCl2(a)|Cl2(p)(Pt);B. Zn|ZnCl2(a1)||KCl(a2)|AgCl(s),Ag;C. Ag,AgCl|KCl(a)|Cl2(p)(Pt);D. (Pt)H2(p)|HCl(a)|Cl2(p)(Pt) 电动势与Cl-离子的活度无关的是:()13)用补偿法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主要为了:()A. 简便易行;B. 减少标准电池的损耗;C. 消除电极上的副反应;D. 在可逆情况下测定电池电动势14)某一电池反应,若算得其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 )A. 正向进行;B. 逆向进行;C. 不可能进行;D. 反应方向不确定15) 下列电池中,那一个的电池反应为H++OH-=H2O ()A. (Pt)H2|H+(aq)||OH-|O2(Pt);B. (Pt)H2|NaOH(aq)|O2(Pt);C. (Pt)H2|NaOH(aq)||HCl(aq)|H2(Pt);D. (Pt)H2(p1)|H2O(l)|H2(p2)(Pt)16)当反应物和产物的活度都等于1时,要使该反应能在电池内自发进行,则:( )A. E为负值;B. E为负值;C. E为零;D. 上述都不是17)A. 原电池工作时越接近可逆过程,对外做电功的能力愈大;B. 原电池反应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减少值等于它对外做的电功;C. 原电池反应的H=Q r;D. 原电池反应的H<Q p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18)一个充满电的蓄电池以1.7V的输出电压放电,然后用2.3V电压充电使其恢复原来状态,则在充放电全过程中,若以电池为体系,则热和功的符号为:( ) (提示:U=Q-W)A. W=0,Q=0;B. W>0,Q >0;C. W <0,Q >0;D. W<0,Q <019)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充电电池以1.8V的输出电压放电,然后用2.2V的电压充电使电池恢复原状,整个过程的功、热及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A. W <0,Q <0,G=0;B. W >0,Q <0,G <0;C. W >0,Q >0,G<0;D. W <0,Q >0,G=020)298K时,(Au+,Au)= 1.68V,(Au3+,Au)=1.50V,(Fe3+,Fe2+)=0.77V,则反应2Fe2++Au3+=2Fe3++Au+的平衡常数K为()A. 4.33×1021;B. 2.99×10-22;C. 6.61×1010;D.7.65×10-2321)已知电池(1) Cu|Cu2+(a2)||Cu2+(a1)|Cu,电动势为E1(2) (Pt)|Cu2+(a2),Cu+(a)||Cu2+(a1),Cu+(a)|(Pt),电动势为E2 则:()A. E1=1/2E2;B. E1=2E2;C. E1=E2;D. E1 > E222)常用甘汞电极的电极反应Hg2Cl2(s)+2e2Hg(l)+2Cl-(aq)若饱和甘汞电极,摩尔甘汞电极和0.1mol dm-3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相对地为1、2、3,则298 K时,三者的相对大小为:()A. 1 > 2 > 3;B. 1 < 2 < 3;C. 2 > 1 > 3;D. 3 > 1 = 2;23) 电池反应:(1) H2(g)+1/2O2(g) H2O(l), E1,K1(2) 2H2(g)+O2(g) 2H2O(l), E2,K2则E1、E2和平衡常数K1、K2的关系为:()A. E1=E2,K1=K2;B. E1 E2,K1=K2;C. E1=E2,K1 K2;D. E1 E2,K1 K2;2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一定浓度下已知正离子的迁移数为t+,选用哪种制作盐桥,可使液体接界电势减至最小()A. BaCl2,t+=0.4253;B. NaCl,t+=0.3854;C. KNO3,t+=0.5103;D. AgNO3,t+=0.4682;25)298K时,浓度为0.1mol kg-1和0.01mol kg-1HCl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 j(1),浓度为0.1mol kg-1和0.01mol kg-1KCl溶液的液接电势E j(2),则()A. E j(1)=E j(2);B. E j(1)>E j(2);C. E j(1)<E j(2);D. E j(1)<<E j(2)26)为求AgCl的活度积,应设计电池为()A. Ag,AgCl|HCl(aq)|Cl2(p)(Pt);B. (Pt)Cl2(p)|HCl(aq)||AgNO3(aq)|Ag;C. Ag|AgNO3(aq)||HCl(aq)|AgCl,Ag;D. Ag,AgCl|HCl(aq)|AgCl,Ag27)发生极化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将发生如下变化:()A. 平,阳> 阳,平,阴> 阴;B.平,阳< 阳,平,阴> 阴;C. 平,阳< 阳,平,阴< 阴;D. 平,阳> 阳,平,阴<;阴28)当电池的电压小于它的开路电动势时,则表示电池在:()A.放电;B. 充电;C. 没有工作;D. 交替地充放电29)298K,0.1mol dm-3的HCl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V,电解此溶液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H2)()A.大于-0.06V;B. 等于-0.06V;C. 小于-0.06V;D. 不能判定30)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在阴极上()A.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B.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D.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31)以石墨为阳极,电解0.01mol kg-1NaCl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A. Cl2;B.O2;C. Cl2与O2混合气体;D. 无气体析出(已知:(Cl-,Cl2)= 1.36V,η(Cl2)=0V(OH-,O2)=0.401V,η(O2)=0.8V)32)一贮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为好?()A.铜片;B. 铁片;C. 镀锡铁片;D. 锌片33)如铅蓄电池在10.0A电流下充电1.5小时,则PbSO4分解的量为()(M PbSO4=303)A. 0.1196kg;B. 0.0848kg;C. 0.3392kg;D. 0.3564kg;二、多选题:1)下列两电池在温度相同时,哪几个说法不正确()电池(1)H2(g,p1)|H3PO4(a1)|O2(g,p2),E1;电池(2)H2(g,p1)|KOH(a2)|O2(g,p2),E2A.因电解液不同,故E1E2;B.虽对应电极的E值不等,但E1=E2;C. 因H2,O2的压力相等,故对应电极的值相等;D. 因对应电极反应相同,故两电池的反应亦相同2) 已知Fe2+,Fe=-0.4402V,Cd2+,Cd=-0.4029V,将金属铁粉和镉粉放入含Fe2+(0.1mol kg-1)和Cd2+(0.01mol kg-1)的溶液中,关于铁粉和镉粉能否溶解的判断哪些说法是不对的()A. 铁粉和镉粉都会溶解;B. 铁粉和镉粉都不会溶解;C. 铁粉溶解,镉粉不溶;D. 镉粉溶解,铁粉不溶;3)电池反应中,当各反应物及产物达到平衡时,关于电池电动势E 的判断,哪些是不对的()A. E=E;B. E=0;C. E=(RT/nF)lnK a;D. 不一定4)电池Cu|Cu+||Cu+,Cu2+|Pt和Cu|Cu2+||Cu+,Cu2+|Pt的反应均可简写为Cu+Cu2+=2Cu+,以下说法中哪些是不对的()A.r G m相同,E不相同;B.r G m、E都相同;C.r G m不相同,E相同;D.r G m、E均不相同5)下列化合物中哪几种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可以用m对C1/2作图外推至C0求得?()A. HAc;B. NaCl;C. CuSO4;D. NH3H2O三、是非题1) 因为电导率κ=K cell/R,所以电导率与电导池常数K cell成正比关系。
第七章 电化学习题及解答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27℃,100 kPa 下,阳极析出多少Cl 2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 2e - = Cl 2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ξ = Q /(ZF) =It / (ZF)因此: m Cu = M Cu ξ = M Cu It /( ZF ) = ×20×15×60/(2×=V Cl 2 = ξ RT / p = dm 3 2.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Ag ,并知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减少了。
求AgNO 3溶液中的t (Ag +)和t (NO 3-)。
解: 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D m Ag 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m Ag 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m’Ag 之差:D m Ag = m Ag - m’Ag m’Ag = m Ag - D m Agt (Ag +) = Q +/Q = m’Ag / m Ag = (m Ag - D m Ag )/ m Ag = = t (NO 3-) = 1- t (Ag +) = 1- = 3. 已知25 ℃时 mol/L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 S/m 。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L 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
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K Cell 为K Cell = k R = ×453 = m -1 (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k = K Cell /R = 1050 = S/m (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Λm = k/C = ××1000)= S·m 2 ·mol -4. 25 ℃时将电导率为 S/m 的KCl 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525Ω。
第七章 电化学自测题(可逆原电池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两反应所对应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θ1E 和θ2E :
(1))1()(2
1)(2122===+a HCl p Cl p H θθ (2))()()1(222θθp Cl p H a HCl +===
则两个θE 的关系为( )。
(a )θ2E =2θ1E (b )θ2E =-θ1E (c ) θ2E =-2θ1E (d ) θ2E =θ1E
2.298K 时,要使下列电池成为自发电池,
Na(Hg)(a 1)| Na +(aq)|Na(Hg)(a 2) 则必须使两个活度的关系为( )。
(a )a 1 < a 2 (b )a 1 = a 2 (c )a 1 > a 2 (d )a 1和a 2可取任意值
3.298K 时,已知V Fe Fe 771.023=++θϕ,V Sn Sn 150.024=++θ
ϕ,则反应
2Fe 3+ + Sn 2+==2Fe 2+ + Sn 4+ 的θ∆m r G 为(设活度因子均为1)( )。
(a )-268.7kJ ⋅mol -1 (b )-177.8kJ ⋅mol -1 (c )-119.9kJ ⋅mol -1 (d )119.9kJ ⋅mol -1
4.某电池在298K 和p θ压力下,可逆放电的热效应为Q R = -100J ,则该电池反应的m r H ∆值应为( )。
(a )100J (b )-100J (c )>100J (d )<-100J
5.已知Tl 3+,Tl +| Pt 的电极电势V 250.11=θϕ,Tl + | Tl 的电极电势V 336.02-=θ
ϕ,则电极Tl 3+
| Tl 的电极电势θϕ3为( )。
(a )0.305V (b )0.721V (c )0.914V (d )1.586V
6.298K 时有如下两个电池:
(1)Cu(s) | Cu +(a 1)||Cu +(a 1), Cu 2+(a 2) | Pt
(2)Cu(s) | Cu 2+(a 2)||Cu +(a 1), Cu 2+(a 2) | Pt
Cu(s)+ Cu 2+(a 2)==2Cu +(a 1)
则两个电池的θE 和θ∆m r G 之间的关系为( )。
(a )θE 和θ∆m r G 都相同 (b )θE 不同,θ∆m r G 相同
(c )θE 和θ∆m r G 都不同 (d )θ
E 相同,θ∆m r G 不同
7.反应)()(2
1)(222l O H p O p H ==+θθ可通过(1)爆鸣反应完成,也可通过(2)氢氧可逆电池完成,设两者的焓变分别为)1(m r H ∆和)2(m r H ∆。
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T ,p 均相同,则两个焓变的关系为( )。
(a ))1(m r H ∆=)2(m r H ∆ (b ))1(m r H ∆>)2(m r H ∆
(c ))1(m r H ∆<)2(m r H ∆ (d )无法确定
8.在298K 时,质量摩尔浓度为0.10 mol ⋅kg -1与0.01 mol ⋅kg -1的HCl 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 j (1),保持质量摩尔浓度相同而换用KCl 溶液,则其液接电势为E j (2),两者关系为( )。
(a )E j (1) > E j (2) (b )E j (1) < E j (2)
(c )E j (1) = E j (2) (d )无法确定
9.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1V ,则可逆电极的电极电势θϕ值和电池的电动势θE 值将发生的变化为( )。
(a )θE 和θϕ各增加1V (b )θE 和θϕ各减小1V
(c )θE 不变,θϕ增加1V (d )θE 不变,θϕ减小1V
10.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Cl -的活度无关的是( )。
(a )Zn(s) | ZnCl 2(a )| Cl 2(p θ) | Pt
(b )Zn(s) | ZnCl 2 (a 1)||KCl(a 2) | AgCl(s) | Ag(s)
(c )Ag(s) | AgCl(s)| KCl(a )|Cl 2(p θ) | Pt
(d )Pt | H 2 (p θ) | HCl(a ) | Cl 2(p θ) | Pt
11.反应为AgCl(s)+I -→ AgI(s)+Cl -的电池表达式为( )。
(a )AgI(s) | I -(a I -)| Cl -(a Cl -) | AgCl(s)
(b )AgI(s) | I -(a I -)|| Cl -(a Cl -) | AgCl(s)
(c )Ag(s) | AgCl(s)| Cl -(a Cl -)|| I -(a I -)| AgI(s) | Ag(s)
(d )Ag(s) | AgI(s)| I -(a I -)|| Cl -(a Cl -)| AgCl(s) | Ag(s)
12.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原电池可逆放电,电池反应的焓变与等压可逆热效应Q p 的关系为( )。
(a )m r H ∆> Q p (b )m r H ∆< Q p
(c )m r H ∆= Q p (d )不能确定
13.某电池反应为)(422)()(22222--++==++O H O a OH Hg O H p O l Hg ,当电池反应达
平衡时,电池的E 值必然( )。
(a )E > 0 (b )E =θE
(c )E < 0 (d )E = 0
14.一个充满电的蓄电池以1.7V 的输出电压放电,然后用2.3V 的外电压充电使其恢复原来状态,则在充、放电全过程中,若以电池为系统,功和热的符号为( )。
(a )W = 0, Q = 0 (b )W > 0, Q > 0
(c )W < 0, Q > 0 (d )W > 0, Q < 0
15.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 )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 )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16.用对消法测定由电极Ag(s)| AgNO 3(aq) 和电极Ag(s) | AgCl(s)| KCl(aq)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下列项中不能采用的是( )。
(a )标准电池 (b )电位计
(c )直流检流计 (d )饱和KCl 盐桥
17.有下列两个浓差电池(a 1< a 2):
(1)Cu(s) | Cu 2+(a 1)|| Cu 2+(a 2) | Cu(s)
(2)Pt | Cu 2+(a 1), Cu +(a ' )||Cu 2+(a 2), Cu +(a ' ) | Pt
它们的电池反应与电动势E 1和E 2之间的关系为( )。
(a )电池反应相同,E 1=E 2 (b )电池反应不同,E 1=E 2
(c )电池反应相同,E 1=2E 2 (d )电池反应相同,E 1=1/2E 2
二、计算题
1.下列电池在298K 时的电动势E =0.165V :
Pt | H 2 (1.0kPa) | HBr(0.1mol ⋅kg -1) | AgBr(s) | Ag(s)
有1个电子得失的电池反应的m r H ∆=50kJ ⋅mol -1,已知AgBr(s)的θa
K =1.0⨯10-12,V Ag Ag 799.0=+θ
ϕ。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电池的θ
E 值。
(3)计算可逆电池有1个电子得失的反应进度为1mol 时的热效应。
(4)求0.1molHBr 溶液的平均活度因子(用电动势法)。
2.有人利用电极Zn 2+ | Zn(s)和H +,H 2O | O 2 | Pt ,将其埋入人体内,构成一个“生物化学电池”,
作为某种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它依靠人体体液中一定浓度的溶解氧进行工作,在低功率下,人体能适应电池工作时Zn 2+的增加和H +的迁出。
(1)试写出该电池的表示式、电池反应和求出标准状态下的可逆电动势。
(2)若该电池在人体内以0.8V 和4.0⨯10-5W 放电,试问:若用5g Zn(s),该电池能在体内工作多长时间?已知:V Zn Zn 762.02-=+θϕ,M Zn =65.39g ⋅mol -1。
3.在298K 时,反应)()(2)()(222l O H s Ag s O Ag p H +==+θ的恒容热效应Q v =-252.79 kJ ⋅mol -1,若将反应设计成电池,测得该可逆电池的温度系数为-5.044⨯10-4 V ⋅K -1,求电极
OH -(a OH -)| Ag 2O(s) | Ag(s)的标准电极电势。
已知298K 时H 2O 的θw K 近似为1.0⨯10-14。
答案:
1.b
2.c
3.c
4.d
5.b
6.b
7.a
8.a
9.c 10.c
11.d 12.b 13.d 14.d 15.d 16.d 1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