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生物学导论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学导论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生物学导论 essentials of life science

学时:48学时学分:3

一、教学目的及任务

生命科学已经成为社会进展和科学进步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其它各领域、与每一个个体都有着紧密的关系,《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一、第一让学生了解与自身健康、发育相关的内容,从每一个具体生命所关注的问题

切入,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爱好;

二、让学生了解那些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阻碍的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及其生物学原

理。既达到知识的普及,同时又给予哪些有爱好的同窗有了进一步试探的空间;

3、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状况,尤其是与其本专业相交叉的研究进展和前

景;这门课程的开始,既是生命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同窗们的视野,同时又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跨学科人材的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分派

第一章绪论( 6学时)

简介:生命的概念和生命的大体特点、人类熟悉和研究生命的历程及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

具体内容:

1 什么是生命

2人类研究生命的不懈尽力

3迎接21世纪的现代生命科学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6学时)

简介:对组成生命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及参与的生命活动进程进行介绍。

具体内容:

1 生物元素

2 生物小分子

3 生物大分子

4 生命的新陈代谢:能量代谢、物质代谢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生物技术专业《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理论)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0701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Biotechnology 课程性质:任选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总学时:36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预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 课程简介:《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是生物技术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6,学分2,该门课程主要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及其应用领域,内容涉及现代生物技术革命、DNA重组技术与基本操作、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操作、基因诱变及蛋白质工程、通过重组原核微生物生产商品、现代发酵工程、现代生物农药、现代微生物肥料、生物净化与生物废料再生、真核细胞中重组蛋白的表达、植物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工程、现代分子诊断技术、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人类基因的克隆、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现代生物技术的规则与专利十八章内容。教学重点为第二、三、四章,教学难点为第二、三、四章。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应用领域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明确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教材建议:瞿礼嘉、顾红雅、胡苹、陈章良主编《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3.4. 2、程备久主编《生物技术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 3、廖威主编《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 4、吴文健//王建方主编《军事生物技术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6。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为人文、管理、工科、理科等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目标是向各门类非生物专业学生传授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应对进入新世纪面临生命科学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本课程教学理念反映生命科学近年来发展的主脉,涵盖生命学科的若干主要领域,并使教学内容兼具基础性、前沿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依据教师对生命科学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的脉络的把握,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基因重组技术为核心,再加上对宏观自然环境的重视,把握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主流。教学大纲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结合生命科学前沿热点,课程设置和内容抓住生物技术、生态环境、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命伦理几大方向,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1.紧密联系生命科学和生命技术的最新进展,学习内容具时代感。 2.包含必要的基础知识内容,有利于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向生命科学作跨学科发展。 3.配合课堂教学,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供学生选修,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注意与中学生物课程衔接,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尽量利用课件中大量生动图片,提高学习兴趣。 5.注意课堂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课堂与课外的师生互动与讨论,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造动能,使学生能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命的本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注:“√”的数量从1-3,代表贡献的大小。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完整版)0904051现代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4051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Biolog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开课学期:4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目的 《现代生物学》是专业主干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及其基本规律,把握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命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产生出新的知识生长点和研究方向。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包括生物分子、细胞的结构功能、个体生物学、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等基本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学的发展现状。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生命科学的分支与相互关系。掌握生物学常规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从分子到细胞(14学时) 生命的化学基础,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细胞,能量获得和释放,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细胞的信号转导和整合。 掌握生命的元素、分子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掌握掌握细胞膜、细胞器、细胞骨架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光反应、光合磷酸化和暗反应。熟悉有丝分裂和周期调控。掌

握细胞内外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第二章生命的延续(14学时) 遗传的基本规律,人类染色体遗传,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和基因组,发育的遗传基础。 掌握减数分裂和基因的直线排列。掌握性别决定和分化。掌握DNA复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和DNA操作技术。熟悉动物发育的历程、细胞分化和凋亡。 第三章生物进化(8学时) 地球生命起源的探索,主要进化学说,微生物生命的多样性,真菌和植物生命的多样性,动物生命的多样性。 掌握生物分类分类等级、生物的分界和物种的概念。熟悉病毒、原核生物、真菌以及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生态原理学(4学时) 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掌握种群的特征和增长,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CAI课件、录相教学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与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理论。 2、组织课堂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3、结合现代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和探索教育经验和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适合理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交叉学科的学生。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实验一:ABO血型鉴定暨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显微观察(4学时)必做 实验二:植物细胞组织培养(4学时)选做 实验三: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4学时)选做 实验四: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血红蛋白凝胶层析(4学时)选做 七、先修课程 无

《现代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现代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分子生物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48 学时 学分:3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课学期:第5或6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一直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和蛋白质-脂质体系。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本课程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学科,也是生物专业的主干课程,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物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核心课程,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培养造就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所需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与DNA、基因和基因组、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转录、翻译、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发育与分子调控等,此外,还包括各种讲座。 总之,通过分子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从分子水平上去分析、理解生命现象与过程,提高学生思考与探索生命奥秘的能力,从而为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详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专业英语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现代林业生物技术》课程大纲

《现代林业生物技术》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现代林业生物技术 (英文):Modern Forestry Biotechnology 课程编号:14371097 课程学分:1.5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它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化工程等五项新技术。这五项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 本课程涉及诸多内容,而学时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具体情况和培养目标,酌情选择授课章节。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它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化工程等五项新技术。这五项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现代生物技术是以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促进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产生以及生物芯片、组织工程等新技术的兴起,形成了现代生物技术的体系。

本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二个环节。课堂教学主要讲透基本理论,力求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动态。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学科,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技术的概貌、基本内含和主要应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讲授生物技术的概念,生物技术所涉及学科内容,介绍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现代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内容 第二节生物技术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背景 第三节生物技术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 第二章基因工程(10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主要步骤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因工程操作的主要工具酶,包括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和DNA修饰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难点是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技术。 第一节基因工程基础(1学时) 简要介绍DNA的结构、功能和特性。包括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复制特性,DNA的变性、复性,基因的基本概念、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主要差别。 第二节工具酶(2学时) 简要介绍基因工程操作的主要工具酶,包括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DNA修饰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第三节基因工程载体(1学时) 讲授基因工程载体的一般条件,主要载体类型。重点讲授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和柯斯质粒载体基本组成、特点及主要应用。 第四节目的基因的制备(1学时) 讲授目的基因分离的常用方法,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重点讲授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以及利用PCR技术分离目的基因的方法。 第五节基因与载体连接(1学时)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性质、地位和任务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是由一门多学科综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包括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育种技术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成就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本课程为农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人类健康、能源及环境诸方面的作用和成果,认识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创新保护与生物安全性政策。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认识生物技术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熟悉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3.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及其它领域的应用和成果; 4.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创新保护与生物安全性政策法规。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

五、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生物技术总论 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和特征;生物技术的发展史;生物技术各项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章重点: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和特征(六高特征),生物技术各项技术的概念,生物技术在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本章难点:生物技术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含义,明确生物技术的特点和特征,识记生物技术所包含的五大工程概念,了解生物技术包含的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使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习题与作业: 1.概念识记: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 2.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3.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技术具有的“六高”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5.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6.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哪些领域? (二)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主要工具酶的作用机理和用途,基因载体的特点和用途,目的基因的来源及获得途径,PCR反应的原理和技术,受体细胞及其重组DNA导入技术,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方法,基因工程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 本章重点: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主要工具酶的催化机理和用途,常用载体的特点和用途,目的基因克隆的途径和方法,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方法。 本章难点:目的基因克隆的途径和方法,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手段,使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步骤和技术,熟悉主要工具酶的作用机理和用途,明确基因载体的作用和用途,理解基因分离克隆的策略和基本方法,掌握PCR、载体构建、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重组子筛选鉴定等技术,并对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 习题与作业: 1.概念识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开放阅读框外显子内含子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同裂酶同尾酶 DNA连接酶粘性末端星号活性 PCR引物 DNA连接酶基因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精)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一,简介 本课程以宋思扬主编《生物技术概论》为教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各项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是非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能够了解生物技术基本知识框架,促进其他学科的本科生对生物技术的关注,促进化学,物理,数学,地理等专业学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作,促进文科有关专业的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学对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的影响。 二,主要参考书: ⒈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1999,北京,科学出版社 ⒉马大龙,《生物技术制药》,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 ⒊莽克强,《农业生物工程》,1998,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⒋翟礼嘉,顾红雅,胡苹等,《现代生物技术概论》,199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2学时) 1.1 生物技术的含义 1.2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1.3 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基因工程(6学时) 2.1 核酸的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2 基因工程工具酶 2.3 基因克隆载体 2.4 目的基因 2.5 目的基因导入受提细胞 2.6 克隆的筛选 2.7 基因工程进展隆的7基因工程进展 第三章细胞工程(4学时) 3.1 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 3.2 植物细胞工程 3.3 动物细胞工程 3.4 微生物细胞工程 第四章发酵工程(5学时) 4.1 发酵工程基本知识 4.2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4.3 发酵设备概述 4.4发酵产物的加工 4.5发酵工业概况 第五章酶工程(5学时) 5.1 酶的基本知识 5.2 酶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 5.3酶分子的改造 5.4酶和细胞的固定化 第六章生物技术与农业(3学时) 6.1 植物生物技术 6.2 动物生物技术

进化生物学教学大纲

进化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进化徨物学研究的对象 1.广义进化 2.生物进化 3.生物进化论与进化生物学 二、进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进化思想的产生 2.进化论的形成 (1)拉马克学说的创立及其主要内容 (2)达尔文学说的创立及其主要内容 3.进化论的发展 (1)现代综合进化论;(2)分子进化论;(3)间断平衡论 4.进化论在我国的传播 5.进化生物学发展的新方向 三、学习和研究进化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第二章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 一、生命的本质 1.生命的物质基础 (1)化学成分的一致性;(2)结构的有序性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 (1)自我更新;(2)自我复制;(3)自我调控;(4)自我突 变 3.生命和熵 (1)熵的概念;(2)生命和熵 二、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 1.人类对生命起源的几种认识 (1)原始的自然发生论; (2)“天创论”; (3)“生生论”与“天外胚种论”; (4)新自然发生论 2.生命起源的条件 (1)地球的诞生 (2)早期地球条件

(3)地球大气的演化 (4)早期地球可以利用的能源 3.生命起源的过程——前生命化学演化学说 (1)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2)从有机小分子发展成生物大分子 (2)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 (4)原始生命的出现 三、遗传体系的起源和密码的进化 1.关于核酸和蛋白质共同起源的最新研究进展 2.遗传密码的起源与进行 (1)最早的遗传密码子 (2)密码进化方向 (3)密码进化的过程 3.病毒起源和课基本学说 四、有关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 1.深海热泉与生命起源 2.天体撞击与生命起源 3.其他天体上是否有生命 4.现在地球上是否存在生命起源过程 5.人造生命 第三章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一、最原始细胞的起源 1.原始生命体(原生体)进化为原始细胞; 2.原始细胞发展为前原核细胞 二、细胞的进化 1.古细菌的发现的“三域分类”的提出 2.真核细胞的起源 (1)“内共生说” (2)“经典说” (3)德迪韦的综合说 3.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 三、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域的演化关系 第四章生物发展史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的划分 1、化石 (1)化石的种类

生物地理学教学大纲

生物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多样性和生态关系的学科。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地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研究方法以及生物地理学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设计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课程目标 1、理解生物地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掌握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3、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原理和方法; 4、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生物地理学概述 1、1生物地理学的定义和起源

2、2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3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生物地理学基本原理 2、1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 21、2生境和生态系统 211、3生态位和竞争排斥原理2111、4物种的迁移和扩展 第三章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 3、1野外调查和采样技术 31、2标本鉴定和分类技术 311、3遥感技术和GIS应用 3111、4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修复4、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和策略

41、2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和管理 411、3生态修复的原理和方法 4111、4生物入侵的预防和控制 第五章实践案例分析 5、1某地区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 51、2某地区动物多样性的保护规划 511、3某地区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估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生物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实践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对生物地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

《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教学目标 《生物工程概论》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工程各个领域应用与发展的原理与方法及其所取得的进展,明确现代与传统生物工程的差异,以各种应用实例为素材启迪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剖析各领域前沿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具体要求达到的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特点及应用,了解生物工程前沿领域的研究现状,初步具有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分析、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焦点、热点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掌握工程类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善于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及知识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生物工程概论》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和探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生物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情况。本课程与生物药物的制备结合较为紧密,通过这

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解决在今后工作和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实际问题。 3.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适用制药工程专业,学分数2,学时数36。主要介绍了生物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现代生物工程各分支学科(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并初步介绍生物安全性与基因武器、生物工程与社会伦理、生物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知识。 4.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生物工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概况,掌握现代生物工程各分支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进展情况,了解生物工程近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了解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采取多媒体辅助的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按照知识相关性将教学内容从传统的章节整合为联系比较紧密的若干教学模块,同时按照各部分知识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内容(一级知识点)、导学内容(二级知识点)和研讨内容(三级知识点)。精讲内容主要是现代生物工程各分支学科的概念、基本原理等难度较大部分; 导学内容是易于学生自学或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内容(如现代生物工程各分支学科的应用等); 研讨内容是本学科最新理论与技术成就或与社会有关的环境、社会问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讨。通过合理调配教学内容,形成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互补,师生学习与生生学习互动的学习氛围。 6.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生物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621019 课程名称:生物教学论 英文名称:BiologicalTeachingMethodology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生物教育专业专科生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普通生物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生物教学论”是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生物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这门课程主要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这门课的目标基本要求是: 1、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熟悉教育方法,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 2、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强化备课、上课、考试评价等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3、掌握教学过程的特点,学习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熟知各项教学技能的基本要点,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加以应用。 4、掌握知识的认识规律,并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5、熟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开展相应的教育科研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6、加强师德修养、人文修养、审美情趣修养和教师特质素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主要讲述的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其中关于中学生物学基本教学技能、中学生物学常用教学方法、中学生物教师备课与上课与中学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和示范为主,培养技能为重点,以实验相结合,配合多媒体课件图片演示。 (五)实践环节 1.名称 教育实习 2.主要内容与要求 (1)课堂教学实习 要求每个实习生课堂教学实习不少于4节课;每位实习生编写教案不少于8课时;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和课后辅导;实习生按同教材同进度组成备课小组,要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并进行必要的试讲;听课时数不少于16节,并必须有听课纪录;实习生须学会制作简单的直观教具或媒体设计,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2)班主任工作见习 制定班主任工作见习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召开班、团干部和学生座谈会或主题班会;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协同原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等。 (3)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活动实习 包括制定活动计划、准备活动内容、确定活动形式与程序、培训骨干、进行专题总结等。 (4)教学调查和教育科研实习 调查可涉及实习中学生物教学的各个方面,但应以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经验为主,如教师观念的转变、如何有效的进行探究教学、如何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植物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植物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Plant Biotechn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4184108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分:2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遗传学 后续课程:无 课程简介: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本门课程根据近期该领域的发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既重视反映基本理论知识,又重视反映该领域新的技术和成果,更加突出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在结构和内容上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思想,将植物生物技术的理论知识与育种实践等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农学和种子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从事农学相关工作或者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造之前对生物技术的知识和技术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幻灯片为媒介的讲课为主,以黑板板书、视频等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的讲解和介绍,特别注重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并强调对植物生物技术的实践与生产应用方面知识的介绍。 选用教材: 张献龙.植物生物技术(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必读书目: [1] 陈佩度,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王关林,植物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选读书目: [1] Benjamin Lewin,Gene XI(原版) [M].柏林顿:Jones & Bartlett Learning,2014; [2] 马越, 廖俊杰,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第二版) [M].北京:轻工出版社,2015; [3] Adrian Slater,Plant Biotechnology: The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Plants(原版) [M]. 纽约: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4]张惠展,基因工程 (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瞿礼嘉、顾红雅、胡苹、陈章良,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和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学习并掌握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了解植物生物技术研发的最新进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植物生物技术的产生、发展及未来;(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3)原生质体的培养与融合;(4)转基因植物培育的原理与技术,(5)植物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同时了解:(6)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范例及前景,(7)植物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影响。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高中生物的教学大纲(最新)

高中生物的教学大纲(最新)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应由教育部生物教育司负责制定,主要内容包括: 1.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态度,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地探究未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3.知识领域:包括分子与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群体与生态系统水平、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生物科学与社会进步、生物科学与伦理道德等。 4.课程结构: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选修模块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5.必修模块: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 6.选修模块:包括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个模块。 7.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评价: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评价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经历和当地实际等。

9.教学质量的监控:要建立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和学分认定制度,并逐步完善监控体系。 10.教材编写建议: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坚持基础性,必须注重科学性,具有时代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11.评价建议: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有关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 12.命题建议:命题应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双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情况;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和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大致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若需要更近一步的了解,请咨询专业人士。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出版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以下是我提供的一些关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参考信息。 1.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编写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2.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 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

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学科导论(Introduction to Subject)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18/1(理论18学时,实验0学时) 需预修课程:高中所修课程 适用专业:适用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对生物学学科和生物技术及生物技术专业进行概括性介绍,用大量的实例和图片以及视频介级学科的发展和各种系统知识以及学科的重要性,不进行非常深入的分析,但对生物技术的历史和未来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使大学生了解专业内涵特点、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等,帮助高校学生形成较系统的专业认知,了解专业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生物技术的内涵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要求;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生物技术各方向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本专业领域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表达个人见解,并能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3.达成目标: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问题理解能力,了解专业相关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能够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该课程支撑本专业毕业要求的第1、第2、第9项。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生物技术与新疆农业大学业生物技术专业(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生物技术概念; 2.新疆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情况; 3.生物技术专业学业指导。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技术的内涵; 2.了解新疆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课程设置; 3.了解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第二章生物学——探索生命的奥秘(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生命?如何研究生命? 2.细胞学说; 3.生理学; 4.进化论; 5.遗传学; 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7.学科前沿领域。 教学要求: 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各学科的侧重点。 本章重点、难点:以生命科学发展史为主线了解生物学各学科对生命进行研究的侧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学科。 第三章基因工程(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基因工程的定义、理论基础、发展史概要; 2.基因工程工具和技术路线概述; 3.基因工程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基因工程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2.了解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 3.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现状。 本章重点、难点: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现状。 第四章细胞工程(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1、通过理论、实验和自学等教学与实践活动,使学生较全面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2、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发展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将细胞结构与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3、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了解细胞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细胞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的本质。 4、使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学会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方法,结合实验,训练学生显微测量、细胞活体染色、细胞器分级分离、显微观察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实验技能、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等方面获得初步训练。 5、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教材、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相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要求 1、培养和训练学生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释细胞的结构与细胞重大生命活动问题,使之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从教职业道德;

2、根据本课程特点,结合细胞器分离观察、显微测量、显微观察、活细胞染色等,使学生具有从事教学及相关工作必须的基础生物学知识和教学管理知识; 3、通过细胞结构特点,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基因表达与调控等细胞重大生命活动规律的学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本实验方法训练,使学生具有理论和实验方法创新意识,能结合课程发展动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组织管理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6、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验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能力,了解与本课程相关课程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的知识结合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适应自身发展的能力; 7、培养学生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开阔视野,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三、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细胞基本知识、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物质的跨膜运与信号运输、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细胞的能量的转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3.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 5.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 6.面向对象:生物工程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以微生物作为研究材料,往往会加速生物学基本问题研究的进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工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微生物还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微生物学通常在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3课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了解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发展;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

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二)教学具体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课时) 2.微生物科学(1课时) 2.1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地位 2.2微生物的特征 2.3微生物学研究内容及其分科 3. 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发展(1课时) 3.1微生物的发现 3.2微生物学的奠基 3.3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与展望 3.4我国微生物学发展的概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难点: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四)思考题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3.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4.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2课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使他们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为后面介绍其他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具体内容 1.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1课时) 1.1无菌技术

生物教学论大纲

生物教学论大纲 绪论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性质 1)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教育科学; 2)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3)应用学科: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2、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 2)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3)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4)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5)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 6)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7)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研究的范围 1)中学生物学课程; 2)科学的本质和生物学素养; 3)生物教学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4)基本教学技能; 5)教学策略; 6)直观教学和直观教具; 7)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 8)中学生物学实验; 9)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和评价课; 10)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和专业素养的发展。 补充:生物教学论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目的: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的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2)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3)意义:帮助师范生客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1)性质:①生物学课程是学科课程;②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③生物学课程是技术课程;④生物学课程是必修课程。 2)价值: ①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②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③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2、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1)生物课程标准的概念 生物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和编写教材方面的建议,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概念: ①学科素养为核心②课程内容少而精③教学过程重实践④学业评价促发展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①生命观念②理性思维③科学探究④社会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