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原因和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15.79 KB
- 文档页数:3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摘要】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了空巢老人现状及其原因,指出现有养老模式存在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加强社会关爱与支持的建议。
文章强调了关爱空巢老人的重要性,呼吁共建幸福养老社会。
通过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增进对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理解,并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社会背景、现状、主要原因、养老模式、建议、社会关爱、支持、幸福养老社会1. 引言1.1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性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空巢老人指的是子女已经独立生活或迁出家庭,导致老人独自生活的情况。
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养老资源匮乏、生活保障困难、身心健康受损等方面。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缺乏子女照料和陪伴,使他们面临着孤独、失落和无助的困境。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逐渐衰退,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料。
由于农村地区养老资源不足,许多空巢老人无法获得有效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解决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当务之急。
必须重视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和支持,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共同打造幸福养老社会。
2. 正文2.1 社会背景下的空巢老人现状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被迫独居或留守在农村,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务工或生活,无法照顾他们。
这种现象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空巢老人数量持续增加。
随着生育政策的影响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成为独居或空巢老人。
据统计,目前贵州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已经超过100万。
二是空巢老人面临着孤独和失落。
由于子女在外地工作或生活,空巢老人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
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篇一: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7招让老人安度晚年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7招让老人安度晚年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家庭因素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现代每个家庭有只是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义务让他们感到压力极大,不得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这就导致与老人聚少离多。
由于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的不同,为了避免与子女发生代沟问题的冲突,老人选择独自生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
老人深知子女的工作不易,宁愿选择自己生活来减轻子女负担。
2、个人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代际分局成为一种趋势。
一方面,对于那些经济能够独立、身体较好的老人会选择与子女分开住。
另一方面,因为老人与现在居住环境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不舍离开。
这就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
3、社会因素到了老年时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子女在身边,安享晚年。
但是,在当今经济快速繁荣发展的社会中,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子女选择在外就业、出国留学不断提升自己。
空巢老人也由此产生。
(北京广安门医院/xuanwu/__/)整理编辑,可以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篇二:空巢老人问题分析空巢老人问题分析在我们农村有句话:养儿为防老。
可是慢慢地我们发现农村里就剩下了老人和小孩,他们孤独的在家里,精神上极度的空虚,身体上也多是疾病缠身。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
空巢家庭是可以说是近几年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也更容易被忽视。
所以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
当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到来,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
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亟待社会的关注。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空巢老人将逐年增多,这一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农村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接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养老模式做了综合评价,最后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1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状1.1 农村老人的居住状况多以独居为主全国老龄委员会200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空巢、类空巢老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约有40%,主要以夫妻户、低龄老人为主,同时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
老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有48.3%,其中老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的占30.7%。
老人自愿入养老院占17.6%,但多因经济条件、养老院收住对象限制、当地无养老机构等原因而不能如愿。
1.2 农村老人的经济负担较重农村老人的经济支出主要体现在生活费用、生活物品费用以及医疗费用的支出。
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提供,并且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家庭收入水平均在600元以下。
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收入只能满足日常生活开支。
对于医疗费用,若是数额较小可以承受,一旦老人有重大疾病,则抵抗风险的能力急剧下降甚至不具备应对突发疾病和重大疾病的能力。
因此,老人的医疗费用应当由社会各方统筹,以提高老人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1.3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困难农村老人的生活照料状况分为日常的生活照料和生病后的生活照料两种情况,调查显示农村老人生活照料主要还是依靠家庭成员。
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老伴和子女照顾的老人占到90%以上。
农村老人生病后生活照料的提供者绝大部分是家庭成员。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日常和生病后的照料还是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其他人的照料不具备条件也不能及时对老人平时的生活加以照料。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经济压力、人口外流、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老人被留守在农村,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不能得到保障。
本文从社会和个人层面分析了导致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提供思路和参考。
2. 原因分析2.1 社会层面•人口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和工作,导致原本社区里的人逐渐减少。
•经济压力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家庭无力支付留下的老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开销,只能让老人留在农村过日子。
•偏远地理很多老人居住在偏远山区或村庄,因为交通条件不便,导致很难与家人联系。
2.2 个人层面•子女抛弃很多子女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法照顾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导致他们无法在身边。
•子女离异一些老人由于子女离异或其它原因,无法和子女同住,只能留在农村生活。
•因病抛弃有些老人生病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被子女所包容,只能孤独地生活在农村。
3. 对策和建议针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现状,下面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3.1 社会层面•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快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引导集体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提高社区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物质需求。
•加强老年人法律保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保护,对那些恶意拐骗和侵犯老年人的行为做出严厉的法律处理。
3.2 个人层面•强化家庭责任与观念家庭成员应该加强家庭责任观念的重视,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使其能够享受到充分的生命福祉。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老人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通过社会资源互动,来满足自身的社交和精神需求。
2023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5篇2023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一)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
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
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
(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
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
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
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1经济状况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
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
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空巢老人是指因子女外出务工、留学等原因,无人照顾或照顾能力有限,只能独自在家独自生活的老人。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表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无人照料:子女外出工作后,空巢老人无人照料。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卫生、医疗等方面都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照顾。
2. 心理孤独:空巢老人独自一人生活,缺乏亲人陪伴和社交活动。
长期的孤独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 养老资源缺乏:农村地区养老资源相对匮乏,养老院数量有限,服务质量也较为欠缺。
4. 经济困难:农村空巢老人多为退休工人,经济收入有限。
在子女外出工作后,经济来源更加困难,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1. 子女外出就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
子女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选择外出就业,将空巢老人留在农村。
2. 教育资源不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子女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也选择外出留学。
老人们则留在农村无人照料。
3. 社会结构变迁:传统多子女家庭逐渐转变为单独子女家庭,子女们分散在不同地方工作生活,照顾老人变得困难。
三、政府应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措施1. 建设养老院: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院的投资建设,提供养老服务。
要确保养老院的数量充足且服务质量可靠,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
2.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等渠道,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医疗、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帮助。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空巢老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同时,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保证空巢老人的医疗费用得到覆盖。
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学问题与措施在中国农村,随着年轻人进城打工或者外出打拼,越来越多的老人被迫留在农村生活,他们的孩子们不再归来,不仅仅是他们的陪伴和关爱,还有他们生活的必需品。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老人被迫成为空巢老人,缺乏更好的保障和照顾。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一、社会学问题1. 心理问题空巢老人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心理问题。
由于缺少孩子的陪伴和相互照顾,很多老人感到孤独和无助,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和身心上的问题。
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注,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老人,我们需要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2. 社交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农村,老人们在孩子和朋友之间难以建立更好的社交网络。
这可能导致许多老人在心理上陷入孤独和无助之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更好的社区服务和社交网络,让老人们能够分享他们的生活和经验,并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联系。
3. 经济问题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经济问题。
由于缺乏足够的养老金、社保、医疗保障和其他经济保障,许多老人在经济上十分困难,无法负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
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好的经济支持和保障,以确保老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二、解决方案1. 精神慰藉和社会关注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提供更好的精神慰藉和社会关注。
这可以通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服务机构来实现,他们可以在老人的日常生活中提供帮助和关注,同时建立老年人之间的社交网络,鼓励他们多交流、多社交,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 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了解决老年人的经济问题,我们需要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
政府应该提高退休金、社会保障金等福利金的发放标准,提高医疗保障政策的覆盖面和水平,确保老年人在经济上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3. 社区活动和文化体验除了精神慰藉和经济保障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和文化体验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基层反映:城市建设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权
益保障解决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到城市务工甚至长期居住,农村独居、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农村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随之产生的侵害留守老人人身及财产权益的问题突出显现。
一、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障产生原因分析
近年来,独生子女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青壮年多在城市打工,不能长期陪在老人身边。
与此同时转移到城市中的劳动力,其本身收入少,生活成本高,也无法将父母从农村接往城市同住。
(一)在中国传统文化养儿防老习俗的影响下,农民参保不积极,也不愿意,导致农村养老渠道窄,养老单一。
(二)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的生活需求,还有少数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在农村实有发生。
二、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障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养老事业的物质力量。
2、弘扬敬老美德,营造敬老养老氛围。
为人子女者,都要继承敬老、爱老、养老的优良传统,让中华民族的孝文化
不断发扬光大,对父母行孝,善待赡养老人,老人们才能享受晚年快乐幸福。
3、坚持签订《家庭养老协议书》,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扩大社会养老互补规模。
(张云霞)。
2023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023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在这二十一世纪里,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中,各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
谈谈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为家庭,由于经济发展,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等现象,这个家庭就出在分开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况,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内容一、“空巢老人”的出现“空巢老人”在词典中解释为子女长大后离开自己或单亲老人的意思。
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
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大多人会去工作来换取支撑这个家的力量,这样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
第二、间接原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想独立生活,男子在外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
原因很多,只是对这个问题出现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空巢老人”现在的心理、身体健康、生活等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
中国现在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有几亿人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老龄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当年能扛多少斤东西的身躯了,现在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压迫着他们。
他们独自呆在家中,独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独,感到悲伤,想当年把子女拉扯大,现在又不在自己身边,心中又感到焦虑,深怕自己出现了什么事,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
官方调查全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79.5%靠农副产品与种植水稻。
二、“留守儿童”的情况俗话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发展靠这些花朵。
”但是现在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扰乱社会的秩序。
以前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祖国归于我们,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能否担起重任。
现在经济的发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让长辈来监护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识有限、精力有限,仅仅让学校来管理更是不行,毕竟中国还不算很发达,教育不是那么的先进,教育中存在着漏洞。
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五保户”、“三无”人员、子女不在本乡工作身边无人照顾的高龄老人)。
一、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建立老年人组织,如成立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互助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
二、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架起亲情沟通的桥梁。
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一直受人尊崇;老人们也都希望子女赡养他们,希望从家庭和睦、温暖中获得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
子女应该时时保持与父母的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即使不能回家,也要经常打电话问候,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能够缓解老年父母心灵的孤独。
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换个电灯泡,对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成为难题,特别是当留守老人生病时,更加需要子女的照顾。
另外,隔代教育造成负担。
如果单就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也很重要,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日常管理也力不从心。
“空巢老人”大多数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此外由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难找到精神寄托当前农村留守老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身体上力不从心。
很多留守老人在家既要搞农副业生产,又要带小孩,农活家活非常多,由于年老多病,身体无法应付繁重的农活和家务。
二、生病无人照顾,人老病多。
其中不乏健康状况差的、患有慢性病的、生活部份或完全不能自理的。
有的子女外出务工,一年或几年才回家一次,平时很少联系,生了病无人过问,老人精神上十分孤独苦闷,有的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无人照顾,如果生大病或急病就更困难了,有的老人因生急病无人及时送医院治疗而死亡。
三、经济困难。
有的子女外出务工寄回家的钱很少,有个别的甚至没有寄钱回家,老人在家既要搞生产,又要养小孩,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四、老人被骗、被盗时有发生。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
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
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
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
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
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
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
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农村空巢老人2015年08月15日《党的生活》陈虹贝t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他们的生存状态,让人无法释怀.据有关研究,目前,河南农村的实际空巢率已经接近50%.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一、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多干一些、多省一点是普遍现象.绝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辛苦劳作一年后,来自土地的收益扣除成本后收入甚微,而且还承担着照料留守儿童的任务,经济负担自然很重.此外,他们由于收入低,有的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看病难”成为这部分人的最大心病.二是日常生活无人照料,老年生活得过且过.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对留守老人来说,都成了难题.特别是其中的高龄老人、重病老人、失能老人,常常无人照顾,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不想明天.三是孤独无助,幸福感缺失.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家庭关系,尤其是与子女的关系是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内容,但现在“鸟儿”飞了,“巢”空了,显得非常冷清,再加上因赡养问题发生纠纷时常出现,使这部分老人感到非常忧郁.四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问题,影响新农村建设.首先,对中国传统孝道提出了挑战.“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侍奉父母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而千古传诵,现在农村却有一部分年轻人缺乏孝敬老人的思想,不赡养老人,把老人撂到一边,使老人形成“空巢”,缺乏照料,致使老人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备受煎熬.其次,农村社会治安趋于复杂.社会上很多骗子把目光集中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由于年龄大、分辨能力低、求助无门,农村空巢老人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最后,隔代教育的压力.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孙子辈的读书、教育任务也就落到了老人身上,但他们大多数人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又是隔代教育,孙子辈也不好管,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时不时还惹祸上身.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城乡和区域差距造成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开始了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转变,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和发展机遇的多样性,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显著,尤其是城乡差别、东西部地域差别极大,从而吸引大量人口由农村流向城镇,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西部流向东部.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由于子女上学、参军、做生意等原因外出留在城市,没有优势、不适合进城的老年人则只能留守农村,造成空巢家庭的出现.家庭小型化的被动选择.从宏观角度而言,空巢家庭的出现是核心家庭发展的衍生物,而核心家庭又是现代化的结果和标志,因而空巢家庭本身也即是现代化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使家庭结构小型化,农村出现了大批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小型化的结果要求每个劳动力人口都有自己的生活来源,老人成为家庭的负担而不是优势.我国农村家庭的传统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家里的两个年轻人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和比较利益的驱使下很少常年在家务农,要么在外打工、经商,要么在外上学、工作,没有精力顾及四位老人,“空巢”老人骤增.思想观念变化的直接结果.两代人思想观念差异促使空巢老人家庭增多.中国尤其是农村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孝道逐渐丧失,年轻农民的家庭责任观念日益淡化,敬老、养老意识淡薄.一切向钱看,以自身利益为最高标准等价值观念盛行,并且年轻人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导致子女把对老人的赡养当作生活的累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愈来愈突出,老人与子女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老人的呆板、反应的迟缓以及交际圈子的狭隘决定他们很难与时俱进,要想与子女成为朋友无话不谈更是难上加难,由此削弱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造成的状况是,即使子女没有在外打工,也不愿意与父母在一起居住,感情很淡薄,使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逐渐增加.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农村空巢老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它所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不光涉及空巢老人自身,而且对社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为改善这种局面,应多措并举:政府“尽责”.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农村空巢老人,要进行专门的救助,标准要高于低保标准;对一般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纳入“五保”集中或分散供养.特别重要的是,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上,若只依靠家庭经济支撑或政府、社会临时救助、农村低保等往往是杯水车薪,必须设立相应的基层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临时困难,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逢年过节为空巢老人发放慰问金.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把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门诊用药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住院报销比例,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难问题.三是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出资兴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为了解决部分收入较高、身边无子女的农村空巢老人以及子女无暇照顾老人的问题,政府应统一制定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等方面对社会养老事业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吸引非公经济进入养老事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兴办农村养老院等养老机构,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社区“尽力”.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发挥作用,搞好社区服务,增强空巢老人的归属感,缓解其孤独感.一是实施干部联系空巢老人制度.及时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心理诉求.坚持定期走访、节日慰问,密切感情联系,把社会的关怀送到老人心里.加强与其子女沟通,疏导家庭矛盾,为老人们创造更好的小环境.二是组织老人相互照应.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役军人、老退休职工为主体,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区域单位,成立老年人组织,组建文体队伍,一方面使他们自我服务相互照应,一方面协助村委会做好村级事务,使空巢老人从“空巢”中解脱起来,融入整个老年集体,既消除了孤独感又为村里发挥了余热.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组织社工人员,介入农村空巢家庭,采用社会学的工作方法,帮助老年人了解自身权利,提高他们的自决能力,减少老人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动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子女“尽孝”.目前,我国由于国家财力所限,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而社会养老的水平又很低,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还应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强调自身积累,倡导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一是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一些实质性修改,对不尽赡养义务,甚至遗弃老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家庭养老的积极性.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四是倡导子女百忙之中“常回家看看”.现在,很多外出打工的子女注重的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孝顺”,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老人更期待和子女在一起唠唠家常,享受一种轻松、无拘无束的“精神盛宴”.所以,作为子女应经常回家探望、打电话问候老人,这样,更容易使老人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慰.个人“尽情”.老年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要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个人的作用无法代替.一是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要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宽容和体谅的心态看待社会、看待家庭、看待人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适应老年生活.二是加强交流、开阔视野.一个人不能脱离周围环境孤身自守,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农村老人要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广交朋友,乐闻天下,从一己的孤单寂寞中走出来,放眼天地宽.三是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空巢老人如果安守家中,一成不变地过日子会觉得单调空虚.老年人要积极投身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多做对社会、他人有益的事情,在农村修路、造林、社会治安中发挥作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是快乐的,这样,让自己“忙”起来,在生活中培养和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首先,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子女外出务工及城市化进程。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农民子女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
他们将自己的家庭迁至城市,而留下的父母成为农村空巢老人。
2.农村医疗和养老条件相对落后。
农村地区的医疗和养老条件相对较差,不如城市发达地区完善。
有些农村老人由于得不到适当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只能选择跟随子女或者独自居住。
3.传统观念和家庭结构变化。
传统观念中,子女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但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压力的增加,子女无法全部承担起这个责任。
农村家庭结构由多代同堂变为核心家庭,导致老人不得不独自居住。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完善农村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建设,提供适当的养老院和护理机构设施,提高老人的医疗和养老条件,减少空巢老人的数量和问题。
2.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建立农村社区,并配备社区医疗站、养老中心和健身设施,为老人提供方便的生活和社交环境。
同时,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保持社交和身体活动,减少孤独感和精神上的负担。
3.加强老人关爱和居家养老服务。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照顾、照料和陪伴。
同时鼓励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照顾,倡导子女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念。
4.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政策。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为农村空巢老人减轻经济压力。
例如,提供老年人福利金、优惠交通和医疗待遇等。
5.引导子女回归农村。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子女回归农村居住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总之,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完善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政策,以及引导子女回归农村等措施,可以缓解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关怀。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在____年,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调查报告总结了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和相关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调查显示,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数量已经超过50%,其中大部分是儿女外出打工或上班,无法照顾父母。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
缺乏照料和陪伴,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除了生活上的困扰,空巢老人还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三、农村空巢老人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普遍较差。
调查表明,多数空巢老人依赖微薄的退休金度日,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同时,农村医疗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四、空巢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使得老人的照料成为一个问题。
此外,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解决方法:一、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
应增加社区服务中心的数量,并配备专业的医疗和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社区照料服务。
二、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爱力度。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爱,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老人,提供陪伴和帮助。
三、改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应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减轻空巢老人看病的经济负担。
四、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和引导力度,鼓励他们回归家乡,为老人提供照料和陪伴。
五、倡导社会责任。
应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和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给农村空巢老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和有尊严。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2)根据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总结:近年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逐渐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社会养老的范畴内显得尤为严峻。
解决这类人的养老问题,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概述,包括“空巢”家庭的定义以及养老保障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1. 简要介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一人口流动趋势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
空巢老人,指的是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或定居,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
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养老问题。
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关爱、推动家庭支持等措施,为农村空巢老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
2. 阐述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现实意义来看,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
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困难。
空巢老人一空巢老人的概念“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二导致空巢老人的原因概括而言,城市老人空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存在于老人自身;第二方面原因在于子女;第三方面原因是社会的原因。
1、外出打工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
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
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
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
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4、首先,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第二,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
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出国深造、工作等。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与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致使农村空巢老人群体规模日益庞大,养老问题突出。
解决对策主要是:发展农村经济,发挥政府责任;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改善个人观念。
标签: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对策一、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背景1、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是我国近年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
自21世纪以来,伴随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与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普遍提高,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增长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格局,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成为主流,联合家庭的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相比之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甚于城市,相关空巢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未来的“空巢家庭”数量持续增加。
2、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社会,由于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间经济水平差异不断拉大,城市中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进行转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对于户籍制度的管辖有所放宽,农村人口的流动更加便利,中青年人口更容易在城市驻足,日积月累,形成农村老人留守,子女在城市务工的局面。
此外由于城镇在医疗卫生、教育工作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农村人口务工后多选择定居的方式在城市扎根,回流人口较少,两级分化严重,空巢老人数量自然不断增长。
3、社会风气与个人观念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孝道”观念受到了冲击,农村人口对于老人的赡养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代际间的交流减少,传统的家长地位受到削弱。
有些农村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甚至选择自己主动搬出去居住,形成“空巢老人”的格局,度过独立、自由的晚年。
同时,子女外出务工后,与老人间的“代沟”加大,面对面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少,由于社会流动也导致了子女与父辈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隔阂,职业工作也由劳作转向不同领域的劳动行为,子女弘扬孝道的观念削弱,受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影响增大,许多子女不但不主动赡养老人,反而把这种事当作负担,逃避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农村空巢老人原因和建议
一、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本应安详晚年现实却是辛劳每一天
(二)生活寂寞最盼过年团聚
(三)精神压力大教育子孙伤脑筋
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
建新村的尹朝平老人无奈的告诉笔者:“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
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心声
(一)孤独寂寞
人老了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条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
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化为“肥皂泡”。
特别是独居老人,有话没处说,有苦没处诉,精神抑郁。
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廖生活。
(二)生活无照料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替请医生,卧
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
(三)安全隐患多容易受到伤害
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肌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如:某些保健品到农村的推销,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针对我县农村老龄工作的实际,为搞好农村老龄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三、农村空巢老人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老年法》的宣传
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宏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二)基层政府应实施及时补位养老服务
农村外出务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务工时限没有固定性,基层政府应实施动态补位养老服务。
“好钢用到刀刃上”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把贫困老年人救助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既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拓宽集中供养范围,建立有偿服务机制
如今农村集中供养仅限于五保老人,孤儿。
空巢老人无法进入此行列,应适度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