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学实验

营养学实验

营养学实验
营养学实验

营养学实验指导何计国戴蕴青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006年5月修订

实验一体格测量

原理: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一.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上述指标中以身高和体重最重要,它综合反映了蛋白质,热能等心摄入利用和贮备情况反映了机体、肌肉、内脏的发育和潜在能力。

二.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三、评价

可以根据体测量评价参考数值所列的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进行评价。

(一)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长(厘米)–105。

(二)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

BMI(体质指数)= ———————

身长(米)2

体质指数也是较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以体质量(kg)/身高(m)2表示。判断标准是: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男<2020~25 25~28 >28

女<19 19~24 24~27 >27

(三)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用来表示皮下脂肪的厚度,为防止误差应选择3个或3个以上测量的部位,多选择肩胛下、肱三头肌、脐旁3个测量点。以平均值作判断标准: 消瘦 正常 肥胖 男 <10mm 10~40mm >40mm 女 <20mm 20~50mm >50mm

实验二 血红蛋白的测定(氰化法)

【原理】血红蛋白在铁氰化钾和氰化钾的作用下,生成极为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其颜色深浅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 波长下,毫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4,据此,用分光光度法测其光密度,运用消光系数作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血红蛋白

铁氰化钾

高铁血红蛋白

氰化钾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仪器】

1.10μl 血色素吸管(或定量毛细管)。 2.5ml 或10ml 带盖试管。 3.721或72型分光光度计。

【试剂】称取碳酸氢钠140mg 、铁氰化钾200mg 、氰化钾50mg ,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 。贮存于棕色试剂瓶内,在4℃冰箱保存,至少可稳定数月到一年。

【操作步骤】

1.吸取2.5ml 试剂于5ml 带盖试管中,加10μl 入血液,混匀后放置15分钟。

2.选用0.5cm 光径比色杯,于540nm 波长下,以试剂调节仪器零点,测定各样品管之光密度,将所测得之光密度乘以73.6即为血红蛋白之含量(g/100ml )。

计算公式如下:

C t =待测之血红蛋白含量(g%)

D 540

HiC N =在540nm 波长下测得之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之光密度 251=测定时血液的稀释倍数(血10μl 加入试剂2.5ml 中) 44=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毫克分子消光系数。 0.5=比色杯光径

64458=血红蛋白的分子量

10000=将mg/L 换算成g/100ml 的数字 【评价】

C t =

= D 540

HiC N ×73.6

44×0.5

10000

×

64458 D 540

HiC N × 251

【附】

1.本法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所推荐,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标准、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2.应用本法进行血红蛋白的测定,所用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必需事先经过校正。

3.实验条件改变,如更换了光电池或灯炮、电压不稳、试剂换了批号等等均会引起光密度的改变。为了获得正确结果,可用标准液校正或采用色泽近似的无机盐人工永久标准液来核对,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如以上二点难以实现,宜采用标准曲线法或直接比较法进行。

5.血样放入试剂后所形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极为稳定,经试验,在4℃冰箱存放70天之久前后结果仍能保持一致。为此,可将各地采集的样品在加入到试剂后,在2~10℃环境中,集中到中心实验室进行比色测定。

6.有材料证实,取血部位对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耳垂血的血红蛋白含水量量高于指尖血。

7.血色素吸管必须保持洁净与干燥,每做一份后应用水洗净后,用无水乙醇洗,最后用乙醚洗。否则取量不准,影响结果。

实验三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测定

【原理】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C= C—基,有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

OHOH

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失去。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一定量的尿样二氯酚靛酚被抗坏血酸还原的反应如下:

2,6-二氯酚靛酚抗坏血酸2,6-

(酸液中呈粉红色)(还原)(无色)

【仪器】

1.微量滴定管(1ml或2ml)。

2.50ml三角瓶。

【试剂】

1.1%草酸溶液:称取草酸10g,以去离子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

2.0.0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溶解2,6-二氯酚靛酚50mg于含有52mg碳酸氢钠的200ml热水中,冷却后稀释到250ml,过滤后装在棕色瓶内,储存冰箱中,每星期至少标定一次。标定方法如下:取5m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加1%草酸5ml,用上液滴定之。至粉红色能存在15秒钟为终点。所用上液的体积相当于0.1mg抗坏血酸。由此求出每毫升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多少毫克。

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0μg/ml):溶解20mg抗坏血酸结晶于1%草酸中,稀释到100ml,再取其中5ml稀释到50ml,取出5ml迅速用染料标定。

【操作方法】

1.用吸管吸取尿液2~5ml,放入50ml三角瓶内,加1%草酸5ml。

2.立即用标定过的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之,直至淡粉红色能存在15秒钟为止。记录染料的用量。

【计算】

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排出量(mg)=

染料用量×每ml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mg数

滴定时尿液用量×总尿量

【评价】

不足正常充裕

成人负荷尿4小时<3mg 3~10mg >10mg

(口服500mg抗坏血酸)

实验三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测定

【原理】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C= C—基,有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

OHOH

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失去。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一定量的尿样二氯酚靛酚被抗坏血酸还原的反应如下:

2,6-二氯酚靛酚抗坏血酸2,6-二氯二对酚胺

(酸液中呈粉红色)(还原)(无色)

【仪器】

1.微量滴定管。

2.50ml三角瓶、量筒、移液管等。

【试剂】

1.2%草酸溶液:称取草酸20g,以去离子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

2.0.0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溶解2,6-二氯酚靛酚50mg于含有52mg碳酸氢钠的200ml热水中,冷却后稀释到250ml,过滤后装在棕色瓶内,储存冰箱中,每星期至少标定一次。标定方法如下:取5m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加1%草酸5ml,用上液滴定之。至粉红色能存在15秒钟为终点。所用上液的体积相当于0.1mg抗坏血酸。由此求出每毫升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多少毫克。

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0μg/ml):溶解20mg抗坏血酸结晶于1%草酸中,稀释到100ml,再取其中5ml稀释到50ml,取出5ml迅速用染料标定。

【操作方法】

1.服维生素C片5片(相当于500mg),收集服药后4小时排出的总尿液。

2.用量筒量出总尿量,准确吸取尿液2~5ml,放入50ml三角瓶内,加2%草酸5ml。

3.立即用标定过的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直至淡粉红色保存15秒钟不褪。记录染料的用量。

【计算】

染料用量×每ml 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的mg数

尿中抗坏血酸排出量(mg)=——————————————————————×总尿量(ml)

滴定时尿液用量(ml)

【评价】

缺乏不足正常充裕成人负荷尿4小时

(口服500mg抗坏血酸)<1mg <3mg 3~10mg >10mg 【思考题】

1.如何根据尿负荷的评价标准判断体内抗坏血酸的营养水平?

2.其他维生素能否用此方法来评价营养状况?

实验四膳食调查

一、实验目的

膳食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条件下某人群或某个人的饮食习惯、日构成的优缺点,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其对于人民健康以及常所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再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根据目前营养学知识和体格测量、临床体征检查和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验等结果,评定其膳食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从而改善饮食的调配,并为国家食物的计划生产和改进人民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二、膳食调查的内容

膳食调查主要包括:①调查期间每人每日所吃的食物品种、数量,这是膳食调查最基本的资料;②了解烹调加工方法对维生素保存的影响等;③注意饮食制度、餐次分配是否合理;④过去膳食情况、饮食习惯等,以及调查对象生理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影响等。

三、膳食调查的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记帐法,称重法、询问法、膳食史法及24小时回忆法等方法。营养工作者必须选择一个能正确反映个体或人群当时食物摄入量的方法,必要时可并用两种方法。

(1) 记帐法适用于有详细帐目集体单位的膳食调查。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出勤人数的记录,得到在一定期限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一个人一天吃早午晚三餐时算一个人日),从而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此方法在帐目精确和每餐用膳人数统计确实的情况下相当准确,并可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状况,适用于全年四个季度的调查,调查的手续较简便,所费的人力少,且易于为膳食管理人员掌握,使调查单位能定期的自行调查计算,作为改进膳食质量的参考。

(2) 称重法(或称量法)此法可以应用于集体食堂、家庭以及个人的膳食调查。调查期间调查对象在食堂或家庭以外吃的零食或添加的菜等,均需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方法以取得这部分资料。该方法较为细仔精确,可调查出每日膳食的变动情况和三餐食物的分配情况。虽然结果准确,但所费人力大,不适合于大规模的个体调查工作(如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3) 询问法(Dietary inquiry methods)在客观条件限制不能进行记帐法或称重法时,应用询问法对个体的食物消耗量也能得到初步的了解。如对一般门诊病

人或孕妇可询问最近三日或一周内每天所吃食物的种类及重量加以估计。同时了解患者的膳食史,饮食习惯及有无忌食,偏食等情况,此种简单的方法是为了解在特定时期内所吃的餐数,仅提供食物摄入量的频数,显然对于流行病学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是必需的,其目的是将大量被调查个体按各种食物组分的消费量分成高和低两档,关键在于此种分类是否可行、可靠性如何。

(4)膳食史法本法为Bruke所创立的,鉴于人体生长发育受到长期饮食习惯的影响,人们认为采用膳食史法可获得调查对象的通常的膳食构成(模式Dietary pattern)。最原始的方法有三个组成部分:A.记录某人通常一餐吃的食品;B.饮食习惯的了解,是采用一张预先记录好的详细食物清单;C.要求调查对象保存3天的食物记录,从而估计出常吃食物之量。在膳食与生癌关系的研究中,膳食史法经过修正后,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直观教材定量食物的摄入量或者记录家庭用的衡量器皿之数量,再藉食物成分表换算成营养素摄入量。此方法可应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个体调查。但必须由训练有素的,通晓调查对象的膳食构成知识的营养师来掌握。例如,熟悉当地主副食种类、定量供给情况、市场供应食物的品种、价格和产销情况,并对食物加工、熟重及体积之间的关系有较明确的概念。

(5) 膳食24h回忆法(Dietary recall)应用本法的第一份表格要求调查对象在询问之前列出他在特定时间内所吃的食物及其分量,要求用家用量器作计量单位,例如将各种蔬菜切成平时烹调的形状,然后取一碗称其重量,以后用碗计数。根据通常的食物成分表计算分析营养素摄入量。可是因为回忆当天食谱可能极不典型,在癌肿个体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应用较少。人们认为此法可用于集体单位的当时食物消耗量的估计,于是个体逐日的膳食与日常膳食的差异可能相互抵消。

四、调查期限

调查日数一般为5~7日,其中不包括节日。若居民有星期日吃得较好的习惯则应包括星期日在内的7天调查。调查的日数也随膳食管理方法及调查方法而定。如在包伙制的机构(托幼机构)可用记帐法进行调查,调查日数可长达一个月到半年,应用询问观察法可以对儿童一个月内的膳食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估计,为研究癌症患者不同膳食组分(如脂肪、膳食纤维等)作为不同部位的癌肿的危险因子时则常用膳食史的方法,调查期可长达数年。

五、膳食调查的计算和步骤

第一步膳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①记帐法记录被调查单位各种食物消耗量为期一个月,并仔细统计每日吃饭人数,以求出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消耗量。

②称量法系将伙食单位(或个人)每日每餐各种食物食部消耗的数量都另以称衡记录。一般烹调以前的生重、烹调后的熟重和剩余的熟食量须称量记录并求出生熟比例,然后将一天各餐的结果相加取得一日的各咱食物消耗量。各种食物须经分类综合,然后求得每人每日食物的平均消耗量。

第二步资料的计算

以上方法取得的原始资料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种食物所供给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记帐法可按每公斤食品计算,称重法按100g食物计算,所求得的总量即为调查期间该人群(或个人)平均每人每日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第三步计算膳食中各类食物的重量及百分比

三大营养素的热能比及热能的三餐分配,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配附:膳食调查常用表格

表42-1 食物消耗量登记表

日期餐别品名总重量

(kg)

可食量

(kg)

熟后量

(kg)

剩余量

(kg)

净食量

(kg)

备注表42-2 食物量计算表

类别品名每日每种食品共计(kg)

总计

(kg)

每人每日

消耗食品

净重量

(kg)1 2 3 4 5 6 7

表42-3 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表

物名称重量

(g)

蛋白

质(g)

脂肪

(g)

碳水

化物

(g)

热量

(kcal)

( mg)

(mg)

(mg)

维生

A(IU)

胡萝

卜素

(mg)

硫胺素

(mg)

核黄素

(mg)

尼克酸

(mg)

维生

C(m

表42-4 膳食成分、热能及蛋白质来源分配

项目总数谷

叶菜

根茎

肉类

乳类蛋类

植物

膳食成分重量(g)

%

热量来源重量(g)

%

蛋白质来源重量

(g)

%

表42-5 每人每日所得三大营养素发热量及其热能比

类别摄入量(g)所发热量(kcal)热能比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物

合计

第四步评价。膳食调查的结果可以与我国颁布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进行比较。如果某种营养素的供给量长期低于标准的90%,则往往可能有营养不足症发生;如长期低于标准的70%则有发生营养缺乏病的可能。

六、注意事项

(1)膳食调查的研究也是一项群众工作,必须要有群众的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调查者必需得到集体单位的领导、托幼机构的保健员、家长及炊事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得到可靠的资料。因此,调查前,一般要通过当地卫生行政部位和居民委员会的介绍和联系调查单位;调查者当详细说明调查目的和方法,并了解当时市场上主要食物的供应情况和当地居民一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2)调查工作目的在于为下一步的改善提出依据。因此,在调查过程中要关心群众,尽可能不要影响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同时必需仔细考虑在具体条件下如何抓住主要问题。

(3)调查者应注意,填写调查表格时要字迹清楚。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计算结果均要复核一次并签写调查者的姓名。

(4)结合调查,及时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工作结束离开时要有交代。

营养学实验

营养学实验 自编教材

营养学实验指导 何计国戴蕴青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月修订年20065 实验一体格测量 原理: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

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 合观察指标。 一.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上述指标中以身高和体重最重要,它综合反映了蛋白质,热能等心摄入利用和贮备情况反映了机体、肌肉、内脏的发育和潜在能力。二.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 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 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三、评价

食品营养学考试内容

第一章 1.何谓营养、营养素、营养学、DRIs、AI、RNI、EAR、UL? 2.DRIs的概念包括哪些指标,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人体所需的最主要的营养素有哪几类 4.健康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第二章 1.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方式有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被机体细胞所利用,称为吸收。 2.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既是食物通过的管道,又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 3.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及小肠腺。 4.口腔和食管内几乎不被吸收;胃内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小肠为主要的吸收部位。 第三章 1.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通常主要由食物来提供。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当中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够在体内产生能量,营养学上将这三种营养素称为“产能营养素”。 2.人体中能量的消耗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基础代谢消耗,体力活动消耗,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消耗。

3.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具体地说,它是在机体处于清醒、空腹(进食后12~16h)、静卧状态,环境温度18~25℃时所需能量的消耗。 4.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1)供能及节约蛋白质 (2)构成体质 (3)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解毒 (4)有益肠道功能 (5)食品加工中重要原、辅材料 (6)抗生酮作用 5.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统称。脂肪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 6.脂肪不能给脑和神经细胞以及血细胞提供能量。 7. 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1)组成磷脂的重要成分。EFA参与合成磷脂,并以磷脂形式出现在线粒体和细胞膜中。 (2)对胆固醇代谢十分重要。体内约70%的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成酯,才能被转运和代谢。 (3)合成前列腺素(PG) (4)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5)修复皮肤 第四章

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汇总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草坪N 、P 、K 的含量测定 焦志敏 施鹏程 赵娜 冯海燕 陈瑜 梁希07-2 一、 草样的采集 1.选定地点:根据本实验的目的——测定校园内草坪中氮磷钾的含量,以评定草坪的营养状况,选择了主楼前的一片草坪,即东起白皮松、青扦,西到香椿、沙地柏所包括的范围内的草坪(如下图所示)作为实验草样。 2.采集草样:由于采集测定的草样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采集时按照一定路线多点采集(如上图),在样地中的四个顶点和对角线的中点和交点各取草样,组成平均样品。同时,所采集的草样长势基本一致、未受到病虫害,以及草样顶端新成熟的健壮叶。由于草坪体内各种物质,特别是活动性成分如硝态氮、氨基态氮,还原糖等都处于不断的代谢变化之中,不仅在不同生育期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在一日之间也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在采样时,选取了同一时间进行。 二、 样品的制备、保存 1.样品的洗涤:由于采取的草样带有泥土或喷洒的肥料药剂,为了避免草样的污染,故样品先进行洗涤,一般用湿布擦净表面的沾染物即可。 2.样品的杀青与保存:测定营养成分常用干燥样品,所以洗净的样品必须尽快干燥,以减少化学和生物的变化。如果延迟过久,细胞的呼吸和霉菌的分解都会消耗组织的干物质而致改变各成分的百分含量、蛋白质也会裂解成较简单的含氮化合物。杀青要有足够的温度,但温度又不能太高,因此,分析用的植物鲜样要分两步干燥,先将鲜样在80—90℃烘箱中烘30分钟,然后,降温至60 香椿沙地柏青杄

—70℃,逐尽水分,大约要用12~24小时。 3.样品的研磨、过筛:干燥的样品要用研钵或带刀片的磨样机粉碎,并全部过筛。而筛孔的选择视称样的大小而定,通常可用圆孔直径为1mm的筛,但本实验称样仅1g左右,故使用0.5mm的筛进行筛选。样品过筛后充分混匀,然后保存于密封的磨口广口瓶中,瓶外贴放一样品标签。 三、样品的消煮及定容 1.样品的称量:称样时将样品充分混匀后多点勺取,使用电子天平(1/1000)称取1g的样品,然后装入100ml开氏瓶底部,并在瓶外注明小组名称,避免混淆。 2.样品消煮:向装有测定样品的开氏瓶中加入1ml水润湿,再加入5ml浓H2SO4(化学纯比重为1.84)摇匀,然后加1滴高氯酸,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使固体物消失成为溶液,待H2SO4发白烟、溶液成褐色时,拿下来冷却,再加1滴高氯酸,继续加热消煮约5—10分钟,如此反复一直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取下冷却,然后用水将消煮液定量地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定容。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 1 N元素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草样中的氮元素含量,以此掌握测定植物氮含量的方法 (2)方法原理: 植物样品经开氏消煮、定容后,吸取部分消煮液碱化,使铵盐转变成氨,经蒸馏和扩散,用H3BO3吸收,直接用标准酸滴定,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 (3)试剂 40%(m/v)NaOH溶液 2%H3BO3—指示剂溶液 取标准溶液〔C(HCl或1/2H2SO4)=0.01mol/L〕 碱性溶液 (4)操作步骤: 蒸馏法吸取定容后的消煮液5.00—10.00ml,(V2,含NH4—N约1ml),用定氮仪蒸馏。(5)结果计算 全N%=C(v-v0)×0.014×100/(m×v2/v1) 式中 C—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0.0093 v—滴定试样所用的酸标准液,ml; v0—滴定空白所用的酸标准液,ml; 0.014—N的毫摩尔质量,g/mmol; m—称样量,g; v1—消煮液定容体积,ml; v2—吸取测定的消煮液体积ml。 使用凯氏定氮仪: V=17.981ml V0=0.868ml 由公式可得:

营养学基础教案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食品营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大脑完全依赖于以下哪种营养成分供能? A.氨基酸B.葡萄糖C.蛋白质 D.脂肪 酸 2.人类膳食中的脂类主要是( ) A.甘油三酯 B.类脂C.胆固醇 D.磷脂 3.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 A.寡肽 B.脂肪酸C.单糖 D.氨基酸 4.硒最突出的生理功能是( ) A.促进骨骼发育 B.维持味觉功能C.促进视觉发育D. 抗氧化作用 5.骨质软化症主要是缺乏( ) A.钙 B.磷C.铁 D.镁 6.关于能量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kcal=1kJ B.1kcal=0.239kJC.1kcal=4.18kJD.1kJ=239lkcal 7.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是( A.叶酸 B.维生素B2C.维生素E D.维生素K 8.天然牛奶中缺乏的营养素是( ) A.锌 B.铁C.钾D.钙 9.用于家庭膳食调查中较准确的方法是A.化学分析法 B.询问法C.称重法D.查账法 10.孕期适宜增重范围的主要依据是A.孕前BMI B.孕前身高C.孕前血压D.妊娠期反应 11.乳母能量需要量较非孕期时增加( ) A.200kcalB.300kcalC.400kcal D.500kcal 12.粮谷类食物的限制氨基酸是( ) A.色氨酸 B.赖氨酸C.组氨酸 D.蛋氨酸 13.以下不含胆固醇的食物是( ) A.鱼卵 B.蛋黄C.大豆 D.猪肝 14.鱼类的主要营养特点是A.高蛋白低脂肪 B.高蛋白高能量C.高蛋白高脂肪D.低蛋白高 脂肪 15.建议婴儿首添辅食是( ) A.蛋类 B.鱼肉类C.淀粉类 D.蔬菜类 16.痛风病人营养治疗中首先应控制的营养成分是( ) A.蛋白质含量 B.钠含量C.脂肪 含量 D.嘌呤含量 17.建议中国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低于( ) A.3g B.6gC.10g D.20g 18.成人合理膳食中脂肪供热比应低于( ) A.10% B.20%C.30% D.40% 19.为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孕妇应补充( ) A.叶酸 B.钙C.铁 D.维生素A 20.50岁以上个体钙的每日适宜摄入量是( ) A.500mg B.800mgC.1000mg D.1200mg 21.以下哪一种属于产能营养素?A.无机盐B.碳水化合物C.维生素D.微量元素 22.以下哪一种是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B2 B.维生素CC.叶酸D.维生素E 23.粮谷类食物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A.甘氨酸B.组氨酸C.赖氨酸D.脯氨酸 24.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营养素是()A.铁B.镁C.碘D.钙 25.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纯母乳喂养时间至少到A.2个月B.3个月C.6个月 D.8个月 26.几乎不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的营养素是()A.铁B.镁C.碘D.钙 27.出现生理性贫血最明显的妊娠阶段是()A.孕4~10周 B.孕10~20周C.孕 20~30周D.孕30~39周 28.15岁少年钙的适宜摄入量为()A.500mg/d B.800mg/dC.1000mg/d D.1200mg/d 29.大豆类蛋白质含量约为()A.10%B.20%C.30%D.50% 30.畜禽肉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A.猪肉 B.牛肉C.羊肉D.鸡肉 31.牛奶中存在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A.乳糖B.半乳糖C.果糖D.麦芽 糖 32.含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较高的食物是A.水果B.牛奶C.鱼类D.牛肉 33.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共有()A.三层B.四层C.五层D.六层 34.中国居民传统膳食特点是()A.蔬菜类食物为主B.粮谷类食物为主C.动 物性食物为主D.粮豆类食物为主

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一)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营养评价中常用的人体形态、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正方法。 (二)原理 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三)测量工具 软尺、体重秤、身高测试仪、皮褶计、 (四)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五)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

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六)营养评价 可以根据体测量评价参考数值所列的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进行评价。 1.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长(厘米)–105。 2. 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 BMI(体质指数)= ———————— 身长(米)2 体质指数也是较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以体质量(kg)/身高(m)2表示。判断标准是: 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男<20 20~25 25~28 >28 女<19 19~24 24~27 >27 3. 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用来表示皮下脂肪的厚度,为防止误差应选择3个或3个以上测量的部位,多选择肩胛下、肱三头肌、脐旁3个测量点。以平均值作判断标准:消瘦正常肥胖 男<10mm 10~40mm >40mm 女<20mm 20~50mm >50mm (七)注意事项

食品营养学考试重点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谷物为主食,配以动物性食品增进营养,再加上果品的辅助、蔬菜的充实这样一种膳食平衡理论,从而有益健康。 食品营养学: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储藏加工以及农业发展等关系,研究食品对人体的影响,或是使人体以最有益于健康的方式来利用食品的科学。 营养:人类从外界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殖和维持健康生活所必须的、且要求有足够量的物质,也称营养成分。 营养价值: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或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的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食品的密度: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 食物能值: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 生理能值: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分解后为机体共给的净能 基础代谢:人体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包括维持机体的体温调节、血液循环、心跳呼吸活动等)所需要的能量,是机体处于清醒、空腹、静卧状态、周围环境安静和温度适宜、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时消耗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是人体摄食过程而引起的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即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能量密度:每克食品所含的能量 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这几种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不同食物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相互比值各不同,若将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在食用,使不同的食物蛋白质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食品营养价值: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例和热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并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及其利用 营养质量指数:推荐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 合理营养:科学合理的使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平衡膳食:能保证供给符合生理状况、劳动田间及生活环境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膳食,应以数量充足、质地良好的不同食品,按照营养学的原则,遵循正确的烹饪方法和膳食制度调配而成。为身体的发育、成长和健康、长寿服务 营养调查:通过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测、体格检查、能量消耗观察,了解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方法 膳食调查:定量了解被调查人群或个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营养构成,然后折算出每人每日的平均营养素摄入量,最后对照DRIs评价被调查人群或个体摄取能量和营养素的满足需要的程度 营养缺乏病:指由于长期严重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造成机体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变形或症状。 营养过剩:热量过剩,即功能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摄入过多,超过了分解的量,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诱发糖尿病、冠心病 膳食纤维: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第一代功能食品:厂家用某些活性成分的基料加工而成,根据基料推断该产品的功能,缺乏功能性评价和科学性分析 第二代功能食品:经过动物和人体试验,确知其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功能,功能性评价建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优选5篇.doc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优选5篇 【导语】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优选5篇由***整理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篇1: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篇2: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篇3: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篇4: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篇5: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正文】 篇1: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本次实训,是对我本事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十分有意义的。 经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我动手做项目的本事。 在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是一个让我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好机会,原先,学的时候感叹学的资料太难懂,此刻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

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其他方面的本事,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首先,它锻炼了我做项目的本事,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自我动手操作的本事,在工作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应用知识的技巧等。其次,实训中的项目作业也使我更加有团队精神。 从那里,我学会了下头几点找工作的心态: 一、努力实践,自觉进行主角转化。 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经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仅有经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主角的转换。 二、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提高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当把学习作为坚持工作进取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进取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本事,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三、提高工作进取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此刻自我面前的是一片任自我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职责。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认为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除非你有关系,能给你简便找到工作,否则就难逃市场选择的厄运。我在该公司实习总结了五个攻略,只能智勇

1营养学基础习题

营养学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2、营养素: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活动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的(营养物质),以提供(能量)、机体的(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功能调节所需的化学成分。 3、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五大类,加上水为六大类。 4、营养素根据需要或体内含量的多少又可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5、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6、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50% )个体的需要。 7、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 )个体的需要。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8、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9、(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生热营养素。 10、营养素按其能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的数量和速度能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分为(必需营养素)和(非必需营养素)。 11、如今已确认的人体必须营养素有42种,其中包括:( 9 )种必需氨基酸;( 2)种必需脂肪酸;(1 )种碳水化合物;( 7 )种宏量元素;( 8)种微量元素;( 14)种维生素;加上水共42种。 1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13、蛋白质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蛋白质是(酶)、(抗体)和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具有催化、运载、调节、收缩和免疫等生物学功能。 14、蛋白质提供机体需要的部分能量,是三大(产热营养素)之一。 15、(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6、有些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必须由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另外还有一些氨基酸在体内可以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17、食物蛋白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必须氨基酸)的组成。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包括种类、数量和相互间比例。 18、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19、人体所需蛋白质来源于多种食物,凡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的食物,其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率就(高),反之则(低)。 20、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通常指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主要是(质量); 食物蛋白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消化率)和(利用率)。 21、氮平衡是(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摄入氮与排出氮相等为(零氮平衡);摄入氮多于排出氮为(正氮平衡);摄入氮少于排出氮为(负氮平衡)。 22、脂类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化合物,人类膳食中不能完全没有脂类,但脂类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某些肿瘤。 23、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 24、脂肪酸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25、一般植物和鱼类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比畜、禽类脂肪含量(高)。 26、胆固醇还是体内合成维生素( D )的原料。 27、脂肪的消化率与它的(熔点)有关。 28、植物油则富含维生素( E ),这些维生素对维持人体健康都是不可缺少的。 29、一般成人脂肪提供能量占总热能的(20-30%)。 30、营养学上将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31、(葡萄糖)是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最重要的单糖。 32、半乳糖是(乳糖)的分解产物,在人体中先转变为葡萄糖后才被吸收。 33、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包括(淀粉)、(糊精)、(糖原)。 34、(碳水化合物)是人类主要的、最经济的供能营养素。 35、能量换算单位:1 Kcal =()KJ 1KJ=()Kcal 36、食物中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的能量为:1克碳水化合物( 4 )Kcal;1克脂肪( 9)Kcal;1克蛋白质(4 )Kcal。 37、人体对能量的需要主要取决于维持(基础代谢)、(从事劳动活动)、(食物热效应)及(生长发育和其他特殊需要)。 38、食物热效应与进食的营养素(种类)有关,如碳水化合物与脂肪耗热较少,蛋白质耗热较大。

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

食品营养学 填空题10个空,1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选择题20个,2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名词解释5个,10分;问答题5个,30分;综合应用题1个,30分。 一、名词解释 1、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2、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3、抗生酮作用:当碳水化合物不足时,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而产生过多酮体,会产生酮症酸中毒;当碳水化合物充足时,可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这种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4、碱性食品::指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包括蔬菜、水果、豆类、牛奶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5、血糖生成指数: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GI值越高,说明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效应越强。 6、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7、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或缺乏,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8、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9、营养质量指数: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待测食品所含热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 10、酸性食品:指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酸性,包括肉、鱼、蛋、禽类、谷类及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 11、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2、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如将几种食物进行混合,能起到取长补短,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量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3、节约蛋白作用: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能量为基础,当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时,将由蛋白质、脂肪产能来弥补,即为糖类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14、混溶钙池: 在人体内,99%的钙元素以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其余1%的钙元素大多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血液中,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 15、膳食营养状况变迁:从膳食匮乏低劣和体力活动强大为主的状况,向膳食能量、脂肪过多,同时缺少运动占主导的状况转变。 16、反式脂肪酸 : 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 17、n-3PUFA:n-3(或w-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n-6PUFA :n-6(或w-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甲基端数,第一个双键在第六和第七碳之间。 18、产能营养素: 在人体摄取的营养中,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能产生能量,营养学上称这三种营养素为“产能营养素”或“热原质”。 19、氨基酸需要量模式: 是蛋白质仲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用来反映人体蛋白质即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上存在的差异。 20、膳食指南: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本国国情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知道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已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 21、营养调查:是通过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测,体格检查,能量消耗观察,了解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方法。营养调查是营养监测的基础。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

营养学基础教案(1)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课程设计: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 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

实验一植株粗灰分及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一、植株粗灰分的测定(直接灰化法)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掌握植株灰化的条件和判断灰化完全的标准; (2)灼烧的温度必须控制在适宜温度; (3)样品应先炭化,以防灰化时爆燃,引起残灰飞失。 2、实验原理 将样品在高温下灼烧,有机物化分解挥发,剩下的部分即为植株粗灰分。 3. 需用的仪器和试剂 仪器:高温电炉、万分之一天平、调温电炉、瓷坩埚。 4. 实验步骤 样品预处理:吹干→烘干→粉碎过筛→混匀→装瓶。 测坩埚重:洗净→灼烧→冷却→称重 炭化、灰化:称样→炭化→灰化→冷却→称重。 5. 教学方式 每个班分成两个小班,每个小班安排一个老师负责讲解、指导,每个学生动手操作。 6. 考核要求 (1)能正确判断植株样品是否灰化完全; (2)明确要先碳化的原因。 7. 实验报告要求 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二、植株全氮含量的测定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⑴实验目的 掌握H2SO4—H2O2消化—蒸馏定氮法测定植株全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⑵实验要求 溶液中残余的H2O2必须分解除去;消化完全标志是溶液无色透明;检查2%硼酸溶液pH值是否变化;蒸馏定氮时注意消化管密封;确保待测液中NH3蒸馏完毕。

2.实验内容或原理(不包括硝态氮) 植物样品首先经浓硫酸的脱水碳化、氧化等一系列作用后,而未被硫酸破坏和分解的有机物和碳又经过双氧水分解出的新生态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从而使有机氮等转化为无机铵盐,消煮液中的铵用半微量蒸馏法定氮,从而计算出植株中氮的含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⑴需用的仪器 150ml(细口)、250ml三角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板或普通电炉、定氮仪等 ⑵需用的试剂 浓硫酸、双氧水、2%硼酸溶液、定N指示剂等 4.实验步骤 称植株样品→加浓硫酸和H2O2消化→容量瓶中定容→准确吸取一定体积待测液用蒸馏法定氮→结果计算。 5.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16人;学生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再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 6.考核要求 ⑴植株样品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完全的标志 ⑵定氮仪的测定原理和使用 ⑶待测液定量体积估算 ⑷标准铵态氮的回收实验 ⑸硼酸吸收液和氢氧化钠加入量的估算 ⑹硫酸标准溶液浓度的选择 7.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三、植株全磷含量的测定

《食品营养学》试题库

《食品营养学试题库》 第一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填空题 1、骨质可分为()和()。 2、胃的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可分为()、()、()和()四部。 3、大肠和盲肠的三个形态特征是具有()、()、()。 4、泌尿系统包括()、()、()和()_四部分。 5、淋巴系统由()、()和()组成。 6、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7、人体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是()、()和()。 8、老年人大动脉管壁弹性降低,其脉压()。 9、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 10、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昼夜尿量平均为()ml。 11、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主要是调节()、()和()。 12、幼年时生长素缺乏将导致()症,而甲状腺激素缺乏则导致()症。 13、血液中()激素高峰可作为排卵的标志。 1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和()3部分。 15、胆总管由()和()合成,与()汇合共同开口于()。 16、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为()。 17、循环系统包括()和()系统。 18、毛细血管是血液与()进行()的主要场所。 19、中枢神经包括()和()。 20、脑可分为()_、()、()、()、()和()六部 21、正常人血小板数目范围为()。 22、心血管中枢最基本的部位在()。 23、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24、甘露醇静脉注射后尿量将(),这种利尿方式称为()。 25、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是()、()、()和()。 26、眼能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称为(),通常以()为指标,视角越小,视力越()。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正常染色体数目为() A、44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B、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食品营养学实验1-3

实验一烹调前后食物总抗坏血酸含量的改变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一)目的意义 食物中的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形式。当食物放置时间较长或经过烹调处理后,有相当一部分抗坏血酸转变为脱氢型,脱氢型的抗坏血酸仍有85%左右的维生素C活性,测定总抗坏血酸可以评价烹调方法对食物中抗坏血酸的影响。 (二)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根据脎在硫酸溶液中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 (三)仪器与试剂 1. 恒温箱:37 ±0.5℃。 2.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3. 捣碎机。 4. 4.5mol/L硫酸: 谨慎地加250mL硫酸(比重1.84)于700mL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5. 85%硫酸:谨慎地加900mL硫酸(比重1.84)于100mL水中。 6. 2%2,4-二硝基苯肼溶液:溶解2g2,4-二硝基苯肼于100mL4.5mol/L硫酸内,过滤。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用前必 须过滤。 7. 2%草酸溶液:溶解20g草酸(H2C2O2)于7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 8. 1%草酸溶液:稀释500mL2%草酸溶液到1000mL。 9. 1%硫脲溶液:溶解5g硫脲于500mL1%草酸溶液中。 10. 2%硫脲溶液:溶解10g硫脲于500mL1%草酸溶液中。 11. 1mol/L盐酸:取100ml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12.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溶解100mg纯抗坏血酸于100 mL1%草酸中,配成每毫升相当于1mg抗坏血酸。 13. 活性炭:将100g活性炭加到750mL 1mol/L盐酸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Fe3+)为止, 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检验铁离子方法:利用普鲁士蓝反应。将2%亚铁氰化钾与1%盐酸等量混合,将上述洗出滤液滴入,如有铁离子则产生蓝色沉淀。 (四)操作步骤 1.样品的制备 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1)烹调处理将食物分为两份,一份不进行烹调处理,另一份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 (2)样品提取均匀取未经烹调及烹调后的样品100g加100g2%草酸溶液,倒入捣碎机中打成匀浆,取10~40g 匀浆(含1~2mg抗坏血酸)倒入10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过滤,滤液备用。

营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析 什么是: 营养学;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旧能,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科学 营养素: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 完全蛋白质(其他几个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够维持人体身体健康并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必须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过慢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有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必须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膳食纤维:一切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包括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中的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基础代谢: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量。即在无任何体力和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情况下,用以维持体温和人体必需的生理功能所需的热量。热能:热能又称热量、能量等,它是生命的能源。人的每天劳务活动、体育运动、上课学习和从事其他一切活动,以及人体维持正常体温、各种生理活动都要消耗能量。 合理营养:其目的是促使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确保各组织器官和机能的正常活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寿命 运动员营养: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与恢复以及运动性饿疾病等的关系 2.填空 必须氨基酸有几个?(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氨酸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分别有?(脂溶: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 水溶: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 B12、维生素C、生物素、叶酸、泛酸、维生素PP)哪些是7大营养物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水、膳食纤维) 人体能量消耗得方式(基础代谢的消耗、运动的生热效应、食物的生热效应、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简答题 1.蛋白质、糖、脂肪的营养功效(蛋白质:构成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构成机能物质,调节生理功能;供给热能;人的记忆过程也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脂肪:储存和功能;组织细胞的组成部分;防护作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进饱腹感、改善膳食的感官性状;糖;有补充体液、供给能量、补充血糖、强心利尿、解毒等作用。葡萄糖为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供给热量,或以糖原形式贮存,能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2.维生素ABC的功用(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觉功能;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康; 促进生长发育;抗氧化和抗癌作用;维生素B:维生素B1能促进糖 类的新陈代谢,维护心脏和神经的健康;增进食欲与消化功能;维生 素B2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护眼睛,皮肤健康;维生素B12促进红细 胞的发育和成熟,维持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防止脂肪肝。维生素C: 参与氧化还原作用;促进胶蛋白的合成;提高应激能力;降低血胆固 醇水平;增强机体饿免疫力和抗癌作用。 3.人体水的摄入方式和代谢方式各有几种?(摄入:固体食物中的水、饮水、代谢水。排出: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试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2)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3)国内外的营养状况 (4)营养与膳食问题(5)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2)脂类的消化与吸收(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4)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5)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6)水的吸收(7)消化系统概况(8)营养素的体内运输(9)消化产物的排泄 第三章能量(2学时) (1)能量与能量单位(2)能值及其测定(3)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4)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5)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6)基础代谢(7)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8)能量代谢失衡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2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2)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3)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4)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5)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6)功能性低聚糖第五章脂类(2学时) (1)脂类的功能(2)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3)脂肪在精练加工过程中的变化(4)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5)脂肪的营养评价(6)脂类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7)脂肪在体内的动态变化(8)具有特殊功效的脂类(9)必需脂肪酸、磷脂(11)胆固醇的健康作用及其过量危害 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2学时) (1)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蛋白质的功能(3)氨基酸与必须氨基酸(4)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6)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7)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8)蛋白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9)氮平衡(10)具有特殊功效的肽与氨基酸 第七章维生素(2学时) (1)维生素概述(2)水溶性维生素(3)脂溶性维生素(4)维生素在加工时损失的一般情况(5)维生素与健康 第八章矿物质(2学时) (1)矿物质概述(2)矿物质功能(3)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4)食品中的矿物质(5)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6)重要的矿物质元素(7)矿物质与健康 第九章水和膳食纤维(2学时) (1)水的功能(2)水的需要量及其来源(3)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4)膳食纤维的作用(5)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6)膳食纤维的摄取与食物来源 第十章营养与膳食平衡(2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