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地层岩性

  • 格式:xls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系
更新统
Qp
新生界
为砾岩、砾砂岩、含砾长石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下部灰黑色、深灰色泥岩。上部:紫红色 泥质砂岩、粉砂岩夹长石砂岩;底部:紫红色砾岩,砂砾岩。
上岩组
E2
>126
第三系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少量粉~细砂岩、钙质泥岩及灰绿色泥岩薄层;下部为砾岩、 砂砾岩及粉砂质泥岩。(上部:紫红色砂质页岩夹粉砂岩;底部:紫红色砂砾岩夹砂质页岩。) (第三系上下岩组为一套陆相红色,在地貌上多形成陡坡地形,与下伏白垩系(挤压直立)地 层呈高角度不整合。一般平铺或者小角度覆盖在白垩系地层上。) 下岩组 E1 567
侏罗系
中统
J2
底部:燧石砾岩,砾岩成分主要为燧石、脉石英及少量砂岩。磨圆度、分选性好,胶结程 度高,岩石坚硬。中上部:岩层变化大,为暗紫红色粉~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顶部见灰 白色~灰黄色厚层、巨厚层长石(石英)(含砾)砂岩。 上部: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粉~细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浅灰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下部:灰黑色砂质岩炭质页岩夹粉砂岩,产植物化石。中下部夹有层状、透镜体状煤层(2~3 层),局部含砾砂岩透镜体,底部为块状砾岩。 浅灰、灰红色巨厚层状白云岩,厚58m(溆浦副)
O1y
古生界 上统
西阳山组
∈3x
寒 武 系 ( 溆 浦 副 )
上统 华严寺组 ∈3h
以深灰色条带状灰岩、薄层结晶灰岩为主,盛产三叶虫。往南东至油杨桥、九溪江一带,泥质 显著增加,夹大量泥灰岩;至司门前、大水田一带以泥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夹钙质板岩、泥 板岩。 下部:灰黑色含硅质板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以含大量灰岩、白云岩球结核为其特征。上 部:为泥灰岩夹薄层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产三叶虫。(花桥污泥塘)往东南向结核减少或消失 。在西南铜湾、新建一带夹有一层厚一至数米之透镜体状、似层状砂岩、砂砾岩或砾岩。反映 沉积环境不稳定。 上段:深灰色~灰黑色炭质板岩与白云岩互层。由西北往东南 白云质渐少,至司门前、大 水田一带全部变相为炭质板岩。下段:除底部有数米硅质板岩外,均为炭质板岩夹少量石煤 层,黑色,深灰色。 区内无完整剖面,均为灰、灰白色厚层状结晶白云岩与下伏比条组分界以块状结晶白云岩 划入本组。 以一套灰、灰白色中薄层状纹层白云岩为特征。下部见少量中层状白云岩及角砾状白云岩 、灰岩。与下伏车夫组易于分界,以较纯白云岩划入本组。 下部:泥质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以较为集中出现灰色厚层状灰岩为本组开始。上部:为一 大套薄层薄层泥质灰岩夹泥灰岩,偶见竹叶状灰岩、炭质页岩。 本组为一套深色薄层灰岩、泥灰岩和泥质灰岩夹灰岩透镜体,偶夹含炭质页岩和黄色页岩 。与下伏敖溪组易于分界,敖溪上部纹层白云岩结束即为本组开始。
第四岩组
K24
1024
上部:紫红色钙质粉砂质页岩夹灰黄绿色钙质页岩或泥灰岩(或两者互层)。下部:紫红 色钙质粉砂质页岩或泥灰岩夹灰黄绿色钙质页岩。
第三岩组 上统 第二岩组 白垩系 第一岩组
K23
1294
紫红色含钙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夹少量薄~中层状粉~细砂岩,靠近下部偶有 厚层状细砂岩夹层。产化石。该组含钙质高,局部可为泥灰岩,由下至上细砂岩渐少,至上部 则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明显由粗变细。与下伏第二岩组不易划分。 上部:紫红色含钙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较多长石质砂岩及细~中粗砂岩,产轮藻化 石。下部: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少量细砂岩及长石质砂岩,产介形虫化石。该组 岩性稳定,以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而区别于其下的第一岩组;其中夹较多厚层、巨厚 层细~中粒砂岩、长石质砂岩而区别于其上的第三岩组。 紫红色厚层状砾岩、砂砾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兼夹粉砂岩。或为紫红色厚层状粉~细砂 岩、中粗粒砂岩夹含砾砂岩,粉砂质泥岩。相变较大。整合于下伏岩层之上,局部难以与下统 划分。
怀
界 系 统 地层名称 地层代号 厚度 岩性特征



第四系
全新统
Qh
Q 42:沙洲、边滩、漫滩.上:暗灰色、暗褐黄色砂土、砂层。多为细砂及泥质组成.结 构疏松.厚3~4.5m.下:砂砾层,砾石成分硅质岩.凝灰岩、变余砂岩为主,次为板岩、脉 石英,粒径2~8cm浑园度好。厚l~2m. Q 41:一级阶地.上:灰黄、褐黄色重砂质粘土,含粉~细砂30一40%,偶见黑色铁锰质 0~17 薄膜.具弱粘结性.厚3~5m.中:褐黄色砂层,以细砂及少量及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变为粘 质砂土.厚1.2~2m.下:砾石层.砾石成分以凝灰岩、硅质岩.变余砂岩、板岩为主,次为 砾岩.脉石英.粒径一般3~8cm,少数lO~1 5cm,多呈半浑圆状二以砂质、粘土质胶结.局 部见铁质物胶结。砾石有水平排列及交错现象.厚l~3m. Q 3:二级阶地.上:浅红.红黄色亚粘土。含粉砂质及微量铁锰质小团粒或簿膜.具稀疏 短细的网纹.厚4~4.4m.下:砾石层.砾石成分以砂岩、硅质岩为主。次为凝灰岩.板岩. 脉石英等.粒径一般3~lOcm,个别l 5-2Ocm,呈半浑园状.细砾浑圆度好 .充填少量砂、 粘土物.胶结较紧.厚2m. Q 22:三级阶地.上:黄红、红色网纹亚粘土。偶含细砾.网纹短细.粘结性好.厚5~ 6m.下:砾石层.砾石成分以凝灰岩、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次为硅质岩.板岩、脉石英.一 般粒径3~8cm,少数l5~20cm.多呈半半浑圆状.充填少量砂.黏土物,胶结较紧.厚2~ 5m. Q 21:四级阶地冰碛物.上:红色亚黏土,含少量砾石,具不清晰网纹,粘结性好.与下 部砾石界限不清.接触面起起伏不平.厚4.8m.下、:红色黏土砾石层,粘土约占30一50% 0~30 不等.砾石成分以硅质岩。变余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次为凝灰岩、板岩、脉石英.粒径一般 5~8cm,少数1O~30cm,多呈半浑圆状,少数带次棱角.黏土与大小砾石混杂.无分选.个 别砾石带擦痕、磨光面、凹面、麻面,及砾石呈高角度倾斜及直立现象。厚5~6.7m. Q 1:五级阶地(冰碛物),深红色黏土砾石层,黏土约占物30~40%,砾石成分以硅质岩 。变余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次为凝灰岩、板岩、脉石英.粒径一般5~10cm,少数15~ 20cm,黏土与大小砾石混杂.无分选.偶见砾石带擦痕、磨光面、凹面、麻面,及砾石直立现 象。有的砾石具明显分化圈,变得疏松,易于破碎。
K2
2
1197
K21
913
中生界 下统 K1
分选性差,磨圆度差,胶结程度低,区内岩性、厚度变化大。与下伏侏罗系地层角度不整 合。按溆浦副下统分为三个岩组:下组(K11):砖红色泥质细砂岩、含钙细砂岩、钙质粉 砂岩与含砾长石砂岩组成小旋回。底部为砖红色块状砾岩,磨圆度差,分选性差。与下伏地层 436~ 2 507 呈角度不整合,厚484m。中组(K1 ):上部:砖红色钙质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与浅绿色 含砾长石石砂岩层;下部:灰绿色巨厚层状含钙砂砾岩,底部见厚约5m浅灰绿色块状砾岩。 全组厚约503m。上组(K13):该组分下下两段。上段:砖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
P2w
二叠系
矛口组
P1m
下统 栖霞组 P1q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统
船山组
C3ch
石炭系
中统
黄龙组
C2h
下统
孟公坳组
C1m
D3X 上统 锡矿山组
2
D3X 1 泥盆系 棋子桥组 中统 跳马涧组 下统 志留系 下组 S11 上组 D2t S12 D2q
奥 陶 系 ( 溆 浦 副 )
中上统
O2+3
宁国组 下统 印渚埠组
O1n
中统
杨柳岗组
∈2y
下统
荷塘组
∈1h
追屯组
∈3Z
比条组
∈3b
中上统 寒 武 系 ( 芷 江 副 )
车夫组
∈3c
华侨组
∈2h
敖溪组
∈2a ∈1q
上部:灰色、灰白色纹层白云岩,特征清楚。下部:灰色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炭质页岩。 下部:灰色薄层状灰岩夹绿色竹叶状泥灰岩、泥质灰岩。中部:灰色薄层状灰岩夹白云岩 团块。上部:深灰色薄层状灰岩夹白云岩,多以上部灰岩与上覆中统分界。 上段(∈1P 2):下部为黄绿色板状页岩,上部为黄绿色钙质粉砂岩夹极薄层状灰岩及透镜 体状灰岩。本段岩性以一套灰绿色板状页岩为特征。下段(∈1P 1):下部为黑色中厚层状云 母质粉~细砂岩夹炭质页岩。中部黑色炭质页岩。上部为云母质细~粉砂岩夹炭质页岩。 下部:黑色薄层硅质岩与炭质页岩互层,夹一层磷矿。上部:炭质页岩、近底部有一层厚 的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产三叶虫。 (芷江副)本组岩性单纯,均为黑色、灰黑色硅质岩,层间夹有页片状硅质页岩。 (芷江副)底部:块状白云岩。下部:黑色炭质板岩与硅质板岩。中部:薄层条带状泥灰 岩、白云岩、灰岩。上部:炭质板岩,硅质板岩夹1~3层似层状、扁豆体状磷块岩与结核状磷 矿层。 (芷江副)主要为一套黄绿色、灰绿色、暗灰色、紫红色块状冰碛砾岩、泥砾岩、含砾泥 岩、含砾粉砂质质泥岩、含砾粉砂岩。层理不清或微具层理。普遍具球状风化特征。泥砂质胶 结为主,混有大量岩屑,少数硅质胶结。砾石成分以石英砂岩、硅质岩、凝灰岩、板岩砾石为 主。 (溆浦副)下部:暗灰绿色块状含砾绢云母板岩,含砾绢云母砂质板岩互层。砾石 成分有脉石英、硅质岩、变质砂岩、板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砾石排列无方向性,大小混 杂,多为棱角状。上部:灰绿色厚层块状含中细砾砂质绢云母板岩,常夹有粗~巨砾状石英岩 、硅质岩、英砂岩、花岗岩的砾石为显著特征(10~40cm、50~60cm,约20~30%) (芷江副)下部:灰绿色、灰白色砾岩、砂砾岩段(灰绿色~灰色砂砾岩、砾岩、含砾长 石石英砂岩、变余砂岩。中部:黑色炭质板岩、灰绿色、灰色条带状板岩。上部:含砾板岩、 条带状板岩(有时上部为灰绿色、紫红色板岩与含砾粉砂岩(互层))。在砂砾岩尖来的情况 下,炭质板岩直接与下伏板溪群接触。 (溆浦副)下部:灰绿色厚层状中细粒凝灰质砂 岩、含砾凝灰质砂岩等,砾石成分以凝灰质碎屑为主。上部: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含砾砂质 板岩,长石石英砂岩、含锰变质长石砂岩等。顶部为灰绿色绢云母板岩。
J1~T 3
三叠系
中统
嘉陵江组
T2j 下段(T1D 1):浅灰色中薄层状灰岩,局部夹白云质灰岩、页岩,底部为黄色页岩,厚
下统
大冶组
T1d
长兴组 上统 吴家坪组
P2c
211m。上段(T1D 2):浅灰色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及灰岩,厚34m。与下伏二迭系长兴组灰岩 呈假整合。 上部:灰色、深灰色中薄层状含燧石条带,硅质团块灰岩;下部:灰色、灰白色厚层灰 岩,局部夹白云岩团块。(深灰色中层状灰岩与黑色中薄层硅质灰岩或硅质岩互层。-溆浦 副) 上部: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深灰色泥质灰岩夹黑色炭质页岩。底部:黄灰、黑灰色砂质 页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粘土页岩,粉砂岩。夹透镜体状或似层状煤线。下部为灰黑色、 浅灰色中厚层訚燧石条带(团块)白云质灰岩。 上部:灰色、灰黑色中薄层含燧石条带、团块硅质灰岩,风化后仅见硅质岩。(灰、灰白色厚 层状灰岩,含泥质、或硅质团块-溆浦副)。下部: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泥质、白 云质条带或团块。 含煤段(P1q 1):下部: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夹黑色砂质页岩。底部偶有鲕状赤铁矿。中 部:粘土岩夹黑色页岩和2~3层鸡窝状烟煤,煤层顶板均为粘土岩,两者交替出现。上部:灰 白色石英砂岩。 灰岩段(P1q 2):下部:灰黑色、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白云质灰岩、泥质灰 岩,层间常夹有黑色页岩。上部:浅灰色~灰黑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白云岩团块及燧石 团块。 底部:1.5m厚的浅紫红色含砾泥质灰岩,砾石多呈棱角状。下部:灰色厚层灰岩与泥质灰 岩互层。上部:灰色、浅灰色中厚灰岩,上半部夹疙瘩状泥质灰岩。(局部夹黄绿色泥质灰岩 、页岩) 底部:以白云岩为主,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灰、灰白色,局部为肉红色巨厚层中粗粒白云 岩(角度不整合于震旦系南沱冰渍岩组上;上层为灰色、灰白色、肉红色厚层白云岩(本群底 部含有华南群的下带化石,之上富产其上带化石)。 中部: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状白云质 灰岩、灰质白云岩。 上部:灰白色厚层灰岩。 溆浦副:由白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或 夹白云质灰岩组成。局部夹泥灰岩、页岩、砂岩等。底部常见一层硅质砾岩。中下部夹一层电 石化石。 分上部灰岩段和下部页岩段。灰岩段:深灰色、黑色厚层状灰岩,夹泥质灰岩、泥灰岩、 砂质页岩、砂岩等。局部含燧石结核。页岩段无描述。 (砂岩段)下部:灰白、灰黄色厚层状石英燧石砾岩,长石石英砂岩,砾岩约厚4~5m。上 部:灰白色、灰黄色中厚层状泥灰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粘土页岩,炭质页岩中局部可 见煤线。 (灰岩、泥灰岩段)上部为厚层状白云质灰岩,暗灰色中薄层状泥灰岩。下部为灰色、暗 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泥质灰岩夹厚层条带状灰岩。 (怀化铜湾地区)上部:灰白、灰黄色中薄条带状含硅质灰岩。底部:灰色、暗灰色泥灰 岩、瘤状泥质灰岩(上部见灰黑色炭质页岩)。中部为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等。 (怀化铜湾地区)上部:灰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薄层状粉砂质页岩及薄层泥质粉砂 岩。下部为紫红色厚层状含鲕状赤铁矿的铁质砂砾岩。与下伏地层(上寒武系钙质板岩或震旦 系下统南沱组冰碛岩)角度不整合。 为灰色、灰绿色条公带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粉砂岩,以具条带状构造为特征。 下部:灰绿沟色浅变质石英细砂岩,石英粉砂岩为主,夹砂质板岩。底部有厚约3m的含炭 质黑色板岩,富产笔石。 中奥陶统:下部为炭质板岩,产笔石;上部为含炭硅质岩,产笔石、三叶虫。岩性稳定, 厚度22m以上。 上奥陶统:厚48m,主要为灰、灰黑色板岩。 上部暗灰色、黄绿、灰绿色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产笔石。厚300余m。 下部:含炭量甚高,为深灰色板岩夹高炭质板岩,或可做燃料之石煤层。因构造变动,炭 质富集,往往沿破碎带形成鸡窝状、透镜状之角砾状石煤。石煤之上为一套深灰、灰绿色板 岩,石煤本身也为深灰色板岩所夹。 以泥质灰岩,泥灰岩为主,在河底江、九溪江一喧钙质减少,为钙质板岩、泥灰岩夹灰岩 透镜体、串珠体及薄层。在风化面上呈十分显目的蜂窝状和松树皮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