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

7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

7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
7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的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网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知道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

“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

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荷花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著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水生,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娘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的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

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

“你们干什么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

“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1945年5月于延安

芦花荡

——白洋淀纪事之二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睛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淘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

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了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的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她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1 期末复习名著——《白洋淀纪事》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四、重要篇章: (一)《荷花淀》1.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她们只好回家去。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她们拼命逃命,把小船划进荷花淀里,鬼子却穷追不舍。幸亏我们有一支部队埋伏在荷花淀里伏击鬼子,在危险关头救了她们性命的,正是新参军的丈夫。战士们完成了伏击任务,又和亲人见了面,就兴高采烈地带着战利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青年妇女们在荷花淀伏击战中受到锻 2 炼,后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很快就学会射击,参加了反“围剿”战斗。 2.人物形象:在《荷花淀》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白洋淀纪事 一、内容梗概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二、作家名片 孙犁(1913. 4. 6-2002. 7. 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当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 的创始人。1927 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 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 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 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孙犁全集》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孙犁纪念馆” 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 畔。 三、人物名片 ◎水生嫂 人物简介: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老英雄 人物简介:《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 ,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四、重要篇章: (一)《荷花淀》1.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她们只好回家

必考名著:《白洋淀纪事》导读+知识点汇总

必考名著:《白洋淀纪事》导读+知识点汇总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tiāo)”。 作品概述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的节》等四十篇经典作品。《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白洋淀纪事》,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主人公人物形象 水生嫂—— 一是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

二是传统、善良: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三是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四是乐观、坚强。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水生——男主人公,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为抗日奉献一切,不顾个人生死,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芦花荡》老头子人物形象 1.英雄性格:过于自尊和自信(核心性格) ①他对苇塘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一一过于自尊和自信②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撤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这样的悠闲自得充分说明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让她们睡一觉。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探照灯射过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过于自信④老头子发誓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包票,他玩鬼子于股掌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与自導。——始终自尊和自信 2.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老当益壮。 3.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4.智勇明双全的英雄行为。

(完整版)白洋淀纪事复习知识点.doc

期末复习名著——《白洋淀纪事》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 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 1939 年到 1950 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 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 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 孙犁( 1913— 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 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 1927 年开始文学创作, 1945 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 , 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 ,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著有长篇小说 《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 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 佻”。 三、主要内容 :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 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 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 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 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 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 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 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 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 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 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四、重要篇章 : (一)《荷花淀》 1. 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 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 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 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 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 走了。她们只好回家去。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她们拼命逃命,把小船划进荷花淀里,鬼子却穷追不舍。幸亏我们有一支部队埋伏在荷花淀里伏击鬼子, 在危险关头救了她们性命的,正是新参军的丈夫。战士们完成了伏击任务,又和亲人见了 面,就兴高采烈地带着战利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青年妇女们在荷花淀伏击战中受到锻

荷花淀

一、说教材(30分) 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1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现代小说。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高一年级学习现代文,主要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高二学生在此基础上则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培养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能力,后一单元的重点则是欣赏小说的主题、结构和人物。这里体现了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能力培养不断加深的逻辑顺序。 2、教学目标(5分) 这个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根据这个目标和本文的特点,设订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个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还有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10分) 教学重点: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的依据: 小说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单元的重点就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形象,她们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而作者主要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她们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依据: 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孙犁作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独具艺术魅力。《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各知识点简析(5分) 1)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 色彩。 2)、 一、说教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 1)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习法:学以致用,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 《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

《白洋淀纪事》名著导读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文章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生活见长,颇有诗意。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的生活情景。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作品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了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广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走出以后》里的王振中,出走前被封建婚姻羁绊在一个顽固落后的家庭里,出走后则在短时间内变成了另一个人,洗去了愁闷,面颊红润,举止大方,充分展示出了解放区人民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巨变。《吴召儿》中的吴召儿,热情爽朗,坚定乐观,时代气息强烈。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孙犁早年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期间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文学习作。1933年高中毕业后到北平,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校当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的小学校教书,白洋淀一带人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回忆,几十年来“白洋淀题材”一直贯穿于他的文学创作。 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及《冀中导报》副刊发表论文。1939年调晋察冀通讯社,编辑晋察冀最早的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通讯》,并编写出版了《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担任编辑和教员。1941年在冀中区编辑《冀中一日》时曾写过一本辅导文学青年的基础文艺理论小册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即后来的《文艺学习》,在辅导青年写作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他的小说熔写景和抒情于一炉,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其中,《荷花淀》《芦花荡》分别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一、之二”。1976 年

荷花淀孙犁原文

荷花淀孙犁原文 篇一:《荷花淀的诗意美》郑春红微课程设计方案 《荷花淀的诗意美》微课程设计方案 《荷花淀的诗意美》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篇二:从《荷花淀》看孙犁小说的艺术美 龙源期刊网.cn 从《荷花淀》看孙犁小说的艺术美 作者:陈清政 来源:《教育实践与科研》2013年第04期 【摘要】孙犁的小说被誉为“诗体小说”。其代表作《荷花淀》更是世人公认的美文,是“荷花淀”派的开山之作。他将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结合,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本文从语言的美、景美、人美、情美以及独特的审美视角等五个方面来论述《荷花淀》的艺术成就,并以此来研究孙犁先生小说艺术美。 【关键词】《荷花淀》;孙犁;小说;艺术美 1 孙犁及《荷花淀》简介 孙犁:(1913-2002)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与周立波、赵树理、柳青被称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是一个很有风格的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荷花淀》是孙犁的小说的代表作,选自《白洋淀纪事》,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小说以抗日战争这一关系中华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以小小的白洋淀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温柔多情、善良勇敢。在战火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质,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2 《荷花淀》的审美价值 2.1 美在语言:通篇用朴素无华的语言,真实自然的完美再现生活本色,形成了一种融小说、诗歌、散文文体特点的散文诗小说,给人以清新、明净的纯艺术享受,极富艺术感染力。 2.1.1 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很有抒情意味 文章开头,描写水生女人编席:作者完全将这一场面诗化了。请看第一段: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先点出时间,空间、对象。简练、动听、优美,还反衬人物的勤快利索。劳动场所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切准备工作,都安排好了。现在,“苇眉子正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劳动的怎么样呢?没有直接点明,只写了劳动场面,简单的两句话,就把女人编席的场面完全形象化了:“那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就在手指上缠绕着,在她怀里跳跃着.”这样的动词用得多么生动,把劳动场面写活了。好一个勤快、手巧的青年女人。 篇三:荷花淀

语文七上《白洋淀纪事》名著知识点

白洋淀纪事 一、内容梗概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二、作家名片

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当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孙犁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孙犁纪念馆”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畔。 三、人物名片 ◎水生嫂 人物简介: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老英雄 人物简介:《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四、精彩段落解析 到处是苇,最好的苇在采蒲台。一次,敌人来搜查这个村,妇女们想了一个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归纳

《白洋淀纪事》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四、重要篇章: (一)《荷花淀》1.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她们只好回家去。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她们拼命逃命,把小船划进荷花淀里,鬼子却穷追不舍。幸亏我们有一支部队埋伏在荷花淀里伏击鬼子,在危险关头救了她们性命的,正是新参军的丈夫。战士们完成了伏击任务,又和亲人见了面,就兴高采烈地带着战利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青年妇女们在荷花淀伏击战中受到锻

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荷花淀》作者简介_0

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荷花淀》作者简介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语文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语文网小编准备了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荷花淀》作者简介,希望你喜欢。 孙犁著作 《荷花淀》(小说、散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1959,人文 《芦花荡》(短篇小说集)1949,群益 《嘱咐》(短篇小说集)1949,天下 《村歌》(中篇小说)1949,天下 《农村速写》(散文、小说集)1950,读者 《采蒲台》(短篇小说集)1950,三联 《山海关红续歌》(诗集)1951,知识书店 《风云初记》(长篇小说) l集,1951,人文;2集,1953,人文;13集,1963,作家《白洋淀纪事》(小说、散文集)1958,中青 《铁木前传》(中篇小说)1959,天津人民 《津门小集》(散文集)1962,百花 《白洋淀之曲》(诗集)1964,百花 《晚华集》(散文集)1979,百花 《秀露集》(散文、小说集)1981,百花 《耕堂杂录》(杂文集)1981,河北人民 《疆定集》(散文集)1981,百花 《琴和箫》(小说、散文集)1982,花山 《孙犁小说选》1982,四川人民 《孙犁文集》(l一5册)1981一1982,百花 《耕堂散文》1982,花城 《尺泽集》(散文集)1982,百花 《孙犁文论集》1983,人文 《书林秋草》(杂文集)1983,三联 《孙犁散文选》1984,人文 《远道集》(散文)1984,百花 《老荒集》(散文集)1985,上海文艺 《陋巷集》(散文集)1987,百花 《耕堂序跋》1988,湖南人民 《无为集》(散文)1989,人文 《芸斋小说》1990,人民日报出版社 孙犁散文 《识字班》 《第一个洞》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三烈士事略并后记》 《塔记》 《王凤岗坑杀抗属》 《采蒲台的苇》

荷花淀

荷花淀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课时安排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补释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二、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新颖 1.淀:浅浅的湖泊 美丽 2.荷花淀: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 提挈 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 兵、荷花变成了人),?象征年轻美丽的抗日妇女 寓意 深刻 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 有赞颂之意 三、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白洋淀纪事》500字读后感】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0字

【《白洋淀纪事》500字读后感】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0字做读后感不仅能帮助提高阅读质量,还能锻炼我们的写作技巧,本次就为各位准备了《白洋淀纪事》500字读后感供大家学习参考. 《白洋淀纪事》简介: 《白洋淀纪事》内容包括:一天的工作、邢兰、战士、芦苇、女人们(三篇)、“懒马”的故事、走出以后、琴和箫、丈夫、老胡的事、黄敏儿、第一个洞、山里的春天、杀楼、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村落战、麦收、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碑、钟、“藏”、嘱咐、新安游记、纪念、光荣、种谷的人、浇园、蒿儿梁……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同样的,白洋淀里的人们也是不为人知的,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这种人,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这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军队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 白洋淀里面的人们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无限希望,这份希望

甚至是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比拟的.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热爱也同样令我震惊,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上前线作战,但是他们却各自又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会立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云一样独当一面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样,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在背后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没有他们,也许抗日战争就不会成功,也许就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和平生活,他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后,我想说:我们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在背后默默无闻得为祖国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 久闻德加·斯诺和《 __》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 __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 __把握.《 __》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 __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1? 期末复习名着——《白洋淀纪事》?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着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着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四、重要篇章:? (一)《荷花淀》1.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她们只好回家去。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她们拼命逃命,把小船划进荷花淀里,鬼子却穷追不舍。幸亏我们有一支部队埋伏在荷花淀里伏击鬼子,在危险关头救了她们性命的,正是新参军的丈夫。战士们完成了伏击任务,又和亲人见了面,就兴高采烈地带着战利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青年妇女们在荷花淀伏击战中受到锻? 2? 炼,后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很快就学会射击,参加了反“围剿”战斗。? 2.人物形象:在《荷花淀》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乐观的、坚强的。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淀纪事》名著导读

《白洋淀纪事》名著导读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代表作有《芦花荡》《荷花淀》等。 创作背景 1936年,参加工作的孙犁经人介绍赴安新县做教员,这一时期的经历使他对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战斗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孙犁的家庭生活也对他影响颇深,母亲和妻子身上的美德使他更加认同劳动人民身上真诚、纯朴、进取等品质,也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发自内心的同情。此后,随着战争的爆发和深入,孙犁愈加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经受的苦难和他们所进行的积极反抗,这才有了《白洋淀纪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思维导图 白洋淀人积极抗日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以细腻婉约的文笔 民的生活劳动生产描写白洋淀人民艰苦的抗日斗争、劳动生产、白洋淀和斗争学习上进学习上进的故事。 纪事白洋淀人民先进女性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歌颂了的任务群像其他人物白洋淀人民的勤劳勇敢、真诚善良,赞美了白 洋淀新型劳动妇女的美好品德。 思想意义及价值取向 《白洋淀纪事》用乐观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亲切轻柔的笔调展现战争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记述了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积极生产、学习上进的故事,直观展示了白洋淀人民的真诚、纯朴、进取等品质,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1)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塑造了一批农村新型劳动妇女的形象,展现了她们的勤劳勇敢、坚强纯朴,歌颂了她们的美好品德。 (2)文中运用了白洋淀地区的一些方言,让人感受到当地人性格中热情、

荷花淀优秀教案

荷花淀优秀教案 【设计思路】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内容揭示文本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对文中景物描写、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教学目标】 一、认知及能力发展目标 了解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二、情感培养目标 学习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体会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 【教学方法】 《荷花淀》是一篇优美的诗体小说,授课时采用讨论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等,从环境描写、典型人物、诗化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领略鉴赏文本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苏轼赞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在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我们能感到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发生在荷花淀里的感人故事,学习白洋淀人民的优秀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 二、作品简介 1.孙犁: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这个合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2、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

《白洋淀纪事》名著导读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

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四、重要篇章: (一)《荷花淀》 1.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匆匆走了。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她们只好回家去。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她们拼命逃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