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培训试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1.74 KB
- 文档页数:7
消防培训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
温馨提示:同学们,经过综合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题吧。加油!
一、是非题
1. 可以拨打火险报警电话“119”演练报火警。(×)
2. 使用室内消火栓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消火栓手轮,即可有水喷
出。(√)
3. 发生了燃烧就发生了火灾。(×)
4. 电加热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和监督,离开时要切断电源。(√)
5.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
6. 动火施工,动火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
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
7. 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
8. 在特殊情况下,单位和个人可以挪用、拆除、埋压、圈占消火栓,临时占用消防通道。(×)
9.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或者线路、管路的敷设不符合消防安
全技术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
10. 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3.5米。(√)
11. 对个人来说,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导致行为失误和违章操
作进而有可能发生火灾。(√)
12. 火场上扑救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
13. 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
14. 当单位的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
道畅通时,单位应当责令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15.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源统称为点火源。(√)
16.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不必向公安消防
机构申报。(×)
17. 室外消防栓是供消防车,清洗马路、公共绿化的供水设备。(×)
18. 公共场所室内装修时,只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可以使用易燃
材料。(×)
19.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不当,可能会冻伤手指。(√)
20.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带电灭火。(×)
21.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带电灭火。(×)
22. 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23. 防止烟气危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捂嘴逃身。(√)
24.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
25. 泡沫灭火器应放置在高温地方。(×)
26. 泡沫灭火器扑救汽油、煤油、柴油和木材等引起的火灾。(√)
27. 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放在安全地点,且定期处理。(√)
28. 电器开关时的打火、熔热发红的铁器和电焊产生的火花都是着
火源。(√)
29. 电闸保险盒上的保险丝熔断后,可以有铜丝或铁丝替代。(×)
30. 精神病人放火,没有人需负责任。(×)
二、选择题
31. 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C)。
A、速到现场抢救物资
B、尽快抢修设施争取复产
C、予以保护现场
D、拨打119
32. 单位或家庭维修中使用溶剂和油漆时除了杜绝一切火种,还应该
注意(C)。
A、湿度
B、温度
C、通风
33. 大型油罐应设置(A)自动灭火系统。
A、泡沫灭火系统
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囱代烷灭火系
统D、喷淋灭火系统
34.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A)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每月
B、每星期
C、每季度
35. 下列(A)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A、二氧化碳灭火剂
B、干粉灭火剂
C、泡沫灭火剂
36. 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库房内的照明灯具的垂直下方与
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C)米。
A、0.3
B、0.4
C、0.5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B)起施行。
A、1997年
B、1998年
C、2001年
38. (B)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A、灭火方法相同的物品
B、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
C、以上两种答案都对
39.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A)渠道逃生。
A、疏散楼梯
B、普通电梯
C、跳楼
D、货梯
40. 公安消防人员在灭火过程中,应当(A)。
A、优先救人
B、优先抢救财物
C、优先灭火
41. 火灾中引起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是(B)
A、相互挤压致死
B、吸入烟气窒息死亡
C、被火烧死
42. 依据《消防法》,公安消防机构的火场总指挥员有权根据扑救火灾
的需要,决定(C)。
A、使用各种水源
B、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C、A和B都对
43. 干粉灭火器多长时间检查一次(A)。
A、半年
B、一年
C、三个月
D、两年
44. 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B)。
A、纵火罪
B、失火罪
C、玩忽职守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45. 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C)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剂
C、泡沫灭火器
46. 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B)逃生。
A、着火相反的方向
B、安全出口的方向
C、人员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