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 格式:doc
- 大小:271.50 KB
- 文档页数:51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冲刺必备
伴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形势逐渐成熟,未来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同学,特别是师生会面对新的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在此,根据试点地区的历年考试情况,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进行简短的考情分析,并对2015年下半年的考情做一定的预测。教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和分值现已基本定型,分别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及材料分析题。其中单选题21题,一题两分,出题顺序基本上按大纲的章节排列顺序。辨析题四题,一题八分,难度相对较大。简答题四题,一题十分。材料分析题两题,一题十八分。以下我们按照这个顺序,逐一进行考情分析。
首先,由于单选题的考点比较多,基本上都有涉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章。其次,辨析题。从12年到15年上半年以来,除14年考过第八章班级管理一题外,辨析题涉及到的考点分别集中于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七章。第一章考过的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及教育功能等。第三章涉及到教学的本质、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第四章涉及到学习迁移、强化、学习动机、定势、知识与能力。第六章涉及到德育的定义、过程、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等。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第一章教育的本质,除15年,每年都进行了考察。再次,简答题,涉及到的考试围比较广,但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特别是中学课程这一章节,考频较高,这几年考试中出现了五题。最后,材料分析题主要集中于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其他章节偶有涉及。12年为教学原则、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德育原则和方法,13年为德育原则和方法、创造性思维、启发性教学原则及气质,14年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学习迁移、德育原则等、15年为德育原则、功能固着,故材料分析题考频相对较高的是中学德育这一章。
综上所述,在15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第一章为客观题的重要章节,偶考主观题。第二章多为主观题,考频高。第三、四章,客观题和主观题皆有涉及,特别是材料分析、简答题等。第五章以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居多,第七章尤为引起重视,VIP章节,主观题的热门考试章节。第六章和第八章考频相对不高。同时,根据15年上半年的考题来看,以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容难度会逐渐加大,考点越来越细,综合知识要求高,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对常规重点的识记,还要对一些冷门知识点进行重视和掌握。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必考科目之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涉及四种题型,即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以往考生普遍反映,在过往的考试中,他们很少接触到辨析题。甚至有部分考生在考试作答中,误将辨析题等同为判断题,按照判断题的做题思路答题。基于这样一个情况,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辨析题主要有以下命题特点:
(1)将容易混淆的概念等同。如,12下半年“负强化就是惩罚”,13上半年逆向迁移即负迁移,14上半年“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等。
这类型题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表述上采用“……即/就是……”。这种题型多半是错误理解。
(2)关系型知识,扭曲两者的关系。如12上半年“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13上半年,“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在表达两个概念或知识点之间是某种关系,要么正反比例、要么决定关系、要么改变关系等。这种题型多半理解有误。
(3)影响性质类型,片面看到一个方面。如,13下半年“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14上半年“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这类型题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表述上采用“……只有消极影响”。这种题型多半是错误理解。看到“只有”的表述务必要谨慎。
(4)自相矛盾类,全都要,没有立场。如,14上半年“直观教学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这类型题目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都想集于一身。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既是……又是……”。
在了解辨析题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发现作答辨析题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先判断,后解析”。辨析题的作答必须先做出正误判断,然后再阐述理由。切记直接解释,或者只判断不解析。
答辨析题的作答模板: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A指的是……,B是……。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
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错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错误。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3.技能是习惯。
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5.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错误。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
6.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时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错误。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但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的工作,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8.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英雄人物的赞扬,这些情感容是理智感。
错误。题干所述为美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一种肯定、满意、喜悦、爱慕等情感。
9.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10.与粘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开朗型。
错误。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应该是安静型。
1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正确。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作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作定量的判断。
12.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错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3.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错误。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
14.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错误。二者不完全等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15.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错误。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
16.教材就是教科书。
错误。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容。
17.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错误。只有有效的教学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教育影响。
18.备课就是备教材。
错误。备教材仅仅是备课的一方面,此外还有备学生、备教法。
19.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错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0.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错误。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思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