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填空题解法
- 格式:doc
- 大小:579.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剖析填空题是高中数学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通常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解题思路的把握。
以下将对高中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技巧进行剖析。
一、审题与理解首先,对于填空题,我们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确定题目的求解目标和题目所给出的信息。
在阅读题目时,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的求解目标和所需填空的个数。
2.已知条件:理解题目中已给出的条件,包括数据、等式、图形等,这些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基础。
3.隐含条件:有些题目会有一些隐含条件,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描述自行推断。
通过仔细审题,我们可以对题目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根据所给条件与已知知识来推导解答。
二、关注关键词在填空题的解题过程中,识别和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数学关键词包括“最大值”、“最小值”、“相似”、“比例”、“约分”、“倍数”、“公因数”等。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的提示,判断题目的解题思路和逻辑。
举个例子,如果题目中出现了“比例”,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使用比例的性质来求解;如果出现了“最大值”、“最小值”,那么就要通过极值的方法来求解。
三、思路明确解题思路的明确是填空题的解题关键之一。
仔细阅读题,在弄清题目的目标,所给条件之后,要通过思考,明确解题的思路。
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需要使用基本公式,例如利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边长,利用圆周率求圆的面积和周长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则需要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技巧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四、记忆公式高中数学包含很多的公式和定理,掌握这些公式和定理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和记忆公式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五、检查答案检查结果在填空题中非常必要,因为填空题的答案相对比较简单,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别字、错位、运算符号错误等小错误,所以我们需要反复检查计算过程,确保每一个空都填对了,并且运算过程没有错误。
高中数学常考体型及试题解析专题:填空题的解法一、题型特点:数学填空题是一种只要求写出结果,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的客观性试题,是高考数学中的三种常考题型之一,填空题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完形填空题、多选填空题、条件与结论开放的填空题. 这说明了填空题是数学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创新型的填空题将会不断出现. 因此,我们在备考时,既要关注这一新动向,又要做好应试的技能准备.解题时,要有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要求推理、运算的每一步骤都正确无误,还要求将答案表达得准确、完整. 合情推理、优化思路、少算多思将是快速、准确地解答填空题的基本要求.数学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性质)判断型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者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
求解填空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在“准”、“巧”、“快”上下功夫。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二、例题解析(一)定义法有些问题直接去解很难奏效,而利用定义去解可以大大地化繁为简,速达目的。
例1.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解:从组合数定义有:又代入再求,得出466。
例2. 到椭圆右焦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 =6距离相等的动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
解:据抛物线定义,结合图1知:图1轨迹是以(5,0)为顶点,焦参数P =2且开口方向向左的抛物线,故其方程为:(二)直接法这是解填空题的基本方法,它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例3设,)1(,3)1(j m i b i i m a -+=-+=其中i ,j 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又)()(b a b a -⊥+,则实数m = 。
解:.)2(,)4()2(j m mi b a j m i m b a +-=--++=+∵)()(b a b a -⊥+,∴0)()(=-⋅+b a b a ∴0)4)(2()]4()2([)2(222=-+-⋅-++-++j m m j i m m m j m m ,而i ,j 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故可得,0)4)(2()2(=-+-+m m m m ∴2-=m 。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填空题型填空题是高中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需要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在空格中填入符合题意的数值或表达式。
填空题的特点是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推理和计算。
在解答填空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一、理解题意,明确要求首先,考生在解答填空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填空题通常会给出一些条件和限制,考生需要根据这些条件和限制来确定填空的数值或表达式。
例如,下面是一道填空题:已知函数f(x)=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
若f(1)=5,f(2)=12,f(3)=21,则f(-1)的值为________。
在这道题中,题目给出了函数f(x)的表达式和三个已知点的坐标,要求考生求出f(-1)的值。
考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函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来计算出f(-1)的值。
二、利用已知条件,建立方程在填空题中,很多时候需要考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建立方程,以求解未知数或表达式的值。
建立方程是解答填空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的过程。
例如,下面是一道填空题: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3n^2+2n,求该等差数列的第n项。
在这道题中,要求考生求解等差数列的第n项。
考生可以先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建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然后根据已知条件Sn=3n^2+2n,将Sn代入通项公式中,建立方程,最后求解出an的值。
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答填空题时,考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填空题的解答过程中,往往需要考生综合运用代数、几何、函数、概率等多个数学分支的知识。
例如,下面是一道填空题: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点E、F分别是边AB、BC上的点,且AE=BF=a,则△DEF的面积为________。
在这道题中,题目给出了正方形ABCD的边长和点E、F的位置关系,要求考生求解△DEF的面积。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解决策略
作者:何彩霞
来源:《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3年第08期
填空题基本定义为先根据所给已知条件,然后按要求在横线中填出数字、式子、语句等内容.它具有题目文字少、形式灵活、覆盖面广,跨度大等特点,可以专注于某个知识点的考查,也可以和谐地综合一些问题,主要是训练我们准确、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
一、直接法
这是解填空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直接从题目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知识,通过推理、变形、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解析:这道题如果按题意从正面解决的话需讨论一条、两条或三条抛物线分别与x轴有公共点这三种情况,比较繁琐,所以我们采用对立思想去解决,即求出三条抛物线与x轴都没有有公共点时a的取值范围,然后取所得a的范围的补集即为所求.
三、特殊法
特殊法就是对题目中的某个变量进行特殊化,选取符合题意的特殊点,特殊值,特殊角度,特殊函数等,从而达到又快又准解答填空题的目的.
四、数形结合法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用直观的几何图形表示出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的目的.
六、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通过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方法.
七、构造法
构造法就是通过对已知条件的观察、分析,解剖其本质特征,联想出熟悉的数学背景,进而转化命题,合理、准确的构造出新的数学模型,从而达到优化解题的方法.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226321)]。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与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与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方法一、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直接法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出正确结论,使用此法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自觉地、有意识地采用灵活、简捷的解法.适用范围:对于计算型的试题,多通过计算求结果.方法点津:直接法是解决计算型填空题最常用的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处理,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一些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的灵活应用,将计算过程简化从而得到结果,这是快速准确地求解填空题的关键.方法二、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特殊值法当填空题已知条件中含有某些不确定的量,但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从题中变化的不定量中选取符合条件的恰当特殊值(特殊函数、特殊角、特殊数列、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探求的结论.为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在利用此方法时,一般应多取几个特例.适用范围:求值或比较大小等问题的求解均可利用特殊值代入法,但要注意此种方法仅限于求解结论只有一种的填空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有多种答案的填空题,则不能使用该种方法求解.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方法点津: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是适用此法的前提条件.方法三、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数形结合法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以数辅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借助图形的直观性,迅速作出判断,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如Venn图、三角函数线、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函数的零点等.适用范围:图解法是研究求解问题中含有几何意义命题的主要方法,解题时既要考虑图形的直观,还要考虑数的运算.方法点津:图解法实质上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决填空题中的应用,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直接得到相应的结论,这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准确运用此类方法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各种式子与几何图形中的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几何图形中的相关结论求出结果.方法四、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构造法构造型填空题的求解,需要利用已知条件和结论的特殊性构造出新的数学模型(如构造函数、方程或图形),从而简化推理与计算过程,使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得到简捷的解决,它来源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积累,需要从一般的方法原理中进行提炼概括,积极联想,横向类比,从曾经遇到过的类似问题中寻找灵感,构造出相应的函数、概率、几何等具体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快速解决.方法点津:构造法实质上是化归与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构造的方向,通过构造新的函数、不等式或数列等新的模型,从而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本题巧妙地构造出正方体,而球的直径恰好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直接法跟选择题一样,填空题有些题目也是可以通过套用公式定理性质直接求解的,拿到题目后,直接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常用的10种解法 抓牢小题,保住基本分才能得高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则与策略:1.基本原则:小题不用大做.2.基本策略: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所供应的信息作出推断.先定性后定量,先特殊后推理,先间接后直接,选择题可先排解后求解.解题时应认真审题、深化分析、正确推演运算、谨防疏漏. 题型特点:1.高中低档题,且多数按由易到难的挨次排列.2.留意基本学问、基本技能与思想方法的考查.3.解题方法机敏多变不唯一.4.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层次性强.方法一 定义法所谓定义法,就是直接利用数学定义解题,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性质和法则等,都是由定义和公理推演出来的.简洁地说,定义是对数学实体的高度抽象,用定义法解题是最直接的方法.一般地,涉及圆锥曲线的顶点、焦点、准线、离心率等问题,常用定义法解决.[例1] 如图,F 1,F 2是双曲线C 1:x 216-y 29=1与椭圆C 2的公共焦点,点A 是C 1,C 2在第一象限的公共点.若|F 1A |=|F 1F 2|,则C 2的离心率是( )A.56B.23C.25D.45解析:由双曲线C 1的方程可得|F 1F 2|=216+9=10,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F 1A |-|F 2A |=216=8, 由已知可得|F 1A |=|F 1F 2|=10, 所以|F 2A |=|F 1A |-8=2.设椭圆的长轴长为2a ,则由椭圆的定义可得2a =|F 1A |+|F 2A |=10+2=12. 所以椭圆C 2的离心率e =2c 2a =1012=56.故选A.答案:A[增分有招] 利用定义法求解动点的轨迹或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留意动点或圆锥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机敏利用相关的定义求解.如[本例]中依据双曲线的定义和已知条件,分别把A 到两个焦点的距离求出来,然后依据椭圆定义求出其长轴长,最终就可依据离心率的定义求值. [技法体验]1.(2021·广州模拟)假如P 1,P 2,…,P n 是抛物线C :y 2=4x 上的点,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x 1,x 2,…,x n ,F 是抛物线C 的焦点,若x 1+x 2+…+x n =10,则|P 1F |+|P 2F |+…+|P n F |=( ) A .n +10 B .n +20 C .2n +10D .2n +20解析:由题意得,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为(1,0),准线为x =-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P 1F |=x 1+1,|P 2F |=x 2+1,…,|P n F |=x n +1,故|P 1F |+|P 2F |+…+|P n F |=x 1+x 2+…+x n +n =n +10,选A. 答案:A2.(2022·高考浙江卷)设双曲线x 2-y 23=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若点P 在双曲线上,且△F 1PF 2为锐角三角形,则|PF 1|+|PF 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借助双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及余弦定理解决.∵双曲线x 2-y 23=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在双曲线上,∴|F 1F 2|=4,||PF 1|-|PF 2||=2.若△F 1PF 2为锐角三角形,则由余弦定理知|PF 1|2+|PF 2|2-16>0,可化为(|PF 1|+|PF 2|)2-2|PF 1|·|PF 2|>16①.由||PF 1|-|PF 2||=2,得(|PF 1|+|PF 2|)2-4|PF 1||PF 2|=4.故2|PF 1||PF 2|=|PF 1|+|PF 2|2-42,代入不等式①可得(|PF 1|+|PF 2|)2>28,解得|PF 1|+|PF 2|>27.不妨设P 在左支上,∵|PF 1|2+16-|PF 2|2>0,即(|PF 1|+|PF 2|)·(|PF 1|-|PF 2|)>-16,又|PF 1|-|PF 2|=-2,∴|PF 1|+|PF 2|<8.故27<|PF 1|+|PF 2|<8. 答案:(27,8)方法二 特例法特例法,包括特例验证法、特例排解法,就是充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解题时,可以通过取一些特殊数值、特殊点、特殊函数、特殊数列、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特殊向量等对选项进行验证的方法.对于定性、定值的问题可直接确定选项;对于其他问题可以排解干扰项,从而获得正确结论.这是一种求解选项之间有着明显差异的选择题的特殊化策略.[例2] (2022·高考浙江卷)已知实数a ,b ,c ( ) A .若|a 2+b +c |+|a +b 2+c |≤1,则a 2+b 2+c 2<100 B .若|a 2+b +c |+|a 2+b -c |≤1,则a 2+b 2+c 2<100 C .若|a +b +c 2|+|a +b -c 2|≤1,则a 2+b 2+c 2<100 D .若|a 2+b +c |+|a +b 2-c |≤1,则a 2+b 2+c 2<100 解析:结合特殊值,利用排解法选择答案. 对于A ,取a =b =10,c =-110, 明显|a 2+b +c |+|a +b 2+c |≤1成立, 但a 2+b 2+c 2>100,即a 2+b 2+c 2<100不成立.对于B ,取a 2=10,b =-10,c =0, 明显|a 2+b +c |+|a 2+b -c |≤1成立, 但a 2+b 2+c 2=110,即a 2+b 2+c 2<100不成立.对于C ,取a =10,b =-10,c =0,明显|a +b +c 2|+|a +b -c 2|≤1成立, 但a 2+b 2+c 2=200,即a 2+b 2+c 2<100不成立. 综上知,A ,B ,C 均不成立,所以选D. 答案:D[增分有招] 应用特例排解法的关键在于确定选项的差异性,利用差异性选取一些特例来检验选项是否与题干对应,从而排解干扰选项. [技法体验]1.函数f (x )=cos x ·log 2|x |的图象大致为(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0)∪(0,+∞),且f (12)=cos 12log 2|12|=-cos 12,f (-12)=cos(-12)·log 2|-12|=-cos 12,所以f (-12)=f (12),排解A ,D ;又f (12)=-cos 12<0,故排解C.综上,选B. 答案:B2.已知E 为△ABC 的重心,AD 为BC 边上的中线,令AB →=a ,AC →=b ,过点E 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P ,Q 两点,且AP →=m a ,AQ →=n b ,则1m +1n=( )A .3B .4C .5D.13解析:由于题中直线PQ 的条件是过点E ,所以该直线是一条“动”直线,所以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一个定值.故可利用特殊直线确定所求值.法一:如图1,PQ ∥BC ,则AP →=23AB →,AQ →=23AC →,此时m =n =23,故1m +1n=3.故选A.法二:如图2,取直线BE 作为直线PQ ,明显,此时AP →=AB →,AQ →=12AC →,故m =1,n =12,所以1m +1n =3.故选A.答案:A方法三 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代数问题几何化,借助形的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借助于数的精确性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例3] (2021·安庆模拟)已知函数f (x )=⎩⎪⎨⎪⎧|x +1|,-7≤x ≤0ln x ,e -2≤x ≤e ,g (x )=x 2-2x ,设a 为实数,若存在实数m ,使f (m )-2g (a )=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B .[-1,3]C .(-∞,-1]∪[3,+∞)D .(-∞,3]解析:∵g (x )=x 2-2x ,a 为实数,∴2g (a )=2a 2-4a .∵函数f (x )=⎩⎪⎨⎪⎧|x +1|,-7≤x ≤0ln x ,e -2≤x ≤e ,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可知,其值域为[-2,6],∵存在实数m ,使f (m )-2g (a )=0,∴-2≤2a 2-4a ≤6,即-1≤a ≤3, 故选B.答案:B[增分有招]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如[本例]中求解,可通过作出图象,数形结合求解. [技法体验]1.(2021·珠海摸底)已知|a |=|b |,且|a +b |=3|a -b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 A .30° B .45° C .60°D .120°解析:通解:设a 与b 的夹角为θ,由已知可得a 2+2a ·b +b 2=3(a 2-2a ·b +b 2),即4a ·b =a 2+b 2,由于|a |=|b |,所以a ·b =12a 2,所以cos θ=a ·b |a |·|b |=12,θ=60°,选C.优解:由|a |=|b |,且|a +b |=3|a -b |可构造边长为|a |=|b |=1的菱形,如图,则|a +b |与|a -b |分别表示两条对角线的长,且|a +b |=3,|a -b |=1,故a 与b 的夹角为60°,选C. 答案:C2.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4x 上,则点P 到点Q (2,-1)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的焦点F 的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 A .(14,1)B .(14,-1)C .(1,2)D .(1,-2)解析:如图,由于点Q (2,-1)在抛物线的内部,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PF |等于点P 到准线x =-1的距离.过Q (2,-1)作x =-1的垂线QH ,交抛物线于点K ,则点K 为点P 到点Q (2,-1)的距离与点P 到准线x =-1的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的点.将y =-1代入y 2=4x 得x =14,所以点P 的坐标为(14,-1),选B.答案:B方法四 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依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待定系数法主要用来解决所求解的数学问题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例如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 [例4] (2021·天津红桥区模拟)已知椭圆C 的焦点在y 轴上,焦距等于4,离心率为22,则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 ) A.x 216+y 212=1 B.x 212+y 216=1C.x 24+y 28=1 D.x 28+y 24=1 解析:由题意可得2c =4,故c =2,又e =2a =22,解得a =22,故b =222-22=2,由于焦点在y 轴上,故选C. 答案:C[增分有招] 待定系数法主要用来解决已经定性的问题,如[本例]中已知椭圆的焦点所在坐标轴,设出标准方程,依据已知列方程求解. [技法体验]1.若等差数列{a n }的前20项的和为100,前45项的和为400,则前65项的和为( ) A .640 B .650 C .660D .780解析: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 ,依题意,得⎩⎪⎨⎪⎧ 20a 1+20×192d =10045a 1+45×442d =400⇒⎩⎪⎨⎪⎧a 1=9245d =1445,则前65项的和为65a 1+65×642d =65×9245+65×642×1445=780.答案:D2.已知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0<φ<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 (π4)的值为( )A. 2 B .0 C .1D. 3解析:由题图可知,A =2,34T =11π12-π6=34π,∴T =2πω=π,∴ω=2,即f (x )=2sin(2x +φ),由f (π6)=2sin(2×π6+φ)=2得2×π6+φ=2k π+π2,k ∈Z ,即φ=π6+2k π,k ∈Z ,又0<φ<π,∴φ=π6,∴f (x )=2sin(2x +π6),∴f (π4)=2sin(2×π4+π6)=2cos π6=3,故选D.答案:D 方法五 估值法估值法就是不需要计算出代数式的精确 数值,通过估量其大致取值范围从而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比较大小的有关问题,尤其是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解答不需要具体的过程,因此可以猜想、合情推理、估算而获得,从而削减运算量.[例5] 若a =20.5,b =log π3,c =log 2sin 2π5,则( )A .a >b >cB .b >a >cC .c >a >bD .b >c >a解析: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知y =2x在R 上单调递增,而0<0.5<1,所以a =20.5∈(1,2).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可知y =log πx ,y =log 2x 均在(0,+∞)上单调递增,而1<3<π,所以b =log π3∈(0,1);由于sin 2π5∈(0,1),所以c =log 2sin 2π5<0.综上,a >1>b >0>c ,即a >b >c .故选A. 答案:A[增分有招] 估算,省去很多推导过程和比较简单的计算,节省时间,是发觉问题、争辩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运算方法.但要留意估算也要有依据,如[本例]是依据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估量每个值的取值范围,从而比较三者的大小,其实质就是找一个中间值进行比较. [技法体验]已知函数f (x )=2sin(ωx +φ)+1⎝⎛⎭⎪⎫ω>0,|φ|≤π2,其图象与直线y =-1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π.若f (x )>1对于任意的x ∈⎝ ⎛⎭⎪⎫-π12,π3恒成立,则φ的取值范围是( ) A.⎣⎢⎡⎦⎥⎤π6,π3 B.⎣⎢⎡⎦⎥⎤π12,π2 C.⎣⎢⎡⎦⎥⎤π12,π3D.⎝⎛⎦⎥⎤π6,π2解析:由于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2+1=-1,由函数f (x )的图象与直线y =-1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π可得,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T =π,所以2πω=π,解得ω=2.故f (x )=2sin(2x +φ)+1.由f (x )>1,可得sin(2x +φ)>0.又x ∈⎝ ⎛⎭⎪⎫-π12,π3,所以2x ∈⎝ ⎛⎭⎪⎫-π6,2π3.对于选项B ,D ,若取φ=π2,则2x +π2∈⎝ ⎛⎭⎪⎫π3,7π6,在⎝ ⎛⎭⎪⎫π,7π6上,sin(2x +φ)<0,不合题意;对于选项C ,若取φ=π12,则2x +π12∈⎝ ⎛⎭⎪⎫-π12,3π4,在⎝ ⎛⎭⎪⎫-π12,0上,sin(2x +φ)<0,不合题意.选A.答案:A方法六 反证法反证法是指从命题正面论证比较困难,通过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终得出冲突,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白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反证法证明问题一般分为三步:(1)反设,即否定结论;(2)归谬,即推导冲突;(3)得结论,即说明命题成立.[例6] 已知x ∈R ,a =x 2+32,b =1-3x ,c =x 2+x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B .a ,b ,c 至多有一个不小于1C .a ,b ,c 都小于1D .a ,b ,c 都大于1解析:假设a ,b ,c 均小于1,即a <1,b <1,c <1,则有a +b +c <3,而a +b +c =2x 2-2x +72=2⎝ ⎛⎭⎪⎫x -122+3≥3.明显两者冲突,所以假设不成立.故a ,b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选A. 答案:A[增分有招] 反证法证明全称命题以及“至少”“至多”类型的问题比较便利.其关键是依据假设导出冲突——与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及明显的事实冲突或自相冲突.如[本例]中导出等式的冲突,从而说明假设错误,原命题正确. [技法体验]假如△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 2B 2C 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 A .△A 1B 1C 1和△A 2B 2C 2都是锐角三角形 B .△A 1B 1C 1和△A 2B 2C 2都是钝角三角形C .△A 1B 1C 1是钝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D .△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解析:由条件知△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 假设△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则由题意可得⎩⎪⎨⎪⎧ sin A 2=cos A 1=sin ⎝⎛⎭⎪⎫π2-A 1,sin B 2=cos B 1=sin ⎝ ⎛⎭⎪⎫π2-B 1,sin C 2=cos C 1=sin ⎝ ⎛⎭⎪⎫π2-C 1,解得⎩⎪⎨⎪⎧A 2=π2-A 1,B 2=π2-B 1,C 2=π2-C 1,所以A 2+B 2+C 2=⎝ ⎛⎭⎪⎫π2-A 1+⎝ ⎛⎭⎪⎫π2-B 1+⎝ ⎛⎭⎪⎫π2-C 1,即π=3π2-π,明显该等式不成立,所以假设不成立.易知△A 2B 2C 2不是锐角三角形,所以△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 答案:D 方法七 换元法换元法又称帮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变为生疏的形式,把简单的计算和推证简化.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争辩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学问背景中去争辩,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简单问题简洁化.换元法经常用于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复合函数解析式的求解等. [例7] 已知正数x ,y 满足4y -2yx=1,则x +2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由4y -2y x =1,得x +2y =4xy ,即14y +12x =1,所以x +2y =(x +2y )⎝ ⎛⎭⎪⎫14y +12x =1+x 4y +y x ≥1+2x 4y ×yx=2⎝ ⎛⎭⎪⎫当且仅当x 4y =yx ,即x =2y 时等号成立.所以x +2y 的最小值为2.答案:2[增分有招] 换元法主要有常量代换和变量代换,要依据所求解问题的特征进行合理代换.如[本例]中就是使用常数1的代换,将已知条件改写为“14y +12x =1”,然后利用乘法运算规律,任何式子与1的乘积等于本身,再将其开放,通过构造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求解最值. [技法体验]1.(2022·成都模拟)若函数f (x )=1+3x+a ·9x,其定义域为(-∞,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49B .a ≥-49C .a ≤-49D .-49≤a <0解析:由题意得1+3x +a ·9x≥0的解集为(-∞,1],即⎣⎢⎡⎦⎥⎤⎝ ⎛⎭⎪⎫13x 2+⎝ ⎛⎭⎪⎫13x +a ≥0的解集为(-∞,1].令t =⎝ ⎛⎭⎪⎫13x ,则t ≥13,即方程t 2+t +a ≥0的解集为⎣⎢⎡⎭⎪⎫13,+∞,∴⎝ ⎛⎭⎪⎫132+13+a =0,所以a =-49.答案:A2.函数y =cos 2x -sin x 在x ∈⎣⎢⎡⎦⎥⎤0,π4上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y =cos 2x -sin x =-sin 2x -sin x +1. 令t =sin x ,又x ∈⎣⎢⎡⎦⎥⎤0,π4,∴t ∈⎣⎢⎡⎦⎥⎤0,22,∴y =-t 2-t +1,t ∈⎣⎢⎡⎦⎥⎤0,22.∵函数y =-t 2-t +1在⎣⎢⎡⎦⎥⎤0,22上单调递减,∴t =0时,y max =1.答案:1 方法八 补集法补集法就是已知问题涉及的类别较多,或直接求解比较麻烦时,可以通过求解该问题的对立大事,求出问题的结果,则所求解问题的结果就可以利用补集的思想求得.该方法在概率、函数性质等问题中应用较多. [例8]某学校为了争辩高中三个班级的数学学习状况,从三个班级中分别抽取了1,2,3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若再从中任意抽取两个班级进行测试,则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班级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记高一班级中抽取的班级为a 1,高二班级中抽取的班级为b 1,b 2, 高三班级中抽取的班级为c 1,c 2,c 3.从已抽取的6个班级中任意抽取两个班级的全部可能结果为(a 1,b 1),(a 1,b 2),(a 1,c 1),(a 1,c 2),(a 1,c 3),(b 1,b 2),(b 1,c 1),(b 1,c 2),(b 1,c 3),(b 2,c 1),(b 2,c 2),(b 2,c 3),(c 1,c 2),(c 1,c 3),(c 2,c 3),共15种.设“抽取的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班级”为大事A ,则大事A 为抽取的两个班级来自同一班级. 由题意,两个班级来自同一班级的结果为(b 1,b 2),(c 1,c 2),(c 1,c 3),(c 2,c 3),共4种. 所以P (A )=415,故P (A )=1-P (A )=1-415=1115. 所以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班级的概率为1115.答案:1115[增分有招] 利用补集法求解问题时,肯定要精确 把握所求问题的对立大事.如[本例]中,“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班级”的对立大事是“两个班级来自同一班级”,而高一班级只有一个班级,所以两个班级来自同一班级的可能性仅限于来自于高二班级,或来自于高三班级,明显所包含基本大事的个数较少. [技法体验]1.(2022·四川雅安中学月考)已知命题“∃x 0∈R ,使2x 20+(a -1)x 0+12≤0”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3) C .(-3,+∞)D .(-3,1)解析:依题意可知“∀x ∈R,2x 2+(a -1)x +12>0”为真命题,所以Δ=(a -1)2-4×2×12<0,即(a +1)·(a -3)<0,解得-1<a <3.故选B. 答案:B2.已知函数f (x )=ax 2-x +ln x 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f ′(x )=2ax -1+1x.(1)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f ′(x )≥0在(1,2)上恒成立,所以2ax -1+1x≥0,得a ≥12⎝ ⎛⎭⎪⎫1x -1x 2.①令t =1x ,由于x ∈(1,2),所以t ∈⎝ ⎛⎭⎪⎫12,1, 设h (t )=12(t -t 2)=-12⎝ ⎛⎭⎪⎫t -122+18,t ∈⎝ ⎛⎭⎪⎫12,1,明显函数y =h (t )在区间⎝ ⎛⎭⎪⎫12,1上单调递减,所以h (1)<h (t )<h ⎝ ⎛⎭⎪⎫12,即0<h (t )<18. 由①可知,a ≥18.(2)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则f ′(x )≤0在(1,2)上恒成立,所以2ax -1+1x≤0,得a ≤12⎝ ⎛⎭⎪⎫1x -1x 2.②结合(1)可知,a ≤0.综上,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18,+∞. 所以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0,18.答案:⎝ ⎛⎭⎪⎫0,18 方法九 分别参数法分别参数法是求解不等式有解、恒成立问题常用的方法,通过分别参数将问题转化为相应函数的最值或范围问题求解,从而避开对参数进行分类争辩的繁琐过程.该种方法也适用于含参方程有解、无解等问题的解决.但要留意该种方法仅适用于分别参数后能够求解相应函数的最值或值域的状况.[例9] 若不等式x 2+ax +1≥0对一切x ∈⎝ ⎛⎦⎥⎤0,12恒成立,则a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由于x >0,则由已知可得a ≥-x -1x 在x ∈⎝ ⎛⎦⎥⎤0,12上恒成立,而当x ∈⎝ ⎛⎦⎥⎤0,12时,⎝ ⎛⎭⎪⎫-x -1x max =-52, ∴a ≥-52,故a 的最小值为-52.答案:-52[增分有招] 分别参数法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或有解问题,关键在于精确 分别参数,然后将问题转化为参数与函数最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别参数时要留意参数系数的符号是否会发生变化,假如参数的系数符号为负号,则分别参数时应留意不等号的变化,否则就会导致错解. [技法体验]1.(2022·长沙调研)若函数f (x )=x 3-tx 2+3x 在区间[1,4]上单调递减,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A.⎝ ⎛⎦⎥⎤-∞,518 B .(-∞,3] C.⎣⎢⎡⎭⎪⎫518,+∞D .[3,+∞)解析:f ′(x )=3x 2-2tx +3,由于f (x )在区间[1,4]上单调递减,则有f ′(x )≤0在[1,4]上恒成立, 即3x 2-2tx +3≤0在[1,4]上恒成立,则t ≥32⎝ ⎛⎭⎪⎫x +1x 在[1,4]上恒成立,由于y =32⎝ ⎛⎭⎪⎫x +1x 在[1,4]上单调递增,所以t ≥32⎝ ⎛⎭⎪⎫4+14=518,故选C.答案:C2.(2022·湖南五校调研)方程log 12(a -2x)=2+x 有解,则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若方程log 12(a -2x )=2+x 有解,则⎝ ⎛⎭⎪⎫122+x =a -2x有解,即14⎝ ⎛⎭⎪⎫12x +2x =a 有解,∵14⎝ ⎛⎭⎪⎫12x +2x ≥1,故a 的最小值为1. 答案:1 方法十 构造法构造法是指利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经过认真的观看,深化的思考,构造出解题的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构造法的内涵格外丰富,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它是以广泛抽象的普遍性与现实问题的特殊性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解决方法,其基本的方法是借用一类问题的性质,来争辩另一类问题的相关性质.常见的构造法有构造函数、构造方程、构造图形等. [例10] 已知m ,n ∈(2,e),且1n 2-1m 2<ln mn,则( )A .m >nB .m <nC .m >2+1nD .m ,n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解析:由不等式可得1n 2-1m2<ln m -ln n ,即1n 2+ln n <1m2+ln m .设f (x )=1x2+ln x (x ∈(2,e)),则f ′(x )=-2x 3+1x =x 2-2x3.由于x ∈(2,e),所以f ′(x )>0,故函数f (x )在(2,e)上单调递增. 由于f (n )<f (m ),所以n <m .故选A. 答案:A[增分有招] 构造法的实质是转化,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或图形等将问题转化为对应的问题来解决.如[本例]属于比较两个数值大小的问题,依据数值的特点,构造相应的函数f (x )=1x2+ln x .[技法体验]1.a =ln 12 014-12 014,b =ln 12 015-12 015,c =ln 12 016-12 016,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a >b >cB .b >a >cC .c >b >aD .c >a >b解析:令f (x )=ln x -x ,则f ′(x )=1x -1=1-xx.当0<x <1时,f ′(x )>0,即函数f (x )在(0,1)上是增函数.∵1>12 014>12 015>12 016>0,∴a >b >c .答案:A2.如图,已知球O 的面上有四点A ,B ,C ,D ,DA ⊥平面ABC ,AB ⊥BC ,DA =AB =BC =2,则球O 的体积等于________.解析:如图,以DA ,AB ,BC 为棱长构造正方体,设正方体的外接球球O 的半径为R ,则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即为球O 的直径,所以CD =22+22+22=2R ,所以R =62,故球O 的体积V =4πR33=6π.答案:6π。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特点概述选择题是高考数学试卷的三大题型之一.选择题的分数一般占全卷的40%左右,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基本特点是:(1)绝大部分数学选择题属于低中档题,且一般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能通过它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应用,并且因为它还有相对难度(如思维层次、解题方法的优劣选择,解题速度的快慢等),所以选择题已成为具有较好区分度的基本题型之一.(2)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及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且每一题几乎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法,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思维层次及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目前高考数学选择题采用的是一元选择题(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由选择题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解选择题除常规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解选择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能大做”,要充分利用题目中(包括题干和选项)提供的各种信息,排除干扰,利用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数学选择题的求解,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从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解答数学选择题的主要方法包括直接对照法、概念辨析法、图象分析法、特例检验法、排除法、逆向思维法等,这些方法既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也是解题的有效手段.解题方法例析题型一直接对照法直接对照型选择题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概念、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通过严谨推理、准确运算、合理验证,从而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对照题目所给出的选项“对号入座”,从而确定正确的选择支.这类选择题往往是由计算题、应用题或证明题改编而来,其基本求解策略是由因导果,直接求解.例1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2)=13,若f(1)=2,则f(99)等于 ( C)A.13 B.2思维启迪:先求f(x)的周期.解析∵f(x+2)=13f(x),∴f(x+4)=13f(x+2)=1313f(x)=f(x).∴函数f(x)为周期函数,且T=4.∴f(99)=f(4×24+3)=f(3)=13f(1)=132.探究提高直接法是解选择题的最基本方法,运用直接法时,要注意充分挖掘题设条件的特点,利用有关性质和已有的结论,迅速得到所需结论.如本题通过分析条件得到f(x)是周期为4的函数,利用周期性是快速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函数f(x)对于任意实数x满足条件f(x+2)=1f(x),若f(1)=-5,则f(f(5))的值为( D )A.5 B.-5 D.-1 5解析 由f (x +2)=1f (x ),得f (x +4)=1f (x +2)=f (x ), 所以f (x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所以f (5)=f (1)=-5,从而f (f (5))=f (-5)=f (-1)=1f (-1+2)=1f (1)=-15. 例2 设双曲线x 2a 2-y 2b2=1的一条渐近线与抛物线y =x 2+1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D ) B .5思维启迪: 求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即ba 的值,尽而求离心率. 解析 设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kx ,这条直线与抛物线y =x 2+1相切,联立⎩⎪⎨⎪⎧y =kx y =x 2+1,整理得x 2-kx +1=0,则Δ=k 2-4=0,解得k =±2,即ba=2,故双曲线的离心率e =ca =c 2a 2=a 2+b 2a 2=1+(b a)2= 5.探究提高 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题目,通常是联立方程解方程组.本题即是利用渐近线与抛物线相切,求出渐近线斜率.变式训练2 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以C 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C 的渐近线相切的圆的半径是( B ) A .a B .b解析 x 2a 2-y 2b 2=1的其中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bax ,即bx +ay =0,而焦点坐标为(c,0),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d =|b ×a 2+b 2|a 2+b 2=b .故选B 题型二 概念辨析法概念辨析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对数学概念的辨析,进行少量运算或推理,直接选择出正确结论的方法.这类题目常涉及一些似是而非、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性质,这需要考生在平时注意辨析有关概念,准确区分相应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在审题时要多加小心,准确审题以保证正确选择.一般说来,这类题目运算量小,侧重判断,下笔容易,但稍不留意则易误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例3 已知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给出下列条 件,①a =k b (k ∈R);②x 1x 2+y 1y 2=0;③(a +3b )∥(2a -b );④a ·b =|a ||b |;⑤x 21y 22+x 22y 21≤2x 1x 2y 1y 2.其中能够使得a∥b 的个数是( D )A .1B .2C .3D .4 解析 显然①是正确的,这是共线向量的基本定理;②是错误的,这是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③是正确的,因为由(a +3b )∥(2a -b ),可得(a +3a )=λ(2a -b ),当λ≠12时,整理得a =λ+32λ-1b ,故a ∥b ,当λ=12时也可得到a ∥b ;④是正确的,若设两个向量的夹角为θ,则由a ·b =|a ||b |cos θ,可知cos θ=1,从而θ=0,所以a ∥b ;⑤是正确的,由x 21y 22+x 22y 21≤2x 1x 2y 1y 2,可得(x 1y 2-x 2y 1)2≤0,从而x 1y 2-x 2y 1=0,于是a ∥b .探究提高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用的概念,应熟练掌握共线向量的定义以及判断方法,同时要将共线向量与向量中的其他知识(例如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模以及夹角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共线向量.变式训练3 关于平面向量a ,b ,c ,有下列三个命题:①若a·b=a·c,则b=c.②若a=(1,k),b=(-2,6),a∥b,则k=-3.③非零向量a和b满足|a|=|b|=|a-b|,则a与a+b的夹角为60°.则假命题为( B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解析①a·b=a·c?a·(b-c)=0,a与b-c可以垂直,而不一定有b=c,故①为假命题.②∵a∥b,∴1×6=-2k.∴k=-3.故②为真命题.③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围成一菱形且一角为60°,a+b为其对角线上的向量,a与a+b夹角为30°,故③为假命题.题型三数形结合法“数”与“形”是数学这座高楼大厦的两块最重要的基石,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联系、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而数形结合法正是在这一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以先根据题意,做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做法、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象的特征,得出结论.例4 用min{a,b,c}表示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f(x)=min{2x,x +2,10-x}(x≥0),则f(x)的最大值为(C )A .4B .5C .6D .7思维启迪: 画出函数f(x)的图象,观察最高点,求出纵坐标即可.本题运用图象来求值,直观、易懂.解析 由题意知函数f (x )是三个函数y 1=2x ,y 2=x +2,y 3=10-x 中的较小者,作出三个函数在同一个坐标系之下的图象(如图中实线部分为f (x )的图象)可知A (4,6)为函数f (x )图象的最高点.变式训练4 设集合A =⎩⎪⎨⎪⎧⎭⎪⎬⎪⎫(x ,y )⎪⎪⎪x 24+y 216=1, B ={}(x ,y )|y =3x,则A ∩B 的子集的个数是 ( A ) A .4 B .3 C .2 D .1 解析 集合A 中的元素是椭圆x 24+y 216=1上的点,集合B 中的元素是函数y =3x 的图象上的点.由数形结合,可知A ∩B 中有2个元素,因此A ∩B 的子集的个数为4.例5 函数f (x )=1-|2x -1|,则方程f (x )·2x =1的实根的个数是 ( C) A .0 B .1 C .2 D .3思维启迪:.若直接求解方程显然不可能,考虑到方程可转化为f (x )=⎝ ⎛⎭⎪⎫12x,而函数y =f (x )和y =⎝ ⎛⎭⎪⎫12x的图象又都可以画出,故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个数确定相应方程的根的个数.解析 方程f (x )·2x=1可化为f (x )=⎝ ⎛⎭⎪⎫12x,在同一坐标系下分别画出函数y =f (x )和y =⎝ ⎛⎭⎪⎫12x的图象,如图所示.可以发现其图象有两个交点,因此方程f (x )=⎝ ⎛⎭⎪⎫12x有两个实数根.变式训练5 函数y =|log 12x |的定义域为[a ,b ],值域为[0,2],则区间[a ,b ]的长度b -a 的最小值是 ( D )A .2 C .3解析 作出函数y =|log 12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y =0解得x =1;由y =2,解得x =4或x =14.所以区间[a ,b ]的长度b -a 的最小值为1-14=34.题型四 特例检验法特例检验(也称特例法或特殊值法)是用特殊值(或特殊图形、特殊位置)代替题设普遍条件,得出特殊结论,再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常用的特例有特殊数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 特例检验是解答选择题的最佳方法之一,适用于解答“对某一集合的所有元素、某种关系恒成立”,这样以全称判断形式出现的题目,其原理是“结论若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利用“小题小做”或“小题巧做”的解题策略.例6 已知A 、B 、C 、D 是抛物线y 2=8x 上的点,F 是抛物线的焦点,且FA →+FB →+FC →+FD →=0,则|FA →|+|FB →|+|FC →|+|FD →|的值为 ( D ) A .2 B .4 C .8 D .16 解析 取特殊位置,AB ,CD 为抛物线的通径,显然FA →+FB →+FC →+FD →=0, 则|FA →|+|FB →|+|FC →|+|FD →|=4p =16,故选D.探究提高 本题直接求解较难,利用特殊位置法,则简便易行.利用特殊检验法的关键是所选特例要符合条件.变式训练6 已知P 、Q 是椭圆3x 2+5y 2=1上满足∠POQ =90°的两个动点,则1OP 2+1OQ 2等于 ( B )A .34B .8解析 取两特殊点P (33,0)、Q (0,55)即两个端点,则1OP 2+1OQ 2=3+5=8.故选B例7 数列{a n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 B ) A .a n +1=a n q (q 为常数)B .a 2n +1=a n ·a n +2≠0C .a n =a 1q n -1(q 为常数)D .a n +1=a n ·a n +2解析 考查特殊数列0,0,…,0,…,不是等比数列,但此数列显然适合A ,C ,D 项.故选B.探究提高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基本方法是定义法,也就是看a n +1a n是否为常数,但应注意检验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否成立.变式训练7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2n a n =4n -12n -1,则S 2nS n的值为 ( C ) A .2 B .3 C .4 D .8 解析 方法一 (特殊值检验法)取n =1,得a 2a 1=31,∴a 1+a 2a 1=41=4,于是,当n =1时,S 2n S n =S 2S 1=a 1+a 2a 1=4.方法二 (特殊式检验法) 注意到a 2n a n =4n -12n -1=2·2n -12·n -1,取a n =2n -1,S 2nS n =1+(4n -1)2·2n 1+(2n -1)2·n =4. 方法三 (直接求解法)由a 2n a n =4n -12n -1,得a 2n -a n a n =2n 2n -1,即nd a n =2n 2n -1,∴a n =d (2n -1)2,于是,S 2nS n =a 1+a 2n2·2n a 1+a n2·n=2·a 1+a 2na 1+a n=2·d 2+d2(4n -1)d 2+d2(2n -1)=4.题型五 筛选法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筛选法(又叫排除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或推理运算各项提供的信息或通过特例,对于错误的选项,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 例8 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 C )A .0<a≤1B .a<1C .a≤1D .0<a≤1或a<0解析 当a =0时,x =-12,故排除A 、D.当a =1时,x =-1,排除B.故选C. 探究提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值对选项进行排除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取值进行验证要比直接运算方便、易行.不但缩短时间,同时提高解题效率.变式训练8 已知函数f (x )=mx 2+(m -3)x +1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右侧,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D )A .(0,1)B .(0,1]C .(-∞,1)D .(-∞,1]解析 令m =0,由f (x )=0得x =13适合,排除A 、B.令m =1,由f (x )=0得:x =1适合,排除C. 题型六 估算法由于选择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择支,解答又无需过程.因此,有些题目,不必进行准确的计算,只需对其数值特点和取值界限作出适当的估计,便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是估算法.估算法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但是加强了思维的层次.例9若A 为不等式组⎩⎪⎨⎪⎧ x ≤0y ≥0y -x ≤2表示的平面区域,则当a 从-2连续变化到1时,动直线x +y =a 扫过A 中的那部分区域的面积为 ( C )B .1 D .2解析 如图知区域的面积是△OAB 去掉一个小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面积比1大,比S △OAB =12×2×2=2小,故选C 项. 探究提高 “估算法”的关键是应该确定结果所在的大致范围,否则“估算”就没有意义.本题的关键在所求值应该比△AOB 的面积小且大于其面积的一半.变式训练9 已知过球面上A 、B 、C 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且AB =BC =CA =2,则球面面积是( D )π π π π解析 ∵球的半径R 不小于△ABC 的外接圆半径r =233,则S 球=4πR 2≥4πr 2=163π>5π,故选D. 规律方法总结1.解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法、排除法、特例法、验证法和数形结合法.但大部分选择题的解法是直接法,在解选择题时要根据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的特点灵活运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巧解”,在“小题小做”、“小题巧做”上做文章,切忌盲目地采用直接法.2.由于选择题供选答案多、信息量大、正误混杂、迷惑性强,稍不留心就会误入“陷阱”,应该从正反两个方向肯定、否定、筛选、验证,既谨慎选择,又大胆跳跃.3.作为平时训练,解完一道题后,还应考虑一下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进行“巧算”,并注意及时总结,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选择题的能力.知能提升演练1.已知集合A={1,3,5,7,9},B={0,3,6,9,12},则A∩(?N B)等于(A )A.{1,5,7} B.{3,5,7} C.{1,3,9}D.{1,2,3}解析由于3∈?N B,所以3∈A∩(?N B)∴排除B、C、D,故选A.2.已知向量a,b不共线,c=k a+b(k∈R),d=a-b.如果c∥d,那么( D) A.k=1且c与d同向B.k=1且c与d反向C.k=-1且c与d同向D.k=-1且c与d反向解析 当k =1时,c =a +b ,不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所以c 与d 不共线,与c ∥d 矛盾.排除A 、B ;当k =-1时,c =-a +b =-(a -b )=-d ,所以c ∥d ,且c 与d 反向.故应选D.3.已知函数y =tan ωx 在⎝ ⎛⎭⎪⎫-π2,π2内是减函数,则( B ) A .0<ω≤1 B .-1≤ω<0 C .ω≥1 D .ω≤-1解析 可用排除法,∵当ω>0时正切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各长度为一个周期的连续区间内为增函数,∴排除A 、C ,又当|ω|>1时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长度小于π,∴y =tan ωx 在⎝ ⎛⎭⎪⎫-π2,π2内不连续,在这个区间内不是减函数,这样排除D ,故选B.4.已知函数f (x )=2mx 2-2(4-m )x +1,g (x )=mx ,若对于任一实数x ,f (x )与g (x )的值至少有一个为正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B ) A .(0,2) B .(0,8) C .(2,8) D .(-∞,0) 解析 当m =1时,f (x )=2x 2-6x +1,g (x )=x ,由f (x )与g (x )的图象知,m =1满足题设条件,故排除C 、D.当m =2时,f (x )=4x 2-4x +1,g (x )=2x ,由其图象知,m =2满足题设条件,故排除A.因此,选项B 正确.5.已知向量OB →=(2,0),向量OC →=(2,2),向量CA →=(2cos α,2sin α),则向量OA →与向量OB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D )A .[0,π4]B .[5π12,π2]C .[π4,5π12]D .[π12,5π12] 解析 ∵|CA →|=2,∴A 的轨迹是⊙C ,半径为2.由图可知∠COB =π4,设向量OA →与向量OB →的夹角为θ,则π4-π6≤θ≤π4+π6,故选D. 6.设函数y =f (x )在(-∞,+∞)内有定义,对于给定的正数K ,定义函数f K (x )=⎩⎪⎨⎪⎧ f (x ),f (x )≤K ,K ,f (x )>K .取函数f (x )=2-|x |,当K =12时,函数f K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C )A .(-∞,0)B .(0,+∞)C .(-∞,-1)D .(1,+∞)解析 函数f (x )=2-|x |=(12)|x |,作图f (x )≤K =12?x ∈(-∞,-1]∪[1,+∞),故在(-∞,-1)上是单调递增的,选C 项.7.设x ,y ∈R,用2y 是1+x 和1-x 的等比中 项,则动点(x ,y )的轨迹为除去x 轴上点的 ( D )A .一条直线B .一个圆C .双曲线的一支D .一个椭圆 解析 (2y )2=(1-x )(1+x )(y ≠0)得x 2+4y 2=1(y ≠0).8.设A 、B 是非空数集,定义A *B ={x |x ∈A ∪B 且x ∈A ∩B },已知集合A ={x |y=2x -x 2},B ={y |y =2x ,x >0},则A *B 等于 ( C )A .[0,1]∪(2,+∞)B .[0,1)∪(2,+∞)C .(-∞,1]D .[0,2]解析 A =R ,B =(1,+∞),故A *B =(-∞,1],故选C.9.若点O 和点F (-2,0)分别为双曲线x 2a2-y 2=1(a >0)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 →的取值范围为 ( B )A .[3-23,+∞)B .[3+23,+∞)C .[-74,+∞)D .[74,+∞) 解析 由c =2得a 2+1=4,∴a 2=3,∴双曲线方程为x 23-y 2=1.设P (x ,y )(x ≥3), OP →·FP →=(x ,y )·(x +2,y )=x 2+2x +y 2=x 2+2x +x 23-1=43x 2+2x -1(x ≥3). 令g (x )=43x 2+2x -1(x ≥3),则g (x )在[3,+∞)上单调递增.g (x )min =g (3)=3+2 3.10.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a 2+…+a 101=0,则( C )A .a 1+a 101>0B .a 2+a 102<0C .a 3+a 99=0D .a 51=51解析 取满足题意的特殊数列a n =0,则a 3+a 99=0,故选C.11.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2+a 4+a 6+a 8+a 10=80,则a 7-12a 8的值为 (C ) A .4 B .6 C .8 D .10解析 令等差数列{a n }为常数列a n =16.显然a 7-12a 8=16-8=8.故选C. 12.若1a <1b <0,则下列不等式:①a +b <ab ;②|a |>|b |;③a <b ;④b a +a b>2中,正确的不等式是 (C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解析 取a =-1,b =-2,则②、③不正确,所以A 、B 、D 错误,故选C.13.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 0(2,-2),角速度为1,那么点P 到x 轴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C)解析 观察并联想P 运动轨迹与d 的关系,当t =0时,d =2,排除A 、D ;当开始运动时d 递减,排除B.14.若函数f (x )=⎪⎪⎪⎪⎪⎪x 2x 2+1-a +4a 的最小值等于3,则实数a 的值等于 (A )A. 34 B .1 C. 34或1 D .不存在这样的a 解析 方法一 直接对照法令x 2x 2+1=t ,则t ∈[0,1).若a ≥1,则f (x )=|t -a |+4a =5a -t 不存在最小值;若0≤a <1,则f (x )=|t -a |+4a ,当t =a 时取得最小值4a ,于是4a =3,得a =34符合题意;若a <0,f (x )=|t -a |+4a =t +3a ,当t =0时取得最小值3a ,于是3a =3,得a =1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a =34. 方法二 试验法若a =1,则f (x )=⎪⎪⎪⎪⎪⎪x 2x 2+1-1+4>4,显然函数的最小值不是3,故排除选项B 、C ;若a =34,f (x )=⎪⎪⎪⎪⎪⎪x 2x 2+1-34+3,这时只要令x 2x 2+1-34=0,即x =±3,函数可取得最小值3,因此A 项正确,D 项错误.15.已知sin θ=m -3m +5,cos θ=4-2m m +5(π2<θ<π),则tan θ2等于( D ) A. m -39-m B .|m -39-m | C. 13D .5解析 由于受条件sin 2θ+cos 2θ=1的制约,故m 为一确定的值,于是sin θ,cos θ的值应与m 的值无关,进而tan θ2的值与m 无关,又π2<θ<π,π4<θ2<π2,∴tan θ2>1,故选D 项. 16.已知函数y =f (x ),y =g (x )的导函数的图象如下图,那么y =f (x ),y =g (x )图象可能是( D )解析从导函数的图象可知两个函数在x0处斜率相同,可以排除B项,再者导函数的函数值反映的是原函数增加的快慢,可明显看出y=f(x)的导函数是减函数,所以原函数应该增加的越来越慢,排除A、C两项,最后只有D项,可以验证y=g(x)导函数是增函数,增加越来越快.。
高考数学填空题解题策略根据填空时所填写的内容形式,可以将填空题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定量型,要求考生填写数值、数集或数量关系,如: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或最小值、线段长度、角度大小等等。
由于填空题和选择题相比,缺少选择支的信息,所以高考题中多数是以定量型问题出现。
二是定性型,要求填写的是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或者填写给定的数学对象的某种性质,如:给定二次曲线的准线方程、焦点坐标、离心率等等。
近几年出现了定性型的具有多重选择性的填空题。
在解答填空题时,由于不反映过程,只要求结果,所以对正确性的要求比解答题更高、更严格,《考试说明》中对解答填空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迅速”。
为此在解填空题时要做到: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作;稳——变形要稳,不可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力避残缺不齐;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填空题的基本要求是:快捷,准确,结果稍有问题,便得0分,要求比选择题高,选择题可以根据选项蒙,填空题不可以这样蒙。
填空题题不需要解题过程,切勿小题大做。
因此解填空题就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方法 一定义法有些题目考察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可选用定义法。
如与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第一定义有关的题目,直接运用定义来解决问题可能更简便。
【例1】(99年全国卷)设椭圆 12222=+by a x (a >b >0 )的右焦点为F 1,右准线为L 1,若过F 1且垂直于x 轴的弦长等于点F 1到L 1的距离,椭圆的离心率是 。
【分析】出现了椭圆一点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的关系,求离心率可考虑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来解。
【解】过F 1且垂直于x 轴的弦长等于d,则弦长的一半等于2d ,即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2d,到定直线的距离为 d.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知:离心率为2d d=21。
二直接法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选用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直接进行求解而得出结论。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填空题是高考试卷中的三大题型之一,和选择题一样,属于客观性试题.它只要求写出结果而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在整个高考试卷中,填空题的难度一般为中等.不同省份的试卷所占分值的比重有所不同。
该怎么做?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1、填空题的类型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小巧灵活、结构简单、概念性强、运算量不大、不需要写出求解过程而只需要写出结论等特点.从填写内容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定量填写,一类是定性填写。
2、填空题的特征填空题不要求写出计算或推理过程,只需要将结论直接的“求解题”.填空题与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第一,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有不受诱误干扰的好处,但也有缺乏提示之不足;第二,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出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
从历年高考成绩看,填空题得分率一直不很高,因为填空题的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最简,稍有毛病,便是零分。
因此,解填空题要求在“快速、准确”上下功夫,由于填空题不需要写出具体的推理、计算过程,因此要想“快速”解答填空题,则千万不可“小题大做”,而要达到“准确”,则必须合理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巧”字上下功夫。
3.解填空题的基本原则解填空题的基本原则是“ 小题不能大做” ,基本策略是“ 巧做”。
解填空题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数形结合法、特殊化法、等价转化法、构造法等.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对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2)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两点式:()直线两点,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一般式:(A,B不全为0)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4)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二)垂直直线系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三)过定点的直线系()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7)两条直线的交点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纳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和相交,交线是a,记作=a.符号语言:公理2的作用: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a=Aa(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b2、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3、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求二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等式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高三数学选择填空知识点选择填空是高中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入题目中的空格。
正确地掌握选择填空的解题技巧和相关知识点对于顺利完成数学考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数学选择填空的常见知识点,帮助考生提高解题能力。
一、集合与二次方程1. 集合的交、并、差等基本运算在选择填空题中,经常会涉及到集合的交、并、差等基本运算。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集合的运算法则,正确判断并处理题目中给出的各个集合。
2. 一次恒等式与二次方程的关系在解决一些与二次方程相关的选择填空题时,考生需要将一次恒等式转化为二次方程,并通过求根的方法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需要掌握一次恒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地进行转化并解答题目。
二、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与概率在选择填空题中,常常会涉及到随机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等概念。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概念的基本定义和相关性质,能够准确地判断和计算出题目中给出的各种概率。
2. 统计图表的读取和分析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类统计图表的读取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图表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常见的统计图表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考生需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三、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在选择填空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平面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和向量积等基本运算。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运算法则,能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恰当的运算,得出正确答案。
2. 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在解决与平面向量相关的选择填空题时,常常会涉及到向量的共线与垂直性质。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性质的判定条件和应用方法,准确地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四、三角函数1. 基本三角函数与复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在选择填空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基本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和复合三角函数(如双曲函数)的性质。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函数的定义、变化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计算和选择答案。
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正弦函数的周期、振幅、对称轴等。
1.1 集合的概念1.已知集合{}220A x mx x m =-+=仅有两个子集,则实数m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为________2.已知集合{}|60A x x a =+>,若1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3.设A 、B 为两个实数集,定义集合1212,{|,}x x x A x A B x x B +==+∈∈,若{1,2,3}A =,{2,3}B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4.集合{}22,a a a -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设,,x y z 都是非零实数,则可用列举法将x y z xy xyzx y z xy xyz ++++的所有可能值组成的集合表示为________.6.集合{}|23,x x x Z -<<∈可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7.设集合{}|1A x Q x =∈>-_____________A (用适当符号填空). 8.若集合2{|10,}A x ax x x =++=∈R 中仅含有一个元素,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 9.用描述法表示被4除余3的正整数集合:______.10.设M 是由满足下列性质的函数()f x 构成的集合:在定义域内存在0x ,使得()()()0011f x f x f +=+成立,已知下列函数:(1)()1f x x=;(2)()2xf x =;(3)()()2lg 2f x x =+;(4)()cos f x x π=,其中属于集合M 的函数是____________.(写出所有满足要求的函数的序号) 1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50ax x a-≤-的解集为M .若3,5M M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2.设集合{}24,21,A a a =--,{}9,5,1B a a =--,且A ,B 中有唯一的公共元素9,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13.若a∈1,a 2﹣2a+2},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___.14.用描述法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四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_______. 15.已知集合{}25A x x =-≤≤,{}121B x m x m =+≤≤-,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6.设集合{}2|30A x x x a =-+=,若4A ∈,则集合A 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17.集合{}|14,A x x x N =-≤<∈可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 18.集合{}|1A x N x =∈≤,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19.设集合A 是由1,k 2为元素构成的集合,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0.如果具有下述性质的x 都是集合M 中的元素,其中x=a+b 2(a,b∈Q),那么下列元素不属于集合M 的个数是_____.①x=0;②x=2;③x=3-22π;④x=13-22.21.已知集合4{|}A m y N m N m==∈∈,,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______ 22.已知集合{}112A x x =-<-<,{}3B x x =∈<Z ,则A B =______. 23.已知集合_________.24.(){,|02x y x ≤≤,02y ≤<,x ,}y N ∈中共有__个元素. 25.集合6{|3P x x =∈-Z 且}x ∈Z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P =________ 26.集合2{|(6)20}A x ax a x =+-+=是单元素集合,则实数a =________27.实数系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其中1,2,3三个方格中的内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设集合{}222(,)|2(1)2,,A x y m x y m x y R =<-+<∈,{(,)|2,,}B x y m x y m x y R =++∈,若A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9.已知集合A ={}20,21,a a -,B ={5,1,9}a a --,且9∈(A∩B),则a 的值为________.30.满足{}1234,,,M a a a a ⊆,且{}{}12312,,,M a a a a a =的集合M 为______.(只需要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即可)参考答案1.{}1,0,1-解析:由集合A 仅有两个子集,说明集合中元素只有一个,同理讨论二次项系数与0的关系,结合根与系数得到关系求m . 详解:由题意,①当0m =时,方程为20x -=,解得0x =,满足{}0A =仅有两个子集; ②当0m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所以2440m ∆=-=,解得1m =±; 所以实数m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为:{}0,1,1-. 故答案为:{}0,1,1-.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子集与真子集,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属于基础题.2.()6,-+∞解析:将1x =代入不等式即可求得a 的范围. 详解:1A ∈ 60a ∴+>,解得:6a >- a ∴的取值范围为()6,-+∞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元素与集合关系求解参数范围问题,属于基础题. 3.4解析:依次讨论11x =,12x =,13x =时A B +中对应的元素,可得{3,4,5,6}A B +=,即可得到元素个数 详解:解:当11x =时,12123x x +=+=或12134x x +=+=; 当12x =时,12224x x +=+=或12235x x +=+=; 当13x =时,12325x x +=+=或12336x x +=+= 所以{3,4,5,6}A B +=,有4个元素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个数,考查列举法表示集合,考查元素的互异性4.{|0a a ≠且}3a ≠解析:由22a a a ≠-得结论. 详解:由题意22a a a ≠-,0a ≠且3a ≠, 故答案为{|0a a ≠且}3a ≠.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互异性,属于基础题.5.{}5,1,1,3--解析:由题意分类讨论实数x,y,z 的符号列表求解所给式子的值,然后确定其值组成的集合即可. 详解:分类讨论x,y,z 的符号列表求值如下:据此可得:x y z xy xyz ++++的所有可能值组成的集合表示为{}5,1,1,3--.故答案为:{}5,1,1,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6.1,0,1,2解析:直接利用列举法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集合{}|23,x x x Z -<<∈可用列举法表示为1,0,1,2. 故答案为1,0,1,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7.∉解析:根据描述法集合的表示,得到集合A 表示由大于1-的有理数构成的集合,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知,集合A 表示由大于1-的有理数构成的集合,A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判定,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8.0或14解析:分类讨论0a =和0a ≠两种情况,再根据集合中只含有一个元素进行求解a 的值. 详解:依题意得方程210ax x ++=有一个解或有两个相等的解,当0a =时,方程210ax x ++=即为10x +=,有一个解,符合题意;当0a ≠时,由140a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解得14a =.综上所述,a 的值是0或14. 故答案为:0或14.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由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求解参数的问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9.x|x =4n+3,n∈N}解析:设该数为x ,则该数x 满足x =4n+3,n∈N;再写成集合的形式. 详解:设该数为x ,则该数x 满足x =4n+3,n∈N;∴所求的正整数集合为x|x =4n+3,n∈N}. 故答案为:x|x =4n+3,n∈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属于基础题.10.(2)(4)解析:根据集合M 的定义,可根据函数的解析式,()()()0011f x f x f +=+构造方程,若方程有根,说明函数符合集合M 的定义,若方程无根,说明函数不符号集合M 的定义,由此对四个函数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中,若存在x ,使()()()11f x f x f +=+ 则1111x x=++ 即210x x ++=,△1430=-=-<,故方程无解.即1()f x M x=∉ (2)中,存在1x =,使()1(1)2()1x f x f x f ++==+22x =+成立,即()2x f x M=∈;(3)中,若存在x ,使()()()11f x f x f +=+ 则22[(1)2](2)3lg x lg x lg ++=++ 即22230x x -+=,△424200=-=-<,故方程无解.即2()(2)f x lg x M =+∉(4)存在13x =,使()()(1)cos (1)1f x x f x f π+=+=+cos cos x ππ=+成立,即()cos f x x M π=∈; 故答案为:(2)(4)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及其它方程的解法,掌握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方法,即元素是否满足集合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513a <≤或925a <≤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359a a -≤-0和5525a a-->0或25﹣a =0,联立两个式子解可得答案. 详解: 若3∈M,则有359a a-≤-0,① 若5∉M ,则有5525a a-->0或25﹣a =0②联立①②可得:513a <≤或925a <≤; 故答案为513a <≤或925a <≤.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关键是搞清5∉M 包含两种情况,属于易错题. 12.3-解析:先通过已知可得219a -=或29a =,解方程求出a ,然后带入集合验证,满足互异性即可. 详解:∵{}24,21,A a a =--,{}9,5,1B a a =--,且A ,B 中有唯一的公共元素9,∴219a -=或29a =.当219a -=时,5a =,此时{}4,9,25A =-,{}9,0,4B =-,A ,B 中还有公共元素4-,不符合题意;当29a =时,3a =±,若3a =,{}9,2,2B =--,集合B 违背互异性. 若3,{4,7,9},{9,8,4},{9}a A B A B =-=--=-=, ∴3a =-.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是基础题. 13.2解析:利用集合的互异性,分类讨论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a∈1,a 2﹣2a+2},则:a=1或a=a 2﹣2a+2,当a=1时:a 2﹣2a+2=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舍去; 当a≠1时:a=a 2﹣2a+2,解得:a=1(舍去)或a=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互异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属于基础题14.(){,x y |0x >,}0y <解析:根据已知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四象限内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首先可得这是一个点集,用(),x y 表示,结合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小于0,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小于0,则描述法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四象限的点”构成的集合为(){,x y |0x >,}0y < 故答案为(){,x y |0x >,}0y <.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集合的表示法,处理本类问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元素是点集还是数集,二是元素满足的性质.15.(,3]-∞解析:由B A ⊆,分B =∅和B ≠∅两种情况分别讨论,进而建立不等关系,可求出答案. 详解:当121m m +>-,即2m <时,此时B =∅,满足B A ⊆; 当121m m +≤-,即2m ≥时,此时B ≠∅,由B A ⊆,可得12215m m +≥-⎧⎨-≤⎩,解得23m ≤≤.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3]-∞.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的范围,其中的易漏点在于漏掉考虑子集为空集的情况,易错点在于弄错不等关系,结合数轴依次分类讨论即可避免此类问题.16.{}1,4-解析:先将4代入,解出a 的值,然后求出方程的另外一个根并写出集合A . 详解:∵4A ∈,∴16120a -+=,∴4a =-,∴{}{}2|3401,4A x x x =--==-.故答案为:{}1,4-.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值,属于简单题.17.0,1,2,3}解析:根据集合的表示确定集合中的元素后用列举法写出. 详解:由题意{0,1,2,3}A =.故答案为:{0,1,2,3}.18.{}0,1解析:解1x ≤得11x -≤≤.又x N ∈,所以0x =或1. 用列举法表示为:{}0,119.k≠±1 详解:∵1∈A,k 2∈A,结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k 2≠1,解得k≠±1.点睛: 利用元素的性质求参数的方法(1)确定性的运用: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解出参数的所有可能值.(2)互异性的运用: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集合中元素进行检验.20.1解析:①当a=b=0时,x=0,①符合;②当a=0,b=1时a=3,b=-2π时,x=3-∉M,③不符合;④当a=3,b=2时=,④符合. 不属于集合M 的个数是121.1,2,4}解析:利用列举法能求出结果. 详解:解:∵集合4{|,}A m y N m N m==∈∈ , ∴A=1,2,4}. 故答案为:1,2,4}.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求法,考查列举法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22.{}0,1解析:由不等式112x -<-<求得集合A ,再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从而得解. 详解:{}{}11212A x x x x =-<-<=-<<,{}{}32,1,0,1,2,3,B x x =∈<=---Z ,则{}0,1A B =.故填:{}0,1.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23.详解: 试题分析:当,解得,此时,不满足集合的互异性,所以舍去,当时,(舍)或,当时,,满足集合的互异性,故填:. 考点:集合与元素24.6解析:根据集合的特征,利用列举法一一列举出来即可得解. 详解:(){,|02x y x ≤≤,02y ≤<,x ,}{(0,0)y N ∈=,(0,1),(1,0),(1,1),(2,0),}(2,1),故集合中共有6个元素. 故答案为:6.25.{3,0,1,2,4,5,6,9}- 解析:由已知可得63Z x ∈-,则636x -≤-≤,解得39x -≤≤且x ∈Z ,结合题意,逐个验证,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集合6|3P x Z x ⎧=∈⎨-⎩且}a Z ∈,可得63Z x ∈-,则636x -≤-≤, 解得39x -≤≤且x ∈Z , 当3x =-时,6133Z =-∈--,满足题意; 当2x =-时,66235Z =-∉--,不满足题意; 当1x =-时,63132Z =-∉--,不满足题意; 当0x =时,6203Z =-∈-,满足题意; 当1x =时,6313Z =-∈-,满足题意; 当2x =时,6623Z =-∈-,满足题意;当3x =时,633-,此时分母为零,不满足题意; 当4x =时,6643Z =∈-,满足题意; 当5x =时,6353Z =∈-,满足题意; 当6x =时,6263Z =∈-,满足题意; 当7x =时,63732Z =∉-,不满足题意; 当8x =时,66835Z =∉-,不满足题意; 当9x =时,6193Z =∈-,满足题意; 综上可得,集合P ={3,0,1,2,4,5,6,9}-.故答案为:{3,0,1,2,4,5,6,9}-.26.0,2或18解析:集合A 是单元素集合,即方程只有一个根,分0a =和0a ≠两种情况,求出实数a 即可.详解:当0a =时,13A ⎧⎫=⎨⎬⎩⎭,符合题意;当0a ≠时,令()2680a a ∆=--=,即220360a a -+=,解得2a =或18故答案为:0,2或1827.有理数 整数 零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本题需要填写结构图中的空余内容,需要明确图中的从属关系,因为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零、负整数,则本题答案可知.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而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可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故答案为:有理数;整数;零.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结构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实数的基本知识,属于基础题.28.1,(1,)3⎛⎫-∞-⋃+∞ ⎪⎝⎭ 解析:显然当222m m 时A =∅,不满足A B ⋂≠∅;再分类讨论当0m <时,集合A 表示圆222(1)2x y m -+=内部(不包括边界)所有的点,由A B ⋂≠∅,可得圆心(1,0)到直线0x y m +-=或直线20x y m +--=的距离小于半径,同理当1m 的情况,最后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分别构建不等式求得解集即可.详解: 由题意知,当222m m ,即[0,1]m ∈时集合A =∅,不满足A B ⋂≠∅;当0m <时,集合A 表示圆222(1)2x y m -+=内部(不包括边界)所有的点,由A B ⋂≠∅,可得圆心(1,0)到直线0x y m +-=或直线20x y m +--=的距离小于半径,<<,由于0m <,解得13m <-; 当1m时,集合A 表示圆环内部(不包括边界)所有的点,由A B ⋂≠∅,可得(1,0)到直线0x y m +-=或直线20x y m +--=,<<, 由于1m ,解得1m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1,)3⎛⎫-∞-⋃+∞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集合的交运算,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属于中档题.29.5或-3解析:根据元素与集合关系列方程,再代入验证,即得结果.详解:因为9∈(A∩B),所以9∈A,即2a -1=9或a 2=9,解得a =5或a =±3.当a =5时,A ={0,9,25},B ={0,4,9}-,A∩B={0,9},9∈(A∩B),符合题意;当a =3时,A ={0,5,9},a -5=1-a =-2,B 中有元素重复,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a =-3时,A ={0,7,9}-,B ={8,4,9}-,A∩B={9},9∈(A∩B),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 =5或a =-3.故答案为:5或-3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元素与集合关系求参数,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30.12{,}a a解析:由交集的结果可知123,,a M a M a M ∈∈∉,结合已知条件即可的集合M.详解:由题意知:123,,a M a M a M ∈∈∉,又{}1234,,,M a a a a ⊆,∴当4a M ∉时,12{,}M a a =;当4a M ∈时,124{,,}M a a a =.∴集合M 为可以为12{,}a a 或124{,,}a a a .故答案为:12{,}a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由交集的结果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确定集合,属于简单题.。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填空题:较易)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4a+2)x+3a2+2a≤0(a>-1)的解集中恰好含有3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2、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3、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2,),则的解集为.4、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5、若关于x的不等式x2+ax-2<0的解集{x|-2<x<1},则a =_____.6、已知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ax+2a>0在R上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8、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9、若函数的两个零点是-2和3,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10、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_______.11、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12、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13、若方程的两根分别为和1,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14、若关于x的不等式ax2﹣6x+a2<0的解集是(1,m),则m= .15、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16、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17、不等式的解为_____________18、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19、如果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20、集合,,则___________.21、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22、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23、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的子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24、不等式的解集是 .25、若关于的不等式解集不是空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6、设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则.27、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全体实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28、已知当时,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9、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30、不等式的解集是 .31、若对任意实数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_________32、不等式<a的解集是{x|a<x<0},则a=____.33、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__________ .34、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35、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36、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37、不等式ax2+4x+a>1﹣2x2对一切x∈R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8、(1)的解集是;(2)的解集是 .39、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40、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或,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41、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42、已知函数的值域为,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43、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44、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_______.45、已知,不等式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46、已知函数,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47、已知函数,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48、不等式的解集为.49、不等式的解集为,则。
高中数学各题型命题趋势和解题方法高中数学是很多同学高考道路上的拦路虎。
想不想数学成绩也提到130以上?今天带来了高中数学各题型命题趋势和解题方法,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看完!高考数学各题型答题策略1.选择题——“不择手段”。
解题策略如下:(1) 注意审题。
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
(2) 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
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
若有时间,再去拼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
这样也许能超水平发挥。
(3) 挖掘隐含条件,注意易错易混点,例如集合中的空集、函数的定义域、应用性问题的限制条件等。
(4) 方法多样,不择手段。
高考试题凸现能力,小题要小做,注意巧解,善于使用数形结合、特值(含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排除、验证、转化、分析、估算、极限等方法,一旦思路清晰,就迅速作答。
不要在一两个小题上纠缠,杜绝小题大做,如果确实没有思路,也要坚定信心,“题可以不会,但是要做对”,即使是“蒙”也有25%的胜率。
(5) 控制时间。
一般不要超过40分钟,最好是25分钟左右完成选择题,争取又快又准,为后面的解答题留下充裕的时间,防止“超时失分”。
2.填空题——“直扑结果”。
解题策略如下:填空题和选择题有相似之处,有些解题策略是可以共用的,在此不再多讲,只针对不同的特征给几条建议:(1) 作答的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例如集合形式的表示、函数表达式的完整等,结果稍有毛病便是零分;(2) 解答填空题要做到“正确、合理、迅速”。
解答的基本策略是: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稳——变形要稳,防止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避免对而不全;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3.解答题——“步步为营”数学高考阅卷评分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
专题7.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基础巩固】一、填空题1.已知函数f (x )=x 2+ax +b (a ,b ∈R )的值域为[0,+∞),若关于x 的不等式f (x )<c 的解集为(m ,m +6),则实数c 的值为________.【答案】92.对任意的k ∈[-1,1],函数f (x )=x 2+(k -4)x +4-2k 的值恒大于零,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x |x <1或x >3}【解析】x 2+(k -4)x +4-2k >0恒成立,即g (k )=(x -2)k +(x 2-4x +4)>0,在k ∈[-1,1]时恒成立.只需g (-1)>0且g (1)>0,即⎩⎪⎨⎪⎧ x 2-5x +6>0,x 2-3x +2>0,解之得x <1或x >3.3.(2015·江苏卷)不等式2x 2-x <4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x |-1<x <2}【解析】∵2x 2-x <4=22,∴x 2-x <2,即x 2-x -2<0,解得-1<x <2.4.若集合A ={x |ax 2-ax +1<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0,4]【解析】由题意知a =0时,满足条件.a ≠0时,由⎩⎪⎨⎪⎧ a >0,Δ=a 2-4a ≤0,得0<a ≤4,所以0≤a ≤4. 5.已知函数f (x )=⎩⎪⎨⎪⎧ x 2+2x ,x ≥0,-x 2+2x ,x <0,则不等式f (x )>3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x |x >1}【解析】由题意知⎩⎪⎨⎪⎧x ≥0,x 2+2x >3或⎩⎪⎨⎪⎧ x <0,-x 2+2x >3,解得x >1.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 6.(2017·盐城期中)若不等式x 2-2x +5≥a 2-3a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4]7.(2017·扬州期末)若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的解集为⎝⎛⎭⎪⎫-∞,15,则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 -45a >0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1,45 【解析】由已知ax >b 的解集为⎝⎛⎭⎪⎫-∞,15,可知a <0,且b a =15,将不等式ax 2+bx -45a >0两边同除以a ,得x 2+b a x -45<0,即x 2+15x -45<0,解得-1<x <45,故不等式ax 2+bx -45a >0的解集为⎝⎛⎭⎪⎫-1,45. 8.已知函数f (x )=x 2+mx -1,若对于任意x ∈[m ,m +1],都有f (x )<0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2,0 【解析】二次函数f (x )对于任意x ∈[m ,m +1],都有f (x )<0成立,则⎩⎪⎨⎪⎧ f m =m 2+m 2-1<0,f m +1=m +12+m m +1-1<0, 解得-22<m <0. 二、解答题9.已知f (x )=-3x 2+a (6-a )x +6.(1)解关于a 的不等式f (1)>0;(2)若不等式f (x )>b 的解集为(-1,3),求实数a ,b 的值.10.某商品每件成本价为80元,售价为100元,每天售出100件.若售价降低x 成(1成=10%),售出商品数量就增加85x 成.要求售价不能低于成本价. (1)设该商店一天的营业额为y ,试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f (x ),并写出定义域;(2)若再要求该商品一天营业额至少为10 260元,求x 的取值范围.解 (1)由题意得,y =100⎝ ⎛⎭⎪⎫1-x 10·100⎝ ⎛⎭⎪⎫1+850x . 因为售价不能低于成本价,所以100⎝ ⎛⎭⎪⎫1-x 10-80≥0. 所以y =f (x )=40(10-x )(25+4x ),定义域为x ∈[0,2].(2)由题意得40(10-x )(25+4x )≥10 260,化简得8x 2-30x +13≤0.解得12≤x ≤134. 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12,2.【能力提升】11.(2016·苏北四市模拟)已知函数f (x )=(ax -1)(x +b ),如果不等式f (x )>0的解集是(-1,3),则不等式f (-2x )<0的解集是________.【答案】⎩⎨⎧⎭⎬⎫x |x >12或x <-3212.(2017·南通调研)已知函数f (x )=ax 2+bx +c (a ≠0),若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x |x <12或x >3,则f (e x )>0(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的解集是________.【答案】{x |-ln 2<x <l n 3}【解析】法一 依题意可得f (x )=a ⎝ ⎛⎭⎪⎫x -12(x -3)(a <0),则f (e x )=a ⎝⎛⎭⎪⎫e x -12(e x -3)(a <0),由f (e x )=a ⎝ ⎛⎭⎪⎫e x -12(e x -3)>0,可得12<e x <3,解得-l n 2<x <ln 3. 法二 由题知,f (x )>0的解集为⎩⎨⎧⎭⎬⎫x 12<x <3,令12<e x <3,得-ln 2<x <ln 3. 13.(2017·无锡模拟)已知函数f (x )=-x 2+ax +b 2-b +1(a ∈R ,b ∈R ),对任意实数x 都有f (1-x )=f (1+x )成立,当x ∈[-1,1]时,f (x )>0恒成立,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2,+∞)【解析】由f (1-x )=f (1+x )知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1,则有a2=1,故a =2. 由f (x )的图象可知f (x )在[-1,1]上为增函数.∴x ∈[-1,1]时,f (x )min =f (-1)=-1-2+b 2-b +1=b 2-b -2,令b2-b-2>0,解得b<-1或b>2.14.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2a+1)x+2<0(a∈R).解原不等式可化为(ax-1)(x-2)<0.。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精选11篇)一般说来,对于题目的熟悉程度,取决于对题目自身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从结构上来分析,任何一道解答题,都包含条件和结论(或问题)两个方面。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篇1常用的途径有(一)、充分联想回忆基本知识和题型:按照波利亚的观点,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应充分联想和回忆与原有问题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点和题型,充分利用相似问题中的方式、方法和结论,从而解决现有的问题。
(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题意:对于同一道数学题,常常可以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认识。
因此,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适时调整分析问题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题意,找到自己熟悉的解题方向。
(三)恰当构造辅助元素:数学中,同一素材的题目,常常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条件与结论(或问题)之间,也存在着多种联系方式。
因此,恰当构造辅助元素,有助于改变题目的形式,沟通条件与结论(或条件与问题)的内在联系,把陌生题转化为熟悉题。
数学解题中,构造的辅助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构造图形(点、线、面、体),构造算法,构造多项式,构造方程(组),构造坐标系,构造数列,构造行列式,构造等价性命题,构造反例,构造数学模型等等。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篇2所谓简单化策略,就是当我们面临的是一道结构复杂、难以入手的题目时,要设法把转化为一道或几道比较简单、易于解答的新题,以便通过对新题的考察,启迪解题思路,以简驭繁,解出原题。
简单化是熟悉化的补充和发挥。
一般说来,我们对于简单问题往往比较熟悉或容易熟悉。
因此,在实际解题时,这两种策略常常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只是着眼点有所不同而已。
解题中,实施简单化策略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常用的有: 寻求中间环节,分类考察讨论,简化已知条件,恰当分解结论等。
1、寻求中间环节,挖掘隐含条件:在些结构复杂的综合题,就其生成背景而论,大多是由若干比较简单的基本题,经过适当组合抽去中间环节而构成的。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与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随着高中学习的深入,数学填空题也逐渐成为考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但是,填空题相比于选择题,存在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经典解题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一、解题技巧1. 首先,仔细审题,理解题意。
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确定需要求解的未知量或者表达式。
2. 采用代数变量的方式,将需要求解的未知量表示出来,并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
3. 善于利用等式变形,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易于解题的形式。
4. 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公式,比如三角函数、面积公式、勾股定理等,能够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
5.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干扰项,多进行合理的推理和阐述,以避免出现无效的解。
二、十大经典解题方法1. 利用通分的方式将分数化成整数,便于进行计算。
2. 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简化方程组和分式的计算。
3. 对于无理数可能出现的情况,利用近似值或者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4. 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统计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的计算,确定可能的结果。
5. 利用曲线图像、图形变换和轨迹运动的特性,确定某些未知量的值。
6. 将复杂的图形拆分成简单的几何形状,快速计算其面积或者周长。
7. 利用相似、对称和平移的特性,确定几何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大小。
8. 针对方程中出现的复杂函数,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化简。
9. 考虑多种不同的解法,找到最快、最简单的解法,能够快速给出正确答案。
10.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可能的范围和取值区间,帮助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以上是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与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多数学题的练习和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水平。
同时,也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建立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常用方法与答题思路数学填空题是高中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条件,填写合适的数值或表达式,完成题目。
为了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和思路。
本文将介绍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常用方法与技巧1. 查漏补缺法有时候,题目给出的条件并不足以直接求解填空,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查漏补缺法,从其他已知条件中联想,找到解题的线索。
例如,在解方程填空题时,如果只给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表达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找到一些特殊值代入,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其他项的值,从而求解填空。
2. 利用等式性质在填空题中,往往会给出一些等式或不等式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等式性质来进行填空。
例如,在解三角函数填空题时,可以利用正弦、余弦等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质来求解。
3. 利用特殊性质有些题目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简化计算或者推导填空的解。
例如,在解几何填空题时,可以利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或者相似性质来求解。
4. 利用逆向思维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来解决填空题。
即从答案出发,反推回去寻找答案对应的条件。
例如,在解数列填空题时,可以从给出的答案逆推回去,得到数列的等差或者等比公式。
二、答题思路1. 仔细审题在解答数学填空题之前,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理清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填空题通常会给出一些隐含条件,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条件,并且合理利用。
2. 分析解题条件在解答填空题时,我们要分析给出的条件,看是否可以通过已知条件直接求解填空。
如果无法直接求解,可以尝试利用已知条件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间接求解。
3. 使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求解。
比如,在解代数式填空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因式分解、配方法等技巧解题;在解几何填空题时,可以运用几何性质、相似三角形等方法。
4. 检查解答在填写答案之后,一定要仔细检查算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确保填空的结果符合题目要求和已知条件。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函数概念习题及详解一、选择题1.(文)(2010·浙江文)已知函数f (x )=log 2(x +1),若f (a )=1,则a =( ) A .0 B .1 C .2D .3[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f (a )=log 2(a +1)=1,∴a +1=2, ∴a =1.(理)(2010·广东六校)设函数f (x )=⎩⎪⎨⎪⎧2xx ∈(-∞,2]log 2x x ∈(2,+∞),则满足f (x )=4的x 的值是( )A .2B .16C .2或16D .-2或16[答案] C[解析] 当f (x )=2x 时.2x =4,解得x =2. 当f (x )=log 2x 时,log 2x =4,解得x =16. ∴x =2或16.故选C.2.(文)(2010·湖北文,3)已知函数f (x )=⎩⎪⎨⎪⎧log 3x x >02x x ≤0,则f (f (19))=( )A .4 B.14 C .-4D .-14[答案] B[解析] ∵f (19)=log 319=-2<0∴f (f (19))=f (-2)=2-2=14.(理)设函数f (x )=⎩⎪⎨⎪⎧21-x-1 (x <1)lg x (x ≥1),若f (x 0)>1,则x 0的取值范围是( )A .(-∞,0)∪(10,+∞)B .(-1,+∞)C .(-∞,-2)∪(-1,10)D .(0,10) [答案] A[解析] 由⎩⎪⎨⎪⎧ x 0<121-x 0-1>1或⎩⎪⎨⎪⎧x 0≥1lg x 0>1⇒x 0<0或x 0>10.3.(2010·天津模拟)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同族函数”,那么函数解析式为f (x )=x 2,值域为{1,4}的“同族函数”共有( )A .7个B .8个C .9个D .10个[答案] C[解析] 由x 2=1得x =±1,由x 2=4得x =±2,故函数的定义域可以是{1,2},{-1,2},{1,-2},{-1,-2},{1,2,-1},{1,2,-2},{1,-2,-1},{-1,2,-2}和{-1,-2,1,2},故选C.4.(2010·柳州、贵港、钦州模拟)设函数f (x )=1-2x1+x ,函数y =g (x )的图象与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g (1)等于( )A .-32B .-1C .-12D .0[答案] D[解析] 设g (1)=a ,由已知条件知,f (x )与g (x )互为反函数,∴f (a )=1,即1-2a1+a =1,∴a =0.5.(2010·广东六校)若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 =f (1-x )的图象大致为( )[答案] A[解析] 解法1:y =f (-x )的图象与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将y =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y =f (1-x )的图象,故选A.解法2:由f (0)=0知,y =f (1-x )的图象应过(1,0)点,排除B 、C ;由x =1不在y =f (x )的定义域内知,y =f (1-x )的定义域应不包括x =0,排除D ,故选A.高考总复习含详解答案6.(文)(2010·广东四校)已知两个函数f (x )和g (x )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集合{1,2,3},其定义如下表,填写下列g (f (x ))的表格,其三个数依次为( )A.3,1,2 C .1,2,3D .3,2,1[答案] D[解析] 由表格可知,f (1)=2,f (2)=3,f (3)=1,g (1)=1,g (2)=3,g (3)=2, ∴g (f (1))=g (2)=3,g (f (2))=g (3)=2,g (f (3))=g (1)=1, ∴三个数依次为3,2,1,故选D.(理)(2010·山东肥城联考)已知两个函数f (x )和g (x )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集合{1,2,3},其定义如下表:则方程g [f (x )]=x 的解集为( ) A .{1} B .{2} C .{3}D .∅[答案] C[解析] g [f (1)]=g (2)=2,g [f (2)]=g (3)=1; g [f (3)]=g (1)=3,故选C.7.若函数f (x )=log a (x +1) (a >0且a ≠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0,1],则a 等于( ) A.13B. 2C.22D .2[答案] D[解析] ∵0≤x ≤1,∴1≤x +1≤2,又∵0≤log a (x +1)≤1,故a >1,且log a 2=1,∴a =2.8.(文)(2010·天津文)设函数g (x )=x 2-2(x ∈R),f (x )=⎩⎪⎨⎪⎧g (x )+x +4,x <g (x )g (x )-x ,x ≥g (x ),则f (x )的值域是( )A.⎣⎡⎦⎤-94,0∪(1,+∞) B .[0,+∞)C.⎣⎡⎭⎫-94,+∞D.⎣⎡⎦⎤-94,0∪(2,+∞)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知f (x )=⎩⎪⎨⎪⎧x 2+x +2 x <-1或x >2x 2-x -2 -1≤x ≤21°当x <-1或x >2时,f (x )=x 2+x +2=⎝⎛⎭⎫x +122+74 由函数的图可得f (x )∈(2,+∞).2°当-1≤x ≤2时,f (x )=x 2-x -2=⎝⎛⎭⎫x -122-94, 故当x =12时,f (x )min =f ⎝⎛⎭⎫12=-94, 当x =-1时,f (x )max =f (-1)=0, ∴f (x )∈⎣⎡⎦⎤-94,0. 综上所述,该分段函数的值域为⎣⎡⎦⎤-94,0∪(2,+∞). (理)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log 2(1-x ) (x ≤0)f (x -1)-f (x -2) (x >0),则f (2010)的值为( ) A .-1 B .0 C .1D .2[答案] B[解析] f (2010)=f (2009)-f (2008)=(f (2008)-f (2007))-f (2008)=-f (2007),同理f (2007)=-f (2004),∴f (2010)=f (2004),∴当x >0时,f (x )以6为周期进行循环, ∴f (2010)=f (0)=log 21=0.9.(文)对任意两实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 *b =⎩⎪⎨⎪⎧a ,若a ≤b ;b ,若a >b函数f (x )=log 12(3x高考总复习含详解答案-2)*log 2x 的值域为( )A .(-∞,0)B .(0,+∞)C .(-∞,0]D .[0,+∞)[答案] C[解析] ∵a *b =⎩⎪⎨⎪⎧a ,若a ≤b ,b ,若a >b .而函数f (x )=log 12(3x -2)与log 2x 的大致图象如右图所示,∴f (x )的值域为(-∞,0].(理)定义max{a 、b 、c }表示a 、b 、c 三个数中的最大值,f (x )=max{⎝⎛⎭⎫12x,x -2,log 2x (x >0)},则f (x )的最小值所在范围是( )A .(-∞,-1)B .(-1,0)C .(0,1)D .(1,3)[答案] C[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12x,y =x -2与y =log 2x 的图象,y =⎝⎛⎭⎫12x 与y =log 2x 图象的交点为A (x 1,y 1),y =x -2与y =log 2x 图象的交点为B (x 2,y 2),则由f (x )的定义知,当x ≤x 1时,f (x )=⎝⎛⎭⎫12x,当x 1<x <x 2时,f (x )=log 2x ,当x ≥x 2时,f (x )=x -2,∴f (x )的最小值在A 点取得,∵0<y 1<1,故选C.10.(文)(2010·江西吉安一中)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在映射f :(x ,y )→(x +1,2y )作用下的象集为四边形A 1B 1C 1D 1,若四边形A 1B 1C 1D 1的面积是1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A .9B .6C .6 3D .12[答案] B[解析] 本题考察阅读理解能力,由映射f 的定义知,在f 作用下点(x ,y )变为(x +1,2y ),∴在f 作用下|A 1C 1|=|AC |,|B 1D 1|=2|BD |,且A 1、C 1仍在x 轴上,B 1、D 1仍在y 轴上,故S ABCD =12|AC |·|BD |=12|A 1C 1|·12|B 1D 1|=12SA 1B 1C 1D 1=6,故选B.(理)设函数f (x )=⎩⎪⎨⎪⎧x 2+bx +c x ≤02 x >0,若f (-4)=f (0),f (-2)=-2,则关于x 的方程f (x )=x 的解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 C[解析] 解法1:当x ≤0时,f (x )=x 2+bx +c . ∵f (-4)=f (0),f (-2)=-2,∴⎩⎪⎨⎪⎧ (-4)2+b ·(-4)+c =c (-2)2+b ·(-2)+c =-2,解得⎩⎪⎨⎪⎧b =4c =2, ∴f (x )=⎩⎪⎨⎪⎧x 2+4x +2 x ≤02 x >0,当x ≤0时,由f (x )=x 得,x 2+4x +2=x , 解得x =-2,或x =-1; 当x >0时,由f (x )=x 得,x =2, ∴方程f (x )=x 有3个解.解法2:由f (-4)=f (0)且f (-2)=-2可得,f (x )=x 2+bx +c 的对称轴是x =-2,且顶点为(-2,-2),于是可得到f (x )的简图如图所示.方程f (x )=x 的解的个数就是函数图象y =f (x )与y =x 的图象的交点的个数,所以有3个解.二、填空题11.(文)(2010·北京东城区)函数y =x +1+lg(2-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由⎩⎪⎨⎪⎧x +1≥02-x >0得,-1≤x <2.(理)函数f (x )=x +4-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为________. [答案]2[解析] ∵⎩⎪⎨⎪⎧x ≥04-x ≥0,∴0≤x ≤4,f 2(x )=4+2x (4-x )≤4+[x +(4-x )]=8,且f高考总复习含详解答案2(x )≥4,∵f (x )≥0,∴2≤f (x )≤22,故所求比值为 2.[点评] (1)可用导数求解;(2)∵0≤x ≤4,∴0≤x 4≤1,故可令x 4=sin 2θ(0≤θ≤π2)转化为三角函数求解.12.函数y =cos x -1sin x -2 x ∈[0,π]的值域为________.[答案] ⎣⎡⎦⎤0,43 [解析] 函数表示点(sin α,cos α)与点(2,1)连线斜率.而点(sin α,cos α)α∈[0,π]表示单位圆右半部分,由几何意义,知y ∈[0,43].13.(2010·湖南湘潭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如果函数f (x )的图象恰好通过n (n ∈N *)个整点,则称函数f (x )为n 阶整点函数,有下列函数①f (x )=sin2x ②g (x )=x 3 ③h (x )=⎝⎛⎭⎫13x ④φ(x )=ln x .其中是一阶整点函数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 ①④[解析] 其中①只过(0,0)点,④只过(1,0)点;②过(0,1),(1,1),(2,8)等,③过(0,1),(-1,3)等.14.(文)若f (a +b )=f (a )·f (b )且f (1)=1,则f (2)f (1)+f (3)f (2)+…+f (2012)f (2011)=________.[答案] 2011[解析] 令b =1,则f (a +1)f (a )=f (1)=1,∴f (2)f (1)+f (3)f (2)+…+f (2012)f (2011)=2011. (理)设函数f (x )=x |x |+bx +c ,给出下列命题: ①b =0,c >0时,方程f (x )=0只有一个实数根; ②c =0时,y =f (x )是奇函数; ③方程f (x )=0至多有两个实根.上述三个命题中所有的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答案] ①②[解析] ①f (x )=x |x |+c=⎩⎪⎨⎪⎧x 2+c ,x ≥0-x 2+c ,x <0, 如右图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所以方程f (x )=0只有一个实数根正确. ②c =0时,f (x )=x |x |+bx 显然是奇函数.③当c =0,b <0时,f (x )=x |x |+bx =⎩⎪⎨⎪⎧x 2+bx ,x ≥0-x 2+bx ,x <0如右图方程f (x )=0可以有三个实数根. 综上所述,正确命题的序号为①②. 三、解答题15.(文)(2010·深圳九校)某自来水厂的蓄水池存有400吨水,水厂每小时可向蓄水池中注水60吨,同时蓄水池又向居民小区不间断供水,t 小时内供水总量为1206t 吨,(0≤t ≤24).(1)从供水开始到第几小时时,蓄水池中的存水量最少?最少水量是多少吨?(2)若蓄水池中水量少于80吨时,就会出现供水紧张现象,请问在一天的24小时内,有几小时出现供水紧张现象.[解析] (1)设t 小时后蓄水池中的水量为y 吨, 则y =400+60t -1206t (0≤t ≤24) 令6t =x ,则x 2=6t 且0≤x ≤12,∴y =400+10x 2-120x =10(x -6)2+40(0≤x ≤12); ∴当x =6,即t =6时,y min =40,即从供水开始到第6小时时,蓄水池水量最少,只有40吨. (2)依题意400+10x 2-120x <80, 得x 2-12x +32<0,解得4<x <8,即4<6t <8,∴83<t <323;∵323-83=8,∴每天约有8小时供水紧张.(理)某物流公司购买了一块长AM =30米,宽AN =20米的矩形地块AMPN ,规划建设占地如图中矩形ABCD 的仓库,其余地方为道路和停车场,要求顶点C 在地块对角线MN 上,B 、D 分别在边AM 、AN 上,假设AB 长度为x 米.(1)要使仓库占地ABCD 的面积不少于144平方米,AB 长度应在什么范围内? (2)若规划建设的仓库是高度与AB 长度相同的长方体形建筑,问AB 长度为多少时仓库的库容最大?(墙体及楼板所占空间忽略不计)高考总复习含详解答案[解析] (1)依题意得三角形NDC 与三角形NAM 相似,所以DC AM =ND NA ,即x 30=20-AD20,AD =20-23x ,矩形ABCD 的面积为S =20x -23x 2 (0<x <30),要使仓库占地ABCD 的面积不少于144平方米, 即20x -23x 2≥144,化简得x 2-30x +216≤0,解得12≤x ≤18. 所以AB 长度应在[12,18]内.(2)仓库体积为V =20x 2-23x 3(0<x <30),V ′=40x -2x 2=0得x =0或x =20, 当0<x <20时,V ′>0,当20<x <30时V ′<0, 所以x =20时,V 取最大值80003m 3,即AB 长度为20米时仓库的库容最大.16.(2010·皖南八校联考)对定义域分别是Df ,Dg 的函数y =f (x ),y =g (x ),规定: 函数h (x )=⎩⎪⎨⎪⎧f (x )g (x ),当x ∈Df 且x ∈Dg ,f (x ),当x ∈Df 且x ∉Dg ,g (x ),当x ∈Dg 且x ∉Df .(1)若函数f (x )=1x -1,g (x )=x 2,写出函数h (x )的解析式;(2)求问题(1)中函数h (x )的值域;(3)若g (x )=f (x +α),其中α是常数,且α∈[0,π],请设计一个定义域为R 的函数y =f (x ),及一个α的值,使得h (x )=cos4x ,并予以证明.[解析] (1)由定义知,h (x )=⎩⎪⎨⎪⎧x 2x -1,x ∈(-∞,1)∪(1,+∞),1,x =1.(2)由(1)知,当x ≠1时,h (x )=x -1+1x -1+2,则当x >1时,有h (x )≥4(当且仅当x =2时,取“=”); 当x <1时,有h (x )≤0(当且仅当x =0时,取“=”). 则函数h (x )的值域是(-∞,0]∪{1}∪[4,+∞).(3)可取f (x )=sin2x +cos2x ,α=π4,则g (x )=f (x +α)=cos2x -sin2x ,于是h (x )=f (x )f (x +α)=cos4x .(或取f (x )=1+2sin2x ,α=π2,则g (x )=f (x +α)=1-2sin2x .于是h (x )=f (x )f (x +α)=cos4x ).[点评] 本题中(1)、(2)问不难求解,关键是读懂h (x )的定义,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乍一看可能觉得无从下手,但细加观察不难发现,cos4x =cos 22x -sin 22x =(cos2x +sin2x )(cos2x -sin2x )积式的一个因式取作f (x ),只要能够找到α,使f (x +α)等于另一个因式也就找到了f (x )和g (x ).17.(文)某种商品在30天内每件的销售价格P (元)与时间t (天)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该商品在30天内日销售量Q (件)与时间t (天)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1)(2)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描出实数对(t ,Q )的对应点,并确定日销售量Q 与时间t 的一个函数关系式;(3)求该商品的日销售金额的最大值,并指出日销售金额最大的一天是30天中的第几天?(日销售金额=每件的销售价格×日销售量)[解析] (1)P =⎩⎪⎨⎪⎧t +20 (0<t <25,t ∈N *)-t +100 (25≤t ≤30,t ∈N *) (2)图略,Q =40-t (t ∈N *) (3)设日销售金额为y (元),则y =⎩⎪⎨⎪⎧-t 2+20t +800 (0<t <25,t ∈N *)t 2-140t +4000 (25≤t ≤30,t ∈N *)高考总复习含详解答案=⎩⎪⎨⎪⎧-(t -10)2+900 (0<t <25,t ∈N *)(t -70)2-900 (25≤t ≤30,t ∈N *) 若0<t <25(t ∈N *),则当t =10时,y max =900;若25≤t ≤30(t ∈N *),则当t =25时,y max =1125.由1125>900,知y max =1125,∴这种商品日销售金额的最大值为1125元,30天中的第25天的日销售金额最大. (理)(2010·广东六校)某西部山区的某种特产由于运输的原因,长期只能在当地销售,当地政府通过投资对该项特产的销售进行扶持,已知每投入x 万元,可获得纯利润P =-1160(x -40)2+100万元(已扣除投资,下同),当地政府拟在新的十年发展规划中加快发展此特产的销售,其规划方案为:在未来10年内对该项目每年都投入60万元的销售投资,其中在前5年中,每年都从60万元中拨出30万元用于修建一条公路,公路5年建成,通车前该特产只能在当地销售;公路通车后的5年中,该特产既在本地销售,也在外地销售,在外地销售的投资收益为:每投入x 万元,可获纯利润Q =-159160(60-x )2+1192·(60-x )万元,问仅从这10年的累积利润看,该规划方案是否可行?[解析] 在实施规划前,由题设P =-1160(x -40)2+100(万元),知每年只需投入40万,即可获得最大利润100万元,则10年的总利润为W 1=100×10=1000(万元)实施规划后的前5年中,由题设P =-1160(x -40)2+100知,每年投入30万元时,有最大利润P max =7958(万元) 前5年的利润和为7958×5=39758(万元) 设在公路通车的后5年中,每年用x 万元投资于本地的销售,而剩下的(60-x )万元用于外地区的销售投资,则其总利润为W 2=[-1160(x -40)2+100]×5+(-159160x 2+1192x )×5=-5(x -30)2+4950. 当x =30时,W 2=4950(万元)为最大值,从而10年的总利润为39758+4950(万元). ∵39758+4950>1000, ∴该规划方案有极大实施价值.。
高一数学抽象函数常见重点题型解析归纳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而言,掌握好抽象函数常见题型的解法,有助于他们在高考数学的考试中发挥的更加出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1常见题型解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数学抽象函数常见题型高一数学填空题解题方法一、直接法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二、特殊化法当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把题中变化的不定量用特殊值代替,即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三、数形结合法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等价转化法将问题等价地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解决恒成立问题通常可以利用分离变量转化为最值的方法求解。
高一数学复习答疑问题1:我的基础还可以,上课老师讲的也都能听懂,但是一到自己做就做不出来了,帮忙分析一下原因。
答:数学这个东西是靠着逻辑吃饭的,是靠着逻辑演绎向前推进和发展的。
当一个老师把你抱到了逻辑的起点上,告诉你这个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说饿了就应该找饭吃,下雨了就应该找伞来打,告诉你了这个逻辑规则,你自己肯定会按照逻辑的顺序往前跑,这就叫为什么上课听得懂。
为什么课下自己不会做了呢?是因为课下你找不到逻辑的起点,就像一个运动员空有一身本领,跑得飞快,没有找到起点,没有到起点做好认真的准备,结果人家一发令,你没反应。
有两种学习的模式,一种是靠效仿,老师给我变一个数,出两道类似的练习题,照老师的模子描下来,结果做对了,好象我学会了,这就是效仿的方式来学数学,这种方式在小学是主要手段,在初中,这种手段还占着百分之六七十的分量,但是到了高中就不行了,靠模仿能得到的分数也就是五六十分,其他的分数都要靠你的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你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你的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
一、直接法这是解填空题的基本方法,它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例1设,)1(,3)1(j m i b i i m a -+=-+=其中i ,j 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又)()(b a b a -⊥+,则实数m = 。
解:.)2(,)4()2(j m mi b a j m i m b a +-=--++=+∵)()(b a b a -⊥+,∴0)()(=-⋅+b a b a ∴0)4)(2()]4()2([)2(222=-+-⋅-++-++j m m j i m m m j m m ,而i ,j 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故可得,0)4)(2()2(=-+-+m m m m ∴2-=m 。
例2已知函数21)(++=x ax x f 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22121)(+-+=++=x a a x ax x f ,由复合函数的增减性可知,221)(+-=x ax g 在),2(+∞-上为增函数,∴021<-a ,∴21>a 。
例3现时盛行的足球彩票,其规则如下:全部13场足球比赛,每场比赛有3种结果:胜、平、负,13场比赛全部猜中的为特等奖,仅猜中12场为一等奖,其它不设奖,则某人获得特等奖的概率为 。
解:由题设,此人猜中某一场的概率为31,且猜中每场比赛结果的事件为相互独立事件,故某人全部猜中即获得特等奖的概率为1331。
二、特殊化法当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把题中变化的不定量用特殊值代替,即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例4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CA CA cos cos 1cos cos 。
解:特殊化:令5,4,3===c b a ,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0cos ,53cos ==C A ,从而所求值为53。
例5 过抛物线)0(2>=a ax y 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FQ 的长分别为p 、q ,则=+qp 11 。
分析:此抛物线开口向上,过焦点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抛物线均有两个交点P 、Q ,当k 变化时PF 、FQ 的长均变化,但从题设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尽管PF 、FQ 不定,但其倒数和应为定值,所以可以针对直线的某一特定位置进行求解,而不失一般性。
解:设k = 0,因抛物线焦点坐标为),41,0(a 把直线方程a y 4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ax 21±,∴aFQ PF 21||||==,从而a q p 411=+。
例6 求值=++++)240(cos )120(cos cos 222οοa a a 。
分析:题目中“求值”二字提供了这样信息:答案为一定值,于是不妨令ο0=a ,得结果为23。
三、数形结合法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7 如果不等式x a x x )1(42->-的解集为A ,且}20|{<<⊆x x A ,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根据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作函数24x x y -=和函数x a y )1(-=的图象(如图),从图上容易得出实数a 的取 值范围是[)+∞∈,2a 。
例8 求值=+)21arctan 3sin(π。
解:=+)21arctan 3sin(π)21sin(arctan 21)21cos(arctan 23+, 构造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则其中的角θ即为21arctan ,从而.51)21sin(arctan ,52)21cos(arctan ==所以可得结果为101525+。
例9 已知实数x 、y 满足3)3(22=+-y x ,则1-x y的最大值是 。
解:1-x y 可看作是过点P (x ,y )与M (1,0)的直线的斜率,其中点P 的圆3)3(22=+-y x 上,如图,当直线处于图中切线位置时,斜率1-x y最大,最大值为3tan =θ。
四、等价转化法通过“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将问题等价地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10 不等式23+>ax x 的解集为(4,b ),则a= ,b= 。
解:设t x =,则原不等式可转化为:,0232<+-t at ∴a > 0,且2与)4(>b b 是方程0232=+-t at的两根,由此可得:36,81==b a 。
例11 不论k 为何实数,直线1+=kx y 与曲线0422222=--+-+a a ax y x 恒有交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题设条件等价于点(0,1)在圆内或圆上,或等价于点(0,1)到圆42)(22+=+-a y a x ,∴31≤≤-a 。
例12 函数x x y -+-=3214单调递减区间为 。
解:易知.0],3,41[>∈y x ∵y 与y 2有相同的单调区间,而313441122-+-+=x x y ,∴可得结果为]3,813[。
总之,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选择方法,是快速准确地解数学填空题的关键。
五、练习1 已知函数()1+=x x f ,则()._______31=-f讲解 由13+=x ,得()431==-x f,应填4.请思考为什么不必求()x f1-呢?2. 集合⎪⎭⎪⎬⎫⎪⎩⎪⎨⎧∈-<≤-=Nx x M x ,2110log 11的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 讲解 {}{}N x x x x M ∈<≤=∈<≤=,10010N x 2,lgx 1,显然集合M 中有90个元素,其真子集的个数是1290-,应填1290-.快速解答此题需要记住小结论;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其真子集的个数是.122- 3. 若函数()[]b a x x a x y ,,322∈+-+=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则._____=b讲解 由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2+-=a x ,得 4-=a ,而12=+ba ,有6=b ,故应填6. 4. 果函数()221x x x f +=,那么()()()()._____4143132121=⎪⎭⎫ ⎝⎛++⎪⎭⎫ ⎝⎛++⎪⎭⎫ ⎝⎛++f f f f f f f讲解 容易发现()11=⎪⎭⎫ ⎝⎛+t f t f ,这就是我们找出的有用的规律,于是原式=()2731=+f ,应填.27本题是2002年全国高考题,十分有趣的是,2003年上海春考题中也有一道类似题:设()221+=xx f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的方法,可求得()()()()().______650f 45=++⋅⋅⋅++⋅⋅⋅+-+-f f f f5. 已知点P ()ααcos ,tan 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第____象限. 讲解 由已知得 ⎩⎨⎧<>⇒⎩⎨⎧<<,0cos ,0sin ,0cos ,0tan αααα 从而角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故应填二.6. 不等式()120lg cos 2≥x(()π,0∈x )的解集为__________.讲解 注意到120lg >,于是原不等式可变形为 .0cos 0cos 2≥⇔≥x x 而π<<x 0,所以20π≤<x ,故应填.20⎭⎬⎫⎩⎨⎧∈≤<R x x x ,π7. 如果函数x a x y 2cos 2sin +=的图象关于直线8π-=x 对称,那么._____=a讲解 ()ϕ++=2sin 12a y ,其中a =ϕtan .Θ8π-=x 是已知函数的对称轴,282ππϕπ+=+⎪⎭⎫⎝⎛-∴k ,即Z k k ∈+=,43ππϕ, 于是 .143tan tan -=⎪⎭⎫⎝⎛+==ππϕk a 故应填 1-. 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如下小结论:函数()ϕω+=x A y sin 和()ϕω+=x A y cos 的图象关于过最值点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分别成轴对称图形.8. 设复数⎪⎭⎫⎝⎛<<+=24cos sin 21πθπθθz 在复平面上对应向量1OZ ,将1OZ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3π后得到向量2OZ ,2OZ 对应的复数为()ϕϕsin cos 2i r z +=,则.____tan =ϕ 讲解 应用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得⎪⎭⎫ ⎝⎛-=43sin 43cos12ππi z z ()()[]i θθθθcos sin 2cos sin 222++--=, 于是 ,1tan 21tan 2cos sin 2cos sin 2tan -+=+-=θθθθθθϕ故应填 .1tan 21tan 2-+θθ9.设非零复数y x ,满足 022=++y xy x ,则代数式 20052005⎪⎪⎭⎫ ⎝⎛++⎪⎪⎭⎫ ⎝⎛+y x y y x x 的值是____________.讲解 将已知方程变形为 112=+⎪⎪⎭⎫⎝⎛+⎪⎪⎭⎫ ⎝⎛y x y x ,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得.2321ω=±-=i y x 显然有231,1ωωω-=+=, 而166832005+⨯=,于是原式=()()200520052005111ωωω+++=()()20052200521ωωω-+-=.112=-+ωω在上述解法中,“两边同除”的手法达到了集中变量的目的,这是减少变元的一个上策,值得重视.10. 已知{}n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如果n S 是{}n a 的前n 项和,那么._____lim =∞→nnn S na讲解 特别取n a n =,有()21+=n n S n ,于是有().211212lim lim lim 2=+=+=∞→∞→∞→nn n n S na n n n n n 故应填2.11.列{}n a 中,()⎪⎩⎪⎨⎧-=是偶数),(是奇数,n n a n n n 5251n n a a a S 2212+⋅⋅⋅++=, 则.________2lim =∞→nn S讲解 分类求和,得()(),n n n a a a a a a S 24212312+⋅⋅⋅++++⋅⋅⋅++=-Θ∴8151152511512222lim =--+-=∞→nn S ,故应填81.12.以下四个命题: ①();〉3122≥+n n n ②();1226422≥++=+⋅⋅⋅+++n n n n ③凸n 边形内角和为()()();31≥-=n n n f π ④凸n 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422≥-=n n n n f其中满足“假设()0,k k N k k n ≥∈=时命题成立,则当n=k+1时命题也成立’’.但不满足“当0n n =(0n 是题中给定的n 的初始值)时命题成立”的命题序号是 .讲解 ①当n=3时,13223+⨯>,不等式成立;② 当n=1时,21122++≠,但假设n=k 时等式成立,则()()()()2111221264222++++=++++=++⋅⋅⋅+++k k k k k k ;③ ()()π133-≠f ,但假设()()π1-=k k f 成立,则 ()()()[];ππ111-+=+=+k k f k f④ ()()22444-≠f ,假设()()22-=k k k f 成立,则()()()()()[].221131-++≠-+=+k k k k f k f故应填②③. 13.某商场开展促销活动,设计一种对奖券,号码从000000到999999. 若号码的奇位数字是不同的奇数,偶位数字均为偶数时,为中奖号码,则中奖面(即中奖号码占全部号码的百分比)为 .讲解 中奖号码的排列方法是: 奇位数字上排不同的奇数有35P 种方法,偶位数字上排偶数的方法有35,从而中奖号码共有3355⨯P 种,于是中奖面为%,75.0%10010000005335=⨯⨯P故应填%.75.014. ()()7221-+x x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是.__________讲解 由()()()()772722221-+-=-+x x x x x 知,所求系数应为()72-x 的x 项的系数与3x 项的系数的和,即有()(),100822447667=-+-C C故应填1008.15. 过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为3、4、5, 且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讲解 长方体的对角线就是外接球的直径R 2, 即有(),505434222222=++==R R从而 ππ5042==R S 球,故应填.50π16. 若四面体各棱的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是 (只需写出一个可能的值).讲解 本题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解题的开窍点是:每个面的三条棱是怎样构造的,依据“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可否定{1,1,2},从而得出{1,1,1},{1,2,2},{2,2,2}三种形态,再由这三类面构造满足题设条件的四面体,最后计算出这三个四面体的体积分别为:611,1211 ,1214,故应填.611、1211 、1214中的一个即可. 17. 如右图,E 、F 分别是正方体的面ADD 1A 1、面BCC 1B 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 1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 .(要求:把可能的图的序号都填上)讲解 因为正方体是对称的几何体,所以四边形BFD 1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分为: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的射影,也就是在面ABCD 、面ABB 1A 1、面ADD 1A 1上的射影.四边形BFD 1E 在面ABCD 和面ABB 1A 1上的射影相同,如图○2所示; 四边形BFD 1E 在该正方体对角面的ABC 1D 1内,它在面ADD 1A 1上的射影显然是一条线段,如图○3所示. 故应填○2○3. 18 直线1-=x y 被抛物线x y 42=截得线段的中点坐标是___________.○1 ○2 ○3 ○4 A B D C E F A 1 B 1C 1D 1讲解 由⎩⎨⎧=-=x y x y 4,12消去y ,化简得,0162=+-x x设此方程二根为21x x ,,所截线段的中点坐标为()00y x ,,则.213200210=-==+=x y x x x ,故 应填 ()2,3.19 椭圆125922=+y x 上的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的乘积为m ,则当m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讲解 记椭圆的二焦点为21F F ,,有,10221==+a PF PF则知 .25222121=⎪⎪⎭⎫⎝⎛+≤⋅=PF PF PF PF m 显然当521==PF PF ,即点P 位于椭圆的短轴的顶点处时,m 取得最大值25.故应填()0,3-或().0,320 一只酒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它的函数解析式是()20022≤≤=y x y ,在杯内放一个玻璃球,要使球触及酒杯底部,则玻璃球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讲解 依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大圆的圆心在y 轴上,并且圆与抛物线切于抛物线的顶点,从而可设大圆的方程为 ().222r r y x =-+由 ()⎪⎩⎪⎨⎧==-+,,22222x y r r y x 消去x ,得 ()0122=-+y r y (*)解出 0=y 或().12r y -= 要使(*)式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0=y ,只要且只需要(),012≤-r 即.1≤r再结合半径0>r ,故应填.1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