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房地产发展前景之我见(论文)

中国房地产发展前景之我见(论文)

中国房地产发展前景之我见(论文)
中国房地产发展前景之我见(论文)

中国房地产发展前景之我见

自从2009 年底至2010 年5 月,国家多次采取严格的调控措施对国内重点城市的房地产行业进行整顿,虽然有效的抑制了国内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有力的打击了少数房地产开发商和投机客的炒房、炒地、捂盘惜售等不法行为。可是,这仅仅是取得了暂时的成效,如果不从根本上着手解决问题,我所居住的苏州在房价这个问题上也依然没有得到突破,老百姓依然不能支付天高的房价。那么等风头过后,这些开发商的炒地、炒房、捂盘惜售、抬高房价的行为还会重新上演,还会造成老百姓买房难实际问题的存在。那么,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应该如何有效的解决我国房地产行

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全国布局不合理,形成头重、脚轻、肚子空的局面

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城乡投资开发比例严重失调,形成头重脚轻肚空的局面。1)、所谓头重;就是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投资人把开发投资的目标集中放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区和一线中心城市来发展。因为这些一线城市的特点是,经济基础发达,人口密集度高,流动人员多,土资源紧缺,投资利益巨大,容易形成较大的投资竟争局面,从而形成投资追风潮。(2)、所谓脚轻;是指对于偏远欠发达区域或贫困区域,则很少有房地产开发商愿意把投资目标放在那里,这些地区的居民居住条件极其简陋,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也相对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居民无力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更缺少投资开发资金从而形成脚轻的局面。(3)、所谓肚空;就是指那些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也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少数投资开发企业在二、三线城市中也只注重对高端房屋的开发和投资,而对那些需要得到居住环境改善的广大群众却很难从中得到实际上的改善,而各地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来改善最广大群众的基本居住条件。加之二、三线城市和贫困城区首先富裕起来的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晚年、子女和家人能够在生活条件上得到最大的改善,他们大多数会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资金投向沿海发达城区和中心城市购房居住。这样也就势必造成二、三线城城市以及贫困城区的房地产开发资金大量的流向经济发达城区和一线中心城市。那么,如何能够合理的改变这一发展趋势,如何能够使房地产

投资资金投向二、三线城市和贫困城区呢?这就需要国家出台更有利的调控政策,来鼓励未来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企业,把投资目标转向二、三线城市和贫困城区,在全国形成新的房地产投资热点,从而更大的改善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这些二、三线城市和贫困地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如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力的拉动内需,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广大群众的消费水平

二、政策导向不明确,调控措施缺乏长远目标

近年来,我国的土地出让机制是以招投标和公开拍卖为主的土地转让为主要手段,这些都是公开透明的,在制度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种土地转让方式只是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了各地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而这些房地产开发商们只有土地认购和建设成本,而缺少社会责任成本,造成房价节节攀高,形成富人利益效应。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最广大老百姓的真正利益,所以才会造成目前我国的土地价格越拍越高,尤其是热点地区和沿海城市的房价一涨再涨的局面。由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全国没有形成一盘棋,没有地区差别和区域政策,势必造成哪里投资最挣钱,哪里的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客们就会一拥而上,哪里是投资热点,哪里的地价和房价就会涨的越高。

最近一些地方认为,公开拍卖土地的方法不好,不能有效的控制土地价格过快的上涨,希望采取综合招投标的方法来控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可是大家想一想,如果采取综合招投标的方法来控制土地价格的过快上涨来控制房价,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广大老百姓买房难的问题?是否能够真正的起到控制房价过快的上涨呢?我看未必如此,

而且还会产生新的权钱交易,产生新的腐败现象的发生,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是历史的倒退,是掩耳盗铃。另外,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等系列提高和限制个人二套房和三套房信贷比例以及调高利率等措施,来收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打压楼市,虽然从目前看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只是解决一下燃眉之急的应急措施而已,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长远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一线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开发,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如果国家只从住宅信贷方面加以限制,那么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投资商们将会改变其投资策略。比如说;他们可以在中心城市购置大量土地,用来开发建设商务楼、办公楼、高档商场、宾馆等来达到其增值的目的,也一样可以带动地价和房价达到长期投资获利

之目的。

三、适时调整战略布局,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

我认为;目前要想控制住房地产开发市场过热的势头,国家就要出台合理适度的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长远政策和策略,适时调整战略布局,在全国形成一棋盘的思想。应该在全国推广54321 的区域性差别调控政策。所谓54321 区域展性差别政策就是;国家把全国城市按经济发展状况划分为四类城市投资开发区域(既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贫困城区。)首先对全国的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采取543 的区域差别政策。也就是说土地还实行公开拍卖价高者得,但是房屋建好后除安置回迁居民外,其房屋销售按一类区50%(包括商务楼、办公楼高档宾馆、商场、别墅住宅等),二类区按40%,

三类区按30%,交由各地政府以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买给当地居民,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开发商也可以按同地段的房屋销售平均价格折现给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用来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安置动迁居民使用,政府按经济适用房价格返还给开发商投资资金。这样以来房地产开发

企业在认购土地时就不得不考虑到地价认购成本,如果高价拿地可能

就要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问题。二线城市采取432 的区域差别政策来调控(既一类区40%、二类区30%、三类区20%)的方法。同样三线城市可以采取321 的区域差别政策来调控(既一类区30%、二类区20%、三类区10%)。一线城市应以四个辖市,各省会城市以及沿

海发达城市为主,二、三线城市则按年人平均工资标准来区别划分,这样中央可以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每五年进行一次评估划定。对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热点地区可以适当的提高标准调控房价上涨过快。其次;对灾区和贫困地区,国家可以出台一些更加优惠的鼓励政策,来吸引房地产开发企业向贫困地区和灾区开发投资,也可以由各地方政府

和银行采取补贴贷款利息等鼓励办法,为当地居民提供住房建设信贷

资金,以达到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在建设住房上全国应该统一房

屋建设标准,把好质量关,建设高品质的住宅不是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吗?其实我国农村广大群众是最诚实,最讲信用的广大群体,

如果在银行信贷、联合担保以及房屋抵押贷款上做好文章,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内需消费群体。将会有力的拉动内需。众所周知;资本投资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在这一点上无论是

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投资资本,他们的追求的目标是利

益最大化。我国改革开发放以来,象欧美、日韩等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和投资客们,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内地投资建厂、办实业等,就是因为在中国投资可以获得比在他们本国投资所能够得到的成倍的利益回报而已。没有既得利益他们是决不会到中国内地投资的。同理可证,目前造成我国房地产过热的势头,正是由于房地产

投资开发的利益使然,如

果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人在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投资,不能获得比二、三线城市和贫困地区更大的利益,甚至无得可图,那么他们势必将投资目标转那些能够获得更大利益的地区,我国有着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和贫困地区急切的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来开发和建设,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把目标和资金投放在我国的二、三线城市和贫困地区,将会拉动多么大的消费群体,也会进一步改善这种投资不平衡的局面。可以预期的是,2010 及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和特

点:

第一,房价将逐步回归理性,呈现平稳渐进发展的趋势。如果相关调控

政策及

时有力,化解了当前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并推动其健康发展,则会实现平稳的过渡;而如果任由房价按照目前趋势推进,则未来的下行和危机难以避免;预计房价在10 年代会有一个泡沫破灭和价格下跌的过程,而后再逐步平稳健康发展,但下跌的幅度和引起的危机程度则取

决于市场和政策的组合作用。

第二,保障性住房将得到加强。从目前的政策措施看,未来中国将加大

保障性住

房的建设,但中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和计划供给带来的分配畸形和无效率决定了依靠保障难以解决中国住房的民生问题。

第三,中国房地产在10 年代会经历较快的发展过程。这是由未来中国

经济增

长和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所以中国房地产预计不会出现如香港和日本的一旦下跌则一蹶不振的局面。

第四,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基本已经达到高位顶点,2010 年继续大幅上

涨的局面应该不

会出现,原因是政策已经开始对房地产发力,人们的预期和观望情绪业已出现。从中国房地产当前的形势看,2010 年的调控政策应该重点关注两个层面,一是严厉打击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控制房价,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二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危机和风险,保持房地产和房价的健康稳定发展。政策可行的路径是,一方面控制投资和投机以控制房价,另一方面通过保障住房缓解自住需求,同时加快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逐步挤压房地产中的泡沫。近期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已经显示了政策上的重视和关注,营业税优惠政策调整、“国四条”出台、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变动等从各个方面打击了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保障住房建设等增加了供给和解决了民生。沿着这样的政策路线发展,10 年代的中国房地产将会更加健康稳定和成熟。

结语:总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从创

业到成熟壮

大,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条,房地产业的发展好坏不仅仅可以影响一个城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正常发展的脚步。因此说;保持健康可持续性具有我国特点的房地产业的均衡发展,就必须走全国一盘棋的道路,做到“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保有压、确保质量。”住房建设要坚决避免短期行为,坚决杜绝今天建、明天拆的短期烂尾楼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才能使广大的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使广大群众的居住、生存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

摘要:

关键词:

2012年国家仍然延续上年度的公民福利政策之路,房地产业将在挤压与淘汰中顽强成长。

由于上年度对货币从紧政策、限价政策、限购都没有对商品房限制达到预期、保障性住房在人民强烈呼吁声迟缓走到台前,城镇住房刚性需求根本不会逆转,房地产业也绝对不会崩盘,商品房开发商确实难,商品房价格涨也难,降也难。保障性住房批量上市那一天,就是房地产业政策松动的光环,要等到下半年。

2012年房地产业仍属于国家为经济放缓做贡献,为国家调控GDP走势的杠杆之一。

一、房地产政策调整

2012年国家对房地产政策一是完善,二是调整,三是继续整顿,国家将进一步理顺房地产政策,纠偏改错,使其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国家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基建政策与使用管理政策;

2、国家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土地分类供应政策;

3、一线城市征收房产税将陆续出台;开征房产税之时,就是限购房政策自动取消之日;

4、国家按区域性调整政策性商品房政策;

5、下半年对商品房的金融政策将适度调整;

6、下半年对商品房的管理政策会也会适度调整,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二、土地供应量走势

土地供应量走势为:2012年土地供应总量会适度增加,但不会超过2011年15%,土地供应向政策性商品住房倾斜。对一二线城市商品住房土地供应仍属于严控范围。呈现商品住房有钱也无地的局面;三四线城市为了财政积累,将商品住房土地供应量会适量放开。

对保障性住房,政策性商品住房和商品住房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土地供应方式,政策性商品住房将是土地供应主体。

1、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方式:以计划经济形式供应占总土地供应量15%。

2、政策性商品住房土地供应方式:以计划加市场经济形式供应,实行限制性招、拍、挂。占总土地供应总量50%。

3、商品住房土地供应方式:以市场经济形式供应,招、拍、挂。占总土地供应总量35%。

这样的土地供应格局基本定型。由于地方财政情况没有较大的好转,地方土地财政的态势暂时无法缓解。

三、房地产资金走势

对房地产金融货币从紧的政策会维持到明年的下半年。主要原因是以下五个问题造成的:

1、由于相互制约的税收政策与金融政策调整不到位;

2、连续出台的金融政策没有到达预期,反而拉高了CPI,CPI回落缓慢;

3、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没有进行合理调整,政府需构建防范经济

泡沫风险围墙;

4、保障性住房不能如期到位,保障性住房属于公共产品全额由中央财政与

地方财政支付,由于这两年公民福利年年超标,直接影响国家财政预算的总盘子;

5、仍然要利用房地产把过快的GDP拉下来,维持到国家理想经济目标。

所以,2012年金融管理对房地产资金走势仍处于货币从紧的态势,当国家保障性住房按计划批量上市那一天,房地产业政策就会松动,要等到下半年。

四、保障性住房走势

国家由于财政问题对保障性住房会进一步放开,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融入进来,

参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监管,加强对保障性住房使用监管。保障性住房建设资与使用管理资金将以地方政府公共产品指令性任务按年度分配,纳入中央与地方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一线城市:第一批廉租房与公租房陆续到位,第二批廉租房与公租房开建;

二线城市: 第一批廉租房与公租房部分转变为政策性商品住房销售,用来

保障资金回笼。第二批廉租房与公租房开建,来填补第一批廉租房与公租房未完成的任务。

三线城市: 第一批廉租房与公租房开建,由于资金缺口进展缓慢。

四线城市:廉租房与公租房由于地方财政无资金调配,要等到2013年启动。

五、政策性商品住房——限价房走势

限价房属于政策性商品住房之列,由于我国庞大的城镇人口对房产的需求市场,30年内房地产的需求都属于刚性需求期。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实行金融严格

从紧的政策,计划期的限价房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11完成的廉租房和公

租房将有一大部分会被改变性质,地方政府将保障性住房变为政策性商品住房出售。这样,既解决了庞大限价房群体的需求,又可以使地方政府可以迅速完成资金回笼,呈现政策性商品住房PK保障性住房,政策性商品住房PK商品房两种局面。致使政策性商品住房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新的相互角逐的战场。

六、商品房走势

无人能够改变城镇住房刚性需求的局面,但商品房不会走出计划与市场经济共存的怪圈。土地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循环,建设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循环。地方政府不堪财政捉襟见肘的压力,为了迅速回笼资金,将部分保障性住房改变为政策性商品住房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对商品房较大冲击的态势已经形成。2012年商

品房的金融政策仍然是以从紧为主,城市商品房的态势仍然严峻。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 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 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后来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 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 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 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 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 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 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世界 各国都看到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科技发展, 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推进本国的物联网发展。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 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 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 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 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 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 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 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 传感设备。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 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2011年12月,我国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 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

中国酒店业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十大趋势:跨国酒店品牌继续发展;城市综合体、农村经济转型促进酒店建设;中国元素和特色成为酒店业关注点;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潮流进入酒店业;低碳化得到重视等等。 1、跨国酒店品牌继续发展 2011年10月18日,洲际公布2011年全球半年报,中国为全球表现最强劲的市场,中国区平均每间可售客房收入增长12.7%,房价增长7.1%。洲际在中国区共有154家开业酒店,还有150家左右酒店在建。洲际预测中国酒店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美国,酒店房间数量届时可能达610万间;2039年酒店房间数量可能增至910万间,约为中国目前酒店房间数量的4倍,约为美国目前酒店房间数量的2倍。洲际中国元素品牌未命名已签12家,首家酒店将于2012年底或2013年初开业,除了北京和上海外,大多位于二三线城市。计划2至3年内将中国元素品牌酒店拓展至海外中国出游市场。这个品牌将重视对大堂的装修、提供中餐、在餐厅中增设更多的包间、开设茶室等。 2010年以来,希尔顿已签近40份在中国的管理协议,其中超过30家位于二、三线城市,与世茂集团在天津、南京、武汉等8座城市酒店项目预计于2011年至2014年间陆续开业,北京、重庆、深圳、太原、贵阳也有新酒店开业,2012年有21家新酒店投入运营。万豪在中国签约的酒店已经超过100家 2、城市综合体、农村经济转型促进酒店建设 全国已经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大力加以培育。全国有20个省区市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制订一系列具体措施。在资金支持上,多数省区市旅游发展资金增幅都超过50%。 万达已开业19家五星级酒店,计划到2012年累计开业五星级标准酒店38家,营业面积170万平方米,已与凯悦、希尔顿、雅高、喜达屋、洲际等15个品牌建立管理关系。城市旅游综合体万达广场现在在国内有100个,总投资量大概1700亿。 江阴半个月震动中国酒店业,2011年10月8日,由华西村筹资30亿元人民币建起高328米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开业,826间客房包括总统套房16间,会所中耗资2.7亿的金牛内体是铜质、用1公分左右的金板作全身装饰,黄金用料共一吨;酒店还陈列5000幅书画;2011年10月20日,江阴新桥镇威尔顿酒店签约,威尔顿购物广场总投资50亿元,威尔顿酒店目标为中国金融家俱乐部,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客房1000余间。 2011年10月,苏州4天中签约1家开工3家,10月20日,新鸿基地产与四季酒店集团签约苏州四季酒店;10月17日,苏州泰达宾乐雅酒店、中茵阿丽拉酒店和居山湾大酒店开工,泰达宾乐雅投资12亿元,中茵阿丽拉投资6亿元,居山湾投资3.4205亿元。 2010年,全国有27个省市申评五星级酒店,河南、湖南、甘肃、西藏4个地区没有申评。全国星评委共收到全国各地申评五星级酒店报告123份,其中广东21家,其次是上海、江苏、浙江等,中部地区湖北5家、安徽5家、山西3家、江西2家。 贵州黔东南州目前四星级以上酒店只有4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四星级以上酒店46家,预计总投入30亿元。黑龙江省伊春市2010年有6家五星级酒店开工建造。 3、中国元素和特色成为酒店业关注点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其中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 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复合增长率为11.2%,到2015年,服务 增加值比重将增加四个百分点达到47%[1] 。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 良好,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二)酒店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旅游总收入29475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10.3% ,国内旅游收入 同比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及入境过夜旅游外汇增长3.3%[2]。 预计到“十三五”,我国旅游人数会达到35亿,入境过夜人数会达到1.5 亿。从宏观面看,酒店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分析 (一)国家政策将突破预期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现状,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战 略性支柱产业,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已跻身为世界第一大入境 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由此可见,中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 国内旅游市场。 (二)酒店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1、全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导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旅游酒店也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业在我国未来十年的历史发展时期内,将再一次引来历史性的大发 展,而作为旅游业基础产业之一的酒店业也将随之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酒店集团在本土的竞争。 3、连锁化、集团化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4、民营企业将在中国酒店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酒店业是竞争性较强的企业,国家的大政策是:国有资产将有选择性的退 出酒店领域,并在3—5年内减少国有资产在酒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民 营企业将是中国未来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国家在政策法规,经融环境和维护 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所提供的支持,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这 些因素都为民营企业介入酒店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国家相关政策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获得国务院通过,对于旅游产业的重视首次 上升到中央战略级别,国家有意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包括旅游在内的整个大消费崛起有相当的导向作用。 2010年12月29日,国家旅游局、中国银行在京签署了《支持旅游产业发

物联网工程专业前景如何

物联网工程专业前景如何 物联网工程专业前景如何 要成为物联网专业的“合格品”看来并非易事,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勤修内功”,发奋努力。事实上,学生需要学习包括信息与通 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无线通信,物联网安全技术等20多门主要 课程,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最好还拥有外语这把 “刷子”,这样就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 经过四年的学习,成绩合格的你将顺利毕业,并被授予工学学士。此时的你,必然面临着选择:既可以进一步深造,读研的方向可以 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等; 当然,也可以选择就业,“施展”自身所学。知识面宽广的你可以 选择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 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 等方面的工作。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赋予物体以智能,可以 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 和对话。它以通信技术为基础,让物理设施和IT设施进行“联姻”,从而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实现互联 互通,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而在我国,它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10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 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进入了“国字号”发展的 轨道,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尔集团推出了“物联网冰箱”, 在这种冰箱上输入相关信息后,不出家门,就能轻松缴纳水电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将进入一个“物联网时代”。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智能家居的产业链 智能家居产业链大致可分为单品、智能家居系统、产业链源头与平台三个部分。 图表智能家居产业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产业发展阶段 基于“五力模型”的智能家居行业分析由于智能家居行业还处于成长期,还没有规模化效应。虽然目前智能家居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众多,但由于市场认可度低,产品技术不成熟,产品质量不稳定,尤其是家庭网络系统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框架和标准,各个品牌的设备自成一派,各种产品难以互通互联,使用者的智能家居系统出现问题,需要更换配件时,只能选择开发商提供的同品牌产品,不能更换其他厂家的产品,这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使得智能家居企业开发的产品和系统仅仅停留在体验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整个行业也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严重限制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壮大。因为用户大多数是第一次采用智能家居系统,因此无所谓品牌的忠诚度,无形中也加剧了竞争。 (三)互联网和家电巨头联手布局智能家居

如今智能家居日渐成为物联网行业新的风口,从布局到竞争,家电厂商、互联网公司和传统科技巨头纷纷开始采取战略结盟的方式加速布局智能家居市场。 2014年末,美的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除资本层面外,小米与美的将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态链、移动互联网进行多种模式的战略合作,包括双方在智能家居、电商、物流和战略投资等领域的对接。 2015年初,海尔与魅族的跨界合作终于落地,魅族入驻海尔U智能家居平台,海尔将向魅族开放其U平台SDK,使魅族手机可控制所有海尔智能家居产品,同时魅族也将向海尔开放apps系统级别的权限。 由于海尔与美的代表目前国内白色家电的两大主导阵营,与智能手机厂商结盟合作意味着智能家居生态链已经开始形成。 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互联网的领先企业,其拥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资源,阿里云系统(YunOS)与海尔U-Home、魅族Life Kit打通,融合上下游软硬件服务商,可以支持多达上百种智能设备,将在智能家居生态圈中发挥着“联动”的作用。 就连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上也自曝参观了格力电器,引发外界对于360与格力合作的猜测。自2014年以来,360频频出手布局智能家居领域,如与TCL联手推出智能空气净化器、与奥克斯启动智能空调上的战略合作等。 (四)行业集中度 智能家居行业起步十几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外一线品牌代表有:ABB、施耐德一莫顿、西门子、霍尼韦尔、罗格朗——奥特、路创等;国外二线品牌代表有:飞利浦——邦奇、施耐德——奇胜、快思聪、Control4等;国内自主品牌代表有:河东、海尔、海信、索博、瑞朗、艾默尔、爱瑟菲、莱得圣等。而从目前国内提供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主体来看,国内智能家居厂商主要有三个来源: 1、传统的可视对讲厂商(代表厂家:安居宝)家庭防盗产品生产厂家一般有一定的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等经验,可以在其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控制功能和其他一些功能,来实现家庭自动化。此类厂商的优势在于大多都有一定的工程、设计院等关系和网络,并利用原对讲、防盗产品市场来推广产品。 2、传统的家电企业、IT企业厂商(代表厂家:海尔)这些企业结合其在家电控制领域。IT领域的优势开发出智能家居的产品,能更好的和家电结合在一起,他们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和市场影响力,积累多年的管理经验、生产经验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信誉来打开市场,此类厂商的优势在于已经具有了稳定的渠道优势和良好的用户口碑,铺货速度快。 3、智能控制类厂商(代表厂家:东软载波、英唐智控、和晶科技等)这些企业对智能控制系统的深入理解和技术积累,有能力制造出多样化的产品系列通过整和智能控制的技术成果,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化的特点,通过原有的销售渠道来打开市场。此类厂商的优势在于在智能化控制方面理解深刻,定制化水平高,产品多样性和可扩展性强。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酒店行业发展趋势

回顾过去的20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经了80年代初的茫然无措,到90年代开始的突然启动,再回归到现在的生机盎然。历经23年的风雨兼程,生命力愈加旺盛。中国的酒店业是最早向外资开放的行业之一,早在1982年就出现了第一家合资酒店“北京建国酒店”,在此后的二十年中,中国酒店业更是伴随着国际酒店业的发展与渗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酒店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1、的数量规模加速度扩张 自1980年开始,中国酒店业的产业规模成倍数地加速发展。酒店的供给量随着需求的扩大而快速增长。以旅游涉外酒店为例,1980年有酒店203家,2002年光星级酒店就增加到8880家,增长近44倍。同期,客房间数增长30余倍。旅游酒店每五年的增长率在50%以上。 2、档次与规模结构已经形成 如果不分系统地将各类酒店放在一起,到2002年末(1)五星级酒店175座,共有6.49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7.23%;(2)四星级酒店635座,共有14.35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15.99%;(3)三星级酒店2846座,共有34.65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38.62%;(4)二星级酒店4414座,共有30.60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34.10%;(5)一星级酒店810座,共有3.64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4.06%。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 3、空间分布出现三阶梯状态 中国酒店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三阶梯状态:第一阶梯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第二阶梯是中国的中部地带,第三阶梯是西部地带,整个态势是东多西少。拥有星级酒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926座;(2)浙江723座;(3)江苏575座:(4)北京572座;(5)云南560座;(6)湖北473座;(7)山东401座;(8)辽宁347座;(9)上海319座:(10)湖南319座。 二、整个行业的转变 1、由指令性的政府外事接待体系转向国民经济中有竞争力的产业 过去的旅游酒店多数是外事接待机构,招待所多数是公务住宿机构,谈不上酒店产业和发展规模。经过20余年的建设,将一个传统性的、指令性的、隶属于政府外事接待工作的

物联网小论文-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作者:*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 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传感网于1999年最先被提出,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随后引申为物联网这一概念,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国内3G发展、二维码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在物联网的出现基础之上将有空前的发展前景,为全世界信息产业带来又一次跨越式的产业变格,前景广阔,趋势诱人。中国当前发展物联网的时机已成熟,在一些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得到了发展,这将为以后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协议、信息交换、智能识别。 英文翻译: " Internet of Things " concept "networking Internet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its client extend and expand to any goods and goods betwee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 network concept. Its definition is: throug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frared senso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laser scanner information such as sensing device, as agreed protocols that have any goods and Internet connectio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location,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concept. Content networking (that) the word of Internet at home and abroad, generally accepted is MIT professor Ashton Auto - ID center in 1999 when the earliest research RFID brought out. In 2005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 release of the same report, content networking definition and scope has been changed, coverage has greatly expand, no longer simply means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content networking. Since August 2009 wen proposed "the perception of China", since things was officially classified as a national network, one of the five new strategic industry writ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he thing in China by the network society huge concern, its concern 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other countries incomparable. The concept of thing networking than it is a foreign concept, as it is already a "made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his coverag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has surpassed the 1999 and 2005 ITU Ashton professor referred range, content report has been labeled as "chinese-style networking" label.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第一章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 一产业增长3.3%;第二产业增长9.2%;第三产业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9%。“十二五”期间的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良好。,可谓稳中求 进。 二、旅游及酒店业发展形势分析 去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4年中国旅游经济运 行状况与2015年发展预测的报告,报告对2015年旅游经济总体形势持相对乐观的预期,预计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国内旅游人数会达到33亿,入境过夜人数会达到1亿。从宏 观的基本面看,旅游及酒店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第二章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 分析 一、政策突破预期强烈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并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二、全国酒店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一)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引导着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旅游酒店 业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业在我国未来十几年的历史时期内将再一次迎来历史性的大发展,而作为旅游业基础产业之一的酒店业也将获得空前大发展的机遇。酒店业是竞争性极强的行业,中央的大政策是:国有资产将有选择性的逐步退出酒店领域,并在3-5年内减少国有资产在酒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民营企业将是中国未来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 第三章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一节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 从总体存量上看,多数本土酒店集团在2015年实现了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有“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此三个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率来判断未来的就业情况,但可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其实,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无论是物联网专业还是云计算专业的人才是炙手可热的,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很多单位和企业不但要求应聘者须是硕士以上学历,还要求有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对此,企业纷纷表示,做核心的研发工作或核心的基础架构是需要一些经验积累的,本科应届生一般不具备这些经验。 因为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 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联网研究院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职位都要求硕士学历,因此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面对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情况下,物联网领域却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物联网行业内前景大好,这也是成为高校热门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工信部以及各级政府所颁布的规划来看,物联网在未来十年之内必然会迎来其发展的高峰期。而物联网技术人才也势必将会“迎娶”属于它的一个美好时代。 【注:本文资料来源:中国物联网智慧谷-物联网门户】

智能家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家居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的个性化需求。具有自主学习用户的生活习惯和特点。可以自动实现全方位的联动。 但就2019年看,智能家居的风口还没有完全到来,目前90%人知道智能家居的概念,却依然不知道有哪些设备功能。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云计算也已经历了10个年头,但是,智能家居行业却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导致消费者对目前的智能家居方案和产品不够认可,不愿意为此买单。 智能家居行业,产品涉及产业链极广,包含生活娱乐,安防和健康医疗等多场景应用。方案主要以便捷节能的人性家居生活产品,产品之间组网形成系统,能够根据需求模型完成物与物之间的通知和控制,也可以手机控制到语音控制的人机交互,目前,产品的厂商还是单打独斗的模式居多,没有统一标准,没有集成和共享。 未来智能家居行业,需要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包括网络、通讯、产品功能、产品能耗、产品使用方式等,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将会决定市场份额的比例。 首先,统一的行业标准,可以让家里的电器、灯光、安防设备或者其他设备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智能家居系统;

其次,网络将以wifi,NB-IOT,4G,zigbee,Bluetooth等主流技术为基础,组建一套智能家居网络,往外可以延伸到互联网,家里组建一个内部网络,既安全又方便; 最后,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有基本功能:智能灯光控制、电器控制、安防控制、应急呼叫、节约能耗、家庭医生等。应用场景包括厨房、影音系统、虚拟网络、远程(定时遥控)控制等需求。 l智能灯光控制:智能灯光控制功能是通过软件设置的,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开关、调光、就地控制、多点控制、遥控控制、区域控制等 l电器控制:传统家用电器有空调、电冰箱、吸尘器、电饭煲、洗衣机等,新型家用电器有电磁炉、消毒碗柜、蒸炖煲等。 l安防控制:一个完整的智能化安防系统主要包括门禁、报警和监控三大部分。 l防盗报警系统:系统的前端设备为各种类别的报警传感器或探测器;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控制,均必须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进行实时、可靠和正确无误的复核和报警。漏报警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误报警应该降低到可以接受的限度,系统应设置紧急报警按钮并留有与110报警中心联网的接口。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f3145522.html,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成莉 来源:《商情》2013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物联网的内涵, 分析了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现状发展趋势一、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与物品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旧是一种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嵌上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确切来说,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同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陸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后,为了促进 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

2020智能家居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智能家居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智能家居行业现状 (4) 1.1智能家居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分析 (6) 1.3智能家居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6) 2.智能家居行业存在的问题 (9) 2.1智能家居成本偏高 (9) 2.2智能家居系统施工操作复杂 (9) 2.3智能家居行业标准不统一 (10) 2.4行业服务无序化 (10) 2.5供应链整合度低 (11) 2.6基础工作薄弱 (11) 2.7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2.8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2) 3.智能家居行业前景趋势 (13) 3.1品牌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将趋势 (13) 3.2迎接消费升级,企业纷纷入局智能家居行业 (13) 3.3延伸产业链 (13) 3.4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4) 3.5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14) 3.6服务模式多元化 (15)

3.7呈现集群化分布 (15) 3.8需求开拓 (16) 4.智能家居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1智能家居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2智能家居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7) 4.3智能家居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7) 4.4智能家居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 5.智能家居行业竞争分析 (19) 5.1智能家居行业竞争分析 (19)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0)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0) 5.2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1) 5.3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1) 6.智能家居产业投资分析 (22) 6.1中国智能家居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2) 6.2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投资风险 (22) 6.3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投资收益 (23)

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酒店是在古时候的“亭驿”、“客舍”和“客栈”的基础上,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技术和交通的发达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世界旅游、商务的兴旺,酒店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而且是越来越豪华、越来越现代化。 近年来国内高档饭店建设步伐加快。根据已出版的2008 中国旅游年鉴,截至2008 年底全国星级酒店14099 家,客房159.14 万间,其中四星以上酒店超过2200 家。另一方面,希尔顿、喜达屋、洲际、万豪、香格里拉等国际饭店集团顶级品牌全面进入,并对各自的中国区域负责人提出了高星级酒店数量增幅达50%到200%的要求。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在酒店业调查机构STRGlobal 公司发表的最新数据中显示,2010 年美国以外新酒店投放最多的市场前三位都将集中在亚洲并以中国领军。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有潜力于2015 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入境旅游市场,休闲旅游将出现可观增长。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7 年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上指出,到2015 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 万家,其中星级酒店约1 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 家,对休闲度假酒店的需求也将有成倍的增长。 金融危机的逐渐淡化将国际旅游业推上了全面复苏的道路,对此,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曾预言亚洲和新兴市场将成为带动全球旅游业增长的中坚力量。旅游咨询公司IPK 发表的调查报告称今年亚洲旅游市场可望增长4%,此次旅游业复苏将从东方开始,亚洲旅游业有望一枝独秀。 如果说亚洲市场的普遍飘红使亚洲地区成为酒店业巨头们所一致看好的投资热点,那么中国市场的广大和高速发展则使酒店巨头们纷纷聚焦。他们根据欧洲和美国社会发展经验,中国未来的发展,伴随GDP 的进一步提高,旅游市场会爆发!在中国市场,未来三年内可以说是酒店巨头们所钟情之热点中的焦点。 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并率先走向复苏继续保持高增长,使得众多境外酒店巨头坚定了他们把在华业务作为今后企业发展重心的信念,酒店巨头加速抢滩中国市场,一家家姓“洋”的高级酒店在中华大地次第开花,其势头之猛胜于以往。 首先,在高端品牌推新方面,作为奢华酒店标杆的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将在今年的5 月和11 月分别迎来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和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的隆重亮相;而预计同样于今年揭幕的东莞虎门东方索菲特酒店和广州圣丰索菲特酒店也成为雅高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在中国地区预备融入的高端力量。

中国酒店业未来发展趋势

四川文理學院社會科學系 酒 店 未 来 发 展 态 势 姓名____xx_____________ 班级_xx_____ 专业__旅游管理___________ 日期____xx________ 中国酒店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服务业、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 2010年中国旅游收入总额为1.57万亿人民币,同比2009年增长21.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为1.27万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1%。国内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12.12亿人次上升为2010年的21.04亿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1.2%,合肥、西安、天津和武 汉增长率位居前列,这几个城市的国际品牌酒店客房供给量复合增长率分别是38% 、10%、27%、13%。 “十二五”规划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增加4个百 分点达47%。贵阳、济南、西安、武汉、哈尔滨、南京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苏州、天津、宁波、合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这些城市的住宿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二、中国酒店业发展的特点 内部结构出现高档化趋势 与2009年底比较,2010年五星级饭店增加了95家,四星级增加了235家,三星级增加了451家,二星级减少了763家, 一星级减少了138家。8个省区市饭店总数比去年有所增加,增加最多的是广东省, 为128家。减少最多的云南省,为60家。五星级平均营业收入11476.773万元,四星级3630.465万元,三星级1136.013万元,二星级424.490万元,一星级173.484万元。平均每家饭店利润总额五星级 1100.242万元,四星级9.475万元,三星级- 22.036万元,二星级1.032万元,一星级4.823万元。 2010年底,全国一星级酒店297家,二星级酒店4612家,两者共占全国饭店总 数35%,一星级酒店仅占2%。与2009年底各星级酒店数量比较,五星级酒店增 加了95家,四星级增加了235家,三星级增加了451家,二星级减少了763家,一星级减少了138家。 2010年底,我国四星、五星级酒店的比例由10年前的7.7%升至18.7%。 三、中国酒店业发展的若干趋势 (低碳化

物联网及其发展前景

物联网及其发展前景 试验082 0858020212 李威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