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六种能力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六种能力
这六种能力是:改革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共事能力和领导全局能力
一、改革创新能力
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能力和领导决策水平(引自党十七大讲话)。
到一个公司的管理层次上来讲,具体地说,要具有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管理能力和立足大局开拓创新能力。
做到这些,首先需要摆脱僵化的思想观念、不合时宜的做法的桎梏,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经世之学”、“济世之才”,识大体,有远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去谋事、想事、做事、成事。
这样才能着眼经济发展大势,着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借鉴内外一切发展经验和文化建设成果,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增长智慧,提高创新能力。
避免用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眼光分析和研究客观事物,避免就局部论局部、就眼前论眼前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目光短浅、墨守成规,或是固步自封,我们的事业就缺乏发展生机和活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未来很远,但是我们的目光应更远。
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根本标准,主要看施政方略是否符合企业发展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否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要以事实和数字分析说话。
例如:酒店营销政策的创意、餐饮部菜品的更新、足浴部新项目的推广等等,都是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改革创新能力的体现。
二、话言表达能力
这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
这不仅指日常言谈话语的表达,结合领导干部工作特点,还应具备三方面的素养。
其一,脱稿演讲。
在合同洽谈、融资合作、会见来宾、重大接待、行业交流等场合,应具备这一能力。
这不仅是一个领导干部个人气质与修养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单位的品牌形象塑造。
只有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和历练,才能不断塑造激情、亲切、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与魅力。
应善于结合工作所在地所从事的职业,了解有关历史、风俗、传说、典故,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储备“才学”,做到“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
其二,半脱稿演讲。
在部署工作时,要使指示、决定、措施、要求等更具号召力、鼓动性,可结合实际,借鉴有关经验、分析正反典型,即兴发挥,让大家喜闻乐见,产生共鸣,使动员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领导干部需要熟悉和掌握新形势下的管理理念、市场规律、领导艺术的基本要求,只有胸有成竹,部署工作任务时才能激浊扬清,条理清晰,激发智慧,更好地统一群众思想和行动。
其三,不脱稿讲话。
在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或宣读通报、通令、命令等场合,应避免出现念错字、断错句、语言不畅等现象,因此,应加强文化知识、语法修辞、文学常识方面的学习与积累。
提高话语表达能力,不应该满足于小圈子里的交际,而应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不断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做到勤勉笃实,博览群书,“学而不厌,侮人不倦”。
广博的知识,对于领导者管理和为人,能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
也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有较强的话语表达及理解能力,也才能将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准确、翔实地传达到位,落实到底,防止出现不应出现的常识性错误。
三、文字综合能力
领导运筹帷幄,把关定向,多靠文稿形式实现。
文字撰写和材料综合能力,直接影响领导者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工作能力的发挥,而且还直接影响群众士气。
无论撰写讲稿,还是组织起草其他材料,或批改部门的请示、下属单位报送的文稿,都要求领导干部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业务指导能力。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有一定的管理理论基础、本职业务素质、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知识,具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和广阔视野。
否则,就难以提出指导性、操作性强的书面意见。
不能所有讲稿都由办公室或秘书代拟,所有报送材料都批示“同意”、“不同意”或圈阅。
应有独到见解,指点迷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平时注重学习,才能在起草或修改文稿时,得心应手,厚积薄发,使一些文件更具有指导性、全面性、前瞻性。
同时,还要躬行实践,探寻新知。
善于在实践中去检验一些通知、决定、意见、计划、规划是否符合实际,以便再修正、再完善、再提高,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因此,领导干部应做到脑勤、口勤、腿勤、手勤,不断改进作风,刻苦学习,深入实践,探寻真理,自我修炼。
既要围绕“实事求是”学,又要围绕“实事求是”写,更要围绕“实事求是”干。
四、组织协调能力
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组织协调,“敲鼓点”,统筹兼顾。
组织协调能力是否发挥到位,直接关系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如果某项工作任务组织协调不到位,就很难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上上下下的智慧,带领群众齐心协力贯彻落实。
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重大投诉等,不谙要害,缺乏智谋,优柔寡断,没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高超的应对水平,就很难及时有效地保护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很难把损失和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
危难之时,必须智勇双全,当断即断,毫不迟疑。
否则,就会贻误战机,导致失误。
看一个领导者的组织协调能力,既要看他的全部工作和一贯表现,更要从主流和大节上看,看他是否有公司意识(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和强烈的责任心,再看他在处理重大问题时的立场、智慧、能力和关键时刻的表现。
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善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力量,只有尊重群众的热情、创造和劳动,才能更好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唤起群众,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实现我们的愿望和目标。
例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党和国家领导人温总理迅速赶赴现场,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使抗震救灾取得了根本性胜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面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卓越领导、周密组织和强势指挥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崇高情怀,因此受到全国人民拥护爱戴和全世界高度赞誉。
五、团结共事能力
这也可理解为人际关系好,有“人脉”,适应工作环境快。
领导干部常因工作需要调动,交流岗位。
有的到了一个新环境很快处理好各方关系,迅速进入角色。
有的则需长时间适应,甚至等到工作岗位要调整了仍是“一潭死水”,打不开局面。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要有宽容的胸襟,善于营造和谐共事氛围,尽快赢得信任。
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营造“人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从政做人、开拓事业的重要保证。
领导干部应以极大的热忱、虚怀若谷的态度、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方方面面的关系。
每到一处,应尽快了解本单位、本部门情况,如对风土民情、地理位置、人文理念、部门情况,了然于胸,就多了一份融入群众的“资本”。
应与邻为善,不搞与邻为壑,营造好外部环境。
在社会交际中要“慎友”、“适度”。
好朋友会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坏朋友只能是相互利用,一同堕落。
诚如古人所说:“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熏炉,
虽化为灰,其香不灭。
”泛泛之交,庸俗之交,势利之交,有百害无一利。
其次,充分肯定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主流,不随意否定前任领导工作思路与政绩。
对个别不良现象,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不吹毛求疵,苛责众人,动辄贬斥。
也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无论到了什么单位或部门,都应首先了解下情,调查研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尤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再者,爱才、选才、用才,凝聚人心干事业。
善识“千里马”、善用“千里马”,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只有领导者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才有“人脉”。
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善于集思广益,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从谏如流。
此外,力求为人表率,精诚团结。
高度重视一个组织、一个班子的团结,有豁达大度、海纳百川的心胸,做团结的模范;凡事一诺千金,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襟怀坦荡,淡泊名利,笑对人生。
既要防止在细枝末节、鸡毛蒜皮、无关轻重的小事上纠缠不休,又要防止纠缠历史旧账、听信谣言碎语、不干事业搞内耗的不良倾向,努力营造拼搏奉献、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六、领导全局能力
部队有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再有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统率全局的能力,是为“帅”的能力,但如何做到领导全局,我们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当好政策(制度)通。
作为领导者,只有全方位学习好公司政策、吃透政策,理解好、把握好、运用好政策,成为名副其实的“政策通”,方能更好地驾驭全局。
驾驭全局不等同于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把政策当儿戏,搞“人治大于法治”,而是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指挥全盘,善于运用好政策和制度。
政策是开展各项工作的行为准则。
只有对公司的各项政策学习得透、掌握得准确,工作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这就需要勤奋学习,勇于探索。
其次把握全局方略。
方略是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也叫战略。
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
一个正确的方略,不仅具有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部署的作用,而且为广大员工带来数不尽的好处。
领导干部要组织和带领部属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必须把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告诉他们,使其了解全局,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上的担子,知道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当他们接受任务时,既知其然,又知所以然。
这样组织起来,就会顺理成章;领导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指挥起来,就会令行禁止,做好工作。
然后关键是充分发挥精神导向的作用。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亦指一个组织或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活力。
高明的领导者总善于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人们所关注的、热心追求的某种目标,以此产生感召力、吸引力和约束力,使部属自觉地聚集在这种精神旗帜之下,并为之努力奋斗。
领导干部本身来自于群众,权力是公司和制度赋予的,在一个单位、部门从事领导工作,要带头去体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让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再者做好选贤任能的表率。
贤能者就是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这样的人是财富、是宝贝,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领导体制是民主集中制,我们的管理体制是分级管理。
作为领导干部,不可能“一竿子插到底”,把所有的人管住,把所有的事做好。
必须具有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做选贤任能的表率,让有德有才的能者管事做事,遵循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原则开展工作。
重点是以法纪规范行为。
法纪就是指公司的制度和纪律。
法纪是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是集体意志的结晶,是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行为准则。
用法纪制约部属,这是顺理成章、深得人心的事情。
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要善于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出与公司发展配套的规章制度,并付诸实施。
要带头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
更不能发表类似“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等不当言论。
继而以诚信赢得人心。
诚就是真实的心意,信就是信用。
以诚信待人,就是要诚恳待人,以理服人,真心实意地与人合作共事,才能赢得部属的信赖。
这是以心换心的必然结果。
如果你虚情假意,别有用心,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就只能招来部属的反感和敌视。
尊重客观规律,以理服人。
道理是事物的规律,是事情或论点的是非根据。
摆事实,讲道理,既是以理服人的必然途径,也是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必然选择。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思想是总管,思想通了,其他的事情都好办。
在一个地方、单位、部门,在一个领导班子内,由于各人的经历、资历、文化程度、所处的位置和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既使你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也会遭到一些人的怀疑甚至反对。
面对这样的情况,应从思想教育入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解决。
一种认识统一了,新的不统一的认识又形成了,这就要经常不断地摆事实,讲道理,以此循环反复,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全过程。
最后要展示人格魅力,以德服人。
德能是领导者自身的品德和能力。
领导干部有效地说服、指导、影响部属,主要靠公司和群众赋予的权力,靠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后者是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
要深刻理解“水可载舟,亦可履舟”的古训,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修养,努力实践,不断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综上所述,公司管理者若能够具备以上六个方面的能力,那才是真正具备优秀的管理水平、领导艺术、人格魅力,就会使员工对管理者实现“服从”(权力作用)—“服气”(能力作用)—“佩服”(人格作用)的逐级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