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8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电子理论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获得岗位群通用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16学时~150学时,7学分~9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工及电子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加工制造类相关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工电子电路的原理分析、技术应用与技能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融合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确定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行合一,围绕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结合综合实践项目,合理编排课程的教学单元,优化课程内容、细化课程要求,完善课程的整体结构。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解决电工电子电路的实际问题,具备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
1.熟悉常用电气元件的功能,理解典型电路的基本原理;
2.会分析简单电工电子电路的组成,能按工艺规范连接电路;
3.能规范操作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
4.能判断并排除常见电路故障,能处理紧急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
5.具有安全用电、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养成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理实一体的教学情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2.既注重对理论基础的分析,又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电子产品创新实践”和“电工技能综合实践”两个模块应以实训周的形式安排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3.应统筹考虑教学实施中的时空变换,使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实际工具、仪表使用的规范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制作典型的电工电子产品。
4.要注意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养成融入教学实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通过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直流电路”、“电容与电感”等理论性较强教学模块的评价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对“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小电子产品创新实践”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既要评价工具及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观察判断等方面的规范操作状况,还要兼顾其爱岗敬业精神与意志的养成。
3.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或典型任务,选择随堂测验、阶段测验、方案评析、操作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要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内容的应紧贴生产实际,在注重理论分析的同时,加强实践技能的渗透;可将反映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融入教学内容。
3.教材的编排要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呈现方式应符合中职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便于自主学习。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开发体现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要求的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教学资源。
2.注重常用工具书、拓展阅读材料等课程文本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发挥校内实验场所、校外实训基地以及设施、工具、仪器等物质资源的利用。
3.跟踪企业技术进步,吸引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推进学校与企业的信息互通、人员互聘、资源共享。
七、说明
(一)编制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加工制造类《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等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
(二)适用范围
本课程标准适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50学时,9学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148学时,9学分)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116学时,7学分)等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内容与要求”中打“*”部分,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选用。
(三)项目开发单位
1.项目牵头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教科研中心组
2.项目责任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3.项目总负责人:张桂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4.项目组责任人:王猛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5.课程标准开发组责任人:徐刚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
6.课程标准开发团队成员:
夏球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
周红艳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郭峰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李月芳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郭汉松江苏金秋竹集团(环保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四)联系方式
徐刚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
(五)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汇编(第一分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第2版)》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无线电装接工(初级、中级、高级)(第2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4]《电工操作技能训练》白冰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电子基本操作技能(第4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主编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