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5部门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3.6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5部门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委《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统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工作背景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我省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于2018年起,组织实施“1+N”带动提升行动,推进制造业向绿色、智能、服务型制造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支撑了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信部等15部委出台《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以发展服务型制造为突破口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进一步解决服务型制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服务型制造深入发展,我们会同省相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实施意见》。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示范引领,搭建公共平台,完善政策环境,健全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新培育100家以上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新建设20个以上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省级服务型制造服务平台;新认定150家左右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显著提升,支撑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人才队伍、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主要任务

当前,服务型制造模式创新加快,涌现出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实施意见》重点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工业设计、推广定制化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共享制造、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优化节能环保服务、促进信息增值和智能服务模式发展、支持专业化服务等九项重点任务。任务既涉及制造业各个环节的服务创新,也涵盖了跨环节、跨领域的综合集成服务,既鼓励企业探索创新新模式,也鼓励发展专业化服务商,持续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四、实施路径

为夯实筑牢服务型制造发展基础,加快形成产业形态,《实施意见》从五方面提出实施路径,一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激励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促进高端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推动产业集群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构建完善服务型制造规范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三是提升人才素质能力,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服务机构培育等方面,强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服务型制造人才体系。四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发挥省服务型制造联盟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完善统计评价体系,强化服务支撑。五是开展示范推广,持续开展示范遴选活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总结推广各类典型经验和做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在政府采购、土地用途和权利类型、资本市场、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加大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推进国际合作,推动服务型制造“引进来”和“走出去”。四是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破除制造业企业进入服务业领域的隐性壁垒,持续放宽市场准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