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的3种加载模式的Pushover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2期Vol.39 No.2 2018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基于多模态的3种加载模式的Pushover研究

孙江伟,刘文锋*,王树臣,刘晓天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岛266033)

摘要:鉴于传统的Pushover法不能考虑结构的高阶振型,有学者提出了考虑多阶振型作用的Pushover分

析法,从而提高弹塑性分析的精度.基于2个框架结构,采用M P A、M M P A和IM P A法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比.结果表明,M P A法和IM P A法分析精度高,充分考虑了高阶振型的影响,在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中

可优先采用M P A法和IM P A法.

关键词: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反应谱法;Pushover分析;动力时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T U375. 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602(2018)02-0019-05

Pushover study of three loading modes based on m ulti-modal

SUN Jiang-wei,LIU Wen-fen g*,W ANG Shu-chen,LIU Xiao-ti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Qin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Qingdao266033,China)

Abstract:It is viewed that the traditional Pushover is short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higher

modes?som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the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 concerning the multi-or­

der vibration m ode,so a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elastic-plastic analysis.M P A,M M-

PA and IMPA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wo framework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 PA and IMPA have a better precision,and take a full account of the influence of higher

modes.M PA and IMPA are preferred i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igh-rise build­

ings.

Key words: modal analysis of static elastic-plastic;static elastic-plastic response spectrum;

Pushover analysis;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Pushover方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多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此法建立在2个假定的基础上:①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振型向量保持不变;②结构加载的振型向量仅由第一阶振型确定[1].实际上当机构进入屈 服阶段以后,结构的振型是会发生变化的,且仅由第一阶振型确定的加载模式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存 在若干问题.因此基于多阶振型的加载模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2002年,Chopra和G oel提出模态弹塑 性分析法(Modal Pushover Analysis,MPA ),该法考虑了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M P A法对高层结构的计 算精度要高于Pushover法[2].2004年,Chopra和Goel提出了修正的多模态弹塑性分析法(Modified Mo­dal Pushover AnalyS is,MMPA),M M PA法把第二阶和第三阶振型作用下的结构按照弹性阶段考虑,减 少了计算量2008年,谢礼立院士和毛建猛改进了 M P A法,即IM PA法.该法的加载方式分为2个阶 段,结构屈服前采用传统的加载方式,结构屈服后采用屈服时的振型进行加载[4],IM PA法充分考虑了结

收稿日期=2016-11-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8110)

作者简介:孙江伟(1990-),男,山东海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工程抗震.E-mail:1206562731@

* 通信作者(Coiresponding author):刘文锋,男,博士,教授.E-mail:lw£6688@_

20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第39卷

构在弹塑性阶段的刚度变化.

本文基于M P A、M M P A及IM P A法,对多层和高层框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就其位移响应结果与

传统的Pushover分析及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分析对比,并选取M P A法的出铰结果进行分析.

1 MPA、M M PA和IM PA法的分析方法

1.1 MPA计算方法的计算步骤

模态Pushover法的原理与公式推导可查阅文献[2],这里只给出实施步骤:

1) 通过模态分析读出结构的自振周期T…和振型,.

2)对结构的第n阶振型,采用不变侧向力对结构推覆,建立Pushover曲线(基底剪力-顶端

位移关系曲线).

3) 将得到的Pushover曲线进行双折线化处理.

4)将理想化的Pushover曲线转化为对应于第n阶振型的弹塑性单自由度体系加速度-位移关系线,转换公式为p = ^,认=^ .其中,A C为等效振型质量;为振型参与系数.

^ n 丄V丄 n n^Pm

5)计算出S D O F的位移峰值,2种方法:①利用弹塑性反应谱;②利用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出.本文用的是弹塑性反应谱法.

6)利用公式:力),计算第w阶振型的顶点位移峰值.

7) 根据Pushover曲线,求出n阶振型下的任一反应值.

8) 对于各振型,重复3〜7步的计算.

9) 采用SR SS组合规则,求出总的地震需求:r=4Y A .

M M P A法一阶振型的计算步骤与M P A法一致,将二阶振型视为弹性,不需要通过弹塑性反应谱法

求解.

IM P A法以结构屈服点为分界点将第一阶振型的加载分为2阶段加载,结构屈服前采用传统的加载

方式,结构屈服后的加载方式要找出分界点处的楼层位移,并将其取为第二阶段加载的形状位移向量 ,采用& =加载方式对结构进行推覆,从而得到新的能力谱曲线.

1.2弹塑性需求谱的建立

单自由度体系的峰值需要用弹塑性反应谱法求解,因此需要建立弹塑性需求谱.建立弹塑性需求谱的

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采用通过Krawinkler-Nassar模型和吕西林、周定松模型来建立弹塑性需求谱[5].

1) Krawinkler-Nassar模型.Krawinkler和Nassar对美国西部基岩场地的15条地震动记录进彳了计分析,找出了阻尼比为5%的SD O F并考虑理想弹塑性、双线性及刚度退化3种滞回模型,公式如下:

Ry =LcifJ.一 1)十 1]1/V(1)

c(.Tn,a) =Y+f l+Y(2)

其中,尽为屈服后的刚度比是与《相关的系数,取值见 表1参数取值

表1.a a b

2)吕西林、周定松模型.吕西林、周定松基于Krawin-0 1.00.42

kler-Nassar公式,采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强0.02 1.00.39

震仪收集的641条地震动信息,将4种场地类别划分为120.100.80.29

组,回归分析得出符合中国场地条件的a,6值,周期在0. 1〜

3 s之间的回归值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