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地基承载力

  • 格式:ppt
  • 大小:874.50 KB
  • 文档页数:3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1 普朗特尔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普朗特尔1920年根据塑性理论研究了刚性体压入介质中,介 质达到破坏时,滑动面的形状及极限压应力的公式。 介质是无质量的 假设 无限长的条形荷载 荷载板底面是光滑的 滑动面包围 区域的分区 Ⅰ-郎肯主动区 Ⅱ-过渡区 Ⅲ-郎肯被动区
地基承载力
普朗特尔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解为:
地基承载力
假定: (1) 基底面粗糙,Ⅰ区在基底面下的三角形弹性楔体,处于弹 性压密状态,它在地基破坏时随基础一同下沉。楔体与基底面 的夹角太沙基假定为φ 。 (2) Ⅱ区的假定与普朗特尔相同,认为下部近似为对数螺旋曲 线。Ⅲ区下部为一斜直线,其与水平面夹角为α ( / 4 / 2), 塑性区(Ⅱ与Ⅲ)的地基,同时达到极限平衡。 (3) 太沙基忽略了土的重度对滑动面形状的影响。Ⅲ区的重量 抵消了上举作用力,并通过Ⅱ、Ⅰ区阻止基础的下沉。
地基承载力
9.4 按原位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
9.4.1 载荷试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 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对 于软土不应小于0.5m2。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


cot

地基承载力
9.3 极限承载力计算
普朗特尔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通过半经验半理论 的公式进行计算
极限承 载力 通过载荷试验的 P~S曲线确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汉森极限承载力公式 载荷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假定滑动面法
确定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理论解
地基承载力
考虑土体的重力时
地基承载力
Nr为考虑地基土自重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表达式比较多:
Nr 2 Nq 1) tan
Nr Nq 1) tan(1.4)
Nr ( 1.5 ~1.8) Nq 1) tan
卡柯和凯利赛尔1953
梅耶霍夫1955
汉森1961-1970
第九章 地 基 承 载 力
地基承载力
9.1 概述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以
kPa计。
一般认为地基承载力可分为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 容许承载力是指地基土稳定有足够的安全度并且变形控制在
建筑物容许范围内时的承载力。
极限承载力是地基土不致失稳时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 的最大荷载。 在工程设计中为了保证地基土不发生剪切破坏而失去稳定, 同时也为使建筑物不致因基础产生过大的沉降和差异沉降,而 影响其正常使用,必须限制建筑物基础底面的压力,使其不得 超过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值。
表示塑性区边界上任一点的z与β0的关系。
地基承载力
当基础埋深d,荷载p和土的γ、c 、φ已知,就可得出塑性区
的边界线,如图9.5所示。
地基承载力
9.2.2 临塑荷载及临界荷载的计算 dz 为了计算塑性变形区最大深度zmax,令 d 0 得出: 0 p md m c zmax cot d 2 tan 基底均布荷载的表达式 :
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地基承载力
9.4.2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简称CPT,它是将一锥形金属探头,按一定的
速率(一般为0.5-1.2m/min)匀速地静力压入土中。量测其贯入阻 力,而进行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1)静力触探设备 (1) 静力触探仪

①非条形荷载的基础形状修正, ②埋深范围内考虑土抗剪强度的深度修正, ③基底有水平荷载时的荷载倾斜修正, ④地面有倾角β时的地面修正, ⑤底有倾角 时的基底修正。
每种修正均需在承载力系数Nγ 、Nq、Nc上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 加修正后汉森的极限承载力公式为:
1 pu BN S d i q b qN q S q d q iq q q bq cN c S c d c ic qc bc 2
p

cot

2
zmax
cot cot

2 d m
cot
cot

2
c
2
如果zmax=0,则表示地基土中即将产生塑性区,其相应的荷载 就是临塑荷载pcr:
pcr cot cot

地基承载力
(2) 探头和探杆 探头由金属制成,有锥尖和侧壁两个部分, 锥尖为圆锥体,锥角一般为60°。探头在土 中贯入时,阻力分布如图9.10所示,探头总 贯入阻力P为锥尖总阻力Qc和侧壁总摩阻力 Pf之和,即:
P Qc Pf
单用探头或 综合型探头 探头 只能量测总贯入 阻力P 分别量测探头锥 尖总阻力Qc和侧 壁总摩阻力Pf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
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
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25-
0.50m2,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
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
地基承载力
反力Pp的求解 :
(1)当γ和C均为零时,求出仅
由超载q引起的反力Ppq,即:
(2)当γ和q均为零时,求出仅
1 p pq qHK pq qb tan K pq 2
p pc cHK pc 1 cb tan K pc 2
由黏聚力C引起的反力Ppc,即:
(3)当C和q均为零时,求出仅
径的三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
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
地基承载力
加载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 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 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2 d m
cot
cot

2
c N q m d Ncc
2
地基承载力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用pcr作为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是比较保守 和不经济的。 工程中允许塑性区发展到一定范围,一般中心受压基础可取 zmax=B/4,偏心受压基础可取zmax=B/3,与此相应的地基承载 力用p1/4、p1/3表示,称为临界荷载。
f ak 0.1 ps
tan 2 pu c e tg 1 cot cN c 4 2
赖斯纳对普朗特尔公式的补充:
pu cN c qN q
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其他学者对普朗特尔公式的补充:
1 pu cN c qN q bN r 2
力大,土的力学性质好,承载能力就大; 相反,贯入阻力小,土层就相对软 弱,承载力就小。利用贯入阻力与 现场荷载试验对比,或与桩基承载 力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比,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各种相关
经验公式,便可确定土层的承载力
等设计参数。
Rf ( f s qc ) H
地基承载力
3)利用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1) 静力触探的成果 根据测量结果,再按仪器和试验过程进行必要的修正,如深 度修正和仪器归零的零票修正等,便可得每一探孔的静力触探 曲线,包括Ps-H、qc-H、fs-H和摩阻比 Rf ( f s qc ) H 等曲线。 图9.12表示单桥探头比贯入阻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2) 确定浅基础的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根据对弹性楔体(基底下的三角形土楔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分析, 如图所示,弹性楔体上作用下面的作用力: (1)弹性楔体自重
1 W b2 tan 4
(2)基底面上的极限荷载Pu
P u pu b
C c AC c b 2 cos
(3)弹性楔体两个斜面上总的黏聚力C (4)作用在弹性楔体两斜面上的反力Pp
1)承载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沉降s急聚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3)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地基承载力
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基承载力
9.1.1 现场载荷试验 可以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或室内模型试验来研究地基承载力, 如图9.1所示。通过试验可以得到载荷板在各级压力的作用下, 其相应的稳定沉降量,绘得p~s曲线,如图9.2所示。典型的 p~s曲线由三个阶段组成,即压密阶段、剪切阶段和破坏阶段。
地基承载力
9.1.2 地基变形破坏形式 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刺入剪切破坏是地基失稳的 三种破坏形式,地基土发生哪种形式的破坏,主要和地基土的 性质和基础的埋置深度有关,加荷速度等因素也有所影响。如 在密砂地基中,一般常发生整体剪切破坏,但当基础埋置深时, 在很大荷载作用下密砂就会产生压缩变形,而产生刺入剪切破 坏;在软粘土中,当加荷速度较慢时会产生压缩变形而产生刺 入剪切破坏,但当加荷很快时,由于土体不能产生压缩变形, 就可能发生整体剪切破坏。
地基承载力
9.2 临塑荷载及临界荷载计算
临塑荷载是指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地 基中刚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区时,相应的 基底底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荷载。 9.2.1 塑性区边界方程的推导 塑性区的边界方程
p m d sin 0 m c z 0 d sin tan
得到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
1 pu bNr qN q cN c 2
适合条形基础
圆形或者方形基础,太沙基提出了半经验的极限承载力公式:
pu 0.6bNr qN q1.2cN c pu 0.4bNr qN q1.2cN c
适合条形基础 适合条形基础
地基承载力
9.3.3 汉森极限承载力公式 汉森在极限承载力上的主要贡献就是对承载力进行数项修正。 包括:
双用探头
地基承载力
2)静力触探的基本原理
当静力触探探头在静压力作用下向土层中匀速贯入时,探头附近土体受到 压缩和剪切破坏,形成剪切破坏区、压密区和未变化区3个区域,图9.11所 示。同时对探头产生贯入阻力,通过量测系统,可测出不同深度处的贯入阻
力。贯入阻力的变化,反映了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同一种土层贯入阻
tan 2 N r tan e tan 1 4 2 4 2
泰勒1948
地基承载力
9.3.2 太沙基(K.Terzaghi)极限承载力公式 太沙基1943年利用塑性理论推导了条形浅基础地基极限荷载 的理论公式。 太沙基认为当基础的长宽比L/B≥5,基础的埋置深度D≤B时, 可以认为是条形浅基础。基底以上土体看作是作用在基础两侧 的均布荷载,如图9.7所示。
由土的重度γ引起的反力Ppγ ,即:
(4)利用叠加原理求得反力Pp:
1 p p cHK p cb tan K p 2
p p p pq p pc p p
地基承载力
将反力Pp带入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中:
1 Pu c tan b tan b 4 2 pp
p1/ 4 B 2 d cot c m 4 cot cot cot 2 2 2 N r (1 4) B N q m d Ncc


cot

p1/3
B 2 d cot c m 3 cot cot cot 2 2 2 N r 1 / 3B Nq m d 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