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信息学论文模板

化学信息学论文模板

化学信息学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学院:________

专业: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年月日

化学信息学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目录

摘要 .................................................................................................................................... I II Abstract ..................................................................................................................................... I V 第一章前言(小四黑体) (1)

1.1 控制系统..................(小四宋体). (1)

1.1.1 控制系统..................(小四宋体) .. (1)

1.1.2 控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自反对法. (2)

2.1 自适应系统的概念 (2)

2.1.1 自适应系统的应用 (2)

第三章控制系统在数控 (3)

3.1 自适应系统的概念 (3)

3.1.1 自适应系统的应用 (3)

第四章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数控 (4)

4.1 在日常生活中 (4)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应用 (5)

5.1 在日常生活中 (5)

第六章控制系统数控 (6)

6.1 风风火火机 (6)

第七章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数控 (7)

7.1 公司飞过海后 (7)

第八章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数控 (8)

8.1 善卷洞科技 (8)

第九章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数控 (9)

9.1 反对咖啡碱棵 (9)

第十章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数控 (10)

10.1 第三等级 (10)

第十一章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数控 (11)

11.1 四大皆空受到 (11)

第十二章结论 (12)

12.1 结论的写法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附录A XXXXXXXXXXX (15)

附录B XXXXXXXXXXX (16)

此处文字更换为你的论文题目

摘要

此处键入你的论文摘要内容…………………(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中文摘要约300汉字;英文摘要对应汉字)。

关键词:此处文字更换为你的论文关键词3-5个,关键词之间用“,”号隔开。

Abstract

Machine

Keywords: aaaaaa , bbbbbb, ccccccc, ddddddd, eeeeeee.

第一章前言(小三黑体居中、一级标题、使用编号)

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小四宋体)

1.1控制系统………………(四号、黑体、二级标题、使用多级符号)

世界上许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利用PC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

1.1.1控制系统………………(小四、黑体、三级标题、使用多级符号)

1.新一代适应控制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小四、宋体)

(1)世界上许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利用PC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

①新一代适应控制系统控制性能大大提高

适应控制系统在控制性能上向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渗透和发展。

1.1.2控制系统………………

适应控制系统在控制性能上向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引入了自适应控制、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控制机理[1]。(参考文献标记)

第二章自反对法

本模板第二章到第十一章为设计正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或减少章数。任何一个实际系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有时表现在系统内部,有时表现在系统的外部。

2.1自适应系统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自适应是指生物能改变自己的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种特征。

2.1.1自适应系统的应用

表2.1 数据统计(5号黑体、三线表、其内部样式可更改)

序号姓名班级性别

1 6 7 8

2 10 11 12

3 1

4 1

5 16

4 18 19 20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自适应是指生物能改变自己的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种特征………………………。

图2.1风景画(5号黑体)

第三章控制系统在数控

任何一个实际系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有时表现在系统内部,有时表现在系统的外部。

3.1自适应系统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自适应是指生物能改变自己的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种特征。

3.1.1自适应系统的应用

表3.1 数据统计

序号姓名班级性别

1 6 7 8

2 10 11 12

3 1

4 1

5 16

4 18 19 20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自适应是指生物能改变自己的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种特征………………………

L (3-1)

A

B

式中:L为XXXXX,A为XXXXX,B为XXXXX

(公式应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对于公式中的变量含义需要说明的,请在公式后的段落中,采用“式中:A为某某,B为某某”的方式加以说明,A、B等字符必须与公式中的字体一致。如,公式中为斜体,则说明中也必须使用斜体。)

第四章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数控

4.1在日常生活中

Scheme.1Schiff碱配体H4L的合成路线

文中所有结构式需用Chemoffice 软件包中的chemdraw绘制,不能直接从网上复制,文中的分子式等上下标必须使用格式工具中字体标记好。如:C6H5OH

文中所有英文、数字、西文字符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1在日常生活中

6.1风风火火机

7.1公司飞过海后

8.1善卷洞科技

9.1反对咖啡碱棵

10.1第三等级

11.1四大皆空受到

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12.1结论的写法

参考文献

[1]游效曾,孟庆金.配位化学进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刘艳明.机床适应控制系统[M].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 J.Muller, G.Kehr, R.Frohlich, G.Erker.Structural Features of Titanium Complexes of Salicylaldiminato

Derivatives of Amino Acids [J]. Eur.J.Inorg.Chem.,2005,14:2836-2841.

[4]叶勇,胡继明,曾云鹦. N-β-萘酚醛-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谱学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2000,16(6):951-955.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期刊格式: 序号. 著者[全部作者]. 题目. 期刊名, 发表年, 卷(期):页码.

图书格式: 序号. 著者[全部作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页码.

至少列出20种参考文献,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正文中有所标记,格式详见指南。

简述自己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王二

2008年7月

化学信息学论文 (1)

2011级《化学信息学》课程课后实践内容 一、化学文献检索1:石墨烯的化学制备与应用 首先使用中文期刊的搜索,首先选用检索数据库,对于中国数据库而言:中国知网,维普等位较大的搜索数据库; 打开维普数据库,进入高级检索页面,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将检索选项选为“M=提名或关键字”并且连接语为“与”和“非”检索页面如下: 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文章中出现的是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而不是氧化石墨烯或者是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所以,我们用“非”连接词,将搜索结果中的这些文章去掉,搜索结果如下: 然后可点击下载全文,或者双击文章,看这篇文章是否为我们需要的文章,如果是我们需要的,点击下载全文。

二、 化学文献检索2: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应用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 下面我们对这个题目进行英文搜索,首先选取英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打开维普数据库,进入简单检索页面,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将检索选项选为“主题”和“标题” 并且连接语为“与”检索页面如下:(如果还想添加限定词语可在右下脚选择添加另一字段。 出现的搜素界面为 可以看到可以按照被引频次来进行排列,并且可以点击分析结果对搜索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对结果中的作者分析就可 得到那些作者是研究这个领域的,也可以进入这个作者的网站搜索我们需要的文章,或者利用谷歌学术搜索这个作者的相关文章。

还可以对搜索结果惊醒精炼搜索来得到更加准确的 搜索 三、 Endnote 软件 四. 数据处理及Excel 数值计算 采用Excel 求解下图基元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改变。 已知A0 = 0.1 mol/L , B ,C, D 的初始浓度均为0; k1 = 0.04; k2 = 1.2; k3=1.0; k4=0.06 s -1 请列出微分方程组及其数值解的迭代公式。并自己假设参数及起始条件利用Excel 数值计算A ~D 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作图比较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书面描述你所进行的一些具体操作及相关结果。 步骤一:参照例题,首先要列出速率方程式即微分方程组 步骤二:利用4阶RK 法解微分方程 ) 4]([3][2][)3(][4][) 2(][3][2][1][)1(])[41(] [D k B k dt D d A k dt C d D k B k A k dt B d A k k dt A d -==+-=+-=

化学信息学论文

化学信息学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探究 摘要化学信息学(ChemicalInformatics,Chemoinformatics,Cheminformatics),是在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近几年快速成长的化学化工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加工、管理分析、传播以达到化学信息的共享的目的。化学信息学的实质是“从数据到知识”,随着化学信息的不断积累,化学信息学在化学及相关学科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化学信息学在过去几十年内发展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都做了充足的探讨。 关键字 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及其技术的高速发展,化学信息学也开始随之发展而起。 1973年,NSTO高级研究所夏季学校举办了一个研讨班,研讨班的名称定为“化 学信息学的计算机表征与处理”,将大量采用计算机处理化学过程或用计算机技 术分析化学信息的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由于他们都是利用计算机辅助 化学研究,当聚在一起,他们意识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从此计算机科 学和信息学方法悄然进入化学领域。1987年,法国化学家列恩(J.MLehn)在研 究复杂分子的反应过程中发现分子具有自组织、自识别的化学智能反应现象,识

别的概念包含着信息的展示、传递、鉴别和响应等过程,列恩首次提出“化学信息学”的概念,这也就是化学信息学研究的开始。在列恩教授提出“化学信息学”的概念后,国外一些大学就开设了化学信息学课程并确定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于是大量从事化学信息研究的个人、团体开始出现,化学信息学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展。2000年,WendyA.Warr博士在第218节美国化学学会国家会议和博览会上做了一个关于“化学信息学的定义”的报告,将化学信息学的发展又一次推向高潮。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进步,计算机技术能解决的化学问题越来越多,学科研发所耗费的成本也逐渐降低,化学工作者因此获得大 揭示化学信息的内在实质与内在联系,促进化学学科的知识创新。 2006年德国的JohannGasteiger提出一个广义的定义:化学信息学是利用信息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学科。而这一定义也是目前传播较为广泛的定义[2]。 以上各种定义,FrankBrown所提出的太过于片面,他仅仅强调化学信息学在药物分子设计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而没注意到这门学科的在化学领域的其他作用;GregParis提出的定义关于化学信息获取后的分析、整理及管理注重太多,而没注重化学信息的获取及应用方面;邵学广等人提出的定义很详尽,但注重计算

分析化学论文2300字_分析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分析化学论文2300字_分析化学毕业 论文范文模板 分析化学论文2300字(一):浅析微波消解技术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微波技术具有取样时间短、选择性好、回收率高等优势,还可以实 现自动控制,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设备研究机制讨论等领域。微波消解技术是基于 微波技术发展演变而来。通过利用微波消解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样品质量,还能 够提高消解速度,减少消解污染的问题。本文針对微波消解技术的主要机制进行 分析,明确微波消解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有效推动分析化学的快 速发展,为未来微波技术发展作出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微波消解技术;分析化学;应用策略 引言 微波主要是指2450Hz频率微波辐射,在液体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还能够 促进液体快速吸收,材料物理,产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微波的热效应来源于 非常快速旋转的热力学函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微波的控制水平也在不 断提高。在环境监测领域中,通过运用微波消解技术能够在密闭的空间促进样品 的消解效率,有效减少样品的挥发,确保分析化学的整体质量全面增强。

1.微波的加热原理与特点 1.1微波加热原理 在对物品加热时,最常见的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加工,这种加工的方式效率非常低,需要等待时间长,另一种则是利用微波加热,分子以及非极性分子电介质微波电磁场,会形成一个偶极子,随着高频交变磁场的快速振动,分子会重新排列组合,并且克服干燥运动和分子的互相作用,产生出快速摩擦放出热量。微波加热时冷源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1.2微波加热的主要特点 微波加热具有时效性、整体性、选择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特点,在微波加热时,如果微波存在辐射,很快就能够使物体快速获得热量。微波辐射消失加热也会立即停止,使物料的表面瞬间失去热量,这也能够体现出物料加热对时效性的要求。通过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加热耗时耗力的特点。利用高能量的微波,能够快速穿透物体表面,同时还可以激发物体内部的电磁能量,快速分解形成水分子。在整个加热的过程中,加热对象能够快速变热,在短时间内传递,物体内部加热效果更加均匀,从而有效满足工业产业自动化控制发展要求。在微波加热时,必须要对加热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因为材料具有借鉴特征,所以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够通过微波进行加热,对微波的反馈信息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材料对微波的反馈效果,能够通过微波反射和微波透明进行分析,实现微波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化学专业毕业论范两篇 篇一 摘要:创建支撑合作学习的有效学习环境,首先是创建能满足学生归属感和影响力需要的情感环境,然后是创建鼓励师生、生生交流合作的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环境以及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时空环境;合作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培育。 论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环境,情感环境,人际关系环境,时空环境 实施合作学习,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环境。在目前的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贯彻的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知识的移植”,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的学习环境,而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朗、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充满信任、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

智慧,互相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1创建合作学习的情感环境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学生能否很好地合作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畅所欲言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一种归属感。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设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那么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产生交往和合作的需要,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愿意学,才能学的好。 归属感就是安全感。当学生被组织认同时,他自然会有安全感。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而一些学习困难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师生关系很不和谐,有些学生厌学、厌师,甚至对教师有敌对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化学信息学结课论文

作业一:简论化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说起化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那就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 古时候,原始人类为了他们的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和利用了火。原始人类从用火之时开始,由野蛮进入文明,同时也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食用熟食;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人类逐步学会了制陶、冶炼;以后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等。这些有天然物质加工改造而成的制品,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 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运用化学,却没有一套正规的化学体系。人们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企图追溯其本原及其变化规律。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中国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而五行则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的。此说法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此说为中国炼丹术的理论基础之一。 炼丹术的指导思想是深信物质能转化,试图在炼丹炉中人工合成金银或修炼长生不老之药。他们有目的的将各类物质搭配烧炼,进行实验。为此涉及了研究物质变化用的各类器皿,如升华器、蒸馏器、研钵等,也创造了各种实验方法,如研磨、混合、溶解、洁净、灼烧、熔融、升华、密封等。炼丹家在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发现了若干元素,制成了某些合金,还制出和提纯了许多化合物,这些成果我们至今仍在利用。 人们在长期制陶劳作中,发现在挂陶衣的粘土稠桨中加入一些石灰或草木灰等物质,烧制出的硬陶表面光滑明亮,这就是釉层,这种陶器称为釉陶,釉陶器面光洁美观、便于洗涤,又能防止渗水,这为瓷器的发明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和经验。随着釉的出现、窑温的提高和白色瓷土的采用,诞生了原始的瓷器。 公元前4世纪,希腊也提出了与五行学说类似的火、风、土、水四元素说和古代原子论。这些朴素的元素思想,即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理论的萌芽。后来在中国出现了炼丹术,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秦汉时代,炼丹术以颇为盛行,大致在公元7世纪传到阿拉伯国家,与古希腊哲学相融合而形成阿拉伯炼丹术,阿拉伯炼金术于中世纪传入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逐步演进为近代的化学。 与此同时,进一步分类研究了各种物质的性质,特别是相互反应的性能。这些都为近代化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许多器具和方法经过改进后,仍然在今天的化学实验中沿用。 埃及人和美索布达米亚人在公元前3400-2500年发明了玻璃,可能是在制陶中,从无意到有意地将天然碱与石英砂混合后焙烧,得到粗制的玻璃,后经改进在原料中加铁、铜等元素,制成了彩色玻璃。 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转向生活和实际应用,继而更加注意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在元素的科学概念建立后,通过对燃烧现象的精密实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氧化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随后又建立了定比定律、倍比定律和化合量定律,为化学进一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建立了近代原子论,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其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与古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区别。近代原子论使当时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分子假说提出了,建立了原子分子学说,为物质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不仅初步形成了无机化学的体系,并且与原子分子学说一起形成化学理论体系。通过对矿物的分析,发现了许多新元素,加上对原子分子学说的实验验证,经典性的化学分析方法也有了自己的体系。草酸和尿素的合成、原子价概念的产生、苯的六环结构和碳价键四面体等学说的创立、酒石酸拆分成旋光异构体,以及分子的不对称性等等的发现,导致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

应用文之应用化学毕业论文选题

应用化学毕业论文选题 【篇一:化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 学号年级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化学毕业论文题目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 化学毕业论文题目: 稀土掺杂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在ce-ecl分析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化策略的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记忆策略的探索与应用 gamma;-tial无铬化学处理及其高温氧化行为 代谢网络的化学信息学分析及在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药物靶点筛选中的应用 beta;-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研究及分析应用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现状及策略研究 增强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应用研究 鲁米诺-ag〔Ⅲ〕化学发光新体系和毛细管电泳在卫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初中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中化学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 化学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初中生化学符号学习的调查及评测研究 水红花子治疗肝脏肿瘤化学物质组学及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mce与ncho研究 活性氧的化学发光研究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化学课程内容学习取向的调查研究 中国东部假设干入海河流水化学特征与入海通量研究 《化学与生活》教科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基于工作单的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学习理论分析英国《高级化学》教材设计特点 构建化学概念图的高三化学复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模糊观念的探查与成因分析 中学化学学科观念的初步研究 高中生化学学业成绩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 绿色化学发展及环境应用的哲学思考 人工神经网络化学发光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中的应用

化学信息学课程论文

化学信息学 课程论文 题目:基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原电池的设计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教育 年级:07级化教一班 姓名和学号:郭磊222007316011040 马勤燕222007316011051 袁建军222007316011080 指导教师:王强 成绩: 2010年 11 月 20 日

基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原电池的教学设计 郭磊马勤燕袁建军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在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它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类型,利用网络特性,帮助学生实现协作式学习。本文在课程整合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原电池教学案例,实现信息技术与探究实验相整合,在网络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原电池;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教师应尽可能把化学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化学学科教学的角度看,整合是化学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改革,它既是教育信息化本身的要求,也是深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面以我在原电池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谈我对信息技术和化学课程整合的一些看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最初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原电池的教学设计就很好的贯彻了这一教学思想。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假设-实验探究-实验结论

化学教学论文15篇

化学教学论文15篇 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化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一门学科,对推行素质教育起着重大的意义。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的整合发展,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带入了教学领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开创性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有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应注意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并不成熟,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相信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将大有作为。 关键词 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教学化学论文化学 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法解析 在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有效设计任务,问题或任务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实验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第一,发掘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完美结合点,优化实验任务设计。知识源于生活。同样,化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同时,由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分析与探究,更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教材,立足生活,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从而增强实践体验,感受化学实验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学会创造。 如教学“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时,当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①长时间放置的草帽与报纸为什么会变黄?②在北方市场上,常常可看见外面非常白但里面却是黄的粉丝与馒头,里外不一致,其做法是先将粉丝或者馒头放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然后放入燃烧着的硫,将其熏一下即可,我们是否可以马上食用或用来做菜?这样,由生活现象入手,可激发学生探知欲望,使其进入学习意境。师:这些都与二氧化硫的特殊化学性质“漂白性”有关,它可以用来漂白草编制品、丝、毛、纸浆等。那么有哪些化学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而教师可提供有关实验药品与仪器,并提示与指导。当教学酸雨知识后,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怎样鉴别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简述实验步骤。

化学化工信息检索论文

学习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后的收获 段志宽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师范)二班20100512 摘要:本文概述了学习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后的收获,主要从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化工信息检索的重要性、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对今后学习化工信息检索的规划四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化学化工信息资源检索收获 通过一个学期对化学化工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引下感觉自己在检索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彻底的改变了自己以前错误的检索思想观念,渐渐的认识到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在学习、生活、事业以及科技中的重要性。学习完这门科目得到收获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接触到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后转变自己的网络搜索思想观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刚开始对网络信息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碰到问题一般都使用大家常用的搜索引擎和多媒体资源,一般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基本结果,因此心中有个概念;baidu 、biying、google 是万能的信息资源,依靠常用的搜索引擎资源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没有必要学习文献检索课程,甚至认为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经过老师一周课的讲解下来,感觉自己的想法是无知的。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使我认识到: (1)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信息为主的社会。这是人类经由原始社会、农业生产社会、工业生产社会、进入更高层次的信息生产与交流的社会。任何人和行业都无法回避和拒绝对信息的检索、接收和交流,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各种信息汇聚成广博而汹涌的信息流,冲击和推动着社会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化学化工信息仅仅是这信息流的一个支流,同时又与其他学科的信息互相渗透、交流。信息的增长和广泛已超出人们的想象和领受能力,人们不得不对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从中获得自己所关心的及与此相关联的具有应用价值的信息。因此,人们首先提出一个命题,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向信息的海洋撒开大网,“捞取”与命题相关的信息,既要广博而不疏漏,又要快速准确而不繁杂混乱,这就是科学的信息检索方法。 (2)化学化工学科是一个以实验和应用为主的学科,是以科学实验的现象和数据为基石的学科。若想解决一个化学化工的“问题”或确立一个化学化工的“命题”,则必须查找与此相关的化学化工信息。从而了解“问题”的过去、现状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几种途径。. 二、认识到化工信息检索在各领域起着积极的作用。 信息检索是存储和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它能帮助人们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迅速、准确、全面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能够充分地利用它们。可以说,信息检索的主要作用在于它能有效提高人们捕捉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检索在科学研究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继承性和延续性的,几乎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需要积累大量前人的理论经验资料,再通过分析、总结和升华才能进行新的探索,并有所突破。因此,掌握信息检索技术,以便能快速、准确地完

化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化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化学大专毕业论文篇一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基础医学领域中的意义 是举足轻重的,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但对于大专学生来说,生 物化学内容繁多,学习难度较大。以往,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 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效果不好。“双主体互动”教学,指在教学活 动中同时存在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教师负责教学,学生负责学习,两 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此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2023级三年制高职护 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学院2023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每班60人,共 240人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均为高考统招女生,2个班为对照组,2个班 为实验组。对4个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年龄、学习态度、专业基础等一般 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教师和教材的选择 本研究班级的授课均由笔者负责完成,教材选用《生物化学》,由何 旭辉主编,于2023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学大纲和课时均相同。 3、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强调重、难点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围绕教 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实验组采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教学,具体的实施流程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教师课前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教学互动问题,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材料,将课堂的互动问题 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和资料查阅。 (3)课后总结: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座谈,做好教学的评价工作,通 过问卷调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估,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 式进行交流学习。 4、评价指标 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护理专业本身的特点,整理本学期重点,形 成20套难易适中的技能考试题。教学结束后,每班分4组,组长抽签考 试题考试。考试完毕后,按同样的标准阅卷,对24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进 行评价分析。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积 极性、提高查阅资料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思考理解能力、 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记录并分析调查结果。 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IBMSPSS23.0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 均数±标准差(珋±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化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材料化学工程方向研究 生教学探析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信息、能源并称为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从人类以石头为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对石器进行加工进入新石器时代,再到后来的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人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材料的发展史。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化学工程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学科以化学、化工、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检测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交叉性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但随着社会进步,旧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本文基于材料化学工程的特点,分析了现今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 1.1内容广,概念多 材料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和化工基础,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研修的主要课程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材料工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在基础课程中概念多、公式多,如在物理化学中的热熔、积分溶解热、积分稀释热等,有些概念相似如果不仔细区分容易混淆。在诸如高分子材料这类介绍性的课程中名称特别多,如聚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等,这些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但通过学习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识别基本的材料,掌握它们的基本制备工艺和用途。 1.2叙述性的内容多 关于三大材料的学习主要是叙述性的内容多,比较抽象。例如,金属加工中热处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又分好几个种类,每种钢材根据用途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工艺条件。但是只通过课本的叙述,对于很多材料依旧没有直观的认识。虽然很多同学有参加过金工实习课,但是时间不长,很难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一些材料的性质、加工方法感到陌生,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另外,在材料的合成中,每合成一种材料,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测看所得物质是否为目标产物。又或者合成一种新的物质,也可以通过检测分析出其结构性能。材料专业的学生都有一门必修课《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材料表征中各种检测手段。但是很多同学拿到检测结果却不会分析。 1.3课程教学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六篇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六篇 【篇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每门学科的学习课时都做了相应的减少和调整。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没有减少。这就意味着原有的教学方法和进程无法在现有的时间内完成授课,如不改革势必会降低学校教学的质量。高中化学亦是如此。所以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和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1、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信息渠道之一。化学课堂更是如此。如果说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知识,写作水平等还能通过课外的阅读和自我的积累不断提高和完善。那么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主要还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来实现的。所以化学的课堂教学工做相比其他的学科而言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化学教学在短暂的课时之内充分实现有效性的教学目标。目前很多的高中化学课堂距离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化学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新课改以后得到真正的改善,教学的形式还是以课堂上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没有能够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起社会中的教学资源。致使化学理论知识学起来生硬无趣。 1.2教学思维单一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只是片面的注重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教学生硬死板没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对于高中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提高教师还不够重视。 1.3应试教育模式 从上文中提到的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思维可以看出。学校的教学主要还是让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的。在很多地区,高考仍然是判断一个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好差的唯一的硬性的标准。化学教师还是比较偏爱考试分数高的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这与当前我国重点强调的绿色化学思想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现有的化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学校和教师都应该进行反思。争取通过相关的措施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所谓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建立起独立的化学学习思维。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不断的在学习上取得新的进步,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2.1激发学生的主动求职欲望和学习兴趣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良好的学习开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堂导入的环节十分重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大前提下做好课堂导入工作,教师

《化学学报》论文格式模板

·研究论文· 中文题目 作者1a作者2a,b作者3a通讯作者*,a,b (a单位1 合肥230031) (b单位2 大连116023) 摘要摘要内容(摘要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研究目的、原理和结论,具有相对独立性。摘要应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在这4个要素中,后2个是最重要的。在执行上述原则时,在有些情况下,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不用图、表、化学结构。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3~8个) Title in English(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 Author a,d LI, Yi-Lin a,b LI, Ying a LI, Yang*,a,b (a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Spectroscopy, 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230031) (b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alian 116023)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英文摘要应符合英文语法,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 Keywords 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正文(以1.5倍行距、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单面打印在A4纸上,稿件还应标注页码以利于编辑和修改。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1.1”等) 1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 图1中文图题 Figure 1Figure title in English (a) Bent; (b) Fe-Bent; (c) Fe-Al-Bent (图注) *E-mail:**********.cn Received February 26, 2004; revised June 3, 2004; accepted September 13, 2004.

化学摘要模板范文内容摘要格式

化学摘要模板范文内容摘要格式 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其它用处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

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欣赏(共8篇)

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欣赏(共8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随着化学化工新知识的不断扩展与涌现,社会对工科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的要求不断升高,要求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技能。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对人才的输出提出了更加复合型化的发展战略要求。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必须适应新形式,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为社会输送最高规格的建设人才。 由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十分庞杂,特别是工科应用化学专业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使得化工类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复杂性、广泛性、综合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淮南师范学院作为一个地方院校,有义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众多优秀的应用型高级建设人才。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我们在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

一、科学定位培养模式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化学专业合格人才输出的重要前提。培养应用化学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化学类工科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学生储备渊博的专业知识、掌握多项能力和技能、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意志品质,以及学生成为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实现的途径,为学生提供综合交叉应用知识、能动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关心科研并赋予实践,关注学科前沿与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互助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多重引导,让其自主探索和进行创新思考,大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经过4年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扎实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是人才知识和能力的优化组合,是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映。课程体系的设定对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对应用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2次修改 (分别在2006年6月和2009年6

化工科技论文例文

化工科技论文例文 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化工科技论文例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化工科技论文例文篇一 化工产业的希望绿色化工 摘要随着化工行业飞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关、停、转现象屡见不鲜,而化工产品又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用品,研发“环境友好、节约能源”的绿色产品日见紧迫,发展绿色化工突显重要性。 关键词绿色化工;实用性;紧迫性 中图分类号[TQ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0-0043-01 0 引言 20世纪中叶,科学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越来越引起人类担忧的是全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大量“三废”排放,这些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由于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失调,对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环境污染,研发绿色化工技术势在必行。 1 化学工业现状 化学工业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工业,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乃至当代高科技的发展都与化学化工的进步直接相关,因此,化学工业所表现出的“环境污染”和“特殊贡献”两重性,对广大化工研究人员和生产人员提出了挑战。最初的办法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开展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发展了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噪声治理技术等环境保护手段,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人们发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规模的迅速增长,环境治理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环境

化学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规定格式: 标题(居中,小二黑体)1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作者姓名3(小四号宋)[示例]: 曹玉廷1 包艳1,汪根2,史世章1,3,万干1,4陈盼盼1,4 摘要:本文给出了一种……(五号,楷体)页边距: 左右各:3.17cm, 上下各:2.5cm;页眉:1.7cm, 页脚:1.75cm。 关键词:(3-5个) 1.引言(四号,宋体,加粗) 引言中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尤其是近三年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扼要说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 [示例]: 近年来。。。(正文五号宋体,段首空两汉字字符,1.25倍行距)页边距: 左右各:3.17cm, 上下各:2.5cm;页眉:1.7cm, 页脚:1.75cm。 2.原理部分(同上) 2.1 一级子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 2.1.1 二级子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图表的标注:图片标注在下方,表格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宋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 , 罗马字用Symbol。字号:小五。 文献出处标注:以参考文献的序号在正文中以[1]标注出,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五号,上标,颜色:蓝色。例:。。。年产量居全国之首[1]。。。。 3.实验部分 4.结果与讨论 5.结论(同上) 本文给出了。。。

6.致谢(可选) 参考文献(五号,黑体) [1]H.E.S.Said, T.Tan and K.Baker.Person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handwriting [J].Pattern Recognition, 33:149-160, Jan. 2000 [2]吴佑寿,丁晓青.《汉字识别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 (小五号宋体) 注:文中所引的参考文献, 作者、题目、发表的刊物、年份、卷期号和起止页码等均应核实无误,并按在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标引的序号两边加“[]”,作者不超过3人的姓名都写,超过3人的第三人后面加“,等(et al)” 。无论中外署名,一律姓(大写)先名后,作者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具体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论文题目[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译著: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A].编者. 文集[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地名:责任单位,发布年份 技术报告: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公告/在线文献:作者.文题[EB/OL].htt p://…,日期. 数据库/光盘文献:作者.文题[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其他文献:作者.文题[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Title(三号,加粗,英文全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Author name(小四号) Author address(五号) Abstract(五号粗体) In this pape r………..(10 Points, Time New Roman) Keywords: neural computation,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要求来稿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和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或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及英文的题目、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英文的作者工作单位、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各部分的格式规范要求如下: 1.题名中要求限制在20个汉字以内,且尽量不用英文表述(除公知公认的名称、符号等)。 2.作者单位包括作者单位全称(含二级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示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