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2012-3)
- 格式:pdf
- 大小:241.01 KB
- 文档页数:6
成人雾化吸入药物有哪些?专家共识告诉你展开全文雾化吸入对呼吸科医师来说是最内行的,但临床上往往还有外科、肿瘤科等病人在并发呼吸系统疾病时需要雾化吸入。
逛了丁香园,发现在论坛里提问雾化吸入药物问题的战友还真不少,总结了几个问题:能举例哪些药物适合雾化吸入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否用做雾化吸入?临床上有没有理论依据?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的吸入剂,在使用时需要稀释么?现在给病人雾吸都用什么药呀?地塞米松吸入到底合不合适?谁能把雾化吸入的配方及适应证总结一下?当医生也不容易,不可能每个领域面面俱到。
当看到第最后一个问题时,我决定去找一找答案,为此,特整理了「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2012 年版)」的相关知识点,供临床医师参考。
战友们的问题可以从下文中找到答案哦。
不过,由于找到的是2012 年版的专家共识,有些知识点可能会有更新,如有不当之处,敬请留言指正。
基本知识点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有哪些?目前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 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抗菌药物等。
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布地奈德:有雾化吸入剂型丙酸氟替卡松:同布地奈德的大致等效剂量见下表 1。
地塞米松:不推荐使用。
地塞米松进入体内后须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
其结构上无亲脂性基团,水溶性较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治疗作用。
由于雾化吸入的地塞米松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导致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难以通过吸入而发挥局部抗炎作用。
另外,由于其生物半衰期较长,在体内容易蓄积,对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增强。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是哮喘和COPD 患者预防或缓解症状所必需的药物,而吸入治疗为首选的给药方式。
反复给予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也是 AECOPD 的有效治疗方法。
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简称SABA):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特布他林(terbutaline),前者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强,通常在 5 min 内起效,疗效可维持 4~6 h,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运动性哮喘。
中国成人常见慢性气道疾病雾化疗法专家共识(2012)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推荐剂量
药物推荐剂量
布地奈德混悬液AECOPD:2~4 mg 每日2次
哮喘急性发作:1~2 mg 每日2次
氟替卡松混悬液0.5~2 mg每日2次[29]
硫酸沙丁胺醇间歇疗法2.5~10 mg 每日4次
连续疗法5~1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采用喷雾器以气雾方式治疗,常用给药速率1~2 mg/h
硫酸特布他林按需使用
体重>20 kg:5.0 mg/次,24 h内最多4次体重<20 kg:2.5 mg/次,24 h内最多4次
异丙托溴铵0.5 mg每日3~4次
急性期病人病情稳定前可重复给药,给药间隔根据治疗反应确定
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溶液异丙托溴铵0.5 mg和硫酸沙丁胺醇3.0 mg每日3~4次
中国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2012)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治疗推荐药物剂量
推荐方案备注
哮喘急性发作SABA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或不能缓解时添加
SAMA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3%高渗盐水(哮喘患儿禁用)
SABA
症状严重或不能缓解时添加肾上腺素或吸入性
糖皮质激素目前尚无循证依据支持使用SAMA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但我国有较多的临床应用经验,因此必要时可酌情添加
伴喘息的急性支气管
炎/肺炎
SABA
伴咳痰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黏液溶解剂SABA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素重症患者适时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SABA 添加糖皮质激素。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引言:慢性气道疾病是一组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和囊性纤维化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雾化吸入治疗在成人慢性气道疾病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专家共识。
一、慢性气道疾病概述: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可逆或不可逆的气流阻力增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吸烟引起。
典型症状包括气短、咳嗽和咳痰等。
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1.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气流受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典型症状包括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等。
气道炎症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1.3 囊性纤维化: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器官。
支气管扩张和感染是其主要的呼吸系统问题。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反复呼吸道感染、气短和体重下降等。
二、雾化吸入治疗的原理和优势:雾化吸入治疗是通过将药物雾化成微粒,使其能穿透气道深层并沉积在气道黏膜上,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与口服治疗相比,雾化吸入具有以下优势:2.1 药物直接作用在病变部位:通过雾化吸入,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2.2 药物浓度高:由于药物直接沉积在气道黏膜上,药物浓度较高,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2.3 减少药物副作用:雾化吸入治疗能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降低不良反应和毒性。
三、雾化吸入治疗的药物选择: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3.1 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能够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气道阻力。
3.2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慢性气道炎症明显的患者,能够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3.3 抗生素:对于慢性支气管感染明显的患者,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常用药及注意事项,必看雾化吸入疗法是用专用雾化装置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液体或固体微粒即气溶胶的形式,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吸气时随气流进入呼吸道及肺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雾化吸入治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无创伤、全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痛苦小、不需患者刻意配合等优点。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及其他药物。
雾化吸入常用药及注意事项分类药物注意事项患临床症状不缓解或有刺激性呛咳应停用。
支气管哮喘患儿禁用。
FDA批准的、未在国内上市的雾化吸入用药:氟尼缩松、糠酸莫米松:用于哮喘。
色甘酸钠:预防支气管哮喘。
曲前列环素、伊洛前列素:用于肺动脉高压。
羟乙基磺酸戊双脒:用于HIV者预防杰氏肺囊虫肺炎。
乙酰甲胆碱:用于检测气道高反应性。
雾化吸入疗法注意事项①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②少数雾化吸入后,可能会出现“治疗矛盾现象”即没有出现支气管舒张,反而诱发支气管痉挛。
原因可能是药液低渗、防腐剂诱发、气雾的温度过低或对药液过敏。
③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作雾化吸入;碱性药液、高渗盐水及蒸馏水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致支气管痉挛,避免用于雾化吸入;油性制剂不能以吸入方式给药,可引起脂质性肺炎。
④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要注意避免湿化或雾化量大造成肺水肿;对自身免疫功能减退者雾化吸入时,应重视诱发口腔霉菌感染问题。
⑤超声雾化疗法不宜用于含蛋白质或肽类药物的雾化治疗,也不宜用于混悬液如脂溶性糖皮质激素的雾化治疗。
非雾化剂型使用原则①地塞米松:无雾化剂型。
该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进入体内后需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不良反应大。
结构上无亲脂性基团,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生物半衰期较长,在体内容易蓄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强,故不适合雾化。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尽管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以及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乡居民中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经济负担也最重。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在我国,由于缺乏药物、设备和临床经验等原因,许多基层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疗效[1]。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携手国内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和药理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期更好地指导各级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工作。
第一部分雾化吸入装置一、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简称雾化器)的种类及原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器主要有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及振动筛孔雾化器三种[2,3]。
1.喷射雾化器:也称射流雾化器、压缩气体雾化器。
主要由压缩气源和雾化器两部分组成。
压缩气源可采用瓶装压缩气体(如高压氧或压缩空气),也可采用电动压缩泵。
雾化器根据文丘里(Venturi)喷射原理,利用压缩气体高速运动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将气流出口旁另一小管因负压产生的虹吸作用吸入容器内的液体排出,当遭遇高压气流时被冲撞裂解成小气溶胶颗粒,特别是在高压气流前方遇到挡板时,液体更会被冲撞粉碎,形成无数药雾颗粒。
其中大药雾微粒通过档板回落至贮药池,小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
鼻-鼻窦雾化器为附有振荡波的喷射雾化器。
在压缩机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集聚脉冲压力装置,脉冲波可直接作用于药物气雾,使药物的雾粒具有振荡特征,易于穿过窦口进入鼻窦,在鼻窦内达到很好的沉积效果。
2.超声雾化器:其原理是雾化器底部晶体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产生振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容器内的液体振动传导至溶液表面,而使药液剧烈振动,破坏其表面张力和惯性,从而形成无数细小气溶胶颗粒释出。
《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由多位专家共同制定的一份指导医生在急诊情况下应用雾化吸入疗法的专业意见。
该共识旨在为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指南,以便在急诊情况下有效地应用雾化吸入疗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以下是该共识的要点。
1.雾化吸入疗法的适应症:对于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COPD 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雾化吸入疗法。
2.雾化吸入疗法的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常见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抗炎药物等。
3.雾化吸入疗法的剂量和频率: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
在急性病情下,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剂量和频率。
4.雾化吸入疗法的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设备,包括雾化器和雾化液器。
应注意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5.雾化吸入疗法的操作技巧: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操作技巧,确保药物能够充分雾化并进入患者的呼吸道。
应注意病人配合的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6.雾化吸入疗法的监测和评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其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可以通过测量呼气峰流速、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7.雾化吸入疗法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医生应当充分了解雾化吸入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处理和管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8.雾化吸入疗法的禁忌症和相互作用:医生应注意雾化吸入疗法的禁忌症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对于有禁忌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或慎重使用。
9.雾化吸入疗法的病例举例:共识中给出了一些雾化吸入疗法在不同急诊情况下的应用病例,供医生参考和借鉴。
这些要点体现了《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和指导原则,对医生在急诊情况下应用雾化吸入疗法起到了指导作用。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共识中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