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妇女共同发展的问题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促进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妇女共同发展的问题探讨-旅游管
理
促进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妇女共同发展的问题探讨
陈军军支国伟
民族旅游的深层次发展必然会为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应该加快发展民族旅游业,为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积极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妇女参与民族旅游事业,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素质,切实建立居民参与机制,使少数民族妇女自觉保护民族文化。
本论文由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沧源县旅游开发对佤族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Y201)资助作者简介:陈军军,女,1975年7月出生,云南省镇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语言文化。
支国伟,男,1968年12月出生,云南省昆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民族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少数民族妇女历来是文化的创造者之一,她们所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歌舞文化等,既是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少数民族妇女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民族旅游的深层次发展必然会为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应该:
一、加快发展民族旅游业,为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妇女的发展和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两个互为变量的因子。一方面,民族旅游的发展,对当地居民尤其是妇女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的
少数民族妇女之所以贫困,并非因为她们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而是没有发展的机会。因此要帮助妇女的发展,要解决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的问题,必须清楚阻碍妇女发展的制约因素。”这方面,最重要的是研究发展与妇女的关系问题,寻找产业发展与妇女发展的结合点,为她们创造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由于家庭经济的贫困,必然促使少数民族妇女产生改变经济生活现状的愿望和行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给她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旅游服务业是最适合女性从事的经济行业,少数民族妇女到了第三产业,就会使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男女劳动力的布局更加合理,优势得到科学组合。
二、积极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妇女参与民族旅游事业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中论述道:“妇女解放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妇女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规模地参与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少数民族妇女提供了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不仅增加她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她们在家中和在社会上的地位,而且增加了她们参与社会活动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是少数民族妇女参与的民族文化旅游中最早最多的一项内容,由于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妇女的天性,在民间歌舞的传承和发展中,妇女发挥着比男性更大的作用。
通过对少数民族歌舞的不断挖掘创新,使它不仅有观赏价值,也能让旅客参与其中,做到既赏心悦目又亲身经历,增强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厚重感。同时,少数民族妇女通过参加文艺表演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改变观念,提高她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少数民族服饰被称为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和艺术。少数民族妇女对传统服饰的钟爱,使少数民族的外在特征得到了体现和强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民族服饰在日益消失。所以,对少数民族服饰进行保护、挖掘、发展、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而一种有效的保护是将其与旅游相结合,使之成为旅游产品中的一个新亮点。因为它不仅具有可观赏性,而且还具有收藏价值,同时也能将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妇女缝制的民族服饰从自给自足变成商品,增加群众收入。民族服饰的开发还能凸显少数民族女性在工艺传承中的重要性。
民族旅游的发展,可以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的舞台。妇女在参与这些活动中能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接受新的思想和信息。在活动中她们不仅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她们还获得了成就感,并且能意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能认清自己的目标,看到自己的责任,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妇女自身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三、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素质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之所以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出现民风日下,价值道德观念丧失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素质能力有限。男女发展能力的差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体现了一种社会差别,是社会对女性发展能力培养的忽视。而教育无疑是提高妇女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一直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从而直接影响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又因为文化素质偏低,许多少数民族居民在与外地游客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不能全面思考问题和正确判断是非,于是一些急于求成、爱慕虚荣的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盲目追求游客带来的那些高物质文明,又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于是出现
坑、蒙、拐、骗等不良的手段,致使淳朴的民风难以维持。
另外,一些地方的民族文化之所以受到破坏,究其原因,也跟民族旅游地区居民的文化水平有关。如果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其素质和能力就自然而然提高,他们就不会目光短浅,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置社区的长远利益于不顾。居民就会自觉地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中来,民族文化就会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国内外妇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对妇女在教育培训、智力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其经济和社会回报比男性高得多。母亲的教育程度对后代的教育程度的影响,比家庭中其他因素如家庭结构、收入、民族和父亲教育程度的影响都大。民族旅游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使她们自身求发展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从而为提高妇女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基础。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的教育程度。
四、切实建立居民参与机制,使少数民族妇女自觉保护民族文化
民族旅游资源的主体是人,是旅游地居民的生活、风情和创造。在民族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时,应建立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居民能否真正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关系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关系到民族旅游目的地的未来。然而,在许多民族旅游开发地区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民族地区自己的文化被拿出来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但旅游收入分配在各有关的群体中当地居民所占比例太小,明显不公平。正因为如此,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才会变着法向游客要钱。所以,在发展民族旅游时,决不能不考虑民族地区居民的利益。如果当地人在民族旅游发展过程中,明白保护民族文化可以获利,并且还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作用,那么他们才会产生保护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心。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