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订完整_(儿研所)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格

修订完整_(儿研所)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格

修订完整_(儿研所)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格
修订完整_(儿研所)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格

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0-6岁)

指导语

首都儿科研究所(1999年)

实施方案

1、计算实足月龄:以月龄为单位。

首先计算出实足年龄,即几岁几月零几天,再把岁和天数均换算为月,以月龄为单位。

月变日为一月=30日

岁变月为一岁=12月

例1:

测验日期 94年8月13日

出生日期 93年8月26日

0岁11月17天=11.6月

例2:

测验日期 94年8月13日

出生日期 91年9月20日

2岁10月23天=34.8月

2、标记主测月龄:用△标记。在主测月龄前以△标记,以示此月龄为该儿童的

实际月龄。

3、测查顺序:以先易后难为原则。

先查动手的项目,如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再查语言、社交,最后查大运动。

4、记录结果:通过的项目用○表示,不通过的项目用×表示。

5、测验结束:不管主测月龄的项目是否通过,向前测二个年龄组的项目要通过,向后测二个年龄组的项目不通过。

6、计分方法:

1岁以:每个领域有一个项目为一分,有二个项目各为0.5分。

1 - 3岁:每个领域有一个项目为三分,有二个项目各为1.5分。

4 - 7岁:每个领域有一个项目为六分,有二个项目各为3分。

计分方法:先找出基础得分,按领域计算,把连续通过的项目读至最高分,再把不通过的项目抛开(不计算),把后边得分的项目逐项加上,即为该领域的分数。注意事项:

1、测试的环境要安静,光线明亮,年龄小的儿童允许一位家长陪伴。

2、严格按指导语进行操作,不要家长插话,不解释指导语,如“倒”、“孔”,防止暗示、启发、诱导。

3、要熟记项目名称,掌握操作方法及通过标准。

4、检查者的位置要正确,桌面要干净,测查箱的用具不要让儿童看到,用一件取一件,用毕放回。

5、向家长解释要恰当,注意技巧,尤其是对发育落后的儿童更要慎重。

测查用具

1、诊查床:一般医用诊查床或一般单人床。

2、围栏床:小孩用单人小床。四周有转栏,栏高55×宽65×长125厘米。

3、小桌:小孩专用长方形桌子。长70厘米、宽35厘米、高40厘米。

4、小椅:小孩用带靠背木椅。

5、逗引玩具:塑料吹气玩具1个、网球1个、拨浪鼓1个、红色方木10块、乳酶生药片适量、16开白报纸数、无色透明药瓶1个、大腊笔1支、四孔黑衣扣5粒、塑料绳1根、小人书1本、红线球1个、手帕1块、方或圆盒1个、5分硬币1枚、玩具车1辆、药瓶1个、圆盒1个、型板1套、大小圆塑料片各1个、图片1片、饼干数块、无柄水杯2个、有柄水杯1个、洋娃娃1个、铃铛1个、上光板1块、筷子1双、花生米数粒、塑料拼板1套、图片1套、线绳1根、拼小人木块1副。

6、楼梯1副。规格:

平台长50×宽60×高50

全梯长160厘米

梯面宽25×高17×长60

梯栏(从梯面计算)40厘米

栏长70×50×70厘米

0-6岁量表指导语

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新生儿男宝宝的平均身高会高于女宝宝一些,根据幼儿生长发育测评标准显示, 新生儿的身高标准范围为男宝宝-53.6cm,平均值为50.2cm,女宝宝-52.8cm,平均值为49.6cm,伴随着孩子的月份成长,由于受营养、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孩子的身高在迅速生长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月份里,都要一份标准量表,家长可随时参考。 测量,最好由两个人进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宝宝的膝关节、髋关节和头部,另一人用皮尺测量,从宝宝头顶的最高点,至足部的最高点。测量出的数值,即为宝宝身高。? 道具:两本厚重、不易移动的书(如字典)和一把卷尺。? 方法:在宝宝熟睡时,把一本书轻轻抵住宝宝的头;然后将宝宝的身体放平直, 在用一只手按直宝宝的同时,另一只手将另一本书抵在宝宝的脚掌后;最后把两本书都立稳后,将宝宝轻轻移幵。这时两本书的距离就是宝宝的身高了。? 温馨提醒:无需天天为宝宝测量身高,两三周测量一次即可。 4?6个月此期体格生长较出生头三个月有所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500 -6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一2.4厘米。有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幵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一般为下门牙。

4-6 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 个月 5 个月 6 个月 ? 4-6 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 个月 5 个月 6 个月 7?9个月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前面6个月来说,继续减慢,体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 克左右,身长平均每月增长 1.5 厘米左右。 7-9 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分析

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14T15:26:00.2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汪时华陈绍红 [导读] 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和影响智能发育相关因素。 汪时华陈绍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和影响智能发育相关因素。方法对2246例婴幼儿行CDCC量表测试及相关因素调查,由2名专业人员进行测试和评分。结果智力发展指数(MDI)均值为91(±14),运动发展指数(PDI)均值为87(±14)。智力发展指数<70为7.0%,运动发展指数<70为10.9%;智力发展指数和运动发展指数>110发生率分别为6.2%和4.1%。多元回归分析可见与智力发育指数相关的因素有母亲职业、父亲文化、早产、高胆红素血症;与运动发育指数相关的因素有母亲职业和高胆红素血症。结论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不良因素对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均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智能发育智力发展指数运动发展指数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38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们普遍认识到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智力测试是评估儿童智力水平的一种心理测量方法。为了了解婴儿智能发育状况及影响智力发育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干预,促进婴儿智力发育,减少和预防小儿智能障碍的发生,我们对2011年就诊于儿童保健门诊的2246例0~3岁婴儿进行智力测试并分析与智能发育相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我院儿保科体检并测查智力的0-3岁婴幼儿。 1.2方法智力测查使用1988年范存仁主编的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1], 它包括智能量表121个项目,运动量表61个项目两部分,其中智力量表的结果计为智力发育指数(MD I),运动量表的结果计为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 D I),其评分等级为:发育指数>110为中上及优秀,90-110为中等,70-89为中下与临界落后,<70为落后。2名专业人均进行标准化培训,培训合格后再对婴幼儿进行标准化测试,所用材料和测验程序与手册要求一致。 1.3相关因素调查填写自制的一般情况及高危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儿童出生时的胎龄、体重、有无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 1.4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采用S P S 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共测查2246名儿童,其中男童1301名(57.9%),女童945名(42.1%)。 2.2智力发展指数均值为9 1 ( ± 1 4 ),运动发展指数均值为8 7(±14)。智能发育水平以中等水平为主,如MD I和P D I90-110的比例分别为52.6%和44.0%,7.0%的婴幼儿智力发育落后,10.9%运动发育落后(表1). 表1 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指数分布情况 2.3智能发育相关因素 本文将性别、父母亲职业、父母亲职业、分娩方式,是否早产和围产期高危因素(出生时低体重、窒息、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先兆早产、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糖、胆酸高、贫血等)纳入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结果可见与智力发育指数相关的因素有母亲职业、父亲文化、早产、高胆红素血症;与运动发育指数相关的因素有母亲职业和高胆红素血症(表2)。 表2 智能发育多元回归分析 注:输机代码:性别:1男、2女;父母亲文化程度:1大专及以上、2高中(包括中专)、3初中、4小学(小学、文盲、半文盲);父母亲职业:0不在业(无业)、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2专业技术人员、3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4商业、服务业人员、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7现役军人、武装警察;分娩方式:1自然分娩、2剖宫产、3吸引产、4产钳助产;围产高危因素:1出生时低体重、2窒息、3颅内出血、4高胆红素血症、5缺血缺氧性脑病、6先兆早产、7妊娠高血压、8妊娠高血糖、9胆酸高、10贫血;其他均按实际数字输入。 3 讨论 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相当复杂,尽管遗传为先决条件,但诸多的相关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发展指数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目前状况以及偏离正常范围的程度,一旦发现问题,即可根据病因诊断,采用适合儿童发展年龄的治疗。本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儿童智能发育和精神运动发展指数的主要因素,是母亲职业、父亲文化[2],以及高危因素[3](早产、高胆红素血症),这是因为母亲的职业与她的文化修养,富余时间的多少有关,职业较好的母亲有能力、有兴趣、有时间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而研究亦表明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对婴幼儿的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4]。早产儿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可持续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故应从多方面采取措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数字来源于全国学生体质调查,仅供参考。 表1 中国0~18岁男童体重参照值(kg) 年龄组下等中下等中等中上等上等初生 2.54 2.92 3.30 3.68 4.06 1月~ 3.84 4.47 5.10 5.73 6.36 2月~ 4.72 5.44 6.16 6.887.60 3月~ 5.40 6.19 6.98 7.778.56 4月~ 5.94 6.757.56 8.379.18 5月~ 6.267.148.02 8.909.78 6月~ 6.747.688.62 9.5610.50 8月~7.198.199.19 10.1911.19 10月~7.578.619.65 10.6911.73 12月~8.089.1210.16 11.2012.24 15月~8.489.5910.70 11.8112.92 18月~8.8710.0611.25 12.4413.63 21月~9.3110.5711.83 13.0914.35 2.0岁~10.0111.2912.57 1 3.8515.13 2.5岁~10.9012.231 3.56 1 4.8916.22 3.0岁~11.4012.911 4.42 1 5.9317.44 3.5岁~12.2713.8215.37 16.9218.47 4.0岁~12.6914.4616.23 18.0019.77 4.5岁~13.361 5.3017.24 19.1821.12 5.0岁~14.081 6.2118.34 20.4722.60 5.5岁~14.8817.1319.38 21.6323.88 6.0岁~15.7718.3720.97 23.5726.17 7.0岁~15.2519.3023.35 27.4031.45 8.0岁~16.2120.9725.73 30.4935.25 9.0岁~17.2222.9428.66 34.3840.10 10.0岁~18.4225.1531.88 38.6145.34 11.0岁~20.1527.9235.69 43.4651.23 12.0岁~22.2831.0139.74 48.4757.20

儿童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分析

儿童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0~2岁儿童智能发育测试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来自儿保门诊782例儿童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智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有关影响智能发育的因素。结果分析表明影响儿童早期智能发育的因素有高危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结论出生时的高危因素及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智能发育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儿童;智能发育测试 从出生到2岁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对发育正常的婴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能够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对来自儿保门诊782例儿童进行了智能测试,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智测门诊筛查了782例0~2岁的婴幼儿,其中男466人(59.6%),女316人(40.4%),年龄0~12月596例,13月~2岁186例。 1.2 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对0~2岁儿童进行智能发育筛查。该测试由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五个能区组成,结果用被测试者的发育商(DQ)表示,智能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即低智能:69及69以下为低下;中下智能:70~84为偏低;中等智能:85~114为正常;中上智能115~129为聪明;高智能130及以上为优秀。 2 结果 2.1 782例0~2岁儿童儿心量表测试结果高智能10例(1.3%)中上智能19例(2.4%)、中等智能687例(87.9%)、中下智能51例(6.5%)、低智能15例(1.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儿心量表测试15例低智能儿童原因因高危因素13例(80.7%)不明原因2例(1 3.3%),儿心量表测试51例中下智能儿童因高危因素33例(6 4.7%),环境社会因素12例(23.5%),原因不明6例(11.8%)。中上智能及高智能29例,父母大专以上学历的20例(69%),687例中等智能儿童中,父母大专以上学历241例(3 5.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儿心量表测试687例中等智能儿童各能区未通过项目发生情况未通过项目人数最多的能区是社会行为,其中一项未通过396例(57.3%),二项未通过162例(2 3.6%);其次是精细动作,一项、二项未通过的例数分别为262例(38.1%)、145例(21.1%)。详见表1。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1.0-4 岁儿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及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为2006 年WH 推荐的评价标准;5岁以上或身高>120m的儿童评价标准,依然采用1997年WH 推荐的标准(因2006版WH标准无5岁以上儿童标准,按卫生部的要求依然沿用1997年标准),因此部分数据存在交叉现象。 2.评价方法: 营养不良: ( 1 )低体重: 轻度:均数-2SD K年龄别体重<均数-SD 中度:均数-3SD K年龄别体重<均数-2SD 重度:年龄别体重<均数-3SD (2)生长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长)高<均数-2SD (3)消瘦:身(长)高别体重<均数-2SD 超重和肥胖: (1)身(长)高别体重〉均数+2SD的儿童,要进行体质指数(BM)值的计算 (2)计算公式 BMI=^重(Kg) /身(长)高的平方(眄 (3)评价(P 表示百分位数法) 超重:BMI>P85th 肥胖:BMI>P97th

WHO世界卫生组织)0-6岁男童年龄别体重.身(长)咼标准

备注:双实线上为w 2岁儿童的卧式身长,双实线下为》2岁儿童的站式身高 ----- WHQ世界卫生组织)0-6岁男童年龄别体重.身(长)高标准

3 .6 1 8 8 0 6 5 3 2 0 .8 .7 .5 4 10. 11 13. 15. 17. 19. 21. 87. 90. 94. 98. 102 106 110 4 .8 3 0 0 3 9 0 9 7 6 . 5 .4 .3 5 10. 11 13. 15. 17. 19. 22. 87. 91. 95. 99. 103 107 111 5 .9 4 2 2 5 1 5 4 3 2 .2 .1 .0 6 10. 12 13. 15. 17. 19. 22. 88. 91. 95. 99. 103 10 7 111 6 .0 6 3 4 7 4 0 9 9 9 . 8 .8 .7 7 10. 12 13. 15. 17. 20. 22. 88. 92. 96. 100 104 108 112 7 .1 7 5 6 0 7 4 4 4 .4 .5 .5 .5 8 10. 12 13. 15. 17. 20. 23. 88. 93. 97. 101 105 109 113 8 .2 8 7 8 2 0 9 0 0 .0 .1 .1 .2 9 10. 12 14. 15. 18. 20. 23. 89. 93. 97. 101 105 109 113 9 .4 0 8 0 5 3 4 5 5 .6 .7 .8 .9 1 11. 1 2 14. 16. 18. 20. 23. 89. 94. 98. 102 106 110 114 0 0 .5 1 0 2 7 6 8 0 1 .2 .3 .4 .6 1 11. 1 2 14. 16. 18. 20. 23. 90. 94. 98. 102 106 111 115 1 1 .6 3 2 4 9 9 3 4 6 .8 .9 .1 .2 4 11. 12 14. 16. 18. 21. 24. 90. 94. 99. 103 107 111 115 0 2 .7 4 3 6 2 2 7 9 1 .3 .5 .7 .9 1 11. 1 2 14. 16. 18. 21. 24. 91. 95. 99. 10 3 108 112 116 3 .8 5 5 8 4 5 2 4 7 .9 .1 .4 .6 2 11. 12 14. 16. 19. 21. 24. 91. 95. 100 104 108 11 3 117 4 .9 7 7 0 7 8 6 9 .2 .4 .7 .0 .3 3 11. 13 14. 16. 19. 21. 25. 92. 96. 100 105 109 113 117 5 .1 8 8 2 9 1 1 4 .7 .0 .3 . 6 .9 4 11. 13 15. 17. 19. 22. 25. 92. 96. 101 10 5 109 114 118 6 .2 0 0 4 2 4 5 9 .2 .6 .9 .2 .6 5 11. 13 15. 17. 19. 22. 25. 93. 97. 101 10 6 110 114 119 7 .3 1 2 6 4 7 0 4 .7 .1 .5 .9 .2 6 11. 13 15. 17. 19. 22. 26. 93. 97. 102 106 111 115 119 8 .4 2 3 8 7 0 4 8 .3 .7 .1 .5 .9 7 11. 13 15. 17. 20. 22. 26. 93. 98. 102 107 111 116 120 9 .5 4 5 0 9 3 9 3 .8 .2 .7 .1 .6 8 12. 13 15. 17. 20. 23. 26. 94. 98. 103 107 112 116 121 0 .6 5 7 2 2 6 3 8 .3 .8 .3 .7 .2 9 12. 13 15. 17. 20. 23. 26. 94. 99. 103 108 112 117 121 1 .7 6 8 4 4 9 7 3 .8 .3 .8 .4 .9 1 12. 13 15. 18. 20. 23. 27. 95. 99. 104 108 113 118 122 0 2 .8 8 0 6 7 2 2 7 .3 .9 .4 .0 .6 1 12. 14 15. 18. 20. 23. 27. 95. 100 104 109 114 118 123 1 3 1.0 9 2 8 19 6 6 .2 .8 .4 .0 .6 .2 5 12. 14 16. 18. 21. 24. 27. 96. 100 105 110 114 119 123 0 4 .1 0 3 0 2 9 1 .7 .3 .0 .6 .2 .9 1 12. 14 16. 18. 21. 23. 26. 96. 101 105 110 115 119 124

婴幼儿期的行为发育参照表

婴幼儿期的行为发育参照表 婴幼儿期的行为发育参照表 运动发育 运动发育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大到精细。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和精细动作两部分。 大运动 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等。 新生宝宝:能在俯卧位将身体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1 个月:能在俯卧位短暂抬头片刻; 2 个月:能在俯卧位抬头 45 度; 3 个月:能在俯卧位抬头 90 度,竖直位能抬头但不稳定,可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 4 个月:俯卧位时用两手支撑抬起胸部,扶住髋部能坐; 5 个月:扶腋下能站直,能直腰靠背坐; 6 个月:喜欢被扶着腋下跳跃; 7 个月:会翻身,俯卧位可向左右追逐物体;

8 个月:长时间稳坐,开始学爬; 9 个月:扶着栏杆能站立; 10 个月:会自己从坐位攀栏站起; 11 个月:会扶栏行走或被大人牵一手行走; 12 个月:会独站片刻,约 1/4 宝宝会独走; 15 个月:走得好,能蹲下拾物; 18 个月:行走快,能扶栏独自上楼梯,会倒退走几步; 24 个月:会跑; 36 个月:双脚交替上楼梯。 精细动作 指手及手指功能,如取物、搭积木、绘图等。手功能的发育遵循先用手掌握物,再用橈侧(拇指侧),再用手指。先用 4 个手指一把抓,后用拇指和食指钳取,先会抓握后会放松。视觉的发育是精细动作发育的必要基础。 出生到 2 个月:握紧触及手的物体; 2 个月:短暂握住拨浪鼓; 3 个月:两手放松,常拉自己的衣服;

4 个月:两手在胸前玩弄,见到新鲜物体两臂会挥动; 5 个月:手伸向物体,碰到时会随手抓起; 6 个月:双手可各拿一块边长约 2.5 厘米的方木; 7 个月:可在两手间传递玩具,能用一把抓的方式取到小丸; 8 个月:出现敲打及抛掷玩具的动作; 9 个月:伸出食指拨弄小物件,用拇指、食指拿小丸,但近小指一面的腕部仍靠在桌上; 12 个月:可垂腕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小丸; 15 个月:搭方木两块,将小丸放入小瓶中; 18 个月:搭方木 3 ~ 4 块,将小丸从瓶中倒出,会用笔在纸上乱画; 24 个月:搭方木 5 ~ 6 块,模仿画竖线、横线,会逐页翻书; 30 个月:搭方木八块,会穿短裤和便鞋; 36 个月:会用三块方木搭桥、串木珠、解纽扣、画圆圈和十字。 语言的发育 语言发育除受语言中枢控制外,还需正常的听觉和发音器官配合,分为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宝宝先理解后表达,先会发语音再会用词和句。 新生儿:大声啼哭;

婴幼儿每月生长发育指标(强烈推荐)

目录 0-1个月 (2) 2个月 (3) 3个月 (4) 4个月 (4) 5个月 (5) 6个月 (6) 7个月 (6) 8个月 (7) 9个月 (8) 10个月 (8) 11个月 (9) 12个月 (9) 13个月 (10) 14个月 (10) 15个月 (11) 16个月 (12) 17个月 (12) 18个月 (13) 19-20个月 (14) 21-22个月 (14) 23-24个月 (15) 25-27个月 (16) 28-30个月 (17) 31-33个月 (18) 34-36个月 (19) 3岁-3岁4个月 (19) 3岁4个月-3岁8个月 (20) 3岁8个月-满4岁 (21) 4岁-4岁半 (21) 4岁半-5岁 (22) 5岁-5岁半 (23) 5岁半-6岁 (23) 6岁-6岁半 (24)

0-1个月 一般掌握部分 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厘米; 头围:33.5—33.9厘米;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常态下的小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4。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几厘米,从半岁开始胸围逐渐接近头围。 宝宝出生时体重约为3—3.5千克,不足2.5千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需要在医院采用暖箱保持体温,待自身能保持体温时才可出院。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称为“巨大儿”,如果母亲产后血糖升高,婴儿也需要住院观察。 由于呼吸与蒸发导致身体水分减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婴儿吃奶还不太多等因素,所有新生儿的体重都会减少,称为生理性失重,俗称“掉水标”,一般体重会减少3%—9%。待母乳充足后大概到两周,婴儿会恢复到出生体重,到满月时体重增加0.6—1.2千克。观察宝宝的体重十分重要,可以知道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母乳是否充足。家庭中最好准备磅秤,为宝宝定期测量体重。测量时可;曙宝宝直接放在垫好衣被的磅称上,减去衣被的重量;也可以由妈妈抱着测量,减去妈妈的重量,不过这种称法不太准确。 胎儿的胎红细胞携静脉氧,需要的量较多,出生后有了自主呼吸,红细胞需要的量减少,因此过多的红细胞会死亡,红细胞中的铁留在肝脏中,其中的胆红素由于肝脏的酶系统还未成熟,不能结合而排除,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黄疸。所以足月儿中70%从出生第二天起,皮肤、黏膜、眼的结膜、躯干、手足发黄,第4—5天最重,第7—10天开始消退,到第2—3周会痊愈。在此期间宝宝精神好,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声洪亮。但是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黄等,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溶血引起的黄疸需要换血,如果耽误,过高的胆红素会侵蚀脑的神经核,称为核黄疸,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智力甚至生命。所以黄疸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全身J,青况十分重要。另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轻,只持续几月,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停喂母乳2—3天,黄疸消退,再吃母乳又出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乳中的某种酶所致,此时不州亭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出装瓶,放在56‘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常哺育。但是黄疸过重时要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喂养,并对宝宝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宝宝出生后的前两周失水较多,需要补充。新生儿的肾还未成熟,出生后肾皮层的肾单位继续发育,

宝宝生长发育对照表

宝宝生长发育对照表 4~6个月此期体格生长较出生头三个月有所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500-6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2.0-2.4厘米。有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一般为下门牙。 4-6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7.5865.0642.1442.51 5个月8.2467.4643.24 43.52 6个月8.77 69.66 44.44 44.35 4-6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7.1463.98 41.3941.58 5个月7.6265.89 42.18 42.59 6个月8.27 68.1743.3143.57 7~9个月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前面6个月来说,继续减慢,体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左右,身长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左右。 7-9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7个月9.12 71.2 44.944.9 8个月8.5272.9 45.4 45.5 9个月9.72 74.2 45.945.7 7-9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7个月8.5869.2 43.8 44.1 8个月8.9071.244.4 44.5

9个月9.15 72.644.8 44.8 10~12个月体格生长进一步放慢。体重每月平均增加150-250克,身高增长1-1.5厘米。乳牙萌出约4-6颗门牙。 10-12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0个月9.90 75.446.346.0 11个月10.17 76.7 46.646.4 12个月10.4278.046.9 46.8 10-12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0个月9.40 74.0 45.245.2 11个月9.52 75.2 45.445.3 12个月9.6476.445.6 45.4 13~18个月出生第二年起体格生长开始明显较前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200克左右,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1.0厘米左右。从第二年起,宝宝的胸围开始超过头围,一般前囟门也在18个月以前关闭。 13-18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3个月10.42 78.046.946.8 15个月10.8480.747.5 47.6 18个月11.55 83.548.0 48.4 13-18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3个月9.64 76.445.645.4 15个月10.42 79.9 46.2 46.5 18个月11.0182.5 46.8 47.2

婴儿成长发育对照表

婴儿成长发育对照表 4~6个月此期体格生长较出生头三个月有所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500-6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2.0-2.4厘米。有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一般为下门牙。 4-6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7.58 65.06 42.14 42.51 5个月8.24 67.46 43.24 43.52 6个月8.77 69.66 44.44 44.35 4-6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7.14 63. 98 41.39 41.58 5个月7.62 65.89 42.18 42.59 6个月8.27 68.17 43.31 43.57 7~9个月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前面6个月来说,继续减慢,体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左右,身长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左右。 7-9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7个月9.12 71.2 44.9 44.9 8个月8.52 72.9 45.4 45.5 9个月9.72 74.2 45.9 45.7 7-9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7个月8.58 69.2 43.8 44.1 8个月8.90 71.2 44.4 44.5 9个月9.15 72.6 44.8 44.8 10~12个月体格生长进一步放慢。体重每月平均增加150-250克,身高增长1-1.5厘米。乳牙萌出约4-6颗门牙。 10-12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0个月9.90 75.4 46.3 46.0

丹佛儿童智力发育量表

月份 精细动作 大运动 1个月 △小儿腿、臀双侧动作对称等同 △视线能随目标移动 90° △俯卧时试举抬头 2个月 △抬头时,脸与桌面约成45° 3个月 △小儿手指能互相接触 4个月 △视线能随目标移动180° △用摇铃接触小儿手指 能握住 △抬头时,脸与桌面约成90° 扶小儿坐时,举头正而稳,不摇动 5个月 △坐在家长腿上,能伸手向着桌面上的玩具 △俯卧时手臂能支撑身体抬胸 △扶站时腿能支撑体重片刻 6个月 △能自己拿着饼干吃 △手中握着一块方木,又能 注意到第2块方木 △拉坐时,头部始终不后垂 7个月 △两只手能同时各握一块积木 △只能抓起小丸 △会从俯卧转向仰卧或仰卧到俯卧 的翻身△能独坐5秒或更长时间 8个月 △能把一只手中的积木递交到另一只手 △能扶着硬物体站立5秒或更多时间 9个月 △会用两指抓握小丸

10个月 △能拿取放在桌上的小方块作相互敲击 △会从站到自己单独坐下 11个月 △会用拇指和食指抓握小丸,手掌不接触桌面 △扶站时能把足提起片刻 12个月 △会扶着家具行走△能独立2秒或更 多时间 12~15个月 △不撑住地面能单独弯腰拾起玩具 △步行自如,左右不摇摆 15~18个月 △能叠稳两块方木 △会在纸上有目的地划 线 △经示范能把小瓶(口径 1.5厘米)内的丸粒倒出 △能向后退两步或更多步 18~21个月 △能叠稳4块方木而不倒 △不扶任何物体会将球向前踢出 21~24个月 △不经示范能把丸粒倒出小瓶外 2岁~2岁半 △模仿画长于2.5厘米歪度不超过30度的直线 △能举手过肩抛 △会双足同时离地向前跳 △能不扶物体独脚站直1秒钟或更长 时间 2岁半~3岁 △能叠稳8块方木而不倒 △能模仿成人搭“桥”△会骑儿童三轮车△能单足跳过21 厘米的宽度

婴儿生长发育对照表

婴儿生长发育对照表 宝宝从母亲一朝分娩,来到人间,就意味着一切将由依赖到独立,我们关注宝宝健康的全面发展,给宝宝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和环境来 配合宝宝们的健康成长。那么,在宝宝的健康旅程中,怎么样的身体 成长指标才能算是健康的宝宝呢?为了让您能轻易掌握宝宝的各项健 康指数,现就宝宝的各项健康指标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0-1岁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年龄男孩女孩 月身高/CM 体重/Kg 身高/CM 体重/Kg 0 50.50 3.30 49.90 3.20 1 54.60 4.30 53.50 4.00 2 58.10 5.20 56.80 4.70 3 61.10 6.00 59.50 5.40 4 63.70 6.70 62.00 6.00 5 65.90 7.30 64.10 6.70 6 67.80 7.80 65.90 7.20 7 69.50 8.30 67.60 7.70 8 71.00 8.80 69.10 8.20 9 72.30 9.20 70.40 8.60 10 73.60 9.50 71.80 8.90

11 74.90 9.90 73.10 9.20 12 76.10 10.20 74.30 9.50 婴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婴1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 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 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预防接种 :初生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1个月乙型肝炎疫苗(第二次 婴2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短时(5秒) 精细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拨浪鼓在手中留握片刻 适应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语言:能发出a、o、e等元音 社交行为:逗引时有反应 婴3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 语言:笑出声 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下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 ~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身高与营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

0-6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男) 年龄体重(kg)身高(cm)心智发育初生 2.9-3.8 48.2-52.8 伏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 1月 3.6-5.0 52.1-57.0 伏卧抬头45度,能注意父母面部。 2月436.0 55.5-60.7 伏卧抬头90度,笑出声、尖叫声、应答性发声。 伏卧抬头,两臂撑起,抱坐时头稳定,视性能跟随180度,3月 5.0-6.9 58.5-63.7 能手握手。 4月 5.7-7.6 61.0-66.4 能翻身,握住摇荡鼓。 5月 6.3-8.2 63.2-68.6 拉坐,头不下垂。 坐不需支持,听声转头,自喂饼干,握住玩具不被拿走,6月 6.9-8.8 65.1-70.5 怕羞,认岀陌生人,方木能递交。 扶东西站,会爬,无意识叫爸爸、妈妈咿呀学语,躲猫猫,8月7.8-9.8 68.3-73.6 听得懂自己的名字,会摇手表示再见。 能自己坐,扶住行走,自己熟练协调的爬,理解一些简单的10月8.6-10.6 71.0-76.3 命令,如“到这儿来”,自己哼小调,说一个字。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12月9.1-11.3 73.4-78.8 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的物体。 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短语,模仿做家务事,能叠两块积木,15月9.8-12.0 76.6-82.3 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能自己吃饭,18月10.3-12.7 79.4-85.4 能识一种颜色。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21月10.8-13.3 81.9-88.4

婴幼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婴幼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婴幼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婴1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 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 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 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婴2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短时(5秒) 精细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拨浪鼓在手中留握片刻 适应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语言:能发出a、o、e等元音 社交行为:逗引时有反应 婴3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 语言:笑出声 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婴4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90度、扶腋可站片刻精细动作:摇动并注视拨浪鼓 适应能力:偶然注意小丸、找到声源 语言:高声叫、咿呀作声 社交行为:认亲人 婴5月 大运动: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 适应能力:拿住一积木注视另一积木 语言:对人及物发声 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 婴6月 大运动:俯卧翻身

精细动作:会撕纸、把弄到桌上一积木 适应能力:两手同时拿住两块积木、玩具失落会找 语言:叫名字转头 社交行为:自喂饼干、如会找躲猫猫(手绢挡脸)的人的脸 婴7月 大运动:独坐自如 精细动作:把弄小丸(直径约0.5公分)、自己取一积木,再取另一块 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玩具语言:发da-da、ma-ma无所指 社交行为:对镜有游戏反映、能分辨出生人 婴8月 大运动:双手扶物可站立 精细动作:拇指、无名指捏住小丸(直径:0.5cm);手中拿两个积木,并试图取第三块积木(正方形,边长2cm) 适应能力:持续用手追逐玩具、有意识的摇铃 语言:模仿声音 社交行为:懂得成人面部表情 婴9月

百科: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塞尔( 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 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在20世纪60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 W. K. Frankenburg&J.B.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y,MSCA)和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Brazelton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有一些如WPPSI、DDST、MSCA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验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研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到1992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为止,一共历时7年。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 (一)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 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1 6个项目。每个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 1.智力发展量表 (1)看图命名主试出示图片,要求受测者在5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的景或物命名。有10张图片,分为10个题目,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满分为10分。主要测量视觉辨认、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婴儿身高增长标准对照表

新生儿身高标准 新生儿男宝宝的平均身高会高于女宝宝一些,根据幼儿生长发育测评标准显示,新生儿的身高标准范围为男宝宝46.8-53.6cm,平均值为50.2cm,女宝宝46.4-52.8cm,平均值为49.6cm,伴随着孩子的月份成长,由于受营养、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孩子的身高在迅速生长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月份里,都要一份标准量表,家长可随时参考。 婴儿身高的测量方法 测量婴儿身高,最好由两个人进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宝宝的膝关节、髋关节和头部,另一人用皮尺测量,从宝宝头顶的最高点,至足部的最高点。测量出的数值,即为宝宝身高。 道具:两本厚重、不易移动的书(如字典)和一把卷尺。 方法:在宝宝熟睡时,把一本书轻轻抵住宝宝的头;然后将宝宝的身体放平直,在用一只手按直宝宝的同时,另一只手将另一本书抵在宝宝的脚掌后;最后把两本书都立稳后,将宝宝轻轻移开。这时两本书的距离就是宝宝的身高了。 温馨提醒:无需天天为宝宝测量身高,两三周测量一次即可。 婴儿发育标准 4~6个月此期体格生长较出生头三个月有所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500-6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2.0-2.4厘米。有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一般为下门牙。 4-6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 7.58 65.06 42.14 42.51 5个月 8.24 67.46 43.24 43.52 6个月 8.77 69.66 44.44 44.35 4-6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 7.14 63.98 41.39 41.58 5个月 7.62 65.89 42.18 42.59 6个月 8.27 68.17 43.31 43.57 7~9个月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前面6个月来说,继续减慢,体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左右,身长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左右。 7-9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