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基本技术自我练习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记得去年夏天的广州市有一场特别意义的羽毛球双打比赛。一方是广州市的顶尖业余高手,而另一方则是大名鼎鼎的退役印尼名将叶诚万和前国手余锦豪。比赛吸引了很多的球迷,大家都想亲眼看看他们之间有没有得打?(叶诚万并不是双打选手)但比赛结局是大家可想而知的。赛后,叶诚万对众多的球迷们说:其实在拉高远球、杀球等上手球方面,顶尖业余高手的水平与专业运动员的水平是相差无几,但在网前小球和战术意识方面,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就相差较大了。作为我们羽毛球爱好者如何才能练好网前小球呢?想必大家都心痒痒。

练网前小球,可分有网练习和无网练习。有网当然要有场地,还要有陪练人才可以练起来。而无网练习当然就是不求人的自我有球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练手型和步伐同时进行:找一条长细线,将羽毛球绑在一端,而另一端可挂在天花板上、或挂在树枝上。羽毛球离地面的高度根据自己练什么类型的小球而定。比如说练习搓近网顶小球,就将羽毛球挂得高一些,大约离地面1米5到1米55左右。这样就可以练正反手的搓球,并且可以几十次到几百次的反复练习。使自己的搓球手型固定和上网步伐娴熟

如果想练习勾网前对角小球,可将羽毛球吊在离地面20 - 30公分高的位置,然后可反复联系正反手钩对角网前小球。

(2)对着空墙壁进行掂小球练习。这有点似有人在陪练一样。练习时注意手腕和手指的使用。完全按照教科书的讲解去练。要讲求掂球的稳定性和质量。

(3)在一块空场地或家中的客厅练习搓、掂和勾正反手对角的

网前球。搓球要求每搓一下后,羽毛球都要在离开球拍面后升高20到30厘米,并在空中完全翻滚几次。这样就保证在比赛中你所搓的球基本上是滚过网顶的,让对手很难回放或扑击。

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也能磨成针。工夫不负有心人。坚持这样练习,总有一天,你的网前小球会让你的对手刮目相看,并成为你重要的得分手段。

打球时手腕小臂大致可分为四个动作:屈、伸、内旋、外旋。

屈和伸都是击球时闪腕发力的重要环节,内旋和外旋则是调整拍面角度并辅助爆发力产生的重要环节。知道了各种动作的基本作用,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击球到位,就是要求准,就是小臂在内旋或外旋当中旋到某一角度后,急停产生对某一方向的爆发力,最后屈或伸腕并通过手指的配合完成对一个球的方向、弧线和力度的控制。

正手击高球,许多朋友都不自觉的过多依赖大臂(或者说背阔肌收缩)发力,表现为击球动作瞬间肘关节的下拉,这样对击球的力量是有帮助,但缺点是击球点低了,一致性差了,落点控制范围小了(球

不够尖),变化小了。正规的正手高点击球,在击球瞬间,肘关节应该是略向上扬起的,这在通过观看运动员完成正手击球后的动作照片是可以察觉到的,特别是在杀球完成后。

如何做到这点?其实很简单,这个动作的发力原理和动作要点跟我们平常比赛“拗手瓜”(普通话应该叫扳手腕吧?)的动作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我们要求是举起手臂并握着球拍来完成罢了。

练习挥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里指的挥拍练习不是教学录像当中从引拍到挥拍的整个动作练习,而是光指发力的那个动作练习,要连续的做,直线、斜线、右上方、头顶方两个线路两个方位都要练。最好用壁球拍(在羽球拍筐边缠铜丝或用塑料袋套住拍头也行)代替羽球拍来练。 30---40次一组,每天5组。这种练习主要是针对小臂手腕发力的,正手方向的练习时大臂无须夹紧头部,肘关节也无须特别伸直,大臂轴线跟躯干轴线的夹角约九十度,小臂和大臂夹角约九十度,连续快速挥拍,肩关节要放松,可用腰劲辅助发力,挥拍的方向可分为直线和斜线。头顶方向的练习大臂要近头部,把球拍举过头顶一侧,也要向直线和斜线两个方向挥拍,余要求同正手方向。

有学员问及怎样才可以令球速加快?正规动作这样复杂,完成后球都落地了。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或很少用到小臂手腕力和动作的摆动慢的原因。

首先要求击球时的一致性。打球时举拍、引拍的动作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接触球的一刹那手腕变向,改变出球的路线,小臂加上发力就行了(还有就是要注意拍面的正面和切面,尽量是正面的,只有变向

吊球才是切面的)。这要多挥拍:正手和头顶分开来挥,正手侧身,右脚在后,举拍只练习小臂手腕的挥动,每一次都要用力、球拍握紧、速度要快,才可以练出效果,不必整个正规动作都完成的;头顶就左脚在后,挥时注意拍面是正面的,想象打对角(需要借些腰力)。

打球强调前点、高点击球,只要有机会就不要把点放低,肘关节的带动也挺重要,相信昨晚示范后会员们都初步明白了。只要挥拍时注意速度快,发力力量用90%左右,相信大家很快就可以提高的,不仅限于后场动作,接杀、平抽、网前推球都可以用到。(建议用壁球或网球拍挥效果最好)

还有就是可以多练习对练平高直线和劈对角,这些都是出球速度快的球路,也相当容易体会到发力的出处。

以前因为我力量不够,也是用大臂发力的,后来教练叫我改我都半信半疑,训练她就坐我后面,每打一球就提醒我一声“小臂!”,这样我才改过来了。

是不是如果会正确使用小臂手腕发力,就不应该产生肩轴处疼痛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打高点球时(后)肩部疼就说明发力有问题?

可以这么说,因为正确使用小臂手腕发力可以提高击球效果,同时也对肩关节的冲击减轻。但如果在击完球后没有顺势收拍和转身,仍然会对肩关节造成较大的冲击。好的技术动作,目的主要还是提高竞技效率,保护身体永远都是排第二位的。要保护身体应当在平时通

过专项的练习来提高肌肉、关节、韧带的承受能力,使之适应技术动作的要求,而不是在做技术动作的时候就老是考虑如何保护身体。

例如上网的最后一步,左脚可以往前拖带一下,但这主要是为了辅助右脚发力让后撤更敏捷,而不是为了保护右脚,往前拖的时候还要注意重心不能拔高,在移动中若是重心起伏太大,会对移动速度影响很大的。看看李玄一的步法,他的脚真是非常的有力,上网很少用左脚拖带的,直接就可以蹬回去了,所以他的步法很快。孙俊的步法不算快,但他的意识非常好。拖带的动作多在女子比赛中见的多,因为它她们的肌肉不如男子发达。同样,关于击球的正规手法,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竞技效率,保护肩关节不是主要的目的。

最近看到《技术论坛》和广州欣然俱乐部里有一些帖子讨论手臂击球时的内旋和外旋,以及击球时小臂和手腕的使用方法,很受启发。

我自己也是打球十几年以后才发现尽管已经打球多年,自己感觉也相当不错了,可是自己小臂和手腕的动作力量仍然非常之差。那是从练习击打高远球4个分解动作发现的,当时为了做好4个分解动作,将它们分别一一练习时,竟然发现做第三个击球动作时,小臂挥动的动作不够快不会快,手腕无力向下发力压腕。别看这个动作说说容易,其实如果身体姿势不正确,手腕是没法发力的,这也就是书里常说的,手臂伸得太直了,手腕不能发力,可是,要尽量击到高点,又需要伸直手臂,我后来发现:当身体稍向左倾斜一点的时候,手臂不仅可以伸直而且不影响小臂和手腕发力,这也是为什么两脚站在地上打头顶球很不容易,而业余球员打高球常在头顶边上击球的缘故。其实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