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孙训方版。材料力学公式总结大全-新版.pdf

  • 格式:pdf
  • 大小:413.44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

材料力学的任务(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

假设。

外力分类: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

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

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

2)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和内力。应力:dA

dP A

P p

A

lim

正应力、切应力。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5)组合变形。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再变化的载荷。动载荷: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变化的载荷为动载荷。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b

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

s

时失效。二者统称为

极限应力理想情形。

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

3n s

,b b

n ,强度条件:

max

max

A

N

,等截面杆

A

N max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

l l l 1

,沿轴线方向的应变和横

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

l

l ,

A

P A

N 。横向应变为:b b

b b

b 1

'

,横向应

变与轴向应变的关系为:

'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E ,这就是胡克定

律。E 为弹性模量。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

EA

Nl l

静不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

出全部未知力。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几何关系—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dx d

。物理关系——胡克定律

dx

d G

G 。力学关系dA dx

d G dx d G dA

T

A

A

A

22圆轴扭转时

的应力:

t

p

W T R

I T

max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max

t

W T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

、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可载荷。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l

p

l

p

dx GI T

dx GI T

;等直杆:

p GI Tl 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p

GI T dx

d

,]

[

max max

p

GI T 弯曲内力与分布载荷q 之间的微分关系

)()(x q dx

x dQ ;

x Q dx

x dM ;

x

q dx

x dQ dx

x M d 2

2

Q 、M 图与外力间的关系

a )梁在某一段内无载荷作用,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一斜直线。

b )梁在某一段内作用均匀载荷,剪力图为一斜直线,弯矩图为一抛物线。

c )在梁的某一截面。

0x

Q dx

x dM ,剪力等于零,弯矩有一最大值或最小值。

d )由集中力作用截面的左侧和右侧,剪力Q 有一突然变化,弯矩图的斜率也发生突然变化

形成一个转折点。

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

W

M max

max

max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梁的合理受力(降低最大弯矩

max M ,合理放置支座,合理布置载荷,

合理设计截面形状塑性材料:

c

t ,上、下对称,抗弯更好,抗扭差。脆性材料:

c

t ,采用T

字型或上下不对称的工字型截面。

等强度梁:截面沿杆长变化,恰使每个截面上的正应力都等于许用应力,这样的变截面梁称

为等强度梁。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当梁上有几个载荷共同作用时,

可以分别计算梁在每个载荷单独作用

时的变形,然后进行叠加,即可求得梁在几个载荷共同作用时的总变形。简单超静定梁求解步骤:

(1)判断静不定度;

(2)建立基本系统(解除静不定结构的内部和外部多余约束后所得到的静定结构);

(3)建立相当系统(作用有原静不定梁载荷与多余约束反力的基本系统);

(4)求解静不定问题。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1)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2sin 2

cos 2

2

xy

y

x y x ;

2

cos 2

sin 2

xy

y

x (2)极值应力正应力:

y

x

xy

tg 2

2

22

min

max )

2

(

2

xy

y

x y

x 切应力:

xy

y x

tg 2

2

1

22

min

max )

2

(

xy

y

x (3)主应力所在的平面与剪应力极值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