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引言

黄自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也是最早全面系统的传授专门作曲技术和理论的音乐教育家。五十年前,他在我国初垦的音乐园地里辛勤耕耘;催发出一朵朵艺术歌曲的鲜花和交响音乐的蓓蕾;在初创的高等音乐学府里呕心沥血,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今天海峡两岸许多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大都出自他的门下。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光辉的事业和卓越的贡献,都是在其非常短暂的一生中完成的。黄自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涉及的题材范围却比较宽,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质量。艺术歌曲是黄自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也是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一个方面。黄自音乐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分当数抒情类艺术歌曲,西洋的写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清新雅丽,余音袅袅。因此,他的创作给予当时乃至今天我国专业音乐界以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黄自生平事略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04 年3 月23日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的一个书香门第。黄自先生短暂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童年时期

父亲黄洪培(号济北)是当地经记毛巾厂的经理,辛亥革命后参与地方政事,1923 年被选为川沙县议事会副议长和交通局副局长。母亲陆梅先又名开群,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知识女性,川沙开群女校的创办人。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黄自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髫龄时期就听母亲唱民谣、诵唐宋诗词、讲“二十四孝”的故事。黄自生性聪颖,从小就显示出对音乐和文学,特别是对古典诗词的爱好。这种对诗歌的热爱,不满三周岁就就能背诵《大学》的片段,并显示出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在黄自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

要影响,成为创作艺术歌曲的重要因素。

(二)求学道路

1911 年,黄自开始了他的求学道路。他进入上海初级小学就读,成绩常常居于全班之首。翌年,转至浦东中学附小学习,直至 1916年毕业。在小学的期间,黄自不仅成绩优秀,而且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喜欢。“七岁,我进上海初级小学读书,记得上第一节课唱歌,先生教的是《卖花歌》,我在小学前后共五年,这时期中所学会的歌不下五六十首。因为我自小就很爱唱歌,所以一首首都唱得很熟,就是到现在都大概都还能记忆。”(《黄自的音乐与生活》钱仁康)1916 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黄自在清华学校开始接受西方音乐的教育,参加学校的童子军笛鼓队,在管弦乐队吹单簧管,在合唱队唱男高音。1921 年开始,跟何林一夫人学习钢琴,系统的接触西方音乐中的经典作品,为今后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2年同王文显夫人学习和声,通过这一时期对西方音乐的专业性接触,黄自选定了将音乐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1924 年秋,年仅二十岁的黄自从清华学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官费留美。因官费留学的专业中没有音乐这一专业可以选择,黄自只好先入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攻心理学,副修音乐。两年后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于1929年毕业,获音乐学士学位。黄自的音乐创作是从在欧柏林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时开始的,那时的创作大多是一些带有习作性质的练笔。创作所涉及的体裁有独唱、合唱、室内乐、为钢琴而写的复调作品八首、管弦乐序曲(《怀旧》)。《怀旧》是我国第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1929年3月13日完成,5月31日在耶鲁大学的毕业音乐会上首次演出。《怀旧》在音乐语言上承袭了欧洲浪漫乐派的传统,感情真挚而深切动人,独出新意而不落俗套。

(三)留洋归来

1929同年6月,留学期满的黄自回到国内,在上海沪江大学任音乐教员,第二年(1930年9月12日)被萧友梅先生(1884—1940)聘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理论作曲组的专任教员兼教务主任,12 月 24 日黄自与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曾襄助刘天华创办“国乐改进社”的汪颐年女士结婚。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国的专业音乐文化还相当落后,专业的音乐人才相当匮乏。黄自回国后有感于此,认为必须有人从事我国音乐的开拓工作,并且身体力行

地投入到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的事业中去。黄自在国立音专工作的八年期间,担任着国立音专的全部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的课程。为我国的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造就专业人才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培养出了如贺绿汀、陈田鹤、刘雪庵、钱仁康、张定和等我国老一辈著名音乐家,为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的培养释放出极其灿烂的光辉。

黄自从美国学成归国后,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头日渐猖獗,中华民族危在旦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陆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歌曲,以音乐来鼓舞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在当时传唱甚广,社会影响极大。同时创作的,还有清唱剧和一些抒情歌曲,包括《思乡》、《春思曲》和《玫瑰三愿》,这三首歌曲于1933年六月由商务印书馆编为独唱歌曲集《春思曲》出版,这也是黄自的第一本歌集。艺术歌曲是黄自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也是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一个方面。黄自音乐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分当数抒情类艺术歌曲,西洋的写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清新雅丽,余音袅袅。黄自有很深的文学修养和古典诗词上的造诣,写了大量古典诗词的艺术歌曲如《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这些作品音乐语言凝炼、和声变化丰富、旋律流畅动人、或慷慨激昂、或轻灵飘逸,极具艺术的美感,堪称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精品。

在理论研究和音乐著述方面,以音乐史、音乐欣赏和和声学为主。1929年黄自回国之后,编写了有关音乐史和音乐欣赏的论文还有《乐评丛话》、《调性的表情》等。黄自曾领导和直接参加了有关普通中学音乐教材的编订工作,编印出版了我国解放前质量最好的音乐教材,即《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1—6册。在黄自亲自主持编写的上述重学音乐教材中,既注意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全面,又注意了内容安排的循序渐进、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他回国后看到国内还没有音乐理论书籍,特别是没有自己的关于音乐史的书籍,在 1934 年就开始为编写《和声学》和《音乐史》做准备。他生命的最后两年,潜心于这两本书的著作,为写作《西洋音乐史》辑录的史料约两万余件,并编订了世界史、本国史和音乐史的对照年表,重要音乐家的生卒年代表和中外参考书目。但初稿仅完成了六章就赉志以殁,犹未及全书的十五分之一。1938 年 4 月 8 日,黄自染上了曾经折磨死舒伯特的伤寒症,5 月 9 日正值壮年的他在上海红十字会医院悄然离世,享年34 岁,黄自的英年早逝是中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倘若

天假以年,黄自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贡献将是无法估量的。

二、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一)时代性特征

1、与时代同呼吸,使其艺术歌曲呈现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所谓黄自音乐的时代性特征,即指他的音乐同时代的关系。他曾说艺术是生活的表示,一个时代的艺术就表示一个时代的生活,这些观点在其艺术歌曲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内容上来看,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与时代背景也联系紧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黄自响应爱国人士的号召动手写作爱国歌曲,如艺术歌曲中的《玫瑰三愿》、《思乡曲》等,另外《旗正飘飘》、《抗敌歌》等爱国合唱歌曲,在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期间广为传唱,鼓舞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斗志。而另一类作品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渴望,对追求个性的向往。这类创作受当时文艺思潮的影响,作品似乎更多地突出一个“美”字,创作上也倾向于浪漫主义色彩,借景抒情、咏物抒怀的成分较多,听起来通俗易懂,亲切上口,成为“五四”以后歌曲创作的主流。如《玫瑰三愿》等。“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个大的时代文化背景也给黄自艺术歌曲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达到了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准,为以后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树立了典范。

2、与同时期作曲家作品风格之比较

作为20 世纪前半叶优秀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黄自的艺术歌曲作品与同时期的作曲家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的特征和风格。但是由于作曲家们美学思想、学习经历、人生阅历等的不同,表现在其作品上就呈现出各异的风格。我在这一节里将简要分析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特色与赵元任、聂耳这两位具有代表性艺术歌曲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异同,从而体现黄自艺术歌曲的独特价值。

黄自与赵元任同为留美音乐家,赵元任曾留学美国期间接受过系统的西方音乐理论的教育,深谙艺术歌曲的作曲技法。具体表现在其作品的曲式结构、调性与调式的布局、和声的构成与处理等方面。比如在曲式结构方面,许多具有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典型特征的曲式结构在他们的艺术歌曲中都得到了

充分的体现,其突出的一点表现在多段体曲式结构方面,代表作品有黄自的《春思曲》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黄自与赵元任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赵元任受“五四”时代所提倡的“平民文学”的影响,比较鲜明的体现“五四”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几乎所有的歌曲都采用当时的新诗作歌词,成功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青年迫切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以及对被压迫群众的同情。他的音乐创作比较注重灵性的发挥,音乐语言开朗而富于激情;注重对歌曲曲调民族性和通俗性的追求,善于汲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和素材,作品极其富于现实意义。黄自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更加注重其艺术上的表现力,善于运用与其同时代诗人的抒情诗歌写作艺术歌曲,以刻画内心的细致感受,体现了二三年代燃烧在知识分子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的向往。黄自还有意识地采用古代诗歌及现代古体诗作为歌词,以发挥其音乐创作的优雅、清新和艺术气质,音乐语言细腻而富于温情,注重追求内秀含蓄的风格;黄自在调式布局及和声结构上更加讲究,比较注重民族化和声的探索,以及钢琴伴奏的钢琴小品化及伴奏织体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力。

黄自和聂耳歌曲创作期同处在中国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的20 世纪30 年代,在题材上对注重结合“九、一八事变”后全民族掀起的抗日救亡爱国运动,以声乐创作作为自己音乐创作的重点;他们对待音乐创作都比较重视旋律在整个音乐形象在塑造中的突出地位,都比较注重曲调的优美动听;他们在音乐创作中都比较重视对音乐民族风格的追求及对音乐时代精神的反应,因而都拥有各自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而且他们的创作后来都被各自的所属的艺术圈子看作是我国30 年代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旗帜。

聂耳的音乐创作突出地倾向于反映中国各被压迫阶层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力求摆脱剥削阶级压迫、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斗争以及他们向往自由平等生活的美好愿望。在聂耳的声乐创作中有意识的配合当时“左翼”电影、戏剧演出的需要,写作了许多紧密结合当时抗战形势需要的抗战歌曲、抒情性独唱曲以及战斗性的齐唱曲等,开创了以创作工人题材的歌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先例,深刻而又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形象。由于艺术经历、创作环境及演唱环境的不同,聂耳的歌曲多以短小的动机和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歌曲形式丰富多样并且特别富于动力、节奏感以及内在的统一

性和紧张性。对他的歌曲的流传几乎都采取单旋律记谱和演唱的形式。聂耳创作的音乐风格以富于斗争的激情和鲜明的时代性为主要特征,音乐语言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群众性。

黄自音乐创作的题材内容上比较明显的反映出当时我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他们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的生活理想。他的声乐创作更多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需要,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性,适于音乐会的演出和高等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黄自的这些艺术歌曲可以说是我国学院式艺术歌曲的精品,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以深刻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以富于内在的抒情性和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为主要特征,音乐语言优雅动听,赋予艺术的精致简练。

(二)民族性特征

1、传承优秀古典文化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绚丽多彩的古代文明。中国文化还具有底蕴宽广、博大精深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艺术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黄自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学识渊博、极喜爱传统古典诗词,文学修养高深。这一切都对他艺术歌曲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使黄自赋予其艺术歌曲创作以深厚的文化背景。

就黄自先生艺术歌曲的选词来看,多采用唐宋古典诗词和同时期的诗词来作为歌词,这一方面是艺术歌曲这一体裁本身的要求使然,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黄自先生的深刻影响,具体体现在黄自对我国优秀诗词的熟知与灵活驾驭、对古典诗词的精通与喜爱。黄自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主要有《南乡子》([宋]辛弃疾词)、《点绛唇·赋登楼》([宋]王灼词)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他十分讲究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高雅气质,做到了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2、借鉴西方作曲技术,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化的音乐风格

其艺术歌曲呈现鲜明的民族性特征黄自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西乐东渐,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正处在互相冲突而又汇通融合的过程中。虽然黄自先生接受过系统的西方音乐的教育,对西方作曲技法十分精通,但他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西方作曲技法,而是在吸取、借鉴西方和声学成熟理论与和声手法的同时,根据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中国化的审美习惯,对艺术歌曲的创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化创新,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体现出

了兼收并蓄、同时又有探索创新的文化特点。

这种民族化的创新主要是体现在和声手法的民族化改造上。如在《花非花》中,歌曲用的是五声D宫调式,淳朴的五声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风格,旋律、节奏统一,句法匀称。和声上Ⅰ和Ⅵ和弦交替使用,和声比较静止,功能性很弱,很好的体现了歌词的朦胧气氛,只是在开头和结尾使用了功能和声的终止式。诸如对和弦结构的改造等民族化手法并非黄自一人所独创,但黄自较好地把五声音调与民族化的和声手法结合起来,进行了早期的成功探索。

黄自认为西洋音乐并不是全好的,我们必须严加选择,那些坏的我们应当排斥,而好的暂时不妨多加借重,他的这些音乐思想在其艺术歌曲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并使之成为我国和声风格民族化探索的先驱,在其后的民族化音乐创作中,还经常可以寻觅到黄自和声手法的踪迹和身影。

(三)美学特征

1、黄自的美学思想

20 世纪30 年代,中国音乐美学开始了从传统美学思想向现代美学思想转型的初创阶段,在当时中国新音乐美学思想的创作尤其是对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介绍、借鉴等方面,黄自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黄自先生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在为数不多的音乐文论中,涉及了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欣赏、音乐的批评等一系列音乐美学上的重要问题,深刻揭示了音乐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特殊性及其自身的普遍规律。

黄自的音乐创作是从1924 年去美国留学之后开始的,根据黄自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音乐作品的美学倾向经历,我们大致可以把黄自的美学思想的发展和最终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从1927 年创作管弦乐《怀旧》开始为黄自美学思想初步形成的第一阶段;以1931年创作《抗敌歌》、《旗正飘飘》及后来的《思乡》、《玫瑰三愿》和《长恨歌》为标志为第二阶段;从1933 年至1938 年逝世,以《九一八》、《热血》为标志,是黄自美学思想形成的第三阶段。

黄自留美后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是以欧洲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技法与音乐理论为主,因而这一时期的创作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美学特征。以《怀旧》这首管弦乐序曲为例,全曲的结构是标准的完整的奏鸣曲式,有五大部分组成;音乐句法清楚;和声明晰、基本上运用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功能性

和声;形式和内容比较均衡协调,富于逻辑。可以说,《怀旧》带有浓厚的古典乐派理性主义的思维清晰、结构规整的特征。

黄自回到国内后,深感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匮乏和滞后,于是,第二阶段黄自的创作是他追求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功用性的时期。“我们要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中国的新音乐决不是抄袭外国作品,或如西洋人用五声音阶作旋律的骨干便可以做成的,它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黄自在1931年后创作的《抗敌歌》、《旗正飘飘》等作品不但思想感情是中国式现实性的,而且音乐语言也在向中国风格转化。以《抗敌歌》为例,歌词的开头用问答体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绪: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这种问答的形式表现出了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和和爱国热潮。《思乡》、《玫瑰三愿》等作品艺术性较强,在这些创作中黄自对民族风格的音调和调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收获。

如果说黄自的创作是学院派,专业性、艺术性较强,那么黄自的第三阶段的创作则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群众性并举的音乐审美思想。这一阶段黄自创作了《九一八》、《热血》等歌曲,在“如何为群众”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我们从这时期他的作品中不但能发现对孩童天真情趣的描绘、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更能听到时代各大众的呼声。这时的黄自已经没有丝毫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痕迹。

2、诗化意境的美学特征

黄自的艺术歌曲通过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更加深化了我国诗词美学意蕴,营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这种“诗化意境”又构成了黄自艺术歌曲的又一重要文化特征。

黄自艺术歌曲的诗化意境是由诗的语言符号与声乐、伴奏的音乐符号综合而成的,在这里,诗歌借助于音乐增强了它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音乐又借助于诗词使其情感体现得更为具体和明确。原来独立的诗在这里已经不能被孤立地看待,它已经成为歌词。作为歌词,它已经是音乐化的诗,其通过声乐、钢琴的音乐来表现、营造了其韵律的美,内涵情感的美,实现了其审美意蕴的深化;原来独立的音乐这里同样已经不能再被孤立地看待,它已经成为艺术歌曲,作为艺术歌曲,它已经是诗化的音乐,其通过和诗词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同样也实现了其审美意蕴的深化。抽象的诗词意境借助音乐得到感性展现,感性的音乐借助

抽象的诗词意境得到了理性升华。《春思曲》是d小调,12/8拍,歌曲的第1小节引子用主调音程通过钢琴伴奏的右手部分来表现春夜的雨滴声,手指尽量贴键弹奏,把像雨滴一样的音符弹奏的弱而清晰,四组相同的三连音音程不要弹成一样,根据演奏者不同的二度创作,在力度上可做不同的处理,笔者认为,音程的强弱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可以都不相同,也可以有规律的不同,因为,大自然中雨滴的下落是不均匀、不规律的,四组主和弦音程非常形象的描绘了“潇潇夜雨滴阶前”的意境。人声进入之后,钢琴伴奏采用的是有旋律伴奏织体,左手采用了低音与演唱旋律相同的伴奏音型,比演唱旋律低一个八度的音乐旋律要弹的连贯、深沉而凄美,右手采用的是和弦式伴奏音型,不同的和声进行在相同的伴奏音型与节奏中自然的变换,体现了钢琴伴奏与演唱旋律相互支撑、合二为一的淡泊而优雅的境界。综上所述,黄自先生作为一代音乐宗师,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无论是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当时条件下前所未有的高度。黄自的艺术歌曲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他的创作思想和其艺术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特征对当今艺术歌曲的创作仍具有广泛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今天,黄自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贡献,正在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并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和尊敬。

结语

应当说,黄自艺术歌曲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单独为题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和论述,并非一篇短文可以论述清楚。但在我摸索的分析、归纳过程中,心灵受到了一次次的震撼的同时感到了深深的惋惜。正如钱仁康先生所言:“如果天假以年,他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上的成就是无法估量的。他的早死令人扼腕,但短暂的生命能够挥发出这么多的光和热,则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黄自的音乐与生活》钱仁康)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黄自写下了《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等相当数量、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开拓作用。他的这些艺术歌曲至今被奉为经典,为我国艺术歌曲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认为,黄自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首首经久不衰由于笔者自身知识的浅薄和专业的局限,本文只是对黄自艺术歌曲做

了初步的梳理和分析,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笔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演唱水平、艺术修养,为黄自艺术歌曲的研究献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黄自的音乐与生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李琳.论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之特征[J].菏泽学院学报,2005.

[3]傅学波.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5):68-70.

[4]彭雷.解析黄自艺术歌曲三首[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4):189-192.

[5]陈喜红.简论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风格[J].2008.

[6]许倩.黄自艺术歌曲创作在中国音乐民族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努力[J].希望月报,2007,(8):12.

[7]林艳华.论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美学思想[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5):29-31.

[8] 马晓萍. 音之神韵韵之意美——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J].广西音乐学院学报,2006,(6):136-137.

致谢:

时光如流,转眼间四年本科的学习生涯已接近尾声。回顾这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的学习和生活,心中感慨颇多。感谢音乐系各位领导老师,有了你们的殷殷教导和帮助,才有了我的每一步成长。首先感谢我的专业老师张巧娟,四年的学习生活,张老师倾心教授,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为我今后的学习和艺术成长指明了方向。四年来,耳濡目染的是她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默默的付出、她大气的胸怀和谦和的为人,激励我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断努力。感谢我的学生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谢我的同学们陪我共同度过了这四年难忘的岁月。谢谢你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敬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们才使得我能够顺利完成我的求学之路。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很多问题未能更为详尽地展开和深入,还有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其拓展和完善。文章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斧正。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黄自是我国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以及教育家之一。在早期的求学过程中,他较为全面系统学习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在艺术歌曲和交响乐方有着丰硕的成果。虽然他一生短暂,但涉猎的音乐体裁却很多,诸如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等体裁。田汉对其称赞道:“黄自是最有青年气的音乐家,他学习音乐的动机是为民族国家”。i钱仁康先生在《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一文中也曾称道:“他在我国初垦的音乐园地里辛勤耕耘,催发出一朵朵艺术歌曲的鲜花……”。ii可见黄自对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拟以歌词的创作背景与手法着手对其艺术歌曲分为三类:现实性艺术歌曲、抒情性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 一、现实性艺术歌曲 现实性艺术歌曲中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音乐是对当时中国历史现状、人民呼声、时代背景的一种反应。而这类型的艺术歌曲具有了直面社会、表现社会的实用功能。黄自的现实性艺术歌曲歌词主要源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期。每个国民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黄自作为一名音乐家,试图通过音乐作品来振奋人心,将中华优良的道德文化继续传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旗正飘飘》、《抗敌歌》、《天伦歌》、《热血歌》等。 以《天伦歌》为例,歌词通过悠悠白云与滔滔江水描述出人生路的漫长,进而突出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儿之痛,用“何处觅源头”强化

人生的苦难与遥遥无期,增加其凄凉感。第二段音乐转入小调,歌词通过“人世的惨痛,岂仅是失了爹娘”让人了解社会的黑暗与人世的荒凉,需要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胸怀,达到相互关爱的目的。 二、抒情性艺术歌曲 在黄自众多的艺术歌曲中,抒情性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与创作技法公认最高。其抒情性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采用中国近代诗人所创作的作品,其中《思乡》(韦瀚章词)、《春思曲》(韦瀚章词)、《玫瑰三愿》(龙七词)以深入人心。在创作上,他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如五声、七声音阶与西方古典创作技法相结合。在旋律的线条上,清新淡雅,浑然天成。倘若将这类艺术歌曲钢琴部分单独演奏,也不失为一首较为优雅的钢琴小品。如在《春思曲》中,黄自将d自然小调与d和声小调完美的混合,钢琴在轻柔、缓慢的演奏二连音的伴奏和旋与下行的旋律线条,配合歌词“潇潇夜雨滴阶前”便很容易把人们带进淅淅沥沥的春雨之中。 总之他的作品能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在节奏、曲调和句法结构等方面与歌词意境结合巧妙,能体现出艺术歌曲固有的音乐风格与艺术特征。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 黄自在出国接受西方音乐之前,受过较为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因此,他不仅有着较好的古文功底,同时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强烈的爱好。在《音乐的欣赏》一文中他曾说过:“我小的时候,最

浅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解读

浅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摘要:《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整部作品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性格刻画丰富诡异、艺术风格诙谐讽刺,语言运用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体现了作者吴承恩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浪漫主义幻想色彩;塑造三性合一的人物形象;运用尖锐的矛盾与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大量使用幽默讽刺艺术手法四方面。 关键词:《西游记》;艺术特色;浪漫主义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作品主要描写孙悟空等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苦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整部作品体现了作者吴承恩非凡的艺术想象力。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烈的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并不是按照现实生活中原来人的样子来加以描写、刻画,而是经过高度的艺术夸张手法,使之具有很强的幻想色彩和理想成分。 (一)塑造奇特的人 《西游记》中的人大多是神通广大、变化多端、法力无穷的,因此赋予了整部作品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主人公孙悟空,出生的地方就很奇特,它通过大自然独特的孕育,在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上破石而出,显然是个“天产石猴”,而他所学的本领也不是一般的本领,具有七十二种变化,可谓变化无穷。还有他的奇宝金箍棒,在他手里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变化自如。孙悟空靠这根金箍棒,搅地府、闹天宫,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打败了不计其数的妖魔鬼怪、克服了重重的艰难险阻,为取到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再有他身上的根根毫毛,也能随心所欲的变化;他的铜头铁额刀枪不入;他的火眼金睛能善辩人妖和善恶;他的大公无私、正直有义、积极乐观、敢于反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事业,勇敢奋斗,这些都是作者赋予古代英雄人物的特点。 猪八戒也称得上是“奇人”。它一出生就闹了个天大的笑话: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仙子,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凡间,结果错投到了猪圈里,变成了一副猪的模样。而且他的毛

中国歌曲特色分析

中国歌曲特色分析 一、根据古诗、词及近现代诗创作的艺术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律发达的国家,诗词的历史渊源流长,数量庞大,仅唐代 一朝,就创作了近5万首诗,名家辈出。所以说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而作曲家在选择古诗或名诗进行音乐创作时,自身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学 功底,从形式上把握诗歌的结构、句法语气、节奏、合仄押韵,对内容 有深刻的情感领悟和共鸣,而且还应有很高的艺术创造能力,能够选择 恰当的音高、节奏、音色、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将诗歌、旋 律与钢琴伴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艺术形式。我国的作曲家根据一些著名的诗词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下面仅举 三个实例(谱例略)。 1、黄自根据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创作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年少万兜鍪,/满眼风光北固楼,/坐断东南战未休。/千古兴亡多少事?/ 天下英雄谁敌手?/悠,悠,/曹刘。/不尽长江滚滚流,/生子当如孙仲谋。词的上片即景抒情,通过眺望神州抒发了作者对千古兴亡的感慨,下片 表明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及抗金北伐的决心和对中原的怀念。 黄自在音乐的创作上主要运用欧洲传统技法,使旋律与语言紧密结合, 为了表现歌词中宽广的气势,旋律多处出现了大跳跃。钢琴伴奏将旋律 与丰满的和音组成音型,右手均匀的三连音节奏从引子开始就使作品充 满了稳健而深刻的内蕴,充分抒发了词作者的壮志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涉江采芙蓉》是罗忠熔根据古诗创作的,作者运用了20世纪十 二音序列技法,是中国古诗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相融合的范例。涉江采 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 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欲终老。/歌词通过对芙蓉、芳草的描写把人 带入时空隧道,好似回到从前美好的境界中,不过长路漫漫,同心而离居 又让人回到现实离别的忧伤情感之中。充分地表现了一位长者对远方 亲人的思念之情。歌唱旋律部分与钢琴伴奏部分都是由基本序列及它

最新 近代艺术歌曲演唱分析-精品

近代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一、近代艺术歌已的风格特点 1、时代背景对风格的影响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经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与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展等阶段,中国社会在承接晚清时期列强入侵之后,又一次处于大分化、大动荡的时期.中国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重压和离乱之苦,生活苦不堪言。因此,在战乱不止、民族危亡时代所产生的艺术歌曲,尽管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时代的氛围使歌曲的基调都有一种压抑和悲壮的色彩.一些作品直接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反动统治的僧恶。如肖友梅作曲的《问》(易韦斋词)、赵元任的《老天爷》,前者运用低沉的起句,叹息式的音调,在一连串发间中,表现出对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深深的优虑,情绪深沉而压抑。后者吸取曲艺音乐的表现手法,借着对“老夭爷”的嘲笑、咒骂,表现出对世事的愤葱不平和对当时反动统治者的僧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对。48?歌曲风格的影响.聂耳作曲的《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端木蔡良词)等,则直接反映出日寇入侵之后,中国人民的痛苦生活,在哀伤之中暗含着悲壮与奋起。这些作品无疑深受当时抗日群众歌曲风格(壮烈、奋起)的影响。即使一些抒情题材的歌曲中,也无不深受时代氛围的影响,而渗透着压抑与悲壮的色调。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借古喻今,在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背后,隐含着对第一次大革命的夭折和对遇难战友的怀念;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暗含着对故国故土的思恋.又如张曙的《日落西山》(田汉词)在温馨的爱河中,不忘民族危亡等等。总之,各种题材的艺术歌曲,总是隐含着压抑、哀怨、思恋或悲壮的色彩,成为近代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一。 2、音调差础 近代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二,即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根据中国语言声韵特点处理词曲关系,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这方面,既是作曲家,又是语言学家的赵元任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歌曲《卖布谣)(刘大白词)中,曲调与词韵结合紧密,而且字音、声韵、语调、语气,在曲调的构成中,都有具体的设想和细微的艺术处理.在音调的运用上,赵元任先生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如《教我如何不想他》,以京剧的音乐素材为基础汉听雨》采用古诗吟诵的音调;《老天爷》则根据歌词音韵,以说唱朗诵调式处理为音调荃础等.因此他的歌曲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音韵流畅、易记上口。此外,其他作曲家也以此为榜样,广泛采用民族、民间音调作为创作的基础.如陈啸空的《湘累》(郭沫若词)以中国古代歌曲和悲歌的风格写成,真挚哀怨、凄切感人;张寒晖的《松花江上》以民间“哭坟调”的音调为基础加工而成;贺绿汀的《嘉陵江上》,则是以汉语语调为基础写成朗诵调风格的戏剧性独唱曲等等。还有更多的是汲取、揉合古代歌曲或民间音调的特点,创作出极富民族色彩的作品,如《可怜的秋香》(黎锦晖曲)、《铁蹄下的歌女)(聂耳曲)、《长城谣)(刘雪庵曲)、《我住长江头》(青主曲)等等.近代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多数是曾留学欧美、日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摘要: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 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1997年他开创了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本文试图归纳出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刚,贺岁电影,艺术特色,传播策略 Analysis the Art of Feng Xiaogang’s movies Abstract: As an outstanding director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Feng used to be a rebellion of the old forms which were established with ideology and devote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of art. In 1997 he set the starting of new year’s film in mainland, focusing on the city life and civilian’s psychosis. Meanwhile his movies inherits Wang Shuo’s novels characteristics-Irony and Banter, and enlarged the “game” to the entertainment of life in the movies. He has created his rules of his commercial movies and used the proper ways to promote the movies. And in this way could Feng becomes the benchmarking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Key words: Feng Xiaogang, New Year’s movie, Art characteristics, spreading methods 引言 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电影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为电影的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创造了电影发展的良好契机,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开放,好莱坞电影始终笼罩着中国电影,本土国产电影的创作数量逐渐下滑,电影票房市场也一蹶不振,电影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但小刚导演作为一名非科班导演,1997年创作的《甲方乙方》开创了地贺岁片的风潮,并且多部作品都获得当年票房市场的冠军,也为奄奄一息的中国本土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不论是他独特的“氏贺岁片”,还是艺术电影《震》、《温故一九四二》,都有不俗的表现。他能在商业片和艺术片都获得票房市场的成功,这是能引人深思的。他的电影艺术特色有哪些?在商业和艺术间的如鱼得水能够带给我们那些启示呢?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字数:3332 字号:大中小摘要: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重要的部分。自这种体裁形成之后,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得人们的心灵和情感获得了解放,其创作手法和歌唱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艺术歌曲;风格;特点 一、艺术歌曲的概念: 艺术歌曲(Art song)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特指浪漫时期的德国歌曲,当时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这是艺术歌曲空前繁荣的时代,歌德、席勒、海涅等伟大的文学家们为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无数的优美诗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流传到了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艺术歌曲在我国一向被看成是严肃音乐,或者说是高雅音乐。 二、艺术歌曲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起源于德奥地区,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现多指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艺术性强、格调雅致、意趣深邃的声乐作品。 艺术歌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思想启蒙运动中,一些歌曲创作者开始主动接受新的思想,主张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要求摆脱宗教束缚,向往世俗的享受。于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许多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和改革家也投身于音乐方面,并小有成就。音乐得到广泛普及不再是贵族们的专享之物。特别是在18世纪末,德国的轻歌剧作曲家约翰?亚当?希勒和彼得?希茨将民歌引入轻歌剧中倍受欢迎,这是民间音乐与学院音乐的一次成功结合,是艺术歌曲产生的转折点,很快这种艺术形式在德国得到了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声乐艺术的演变和不断的“美声”追求,这也是一个推动其整体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由于艺术歌曲在各国和各地的演出对象和渠道不同,必然在艺术歌曲的整体创作上有不同的影响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第二,艺术歌曲得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们的认可和保护,他们积极地为一些文艺巨人的作品谱曲,这对艺术歌曲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使艺术歌曲得以传播,并发展起来。之后,大批的音乐家致力于艺术歌曲的创作,艺术歌曲的质量大大提高。如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他仿佛就是为艺术歌曲而生的,其经典之作很多,像《请听云雀》《摇篮曲》《圣母颂》《菩提树》《小夜曲》《鳟鱼》《野玫瑰》等等。 第三,艺术歌曲的发展还依赖于合适的伴奏乐器——钢琴。据记载,键盘乐器最初是由独弦琴发展起来的,后来独弦琴发展成翼琴,由翼琴进而分化出一系列的键盘乐器,如:古钢琴、小键钢琴、大键琴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改进,更方便、更好的乐器产生,使作曲家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也更有激情创作。因此,没有好的乐器,产生不了好的音乐,艺术歌曲的发展也不例外。钢琴的出现使艺术歌曲的创作有了飞速发展。 三、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1.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在人类古代时期,诗与歌是集于一体的。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显现出诗的韵律,其旋律跳动着诗的脉搏。如著名诗人刘半农和作曲家赵元任合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便是一首诗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歌曲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各种自然景物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歌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特色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特色 姓名:李朔 学号:201405015130 专业:音乐学

摘要:黄自(1904—1938)是我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短暂的一生为我国早期音乐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后人留下了, 大量的宝贵音乐作品和艺术创作理念。他创作了各种题材样式的音乐作品,这些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堪称艺术歌曲的典范,他的作品根植于民族音乐,文章通过对黄自创作歌曲的梳理,总结出黄自艺术歌曲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的特点。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

一、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时代性 黄自先生早年在国外留学。学习西洋的作曲技法、音乐理论和专业技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结合当时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想法,他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大胆创新,在中国民族语言音调同歌曲音调结合的基础上,取西洋音乐创作技法的精华部分,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素材,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形式,即中国的艺术歌曲。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国内的形式更加动荡不安,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黄自先生先后创作了《睡狮》、《乡曲》、《抗敌歌》、《热血歌》、《九一八》、《旗正飘飘》等多首歌曲。其中《抗敌歌》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首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歌曲,歌曲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沉热烈的爱国激情,至今是音乐会合唱的保留曲目受当时文艺思潮的影响,黄自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一部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爱情的憧憬向往,因此创作上也倾向于浪漫主义色彩,借景抒情、借物咏志的成分较多,听起来简单易懂。琅琅上口,成为“五四”以后歌曲创作的主流。“五四”新文化运动也赋予黄自的艺术歌曲鲜明的时代烙印,使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具有了较高的时代性。 二、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民族性 黄自的音乐创作风格大多都比较严谨、精致、典雅,独到之处在于构思细腻和乐曲结构的简洁、严整他的大量声乐作品主要运用了民族调式以民族语言为基调,将中国传统的五声性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中国新时期艺术歌曲旋律曲调民族化尝试的一种创举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黄自创作的高峰期,即冲突又融合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共存着。黄自大胆将西方作曲技法和和声技法应用于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中,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要求,也使所创作出的艺术歌曲具有新鲜的气息。中国的传统音乐素来注重旋律的横向线条。多以五声调式和以民族五声为骨干音的七声调式为主。以此方法体现民族化特征如《花非花》是根据唐白居易的诗创作的。在创作中,低声部重复着旋律音,强调民族调式的旋律,使乐曲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和特征。对语言文字的四声和节奏的和谐做到完美统一,把一种朦胧、难觅踪迹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和声层面,在五声调式和弦的运用基础上,对三和弦结构进行和声色彩性的突破,将歌曲意境上的朦胧气氛进一步得到完美的体现黄自先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采用西方音乐体裁创作的这部多乐章的合唱套曲,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故事他将唐诗宋词中的韵律美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把民族五声音阶运用的淋漓尽致。又体现出古朴高雅的的艺术特点。 三、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黄子先生的作品非常注重歌曲的艺术性处理。如《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歌词选用词人龙七的新词“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干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 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旋律动听委婉。词曲结合严谨,情景交融采用钢琴伴奏与小提琴协奏相结合的形式小提琴宛如一位温柔、含蓄的女声,如泣如诉,而钢琴则浑厚有力,与声乐、小提琴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又如《踏雪寻梅》:“学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这首歌曲经常被各种音乐教用,它曲调悠扬,轻松愉悦,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歌曲最有特色的是伴奏部分每小节各拍的后半拍,使用装饰音,模仿驴铃清脆的声音效果,增强了歌曲欢快跳跃的特点。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冰天雪地里唯有那梅花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踏着雪骑着毛驴.悠然自得赏着梅花,那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呀!这种美好生动的画面与富有情趣的想象无不向我们展示着高雅的艺术。 综上所述,在黄自的艺术歌曲中,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艺术性皆有体现,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素与西洋音乐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融合的自然、完美,不

浅析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浅析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摘要】对一首艺术歌曲的处理,需要演唱者在提升自身演唱技巧的同时,深入分析作品,如作品的歌词含义、创作背景、歌曲曲调、作品意境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尽力融入作品进入角色、展开想象,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的不同来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对作品还要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烂熟于心,并且要内化为内在艺术素质。达到高度地表现艺术歌曲内涵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歌曲分析处理演唱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在德国,由舒曼、舒伯特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国艺术歌曲中,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于不同歌剧的方法,令人领悟到歌词戏剧性的内容”。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的演唱不同于演唱一般的创作歌曲,它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要有深刻的理解,使用所学的技术和文化功底对作品实行处理。为此,演唱者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一、深入分析作品 演唱者拿到一部作品时首先要仔细准确的分析歌曲作品,分析作品的歌词含义、创作背景、歌曲曲调、作品意境与作曲家本人实行全面的分析。 1分析作品的歌词含义 首先要认真准确的分析歌曲作品,词曲作家通过音乐和歌词创作丰富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演唱者“必须尊重词曲作者,认真分析音乐和歌词,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内容深入分析理解,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表现手法等实行熟悉和了解而对作品实行完美的诠释。” 2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例如《黄河大合唱》就是抗日时期的代表作,《美丽心情》就是歌颂时代美好的代表作,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特点是传说与幻想相结合的,多以神话为色彩。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就比较循规守距、重视规范、不能实行感情的释放。浪漫时期的音乐就更强调感情,自我意识的表达。一首完美的艺术歌曲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剪影和浓缩,而且作品的时代背景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和创作出自己的歌曲作品的风格特征。 3分析作品的歌曲曲调 分析艺术歌曲的曲调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关键,通过对音乐的分析,获得对歌曲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音乐应先从作品的结构、调式、调性入手,要具体、细致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各个部分的内在含义,一般来说,大调式表现得时喜悦的情感,小调式表现的是忧伤的情感,演唱者在演唱艺术歌曲时要从节拍、力度、速度来分析,还要分析伴奏、和声在歌曲中的作用。例如﹕《鳟鱼》以主属为主的和声织体,全分析的伴奏音塑造了小溪中鳟鱼的快活悠然游动的形象。在这些音乐形象中,演唱者无需酝酿情绪而顺其自然的进入意境之中。 二、要尽力融合作品 1分析作品意境 演唱艺术歌曲时要贯穿情感,尽力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通过对歌曲的分析确定作品的思维,思想,感情基调,才会淋漓精致的表现作品的意境,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例如舒曼的《献词》,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一种场景﹕一个热恋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的发展和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通俗歌曲的风格分类。 2、通过赏析和演唱通俗歌曲,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的一些唱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通俗歌曲的个性化特色 教学准备: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音响、歌曲素材、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首先我想弹唱一首歌曲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好吗?但是我要求同学们听完之后回答我几个问题。 A、第一个问题:有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谁唱的? B、第二个问题:这首歌是属于什么唱法的歌曲? C、你还知道有哪些唱法呢?(幻灯片)同学们比较喜欢哪种唱法? 小结导入: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通俗歌曲,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通俗歌曲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通俗歌曲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1、通俗音乐的源流和发展 A、讲述:当我们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它大致呈现为两大部分:一是民间音乐,一是艺术音乐,随着音乐的发展,在这中间,产生了另一个分支,那便是通俗音乐(或者叫流行音乐)。同学们认为通俗音乐是在哪些地方开始流行的呢?(城镇) (展示幻灯片) B:探究: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哪些歌手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学生阅读教材229,回答问题。 小结: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就更短了。中国的通俗音乐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些繁华的城市。1949-1978三十年,内地是没有通俗歌曲的。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通俗音乐走进了中国,并且迅速发展。 (展示幻灯片) 在内地没有通俗音乐的30年,港台的通俗音乐继续发展。 早期的通俗歌手:李谷一、邓丽君、刘欢等(欣赏《乡恋》《甜蜜蜜》) 通俗歌曲为什么会迅速发展?(因为青年朋友喜欢)为什么喜欢?(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2、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探究:通俗音乐的魅力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通俗音乐这么受年轻朋友的欢迎? 学生讨论、实践与体验(演唱、听赏通俗歌曲) 听音乐《别哭小孩》联系5·12地震感受 归纳小结: A、题材贴近生活,平易近人(歌唱爱情、朋友、亲情等)。 B、歌曲短小精练,易唱易记。 C、质朴自然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放声歌唱。 D、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觉得通俗歌曲的表现形式上还有哪些特点呢?(播放影象、学生讨论回答) E、丰富多彩的形式(歌舞一体,自弹自唱)。如各种组合、说唱等。 下面我想请请几位同学唱一唱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曲。(学生演唱) 这几位同学唱的都很精彩,各有特点,我们再听听下面几首通俗歌曲的片段,它们的风格相同吗?这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提纲) 《西游记》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彩夺目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与浓郁的生活气息。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奇幻与奇趣。 一、奇特瑰丽的幻想 1、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超凡入世的英雄形象。 3、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并在奇幻的描写中显出常情常理,折射出世态人情。 4、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二、诙谐玩世的奇趣 1、《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 ②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2、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 3、神情、人性与自然情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

的动物特征的描绘。 4、《西游记》的童真童趣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与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与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就是幻,一就是趣;而不就是一般的幻,就是奇幻,不就是一般的趣,就是奇趣。 奇特瑰丽的幻想 一、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有光怪陆离的天上神国,有幽雅宁静的佛祖圣境,有阴森可怕、鬼哭神号的阴司冥府,有碧波银浪翻滚,瑶草奇花不谢的“洞天福地”,也有富丽辉煌,水晶般的龙宫;“天龙围绕”、“花雨缤纷”的西天。流沙河县八百里浑波涌浪,

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112975531.html, 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作者:黄玉娇吴海萱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1期 摘要:黄自,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本文从黄自先生的创作背景、作品特点入手,对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做具体的演唱分析。 关键词:古诗词;作品分析;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3-0118-0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战争贯穿整个过程,政局动荡不安,经济秩序混乱,人民生活疾苦。这一时期,作曲家不满于水深火热的现实生活,只能从古代诗词中挖掘音乐素材,进行音乐创作,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黄自也不例外。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白居易词) 、《下江陵》(李白诗词)、《点绛唇·赋登楼》(王灼词)等都跻身于优秀作品之列。本文从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的视角,力求详尽解剖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希望对演唱黄自艺术歌曲的歌者提供一些借鉴。 一、作品分析 (一)歌词与曲式结构探究 1.歌词探究 歌词选自白居易《长庆集》中的《花非花》一段,被作者集中编在“感伤”之部。杨慎先生曾经如此解说此诗:“《花非花》是白居易用花同雾作一种神秘美人儿的隐示。”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白居易灵感激荡之作。《花非花》一词短小精悍,意境凝练、朦胧且含蓄,十分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仅仅四句便带给人们一种漠然的伤感。 2.曲式结构分析 歌词中穿插的美丽且短暂意象,表达出一种对曾经存在美好的生活的追忆,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那些人,那些事,已然匆匆,成为一条最最遥远的路。黄自取此词作曲,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对人们内在心境的影射,恰有几分类似。此曲为五声 D 宫调式,这首歌共有十小节,是典型的一段式结 构,短短四句里“起承转合”,面面俱到。 全曲结构如图1所示: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教案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教 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的发展和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通俗歌曲的风 格分类。 2、通过赏析和演唱通俗歌曲,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的一些唱法和技巧,从而提 高学生的演唱技能。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通俗歌曲的个性化特色 教学准备: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音响、歌曲素材、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首先我想弹唱一首歌曲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好吗但是我要求同学们听完之后回答我几个问题。 A、第一个问题:有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谁唱的 B、第二个问题:这首歌是属于什么唱法的歌曲 C、你还知道有哪些唱法呢(幻灯片)同学们比较喜欢哪种唱法 小结导入: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通俗歌曲,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通俗歌曲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通俗歌曲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1、通俗音乐的源流和发展

A、讲述:当我们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它大致呈现为两大部分:一是民间音乐,一是艺术音乐,随着音乐的发展,在这中间,产生了另一个分支,那便是通俗音乐(或者叫流行音乐)。同学们认为通俗音乐是在哪些地方开始流行的呢(城镇) (展示幻灯片) B:探究: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哪些歌手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学生阅读教材229,回答问题。 小结: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就更短了。中国的通俗音乐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些繁华的城市。1949-1978三十年,内地是没有通俗歌曲的。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通俗音乐走进了中国,并且迅速发展。 (展示幻灯片) 在内地没有通俗音乐的30年,港台的通俗音乐继续发展。 早期的通俗歌手:李谷一、邓丽君、刘欢等(欣赏《乡恋》《甜蜜蜜》)通俗歌曲为什么会迅速发展(因为青年朋友喜欢)为什么喜欢(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2、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探究:通俗音乐的魅力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通俗音乐这么受年轻朋友的欢迎学生讨论、实践与体验(演唱、听赏通俗歌曲) 听音乐《别哭小孩》联系5·12地震感受 归纳小结:

浅谈歌曲情感表现的几个问题

浅谈歌曲情感表现的几个问题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个种类,它是人类用以表现客观世界和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中国汉 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就歌唱表演而言,演唱者在正确传达、表现第一度创造(声乐作品) 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体现自身对作品的个性理解与感情的再创造,即是声乐艺术第二度创 造的本质。 一、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情感是歌唱的生命,声乐艺术在诸多艺术中情感因素最为突出。《乐记》把音乐看成情感艺术,以现代的观点分析,如果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那么,没有情感的歌唱,就不是声乐艺术。归根结底,声乐的演唱,就是演唱者运用一切艺术手段和技巧,有效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古代唱论(乐府传声一曲情)上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犹重”,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会听者索然无味。这段话 实际上是说,只有当歌唱者对歌曲的内容有了认真、正确的理解,同时又注重了歌曲感情的 表现,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这也是“技”与“艺”的关系。精湛的声音技巧可以促使 艺术感染力的产生。没有“技”,也就无所谓绝妙的“艺”,没有纯熟的声音技巧,就不可能有 完美的艺术表现。对于声乐工作者来说,“声”与“情”、“技”与“艺”是完美的艺术结合,也是达到完美艺术表现的目的。 二、歌曲情感的表现 歌唱者在演唱时通过美好的声音,把歌曲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打动听者的心灵,拨动 听者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那么听者必定认为这首歌是首好歌。 正如音色是做不出来的一样,情感也是做不出来的。美好的声音必须有真实丰富的情感,以 达到以声传情的目的。在这个世界上情感是不能造假的,表演过程中不要想我要去表演什么,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而应该是我们去感受什么,然后表达出来。要使声乐艺术创造真正达 到以情感人的效应,歌唱者就应该在演唱时唱出来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有感而发, 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把这种真实情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融为一体。 那么,在具体的声乐演唱中怎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呢?除了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 色及语言和行腔以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充分运用音乐想象力。在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造”的过程中,想象不但能够帮助歌唱者 在思想上做好发声的准备,而且想象往往是开启歌唱者情感大门的钥匙。徐大春在《乐府传声》中写道:“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模仿其人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在歌曲中的作用。想象能丰富情感,激起情绪,促进行动。 2.制造适当的艺术氛围。我们经常欣赏演员演唱,就其声音的音色、快慢、强弱处理而言, 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但总是缺少一种内在因素,因而不能引起听者的 情感共鸣,不能达到歌曲应有的艺术效果。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伴之以节奏创造的、弥漫于 演唱空间、令听众感到妙不可言的艺术氛围。 在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过程中,当演唱者创造的气氛达到极佳的状态时,便会在演员和听众 之间形成一种“情绪场”。“情绪场”,就是人的情绪相互作用场。“如果歌唱者能创造出一种 ‘情绪场’将自己和听众牢牢地固定在浓浓的情感世界中,他的演唱定会收到绝妙的艺术效果。”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目录 摘要 ,,,,,,,,,,,,,,,,,,,,,,,,,, 2 Abstract ,,,,,,,,,,,,,,,,,,,,,,,, 3 前言 ,,,,,,,,,,,,,,,,,,,,,,,,,, 4 正文 ,,,,,,,,,,,,,,,,,,,,,,,,,, 4 一、主题表达的“反描”手法 ,,,,,,,,,,,,,,, 4 二、“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 ,,,,,,,,,,,,,,, 5 三、“人像展览”的结构形式 ,,,,,,,,,,,,,,, 6 四、独具特色的话剧语言 ,,,,,,,,,,,,,,,,, 7 五、真实与荒诞相结合的情节艺术 ,,,,,,,,,,,,, 8 六、总体风貌的喜剧样式 ,,,,,,,,,,,,,,,,, 9 结语 ,,,,,,,,,,,,,,,,,,,,,,,,, 10 参考文献 ,,,,,,,,,,,,,,,,,,,,,,, 11 致谢 ,,,,,,,,,,,,,,,,,,,,,,,,, 12

摘要 《茶馆》是一部三幕话剧。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在三幕戏中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深刻地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本质。《茶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话剧史上赢得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曾被誉为“东方来的奇 迹” 。《茶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主题表达的“反描”手法,“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人像展览”的结构形式,独具特色的话剧语言,真实与荒诞相结合的情节艺术,总体风貌的喜剧样式。 关键词:艺术特色话剧社会本质

Abstract Drama "teahouse" is a three ACTS. Author with superb artistic technique, through the window of the teahouse in act 3 scene cross-sectional answers from three times, respectively, showed different era profoundly the essence of social life. "Teahouse" for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 teachs the won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hailed as a "miracle" from the east. "Teahouse" art characteristic mainly reflects in: theme expression "stroke" technique, "revealed" side expression, the structure of "portrait exhibition", the unique features of drama language, combined with a ridiculous plot of real art, the overall style of comedy style. Keywords: drama society essence art characteristics

中国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分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改编而成。作品从创作体裁、曲式结构、演唱方法和伴奏形式等方面,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和审美意识融会贯通, 用声乐艺术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诠释中国古典名曲,创造出十分新颖独特的演绎效果,使之成为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经典之作,彰显了中国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选材民族经典化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七言诗《春江花月夜》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长诗以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以及艺术形式美而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成为诗歌撰写的范本。诗歌《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诗人将自身内在的真情实感溶浸在春江月色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个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为后人传送不已,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上海民乐团“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约在1923年将著名的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郑觐文认为此曲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便建议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标注了10个提示音乐内容的文字小标题。这一创举使这首抒情写意的民族管弦乐插上令人心驰神往的名作诗题的翅膀,升腾得更高更远,大大提升了改编后民族管弦乐的艺术效果和影响力。“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 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1](P235)全曲宛如“一副气韵生动, 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 [2](P125)引人入胜,深受国内外听众的青睐与珍爱。 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渗透,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用现代人的观念和新的创作手法使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发展,广泛长远的流传下去,对中国传统音乐精华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我国作曲家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与贡献。乐曲先后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乐诗,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在前人创作热情的感召下,作曲家徐景新也为之动请,大胆尝试用人声与钢琴演绎的艺术歌曲表现形式,为我们描绘临摹了另一幅别有声韵的春江月夜美景,为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注入新鲜血液,使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勃发生机,为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再添异彩。 二、创作体裁中西化 声乐曲在沿用民族管弦乐曲名的同时,副题为“声乐随想曲”。作者将中西两种不同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不同的音乐视角去阐释中国传统经典音乐的内涵,代写论文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起到推动和创新作用。随想曲是一种来自西方音乐创作的体裁,作者可以不受主题的约束,任其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随心写

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

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 黄自(1904—1938)字今吾,小字四由。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我国著名现代作曲家河音乐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一批从20年代成长起来、或出国深造的音乐家(如黄自、应尚能、周淑安、马思聪等),先后登上了我国的乐坛。他们以自己多年所学热情投入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音乐编辑等方面的活动,为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从音乐创作讲,当时以黄自及其作品最具有突出的影响。 他是我国最早开始系统全面传授作曲技术和音乐理论的音乐教 育家。艺术歌曲是黄自歌曲创作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他这方面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以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和为音乐会演唱所写的独唱曲。前者的代表作有:以宋代诗人辛弃疾诗词所谱写的《南乡子》,以宋代诗人王灼诗词所谱写的《点绛唇》、以当代诗人白

居易诗词所谱写的《花非花》、以宋代诗人苏轼诗词所谱写的《卜算子》等。这些歌曲的音乐大多篇幅不大,但技法简练、结构严谨、形象鲜明,能较好的体现原始的意境和感情。黄自的抒情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特别有艺术价值的部分。黄自的歌曲中的旋律,和诗歌语言配合得非常紧密,好像是从歌词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他在写作歌曲时不但力图恰切地表达歌词内容,还力图使音乐的音调和节奏与诗歌和韵律紧密结合。他生前出版的独唱歌曲集《春思曲》(1933年6月商务印书馆印行),包含《思乡》(1932年)《春思曲》(1932年)《玫瑰三愿》(1932年),都是黄自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前两首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色調鲜明的彩绘。而《玫瑰三愿》则直抒胸臆,不事渲染,是一幅素笔勾勒的白描。在《玫瑰三愿》中,钢琴对旋律只是起了衬托的作用。而《思乡》《春思曲》中的某些意境,都是由钢琴用造型手法与和声手法表现出来的。在这两首艺术歌曲中,钢琴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歌调,几乎可以成为钢琴独奏曲。从他的歌曲创作中可以看出,他曾受到较好的欧洲古典与浪漫派音乐传统的熏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