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1月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C.民主宪政政体D.共和政体
2、政治权力具有(ABCDE )的特性。
A 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 D 强制性 E 支配性
3、社会主义将(D )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 司法独立
B 三权分立
C 党的领导
D 议行合一
4、( A )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自由主义 B 保守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无政府主义
5、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ABD )。
A 技术革命
B 各国的制度变革
C 文化趋同
D 跨国公司
6、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 兵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BCD )。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 D 批评和建议权
8、(A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诺齐克
9、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AD )。
A自由经济 B 弱国家 C 干预经济D强国家
10、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D )
A 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
二、填空
11、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12、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3、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14、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15、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三个阶段。
16、民主化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三、名词解释
17、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8、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四、简答题
20、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2、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游说活动主要包括,陈述本集团对审议中的议案的立场、观点和重视的程度;
(2)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提供信息咨询和顾问服务的方式包括派人帮助政府官员或议员进行专题研究,帮助他们起草法案和报告,出席立法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就有关议案发表意见、参加政府的各种顾问委员会等;
(3)社交活动。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形式多样。各种政治社团以及院外说客常常根据政府官员及议员的爱好,为其安排种种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
(5)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政治社团发动会员甚至动员有关选区的选民进行游说活动;运用大众传播媒介造成社会舆论;甚至越过政府公共决策者直接诉诸广大公众就某一问题进行表决;
(6)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3、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容。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