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媒体在多媒体教材中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5
声音媒体在多媒体教材中的运用
游泽清庞大勇
声音媒体艺术属于听觉艺术,是视听艺术中另一重要分支。为了加深对声音媒体在多媒体教材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需要先回顾一下它在教学领域和影视领域中的演变历史。
(一)在教学领域和影视领域中的声音媒体
1. 从教学领域角度看声音媒体
大家知道,传统教学中的课堂讲授,采用的主要媒体是声音和文字,其中声音媒体以语言为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教师的讲授——声音媒体,
黑板上的板书——文字和图形媒体,
书本教材——文字和图形媒体。
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上述这些媒体中,声音是更具基础性的媒体。因为课堂上可以没有书本教材,也可以不在黑板上板述,但是教师不可能不开口讲话。由此可见,声音媒体在传统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科普知识讲座和专题学术报告等知识传播活动。
大量事实证明,将声音媒体与文字(包括图形、表格)媒体配合起来传播知识的模式,其适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从形象的幼儿教育
到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从文学、经济、法律等社会学科到物理、数学、机械等理工学科,似乎无一例外地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可以认为,声音媒体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但是由于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声音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随着人们对传统教学模式认识的改变,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出现,使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三中心”(即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模式,自主学习方式受到普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和传送教学内容的媒体逐渐丰富起来,视觉媒体由文字扩充到静止图形和运动图像;听觉媒体也由语言扩充到音乐和音响效果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新认识声音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从电影发展角度看声音媒体
由于多媒体中的声音媒体源于电视,而电视的出现晚于电影,并且在声画处理上也师从于后者。因此,回顾声音媒体在影视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应从电影的发展开始。
电影是在1895年于法国问世的,当时的影片中没有声音。
无声电影时代大约经历了32年,由于电影技术和电影艺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画面蒙太奇理论的诞生,终于使人们适应并接受了这种寂寞的视觉艺术形式,并且给予了一个“伟大的哑巴”的美称。
光电管的问世为声音真正介入电影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在艺术上获得认同却是另外一回事。1927年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王》
开始面世,由于是技术上和艺术上的初步尝试,更主要的还是担心声音干扰和破坏了画面视觉艺术的完整性,因而连电影大师卓别林都表示不能接受这种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这种“重画轻声”的观点对后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在有声电影中,音乐是以三种形式出现的,即语言(包括对白和画外音)、音乐(包括背景音乐和电影歌曲)与音响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电影音乐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电影艺术,给电影注入了一种新的生命活力,因而导致票房价值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将音乐带入了一个声画结合的新领域,使音乐艺术本身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更广阔的表现天地。
但是,电影音乐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干扰了人们对声画结合规律的研究,以致后来发展到以歌曲卖影片,又用电影来推销歌曲唱片的社会现象。像这样不管剧情需要滥用电影音乐的教训,也是今天研究多媒体教材中声音媒体时需要引以为戒的。
3.从电视发展角度看声音媒体
电视艺术的发展基于电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沿袭了电影艺术的经验技巧和理论体系,其中也包括处理声音媒体的经验和理论。
但是随着电视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自身的特点便逐渐显露出来,因而使电视中声音处理方式也与电影有所不同。
一般地讲,电影和电视都肩负有传播信息和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双重使命,即具有“传播性”和“艺术性”。但是二者的侧重是有所不同的。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形式,尽管包括故事片、纪录片、戏曲片、
科教片等多种体裁,但从总体上看,仍应归于艺术类型,需要用专门的设备在专门的场所(如电影院)播放,在制作每一部影片时,通常都要专为该片创作音乐或歌曲,以保证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电视由于已进入千家万户,而且播放的节目除电视剧外,还有大量的新闻、体育比赛、经济论坛和其它文娱节目等。不论传播内容的广度、传播信息的速度还是收看时间的长度都是电影所莫及的。因此,虽然电视剧和故事片一样具有艺术特点,但是宏观地从题材构成和传播形式的角度看,还是认为电视更侧重于传播类型。
电视音乐面对丰富多样的节目类型,相对地具有一些可塑性,它不可能像电影那样为每一个节目创作新曲,而应该按照电视画面的要求,在丰富的音乐素材库中挑选出那些画面感强的音乐段落与之配合。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对电视节目的特征有较深地理解,而且还应掌握音乐语言的表现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材中的声音媒体
1. 多媒体教材中的声音媒体也沿袭了影视艺术中的一些共性
多媒体教材在声音媒体的处理上,也大体沿着电视艺术形成的轨迹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借鉴影视艺术为主,然后按照自身的特点形成新的分支。其中属于电影、电视和多媒体的共性,并且可以为后者借鉴的内容是:
(1)都负有传播信息和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双重使命,即都具有传播性和艺术性。对于多媒体教材则侧重于传播性;
(2)声音媒体都以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三种形式出现。对于
多媒体教材,语言不再是对白和画外音,一般采用解说词形式;音乐也基本上不用歌曲,以背景音乐为主。
但是应该提醒注意的是,多媒体教材在继承和借鉴影视艺术共性的同时,也受到了从影视领域传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重画轻音、滥用背景音乐、不规范的使用音响效果等。其表现是对声音媒体在多媒体教材中的应用规律理解不深、运用不精,而且相当多的网上多媒体教材中没有声音,似乎又回到了“伟大的哑巴”时代。
2. 多媒体教材中声音媒体的特色
由于多媒体教材是在屏幕上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语言呈现教学资料,并且具有交互功能。因此可以引伸出在多媒体教材中运用声音媒体时所具有的不同于影视领域的特色。
(1)与声音媒体配合的视觉媒体增多了。除视频图像外,还出现了计算机领域中的文本、图形、动画等媒体。因此需要探索电视领域中声音媒体与这些计算机领域中媒体配合的艺术规律。
(2)应考虑交互功能带来的麻烦。交互功能原本是多媒体教材中的一项优势,但是却给声音配合画面时带来一些新问题。大家知道,在电影、电视中均采用自动播放的形式,每段图像内容呈现的时间和重复呈现的次数都是可以预先知道的,因此给这段画面配合的声音媒体(解说词或背景音乐)的时间长短和反复出现的次数很容易进行匹配设计。而在具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教材中,由于通过按键或热区进行手动操作,致使画面呈现时间和反复出现次数需由用户决定,随意性很大,难以保证配合画面的声音媒体的完整性。这是在多媒体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