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十三矿己15,17煤底板岩溶水突水分析及综合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239.49 KB
- 文档页数:3
平煤十三矿防治水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按照相关理论得出了矿井的突水规律,采取适合的防治水措施,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煤矿;突水;防治水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平顶山煤田分布在汝河和沙河之间的分水岭地带,在构造形态上为一地垒型的复向斜构造,其四周受接近南北和接近东西向两组张性断裂的控制,形成一个多边形的地垒型断块。
褶曲以李口集向斜为主体,向斜西部倾向状张寨;东部翘起收敛,轴向为北西—东南方向。
十三矿井田处在李口集向斜的东北翼,襄郏一号正断层以南。
2 主要含水层特征2.1 寒武系含水层寒武系崮山组为深灰色厚层状白云岩、鲕状白云岩、顶部为泥质白云岩,一般厚度90-130m;张夏组为灰色厚层状鲕状灰岩,厚80~120m,均为裂隙岩溶水,其中张夏灰岩的裂隙岩溶尤为发育、富水性强,出露面积广,所处地形为丘陵山地,灰岩被雨水溶蚀现象发育,富水性极不均匀。
一般标高-200m以上岩溶发育,在-200m以下裂隙减少。
钻孔最大单位涌水量为18.06l/s.m,为本区最强含水层。
2.2 石炭系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群地层总厚约50-75m,为海陆交替沉积的石灰岩、砂岩、泥岩及煤组成。
灰岩4-8层,总厚20m左右,灰岩裂隙发育溶洞多,一般标高在-150m 以上含水性强;-150m以下含水性弱,说明灰岩裂隙随深度而逐渐减少的趋向。
钻孔最大单位涌水量为20.8l/s.m,具有较高的承压水头,对平顶山井田许多矿井开采威胁最大。
2.3 二迭系含水层二迭系地层,为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及煤相间沉积的地层、砂岩含水层多而薄,最厚20余米,一般为1-3m不等,含水性弱,对矿井生产基本无影响[1]。
3 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决定于地形地貌、岩性、植被、地质构造、气象及地表水体等多种因素。
平顶山煤田由于受构造控制相对抬起,切断了区域含水层的直接水力联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通过松散的覆盖层垂直下渗,或直接在基岩裸露区补给,补给形式因地而异,较为复杂。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分析及综合治理探讨随着采煤深度的加深和采煤工作的持续进行,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水害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综合治理方法。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采煤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所致。
在煤层下方的岩溶地质体中积聚了大量的岩屑和土石体,形成了不稳定的地下水系统。
当采煤时,煤层下的地下水往往被抽取或排放,使得岩溶地质体中的水压开始逐渐升高,加速了地下水的流动和侵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的压力逐渐增大,形成了承压水。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地下水的渗漏和涌出。
这些水会汇入矿井的回采工作面,增加井下排水量,同时还会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质灾害等问题。
此外,承压水的存在还会降低瓦斯抽采的效率,增加瓦斯爆炸的风险。
针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水害问题,综合治理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评估。
对煤层下方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评估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压力情况。
同时,还要进行地下水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水位、水质和水压的变化情况。
第二,要加强采煤工作中的措施和技术手段。
采煤时,要合理控制井下排水量,并逐步恢复地下水的水位和压力。
还可以采取人工注水的方式来稳定地下水系统,减少承压水的形成。
第三,可以配置专业的治理设备和系统。
对于已经形成的承压水问题,可以采用地面注浆、地下隔离带等方法进行治理。
针对不同情况和地质条件,还可以选择使用各种类型的注浆材料和数控钻机等设备。
综上所述,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水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地质水文学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治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经验积累,为煤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平煤十三矿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平煤十三矿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平煤十三矿位于平顶山煤田的东北部,距平顶山市17km,辖区属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归襄、郏两县管辖。
矿区东西走向长15km,倾向宽2.3~5km,面积53.6km2。
2008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10万吨/a,主采二1(己15、17)煤层,开采深度由-100m至-800m标高。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一对立井、两个水平(-525m、-800m)分区开拓,采区上下山开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现有己一、己二、己三3个生产采区和己四准备采区。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平顶山煤田构造形态呈现出地垒型的复向斜构造,其座落在汝河和沙河之间的分水岭地带,平顶山煤田的四周受到接近南北和接近东西向两组张性断裂的控制,构成的地垒型断块呈现多边形。
其褶曲以李口向斜为主体,向斜西部倾向状张寨;东部翘起收敛,轴向为北西-东南方向。
十三矿井田处在李口向斜的东北翼,襄郏一号正断层以南。
详细构造如图1-1所示:■图1-1 平顶山煤田九里山-十三矿地质剖面示意图受平顶山煤田的构造控制相对抬起的影响,导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被切断,使平顶山煤田成为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李口向斜的北东翼浅部高,深部低,西北高,东南低,具有自流水向斜盆地的径流特征。
总的排泄方向为南东,但是由于断裂构造的干扰,可能会出现局部复杂情况。
天然水位动态变化,越近补给区变化幅度越明显。
地下水的水质由西向东,矿化度由0.3~0.4g/l增大至0.5~0.8g/l。
从总的情况看,由于地下水补给来源有限,地下水动储量并不很大。
毕业论文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根据矿井的沉积条件、岩性、水力特征、含水层,以及隔水层的组合关系,和对可采煤层造成的影响,可将矿区内分为7个含水层组、4个隔水层。
2.1 含水层2.1.1 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寒武系灰岩为灰、浅灰色,隐晶质结构,坚硬。
裂隙多被方解石或泥质充填或半充填。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分析及综合治理探讨1. 引言1.1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概述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对煤层底板岩溶作用的影响而导致底板岩溶开展,形成含水煤层和煤与顶板岩溶之间的溶洞。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岩溶承压水在煤体中聚集并逐渐增加压力,一旦压力超过煤体强度极限,就会对矿井工作面和采空区产生破坏和威胁。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不仅会影响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加强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研究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理解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成因和危害,可以有效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概述】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煤炭资源开采和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成因机制,探讨其发展规律及治理技术,为煤矿生产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揭示其对煤矿生产的不利影响,为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对岩溶承压水水害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总结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治理技术和方法,探讨其综合治理的可行性和效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对煤矿生产中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是任何研究工作的基础,对于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分析及综合治理也不例外。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野外勘察工作,通过地质剖面的观测和取样分析,获取了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层构造、岩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岩溶充水矿区煤层底板突水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岩溶充水矿区是指在煤层底板以下,地下水位上方有致密或半致密岩层,在长期地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众多的岩溶洞穴,并且洞穴中充满了地下水。
矿区在开采过程中,如果煤层底板打破了岩层隔离,且下方岩溶洞穴充满了地下水,就会出现煤层底板突水现象。
煤层底板突水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对煤矿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防止岩溶充水矿区煤层底板突水发生,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
为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岩溶充水矿区煤层底板突水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一、源头控制挖掘岩溶充水矿区大多数出现岩溶充水的地方是因为在闸板充水、巷道放炮等作业中,未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导致这些溶洞充满水。
为达到源头控制的目的,在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要控制源头,尽量减少充水产生的可能性。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规范化巷道支护施工。
巷道支护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最基本的防范措施。
正确安装巷道支护形成安全的工作环境可以避免因巷道地质变形制造了岩溶洞穴和涌水源头。
尽可能采用柔性支护,如钢丝绳网、锚索网等柔性支护材料,这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地质构造的稳定性,防止地质变形和不稳定因素的累积。
2、数据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对巷道、井筒、闸板内部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测,当发现地质构造发生变化的时候,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涌水源头,同时提升了工程施工的安全。
3、合理设置闸板。
闸板是一种隔水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巷道中的水流。
在建设矿井过程中,必须合理对闸板进行设置和管理,控制水流的流动。
如今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建立各种类型的闸板来适应不同的地质情况。
4、加强煤层底板管理。
在巷道支护工程中,巷道输送使用时,要随时监测煤层底板的质量变化。
如果煤层底板存在岩层,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锚定或防护,以避免煤层底板突水。
二、治理岩溶区煤层底板的涌水源头岩溶煤层底板的涌水源头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孔洞类,即矿井下方的岩层被地下水长期侵蚀而形成的各种洞穴;一种是裂隙类,即矿区岩层因受到震荡和巨大的破坏而在岩体中形成的各种裂隙和裂纹。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分析及综合治理探讨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是煤炭开采中常见的一种水害类型,给煤炭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案。
一、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特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降低或者底板岩溶作用导致底板破裂,使得上覆的含水层水压得不到释放,从而形成局部高水压区域。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 产生原因复杂: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岩溶作用的影响,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产生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
2. 影响范围广泛: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不仅会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还会对周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3. 难度较大:由于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因此治理起来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运用地质、水文、水力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地质勘察和监测:通过对煤矿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和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地层构造以及岩溶发育情况等,为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 数值模拟和工程实验: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实验的方法,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综合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找出水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1. 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和调控:通过对地下水位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调控,防止煤矿地下水位过度下降,减少局部高水压区域的形成。
2. 加固煤层底板:采用注浆加固等技术手段,对煤层底板进行强化处理,增强其承压能力,避免底板破裂导致局部高水压。
3. 控制岩溶发育:通过对煤矿区域岩溶发育情况进行研究,采取相应的岩溶治理措施,减少岩溶活动对水害的影响。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分析及综合治理探讨煤矿生产中,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它指的是在煤矿采煤过程中,由于煤层底板下方的岩溶地层中存在一定的水源,并且受到一定的压力作用,使得水通过裂缝、孔洞等途径涌入煤矿开采空间,从而引发水患。
岩溶承压水水害的主要特点是水量大、水位高、涌水期限长、难以控制,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岩溶承压水的主要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1. 岩溶地层中的水源存在。
在煤矿所在地区,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了复杂的岩溶地质结构,使得该地区地下水系统十分复杂,大量的地下水被嵌藏在岩溶地层中。
2. 地下水受到一定的压力作用。
在煤矿采煤过程中,由于煤的开采剥离,地表和地下岩层的受力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地下水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作用,使得原本嵌藏在煤层底板下的岩溶承压水逐渐涌入煤矿开采空间。
3. 煤层底板岩溶地层存在一定的渗透性。
岩溶地层的多孔介质和裂隙系统使得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当地质条件允许时,地下水就会通过裂缝、孔洞等渗透途径向煤矿开采工作面涌入。
二、综合治理探讨1. 加强地质预测。
在煤层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预测工作,充分了解岩溶地层的分布、厚度、渗透性等情况,为后续的灾害防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健全地下水监测系统。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位、水质监测系统,对煤矿周边地下水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渗漏情况,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 采取灌浆固化技术。
针对煤层底板岩溶地层,可以开展钻孔注浆、封堵渗水通道等工程技术,有效减少地下水对煤矿开采空间的涌入,降低水害风险。
4. 加强煤矿排水工程建设。
合理设计、建设煤矿排水系统,采取降水、抽水等手段,及时排除地下水,降低煤矿水害的发生概率。
5. 进行科学合理的煤层开采。
采取合理的开采工艺和采煤方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降低地下水位上升的速度,减少水害风险。
三、结语煤矿生产中,岩溶承压水水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给煤矿生产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煤矿煤岩突水灾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近年来,煤矿煤岩突水灾害频繁发生,给煤矿生产和矿工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煤矿煤岩突水灾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煤矿煤岩突水灾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质条件是煤矿煤岩突水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所处的地质构造、断层、裂隙等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地下水体的运动不畅,从而引发突水灾害。
其次,煤矿开采活动是煤岩突水灾害的重要诱因。
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的开挖和支护工作会破坏煤岩层的完整性,使得地下水体的渗透能力增强,从而增加了突水的风险。
此外,煤矿管理不善也是煤岩突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煤矿管理者在矿井的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煤矿的防水工程不完善,进一步加剧了突水灾害的发生。
针对煤矿煤岩突水灾害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首先,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提前了解地下水体的运动规律和分布情况。
通过合理的地质勘探,可以预测潜在的突水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加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支护工作。
合理选择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确保矿井的稳定性,减少地下水体的渗透,从而降低突水的风险。
此外,加强煤矿管理,完善防水工程。
煤矿管理者应加强对矿井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矿井中的漏水问题,确保矿井的防水工程处于良好状态。
此外,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矿工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
矿工应了解突水的危害性,并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以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
最后,加强科研力量,开展煤矿煤岩突水灾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通过研究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煤矿煤岩突水灾害的预测和防范能力,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煤矿煤岩突水灾害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煤矿开采活动和煤矿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加强地质勘探、煤矿开采支护、煤矿管理和矿工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煤岩突水灾害的发生风险,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分析及综合治理探讨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煤层下方的岩溶地层中的水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到压力影响,迅速涌入煤层,导致矿井内部积水量增加,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特点是水位高、涌水量大、水质差、涌水速度快。
其引起的后果有:一是严重影响矿井的通风、供电、水力条件,甚至造成矿井停产;二是积水导致矿井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三是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于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治理,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
一是通过控制水的涌入路径,减少承压水进入煤层的数量。
可以通过安装截水墙、封堵剧烈变动地层缝隙等方式来达到控制水体涌入的目的。
二是采用地下注浆、水泥灌浆等方法,对底板地层进行固化加固,提高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是通过排水工程,将承压水快速排出矿井,保持矿井的畅通和干燥。
四是加强废水处理,对排出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达标排放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治理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治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治理前需要对煤层底板的岩溶分布进行详细的勘查,了解水的来源和涌水路径。
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
三是要加强对治理效果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达到预期目标。
四是要加强对治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治理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进行分析和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矿井煤底板岩溶水水害防治可行性初探1. 前言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水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岩溶水水害是矿井水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对矿井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岩溶水水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矿井煤底板岩溶水水害的防治可行性,并探索相应的治理方法。
2. 煤底板岩溶水水害的概念煤底板岩溶水水害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下伏岩体发生岩溶,导致地下水系受到破坏,形成水库,威胁到矿井生产的现象。
通常,煤底板岩溶水水害水体中含有一定的硫酸盐、铁离子等物质,对矿井下水道及煤炭设备等均有腐蚀性,给矿井运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应对煤底板岩溶水水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3. 矿井煤底板岩溶水水害防治方法初探3.1 沉降中心定位法沉降中心定位法是通过实时监测并分析地下水体沉降中心和差异进行动态治理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选择监测点位、测定沉降量、计算沉降中心、核算防治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体沉降中心的移动,从而达到控制岩溶水水害的目的。
3.2 地下水位控制法地下水位控制法是通过构筑堰坝或井干,调节地下水位高度,抑制地下水体在地下的汇聚和流动,降低水位,减缓水的侵蚀和冲刷作用,从而降低岩溶水水害的发生。
此法适用于地下水水量较小、地质环境相对稳定、水位变化较缓时的煤矿水害防治。
3.3 地下水开采法地下水开采法是通过开采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从而达到防治岩溶水水害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地下水的资源,为矿井提供一定的用水量;缺点是在开采地下水时,要注重管理和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以避免加剧水害的发生。
3.4 填充法填充法是通过在地下水中加入适量的填充物,使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防治岩溶水水害的目的。
比如,在地下水中加入石灰或石膏,可以使水中的硫酸盐逐渐沉淀下来。
此法适用于地下水水量小、地下空间较小的岩溶洞穴或小型地下水库水害的治理。
4. 结语本文就矿井煤底板岩溶水水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分析及综合治理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煤矿开采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问题逐渐凸显。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是指开采过程中遇到的地下水,由于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导致底板岩溶承压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固体和气体,给煤炭开采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问题已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
在研究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因及治理技术,对于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矿工安全,推动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既是煤炭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是煤矿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对煤矿生产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研究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分析其形成机理和危害特点,为科学有效地治理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研究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有助于提高对煤层底板岩溶水体的认识,为煤矿采空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深入研究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成因和发展规律可以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煤矿行业在资源开发中面临严峻挑战,研究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综合治理方法有助于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推动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意义重大,对煤矿工程和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成因及治理技术,为有效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水害带来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 分析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的成因,揭示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为从根本上解决煤矿水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瓦斯地质┅┅┅┅┅┅┅┅┅┅┅1第一节工程概况┅┅┅┅┅┅┅┅┅┅┅┅┅┅┅┅1第二节地质、瓦斯情况┅┅┅┅┅┅┅┅┅┅┅┅┅3第二章煤层探测和区域危险性预测┅┅┅┅┅┅┅┅6第一节煤层探测┅┅┅┅┅┅┅┅┅┅┅┅┅┅┅┅6第二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6第三章区域防突技术措施┅┅┅┅┅┅┅┅┅┅┅┅9第一节排放孔施工┅┅┅┅┅┅┅┅┅┅┅┅┅┅┅9第二节瓦斯抽放┅┅┅┅┅┅┅┅┅┅┅┅┅┅┅┅13第三节区域措施的消突效果验证┅┅┅┅┅┅┅┅┅13第四章局部防突技术措施┅┅┅┅┅┅┅┅┅┅┅15第五章揭煤前巷道施工及揭煤┅┅┅┅┅┅┅┅┅16第一节揭煤前巷道施工┅┅┅┅┅┅┅┅┅┅┅┅┅16第二节顶板加固┅┅┅┅┅┅┅┅┅┅┅┅┅┅┅┅16第三节:揭煤┅┅┅┅┅┅┅┅┅┅┅┅┅┅┅┅┅19第六章过煤施工┅┅┅┅┅┅┅┅┅┅┅┅┅┅┅21第七章安全防护措施┅┅┅┅┅┅┅┅┅┅┅┅┅23第八章组织机构及岗位责任制┅┅┅┅┅┅┅┅┅27 附件1 十三矿主斜井反上山通风系统及揭、过己1517煤层放炮警戒位置图附件2 十三矿主斜井反上山揭、过己1517煤层避灾路线图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瓦斯地质第一节:工程概况一、概况十三矿主斜井设计长度1858.8m,地面开口标高为+117.45m,设计方位角316°20ˊ,采用两头对掘,坡度20°,巷道断面设计为直墙圆拱型:毛宽×毛高=5900mm×4250mm, S掘=21.3m2,S净=18.4m2,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支护参数:喷厚150mm,¢20×2400mm等强左旋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800×800mm,半长锚固,网为6mm钢筋网,全断面挂网,喷射混凝土强度C20。
主斜井反上山自巷道顶板升至己15-17煤层底板以下3m至己15-17煤层顶板落至巷道拱基线段采用36U可缩性金属支架支护,金支间距500mm,用4道拉杆联结,然后喷砼封闭。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分析及综合治理探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煤层底板中的岩溶承压水一旦突破煤层底板,不仅会造成矿井底部渗水增大,对矿井的稳定性和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对周边的地下水系统产生影响,形成地下水窜流,破坏地下水系统的平衡。
为了有效地防治和治理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需要深入分析水害的成因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地下水系统的稳定。
一、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成因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是指由于煤层下覆岩层中的溶洞或裂隙中积水,在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裂隙或岩溶通道进入煤层,形成承压水。
煤层底板位于煤层下部,是支撑着煤层的重要结构层,一旦受到承压水的冲击,就会对整个煤层造成严重破坏。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地质构造:地下岩溶构造和裂隙是形成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重要通道,尤其是在岩溶地质条件下更加突出,岩溶承压水往往通过岩溶通道进入到煤层底板中。
2.煤层开采:在煤层的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排放和压力变化也会引起煤层底板一定范围内的岩溶承压水涌出。
特别是在煤层采空区,岩溶承压水更容易进入到煤层底板中。
3.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的发育程度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也会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产生影响。
当地下水位异常变化或地下水系统受到外力干扰时,也会导致岩溶承压水的形成。
以上因素的相互作用,强化了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形成,同时也使得治理岩溶承压水水害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1. 水害规模大:一旦岩溶承压水突破煤层底板,涌入矿井的速度很快,导致渗水量大,对矿井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2. 水害难治理: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主要是通过岩层裂隙和岩溶孔隙进入,形成了复杂的涌水体系,水流路径复杂,治理难度大。
3. 水害突发性强: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涌出往往是突发性的,使得原先的防治措施无法及时有效地采取,易造成事故。
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煤矿突水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本文针对煤矿突水灾害展开了地质条件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
首先分析了煤矿突水灾害的原因,包括地质构造、煤层构造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随后对煤层地质条件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突水灾害形成的内在原因。
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突水灾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矿山水文地质勘探、改进煤矿排水系统和建立健全的突水灾害预警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突水灾害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为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防治措施,煤层地质,水文地质,预防工作,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措施煤矿突水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安全事故,对矿井生产和工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煤矿突水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煤层中的地下水体逆向渗漏或者突然涌出导致矿井瞬间被淹的现象。
煤矿突水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一旦发生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煤矿突水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地质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煤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突水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进行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煤矿突水灾害的原因分析、煤层地质条件的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以及突水灾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煤矿突水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煤矿突水灾害的原因分析煤矿突水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其主要原因如下:1. 煤层条件不稳定:煤矿工作面煤层岩性不均匀、构造变化复杂,易形成断层、节理等煤层构造破坏,导致煤层裂隙扩大,煤岩渗透性增大,从而引发煤矿突水。
2. 煤层开采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矿井开采工作面掏空煤岩,使得原来支撑煤层的岩体失去支撑作用,容易发生煤层坍塌、岩层移动等现象,导致地下水体受到破坏,突然涌入工作面造成突水事故。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分析及综合治理探讨煤矿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问题。
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是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底板岩溶产生承压水,导致地面或煤层工作面出现水涌、爆破、地陷等水害现象,严重影响矿区安全生产和开采效益。
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进行分析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成因分析1.地质条件造成的水害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与煤层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表或煤层底板上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使得地下水承压进入煤层,产生承压水。
煤层底板岩溶和断裂带等地质构造也会对承压水的产生和流动产生影响。
2.煤层开采引起的水害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底板和顶板受到破坏和变形,煤层中的地下水会形成承压水,频繁出现涌水、爆破等水害现象。
尤其是在采动发生煤与顶板失稳或煤与底板失稳时,更容易造成承压水水害。
二、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综合治理探讨1.完善的水文地质勘查煤矿在规划选址之初,应该充分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水文地质勘查,提前预测和判别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可能产生的地点和条件,减少水害发生的可能性。
2.科学合理的煤层开采方式在采煤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煤层开采方式,减少对煤层地质条件的破坏,减少煤与顶板、底板失稳的可能性,降低承压水水害的发生风险。
3.合理的排水系统合理设计煤矿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井、排水管道等设施,及时有效地排除承压水,保障矿井地面和煤层工作面的干燥和安全。
4.加强监测预警工作煤矿应建立完善的承压水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潜在的水害风险,保障矿井和工作面的安全。
5.综合治理方案研究针对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水害问题,煤矿应着手研究综合治理方案,在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地质、地下水动力学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系统完备的综合治理方案,保障矿区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