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新津中学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66.00 KB
- 文档页数:16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
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
其事殊,其理一也。
”上述祠规主要说明了A. 该地祠堂文化盛行B. 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 宗法制在当地影响深远D. 家规与国典作用一致2.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 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B. 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 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 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3.数学史专家钱宝琮(1892—1974)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4.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5.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6.“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①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新津中学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一.非选择题(25×2=50分)1.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
下列措施能体现他的这一改革理念的是( )A.颁布“解负令”B.实行陶片放逐法C.成立五百人会议D.向低等级公民发放津贴2.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的政治权利是( )A.参加雅典执政官和十将军选举B.免除陶片放逐法的惩罚C.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D.有将欠债的生意伙伴收为自己奴隶的权利3.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4.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
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5.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6.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
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 B.免役法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7.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8.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4月月考(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2*24=48分)1.《礼记﹒王制》记载:“平民祭把祖先的献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荐稻子;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泰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
”这说明商周时期A. 重农抑商意识严重 B. 小农经济的盛行C. 对农耕经济的重视D. 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平民祭祀祖先,是希望先祖赐福,献礼是各种谷物和动物,表明百姓对谷物和动物的重视,即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故答案为C。
重农抑商意识出现于商鞅变法以后,排除A项;由材料内容看不出小农经济的盛行和农牧业的协调发展,排除BD项。
故选C。
2.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
这说明A. 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 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 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D. 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答案】B【解析】【详解】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等政策推动了农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说明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项正确;“不抑兼并”等政策能够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不能说明地主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A项错误;贫富分化严重和政府税源锐减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D两项错误。
3.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这说明A. 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C. 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 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尽逐绫绸之利”强调的是江南地区的农户主要从事丝绸的买卖和手工业生产,C选项符合题意;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雇佣关系,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D选项排除。
新津中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卦”字右边的“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竖杆影子的长度和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C.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2.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材料反映了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5.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②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7.汉代是中国冶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是A.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B.炼钢和淬火工艺开始出现C.汉武帝时代起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D.出现灌钢法和用煤作燃料冶铁8.《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入学)试题一、选择题(24*2=48)1.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2.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3.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4.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5.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6.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新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2小题,共48分)1.2012年是农历龙年,在古代中国以及今天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天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那么,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 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2.与右图《祖孙情·启蒙教育》场景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B.对话内容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C.强调了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D.是古代科举制的必考内容3.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经商,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
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人的楷模。
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D.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4.(2012·长沙模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刻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表示:“中国将在2013年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将在世界上首次实施窥探月球内部的工作。
”30多年前(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 )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②汉代丝织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5.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6.(2012年1月浙江金丽衢联考8题)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150年前的唐朝旅游,你可能()①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②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③买到长沙铜官窑烧制的粉彩瓷器④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观赏沿岸风光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2012·北京高考)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
新津中学高2017级高一下期历史4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2.5分*20=50分)1. 出土文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对下列文物图片解读正确的有:①春秋战国时已经使用铁农具②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③春秋战国时耕作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④春秋战国时冶铸业获得划时代的发展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以及题干中的“春秋时期的铁器”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出现冶炼生铁和钢,由图一可知,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耕作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故选①②③④组合,选D。
2.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土地私有制度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源是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故B正确。
AC两项不是根源,应排除。
D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表现和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和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的识记。
3.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社会重视农业的观念以及“安土重迁”的思想,故①②③正确,故A正确。
新津中学高202X级(高一)下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逢择/・匈慝2M分.1. 黄的戏《天独配)tfnauh ••附上的、儿HLM.山仲龙・・•—frMnii:awA».A以#«[为生产箪庆魅&的M奴».为0女保的生严方犬C.楠尊耐什的在业生产g/Ulii定台D2. £W:今夫工81季海州地•・・・•・州承以陈以巧.(AM ft:攻木之「匕咬上zn222工五.抄”之W代1Y谴手工北A.生产成褊小.rnWlQIi芸B. it立行会M收.C. 不忡嫉D注it打业阳叱汪.生产分。
化•水VA3. fritmwpwi.。
山/与为"自己貌特灼药市.ASUIGM. M滞/形鑫给•的小月足布雨四性.速我明盘“A.完猊穴4B.请币建M-C.有,径济龙峡D.中典霍权强化4. 少中用由翊:.右幻会成丁. **「》*•乃同MZ:又。
年&况.约.*无wtta.乃厚妖•…“•亡.*株为・*r・.摩表耐人.峨植江。
.<ra«H<2A B.枢lijfcfnut产食松C. •■丙阪・加制社会下如D.户5. IKd的《入*i?C tt-rtJ^tta;. 始段堪电奇不艳d.险然A«^e.M格里的-iHrtr a^RkAwrA. B. ftlU c. H»o. M«V6. «rai.扣时BI古代人口女化的王旻耳四是中国占代人门发化用A.同万楸矽安定B.方C.嵯济威。
提尊,侈D.同万0解*什优网,RftHQ我国机(TF均有产人妁为2少.6而斤.璋"支为,X4T井.0:我您一支化的奇/J惘Kft A-闷万拔济我M B.北力衣hi的大"闵迁c.・n我术逃俗 D.璋牌均HI。
雪u实施«. Mwiin-fiM-«». &为的们也出木格.xni4 7j^»»i£itmH. X ^«^$)OOPU 至雨京.*仃200询上施俏蛤1也tiH 不贵.A .c. fflfl9. 噌切・ SI*.成恤A. w 由美森兴座 c. Ttr 制tft 构大 10. ^wt*nu. tr* 仲m 农户 般将检柬。
四川省新津中学14—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3分*23=69分)1.中世纪的西欧流行着一则规矩:“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即指封臣和封君之间没有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辖封臣的封臣。
这种形式类似于我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宗法制C君主专制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2.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任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次序应该是()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②党内竞选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④正式出任首相A.②①④③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①3.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始终没有实权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③最初是临时机构④始终由高官任职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4.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体现出皇帝独尊的时代特征。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民部”为“户部”C.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D. 清初改“玄武门”为“神武门”5.日本现代学者福山在《历史之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中指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如果对此要加以反驳,下列所举事例最恰当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6.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主要是因为()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中苏两国国家利益不同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美国奉行遏制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7.下列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且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37.8.13后,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 太原会战中,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的典范C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对敌后根据地侵略的嚣张气焰8.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
2021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汉桓宽依据盐铁会议记录编撰的《盐铁论水旱》曰:“小铁匠们家人相一,父子戳力,各务为善器,……农事急,輐远衍之阡陌之间……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
文中“小铁匠们”A.其产品具有商品生产的性质B.是官营手工业生产的典型C.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典型D.其生产具有小农经济的特点25.教育部将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会议精神列为初高中政治课教学重点。
我国古代就重视保护环境。
《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西汉实行盐铁官营,严禁私人盲目开采。
《唐律》“诸弃毁官和器物及毁伐树木、稼穑者,准盗论。
”这些举措说明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历代王朝追求的共同目标②重要资源实行国家管控有利于保护环境③立法和行政管理应是保护环境的有效举措④加强合作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6.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
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人合一C.知行合一D.格物致知27.《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凡有政事悖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
新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遵循先代旧制B.因时进行变革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专制统治3. 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B.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C.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4.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统一北方D.阶级矛盾5.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赋役D.限制地主兼并土地6.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束缚7. 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8.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在教义方面的共同点有()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通过教士等神职人员得救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④信徒人人可以成为祭司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9.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24.“国家”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文献。
在《今文尚书·周书》中,“国家”一共出现过2次,分别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
其含义与《尚书》《周书》中多次出现的“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
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专制王权得到强化 B.中心集权已经形成C.贵族等级秩序森严 D.家国同构局面确立25.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
对大瘟疫的记录状况表明,商至秦汉A.统一多民族国家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26.《唐律疏议》对民间交易有相关规定:如大宗商品买卖,须订立“市券”之类的契约,并经官府“公验”。
土地买卖,“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违者,“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据此可知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留意维护正常经济秩序C.加强对经济的干脆干预D.私法是法律的主要内容27.997年,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接连在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
并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心官员兼任,且“三年一替”。
北宋政府实行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树立皇帝肯定权威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D.消退地方割据隐患28.明清休宁汪氏宗谱规定:“本支子孙有作过者,有败俗者,有婚姻不计良贱者,有鬻谐牒者,有弃卖坟墓者,俱以不孝论,并鸣众,揭谱除名。
”据此可知,宗规宗约A.扼杀人性以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持续了先秦宗法制的传统和规范C.反映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为完善地方治理供应了重要手段29.鸦片斗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
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主见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稳无恙”。
新津中学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分,每小题4分)1.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
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不易受史家主观因素影响的是A.事件的前因后果 B.事件发生的时地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2.《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用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这些条款体现了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注重维护公共利益3.某学者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
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4.右图是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A.科技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B.全球化有一定的危险性C.全球化中要坚持自主发展D.抓住机遇,积极参与5.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6.“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具体表象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命题:市场自由是好的,市场是万能的。
在实践中追求所谓大市场、小政府。
它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下列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的是A.罗斯福新政 B.俄国新经济政策 C.二战后福利国家 D.世界贸易组织7.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8.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
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
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A.充当帝王的“政治教科书” B.让国民从中受益C.复兴传统史学 D.宣传历史进化论9.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表明近代中国A.收回了领海主权 B.加强了海军建设C.提高了捕鱼利益 D.维护了海洋权益10.“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
”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11.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
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12.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
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新津中学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答题卷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2分(13题24分,14题28分)13.历史上欧洲曾是战争最频繁的地区,其极端表现是两次世界大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有关欧洲形势的历史漫画:(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欧洲的什么历史现象?(2分)从图片可知法德处于欧洲大陆矛盾的中心,简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法德两国的百年恩仇。
(6分)材料二:图1是欧洲的宣传画;图2阴影部分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图1图2(2)观察图1、图2,二战后,欧洲却一反千百年的历史常态,引发人们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
以“法德和解——和解的力量远大于仇恨”为主题,评述20世纪以来法德和解之路。
(16分)14.(28分)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既有时代性,又有利于人文素养的培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1(1)从表1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8分)材料二表——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2)据表2,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材料三表3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3——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3)据表3,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新津中学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答案1-12: BDCBBD CBDADB二、52分(13题24分,14题28分)13. (1)历史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
百年恩仇:19世纪中期,法国阻挠德国统一导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德国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6分)(2)背景:政治上:二战后德国战败被分区占领,进行了根除法西斯的民主改革,吸取战争的教训,法国受二战重创,西欧普遍衰落;外交上:在两极格局下受美苏两大帝国控制和威胁;经济上:二战后马歇尔计划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人文方面:法德两国历史人文相近,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都相似。
(任2点4分)内容:1951年法国对德国的态度是宽容理解,德法共谋发展并推动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组织合为欧洲共同体;影响:促进欧洲一体化和国际地位提升:从单一经济领域的合作发展为全方位经济合作,如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启动;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外交一体化发展,如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有力推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集团化;法德关系的改善也为当今国际社会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和对抗提供成功的范例;为冲破中日外交僵局,实现两国政治互信,加强合作,推动亚洲一体化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也有重要的借鉴。
(3点6分)14.(1)差异:欧洲大学课程突出实用性(经世致用),追求科学。
(2分)中国书院课程内容单一,以儒家经典为主,侧重于伦理道德的教育。
(课程内容重精神轻物质,重义理阐释、克己修身,而轻自然科学、实验实践。
)(2分)原因:①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中国儒家思想和理学兴起的影响、科举制及文人阶层兴起;西方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来的人文主义的传播;(2分)②经济发展不同:中国以封建经济即小农经济为主;而西方城市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及其手工工场的发展;(2分)(2)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高2011级4月月考文科综合·政治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年2月1l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
生产的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到50公斤l55元,较2013年提高了5元。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可能出现的现象是(P为价格,Q为供给量,D1为价格提高前供给量,D2为价格提高后供给量)()2、2013年11月11日,网购额当天突破350亿元人民币。
“双十一”这个曾经被戏称“光棍节”的日子如今俨然成了全民网络购物狂欢节日。
出现全民疯狂网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B.求实心理和理性消费C.收入增加和价格实惠 D.自主创新和诚信经营3、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其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中投资管理体制、扩大服务业开放和金融制度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发展。
为此,我国应该()①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门②培育市场体系和实行自由放任政策③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④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和推进利率市场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l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据此回答4—5题。
4、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亿人”问题,其积极效应是()①稳控物价,改善生活②缩小差距,均衡发展③扩大就业,增收财政④刺激消费,拉动内需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5、围绕这一问题,假如你要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可选择的最佳方式及理由是()A.专家咨询制度,因为专家咨询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B.社会听证制度,因为听证于民能迅速及时解决社会矛盾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因为集中民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D.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因为这是公民行使建议权的重要途径6、右边漫画《老虎伤人,苍蝇烦人,都不能姑息》,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党中央()①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毅力②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行政方式③反腐倡廉坚持常抓不懈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7、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引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