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课程标准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7
《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特殊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认识特殊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能正确地分析特殊教育现象,提高解决特殊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特殊学校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热爱特殊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特殊儿童心理》,为《特殊儿童教育》课程学习提供基础依据;后续课程为《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法》,培养学生从事特殊学校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课程的前后续衔接得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时能迅速进入角色,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学生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去识别和纠正常见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上错误;
(2)能够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3)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的能力;
(4)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2.知识目标
《特殊教育学》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全面讲授特殊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发展方针、理论基础、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发展趋势、特殊儿童评估等;系统讲授各类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同时介绍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职业教育等问题。学生要掌握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提高对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3.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激发他们参与特殊教育改革的积极愿望。
(2)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的专业情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博爱意识,能关心、支持与帮助残疾儿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将来胜任特殊学校或康复中心的教学与康复训练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3)培养和激发他们研究和改进特殊学校教育的兴趣和信念。
(4)具备责任心,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和投入,形成良好学习气氛、学习习惯,从而爱学、肯学。熟练掌握残疾儿童异常行为矫正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三、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按照加强科学性和时代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注意可接受性原则,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按照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手段。
(1)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首先,教师应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讲清基本概念,防止繁琐的抽象的理论推导与诠注。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课本,充分领会理论概念的精神实质以及它对特殊教育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抓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钻研理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联系教育、教学的实际。这样才能讲得生动、具体和有针对性。再次,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育学课程的教育作用。
(2)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殊教育学的重要精神之一,是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反对注入式教学。在这方面,教育学教师本身应做出示范。根据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课本的特点,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应注重探索和尝试案例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做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育学教学中,还应特别重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应当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
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教育科学的参考文献,包括图书、报刊和网络上的有关资料,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和熟悉特殊教育的实际,巩固和提高教育学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教育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
凡课程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技能训练要求,都要努力完成。一些技能的教学可结合有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固定的教学时间进行。教育学教学中,还应特别重视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例如做复习思考题、案例调查与分析、拟定各种教育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等,以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
2.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依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在打好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可围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进行,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手段:
(1)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我院设施完备的多媒体教室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生动性。
(2)采用互动式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不仅仅是授课者,更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者。通过师生的互动讨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枯燥。
(3)模拟教学,在自评、互评中提高。在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一些优秀的教学录相,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模拟试讲教案的编写。此外,还要求学生对某一教学方法或教学现象进行书面总结,提高学生的教学修养。
(4)案例教学法。精选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案例,通过分析研讨,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又丰富其情境性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把课堂教学同学生的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互相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3.课时分配
5.课程单元描述
四、课程考核
1.考核与评价的原则
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把“全面考核”、“课程考查”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考核活动中,实施全学期开放式、动态的考核方式。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2)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
(4)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2.考核与评价的方法
(1)期末统一闭卷考试(70%)+ 平时学习(30%)=最后评定成绩
(2)集中考试说明
期末统一闭卷考试主要针对知识性较强的特殊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用于检查学生对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平时学习由撰写小论文(10%)和模拟讲课(10%)及学习态度(10%)组成。真正做到采取统一测试与平时学习相结合;闭卷与口试和实际授课相结合;检查学习结果与控制学习过程相结合;检查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