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青年人才库工作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平谷区青年人才库工作总结
2009年,平谷团区委认真贯彻市、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将青年人才培养、开发全区青年人力资源列入日程规划,探索一条新的人才培养途径。为此,经请示并经过区委组织部同意,于2009年5月份开始筹划建立平谷区青年人才库。
一、加强领导,明确建立青年人才库的目的和意义
平谷区青年人才库以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勇于创新、成绩突出的青年人才队伍为目标,力争广泛汇聚全区各类优秀青年人才信息,努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宽领域、面向社会、侧重一线、实行动态管理的优秀青年人才信息系统,促进青年人才及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为将平谷建设成为首都发展新空间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深入调研,摸清人才分布情况
建立青年人才库,首要工作是了解青年工作和聚集情况,了解不同行业特点,掌握青年人才分布特点。为此,团区委分别组织召开了企业系统、青农系统、教育系统、城区系统青年干部座谈会,就平谷区各行业特点、基层青年就业创业情况及青年获奖情况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分别对教委、国资委、卫生局、农业局、科委、开发区等30余家单位进行了走访,与单位主要领导、人事干部和重点推荐人员座谈,积累了大量翔实的青年就业相关一手材料,从而基本掌握了全区青年人才的工作现状、才能特性和分布状况,为保障青年人才库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奠定了基础。
三、兼收并蓄,借鉴全国团系统建库的成熟经验
青年人才库建立初期,团区委掌握的建库经验材料很欠缺,通过向区委组织部学习,初步掌握了建库的相关基本知识和要点。同时,通过电话、邮件、文函等形式分别向江西、南京、广州等多家兄弟单位学习借鉴青年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发现了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逐步理清了适合区情的建库思路,找到了区青年人才库的工作重心,为平谷区青年人才库建设积累了经验。
四、精挑细选、保障入库人才质量
经过半年不断地与全国各地区先进团组织学习、广泛的走访调研,结合几次有代表性单位参加的人才库征求意见座谈会,团区委与区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了《平谷区青年人才库管理办法(暂行)》,规定了优秀青年干部、优秀青年企管人才、优秀青年专业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优秀青年文化艺术、体育人才共5大类入库人才类型,并于10月份正式行文到各级团组织。11月,收到全区申报资料163份,涉及全区各行业100多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合作组织。团区委利用一个月时间对材料进行充分的审核,将各类专业职级证书和获奖证书向相关部门证询,就相关个人事迹向报送单位进行了充分了解,同时在同类材料间反复比较,筛选出70余名优秀入库候选人。12月中旬,经过报区委组织部审核把关,确定吸收首批5大类共50名具有代表性入库人才,使人才库质量得到了保证。
五、注重基层,体现人才库实用特色
平谷区青年人才库重点向基层和一线人才倾斜,深入挖掘工作在农村、教育、医疗、企业等各行业最前沿的人才,目的是为其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鼓励和帮助一线人才接受更多、更有启发性的新知识、新信息,使其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人才库将实用性作为建库的根本和特色,发现并鼓励农村创业青年并邀请其积极入库,比如马坊镇致力于甜玉米种养技术推广并取得良好成绩的陈娟、王辛庄镇建立豌豆产销合作社的张涛等,都是人才库吸收的典型创业型人才。可以说,平谷区青年人才库的宗旨之一就是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创业创新、增收增效为目标,为青年人才干事业、支持青年人才干成事业、帮助青年人才干好事业而服务。
六、争取人才发展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在人才库建设过程中,团区委考虑到青年人才工作是一项长远并具有深刻意义的工作,不仅仅是发现人才和培养入库人才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尊重知识,注重才能、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以青年人才库为带动,促进更多的普通青年人主动向实用性人才转变,为此团区委在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期形成青年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1、提高青年人才关注度。注重做好人才推荐单位的思想工作,为引起推荐单位的高度重视和调动推荐积极性,团区委积极与各单位主管领导沟通,广泛走访,多次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力争推荐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各行业人才。同时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加大宣传青年人才库典型人物,积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2、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大力争取各项保障激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积极落实资金支持,联合有关部门为青年人才培训、推荐、使用提供优惠政策,提供制度保障,使青年人才拥有更大的交流、学习和展示的舞台。
3.提供充足的教育培训。努力争取突破师资、资金、技术、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使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丰富,并使培训内容切实发挥效能,充分利用农村现代化素质培训基地等阵地作用,开展参观、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突出人才培训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