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总则 1.1 目的: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1.

2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苏州市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订本技术方案。1.

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新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或现场指挥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对事故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要根据医学救援力量,迅速落实具体救治方案。2 现场调查与处理 2.1 现场调查的目的2.1.1 确定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物质;2.1.2 对急性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2.1.3 向现场救援者及决策者提供救援建议;2.1.

4 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2.1.

5 对公众、媒体提供建议;2.1.

6 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2 出发前准备2.2.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急性职业中毒的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请教;2.2.2检查应急调查包是否配备完好(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2.2.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交通工具;2.2.4 拟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中的组织分工。2.3 现场调查 2.3.1 到达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后,应与事件处理现场负责人联系,获取配合。若现场尚未得到控制,应根据获悉的资料和调查到的资料,立即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中毒患者人数统计、检伤以及急救处理、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提出建议,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调查。调查人员要在正确的个体防护下开展工作。若中毒事件已经得到控制,应先了解中毒事件概况(时间、地点、中毒人数、救治情况),再进行现场勘查。2.3.2 现场勘察包括了解现场环境状况、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资料,在现场对可疑毒物进行浓度检测并采集样品留实验室分析(现场空气或其他样品的毒物浓度即便已被稀释也应测定,并记录具体时间,留做评估使用)。如果中毒现场已经遭到破坏,有时也可事后模拟现场进行检测作为参考。2.3.3 调查

现场急性职业中毒者及其他相关人员,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经过,中毒人员接触毒物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事件发生过程、抢救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采集患者的生物样品留待检测。2.3.4 现场调查时应注意:现场安全和自我保护,仔细观察倾听各方面意见,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和录音。2.4 样品采集? 必须首先了解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发生过程和发生地情况后再进行样品采集,采集时应注意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和采样工具,防止污染,采集的样本量应当足够满足多次重复检测。

2.4.1环境样品:气态物质可使用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注射器或采气袋等进行采集。采集方法以集气法为主,亦可使用导向采样法。当它们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时,使用滤料(微孔滤膜、过滤乙烯滤膜)、采样夹和冲击式吸收管;当它们以蒸气态和气溶胶形式共同存在时,使用浸渍滤料或滤料加固体吸附剂采集。当存在形式不明时,使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集。对于固态或液态有毒物质,一般直接用适宜的工具采入有螺丝扣盖子的玻璃或无色的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容器中,4℃冷藏保存。2.4.2 生物样品:急性职业中毒死亡患者或典型中毒患者的血液、尿液为主要采集的生物样品。血液样品采集量为10ml,尿液样品为50~100ml。

2.5 现场快速检测? 是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初步筛选毒物类别的常用手段,有些检测方法还可以对现场毒物浓度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测定。准确、便捷的现场快速测定是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实验室确定毒物类别指明方向。职业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常用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2.5.1 检气管:检气管法具有简便、快速、直读等特点,在现场几分钟内便可根据检气管变色柱的长度测定出被测气体的浓度。2.5.2 比色试纸:试纸比色法适用于各种状态的有害物质的测定,简便、快速、便于携带,是一种半定量方法,但误差较大、干扰因素多,试纸本身易失效。2.5.3 气体检测仪: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直读、精确度较高、可连续检测等特点。不仅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还可用于现场工作人员对环境毒物浓度状况的监测。可检测的气体包括砷化氢、磷化氢等。2.5.4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可为车载式或其他能够现场使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可用于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精确度高,检测范围广,特别适用于未知毒物和多种混合毒物存在的现场。2.6 现场个体防护? 所有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工

作的人员都应穿着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当有害物质环境浓度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或最高容许浓度(MAC)以上时,应当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如有害物质环境浓度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或环境浓度无法明确,或者同时存在缺氧时(氧浓度<18%),应当使用供气式呼吸防护器;同时根据毒物穿着相应的其他个体防护装备(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靴、防护帽等)。3 现场救治分区、伤员分类和处置原则3.1 根据危险程度,要围绕事故现场划分危险区域。3.1.1 热区(HOT ZONE,红区)是紧邻事故污染现场的地域,一般用红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在此区域救援人员必须装备防护装置以避免被污染或受到物理损害;3. 1.2? 温区(WARM ZONE,黄区)围绕热区以外的区域,在此区域的人员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置避免二次污染的危害,一般以黄色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此线也称为洗消线,所有出此区域的人必须在此线上进行洗消处理;3. 1.3 冷区(COLD ZONE, 绿区)洗消线外,患者的抢救治疗、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事故处理中也要控制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公众、新闻记者、观光者和当地居民可能试图进入现场,对他们本人和其他人带来危险。所以,首先要建立的分离线是冷线(绿线),控制进入人员。位于热区的伤亡人员一般要由消防或专门急救人员抢救出,并通过特定的通道将其转移出热线(红线),交给位于温区的救护人员,救护人员要避免被污染;被污染的伤亡人员要在被洗消后转移出温区,在温线建立洗消区,洗消区分成两种,一种处理伤亡人员,另一种处理穿戴防护服的救援人员。并及时进行伤员检伤分类,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的救治。3.2 伤员分类 3.2.1 危重伤员: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出现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次/分,血压低于80/50 mmHg等(红色)。3.2.2 重伤员:严重中毒患者,现场初步救治后立即转运(黄色)。3.2.3 轻伤员:无需处理,即未中毒、无伤害或轻微中毒或伤害,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时需要观察(绿色)。3.2.4 死亡/濒死,即无呼吸,无脉搏,双侧瞳孔散大且固定(黑色)。3.3 处置原则: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按检伤标志分级处理。3.3.1 红色—立即就地抢救;3.3.2黄色—简单处置后转送医院治疗;3.3.3 绿色—需入院的转送医院,进行医学观察;其他人员视情况指定时间、地点医学观察;3.3.4 黑色—待红色标志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抢救。4 现场急救流程及措施现场救治一般分为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