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工艺论证及流程设计

1.工艺论证及流程设计

1.工艺论证及流程设计
1.工艺论证及流程设计

1.工艺论证及流程设计

1.1技术指标

设计的是牛皮箱板纸。质量指标为:一般纸箱质量要求装潢美观大方,纸板表面应平整细致,而且要有较高的物理强度,纸板外观应细致平滑无毛布痕,正面经表面施胶,并有一定的光泽。其技术指标见表2.1:表2.1牛皮箱板纸技术指标按国家标准QB/T 13024-2003m2

1.2纤维原料的选择与配比

要造出质量好的箱板纸,首先要做好纤维原料的选择与配比。原料的种类可以影响纸张的伸缩性,半纤维素含量少、木素含量多、细胞壁较厚的长纤维所抄纸张尺寸稳定性好,伸缩率较低;短纤维所抄纸张伸缩率较大。纸张在干燥过程中纤维在纸张平面或厚度方向收缩,较长的纤维在成形过程中纤维间挠合较多,干燥时纤维收缩产生移动,但平面内位移较小,而短纤维收缩时,在纸平面产生的位移较大,所以长纤维抄造的纸伸长率小,再吸水时变形小,短纤维所抄纸变形较大。在相同打浆度下,对不同长度纤维,抄纸样测试证明,纤维长短影响是纸张伸长率的主要因素。

生产箱板纸的原料可用半化学草浆或苇浆、废纸浆、半化学浆、半化学棉杆浆,长纤维可用废棉麻浆、破布浆、硫酸盐木浆等。企业应该根据本厂设备条件、原料情况生产各种箱板纸。根据纸厂几年来生产情况和客户意见,特号牛皮箱板纸的本色硫酸盐木浆配料不能低于40%,如果使用麦草半化学浆或一般废纸原料,木浆配比还应增高。如果使用棉杆半化学浆、胡麻杆半化学浆可以减少木浆配比。生产一般箱板纸要用长纤维配料,其用量应不低于15%,否则难于达到纸箱使用要求。

由于箱板纸要求在外观质量上有较大提高,但是又要充分利用我国各种草类

资源,而大型高速纸板机不适合草浆纸板生产。如果使用全草浆生产箱板纸,周围环境势必污染厉害,大量使用废纸不仅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而且节约资源。废纸是生产箱板纸的主要原料,但废纸种类较多,处理工艺复杂,因此首先应当挑选分类、分别作用,再经水力碎浆和疏解,纤维分离机筛选,除砂等去掉较大硬质杂物,对塑料杂物也设法除去。

考虑到以上因素,本设计中采用100%的废纸浆。

1.3打浆工艺

箱板纸的主要质量指标为:是应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坚韧耐破、抗撕裂、纸面平整,不许有浆疙瘩、节子和凹凸不平的外观纸病。在保证纤维有良好结合的情况下应适当降低打浆度。因为本设计需要的是废纸浆,所以打浆原料为OCC 废纸。

就打浆工艺而言,影响浆料性质的因素一为打浆流程及设备选择,二为打浆过程中工艺控制及操作调节。

OCC废纸经链板输送机计量后送到转鼓碎浆机里碎解,碎解后经贮存而后用泵送到高浓除渣器、粗筛,去除粗、重杂质,然后经过纤维分级筛分成纤维浆料和短纤维浆料。长纤维浆料经低浓除砂器、精筛去除细小杂质,分离出来的良浆送去长纤维多盘浓缩机,浓缩后去热分散机,经热分散处理后的浆料再送至精浆机打浆,磨后浆贮于长纤维塔钟,调浓后泵送至造纸工段的配浆池中。

1.4辅料的选择

1.4.1表面施胶剂的选择

表面施胶剂选择AKD。AKD即烷基烯酮二聚体,是一种反应型施胶剂。近年来,随着国产AKD中性造纸施胶剂质量提高,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中性/碱性造纸施胶成本与松香酸性施胶成本差距在不断缩小。AKD中性造纸已在国内推广多年, 应用技术日益成熟,同时,市场对中性/碱性纸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这些都加速了我国高级文化用纸由酸性造纸向中性/碱性造纸转换的步伐。中性造纸因采用白度高的碳酸钙作填料和双组分助留系统,成纸的物理强度、白度、不透

明度和印刷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改善。采用AKD中性造纸,上网浆料的总保留率高,成纸的灰分含量也高,一般中性造纸成纸的灰分含量要比酸性纸高出3%~8%,相对而言每生产1t纸可以节约30~80kg造纸纤维,其综合经济效益要比酸性纸高。另外,由松香酸性造纸向AKD中性造纸转换,系统不需改造,除添置几只助剂溶解计量槽以外,不必增加其它设备,操作工艺方便简洁。

AKD 乳液可以在室温下贮存2个月。实践表明贮存温度超过30℃或受冻,AKD 的用量是正常用量的2倍以上,若加水稀释必须在48h内用完,否则AKD 会水解,失去施胶作用。

用AKD对23℃的浆料进行施胶,从开始取样到4h后取样的测定显示,浆料无任何施胶损失,对于50℃的浆料,施胶度损失在2h后开始,这是由于AKD 水解后产生的烯酮没有施胶作用。水解程度随着pH值和温度的提高而有所增加。对于因纸机水系统的封闭而引起的纸机系统温度的提高,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必须尽可能高。

1.4.2干强剂的选择

天然和合成干强剂大部分都是亲水性高分子,这些高分子分散在纤维之间增加了纤维间成键数量,从而达到提高纸张强度的目的。大多的干强剂都含有接在主链环上的阳离子基团,这样就增加了聚合物和纤维间的结合力,提高了聚合物的留着性。目前常用的干强剂有天然聚合物如淀粉及其改性物(如阳离子淀粉、阴离子淀粉)、合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乙二醛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等以及其它水溶性天然产物类干强剂。在大多数情况下,仅加入质量分数0.1%~0.35% 的该类物质就可达到有效的干强效果。我国目前则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改性淀粉为主。

我选用C-PAM做为干强剂,它可以直接吸附在带阴离子的纤维上,因此不需要明矾固着,并可在较广泛pH值(4.0~8.5)内使用.可改善干强度包括抗张强度、耐破度、内结合强度、耐折度、挺度、环压度等,还可增加填料和细小纤维的留着率,促进施胶,易于干燥等。

1.4.3助留体系的选用的选择

在生产中采用微粒助留系统即CPAM作为助留剂,改性膨润土作为助滤剂.其可以提高网案部、真空部和压榨部的滤水性能;提高纸机车速降低干燥部蒸汽的消耗净化白水系统,减少沉积物的产生;减少湿部断纸;改善纸页匀度,提高纸页强度和物理性能;节约原料能耗,减少纤维流失。

1.5供浆系统

经过打浆和调料的纸料,一般还不能直接用来抄纸。要抄出匀度良好的纸页,一般都需要把纸料稀释成很稀的纤维悬浮液,以保证充分良好的分散,经网部滤水后才能形成均匀的纸页。同时,纸料中还含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对成纸的质量、铜网及设备的保养,以及纸机的操作都有影响。因此要求纸料在上网以前必须做相应处理[3]。

1.5.1对纸机供浆系统的要求

浆料的混合在配浆箱中进行。由于生产原料是100%的废纸浆,因此在通过流送系统把已制备好的浆料送往造纸机前只需在配浆池中加入清水、研磨碳酸钙、干强剂阳离子聚丙烯酰。

1.5.2供浆系统的主要设备及作用

配浆箱、成浆池、调浆箱、一级三段净化筛选设备

其作用如下:

①使各台打浆设备或配料机送来的浆料配比,浓度、打浆度、填料和干强剂等混合均匀。

②防止纤维和填料发生沉淀,使供给纸机的浆料浓度稳定。

③贮存一部分浆料,在配料机或造纸机偶然停机时不致影响生产。

贮存池同时起到混合和贮存的作用。配浆后成浆池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纸机的生产能力和浆料浓度。在浆料浓度为 3.5%时,一般要求其容量能维持纸机连续生产的时间是:高速纸机为30~60min,中低速纸机为2~4h。对于要求较高的纸种,贮存池的容积应增大一点,这样有利于减少各种配浆、浓度和打浆度的波动,以免影响纸机生产和成纸质量。所以根据间歇配浆的特点,采用2个成浆池。成浆池用卧式浆池,它比直立式浆池更能使浆料混合均匀.。

净化的目的在于除掉浆料中的相对密度较大的杂质,如沙砾、金属屑、煤渣等。筛选的目的在于除掉浆料中相对密度小而体积大的杂质,如浆团、纤维、草

屑等。

1.5.

2.1 配浆池

使各台打浆设备或配料机送来的浆料配比,浓度、打浆度、填料和干强剂等混合均匀。

1.5.

2.2成浆池

防止纤维和填料发生沉淀,使供给纸机的浆料浓度稳定。贮存一部分浆料,在配料机或造纸机偶然停机时不致影响生产。贮存池同时起到混合和贮存的作用。配浆后成浆池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纸机的生产能力和浆料浓度。在浆料浓度为3.5%时,一般要求其容量能维持纸机连续生产的时间是:高速纸机为30~60min,中低速纸机为2~4h。对于要求较高的纸种,贮存池的容积应增大一点,这样有利于减少各种配浆、浓度和打浆度的波动,以免影响纸机生产和成纸质量。所以根据间歇配浆的特点,采用2个成浆池。成浆池用卧式浆池,它比直立式浆池更能使浆料混合均匀.。

1.5.

2.3调浆箱

调浆箱是一个装置在成浆池和除砂设备之间用来调节送往纸机浆量的开口方形箱。其制造材料可采用木板、塑料板及不锈钢板等。因为纸料的稀释也在这箱中进行,所以也叫混合箱。

它的作用:一是调节送往纸机的浆量,使纸张定量稳定;一是调节纸浆浓度,以利除砂和筛浆机筛选,并使纸料混合均匀,以抄造出均一的纸张。纸料的稀释一般采用调浆箱、地下稀释池和泵内稀释等三种方法。由于所采用的是泵内稀释,故在此加入调浆箱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浆量。

调浆箱中的流道要光滑,防止挂浆,箱内的角隅要圆滑,以防止淤积和停浆,造成腐浆。箱中的闸板,最好用丝杆手轮调节,以保证调节灵活,并能做到微调。调浆箱中的溢流格板,是为了稳定液位,以保证上料量和白水量的稳定。但生产中由于泵的密封填料漏气,或电压波动导致泵的转动速度变化,或泵的入口液位波动,导致泵的输送能力波动,这些都会给上料量带来一定影响,为了减少浆泵流量变化对箱内浆位的影响,溢流格板宽度以宽一些为好。出浆口距浆位的高度应足够。这样在液位略有变动时,出浆的相对变化量可以减少。浆门的开口尺寸

应根据造纸机生产能力确定。一般产量低的小型造纸机,开口宽度应窄一些,便于精确调节纸张定量。浆料或白水进入调浆箱或混合箱的管路,应从箱底部或侧面浆位下进入,尽量少带入空气。

较高的浆料浓度对纸页的良好成型不利。由于这种原因,也由于在约1%左右的低浓下净化浆料和浆料除气非常容易,故通常在浆料净化之前把它稀释。

稀释浆料的最简便方法是将浓浆料和稀释水都送到混合箱的一个隔槽中。浆料通过一些溢流堰和挡板上下流动,进行有效地混合。这种装置仅适用于浆料流量小、产量比较低的纸机,它具有敞开式混合箱的全部缺点,即溅浆、易污染、难以保持清洁、难以保证没有腐浆产生。当纸机产量高,特别是当流送系统必须在压力下把浆料输送到压力下运转的筛浆机和净化设备中时,浆料的稀释是通过把浆料和稀释水同时送到向网前箱供浆的一台浆泵的入口而达到的,这种浆泵通常称为冲浆泵。采用冲浆泵稀释时,调浆箱到冲浆泵的管路不应水平安装,应有一定的倾斜度,以防止纤维沉淀,调浆箱的来浆管应直接通入冲浆泵的吸入口,其方向应在冲浆泵的轴向上。或在泵的吸入端过渡管上方与轴向成45o方向进入,尽量少受其他管道的干扰[10-11]。

1.5.

2.4一级三段净化筛选

净化的目的: 除掉浆料中的相对密度较大的杂质,如沙砾、金属屑、煤渣等

筛选的目的: 除掉浆料中相对密度小而体积大的杂质,如浆团、纤维、草屑等送往造纸间的纸料内含有矿物质、金属、浆团、纤维束、橡胶和塑料等。这些杂物的来源是矿物质,多是沙子,它是从填料和原料备料不净夹带来的。金属粒,来自打浆设备刀片磨损以及工艺设备受腐蚀剥落下来的碎片。浆团,多是从打浆、配料、除渣及输浆管道等设备内壁上脱落下来的。纤维束,是来自打浆和精磨过程中没有磨散的纤维束。

纸料中各种杂质的存在,会使造纸厂以及印刷厂的设备损坏。含有沙砾的纸张,在压光后会出现砂眼,同时会损坏压光机的辊筒。纸料中的浆团和纤维束,会给纸张造成斑点,以及在压榨部分产生洞眼或断裂。纸料中的金属杂质会给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纸料在进入造纸机之前进行精选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造纸中的除杂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重力沉降,二是离心沉降。由于采用的原料主要是成品浆板及自制麦草浆,辅以少量的损纸浆,因而杂质较少,故采用锥形除渣器除渣就可以了。为了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采用一级三段除渣。

另外,相对密度大而体积小的杂质大多比较坚硬,对设备有所磨损,所以把净化放在筛选前面,以延长筛板寿命。

1.6流浆箱

流浆箱(headbox)是现代纸机的关键部位。其结构和性能对纸页的形成和纸张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主要任务:能有效的分散纤维。高湍动流浆箱能产生高强度微湍动,可有效的分散纤维,防止纤维沉淀和在絮聚,可有效的提高纸页的强度。沿纸机横向均匀的分布纸料。(决定纸幅的横向定量分布)喷浆稳定,确保浆速与网速相协调。(决定纸幅的纵向定量分布)布浆器的作用是将筛选净化系统送来的浆料均匀地分布到流浆箱的堰池中,以保证纸机横幅上网浆料的均匀一致。一个高效率的布浆器必须使纸机全宽的浆压相等,不会使浆料产生脉冲,又无死角产生腐浆,内壁必须光滑以免挂浆,还要便于清洗,所以采用阶梯扩散式。浆料在阶梯扩散器内分级扩大,靠管壁的浆流按主流方向流动,在每一级之后因断面突然扩大,出现一个低压区,使浆流改变流向,产生回流,形成一个封闭的强烈的涡流,从而产生剪切力。到了边界时,逐步消除界层效应,待浆料稳定上网。

采用封闭式流浆箱,一是它可以保证稳定的压力差,二是它不容易混入空气。并且在流浆箱中设有喷淋水管,起到消泡作用。

1.7网部

网部是浆料悬浮液形成纸页的部分,成纸质量和纸机的正常生产与网部的操作密切有关。它可以分为上网区、成行区、脱水区、高压差脱水区。在刚上网时,细小纤维与填料流失很大,故脱水能力也逐步增大,包括真空吸水箱的真空度也是如此。一般来说在“水线”处浆料的浓度约为7%,纸页离开真空伏辊时干度可以在18%~25%。因此脱水元件一般排列为:案板、案辊、真空吸水箱、真空伏辊。在网部要用高压水针洗涤网子,保证浆料的顺利脱水。

1.8压榨部

压榨作用是借助机械压缩,在网部脱水的基础上使湿纸页进一步脱水,以提高纸页进烘缸的干度,减少气耗,提高车速。采用606复合压榨比普通压榨有效的多,据计算,压榨部纸页干度每增加1%,就使蒸发水分量或蒸汽消耗量相应减少5%。

1.9干燥部

干燥部通用三段通汽。所谓三段通汽是指蒸汽首先进入Ⅰ段(高温段),未冷凝的蒸汽及蒸汽冷凝水产生的二次闪蒸汽,依次作为Ⅱ段(中温段)及Ⅲ段(低温段)烘缸的热源。对于胶版纸来说,烘干部的开始1/4~3/4的缸数量烘缸温度是从40~60℃升到90~100℃,然后有二个冷缸用于调节,防止静电,提高水分,以满足压光要求。如果一开始烘缸温度过高,容易使纸收和翘曲。

1.10白水回收

考虑到成本、环境,白水回收是非常重要的。白水回收分为沉淀法、过滤法、气浮法。一般中小型纸厂采用气浮法。

沉淀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效率高,表面负荷引达6~8m3/m2时,但其安装制造麻烦,清洗不方便;过滤法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回收率高,回收浆料浓度大,操作简便,但具有滤网单位面积过滤能力低,剥浆洗网用水较多,设备投资大等优点。一般大型纸厂常采用这种方法。气浮法所采用的设备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浮渣浓度高,处理效率高。表面负荷引达6~8m3/m2时,但动力消耗率高,日常大量维修。从安全考虑,采用气浮法较前二种方法有较大的优越性。

白水回收的意义:合理设计和使用白水回收,有利于造纸机正常生产和稳定纸张的质量,避免原材料的流失,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①浓白水的流程论证

在案辊案板处产生的白水含有较高比例的纤维,可以视为浓白水;在二段

除渣器出来的浆料不符合上网的要求,也进入冲浆池,再经过冲浆泵进入一段除渣器净化,以达到上网的需要。剩余的浓白水,经过水力碎浆机后进入伏损池,使纤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在真空吸水箱和真空伏辊下来的稀白水,经过水封池后部分溢流到稀白水池,再回用。剩下的用于稀释除渣器里的浆料,达到其工作的浆料浓度。

在旋翼筛出来的渣料,再进入高频振框筛筛选后的良浆进入冲浆池回用。

1.11损纸的处理

抄纸过程中各部断头产生湿损纸和干损纸,整饰过程中的纸边和不合格品也产生损纸。为了充分利用原材料,往往需要把损纸经过处理,送回浆水系统供抄纸用。一般湿部断头产生的湿损纸处理容易,而干燥和整饰过程的干损纸则较难处理。

设计的损纸系统是:干损纸经水力碎浆机后和湿损纸一起浓缩脱水,经过高频疏解机,进入损纸浆池供配浆使用。

损纸流程图如下:

氯甲烷的生产

一、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 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 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 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 氟里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二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甲醇氢氯化制甲烷流程如图10-5所示。

材料制备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PZT压电陶瓷蜂鸣器片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无机非金属材料1001班 学号: 3100703002 学生姓名:程小伟 指导教师:杨娟、周明 2014年1月

目录 前言 (3) 1压电蜂鸣片简介 (4) 1.1蜂鸣器的作用 (4) 1.2蜂鸣器的结构原理 (4) 2 陶瓷工艺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5) 3设计任务及说明 (5) 4计算 (6) 4.1以1mol为基准对Pb0.95Sr0.05(Zr0.52Ti0.48)O3 进行计算 (6) 4.2以100g为基准对Pb0.95Sr0.05(Zr0.52Ti0.48)O3+0.5wt%Cr2O3+0.3wt%Fe2O3进行计算 (7) 5 PZT陶瓷制备的工艺流程 (7) 5.1称量与混合 (8) 5.2预烧 (8) 5.3粉体制备 (9) 5.4造粒 (10) 5.5成型 (10) 5.6排塑 (11) 5.7烧成 (12) 5.8极化 (15) 5.9焊接 (16) 5.10测试 (17) 6 工艺参数 (18) 6.1预烧工艺参数 (18) 6.2烧结工艺参数 (18) 6.3极化工艺参数 (18) 7主要设备选型 (19) 7.1球磨机 (19) 7.2 喷雾造粒干燥机 (19) 7.3滚压成型机 (20) 7.4 冲片机 (20) 7.5微波烧结装置 (20) 8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前言 1880年,居里兄弟首先在单晶上发现压电效应。在1940年前,人们知道有两类铁电体:罗息盐和磷酸二氢钾盐。在1940年后,发现了BaTiO3是一种铁电体,具有强的压电效应,这是压电材料发展的一个飞跃。在1950年后,发现了压电PZT体系,具有非常强和稳定的压电效应,这是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进展。在1970年后,添加不同添加剂的二元系PZT陶瓷具有优良的性能,已经用来制造滤波器、换能器、变压器等。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压电材料与器件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二元系PZT已经满足不了使用要求,于是研究和开发性能更加优越的三元、四元甚至五元压电材料。 由于PZT压电陶瓷具有优异的压电、介电和光电等电学性能,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用于制备传感器、换能器、存储器等电子元器件,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材料。由此,国内外研究学者对PZT压电陶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PZT压电陶瓷元器件,以PZT为基料的三元、四元压电陶瓷,PZT铁电陶瓷薄膜,PZT纤维等铁电陶瓷材料。由于PZT基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材料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并可方便地制成各种复杂的形状,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甚至超过了压电晶体。 PZT系列压电陶瓷的研究已有即几十年的历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未来的热点趋势主要有:①高转换效率的PZT压电陶瓷。高能量转换效率的PZT压电陶瓷正在兴起,日本富士通研究实验室研制出了由铌酸镍铅、钛酸铅和锆酸铅组成的铅基钙钛矿型压电陶瓷,其烧结温度在1000℃以下,能量转换效率指数 K 33为80.8 %。②低温烧结PZT陶瓷材料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低温烧结PZT

制造流程及工艺方案设计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1.任务与分析 (5) 1.1确定生产纲领 (5) 1.2确定生产类型 (5) 2.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6) 2.1设计目的 (6) 2.2设计要求 (7) 2.3设计内容 (7) 3.工艺分析 (8) 3.1技术要求 (8) 3.2零件特点 (8) 4.毛坯的选择 (9) 4.1毛坯的选择 (9) 4.2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 (9) 4.3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10) 4.4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10) 5.基准的选择 (11)

5.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1) 5.2选择精基准 (11) 6.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6.1加工余量概述 (12) 6.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2) 6.3加工余量的确定 (12) 6.4零件图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7.切削用量的确定 (16) 7.1粗车 (16) 7.2半精车 (16) 7.3精车 (16) 8.机床及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8.1机床的选择 (17) 8.2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9.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7) 9.1选择定位基准 (17) 9.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7) 9.3拟定工艺路线 (18) 结论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摘要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加工轴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在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机床总数的50%。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中大部分为卧式车床。 在各种机械产品中,带有螺纹的轴类零件应用很广泛。螺纹切削是加工螺纹件效率最高、经济性最好的加工方法,用车削方法加工螺纹是机械制造业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 在车床上车削螺纹轴可采用成形车刀或螺纹梳刀(见螺纹加工工具)。用成形车刀车削螺纹,由于刀具结构简单,是单件和小批生产螺纹工件的常用方法;用螺纹梳刀车削螺纹,生产效率高,但刀具结构复杂,只适于中、大批量生产中车削细牙的短螺纹工件。普通车床车削梯形螺纹的螺距精度一般只能达到8~9级。在专门化的螺纹车床上加工螺纹,生产率或精度可显著提高。 关键词:车削加工卧式车床螺纹轴工艺

化工工艺流程图

图9-3 设备位号与名称 第一节 化工工艺流程图 表达化工生产过程与联系得图样称为化工工艺图。它就是化工工艺人员进行工艺设计得主要内容,也就是化工厂进行工艺安装与指导生产得重要技术文件。化工工艺图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与管路布置图。 一、工艺流程图概述 化工工艺流程图就是一种表示化工生产过程得示意性图样,即按照工艺流程得顺序,将生产中采用得设备与管路从左至右展开画在同一平面上,并附以必要得标注与说明。它主要表示化工生产中由原料转变为成品或半成品得来龙去脉及采用得设备。根据表达内容得详略,化工工艺流程图分为方案流程图与施工流程图。 方案流程图一般仅画出主要设备与主要物料得流程线,用于粗略地表示生产流程。 施工流程图通常又称为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就是在方案流程图得基础上绘制得、内容较为详细得一种工艺流程图。它就是设备布置与管路布置设计得依据,并可供施工安装与生产操作时参考。图9-2为醋酐残液蒸馏岗位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图形 应画出全部设备得示意图与各种物料得流程线,以及阀门、管件、仪表控制点得符号等。 (2)标注 注写设备位号及名称、管段编号、控制点及必要得说明等。 (3)图例 说明阀门、管件、控制点等符号得意义。 (4)标题栏 注写图名、图号及签字等。 二、工艺流程图得表达方法 方案流程图与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均属示意性得图样,只需大致按投影与尺寸作图。它们得区别只就是内容详略与表达重点得不同,这里着重介绍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得表达方法。 (一)设备得表示方法 采用示意性得展开画法,即按照主要物料得流程,从左至右用细实线、按大致比例画出能够显示设备形状特征得主要轮廓。常用设备得示意画法,可参见附表21。各设备之间要留有适当距离,以布置连接管路。对相同或备用设备,一般也应画出。 每台设备都应编写设备位号并注写设备名称,其标注方法如图9-3。其中设备位号一般包括设备 分类代号、车间或工段号、设备序号等,相同设备以尾号加以区别。设备得分类代号见表9-1。 表9-1设备类别代号(摘自HG/T2051、35一1992) 设备 类别 塔 泵 工业 炉 换热 器 反应 器 起重 设备 压缩 机 火炬 烟囱 容器 其她 机械 其她 设备 计量 设备 代号 T P F E R L C S V M X W

氯甲烷的合成

编号:No.40 课题: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授课内容: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氯甲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 ●了解甲醇为原料生产产品新技术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对比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特点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影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主要因素有哪些? ●绘出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氯甲烷的生产 一、概述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 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

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规划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十二·五”建设规划 系、部、室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编制日期:2010年3月

一、“十一·五”期间学院实验室建设概况 1、实验室设臵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本学科点基本具备课程实验教学条件,初步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11个专业教学实验室,总面积360m2,各实验室功能及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专业实验室设臵情况 2、实验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除学院公用大型仪器设备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现有设备见附表2。总价值

为2137929元。其中2006-2009年投入占70%左右,约150万元。 3、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及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规划和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教学实验室,重点建设了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 材料制备实验室主要购臵了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烧成的高温电阻电炉、微波烧结炉、气氛炉,热压烧结炉等,用于金属材料熔制的真空熔炼炉、电阻炉,以及用于金属热处理改性的真空热处理炉、渗碳炉等,基本能满足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学需要。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主要购臵了液压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蠕变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各类硬度仪等设备,基本满足结构材料教学需要。 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主要购臵了金相显微镜及金相制备相关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一个自然班的教学实验,是十一五期间建设较好的一个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共承担结晶学与矿物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设计与制备、金属学、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合金熔炼原理、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课程设计、现代金相实验技术、材料显微组织与结构实验、特色与创新实验等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课程,同时承担每年约150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任务、每年50名左右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十一五期间,依托金刚石薄膜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及现有专业实验室,承担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和四川省等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被3大检索收录40余篇。 总之,较好地完成了上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的各项实验室建设任务。 4、教学队伍 专业实验室设有管理人员3名(初级2名、中级1名),专职实验教师1名(热分析实验室),所有实验课程教学完全由专业教师执行。 5、存在的问题 尽管通过多年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随着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本科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实验室很难满足新的培养方案对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膜结构、膜材料制作加工工艺及其流程

膜材料制作加工工艺及其流程 1、膜材料制作加工流程 1.1、膜结构应根据建造物的性质和等级、使用年限、使用功能、结构跨度、防火要求、地区自然条件及对膜材的耐用年限等要求进行膜材选用。 材料验收→放样→复核→裁剪→排版→搭接→角、顶→边→检验→清洗→包装。 1.2、应根据建筑防火等级和防火要求来选择膜材。 1.3、膜片连接处应保持高度水密性,应进行了抗剥离测试。膜片宜呈瓦状排列,由高处膜片盖住低处膜片。 1.4、膜结构在裁剪中必须考虑预张拉应力的影响,根据膜材的应变关系确定膜片的收缩量,对膜片的尺寸进行调整。 1.5、裁剪缝的应考虑膜材力学性能的正交各向异性,宜使结构主应力方向与织物纤维向

一致。 1.6、膜结构的连接节点包括膜片与膜片连接节点和膜面与支承结构连接节点。根据支承体系的不同,可分为膜面与柔性支承结构节点和膜面与刚性支承结构节点。接照所处部位不同,可分为中间节点和边界节点。 1.7、膜结构的连接构造应考虑结构的形状、荷载、制造、安装等条件,使结构安全、可靠、确保力的传递,并能适应可能的位移和转动。 1.8、膜面与支承结构连接节点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得先于连接的构件和膜材而破坏,也不应产生影响受力性能的变形。 1.9、膜片连接处应保持高度水密性,应进行抗剥离测试,并应防止织物磨损、撕裂。连接处的金属构件应有防止腐蚀的措施。连接构件造应充分考虑膜材蠕变的影响。 2、膜片连接的构造原则 2.1、膜片之间可用热融合、缝合或机械连接,如图: (a)热融合 (b)缝合 (c)机械连接 2.2、膜片连接处的膜材强度,应由制作单位工艺保证。当工程需要时,应由试验验证。 2.3、膜片与膜片之间的接缝位置应依据建筑要求、结构要求、经济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2.4、膜面的拼接纹路应根据膜材主要受力经纬方向合理安排,宜采用纬向拼接、经向拼接和树状拼接三种方法。 2.5、屋面膜片宜反搭接,搭接接缝应考虑防水要求,见图:

课程设计模板(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设计)

专 业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年产1200万支四磨汤口服液生产工艺设计 院 部: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专业: 材料化学 班级: 1101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李 谷 才 完成日期: 2014年6月21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部: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材料化学班级:1101 姓名: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黄先威 院教学院长: 2014年6月21日

目录 1 引言 (1) 2年产1200万支四磨汤口服液生产工艺设计 (2) 2.1 四磨汤的制备方法 (2) 2.1.1 处方设计 (2) 2.1.2 四磨汤制备方法 (2) 2.2 四磨汤生产工艺设计 (2) 2.2.1 原料预处理 (2) 2.2.2 浸出 (4) 2.2.3浸出液的净化 (4) 2.2.4浓缩配液 (4) 2.2.5分装灭菌 (4) 2.2.6包装 (5) 2.3 物料衡算及设备选择 (6) 2.3.1 原材料预算 (6) 2.3.2生产设备 (6) 2.4生产过程要求与措施 (8) 2.5排污方面 (8) 2.6酒精回收 (9) 2.7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9) 2.7.1劳动组织 (9) 2.7.2 岗位定员 (10) 2.7.3工时定额 (10) 3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1引言 四磨汤由木香,槟榔,枳壳,乌药四味药组成[1],药物纽成虽简单,但临床应用较多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后世医家对其临床应用有很多研究和阐述。近几年来的大量资料报道表明,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2,3]。四磨汤原出自于宋代严用和著《济生方》,由人参、乌药、槟榔、沉香组成。其功用为破滞降逆,补气扶正。方中沉香降气平喘,槟榔行气破滞,乌药调肝顺气,人参补气扶正。用法采取浓磨温服,则力专效速,故方以四磨汤命名[4]。现在临床上所用四磨汤口服液主要组成一般为木香,槟榔,枳壳,乌药[5]。《成方便读》日:“若纯实无虚者,即可去参加枳壳。”《本草纲目》云:“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故现在一般所用四磨汤偏于行气降逆,破滞消满。该方药物组成虽简单,但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甜、微苦,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等功能[6]。 基于四磨汤在医疗上的良好功效,故对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设计,以期能够获取更为方便有效的生产方式。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四磨汤生产的工艺流程;第二部分主要为生产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设备选择;第三部分为生产过程的一些标准及人事安排等。

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崔孝玲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原料:有机硅副产质量浓度为30%的盐酸甲醇液体,纯度99.9% 含小于0.5%(质量)水蒸汽。 2、重点设计: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和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3、生产时间:8000小时 4、设计基本数据 氯化氢提馏过程: (1)提馏塔操作压力0.16MPa(绝压,以下同); (2)原料酸常温进料,进料温度20'C; (3)原料酸质量浓度30%,稀盐酸产品质量浓度21%; (4)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 一氯甲烷合成系统给定的工艺数据为: (1)反应器温度1500C,压力0.14MPa(绝压,以下同); (2)一、二级冷凝器压力0.13MPa; (3)甲醇进料温度20℃,压力0.15MPa; (4)氯化氢进料温度20℃,压力。.15MPa; (5)甲醇汽体过热温度120 ℃,压力0.15MPa; (6)返回反应器的循环液压力0.15MPa; (7)离开二级冷凝器的气体温度40 ℃; (8)甲醇的总转化率90%(摩尔); (9)进料甲醇和氯化氢的摩尔比1;1.1; 5、建厂地点:兰州 二、设计工作内容(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文献概述 第三部分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1设计范围及技术方案的确定 3.2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3.2.1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系统 3.2.2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第四部分氯化氢提馏工艺设计计算 4.1提馏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4.1.1计算模型 4.1.2计算步骤

4.1.3计算结果 4.2提馏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4.2.1填料提馏塔 4.2.2一级冷凝器 4.2.3二级冷凝器 4.2.4塔底再沸器 4.2.5浓酸预热器 4.3提馏塔内件设计计算 4.3.1.进料液体分布器 第五部分氯甲烷合成系统设计计算 5.1合成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5.2合成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第六部分主要参考资料 第七部分外文文献翻译(2篇) 三、绘制设计图 1. 机绘带主要控制点的氯化氢提馏工艺流程图一张(A1); 2. 手绘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的物料平衡图一张(A2); 3. 机绘提馏塔的工艺尺寸图一张(A2)。 四、设计进程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汤月明.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简介.中国氯碱.2001 [2] 方源福.甲醇氢氯化技术.中国氯碱通讯1989 [3] 乐晓兵.Stauffer化学公司甲烷氯化物技术.中国氯碱.1996 [4]俞潭洋.甲醇液氯法联产氯代甲烷的工艺特点及其发展前景.上海化工.1998 [5] 艾米.日本有机硅工业发展动向.化工新型材料.1990 [6]黄立道.我国有机硅单体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中国化工信息.2000 [7] 郑建军.我国三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发展概述.化工新型材料.1999 [8] 幸松民.加速我国的有机硅单体工业.中国化工.1997 [9]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氯碱工业理化常数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 [10] Gustin J L. Safety of chlorine production and chlorination processes[J]. 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 2005, 12(1):5-16

设计材料与工艺试题(含答案)

思考题: 1.什么是材料的感觉物性? 指通过人的感知系统对材料作出的综合印象,包括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材料做出的反映,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得出的信息。 2.材料的质感及其构成。 是指物体表面的构成材料和构成形式作用于人的视觉和触觉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即表面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和触觉上的直观感受。 包括:形态、色彩、质地和肌理等 肌理:材料本身的肌体形态和表面纹理。是质感的形式要素,反映材料表面的形态特征,使材料质感体现更具体形象。 质地:是质感的内容要素。是物面的理化特征。 构成:质感的表情、质感的物理构成、 3.材料按照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和天然材料四类。 4.材料基本性能包括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5.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切削加工工艺性能、铸造工艺性能、锻造工艺性能、焊接工艺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等。 6.工业产品造型材料应具备的特殊性能包括感觉物性、加工成型性、表面工艺性和环境耐候性。 7. 材料的使用性能有哪些?其主要的参数指标分别是什么? 主要包含: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力学性能包括:1.强度-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2.弹性-产生弹性变形的能

力。3.塑性-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4.硬度-抵抗其他物体压入的能力。5冲击韧性6疲劳强度7蠕变8松弛 8.钢铁材料按照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钢材、纯铁和铸铁三大类;其中钢材按照化学组成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9. 铸铁材料按照石墨的形态可以分为可锻铸铁、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三种。 10.变形铝合金材料主要包括锻铝、硬铝、超硬铝和防锈铝合金。 11. 金属制品的常用铸造工艺包括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等。 12.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改质处理、表面精整加工和表面被覆处理。 13. 金属件的连接工艺可以分为机械性连接、金属性连接和化学性连接三种类型。(“。”表示对,“?”表示错) 14. T8A表示含碳量约为0.8%的高级优质碳素结构钢。(错)(碳素工具钢) 15.冷加工黄铜俗称“七三黄铜”,热加工黄铜俗称“六四黄铜”。(对) 16.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中,淬火的目的是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对) 17.铝及铝合金通过化学氧化生成Al2O3氧化膜的工艺俗称“发蓝”。(?)(磷酸盐) 18.从材料性能考虑,要设计具有切削硬质材料功能的产品部件,以下钢铁材料 中最为适宜的是T12A ,要加工制作弹簧零件,最适宜选用60Mn 。 A. 60M n B. T12A C. T8A D.

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doc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系部:石油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化工1032 学号:G201040232 姓名:

前言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 第三节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 1.3.1国内 1.3. 2国外 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节生产方法的选择 2.1.1气—液相非催化法 2.1.2 气—液相催化法 2.1.3气—固相催化法 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 第三节物料衡算 第四节热量衡算 2.4.1.进料口 2.4.2塔顶 2.4.3塔釜

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 沸点: -24.2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密度(空气=1): 1.78 密度 0.9159g/cm3 18C时溶解度280ml/水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 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临界温度(℃): 143.8 临界压力(MPa): 6.68 燃烧热(kj/mol): 685.5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气可分解。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 <-50 自燃温度(℃): 632 爆炸下限(V%): 7.0 爆炸上限(V%): 19.0

原材料使用及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原材料使用及生产工艺 流程说明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原材料使用及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第一章:原材料明细 婴儿纸尿裤、纸尿片的组成材料主要为:非织造布、进口原生纯木浆、高分子吸水树脂(SAP)、湿强纸、仿布防漏流延膜、热熔胶、左右腰贴、前腰贴、弹性PU等。 一.原材料使用要求:所有原材料外观应洁净,无油污、脏污、蚊虫、异物;并且符合环保要求;无毒、无污染、材料可降解;卫生指标符合GB15979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要求。 二.原材料使用明细: 非织造布:主要用于产品的面层、直接与婴儿皮肤接触、可选的材料有无纺布或竹炭纤维; 进口原生木浆:主要作用是快速吸收尿液;可选材料主要为原生针叶木浆。已经考察的品牌有美国的石头、白玉、惠好、IP、瑞典的女神、俄罗斯的布阔等; 高分子吸水树脂:主要作用是吸收、锁住水分;主要选择日本住友和德国巴斯夫; 湿强纸:卫生包装用纸,含有湿强剂;主要用于包覆绒毛浆和SAP的混合物,便于后续工艺以及防止吸收体分解; 仿布防漏流延膜:主要用作产品的底层;防止尿液渗漏污染衣物或床上用品;主要参考的材料是台湾的复合透气流延膜; 热熔胶:用于任意两种材料的复合;主要选用德国汉高的产品或国民淀粉;

左右腰贴和前腰贴:主要用于婴儿纸尿裤上、让产品具备一定的形状;主要采用美国3M公司产品; 弹性PU:主要作用是让产品更贴身、防止尿液后漏;首选产品为美国3M 弹性PU 。 第二章: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 木浆拉毛——SAP添加——湿强纸包覆——吸收体内切——面层复合——前腰贴复合——底膜复合——左右贴压合——主体折合——产品外切——三折——成品输送——包装——装箱——检验入库——结束 二.流程说明 木浆拉毛:原生木浆经过专用设备拉毛成为绒毛浆;才具备快速吸水的能力; SAP添加:准确控制SAP的施加量,使其均匀混合在绒毛浆里,增加吸收体的吸水速度;利用SAP的锁水特性使混合物吸水后不会反渗; 湿强纸包覆:为了工艺的流畅性以及吸收体的整体性,利用湿强纸的特性对绒毛浆和SAP的混合物进行包覆; 吸收体内切:对经过湿强纸包覆的混合装物体进行分切;使其具备吸收体的形状; 面层复合:将面层材料(无纺布或竹炭纤维)用热熔胶复合在吸收体上,是吸收体不直接与皮肤接触; 前腰贴复合:在底膜和吸收体符合前,为了工艺的流畅性首先把前腰贴复合在底膜上;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精心整理甲烷氯化物 简介 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发展历史 1847年弗雷泽用丙酮漂粉法首先小批量生产了麻醉用 甲烷氯化物 氯仿。1893年缪勒和杜波依斯提出用二硫化碳液相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192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采用甲烷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直到1937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装置投产后,甲烷氯化工艺才被广泛采用,成为生产氯甲烷的主要路线。一氯甲烷也可以由甲醇生产,此法到60年代末期已占有重要地位。 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中,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作为商品销售的量很少;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要求已被关闭(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极少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外,其余的均作为生产原料转化为其它产品予以消化);三氯甲烷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作为HCFC-22的原料逐年在增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脱漆剂、粘合剂溶剂、农药、气溶胶等的生产。 目前世界甲烷氯化物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将逐年减少。而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甲烷氯化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市场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目前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甲烷氯化物行业调研报告》对甲烷氯化物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水平、上下游关联、进出口、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甲烷氯化物行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格局和市场前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甲烷氯化生产四种氯甲烷;另一类则是采用不同的原料专门生产四氯化碳或一氯甲烷。 甲烷氯化物的相关特性 氯甲烷制法甲烷在光或热的引发下与氯反应,其过程是: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 耗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甲烷氯化物 简介 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发展历史 1847年弗雷泽用丙酮漂粉法首先小批量生产了麻醉用 甲烷氯化物 氯仿。1893年缪勒和杜波依斯提出用二硫化碳液相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1 92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采用甲烷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直到1937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装置投产后,甲烷氯化工艺才被广泛采用,成为生产氯甲烷的主要路线。一氯甲烷也可以由甲醇生产,此法到60年代末期已占有重要地位。 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中,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作为商品销售的量很少;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要求已被关闭(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极少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外,其余的均作为生产原料转化为其它产品予以消化);三氯甲烷大部

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作为HCFC- 22的原料逐年在增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脱漆剂、粘合剂溶剂、农药、气溶胶等的生产。 目前世界甲烷氯化物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将逐年减少。而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甲烷氯化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市场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目前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甲烷氯化物行业调研报告》对甲烷氯化物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水平、上下游关联、进出口、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甲烷氯化物行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格局和市场前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甲烷氯化生产四种氯甲烷;另一类则是采用不同的原料专门生产四氯化碳或一氯甲烷。 甲烷氯化物的相关特性 氯甲烷制法甲烷在光或热的引发下与氯反应,其过程是: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此过程得到的产品是上述四种氯化物的混合物,可通过精馏,分离为四种产物。适当调节甲烷与氯的分子比,可使四种氯化物分别达到很高的产率。但

生产加工工艺设计流程及加工工艺设计要求

生产工艺主讲人:吴书法 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及加工工艺要求 一,工艺流程表 制造工艺流程表

注: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入库,根据产品标准书的标准要求规定,全程记录及管理。 二,下料工艺 我们公司下料分别使用:①数控激光机下料②剪板机下料③数控转塔冲下料④普通冲床下料⑤芬宝生产线下料⑥火焰切割机下料⑦联合冲剪机下料 今天重点的讲一下:①②

1两台激光下料机。型号分别为:HLF-1530-SM、HLF-2040-SM 2 操作步骤 2.1 开机 2.1.1 打开总电源开关 2.1.2 打开空气压缩机气源阀门,开始供气 2.1.3 打开稳压电源 2.1.4 打开机床电源 2.1.5 打开冷干机电源,待指针指在绿色区间内,再打开冷干机气阀 2.1.6 打开切割辅助气体(气体压力参照氧气、氮气的消耗附图) 2.1.7 待数控系统开机完成,松开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急停按钮,执行机床回零操作 2.1.8 打开激光器电源开关,(夏天等待30分钟)打开水冷机,待水温在“低温21℃,高温31℃”,再打开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激光开关”按钮,等待按钮上方LED灯由闪烁变为常亮。开机完成。 2.2 常规操作步骤 2.2.1 在【JOG】状态下,按下【REF.POINT】,再按回零键,执行回零操作 2.2.2 在2.1生效的情况下,按下“标定”键,执行割嘴清洁和标定程序。 2.2.3 根据相应的板材,调节焦距位置、选择合适大小的割嘴,然后调整割嘴中心。 2.2.4 打开导向红光,用手轮或控制面板,将切割头移动到板材上方起点位置,关闭导向红光,关闭防护门。 2.2.5 打开所用切割程序,确定无误后一次点击“AUTO”,“RESET”,“CYCLE START"。 2.2.6 切割结束将 Z 轴抬高再交换工作台,取出工件摆放整齐,做好标识。

一种高纯度一氯甲烷的生产工艺

一种高纯度一氯甲烷的生产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年 发明人: 于海涛, 何树栋, 张晶群, 申请人: 山东东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专利申请号: CN200710113228.1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纯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包括:甲醇和氯化氢经汽化过热后进入装有氧化铝催化剂的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甲烷、氯乙烷、二氯甲烷的混合物;生成的混合物进入激冷器,经激冷分离后进入酸洗塔,碱洗塔,硫酸干燥系统,压缩后制得粗一氯甲烷;粗一氯甲烷进入一氯甲烷精制塔,由塔底分离出重组分;轻组分甲烷和一氯甲烷一起蒸发至塔顶,而后经水冷和深冷,一氯甲烷液化,而未液化的甲烷则通过深冷器排空到排气洗涤塔,从而实现一氯甲烷与甲烷的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一氯甲烷。本发明采用了单塔精馏的方式,既不大量增加设备投资,又提高了一氯甲烷的含量,使其大于99.98%。 现在国内大量采用的工艺分两步: 第一步:氢氯化,甲醇与氯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一氯甲烷。 第二步:热氯化,一氯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化氢的混合物,再通过深冷、精镏分离。 主要原料单位消耗: 甲醇:0.36;液氯:1.08;98%浓硫酸:0.075;31%液碱:0.002 我知道国内有几家,我原来所在的企业(自贡鸿鹤化工)的氯气主要就是生产甲烷氯化物的。生产方法包括氢氯化和热氯化。现在的国产二氯甲烷主要有海化·巨化·梅兰·东岳·金岭·自贡 天然气法由于产品消耗高,每吨甲烷氯化物需2吨氯气,所以成产成本高,而且产品质量没有甲醇法好。天然气法生产甲烷氯化物是氯气与过量的天然气反应生成一氯、二氯、三氯和四氯,再经过除去HCL、碱洗、硫酸干燥、压缩、蒸馏得到成品。 甲醇法生产甲烷氯化物,所需氯气量低,只有天然气法的一半,产品质量好,所以甲醇法现已广泛使用。甲烷法分为氢氯化和热氯化,氢氯化是甲醇和HCL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氯甲烷,经干燥、压缩后送热氯化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和三氯和少量四氯、再经蒸馏后得到成品。 呵呵, 氯甲烷主要有气相固定床法和液相法,国内都有,并且非常成熟。应该说各有优劣,优势不在别的地方,在于甲醇的利用率,因为甲醇的成本是主要的。 而公用工程消耗,主要是蒸汽和电,而电耗又和氯甲烷的液化方法有很大关系。 工艺技术:生产氯甲烷的原料路线主要有两种:以甲烷为原料的甲烷热氯化法和以甲醇为 原料的甲醇氢氯化法。采用甲醇和氯为原料氯甲烷生产工艺。以5万吨/年氯甲烷为例,主要原材料消耗:液氯0.62万吨/年,甲醇0.8万吨/年。

材料合成与制备—韩惠敏版

1、共沉淀法 沉淀法通常是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液中加人适当的沉淀剂制备前驱体沉淀物,再将沉淀物进行干燥或锻烧,从而制得相应的粉体颗粒。 共沉淀法是指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阳离子,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经沉淀反应后,可得到各种成分的均一的沉淀,它是制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超细粉体的重要方法。 2、水热合成法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在一定温度(100~1000℃)和压力(1~100MPa)条件下,利用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合成。 水热合成:在水体系中进行。即在一定温度(100~1000℃)和压力(1~100MPa)条件下,利用水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合成。在亚临界和超临界水热条件下,由于反 应处于分子水平,反应性提高,因而水热反应可以替代某些高温固相反应。又 由于水热反应的均相成核及非均相成核机理与固相反应的扩散机制不同, 因而可以创造出其它方法无法制备的新化合物和新材料。它的优点:所的 产物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3、化学气相沉积(CVD) 气相沉积:利用气态或蒸气态的物质在气相或气固界面上反应生成固态沉积物的一类技术化学气相沉积:热CVD,等离子体CVD,激光CVD 一种或数种反应气体在热、激光、等离子体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析出超微粉的方法,称作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 4、Ostwald Ripening Ostwald ripening是一种材料生长的机理,简单点说就是材料从分子阶段开始,首先形成一定尺寸的晶核,然后所有的分子都依附于晶核生长,这个阶段不会再形成新的晶核了,只是晶核生长的越来越大。最经典的一种,就是“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 5、Oriented attachment ripening 多个取向不一致的单晶纳米颗粒,通过粒子的旋转,使得晶格取向一致,然后通过定向附着生长(oreinted attachment)使这些小单晶生长成为一个大单晶。(Banfiled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晶体生长机制也能形成单晶结构,oriented ttachment, 多个取向不一致的单晶纳米颗,通过粒子的旋转,使得晶格取向一致,向后通过定向附着生长(oreinted attachment)使这些小单晶生长成为一个大单晶,当然定向附着的过程出难免会出现一些位错和缺陷,这种生长机理形成的单晶的特点同Ostwald ripening不同,OR形成的单晶大多是规则的,给材料本身晶体结构相关,而OA形成的单晶结构在形貌上则没有限制,任何形状和结构的单晶材料都能通过此机理形成) 6、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 :描述分子被电场极化的能力,也可以认为是样品阻止微波能通过能力的量度(或介电常数又叫介质常数,介电系数或电容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