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注册营养师》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184.39 KB
- 文档页数:6
前言“民以食为天”,营养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长寿,故营养学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
它在提高人口素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营养学也得到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本书是受“国际营养师协会(INTERNATIONAL NUTRITl0N CONSULTANT ASSOCIATION,简称INCA)”教材编委会的委托为“国际注册营养师”认证培训考试在中国大陆推广的需要而潜心编写的一本教材。
共分四篇:第一篇是营养学基础,主要介绍营养学的基础知识,讨论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正常需要。
第二篇是公共营养学,讲述在不同生理状况下对营养的特殊要求,如何科学地选择食物和调配膳食以保证合理营养,介绍营养调查和人体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中国目前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
第三篇是临床营养学,讲述疾病与营养,主要介绍常见疾病的特点,营养防治原则和措施,营养补给的方法等。
第四篇是食品安全,介绍常见的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各类食品的卫生管理;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及其防治。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系统、完整、准确地介绍营养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了及时反映现代营养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本书也及时将最新内容予以介绍。
并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便于实际应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正值国家组织专家制定国民营养条例,编者也有幸参与了此项伟大而艰巨的工作。
国民营养状况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与发展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
营养立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营养条例的制定是营养立法的开端,是营养工作的基础。
最近十年,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与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但是,仍然面临着营养缺乏与失衡的双重挑战。
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如何合理调配营养以促进健康,要解决这一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问题,则需要大量直接从事营养实践工作的专业人才,所以在目前国家组织专家编写的国民营养条例草案中着重提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就是保障营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提出如何加强营养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开设不同级别的社会营养人员的培训,所以营养师职业在将来必是一个受欢迎和重视的职业。
营养师教学复习大纲第一部分养分学概述授课内容大纲要求第一章养分素第一节碳水化合物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基本理化特性、分类,把握其养分学意义、食物来源和供应量。
其次节蛋白质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理化性质、分类,把握必需氨基酸的定义,把握其养分学意义,把握食物蛋白质的养分价值评价、来源及供应量。
第三节脂类了解脂类的基本理化性质、分类,了解其代谢,把握必需脂肪酸的定义,把握养分学意义、来源及供应量。
第四节能量把握能量的国际单位及换算,把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及基础代谢概念,了解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把握来源及供应量。
第五节维生素了解维生素的基本特性,把握分类,把握维生素A、D、B1、B2、叶酸、B6、B12、尼克酸、C的基本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了解其缺乏的影响和疾病表现。
了解维生素A、D、C的供应量。
第六节矿物质了解矿物质的分类及共同的生理功能,把握钙、铁、碘、锌的养分学意义、食物来源和基本供应量。
第七节水把握水的基本生理功能,了解水的分类和需要量。
第八节膳食纤维把握膳食纤维的定义,了解其分类,把握养分学意义和食物来源。
其次章食物的养分价值了解养分素在食物中的分布规律,把握各类食物的养分价值。
第三章合理膳食把握合理膳食的概念,了解我国膳食结构现状,把握合理膳食的构成和要求,把握合理膳食食谱编制原则和步骤,了解合理加工烹调方法和原则,了解我国的膳食指南。
其次部分各类人群的养分授课内容大纲要求第一节孕妇的养分与膳食了解孕妇的生理特点,了解妊娠期与哺乳期养分素特点,把握孕妇的膳食要求和原则,了解其膳食支配及饮食禁忌,以及常见的饮食养分误区。
其次节乳母的养分与膳食把握乳母的膳食要求原则。
第三节婴幼儿的养分与膳食把握婴幼儿养分生理特点,把握母乳喂养的优点,了解婴幼儿喂养的类型,了解母乳喂养方法,了解促进母乳喂养胜利的十点措施,把握辅食添加的原则和内容。
第四节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了解幼儿的饮食习惯,把握幼儿的饮食留意事项。
第五节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的养分与膳食了解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的养分特点,把握青少年的膳食支配原则,了解每日的详细食物内容,一般把握考试期间的膳食支配。
○ 国际营养师课程目录第一篇 营养学基础 概论 第一章 热能与巨营养素 热能、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水 第二章 无机盐 概述、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其他微量元素 第三章 维生素 概述、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B 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尼克酸 、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泛酸与生物素、牛磺酸、肉碱 第二篇 公共营养(社区营养) 第四章 不同生理(特殊人群)人群的营养 孕妇、乳母的营养、婴、幼儿营养、儿童、青少年营养、老年营养 第五章 公共营养概论 概述、公共营养的工作目的与内容、公共营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六章 营养素标准、膳食结构与食物营养 营养素标准、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第七章 营养调查及其评价 概述、膳食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测定 第八章 营养监测及其营养教育 概述、营养监测内容、营养监测数据的收集、营养监测资料分析利用、营养监测系统的建立、营养教育 第三篇 临床营养4 11 201628 第九章 营养缺乏病 概述、营养缺乏病的分类、营养缺乏的原因、营养缺乏病的发生过程、营养缺乏病的诊断、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 概述、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十一章 胃肠道疾病与营养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腹泻、便秘 第十二章 肝胆疾病与营养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昏迷、脂肪肝、胆结石和胆囊炎 第十三章 肾脏疾病与营养 概述、肾炎、肾病、肾结石、肾功能衰竭 第十四章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与营养 糖尿病、痛风、肥胖症、骨质疏松症 第十五章 营养与肿瘤 概述、营养素与肿瘤的关系、常见恶性肿瘤的营养防治措施 第十六章 外科疾病与营养 概述、外科患者的营养 第十七章 营养支持疗法 管饲疗法、肠外营养 第十八章 病人膳食 试验膳食、治疗膳食 第四篇 食品安全 第十九章 食品安全概论4 11 201628 国内外食品安全现况、二十一世纪食品安全发展的趋势 第二十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第二十一章 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与管理、畜肉、禽类及鱼类的卫生与管理、奶及奶制品的卫生与管理、食用油脂的卫生与管理、转基因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第二十二章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的概述、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第五篇 保健食品 第二十三章 保健食品的概念 第二十四章 保健食品的原料 第二十五章 原料的功效成分与保健 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类、多糖类、多酚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类、皂苷及甾体类、生物碱、其他功效成分 第二十六章 保健食品的管理 第二十七章 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 第六篇 烹饪营养与科学配餐 第二十八章 烹饪原料与营养 烹饪原料的种类、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烹饪原料选择与搭配的原则 第二十九章 烹调与营养 烹调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烹调过程中营养素损失的途径、减少烹调中营养素损失的措施 第三十章 科学配餐4 11 201628○公共营养师课程目录 一.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 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 第二章 医学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基础;食物消化吸收;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语言学概论;能量及宏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水与膳食纤维 第四章 人群营养基础 孕妇营养;乳母营养;婴儿营养;幼儿营养;学龄前儿童营养;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营养,老年人营养 第五章 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 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调味品和其他食品的营养价值;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常见的食品保藏和加工技术 第六章 食品卫生基础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 第七章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 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概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 第八章 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 营养教育;社区营养管理 第九章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相关知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相关知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相关知识4 11 201628 二. 技能知识部分 第一章 膳食调查和评价 食物频率法调查表的设计;膳食调查—食物频率法;膳食摄入量调查—24h 回顾法;膳食摄入量调查—24h 回顾和膳食史结合方法;膳食摄入量调查—记账法;膳食摄入量调查—称重记账法;个体食物频率法调查资料的计算;群体食物频率法调查资料的计算;定量频率法摄入量的计算;膳食结构分析和评价;膳食能量摄入量计算与评价;膳食营养素计算与评价;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分析;数据库的建立和结果保存;人群膳食调查报告的撰写;膳食调查方法应用练习 第二章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孕妇的体格测量;青少年身高和体重的监测;儿童身高和体重的监测;体格测量的标准化;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和体重的测量;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血液中营养相关指标的分析;尿液中营养相关指标的分析;头发中营养指标的分析;尿液样品的手机和保存(24h 尿样);粪便的收集和保存;血样的收集和保存;碘营养缺乏状况评价;硒营养缺乏状况评价;氟营养缺乏状况评价;氟过量评价;烟酸营养缺乏状况评价;个体营养状况综合评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判断;营养性贫血的判断;维生素A 缺乏的判断与评价;骨软化病(维生素D 缺乏)的判断与评价;儿童佝偻病的判断和评价;维生素C 缺乏的判断与评价;维生素B2缺乏的判断与评价;锌缺乏的判断与评价 第三章 营养咨询和教育 母乳喂养指导,人工喂养指导,孕妇营养状况评价;中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价和指导;食品选购指导;烹饪营养的指导;平衡膳食测评;膳食纤维摄入量的评估;健康生活方式测评;体力活动水平测评;家庭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演讲的技巧;营养教育平面媒体材料制作;媒体教育资料的评价;家庭食品污染和腐败变质及其预防;食品卫生检验问题解答;体重控制的营养教育;平衡膳食的营养教育;科普文章的编写 第四章 膳食指导和评估 婴儿营养需要估计;幼儿营养目标确定及食谱编制;乳母营养目标确定及食谱编制;学龄前儿童膳食能量和营养目标设计确定;学龄儿童营养和食物需要目标计划;青少年食物选择;幼儿食谱营养评价和调整;老年人食谱营养评价和调整;儿童个体营养食谱编制;幼儿园食谱编制;学校营养食谱的设计;大学生食堂食谱的编制;食谱餐次比例和修改;膳食蛋白质和脂肪调整;膳食蛋白质互补的原则的评价;食谱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职工食堂一周食谱编制和评价 第五章 食品营养评价 食品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营养素补充剂评价;谷类产品分析计划的制订;液态奶的营养标签制作;饼干的营养标签制作;产品说明书的制作;谷类食品强化剂的选择;食品营养强化载体;食品能量密度和营养质量指数评价方法;食物蛋白质质量评价;食物蛋白质互补作用评价;食物碳水化合物评价—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脂肪评价—脂肪酸比例;食品营养强化的研发资料编写;强化食品研发资料的编写;产品宣传资料的编写;市场需求调查以及调查表设计;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4 11 201628 食品相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收集;食物中毒事件信息上报程序;专项调查表编制;综合信息调查表的编制;社区基本资料的收集;社区人群营养与健康档案数据库建立;膳食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估;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人群基本资料的计算分析;营养干预措施的选择;30天运动与膳食结合的能量消耗和健身方案制订;营养干预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社区食物营养干预方案设计;普通人群运动方案设计和运动能量消耗指导;营养干预形成评价和过程评价;营养干预的效果评价 第七章 培训和管理 专项公共营养师培训计划编制;公共营养师教学和培训;公共营养师业务实习指导;案例教学法○ 美容营养师课程目录 第一章 美容营养学基础 营养和美容概述、什么是美、机体营养与美容、营养学与美容营养学、营养学、美容医学、美容营养学。
前言膳食、营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健康和生命的关注越来越高。
因此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营养与保健、营养与康复已成为社会新的需求,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
在健康中国成为国策的今天,中国营养人才的培养必须迈向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
根据营养科学原则和百姓健康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生产供应情况及人群生活实践,给出食物的选择和身体活动的指导意见。
美国认证协会(ACI)作为全球著名的职业认证机构之一,其认证代表了当今职业资质认证的国际水平。
ACI注册国际营养师认证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营养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的营养健康水平。
本套教程是针对参加培训人员的专业教程,同时也是从事营养、食品专业工作人员的参考教程。
本套教程适合于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已经进入营养健康行业或者其他愿意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士。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目录第一部分绪论 (1)一、学习指导 (1)二、知识要点 (1)(一)营养学发展史 (1)(二)营养学基本概念 (2)(三)营养学研究内容 (4)三、复习题 (5)四、参考答案 (7)第二部分食物在人体的消化吸收 (9)一、学习指导 (9)二、知识要点 (9)(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9)(二)食物的消化吸收 (10)三、复习题 (11)四、参考答案 (14)第三部分营养学基础 (15)一、学习指导 (15)二、知识要点 (15)(一)能量 (15)(二)碳水化合物 (22)(三)蛋白质 (24)(四)脂类 (29)(五)维生素 (31)(六)矿物质 (42)(七)水和膳食纤维 (49)三、复习题 (50)四、参考答案 (56)第四部分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59)一、学习指导 (59)二、知识要点 (59)(一)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59)(二)植物化学物的生物活性 (59)(三)植物化学物的吸收、代谢与排泄 (60)(四)类胡萝卜素 (60)(五)植物固醇 (61)(六)皂苷类化合物 (62)(七)芥子油苷 (62)(八)多酚类化合物 (63)(九)蛋白酶抑制剂 (64)(十)单萜类 (64)(十一)植物雌激素 (64)(十二)有机硫化物 (65)(十三)植酸 (65)(十四)其他动物性来源的食物活性成分 (65)三、复习题 (66)四、参考答案 (68)第五部分营养与食物 (69)一、学习指导 (69)二、知识要点 (69)(一)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及其意义 (69)(二)谷类 (70)(三)豆类及其制品 (72)(四)蔬菜和水果 (73)(五)水产类和肉类 (74)(六)蛋类及其制品 (76)(七)奶及奶制品 (77)(八)坚果类 (79)(九)营养强化食品及保健品 (79)三、复习题 (81)四、参考答案 (84)第六部分公共营养 (86)一、学习指导 (86)二、知识要点 (86)(一)公共营养概述 (86)(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87)(三)居民营养状况调查与监测 (88)(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模式 (93)(五)营养干预 (96)三、复习题 (98)四、参考答案 (101)第七部分特定人群营养 (103)一、学习指导 (103)二、知识要点 (103)(一)孕妇、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103)(二)特殊年龄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107)(三)素食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113)(四)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 (114)(五)特殊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114)三、复习题 (116)四、参考答案 (119)第八部分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121)一、学习指导 (121)二、知识要点 (121)(一)营养与肥胖 (121)(二)营养与糖尿病 (123)(三)营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5)(四)营养与高血压 (127)(五)营养与高脂血症 (128)(六)营养与脑卒中 (129)(七)营养与痛风 (129)(八)营养与骨质疏松 (131)(九)营养与免疫性疾病 (133)(十)营养与肿瘤 (133)三、复习题 (134)四、参考答案 (137)第九部分临床营养 (139)一、学习指导 (139)二、知识要点 (139)(一)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 (139)(二)医院膳食 (139)(三)围手术期营养 (141)(四)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 (141)三、复习题 (142)四、参考答案 (145)第十部分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147)一、学习指导 (147)二、知识要点 (147)(一)食品污染 (147)(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147)(三)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154)(四)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预防 (163)三、复习题 (164)四、参考答案 (167)第十一部分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 (169)一、学习指导 (169)二、知识要点 (169)(一)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169)(二)畜、禽及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170)(三)奶及奶制品的卫生与管理 (172)(四)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 (173)(五)其他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174)三、复习题 (177)四、参考答案 (179)第十二部分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182)一、学习指导 (182)二、知识要点 (182)(一)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182)(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184)(三)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187)(四)有毒动植物中毒 (188)(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190)(五)其他 (192)(六)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193)三、复习题 (195)四、参考答案 (198)第十三部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200)一、学习指导 (200)二、知识要点 (200)(一)食品安全标准 (200)(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202)(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203)三、复习题 (204)四、参考答案 (206)CISN-注册国际高级营养师第一部分绪论一、学习指导掌握内容:营养学相关概念,包括营养、食物、营养素、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膳食指南、DRIs、EAR、RNI、AI、UL;平衡膳食的原则;健身的好处。
《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营养学发展概况;熟知不同生理时期人群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膳食安排和营养与疾病的关系;掌握七大营养素的生理、营养功用、食物来源和平衡膳食宝塔。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学知识的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们掌握改善生理功能、提高作业效率、防病保健和治病康复的基础知识,还有利于提高我国民族的整体身体素质,早日实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素质目标: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营养学发展概况。
知识目标:熟知同生理时期人群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膳食安排和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七大营养素的生理、营养功用、食物来源和平衡膳食宝塔。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述(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营养学的发展概况,掌握营养学的概念。
2、课程内容(1)什么是营养学;(2)营养与健康的关系;(3)营养学发展概况。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营养学的概念;(2)领会: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营养学的发展概况;(3)综合应用:营养与优生优育、健康长寿、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营养素(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知七大营养素的生理、营养功用和食物来源,掌握七大营养素的名称。
2、课程内容(1)蛋白质;(2)碳水化合物;(3)脂类;(4)维生素;(5)无机盐;(6)水;(7)膳食纤维。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七大营养素的名称;(2)领会:七大营养素的生理、营养功用和食物来源;(3)综合应用:每日膳食中七大营养素的供给量。
第三章热能(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能量的需要与供给以及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掌握热能基本概念。
2、课程内容(1)能量单位和能量系数;(2)能量平衡;(3)能量消耗的测定。
一、课程名称:公共营养师二、课程代码:XXX三、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四、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五、学分:3学分六、教学总学时:48学时七、教学对象:大学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八、课程简介:公共营养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营养学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事营养咨询、营养指导、营养教育、营养管理工作等职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营养学的基本原理、营养评价、营养干预、营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熟悉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素的功能及食物来源;(3)了解人体生理功能、营养代谢过程及营养需要;(4)掌握营养评价、营养干预、营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1)具备独立进行营养咨询、营养指导的能力;(2)具备编写营养食谱、制定营养方案的能力;(3)具备开展营养教育、宣传普及营养知识的能力;(4)具备从事营养管理工作、开展营养研究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十、教学内容:1. 营养学基础(1)营养学基本概念(2)营养学基本原理(3)营养学基本方法2. 食物营养(1)食物的营养价值(2)营养素的功能及食物来源(3)食物的营养评价3. 人体生理功能与营养代谢(1)人体生理功能(2)营养代谢过程(3)营养需要4. 营养评价与干预(1)营养评价方法(2)营养干预策略(3)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5. 营养教育与宣传(1)营养教育的基本原则(2)营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3)营养宣传的技巧6. 营养管理工作(1)营养管理的基本概念(2)营养管理的组织与实施(3)营养管理的效果评价十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营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 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营养相关场所,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IARI《国际注册营养师》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国际注册营养师培训学员建议教材:国际注册营养师(中国)标准化认证培训专用材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专用国际注册营养师培训学员开设,通过对基础营养学、社区营养学、食品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及配餐营养学等内容的学习,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不同人群的营养和膳食需求、食品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品加工对各种营养素的影响,各类常见疾病的膳食治疗及营养配餐的知识,并能加以实际运用,为“倡导膳食营养平衡,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担负起自己的使命。
二、课时分配册次教学内容课时一基础营养学16+16二社区营养学24+24三食品营养学24+24四临床营养学32+32五配餐营养学24+24总复习8+8合计128+128三、教学内容第一册 基础营养学(16课时)(一)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2. 掌握六种营养素的组成分类、生理功能、质量评价、人体需求量及食物来源;3. 掌握能量的基本知识。
1 2(二)具体内容第一章 营养学要概论1. 营养素的基本概念;2. 蛋白蛋的生理功能、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互补作用;3. 脂类、脂肪酸、胆固醇、动植物油脂的基本知识;4. 糖类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膳食纤维的作用;5. 能量、能量单位、能量系数、能量需要的基本知识;6.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钙、铁、锌、碘、硒、锰的生理功能、需求与食物来源;7. 维生素分类、共性、缺乏的原因,V A、V D、V E、V B1、V B2、V PP、V C、叶酸的生理功能、推荐摄入量与食物来源,维生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六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人体需求量及食物来源。
第二册 社区营养学(24课时)(一)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社区营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掌握不同人类群的营养需求及膳食平衡。
3.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4.理解营养监测、营养调查、营养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5.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基本知识;6.理解中国居民8条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二)具体内容第一章 社区营养学概论1.社区营养学的概念、目的和研究对象;2.世界营养宣言。
第二章 社区营养学概论1. 孕妇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和营养需要;2. 孕妇的合理膳食和食物选择;3. 乳母的营养需要和膳食4. 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生长、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
第三章 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的营养1.高温环境、低温环境下人体营养代谢的特点和营养需要;2. 铅作业、苯作业、有机磷农药作业、二硫化碳作业、四氯化碳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噪声作业、采矿作业、汞作业人群的营养;3.高空飞行员、宇航员、航海者、晕船者、运动员的营养。
第四章 膳食营养素1. 营养监测、恩格尔系数、收入弹性、体质指数(BMI)、营养调查的概念;2.有关营养政策。
第五章 膳食营养素1. RDA 、DRI S、 EAR、RNI、AI、UL的含义和应用第六章 膳食指南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含意;2. 特殊人群膳食指南的概况;3.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含意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合理膳食;2. 不同环境(条件)下人群的营养需求及合理膳食;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第三册 食品营养学(24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食品营养学发展概况、研究内容及我国营养情况;2.掌握食品、强化食品、功能食品、营养、营养密度、营养价值、食品加工、膳食、膳食指南、转基因食品的概念;3.理解人体消化系统、吸收系统和营养素的消化吸收;4.掌握食品品质、食品的食用性能、食品的特征,满足消费者需求程度的含意;5.理解各大类食品的营养特点、营养价值及品质鉴定;6.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7.理解功能食品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8.理解保健食品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9.掌握食品卫生、食品污染的概念;10.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天然毒素的种类及危害;11.理解食品化学性污染的种类及危害;12.理解食品生物性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3 4(二)具体内容第一章 食品营养学概论1. 食品营养学发展概况、研究内容、我国营养情况;2. 食品与营养的相关概念;3. 转基因食品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与吸收1. 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系统的基本知识。
2. 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
第三章 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品质鉴定1. 各大类食品的营养特点、营养价值及感官、理化鉴定。
第四章 食品的营养强化1. 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意义及作用。
2. 食品营养强化的要求。
3. 食品营养强化剂基本知识。
4. 强化食品的主要种类。
第五章 食品的功能性和功能食品1. 功能食品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
2. 功能食品的原则要求。
第六章 保健食品1. 保健食品概念。
2. 保健食品的调节功能与分类。
3. 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
第七章 食品安全性1. 食品卫生与食品污染的概念。
2.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天然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3.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4.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三)教学重点1. 人体的消化、吸收系统及营养消化、吸收的基本知识。
2. 各大类食品的营养特点、营养价值及感官、理化鉴定。
第四册 临床营养学(32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临床营养学的概念、发展史和研究方法。
2. 了解营养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合理营养的要求。
3. 掌握医院膳食的种类及基本知识。
4.了解常见病的食疗及药膳方。
5. 理解营养支持的相关概念及管饲、全静脉营养的基本知识。
6. 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
7. 理解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8. 理解胃肠道疾病的营养治疗。
9. 理解肝胆疾病的营养治疗。
10.理解肾脏疾病的营养治疗。
理解肿瘤疾病的营养治疗。
理解外科疾病的营养治疗(二)具体内容第一章 临床营养学概论1. 临床营养学的概念、发展史和研究方法。
2. 营养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3. 合理营养的要求和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第二章 病人膳食1. 营养治疗与护理原则。
2. 医院的膳食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3. 医院食谱编制的原则及方法。
4. 几种常见病的食疗及药膳方。
第三章 营养支持疗法5 61. 营养支持的对象、途径和方法。
2. 管饲的营养意义及适应症。
3.全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适应症和途径。
第四章 心脑血管疾病1. 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及营养治疗。
2. 营养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及营养治疗。
3. 脑卒中的膳食预防措施。
第五章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1. 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营养治疗。
2. 肥胖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营养治疗。
3.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营养治疗。
4. 痛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营养治疗。
第六章 胃肠道疾病1. 急性胃炎治疗原则和配膳方案。
2. 慢性胃炎治疗原则和配膳方案。
3. 消化性溃疡治疗原则和配膳方案。
4. 腹泻的治疗原则。
5. 便秘的治疗原则和配膳方案。
第七章 肝胆疾病1.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和配膳方案。
2. 脂肪肝的治疗原则。
3. 肝硬化的治疗原则。
4. 胆结石和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第八章 肾脏疾病1.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和配膳方案。
2. 肾病综合症的治疗原则。
3. 急、慢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
第九章 肿瘤1. 营养素、膳食因素与肿瘤的关系。
2. 肿瘤病人的营养治疗及膳食防治肿瘤。
第十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1. 外科病人营养缺乏的原因。
2.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原则、途径及营养需求量。
(三)教学重点1. 医院膳食的种类及基本知识。
2. 管饲、全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3.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
第五册 配餐营养学(24课时)(一)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常见各大类烹饪原料的共性特点。
2. 理解营养配餐的准备工作。
3. 掌握营养食谱制定、调整的方法和步骤。
4. 掌握膳食平衡理论5. 理解营养餐制作的要求和方法。
(二)具体内容第一章 常见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1. 蔬菜类烹饪原料的品种、特点、营养价值和功能。
2. 水产品烹饪原料的品种、特点、营养价值和功能。
3. 畜禽类烹饪原料的品种、特点、营养价值和功能。
4. 粮食类烹饪原料的品种、特点、营养价值和功能。
5. 水果类烹饪原料的品种、特点、营养价值和功能。
6. 调味品烹饪原料的品种、特点、营养价值和功能。
第二章 营养配餐的准备1. 市场调查的要求与方法。
2. 成本核算的方法。
3. 卫生督导的要求。
4. 烹饪原料的感官检验方法。
第三章 营养食谱的制定1. 全日、每餐能量摄取量和营养素供给量的计算方法。
2. 主食、副食品种和数量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3. 膳食平衡理论。
4.各营养食谱的调整与确定的方法与步骤。
5. 营养食谱调整与确定的原则。
7 8第四章 营养餐的制作1. 核实、检查烹饪原料的步骤。
2. 烹饪三阶段:刀工、配菜的基本知识。
3. 烹饪方法的基本知识。
4. 定性、定量、标准化烹饪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1. 营养食谱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2. 膳食平衡理论。
四、说明“了解”:是指学员应能辩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识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理解”:是指学员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学员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IARI国际注册营养师培训课程编写委员会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