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5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出生率得到了控制,经济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是,人口迅速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给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了一个全新的难题。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探求在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以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影响
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入规模持续增长,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速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现实,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正文:进入2001年, 我国的人口类型从成年型迅速转变成老年型,整个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很有值得研究的必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国际社会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二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凡符合上述两个标准之一的国家或地区,就可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未富先老”。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我国实现从人口成年型向人口老年型转化只用了短短的18年时间(1981-1999年),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三是农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8838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中,农村老龄人口为5944万,占67.3%。(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未来时期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加速期(1999-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上升0.1%;第二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高速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将上升0.4%;第三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减速期(2040-2060年),老年人口比重年
均上升速度将回落到0.1%;第四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稳定期(2060年以后),老年人口比重基本停止上升,人口也达到基本稳定。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也是养老金领取者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在职职工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导致离退休费用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方面,每个离退休人员对应的在职职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离退休退职总费用逐年上升。全国离退休退职费用总额逐年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离退休退职人数(主要是退休人数) 迅速增加。二是每人每年离退休退职费用也逐年攀升。
(三)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模式,中国的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 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为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把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负担压在了下一代职工的身上,必将影响下一代人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制约经济发展,也严重地影响社会稳定。
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科技进步、制度建设、社区发展、文化生活、婚姻和家庭等,都有着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三、解决人口老龄化中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出现难题的策略:(一)提高认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
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正在迅速地由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
要提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来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应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当前除“五保户”和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外,广大农村已经开始实行社会化养老保障,老年人除了自我劳动和家庭供养,还可以每月领取一定的养老费用。从长远发展角度观察,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这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力量有限情况下,就要挖掘其他方面的潜力。农村一般老年人个人积蓄不多,走商业化养老保险只能是少数人的事情;但是农村老年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份责任田。尽管在法律上,责任田不属于个人所有,是一种使用权和经营权;但是因其具有使用价值,转让这种使用价值便可带来财富的创造,因而也可以将其视为“财产”而发挥养老保障作用。具体办法是:依据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多少,60岁以上老年人可将其责任田的一部分或全部,入股带到农村老年责任田基地;基地是社会化养老组织,组织低龄老年人和其他志愿者从事生产劳动和经营,取得经济收入,供给基地老年人生活和消费。基地主旨是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使其成为养老资产;盘活农村老年劳动力资源,用老年人口中较低年龄组群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