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技术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9
毕业论文综述范文毕业论文综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教育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文章对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教学效率;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深入理解。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育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这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网络教学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虚拟实验可以模拟真实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验室外也能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效率。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育技术还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对知识进行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深度。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科技领域内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技术以其强大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能力,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从基础的智能语音助手到高级的机器人,再到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技术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越来越广泛,这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早期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基于符号逻辑和知识表示,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和决策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突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从符号主义到连接主义,再到深度学习的三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挑战,但都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1.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分支,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方式,实现复杂的模式识别和决策任务。
目前,深度学习已经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另一重要分支,通过训练大量的数据来建立模型,实现自动学习和决策。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旨在使计算机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的文字信息。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自然语言处理的能力越来越强大。
四、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1. 智能语音助手: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语音助手可以实现语音输入、语音查询、语音控制等功能。
2.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技术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可以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军事侦察等领域。
3. 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事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是在中药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药的研发、质量控制以及药效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其在中药成分分析、质量控制、药效评价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以期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提供科学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探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为中药行业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药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概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从无机到有机的广泛领域,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为中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供中药的化学组成、结构、形态、性能等多方面的信息,而且能够揭示中药作用机理、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关键问题。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电化学分析、显微分析、联用技术等。
其中,光谱分析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等能够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色谱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则常用于中药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质谱分析如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直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结构;联用技术如色谱-质谱联用、色谱-光谱联用等则能够同时提供化合物的多种信息,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还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现代仪器分析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还能够与其他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相结合,为中药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在中药领域,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揭示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还能够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新药研发、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姓名冯亚男学号 ************* 学院华西药学院专业药物分析任课教师钱广生课程名称现代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课程成绩考试时间 2015.7四川大学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摘要: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基于小颗粒填料的液相色谱技术,既能缩短分析时间,又可减少溶剂消耗。
与普通高效液相相比,其柱效及分离能力随着使用1.7µm颗粒度色谱柱填料得到很大提高。
本文对超高效液相色谱近年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药物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技术,使用1.7nm颗粒度的色谱柱填料,与传统液相色谱(HPLC)相比较,能够获得更高的柱效,并且在更宽的线速度范围内柱效保持恒定, 有利于提高流动相流速, 能大幅度改善液相色谱的分离度、样品通量和灵敏度, 使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极大地提高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尤其与质谱联用更能显示其优越的性能[1],现已成功应用于农药残留物检测[2,3],水质和环境监测[4,5],化妆品质量控制[6,7],药剂的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8,9],中药复杂组分分析[10,11]及代谢组学[12,13]等领域。
本文介绍了UPLC系统的原理及其优点,并对UPLC 及其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
1 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及其优缺点1.1 UPLC的基本原理采用细粒径填料(1.7µm)和细内径柱子而获得柱效高达(100,000- 300,000)的液相色谱技术,简称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系统是利用创新技术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大幅度改善色谱分离度、样品通量和灵敏度的最新液相色谱技术。
相对于当今分析速度最快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UPLC的分析速度提高了9倍,分辨率提高了2倍,灵敏度提高了3倍[14],一次分析所得到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高效液相色谱。
现代波谱分析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波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进展,主要阐述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应用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近几十年来在有机物质鉴定,石油化工,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各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并对未来予以展望。
关键词:波谱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研究进展0 前言近三四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和计算机应用,波谱分析也得到迅速发展。
而各种波谱测量技术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也使得以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为代表的波谱分析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
现在波谱分析技术已成为测定其结构的常用手段[1],这就使有机分析能力、分析速度、样品需要量等重要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在化学工业、石油化工、橡胶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对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与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波谱分析基本原理波谱分析主要是以光学理论为基础,以物质与光相互作用为条件,建立物质分子结构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进行物质分子几何异构、立体异构、构象异构和分子结构分析和鉴定的方法,其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还具有样品用量少,不破坏样品等优点。
波谱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简称为四谱。
除此之外还包含有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波谱法的种类也将越来越多。
2 红外光谱分析(IR)2.1 红外光谱简介分析原理:波数13000cm- 1至 10cm- 1或波长0175 至1000μm之间称为红外区, 在此范围内的物质吸收红外辐射后, 因分子振动、转动、或晶格等运动产生偶极矩变化, 形成可观测的红外光谱。
红外吸收带的位置和强度变化成化合物的特性, 是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鉴于其专属性强各种基因吸收带信息多, 故可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定性和定量分析[2]。
继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 光谱法后, 又相继出现了时间分辨光谱, 步进扫描光谱, 基体分离光谱,光声光谱, 光热光谱及多维光谱分析技术等。
X射线衍射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长安大学摘要:X射线衍射技术是现代分析测试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基础手段之一,多种学科中都广泛应用,在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同样占重要地位。
本文综述了X射线衍射技术在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煤田、石油天然气、构造地质、地质灾害、宝石学以及与地质学相关的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高效、准确、无损样品的测试分析手段X射线衍射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扩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X射线衍射地质学应用引言1895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教授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发现X射线[1];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von Laue M)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2],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并获得了劳厄晶体衍射公式;随后,小布拉格(Bragg WL)推导出著名的布拉格方程。
此后100余年间,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之一,X射线的新理论和新应用不断产生,飞速发展。
劳厄的衍射理论与实验证明了X射线具有波动特性,是波长为几十到几百皮米的电磁波,并具有衍射的能力[3,4]。
在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X射线衍射技术在物质定性和物相组成等方面的探测已经成为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组成部分,在材料、药物、金属、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同样,X射线衍射在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
1.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简介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0.01—100埃,常用的为0.5—2.5埃)与物质晶体的原子间距(1埃)数量级相同。
利用晶体作为X射线的天然衍射光栅,当X射线入射时晶体原子的核外电子产生相干波彼此发生干涉,当发生波的加强就称之为衍射[5]。
晶体结构决定了X射线的衍射方向,通过测定衍射方向可以得到晶体的点阵结构、晶胞大小和形状等信息。
地质学中的X射线衍射分析就是通过这个原理确定样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图1)。
图1 X射线衍射分析工作原理图一般的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有:a.劳厄法:连续X射线照射固定的单晶体,用照相底片记录衍射斑点;b.转晶法:单色X射线照射转动的单晶体,用照相底片记录平行分布的衍射斑点;c.粉末法:准直的单色X射线照射多晶粉末样品,圆筒状底片记录衍射斑点;d.衍射仪法:用各种辐射探测器和辐射测量控制电路记录衍射信号。
技术流程综述范文模板技术流程综述范文模板(700字)技术流程是指在特定技术领域中,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来完成某项任务或项目的过程。
一个有效的技术流程能够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并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以下是一个关于技术流程的综述范文模板,供参考。
技术流程综述范文模板引言技术流程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实践方式,更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方式。
本文将从整体上综述技术流程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阐述。
技术流程的特点1. 系统性:技术流程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每个步骤相互关联、衔接紧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 规范性:技术流程要求按照固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实施,确保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 高效性:技术流程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
4. 可迭代性:技术流程是能够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的,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环境。
技术流程的应用范围技术流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制造业、IT行业、建筑工程、医疗保健等,几乎所有需要工程化、系统化的工作都可以采用技术流程来进行管理。
技术流程的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明确任务目标、需求和限制条件,确保定义的任务是可行和具有实际意义的。
2. 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并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工作流程。
3. 资源准备:收集必要的硬件、软件、人力等资源,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
4. 实施执行: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实施,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并积极跟踪和管理工作进展。
5. 绩效评估:对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查找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6. 优化改进: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结论技术流程是现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技术流程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技术流程,可以降低错误风险,避免资源浪费,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及业绩综述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及业绩综述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士,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首先,我在相关领域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使我能够深入理解和应用现代技术,不断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我具备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中,我常常面临各种技术难题和挑战,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为团队和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同时,我还善于思考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
我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我深知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积极参与各种团队项目,并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了多个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有效地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个人业绩综述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骄傲的业绩。
首先,我参与并主导了多个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这些项目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
在这些项目中,我负责技术架构设计、代码编写和系统优化等工作。
通过我的努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这些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用户反馈。
我在技术研究和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研究并应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公司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其中,我特别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并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参与了一个人工智能项目,通过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成功地实现了一个智能推荐系统。
这个项目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并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还积极参与了一些学术交流和技术分享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与其他专业人士交流和探讨了最新的技术动态和研究成果。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专业视野,并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总结起来,我的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和业绩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肯定。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南洋;徐鹏;丁宏;刘莉莉;董辉;马薇薇【摘要】中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使用,西方国家也逐渐选择中药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
然而,中药存在成分不明确等质量和安全问题,阻碍了中药在国际社会医疗保健中的应用与普及,这正是前沿的分析技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确保可重复识别和检验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
近年来技术先进的分析仪器不断研发,灵敏度和精确度得到明显的提高,可采用更高分辨率仪器分析多组分混合物,推动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朝着标准化方向进行。
本文主要综述分析技术在中药材及其提取物质量监控和鉴定上的最新应用。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widely used i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more and more western countries choose TCM as complementary therapy drugs. However,the quality, the safety and the unclear composition are important problems which as a hinder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ealth care area. These are the key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in the frontier of analysis technology. Repeatable identific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CM could be ensured. With improvements in engineering advanced analytical instrum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have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which make the multicomponent mixture analyzed at a higher resolution,and promot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CM toward standardization dire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ain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CM,TCM formula and its extract on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4页(P1421-1424)【关键词】分析仪器;中药材;色谱指纹图谱;超高速液相;液质联用;气质联用;多组分【作者】南洋;徐鹏;丁宏;刘莉莉;董辉;马薇薇【作者单位】150040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西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50040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150040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150040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在现代回归自然的理念引导下,中药以实际的疗效、丰富的资源、广泛的分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但对于中医理论的认同仍然有很大的障碍。
现代仪器分析综述(1309011025 韩武)现代仪器分析为现代分析化学奠定了雄厚的学科理论基础—-信息理论,使现代仪器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化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仪器分析所采用的分析仪器是化学、光学、电学、磁学、机械及计算机科学等现代科学综合发展的产物,仪器本身就是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
若能充分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就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物质世界, 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
1、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及发展趋向现代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现代分析仪器对科技领域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科技领域对分析仪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器件不断涌现又大大推动了分析仪器的快速更新,同时为仪器分析中老方法的不断更新、新方法的不断建立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大大地促进了现代仪器分析的快速发展。
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以下特点:向多功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向专用型和微型化方向发展,向多维分析仪器方向发展,向联用分析仪器方向发展。
仪器分析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人类五官感触的延伸,人类智慧利用了光、电和磁的物理特性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将微小的物理量放大,而获得感知小型化集成化(芯片)、多功能化(联用技术)和高稳定、高灵敏度检测是仪器分析发展的最高境界.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首先出现了二维气相色谱技术,70 年代后期迅速发展了二维质谱技术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可使用一种流动相在两根串联的色谱柱上对组成复杂的样品实现完全分离:二维质谱技术可同时提供强的碎片离子峰和强的分子离子峰,从而获得完整的结构信息;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可提供固体物质、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显示原子核在样品中分布的立体图像。
由上述分析仪器的发展和发展趋向 ,可知现代分析仪器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它综合采用了各种技术的最新成果,在不断创新与自身发展的同时,又为各个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手段和重要的信息.2、现代仪器分析的内容和分类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每种方法都有相对独立的物理及物理化学原理,现已有三四十种,新的方法还在不断地出现。
现代分析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姚晓(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11硕(8)20111399,江苏南京210046)摘要介绍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其联用技术、DNA分子诊断技术、X射线衍射法等几种现代分析方法在生药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药学;现代分析技术Application of modern analytical technology in PharmacognosyYAO Xia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210046,China)Abstract Application of modern analytical technology in Pharmacognos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spectral techniques, 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 (NMR),mass spectrometry(MS,GC-MS, LC-MS, CE-MS, ICP-MS),DNA fingerprint techniques,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Key words Pharmacognosy;modern analytical technology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生命科学将对21世纪的科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生药学这一门研究生药的古老学科将面临新的挑战。
以仪器分析为主的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及其联用技术(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DNA分子诊断技术、X射线衍射法等。
伴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联用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渗入,并在生药学科得到应用;围绕全球从中药中开发新药研究热点的兴起,及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困境,生药学研究将以提高中药材(原料药)的质量和中药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主要目的。
我们将现代分析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阐述现代分析技术在21世纪生药学研究的新领域的运用。
1 色谱法色谱法是现代分离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主要包括薄层色谱、纸色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凝胶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等。
色谱法是以其高超的分离能力特点,具有分离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易于自动化。
在中药材和中成药分析中已广泛应用,成为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1.1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
TLC操作简单,具有分离、鉴定双重功能,是中药分析的常用手段。
莫善列等建立喉舒宁片含量测定的薄层色谱扫描法,并用该法测定不同产地样品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15〕。
冯彦琳等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的含量〔16〕。
1.2纸色谱法纸色谱法是一种分配色谱,可用于氨基酸、糖类等水溶性成分的分析。
1.3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GC)是以气体为流动相,分离效率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
适用于分离、鉴别和定量测定挥发性成分。
对于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多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别和测定含量,在大孔吸附树脂溶剂残留检测、中药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也有大量的应用。
黄月纯等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石菖蒲中挥发油成分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共标出6个特征峰,建立石菖蒲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控制其质量〔1〕。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以液体溶剂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高和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非常有效并普遍实用的中药分析方法,可用于高分子、极性、离子和热不稳定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刘永刚采用C18柱,梯度洗脱,建立藿香正气水中橙皮苷、甘草苷、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6〕。
朱文良采用HPLC法,C18柱,检测波长为203nm,同时测定复方黄芪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e、Rg1的含量〔7〕。
1.5 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流体可以用作色谱的流动相,使混合物质在色谱柱上得到分离,这种分离方法被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
超临界流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比一般气体大的多,相当于有机溶剂,但比有机溶剂的扩散速度快、黏度低、表面张力小。
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大小随其压力的变化而改变。
由于超临界流体的黏度很低,SFC就可采用比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的流速,因此具有分析/制备快的优点。
SFC作为一种新的分离手段,对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有较大优势,它既不破坏天然产物的活性,又可快速达到分离,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和制备方法。
王学军等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超临界CO2-0·05%三氟乙酸的乙醇溶液(10∶1),检测波长360nm,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和芦丁的含量〔21〕。
1.6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高效毛细管电泳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所需样品少、溶剂消耗少和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
HPCE已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生药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别和含量测定,分析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苷类、酚类、有机酸、香豆素、醌类及其它成分。
吴江明等采用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黄连-吴茱萸药对中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5种主要生物碱含量〔24〕。
1.7凝胶电泳根据蛋白分子大小将其分离,经染色后通过谱带的颜色深浅和数目,作为不同中药材的鉴别依据。
适合于肽类、核酸、多糖等大分子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史克莉采用SDS—PAGE电泳鉴别3种蜂王浆、金钱白花蛇、乌梢蛇、炮制前后的蝎子以及鹿蹄筋,该方法为动物类中药鉴别提供可靠得鉴别特征【16】。
2 光谱法1.1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UV)此方法原理是根据不同药材的紫外吸收光谱互异这一特性进行鉴别。
一般用于总提取物或部分提取物中某类成分的含量分析,也可通过导数光谱法进行混合物中单一组分的测定,或通过指纹图谱进行定性分析。
李同芬利用紫外光谱分析把柴胡、狭叶柴胡、大叶柴胡三者区分开{1}。
汤迎爽根据子外吸收峰位置和数目的差异,鉴别了粉防己及其混淆品〔2〕。
2.2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红外光谱是有机分子的吸收光谱,而拉曼光谱是有机分子的散射光谱,二者都是利用有机物在低能量照射下分子发生振动的原理来提供结构信息,虽然二者基本原理有所不同,但所得信息均丰富而且能相互补充。
可提供分子中有关官能团的内在信息, “指纹”区对异构体有选择性,可进行定量及无损分析。
许良等对止泻子及其两种混淆品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从药材的红外光谱数据可知, 3种药材各有独特的红外指纹特征,其各峰位及相对强度不同,说明3种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和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不同,能够快速鉴别蒙药材止泻子及其混淆品地梢瓜和连翘〔34〕。
2.3 原子吸收光谱(AAS)由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吸收遵循一般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可求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在中草药无机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陈惠玲等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粗毛淫羊藿生品及3种不同炮制品中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作比较〔40〕。
3 核磁共振波谱(NMR)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物理方法,它检测的是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原子核的性质及其周围化学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适当的磁场条件下,样品能够吸收射频区的电磁辐射,所吸收的辐射频率取决于样品的特性,吸收与分子中的某一给定的原子核有关,吸收峰频率对吸收峰强度作图构成NMR谱图。
自1946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以来,NMR仪器和方法迅猛发展,二维(2D)和多维NMR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NMR主要应用领域是测定分子的结构,中药基础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研究,研究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首先就要研究清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这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内容。
张庆英等利用现代1D-和2D-NMR技术对aromoline(崖藤中生物碱)的1H-NMR和13C-NMR数据进行正确全归属,并报道该化合物的CD谱〔44〕。
4 质谱及其联用技术质谱分析是通过对样品离子的质量和强度的测定,来进行化学成分和结构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有机质谱能够给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碎片离子和碎片离子之间的生缘关系,以及揭示生成碎片离子的裂解方式和有机分子结构类型关系的规律性。
主要用于中草药及植物的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鉴定和测定。
色谱联用技术的出现加快中药研发的步伐,该技术具有所需样品量少、速度快等特点,且可得到更多信息,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广泛应用的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ICP-MS)等。
4.1 质谱应用窦建鹏等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技术,对从朝鲜淫羊藿分离得到的组分A、组分B分别进行指认,确定它们的化学成分,并系统研究其质谱碎裂规律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快速鉴定这两种化合物提供一种新方法〔50〕。
4.2 气质联用技术应用(GC-MS)魏刚探讨GC-MS建立中药特征指纹图谱色谱条件的参数设置,建议采用特征指标成分群开展方法学(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的考察,且将相对含量的RSD 值定为不得大于5%比较符合实际情况〔52〕。
4.3 液质联用技术应用(LC-MS)张洁等对HPLC-ESI-MS/MS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紫杉醇电喷雾质谱的一级电离规律和二级质谱裂解规律,并结合液相色谱的保留时间判断东北红豆杉及其伤愈组织粗提物中紫杉醇色谱峰的归属〔56〕。
周欣等研究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测定银杏内酯A, B, C和白果内酯BB的方法〔57〕。
4.4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应用(CE /MS)柳仁民等以非水毛细管电泳对粉防己甲醇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并利用在线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得到的准分子离子及碎片信息对其进行鉴定;使用未涂层毛细管, 50mmo1·L-1醋酸铵-4%HAc-甲醇溶液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5kV,质谱接口为同轴鞘液接口;电喷雾电压为4·5kv,铝毛细管温度为170℃;鞘液组成为60%异丙醇-39%水-%lHAc,鞘液流速为5μL·min-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