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修订版
- 格式:docx
- 大小:167.37 KB
- 文档页数:7
2023版教科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七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充满趣味和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第二单元:理想气体的研究- 第三单元:声与光的传播-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 第五单元:地球和月球的运动- 第六单元: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教学活动-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物质的性质、声与光的传播、物体的运动等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视频研究:利用相关科学视频资源,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评估方法- 日常作业和小测验:通过定期的作业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和掌握情况。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 期中和期末考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 实验器材:根据课程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展示相关科学内容和视频资源。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2周- 第二单元:2周- 第三单元:2周- 第四单元:2周- 第五单元:2周- 第六单元:2周教学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安排,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结束语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互动、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七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综合评估,学生将在科学学习中取得进步,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2. 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促进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在科学实践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探索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粒子与物质结构- 探究物质的分类和分子结构- 了解原子、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3. 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探讨物质的性质和性质变化- 了解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与性质变化4. 运动与力- 探索物体的运动和力的概念- 研究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5. 能量与能量转化- 理解能量的概念和单位- 探究能量的转化与守恒6. 声、光的传播和感受- 了解声音和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探索声音和光的感受过程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2. 课堂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
4.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上课参与度、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单元测试评价: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每周三节课,每节课45分钟。
2. 教学周期:共计12周,根据教学进度做相应调整。
3. 教学分布:详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安排见教学计划表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根据学校所选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教学。
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内容:1. 科学方法和实验2. 物质及其变化3. 光的传播和反射4.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5.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二、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4. 视听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和听取录音的方式,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问题、图片或视频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4. 讨论: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结果,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评估方法:1. 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和教辅资料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视听教学资源,如视频和录音。
六、其他:1.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一)为了制定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 教学目标:明确七年级学生在科学课程中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包括基础知识、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等方面。
2. 教学内容安排: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包括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实践活动等。
3. 教学方法: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探究式学习、实验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评估与反馈:设计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5. 其他支持措施: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支持措施,如补习课程安排、实验室设备维护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要不断对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教学工作按照计划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理论知识,提高个人艺术修养,培养美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素描、水彩画、色彩理论、立体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安排:每周定期进行美术课,每节课60分钟。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如观摩名家作品、实践绘画技巧、创作美术作品等。
评估方式:定期进行笔试、实践考试和作业评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勤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资源:准备好所需的美术教材、教具和活动器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配合家校合作: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家长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表现,并就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提出建议和意见。
以上为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工作。
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三)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诵读: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4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
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我校后进生面较大,不少同学基础差,问题较严重。
要在本期获得更加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及有关的证明、判定和性质;教学时把握证明难度,避免概念超前,加强形的建模。
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避免证明、命题、定理、公理等词的口头出现,课本是以判定方法、性质、结论来描述。
2、还应注意画图、探究性题的教学。
另外对教材中出现了添辅助线的说明方法,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不要作深入展开,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是在第一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一步熟练几何符号语言的表达、书写;教学时要控制证明的综合难度,侧重计算与形状的判定。
本节与以往教材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加强了对等边三角形的学习要求;2、强化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3、淡化了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明教师可简单提出辅助线的作法、作用、要求,但不要藉此来提高难度。
5、可以在勾股定理的知识上,让学生去研究探讨,增强数学人文性教育。
2024年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科学素养;2.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安排如下内容:1. 第一单元:观察与探究学习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特征以及探究事物的规律等基础知识。
2. 第二单元:对比与判断学习对比和判断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构成事物的因素,培养分类思维。
3. 第三单元:事物与能量学习事物与能量的关系,了解能量的传递、转化和消耗。
4. 第四单元:生物的特征与分类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进化。
5. 第五单元:地球与地图学习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6. 第六单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学习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环保意识。
7. 第七单元:物质的变化学习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物质的基本性质,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展示实物、做实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合作精神。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2.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和归纳规律。
3. 讲解与巩固:通过教师的讲解、板书、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拓展与应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延伸和扩展,提供拓展阅读、实践活动等资源。
5. 归纳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课堂评价和讨论。
五、评价方式:1. 学生个人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人评价。
2. 小组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讨论的情况,对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2.物质与能量3.力与运动4.光与影5.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6.生态环境与保护教学安排:第一周: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如问题的提出、观察与实验的设计等。
-进行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并总结实验规律。
第二周:物质与能量-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学习热量传递的方式,如传导、对流和辐射等。
-进行与热量传递相关的实验,如热传导实验和热辐射实验等。
第三周: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和分类,如重力、摩擦力和弹力等。
-介绍速度、加速度和力的计算方法。
-进行力与运动相关的实验,如斜面实验和弹簧实验等。
第四周:光与影-学习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进行与光相关的实验,如反射实验和折射实验等。
第五周: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物组织的功能。
-学习植物和动物的组成部分和生长发育过程。
-进行与生命体相关的实验,如细胞观察实验和种子发芽实验等。
第六周:生态环境与保护-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学习环境污染和保护的知识,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进行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实验,如土壤酸碱实验和水质检测实验等。
教学方法: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和练习等。
通过讲授,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思考,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评价方式:学生的科学学习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等进行评价。
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
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通过开学一两节课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情况,由于小学学习基础有较大差异,所以在初一上学期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快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都能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3、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获取多媒体素材。
4、学会信息集成与发布。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四、教学方法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五、教学行事历:周次内容1 新学期准备工作2 认识信息技术3 认识计算机系统4 认识计算机系统(实践活动)5 获取与处理图像素材一6 获取与处理图像素材二7 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一8 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二9 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三10 获取与处理声音素材11 获取与处理视频和动画素材12 制作电子报刊一13 制作电子报刊二14 制作电子报刊三15 制作演示文稿一16 制作演示文稿二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2一、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文献研究等。
2. 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物质、能量、运动、生物、地球、宇宙等。
3. 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
三、教学策略1.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学习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实验:学习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
(3)调查:学习调查方法,培养调查能力。
(4)文献研究:学习文献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 第二阶段(第5-8周):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1)物质:学习物质的性质、分类、变化等。
(2)能量:学习能量的形式、转换、守恒等。
(3)运动:学习运动的规律、速度、加速度等。
(4)生物: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态等。
3. 第三阶段(第9-12周):科学素养(1)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2)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真精神等。
(3)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调查、文献研究等能力。
(4)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探究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单元一:科学实验与探究方法- 第一课时: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第二课时: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第三课时: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课时:实际应用案例分析2. 单元二: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分类- 第一课时: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课时: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第三课时: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第四课时: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3. 单元三:物质的组成与转化- 第一课时: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第二课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第三课时:物质的转化与能量- 第四课时:实际应用案例分析4. 单元四:力与运动- 第一课时:力的分类和作用- 第二课时:质量与重力- 第三课时: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第四课时:力的应用和实际案例分析5. 单元五:地球和天体- 第一课时:地球的结构和特征- 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天体的观测和运动- 第四课时:星座和宇宙的奥秘三、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教师讲述法:在介绍科学原理和基本概念时,采用教师讲述的方式,结合丰富的例子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 图片展示法: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相关科学图片或图表,辅助讲解和学生理解,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记录、笔记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单元一:生物-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物多样性2. 单元二:物质-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 物质与环境的关系3. 单元三:力和运动- 力的作用和效果- 有关力和运动的科学实验- 运动和运动的描述方法4. 单元四:天体- 天体的结构和运行- 行星和卫星的特征- 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变化的原因教学方法- 授课结合实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估- 采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日常评估。
- 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提高情况。
教学资源- 配备教科书:部编人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使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进行实验时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教学安排1. 第一周:单元一生物的结构和功能2. 第二周:单元一动物的结构和功能3. 第三周:单元一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物多样性4. 第四周:单元二物质的分类和性质5. 第五周:单元二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6. 第六周:单元二物质与环境的关系7. 第七周:单元三力的作用和效果8. 第八周:单元三有关力和运动的科学实验9. 第九周:单元三运动和运动的描述方法10. 第十周:单元四天体的结构和运行11. 第十一周:单元四行星和卫星的特征12. 第十二周:单元四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变化的原因以上为教学计划的大致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课程介绍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将涵盖七年级上册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然界的法则,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科学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安排3.1 第一单元:生物学基础知识- 生物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等基本概念。
- 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结构特点。
-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3.2 第二单元:化学基础知识- 物质的分类:元素、混合物、化合物等概念。
-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石油、天然气、金属等。
-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酸、碱和中性物质的认识。
3.3 第三单元:物理基础知识-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简单电路的搭建与原理。
- 力的作用和测量。
4. 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和实践,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科学规律。
- 采用分组合作的研究模式,鼓励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教学评价方式- 课堂讨论和活动的参与度。
- 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 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6. 教学资源准备-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 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
- 多媒体教学设备。
8. 课外拓展活动- 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技展览。
- 进行科学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展示。
- 阅读科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进行科学写作和演讲。
以上是《2022-2023学年人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七上科学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科学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知识的组织结构;(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观察的方法;(3)掌握七年级科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文献检索和科学报告撰写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3)增强学生的科学伦理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科学教学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推理法。
2. 科学实验与观察(1)实验设计与实验记录;(2)观察与数据记录;(3)结果分析与讨论。
3. 科学知识点(1)物质与能量;(2)生态环境;(3)宇宙与地球;(4)力与运动;(5)生物与细胞。
三、教学方法本科学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将展示科学实验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提炼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和观察现象,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3.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通过教师提问或展示引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2. 学习任务根据教学计划内容安排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
3. 学生探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科学规律和现象。
4. 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归纳总结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并解答。
5. 教师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提供指导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七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目标本教学工作计划的目标是为七年级学生提供全面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将涵盖以下内容:- 单元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单元2:机械运动- 单元3:声光电与传感器每个单元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 知识点讲解:通过授课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促进合作研究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4. 扩展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将组织一些扩展活动,如科学实践课题研究、科学观察和实地考察等。
教学计划以下是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每周的教学时间为5课时,共计13周。
每周的教学活动及安排如下:第一周- 知识点讲解: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等。
-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实验,如溶解实验、燃烧实验等。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实际应用问题。
-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象,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第二周至第四周- 知识点讲解: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如速度、加速度等。
- 实验操作:进行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实验,如简单机械实验、滑动摩擦实验等。
-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将对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设计小型机械装置,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第五周至第九周- 知识点讲解:介绍声光电和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声音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等。
- 实验操作:进行与声光电和传感器相关的实验,如声音传播距离测量实验、光线的折射实验等。
- 小组讨论:学生将在小组中讨论声光电和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
2023教科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研究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研究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其重要性- 探索生物的适应性和演化* 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探索物质的变化和反应- 理解物质循环和资源利用* 第三单元:地球与火山地貌- 了解地球的形成和结构- 研究火山地貌的形成和特点- 探索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概念。
* 实验: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
* 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彼此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课堂参与:考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检验学生对重要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本教学计划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课件、实验器材等。
我们将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时间安排本教学计划将在一学期内完成,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 4周* 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5周* 第三单元:地球与火山地貌 - 3周以上是2023教科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的大致内容和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祝您教学愉快!。
七上科学教学计划七上科学教学计划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上科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上科学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志,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能听懂、回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包括教室、书包、同学、家具、住宅结构、家庭成员、职业、数字、爱好食品和饮料、餐具等几个话题)和进行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7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吟唱歌谣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三、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周第一单元6课时2周第二单元6课时2周第三单元3课时2周复习16课时1周第四单元6课时2周第五单元6课时2周第六单元6课时2周复习23课时1周机动复习6课时2周共计48课时16周七上科学教学计划2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第二单元:物质的世界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三单元:生物的世界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第四单元: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地球的运动和时间3. 宇宙的组成和恒星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安排每周三节课,共计45分钟每节课。
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1-3周第二单元:物质的世界第4-6周第三单元:生物的世界第7-9周第四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0-12周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册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实验器材:各类实验器材和教具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关注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避免意外发生。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4. 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七年级上科学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2、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3、掌握热量和温度的概念,了解物质的传热方式;4、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掌握成像的规律;5、了解电的基本现象和电路的组成原理;6、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7、了解生物的组成和生物体内基本生化反应的主要过程,掌握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七年级上科学教学内容包括物质与能量、光与映像、电路与电器、运动与力、生物科学等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具体包括:1、物质与能量: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热量和温度,物质的传热方式等;2、光与映像:光的本质和传播,反射和成像,镜面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等;3、电路与电器: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电路的组成和电路中的元件,常见电器的使用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等;4、运动与力: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力的本质和分类,摩擦力和重力等;5、生物科学:生物体内的基本生化反应,人体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
三、教学方法1、启发学生探究的方法学生面对未知的世界,是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去探究和验证的。
因此,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示范实验法在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时候,常常是抽象和理论化的,实验的方式是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式。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和实用化,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学科学的过程中,有些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分组协作完成。
例如,制作电路图、观察实验结果、归纳总结等,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合作,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 (2)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 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科学与科学研究方法;2. 天文学;3. 物质与能量;4. 生态环境;5. 生命科学;6. 科学技术与社会。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2.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 了解天文学知识,如天体运行规律、星座等;4. 掌握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 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保护方法;6. 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和人体的生命周期;7.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生动地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5. 问答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实验记录等;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准确性;3. 期中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4. 课程项目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 (2)精选2篇(二)教学内容: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生物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了解生物的组成和特征- 掌握生物的分类和名词术语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生物- 学习各种生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探索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3. 第三单元: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学习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理解能量的来源和转换过程4. 第四单元:地球与地图-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 学习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使用地图和地球仪进行定位和导航5. 第五单元:物质的分子运动- 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基本原理- 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变化- 掌握溶解和蒸发的过程和条件6. 第六单元:机械运动- 学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 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研究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7. 第七单元:光的传播和反射-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理论- 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和应用8. 第八单元: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掌握声音的反射和回声的特性和测量方法- 研究声音的吸收和隔音的原理和方法9. 第九单元:力和压力- 了解力和压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力的作用和效果- 研究压力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应用10. 第十单元:电流和电路- 学习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探索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研究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以上是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量调整和增加相关知识和实验内容。
七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七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对科学本质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
在初中开设综合科学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学生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七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科学》教材的逻辑体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而物质组成、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就是认识的有效途径。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之后就安排了三章教学内容。
它们分别是“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物质与特性”几个内容,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第1章“科学入门”,本章按照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科学探究的顺序展开,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该章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科学打基础的,有些内容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有些内容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2章“观察生物”,本章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了微观层次的学习,并将学习内容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是“物质系统的层次”体系在本章中得到明显体现。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本章内容从整体认识地球入手,着眼于地球表层的结构、物质构成特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
教学内容包括地球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组成地壳的岩石、泥石流、板块、地形与地形图,主要学习地球的概况,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4章“物质的特性”,首先介绍了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观,为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等现象奠定了基础,在介绍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和比热、物质在状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最后将物质的各种特性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由微小粒子-分子构成这一概念。
这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肉眼无法直观地看到分子,需要用一些数字和模拟实验来说明。
本章内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的,突出了观察、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全章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完整的“探究”:①怎样根据人的脚印长短判定人的身高;②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③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④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
另有7个学生分组实验和2个制作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第一章教学重点:为了解科学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会简单的科学探索过程,了解科学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理解科学实验室的规范,了解科学观察与观察方法,掌握长度与体积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等。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度数,科学活动中科学态度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知道常见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学会低倍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建立生物分类的理念和物质组成的层次性的理念。
教学难点: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解释某些生命现象;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微观层面来认识生物体;建立生物分类观念。
第三章教学重点:运用经纬网确定气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火山、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和基本观点;泥石流的发生机制、危害和防止措施;简单等高线的判断和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征求地球是球体的方法,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泥石流的发生机制,简单等高线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第四章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分子及分子运动图象的建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本期担任初一1.2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二个班共有学生80人左右。
这些学生来自于各地,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五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所以在教学中应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 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科学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 2 )加强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 3 )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
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 4 )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7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 5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 6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①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
②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
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
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 7 )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六具体安排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课时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2课时第三节科学观察 1课时第四节科学测量 3课时第五节科学探究 1课时复习 2课时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2课时第二节细胞 3课时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课时第四节常见的动物 4课时第五节常见的植物 2课时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 2课时复习 2课时第二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课时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3课时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2课时第四节地壳的变动和火山地震 2课时第五节泥石流 2课时第六节地形表面的板块 2课时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 2课时复习 2课时第二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2课时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3课时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3课时第四节物质的比热 2课时第五节熔化与凝固 1课时第六节汽化与液化 4课时第七节升华与凝华 2课时第八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课时复习 3课时刘新慧2014年8月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