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创业新模式带动就业产生的积极效应和对策

创新创业新模式带动就业产生的积极效应和对策

创新创业新模式带动就业产生的积极效应和对策
创新创业新模式带动就业产生的积极效应和对策

创新创业新模式带动就业产生的积极效应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6-12-27T15:25:22.57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2期作者:张静董伟滑斌杰[导读]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

(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摘要】本文从"互联网+"行动计划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提高了大学生知识创业和技术创业的可能性,强调了创业不仅会带来收益,同时也会产生带动就业的扩大化效应,缓解就业局面,拓展就业渠道,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也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积极效应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2-0020-02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据统计,中国已经在2015年达到约749万大学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面对这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的不良影响。这种局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除了自身因素外,还有高校机制、用人单位和社会制度因素等等。然而基于"互联网+"新常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而进行创新创业,不仅成本低,而且正符合大学生这群拥有高水平技术和知识的创业群体,使得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增高。因此,在这种时代变革和机遇下,大学生通过自主创新进行创业成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的突破口,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创新与创业适应"互联网+"行动计划新的业务需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制造业与电子商务、物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并给互联网企业带来拓展国际市场的机遇。"互联网+"行动计划也给大学生带来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技术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成本投入,将大学生知识创业和技术创业的可能性提高,创业不仅会带来收益,同时也会产生带动就业的扩大化效应,缓解就业局面,拓展就业渠道,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将就业压力转换为创业动力,也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相应的创业机遇和创业途径课程,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注重知识本身的教学,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严谨性,鼓励学生进一步升学,并为此而进行题海战术。知识只注重纵向的积累而缺乏应用性,导致不考研而选择就业的同学在就业时就存在很多困惑。知识和企业的需求相差甚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更不要提自主创新创业,更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个胆量。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多半选择参加考研,考国家公务员、考村官、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等等这些不需要知识拓展的知识性考试。而准备就业的同学就更没有目标了,只能迷茫地寻找能录取自己的企业,也许这样的工作并不能满足预期的工作要求。目前,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也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也刚刚起步,相应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业体系的研究等都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鼓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鼓励学生逐本溯源,支持学生考研,进行知识的深挖掘和深加工,或者服务等级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应试教育。而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互联网+"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种新形势下,教育的观念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例如大学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以前的教学以知识教育为核心,注重语法和编程规则,而这门学问的应用却是非常广泛的,例如机器人设计与研发,游戏开发等。类似于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可以给学生配备机器人研发创新套件和游戏开发平台,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学习,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下,与家居生活应用或者与制造业、物流行业相结合,完成应用开发。当学生在大学生涯中,不断进行知识的技术在应用层面的深层积累,就业时进行知识创业和技术创业就成为可能。实践证明,从大一的学生就可以开始机器人和游戏方面的应用开发,学生们很多新奇的思路和点子层出不穷,经常让老师们触目兴叹。

(2)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组织几个科技开发小组,带几个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或职业比赛那么简单,要服务更多的学生而不是几个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们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思路,将创新教育和创业的应用教育跟自己的课程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的内容作为知识的一部分,带入课堂,引导和启发同学们对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产生兴趣,进而深入研究。例如在讲授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流程控制时可以配合机器人运行规律和传感器的运作原理,完成机器人从盲人到有智慧和知觉的转变,同时也深入了程序设计中流程控制的真正应用。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鼓励同学们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下,课下进行应用开发,举办一些竞赛、比赛,支持同学们向家居生活应用或者与制造业、物流行业应用领域,完成应用开发,向更深入的知识和技术进军。

(3)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创业不仅要有知识,有技术,还要有意识、有勇气和有信心。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多跟社会接触,发掘社会运作过程中急需和短缺的环节,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找准切入点。同时通过一些案例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增强信息,不断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坚强创业的信心。

(4)深度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单纯老师对学生做创新创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一,教师长期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的知识也或多或少与企业脱节;其二,教师并未真正有过自己切身的创新创业经历,所能传授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过程源于书本、资料和网络,有一定的不实际性。因此,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导师,联合企业中具有创业经验的人一起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可操作性和真实性,对学生们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同时同学们在企业导师的切身经历中增长见识,积累基本的创业技能。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接触企业的岗位需求和知识侧重,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能对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消化、接收和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校期间还没有繁重的工作压力,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快速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再创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