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高中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几点看法

对高中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几点看法

对高中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几点看法
对高中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几点看法

对高中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几点看法

兵团农四师66团中学严彪学号:6581040255

通过今天的专题学习,我的感受很深。当代高中生因为多种原因,课外阅读名著兴趣减小,对知识结构和思想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因为名著思想深刻、理论性强、内容深奥而不好理解,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想,要达成此目标,单靠课堂内的字词句教学和几套应试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文化名著,它们凝结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更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它们无疑应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中学生,如果放弃这一载体,必将导致一种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引导中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它不仅仅关系到考大学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代人的整体素质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要特别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中学生多已习惯了从电视,网络上轻松快捷地获取信息,传统的纸传媒在他们那里一般只发挥它的休闲消遣功能了.更重要的是,目前我们并不十分完善的教育体制让学生,家长甚至很多老师都把目光紧紧耵在考试分数上,认为中学生读长篇名著是不务正业.另外,很多优秀作品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离中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客观上给他们造成了阅读上的障碍.在这种背景下,中学生对传统意义上的书册阅读失去兴趣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己任.

首先,应跟学生讲清道理,使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人的发展是多层面的.除了专业的科学的素质之外,丰富的思想,细腻的情感和浓烈的人文精神更能彰显人的高贵与深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能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能提高人的修养,净化人的心灵,能让人从枯燥的工作和烦琐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懂得了这些道理,学生自会志存高远,重视阅读.

其次,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本上的现有材料,加以引申拓展,从感性上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有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因为教材上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中的精华部分.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窗口,每一个窗口后面都会是一座更加迷人的宫殿.只要教师能把窗叶推开得恰倒好处,学生将会因无法拒绝诱惑而步入殿。

第三,要有科学的指导.学生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兴趣也上来了,但决不能盲目.因为我们必须正视中学生时间有限,对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有限的现实.在书册阅读过程中,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指导.一是书目的指导.高中生书册阅读的范围可以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上附录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为依据.二是时间上的指导."书册阅读",顾名思义,是要读一些"长篇幅,多头绪,大容量"的文学文化著作,会要花掉学生的一些时间.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安排好阅读时间,保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一般而言,宜在寒暑假集中阅读,平时的阅读时间主要应安排在周末.三是方法上的指导.一本书在手,教师先应教会学生看书的封面,出版社,说明,作者介绍,序言等等正文以外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有助于读者了解版本的好坏,作

品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重点等.《课程目标》指出,中学生"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究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很明显,阅读应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要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和查找有关资料.对知识面较窄,思想还不够成熟的中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积累知识和整合观点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书册阅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指导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尽量将名著变深奥为通俗、化深刻为简明。学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品三国>>、<<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读史记>>等节目的做法,以广大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深刻深奥的名著,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必读名著大全

初中必读名著知识大全 《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名耳,字子安。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7、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8、思想意义: 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9、精彩情节点击: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宋江三打祝家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10、资料链接: ⑴塑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 ⑵全书一百二十回 ⑶对联:“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相貌语言,南北东西各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⑷电视剧: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歌《好汉歌》由刘欢演唱。 ⑸国外译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用英文翻译《水浒》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行者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呼保义(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 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5、《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母大虫”顾大嫂(2)“一丈青”扈三娘(3)“母夜叉”孙二娘。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2)(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3)(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10、“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 11、《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宋江和卢俊义两位首领的称谓。 12、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13、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14、《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中共有108将,天罡是36人,地煞星72人。 15、“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武

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史书目

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史书目 四大名著是必读的经典,每个人都知道的。除此之外,选了以下若干种,没有先后顺序,随意排列如下: 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国人应知中国的历史。黄仁宇这部书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他没有像教科书那样堆砌历史事件,其独特的“大历史”观,让读者读得很轻松,感觉很新鲜,又能把握历史的全貌。 2、高罗佩《大唐狄公案》高罗佩是一个荷兰外交官,疯狂地迷恋东方文化。不过他可不像大山之类的只会唱唱歌、说说相声,他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用汉语写做诗文,甚至对中国文化、长臂猿都有研究,出过专著。《大唐狄公案》是他写的一系列关于狄仁杰的侦探小说,是西方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狄仁杰因此在西方家喻户晓,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不光侦探故事写的精彩,里面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东西,写得比中国人还地道呢,你看了就知道的。 3、金庸《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童话般的幻想;作为一个男孩子,应该有对英雄气概的崇拜。金庸的书有中国最大的读者群,上至学者政客,下至贩夫走卒。书里有历史、有英雄、有爱情、有传统文化,更何况可读性强,恨不能一口气就读完。这样的书岂能不读? 4、房龙《地理》地理课本很枯燥,可房龙《地理》却写得通俗而又有趣味,让你能看下去,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优点,也是他的所有书的优点。 5、房龙《人类的故事》房龙关于世界历史和文明史的一本通俗读物,影响甚大。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房龙给了我们一双观看浓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眼睛——理性、睿智而宽容。都说历史是枯燥的,看这本书,相信你不会有这种感觉。 6、余秋雨《文化苦旅》虽然我不喜欢余秋雨这个人,也不喜欢他的雕琢与堆砌,但我不得不承认,他的文章很有文化味儿,也得很好,很适合年轻人看。当然,当你书读得再多些,年龄再大些,你可能更喜欢周作人的文化散文。 7、辛丰年《乐迷闲话》这个八旬老人不是音乐家,也不是乐评家,只是一个业余古典音乐迷,却写出了许多音乐家或乐评家们根本写不出的音乐随笔。文章里充满对音乐的真爱,也充满古典音乐方面的知识,喜欢西洋古典音乐的人不容错过。 8、《古文观止注译》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大多是千古传诵之作。是300年来影响最大的古代散文选本,至今无法超越。这本书里有注释,有译文,可以带你轻松地进入传统文化之门。对于里面喜欢的名篇,是需要背诵的。 9、传世经典文白对照《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应该是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的,有鬼狐神怪之类的魔幻元素,有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还有对当时(其实也是现在)社会丑恶的批判。

【新高考】2021届新高考英语暑期书面表达复习(应用文部分)·中国文学名著专题

2021届新高考英语暑期书面表达复习(应用文)·中国文学名著专题 优质语言素材积累 2020年8月修订版 [单词/词组] 1.perceive [v.]感知 2.enlighten [v.]启发 3.suspicion [v.]猜疑 4.surge [n.]急剧上升 5.ultimately [adv.]最终 6.collaboration [n.]合作 7.profound [adj.]深远的 8.spontaneous [adj.]自然而然的 9.更了解offer us a glimpse of … 10.*复兴enjoy a revival/comeback 11.★与……不一致be at odds with … 12.*时代之声voice of a generation 13.更深刻理解Give us an insight into … 14.不容错过It is a …not to be missed. 15.★历史悠久的文化 a time-honored culture 16.更好地欣赏Gain a better appreciation of … 17.在…中备受瞩目among the most high-profile of … 18.*追溯至date back to/be traced back to/originate from/stretch back to 19.尽管它看起来很复杂/抽象complicated/abstract as it may seem,…. 20.一部兼具洞察力和娱乐性的作品an insightful and entertaining work [句子] 21.*传统中餐是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s ar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22.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Chinese literature has gained more popularity worldwide. 23.这个故事基本上是关于……试图打破社会的束缚;是追求真爱的勇气和毅力。 This story is basically about …trying to break the societal strictures. It’s about courage and perseverance to pursue true love. 24. (评《西厢记》)它融合了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的诗歌之美。 It incorporates much of the beauty of the poetry from the Tang and Song eras in Chinese history. 25.(评《平凡的世界》)小说突出了中国农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从1975年到1985年巨大的政治和 经济变化。 The novel highlights the lives of people from rural China and reflects the massiv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from 1975 to 1985. 26.*(评《三国演义》)不仅有来自中国古代的故事穿越时间的长河,而且美丽的语言也已经吸引了世 界的注意。 Not only have the stories from China’s past made their way through time,but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 has drawn the world’s attention.

2020年中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0年中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 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 细的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 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 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动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 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有很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充足的重 视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我们都发现了,平日里我们中学生是 否有时间去读一些课外图书,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据我观察,身边的 同学中读课外书的的确是多的,关于他们所读的书的内容是比较让人 的担心的,我并不认为看一些言情小说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 钻在这种书堆里,我想:从大体上看,是弊大于利,所以在青少年中 提倡健康读书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都知道“书 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奇妙。最近几 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还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 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思长进、没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 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读了半天,人也读呆了,工作还成 问题,还奢谈什么“黄金屋”、“千盅粟”、“颜如玉”哦!干脆不读了,,打psp去,k歌去。专家们即时提醒,不要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增加智慧,保持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 和尊严先免谈,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的三十本中外名著

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的三十本中外名著 1、《西游记》吴承恩 2、《水浒》施耐庵 3、《朝花夕拾》鲁迅 4、《骆驼祥子》老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鲁滨孙漂流记》(英)笛福 7、《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9、《童年》(俄)高尔基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11、《论语》 12、《三国演义》罗贯中 13、《红楼梦》曹雪芹 14、《呐喊》鲁迅 15、《女神》郭沫若 16、《子夜》茅盾 17、《家》巴金 18、《雷雨》曹禺 19、《围城》钱钟书 20、《谈美书简》朱光潜 21、《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22、《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23、《歌德谈话录》艾克曼 24、《巴黎圣母院》雨果 25、《欧也尼*葛朗台》巴尔扎克 26、《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 27、《复活》列?托尔斯泰 28、《普希金诗选》普希金 29、《老人与海》海明威 30、《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昨天看了尹建莉老师的书,书中提到了中学生必读的30本好书,今天有空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下,说来惭愧,80%的书名都听过,而认真读过的书却寥寥无几,我特意问了一下我先生,呵呵,全部都读过,看来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这也是我先生和他兄弟成为湖州高考文科前三甲的主要原因吧。 如何诱发孩子的读书兴趣,首先要他感兴趣,并熟悉故事的主要任务和相关情节,推荐给孩子读第一本长篇小说是很重要,三国演义就是男孩的首选,在我小时候,我有一套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我想十一长假48本小册子对于儿子来说应该可以打发一点时间,并且能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然后在按照实际情况引导儿子将长篇小说读完。 一个小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即一年的阅读量要达24万,一个月要达到2万,每天要有700的阅读量。这是一个比较

高中英语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及任务型阅读经典题分析、策略指导与训练

全市高三英语 第6讲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及任务型阅读经典题分析、策略 指导与训练 (一)文学作品阅读 一、题型分析 “文学与艺术”是高中新课标24话题之一。该话题主要包括各种文学类型、艺术形式、文化名人以及艺术家等方面。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常涉及文学与艺术话题,旨在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当代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动向,多涉足文学与艺术领域,亲自去感受文学与艺术的魅力,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本课我们将主要探讨如何做好文学作品的阅读。 1.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文学作品的常见形式: 1)文学作品原文或选段,如2019年江苏高考试题阅读理解D篇。 2)与经典文学作品相关的介绍、评论、反思等文章,如2012年江苏高考试题阅读理解D 篇。 2.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文学作品的命题特点: 1)文章普遍较长,字数多在600字以上。 2)文章多以记叙文为主,在阅读时需关注文学作品的常见六大要素(setting,characters,plot,feeling,symbolism,theme) 3. 真题链接 【2019年江苏高考试题阅读理解D篇】 The 65-year-old Steve Goodwin was found s uffering from early Alzheimer’s(阿尔楚海默症). He was losing his memory. A software engineer by profession, Steve was a keen lover of the piano, and the only musician in his family. Music was his true passion, though he had never performed outside the family. Melissa, his daughter, felt it more than worthwhile to save his music, to which she fell asleep catch night when she was young. She thought about hiring a professional pianist to work with her father. Naomi, Melissa’s best friend and a talented pianist, got to know about this and showed willingness to help. “Why do this?” Steve wondered. “Because she cares.” Melissa said. Steve nodded, tears in eye. Naomi drove to the Goodwin home. She told Steve she’d love to hear him play. Steve moved to the piano and sat at the bench, hands trembling as he gently placed his fingers on the keys. Naomi put a small recorder near the piano, Starts and stops and mistakes. Long pauses, heart sinking. But Steve pressed on, play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for a stranger. “It was beautiful." Naomi said after listening to the recording. “The music was worth saving.” Her responsibility, her privilege, would be to rescue it. The music was sill in Steve Goodwin. It was bidden in rooms with doors about to be locked.

中学生阅读名著情况调查问卷

中学生阅读名著情况调查问卷 1、你喜欢阅读名著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读名著?() A、主动阅读 B、老师要求 C、家长监督 3、读名著是不是你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 A、是 B、不是 4、你喜欢读什么样的名著? A、经典类 B、消遣类 C、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类 5、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题材主要是: A. 历史 B. 革命 C. 社会生活 D. 军事 E. 其他(请举例:) 6、读名著时是否有时感到高兴、兴奋,有时感到伤心、痛苦?() A、是 B、不是 7、你是否乐意通过阅读名著了解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开拓自己的视野?() A、是 B、不是 8、你认为阅读名著对自己的成长作用是:() A. 很大 B. 一般 C. 没有 D. 不知道 9. 你认为阅读名著对学习语文的作用是:() A. 很大 B. 一般 C. 没有 D. 不知道 10、你阅读的途径(可多项选择)() A、学校图书馆 B、网上下载 C、书店购买 D、向同学借阅

11、你有时间阅读吗?缺少时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较多 B、少 C、一般 D、自己不很好地利用课外时间 E、教师不要求和检查 F、作业太多没有时间 12、在校期间,你每周平均用于阅读的时间() A、每天读 B、每周固定读 C、偶尔读 D、不读 13、平时语文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吗?() A、有 B、没有 C、每学期一次性布置 D、每周布置一次 14、你希望语文教师定期开设阅读辅导课吗?() A、希望 B、不希望 15、你们班有没有经常开展读交流活动?() A、有 B、有时有 C、几乎没有 16、你的家人对你阅读的看法是() A、批评制止 B、表扬、鼓励 C、不提倡,不反对 17、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名著是: 18、写出你最喜欢看的10本名著(按喜欢程度摆列)

初中生必读名著(10篇)

初中生必读名著(10篇)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2.《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 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记》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小说主人公--里梅 尔·格列佛船长。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 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 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5.《朝花夕拾》 为鲁迅(原名:周树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 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另:初中所学的鲁迅的小说全部选自《呐喊》。) 6.《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浓 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水浒传》

(完整)高中经典名著阅读活动方案

高中经典名著阅读活动方案 江苏省高邮中学吴卫东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熟悉经典名著,亲近经典名著,走进经典名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基本素质和文学修养。 【理论支撑】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语),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精神建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部分第10条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里不仅指出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而且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 【现状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除了文科生对经典名著还有些熟悉,因为高考语文加试内容考名篇名著阅读,不少理科生生对经典名著知之甚少甚或一无所知。经典名著阅读步履维艰,现状不容乐观。 探讨形成经典名著盲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名著本身方面。有的名著的年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有些作品语言文字比较艰深或者篇幅比较长,令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浅尝辄止。 2.学生方面。由于沉重的升学压力,再加上数理化等学科的围剿,连正常的语文教学也只能偏安一隅,更何况涉猎经典名著呢? 3.教师方面。语文教师承担着传播经典名著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课业负担太重或其他原因,平时可能很难接触或根本就不接触经典名著,语文课仍然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去教”,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引导,这又怎么能使学生走进经典名著呢? 4.家长方面。很多学生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看到孩子看课外书籍,不问青红皂白就强行阻止。 5.社会环境方面。花里胡哨的网络文学、庸俗低级的地摊文学、粗制滥造的影视文学影响并左右着我们的学生。一部《武林外传》,居然有那么高的收视率,不能不说是悲哀。更有甚者,有些影视剧作不仅不尊重经典名著,而且还在恶搞经典名著,致使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经典名著原来就是这样,根本不需要阅读。 【活动内容】 一、阅读活动的开展条件: 1.教师先行研读。语文教师身体力行,自己先读,才能与学生游刃有余地展开交流,更好地指导学生去读经典名著。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二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三要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要有科学的指导。一是书目的指导。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为依据,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删;二是时间上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安排好阅读时间;三是方法上的指导。教师先应教会学生看书的封面、出版社、

高中生必读经典名著推荐

高中生必读经典名著推 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生必读经典名著推荐 1、巴金《家》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在巴金一切的作品中都满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家》尤其浓厚。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这不是艺术,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2、茅盾《子夜》 《子夜》是一部社会分析小说,小说中十分注意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把一人、一家、一店、一厂的矛盾同社会的阶级矛盾相联系,不仅以巨大的画卷展现了冒险家乐园的大上海的面貌,而且还以广阔的画面把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地主阶级的行径、资本家之间的兼并等等突出的社会现实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思想深度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咋舌不已了。 3、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4、曹雪芹《红楼梦》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其书自问世以来,评、题、图、咏、戏曲、影视作品等,真是大浪滔滔,汗牛充栋。同时,《红楼梦》又是一幅广阔的历史图景,小说中上自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从生活取材上,更是包罗万象,作者对园林建筑、烹调饮食、服饰家具、医药保健、诗词歌赋、绘画、戏曲、宗教等等各种文化艺术都有很高的造诣和精到的见解。 5、钱钟书《围城》 钱钟书的讽刺不是对社会的批判,而是一种文化批评。作品对食古不化和全盘西化的旧式人物和新式人物,都给予了某种嘲弄。这种嘲弄从文化上掂量出这两种人物的狭隘和偏激。表面上个个挂着教授、学者的头衔,但真正要从知识上追问他们的学问,却一个个都露出了丑态。方鸿渐的博士文凭是买来的;与大学教授沾不上边的李梅亭,偏偏是中文系教授。 正是基于人性立场对人性的不足、弱点和丑恶的揭露,以及对文化的批判,《围城》的艺术价值更有其独特性。 6、【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和他的女儿欧也妮这两个人物形象。老葛朗台已成为世界文学中最出名的吝啬鬼之一,而欧也妮是巴尔扎克创造的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7、【法】雨果《巴黎圣母院》 美与丑,本是一对意义毫不相干的反义词,可在这部名著却让我深切体会到美与丑的完全统一,同时独特的人物性格也将美与丑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以

高中生必读地12部英文名著

高中生必读的12部英文名著 Gone with the Wind《飘》 小说《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这部经久不息的小说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多次被翻拍成电影。电影又名《乱世佳人》。 The Education of Love/Heart《爱的教育》 u=3864095866,489508771&fm=21&gp=0_副本.jpg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由爱德蒙多·德·亚米契斯编写,其时代设在意大利统一,并包括不少爱国情景。该书于1886年10月18日首次出版,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十个月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

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其中《少年笔耕》、《寻母三千里》等段落尤为知名。 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地心游记》 u=1034190222,3313957469&fm=21&gp=0_副本.jpg 这部《地底旅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于1864年出版,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一。《地心历险记》也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剧,包括2009年上映的3D电影地心冒险。这个故事是从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顿·白洛克博士,想解读一张写在羊皮纸上的密码开始。从这个密码中,博士获悉在冰岛一个火山喷火口的洞穴里,有一条通往藏着千古神秘的地底去的地下道,他就鼓起勇气,带着他的侄子亚克西和向导汉斯,到地底去探险。遭遇了种种危险以后,在九死一生中,他们才从地中海的一个火山岛的喷火口,逃回地面上来。这可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冒险故事。 Oliver Twist《雾都孤儿》

高中生必读文学作品书籍小说

高中生文学读物作品推荐大全 1.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画出国民灵魂 2.沈从文《边城》《八骏图》《看虹录》——“乡下人”的人性探索 3.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市民世界的全面展示 4.巴金《家》《寒夜》——大“家”的挽歌和小“家”的哀歌 5.钱锺书《围城》——无法突围的“城堡” 6.张爱玲《传奇》——普通人的“传奇”和“传奇”中的普通人 7.林语堂《京华烟云》——道家文化、个人性灵、爱情理想国 8.郁达夫《沉沦》——从性的沉沦到国的沉沦 9.萧红《呼兰河传》——哀婉低沉的抒情诗 10.鹿桥《未央歌》——理想诗意的大学传说 1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一个时代女性的自白 12.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旧家庭儿女的不同选择 13.废名《竹林的故事》《桥》——现代田园牧歌 14.徐訏《鬼恋》——人鬼情未了 15.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底头》——现实和历史的“新感觉” 16.艾芜《南行记》——漂泊者的行吟 17.张恨水《金粉世家》——民国《红楼梦》 18.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孤儿”的寻根之旅 19.钟理和《原乡人》——浓烈的原乡情结 20.白先勇《台北人》——回望家乡的“台北人” 21.汪曾祺《受戒》——戒不了的人性和温情 22.林斤澜《矮凳桥风情》《十年十癔》——温州风情画、文革症候群 23.宗璞《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野葫芦引”)——文学中的西南联大24.王蒙“季节系列”长篇小说——共和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25.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从理想主义的歌吟到宗教的皈依26.张炜《古船》《九月寓言》《柏慧》——融入野地的行吟者 27.史铁生《命若琴弦》——寻找光明的美丽谎言 28.阿城《棋王》——棋道即人道 29.路遥《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早晨从中午开始》 31.陈忠实《白鹿原》——从历史命运看人性悲剧 33.余华《活着》《兄弟》——坚忍地活着、人性的闪光和迷狂 3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走进穆斯林的心灵世界 35.王安忆《长恨歌》——上海都市的“民间史” 36.《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37.《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3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缓慢》米兰·昆德拉 39.《三杯茶》(美)格雷戈·莫顿森,(美)大卫·奥利弗·里林 40.《苏菲的世界》 41.《瓦尔登湖》: 42.《风中的纸屑》《人与永恒》《安静》《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

中学生阅读名著情况调查

中学生阅读名著情况调查 一:中学生阅读名著情况调查问卷 性别:A. 男 B. 女 年级:A. 初一 B. 初二 C. 初三 1. 你最主要的读物是: A. 图书 B. 杂志 C. 报纸 D. 其他2. 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题材主要是: A. 历史 B. 革命 C. 社会生活 D. 军事 E. 其他 3. 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体裁主要是: A. 小说 B. 散文 C. 诗歌 D. 戏剧 4.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名著的类别主要是: A. 中国古代文学 B. 中国现代文学 C. 中国当代文学 D. 外国文学

5. 对你的阅读兴趣的形成影响较大的人是: A. 老师 B. 家长 C. 媒体 D. 同学 E. 其他 6. 你阅读书刊的主要来源是: A. 学校图书馆 B. 从同学处借 C. 从书店购买 D. 家庭订阅 7. 你认为阅读名著对自己的成长作用是: A. 很大 B. 一般 C. 没有 D. 不知道8. 你认为阅读名著对学习语文的作用是: A. 很大 B. 一般 C. 没有 D. 不知道9. 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名著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你曾经阅读过印象较深刻的名著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中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多读名著,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作文思想深度的奠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名著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对景物、事物的生动描写,以及作家们驾驭文字的本领,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笔无比宝贵、可多次享用的财富。中学生年纪尚小,接触文学的时间太短,仅凭十几年的人生阅历想要有高超的写作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而阅读名著则是中学生获取写作技巧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 名著是社会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这个于中学生来说尚不熟悉的多元化社会。通过阅读名著、鉴赏名著,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人物,他们既存在于世界中,又不存在于世界中,他们或吝啬或慷慨,或善良或丑恶,或天真美丽或阴险丑陋,或杀富济贫或凶狠残暴,或崇尚真理或庸俗堕落,或勤奋朴素或挥金如土,或精忠报国或卖国求荣,或高尚明智或荒诞不经,或人间百态世态炎凉,尽在名著中。 中学生的人生还是晴空万里,而名著中的各种人生态度则使中学生们既不陷于美好梦想的夸夸其谈中,又给他们浇灌坚贞不渝的思想使他们不至于太过失望。让中学生们从悲剧中看到现实,从喜剧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讽刺小说中体味正义的凛然,

从人物传记中了解人生的追求与生活的磨砺。作家们从生活中取材,我们则需要把名著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再融入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那么名著必然将以一种既存在于现实又不属于现实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一经时间的打磨,就愈显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了。 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建时代被剥削被压迫人们英勇的反抗精神;吴承恩的《西游记》以神话小说揭露人们对统治阶级的强烈叛逆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对故乡的怀念;冰心的《繁星?春水》诉说着母爱和亲情的伟大;高尔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时代的艰苦和统治阶级的黑暗;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诗歌的家园,让您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世界伟人的人生,让您感受到伟人的思想艺术和风采。 名著它以长者的姿态,提前预测未来,并给我们前进的建议。名著于中学生,尤其是对人生的概念还未澄清的中学生,其力度绝不止那薄薄的一本书,它用浩荡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人

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分析

栾建宏 内容摘要:根据我在陇西县部分中学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名著阅读存在着学生缺少阅读名著的兴趣、阅读名著急功近利、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阅读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关键词:名著阅读现状分析 既然文学名著具有这么多的教育教学价值,那么在中学生中阅读名著开展的又如何呢?,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学生缺少阅读名著的兴趣应当承认,大多数中学生还是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但根据调查仍有20%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没有必要也没有兴趣。他们中有的认为这些名著对于他们来说“太古老了”,他们更倾向于那些现时流行的、能够让他们放松一笑的书,例如郭敬名的《幻城》、萧鼎的《诛仙》等。 有的同学认为这些名著太难读懂,一本书翻了几下就再也不去碰它了,一看就头晕。还有的学生认为读这些书既浪费时间,对他们成绩的提高也没有太大的帮助。老师对于学生读名著又持怎样的态度呢,据调查显示,有75%的老师认为阅读名著的确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还是有5%的老师认为阅读名著不重要,他们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名著的引导和指导,而是片面注重有关名著中的知识题的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中的附加题。根据调查,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在的中学生学业负担很重,时间也很紧迫,各种补习班应接不暇,在依然如学压力下,学生很难会有“闲情逸致”去阅读这些“闲书”。即使考试中会出现的问题,但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捞这区区的几分,是否得不偿失呢?如果真的在乎这几分,教师可以将这几部名著的人物、重要情节、主题思要艺术特点罗列出来加以突击、强化即可。名著阅读变了味,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阅读名著急功近利 名著阅读急功近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学生角度看,应试教育的目标转移了学生的视线,排斥了人文教育和文学名著的位置。因为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想走进理想的大学,首先就要保证进入重点高中,于是学生从小学、初中阶段起就为了入学权而激烈竞争。升学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命运,考试分数成了关系学生未来的生命线。 从教师到家长,首先关注的是与分数有关的教学与学习。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益但与分数无关的教学与学习,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从教育者看,在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下,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当繁重。为了满足学生升学的需求,中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大都想方设法为考试得高分而努力。标准化的考试把综合性的复杂知识切割成相互不联系的碎片,把种种卓越的思想分解为二元分离的是否选择,把需要系统思想才能解决的课题转化成涂写方框的操作技术。于是在考试涉及的范围内,大量展开相应训练,可以说考试要求的技术性、简单性、工具性与文学名著的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是背道而驰的。再者复习资料、参考书、模拟试题、练习册,一股脑地塞给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根本没有读名著的时间。 从社会角度看,现代社会节奏加快,急功近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病”了。文本阅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快节奏要求,快餐式阅读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读书时尚。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诸如卡通、科学幻想、生活幽默等等,来博得人们的轻松一笑。这种快餐式阅读让人们渐渐疏远了注重阅读品味和质量、注重阅读带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思索的正餐式的文学经典名著阅读。 三.阅读教学方法不科学 学生的阅读有其年龄的特点,同时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和社会性又是这个时期学生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教师应在大纲规定的书目之外,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 现在大多数学生阅读名著还仅靠自己埋头苦读,缺少和老师、同学、家长的沟通。老师

高中生课外必读经典名著推荐

高中生课外必读经典名著推荐 中国作家的作品5部: 1、巴金:《家》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在巴金一切的作品中都满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家》尤其浓厚。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这不是艺术,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主要内容:通过发生在高家公馆里的一系列血泪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揭露了大家庭的罪恶,预示了它不可避免的灭亡趋势。同时,热情歌颂了青年一代的觉醒的抗争。作者从生活出发,真实地写出了人。 2、茅盾:《子夜》 《子夜》是一部社会分析小说,小说中十分注意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把一人、一家、一店、一厂的矛盾同社会的阶级矛盾相联系,不仅以巨大的画卷展现了冒险家乐园的大上海的面貌,而且还以广阔的画面把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地主阶级的行径、资本家之间的兼并等等突出的社会现实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思想深度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咋咋不已了。 主要内容:以30年代初期的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同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相抗衡而终告失败为情节主线,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主要矛盾,有力地说明了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不仅不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且更加殖民化了,从而形象地批驳了当时托派宣扬的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论。 3、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主要内容:小说描写了公元一八四年到二八零年间的历史故事,上起黄巾起义,下止西晋统一。它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借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和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4、曹雪芹:《红楼梦》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其书自问世以来,评、题、图、咏、戏曲、影视作品等,真是大浪滔滔,汗牛充栋。二百余年来,以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为研究对象,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红学。可以说,《红楼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