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实验七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各种形态氮的相互转化和氮循环的平衡变化是环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水体中含氮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当水体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时,其中的含氮化合物由于水中微生物和氧的作用,可逐步分解氧化为无机的氨(NH3)或铵(NH4+)、亚硝酸盐(N02-)、

硝酸盐(N03-)等简单的无机氮化物。氨和铵中的氮称为氨氮(NH4+-N);亚硝酸

盐中的氮称为亚硝酸盐氮(N02--N);硝酸盐中的氮称为硝酸盐氮(N03--N)。通常把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称为三氮。这几种形态氮的含量都可作为水质指标,分别代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各个不同阶段。在有氧条件下,氮产物的生物氧化分解一般按氨或铵、亚硝酸盐、硝酸盐的顺序进行,硝酸盐是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随着含氮化合物的逐步氧化分解,水体中的细菌和其它有机污染物也逐步分解破坏,因而达到水体的净化作用。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相对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含氮有机物污染的时间长短,对了解水体污染历史以及分解趋势和水体自净状况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见表7-1。目前应用较广的测定三氮方法是比色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氮,二磺酸酚比色法测定硝酸盐氮。

表7-1水体中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

NH3-N N02--N N03--N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

---清洁水

+--表示水体受到新近污染

++-水体受到污染不久,且正在分解中

-+-污染物已分解,但未完全自净

-++污染物已基本分解完全,但未自净

--+污染物已无机化,水体已基本自净

+-+有新的污染,在此前的污染已基本自净

+++以前受到污染,正在自净过程,且又有新

的污染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三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测定三氮对环境化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二、仪器

(1) 玻璃蒸馏装置。

(2) pH 计。

(3) 恒温水浴。

(4) 分光光度计。

(5) 电炉:220V/1KW 。

(6) 比色管:50 mL。

(7) 陶瓷蒸发皿:100或200 mL。

(8) 移液管:1 mL、2 mL 、5 mL。

(9) 容量瓶:250 mL。

三、实验过程

1.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1) 原理氨与纳氏试剂反应可生成黄色的络合物,其色度与氨的含量成正比,可在425 nm波长下比色测定,检出限为0.02 旧/mL。如水样污染严重,需在pH为7.4的

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预蒸馏分离。

(2) 试剂

①不含氨的蒸馏水:水样稀释及试剂配制均用无氨蒸馏水。配制方法包括蒸馏法(每升蒸馏水中加入0.1 mL 浓硫酸,进行重蒸馏,流出物接受于玻璃容器中)和离子交换法(让蒸馏水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来制备较大量无氨的水)。

②磷酸盐缓冲溶液(pH为7.4):称14.3 g磷酸二氢钾和68.8 g磷酸氢二钾,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 L。配制后用pH计测定其pH值,并用磷酸二氢钾或磷酸氢二钾调至pH 为7.4。

③吸收液: 2%硼酸或0.01 mol/L 硫酸。

2%硼酸溶液:溶解20 g 硼酸于水中,稀释至1 L。

0.01 mol/L 硫酸:量取20 mL 0.5 mol/L 的硫酸,用水稀释至1 L。

④纳氏试剂:称取5 g 碘化钾,溶于5 mL 水中,分别加入少量氯化汞

(HgCb)溶液(2.5 g HgCl2溶于40 mL水中,必要时可微热溶解),不断搅拌至微

有朱红色沉淀为止。冷却后加入氢氧化钾溶液(15 g 氢氧化钾溶于30 mL 水中),充分冷却,加水稀释至100 mL。静置一天,取上层清液贮于塑料瓶

中,盖紧瓶盖,可保存数月。

⑤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 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 4H2O)溶于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氨,冷却后稀释至100 mL。

⑥氨标准溶液:称取3.819 g无水氯化铵(NH4CI)(预先在100C干燥至恒重),溶于水中,转入1000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即配得1.00 mg NH4+-N/mL的标准储备液。取此溶液10.00 mL稀释至1000 mL,即为10⑷ NH4+-N/mL 的标准溶液。

(3)步骤较清洁水样可直接测定,对受污染水样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水样蒸馏:为保证蒸馏装置不含氨,须先在蒸馏瓶中加200 mL 无氨水,加

10 mL 磷酸盐缓冲溶液、几粒玻璃珠,加热蒸馏至流出液中不含氨为止

(用纳氏试剂检验),冷却。然后将此蒸馏瓶中的蒸馏液倾出(但仍留下玻璃珠),量取水样200 mL,放入此蒸馏瓶中(如预先试验水样含氨量较大,则取适量的水样,用无氨水稀释至200 mL,然后加入10 mL磷酸盐缓冲液)。另准备一只250 mL 的容量瓶,移入50 mL 吸收液(吸收液为0.01 mol/L 硫酸或2% 硼酸溶液),然后将导管末端浸入吸收液中,加热蒸馏,蒸馏速度为每分钟6~8 mL,至少收集150 mL馏出液,蒸馏至最后1~2 min时,把容量瓶放低,使吸收液的液面脱离冷凝管出口,再蒸馏几分钟以洗净冷凝管和导管,用无氨水稀释至250 mL,混匀,以备比色测定。

②测定:如为较清洁的水样,直接取50 mL 澄清水样置于50 mL 比色管中。一般水样则取用上述方法蒸馏出的水样50 mL,置于50 mL比色管中。若氨氮含量太高可酌情取适量水样用无氨水稀释至50 mL。

另取8支50 mL比色管,分别加入铵标准溶液(含氨氮10他/mL)0.00、

0.50、1.00、2.00、3.00、5.00、7.00、10.00 mL,加无氨水稀释至刻度。

在上述各比色管中,分别加入1.0 mL 酒石酸钾钠,摇;再加1.5 mL 纳氏试剂,摇匀放置10 min ;用1 cm 比色管,在波长425 nm 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水样中氨氮的含量

(pg/mL)。

2.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1) 原理

在pH 2.0~2.5 时,水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生成重氮盐,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联生成红色染料,最大吸收波长为543 nm,其色度深浅与亚硝酸盐含

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检出限为0.005 gi/mL,测定上限为0.1 gi/mL。

(2) 试剂

①不含亚硝酸盐的蒸馏水:蒸馏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使呈红色, 再加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使呈碱性,重蒸馏。弃去50 mL 初馏液,收集中间70%部分。也可于每升蒸馏水中加入1 mL 浓硫酸和0.2 mL 硫酸锰溶液

(每100 mL蒸馏水中含有36.4 g MnSO4 H2O),及1~3 mL 0.04%高锰酸钾溶液使呈红色,然后重蒸馏。

②亚硝酸盐标准储备液:称取1.232 g 亚硝酸钠溶于水中,加入1 mL 氯仿,稀释至1000 mL。此溶液每毫升含亚硝酸盐氮约为0.25 mg。由于亚硝酸盐氮在湿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储备液需标定。

标定方法:吸取50.00 mL 0.050 mol/L 高锰酸钾溶液,加5 mL 浓硫酸及50.00 mL 亚硝酸钠储备液于300 mL 具塞锥形瓶中(加亚硝酸钠贮备液时需将吸管插入高锰酸钾溶液液面以下)混合均匀,置于水浴中加热至70~80°C,按每次10.00 mL 的量加入足够的0.050 mol/L 草酸钠标准溶液,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过量,记录草酸钠标准溶液用量( V2) ;再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过量的草

酸钠直至溶液呈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用量( V1)。

用50 mL 不含亚硝酸盐的水代替亚硝酸钠贮备液,如上操作,用草酸钠标准溶液标定高锰酸钾溶的浓度 ( c1) ,按下式计算高锰酸钾溶液浓度

( mol/L ):

按下式计算亚硝酸盐氮的标准储备液的浓度:

亚硝酸盐氮(N , mg/L ) (—盹50。Vj 7.°0 1°°0

50.00

式中,c i 是经标定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 V i 是滴定亚硝酸盐氮的 标准储备液时,加入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总量,

mL ; V 2是滴定亚硝酸盐氮的标准 储备液时,加入草酸钠标准溶液总量, mL ; V 3是滴定水时,加入高锰酸钾标准

溶液总量,mL ; V 4是滴定水时,加入草酸钠标准溶液总量,

mL ; 7.00是亚硝 酸盐氮(1/2 N )的摩尔质量,g/mol ; 50.00是亚硝酸盐的标准储备液取用量, mL ; 0.0500是草酸钠标准溶液浓度(1/2 Na^C 2O 4, 0.0500 mol/L )。

③ 亚硝酸盐使用液:临用时将标准贮备液配制成每毫升含

1.0 g 的亚硝酸 盐氮的标准使用液。

④ 草酸钠标准溶液(1/2 Na 2C 2O 4,0.0500 mol/L ):称取 3.350 g 经 105C 干燥2 h 的优级纯无水草酸钠溶于水中,转入 10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 度。

⑤ 高锰酸钾溶液(1/5 KMnO 4, 0.050 mol/L ):溶解1.6 g 高锰酸钾于约

1.2 L 水中,煮沸0.5 h 至1 h ,使体积减小至1000 mL 左右,放置过夜,用G3 号熔结玻璃漏斗过滤后,滤液贮于棕色试剂瓶中,用上述草酸钠标准溶液标定 其准确浓度。

⑥ 氢氧化铝悬浮液:溶解 125 g 硫酸铝钾[KAl (SO 4)2 12H 2O ]或硫酸铝铵 [NH 4Al (SO 4)2 12H 2O ]于1 L 水中,加热到60C ,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 55 mL 浓氨水,放置约1 h ,转入试剂瓶内,用水反复洗涤沉淀,至洗液中不含氨、氯 化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止。澄清后,把上层清液尽量全部倾出,留下浓的 悬浮物,最后加100 mL 水。使用前应振荡均匀。

⑦ 盐酸萘乙二胺显色剂:50 mL 冰醋酸与900 mL 水混合,加入5.0 g 对氨

基苯磺酸,加热使其全部溶解,再加入 0.05 g 盐酸萘乙二胺,搅拌溶解后用水 稀释至1 L 。溶液无色,贮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可稳定一个月(当有颜 色时应重新配制)。

(3) 步骤

① 水样如有颜色和悬浮物,可在每 100 mL 水样中加入 2 mL 氢氧化铝悬浮 液,

G (1/5K Mn 04)

0.0500 V 4

搅拌后,静置过滤,弃去25 mL 初滤液。

②取50.00 mL 澄清水样于50 mL 比色管中(如亚硝酸盐氮含量高,可酌情少取水样,用无亚硝酸盐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③取7支50 mL比色管,分别加入含亚硝酸盐氮1 pg / mL的标准溶液

0.00、0.50、1.00、2.00、3.00、4.00、5.00 mL,用水稀释至刻度。

④在上述各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 mL显色剂,20 min后在540 nm处,用2 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定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水样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p g/mL)。

3. 硝酸盐氮的测定——二磺酸酚比色法

(1)原理浓硫酸与酚作用生成二磺酸酚,在无水条件下二磺酸酚与硝酸盐作用生成二磺酸硝基酚,二磺酸硝基酚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分子重排生成黄色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10 nm 处,利用其色度和硝酸盐含量成正比,可进行比色测定。少量的氯化物即能引起硝酸盐的损失,使结果偏低。可加硫酸银,使其形成氯化银沉淀,过滤去除,以消除氯化物的干扰,(允许氯离子存在的最高浓度为10 pg/mL,超过此浓度就要干扰测定)。亚硝酸盐氮含量超过0.2 pg/mL时,

将使结果偏高,可用高锰酸钾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再从测定结果中减去亚硝酸盐的含量。本法的检出限为0.02 p g/mL 硝酸盐氮,检测上限为 2.0 p g/mL。

(2)试剂

① 二磺酸酚试剂:称取15 g 精制苯酚,置于250 mL 三角烧瓶中,加入100 mL 浓硫酸,瓶上放一个漏斗,置沸水浴内加热6 h,试剂应为浅棕色稠液,保存于棕色瓶内。

②硝酸盐标准储备液:称取0.7218 g分析纯硝酸钾(经105C烘4 h), 溶于水中,转入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含硝酸盐氮100 他/mL。如加入

2 mL氯仿保存,溶液可稳定半年以上。

③硝酸盐标准溶液:准确移取100 mL 硝酸盐标准储备液,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然后加入4.0 mL 二磺酸酚,用玻棒磨擦蒸发皿内壁,静置10 min,加入少量蒸

馏水,移入5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即为20 g NO3--N/mL 的标准溶液(相当于88.54 giNO3-)。

④硫酸银溶液:称取4.4 g硫酸银,溶于水中,稀释至1 L,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此溶液1.0 mL相当于1.0 mg氯(CI-)。

⑤高锰酸钾溶液(1/5 KMnO 4,0.100 mol/L ):称取0.3 g 高锰酸钾,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 L。

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称取50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用20 mL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入60 mL 浓氨水,充分混合,使之溶解。

⑦碳酸钠溶液(1/2 Na2CO3,0.100 moI/L):称取5.3 g 无水碳酸钠,溶于

1 L 水中。

实验用水预先要加高锰酸钾重蒸馏,或用去离子水。

(3)步骤

①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硝酸盐氮标准溶液0.00、1.00、1.50、

2.00、2.50、

3.00、

4.00 mL 于50 mL 比色管中,加入1.0 mL 二磺酸酚,加入3.0 mL 浓氨水,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 mL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于波长410 nm 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②样品的测定

脱色:污染严重或色泽较深的水样(即色度超过10 度),可在100 mL 水样中加入2 mL AI(OH)3悬浮液。摇匀后,静置数分钟,澄清后过滤,弃去最初滤出的部分溶液(5~10 mL)。

除去氯离子:先用硝酸银滴定水样中的氯离子含量,据此加入相当量的硫酸银溶液。当氯离子含量小于50 mg/L 时,加入固体硫酸银。1 mg 氯离子可与4.4 mg 硫酸银作用。取50 mL 水样,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银溶液或硫酸银固体,充分搅拌后。再通过离心或过滤除去氯化银沉淀,滤液转移至100 mL 的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也可在80C水浴中加热水样,摇动三角烧瓶,使氯化银沉淀凝聚,冷却后用多层慢速滤纸过滤至100 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

扣除亚硝酸盐氮影响:如水样中亚硝酸盐氮含量超过0.2 mg/L,可事先将

其氧化为硝酸盐氮。具体方法如下:在已除氯离子的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1 mL 0.5 mol/L 硫酸溶液,混合均匀后滴加0.100 mol/L 高锰酸钾溶液,至淡红色出现并保持15

第一章 水质与水体自净 2教案

第一篇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引言 目前,水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中最为迫在眉睫的严重事件,直接威胁到工农业生产甚至人类的生存。因此,水环境工程学的发展最为各国重视,技术发展也最为迅速,可以说,它带动了其他各项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各学科发展成为一个科学整体。在我国,环境专业的高等教育中,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治理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问题的引入 ●水质如何净化,借助何种力量? ●净化到何种程度? ●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是否有针对性?可有万能的水处理技术? ●水处理技术有哪几种? 第1篇教学内容: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第1章水质与水体自净(2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 水循环与水污染,水质指标,废水的成分与性质,水体自净,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水资源状况,了解常用的水质标准,掌握常用的水质指标; (2)掌握水体自净的原理,了解水环境容量;掌握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本章教学重点: 水污染的分类、水质指标、水体自净、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本章习题:P611, 19, 20, 22 1.1水环境 1.1.1 地球的水循环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积的大约3/4都是水域,陆地面积仅占1/4左右,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等主要陆地和无数岛屿上。因此,水环境是我们生存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水环境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地球上水的总量为1.386 x 109 km3,这一庞大的数字说明,水是地球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能够以气态、固态和液态这三种基本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形成了地球水圈(Global hydrosphere),其储量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

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_何嘉辉_潘伟斌_刘方照

网络出版时间:2015-02-05 11: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8514854844.html,/kcms/detail/21.1135.X.20150205.1107.014.html 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 何嘉辉1,2,潘伟斌1,2*,刘方照1,2 (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广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为研究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选取5条具有不同河流线型的河涌进行研究,以弯曲度和分形维数表征河流线型,以TP、NH3-N、NO2-N、NO3-N、COD cr、T OC、DOC、叶绿素(Chlorophyll)和蓝绿藻藻蓝蛋白(BGA-PC)等 9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表征河流自净能力,并分析各研究河段的悬浮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探讨河流线型影响河流自净能 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随河流线型蜿蜒程度的增加而提升。在直立式浆砌石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 过提高悬浮微生物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TP、NH3-N、NO3-N、DOC、Chlorophyll和BGA-PC的沿程削减 率显著提升;而在格宾石笼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过增加悬浮生物生物量和提高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NO2-N、 COD cr、TOC和DOC的沿程削减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河流线型;弯曲度;分形维数;自净能力 中图分类号: Influence of the River Linear Form on the River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He Jiahui1,2, Pan W eibin1,2*, Liu Fangzhao1,2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2.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of Guangzhou W ater Resource and W ater Environment,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5 stream segments which have different river linear form we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he river linear form on the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of the river. The river linear form was characterized by sinuosity and fractal dimensions. In addi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river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was using along-path reduction rate of water quality indexes including TP、NH3-N、NO2-N、NO3-N、COD cr、TOC、DOC、Chlorophyll and Blue-green algae phycocyanin(BGA-PC). Suspended microbe biomass and bioactivity was use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between river linear form and river self-pur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along-path reduction rate of water quality indexes are enhanced with the the increase meander of river linear form. In the stream segment which have the vertical masonry retaining wall river bank, river linear form affect river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by enhancing suspended microbe bioactivity, making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P、NH3-N、NO3-N、DOC、Chlorophyll and BGA-PC reduction 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stream segment which have the gabion retaining wall river bank, river linear form affect river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by increasing suspended microbe biomass and bioactivity, making improve significantly to NO2-N、COD cr、TOC and DOC reduction ration. Key words: river linear form; sinuosity; fractal dimensions;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天然河流的线型通常是蜿蜒曲折的,在许多河流修复案例、河流健康评价体系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均将河流线型作为主要考虑因素[1-6],但关于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影响的定量研究却少有报导[7,8]。 本研究通过分析具有不同河流线型河段的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悬浮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探讨河流线 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河流生态化整治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30801003);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2A142) 作者简介:何嘉辉(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工程与环境修复研究, E-mail:jiahui.he@https://www.doczj.com/doc/8514854844.html, 通讯作者:潘伟斌,E-mail:ppwbpan@https://www.doczj.com/doc/8514854844.html,

水体的自净作用及自净过程.

水体的自净作用及自净过程 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即所谓环境容量。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净作用。也可简单地说,水体受到污染后,靠自然能力逐渐变洁的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 水体的自净过程很复杂,按其机理划分有: (1)物理过程。其中包括稀释、混合、扩散、挥发、沉淀等过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这一系列的作用下,其浓度得以降低。稀释和混合作用是水环境中极普遍的现象,又是比较复杂的一项过程,它在水体自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污染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等反应使其浓度降低。 (3)生物化学过程。污染物质中的有机物,由于水体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分解、氧化并转化为无害、稳定的无机物,从而使浓度降低。 总之,水体的自净作用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任何水体的自净作用又常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物理过程、化学和物化过程及生物化学过程常常是同时同地产生,相互影响,其中常以生物自净过程为主,生物体在水体自净作用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例如:河流对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大致如下:当污染物质排入河流后,首先被流水混合、稀释扩散,比水重的粒子即沉降堆集在河床上;接着可氧化的物质被水中的氧所氧化;有机物质通过水中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生物化学的氧化分解还原成无机物质;与此同时,河流表面又不断地从大气获得氧气,补充水中被消耗掉的溶解氧;阳光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河水流到一定距离后就恢复到原来的“清洁”状态。水的自净能力与水体的水量、流速等因素有关。水量大、流速快,水的自净能力就强。但是,水对有机氯农药、合成洗涤剂、多氯联苯等物质以及其它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的自净能力是及其有限的。

什么是水体自净

第七章 1、什么是水体自净?怎样理解水环境容量?怎样理解水污染的概念? (1)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以内,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 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2)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既所谓的环境容量。 (3)水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 容量,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2、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点污染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面污染源(3危害: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间接影响。 3、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有那些?污水的水质指标包括那些内容? (1)悬浮物、耗氧有机物、植物性营养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酸碱污染、石油类、放射性物质、热污染、病原体。 4、水污染防治对策有那些?效果如何? (1)“防”,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治”,废水无害化 (3)“管”,管理控制对策 5、污水处理技术包括那些类型 废水的物理处理法、废水的化学处理法、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6、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主要污染物有那些? (1)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2)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7、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那些? 可以通过改变燃料结构、改进燃烧方式、安装除尘装置 8、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那些?

SO2和NO X的治理、汽车尾气的治理 9、汽车尾气污染与气态污染物的异同?常用的治理方式有那些? 10、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 主要是CO2的增加。主要危害:危害自然生态系统、威胁人类的食品供应和居住环境。 11、酸雨的主要类型是哪些?它产生的原因与主要危害是什么? (1)主要有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2)主要是工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危害有:危害生态系统、对森林造成危害、对植物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影响、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12、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 (1)主要是人造化工制品氟氯烃和哈龙污染大气的结果。 (2)打乱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导致生物物种灭绝,产生粮食危机,还会使全球变暖,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13、固体废物的定义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特性? (1)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2)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14、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与水、气污染有什么不同? 15、什么是固体废物的综合防治原则?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6、一般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有那些?它与最终处置技术是否一样? 预处理、固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技术 最终处理包括陆地处理和海洋处理 17、什么是危险废物?如何理解《巴塞尔公约》与危险废物之间的关系?

水污染以及危害

水污染以及危害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及其危害?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1.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

浅析河流水体自净能力

浅析河流水体自净能力 摘要:分析了河流自净过程,并综述了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污染物质种类与性质、水体性质、水生生物、水中的溶解氧、其他环境因素;同时还阐述了河水体自净能力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物理自净能力、化学自净能力和生物自净能力。 关键词:水体污染自净能力 河流作为最终的陆源污染物排放途径,具有一定的自然净化功能。它可以通过稀释、降解、转化和运移,使一部分污染物无害化或降低负荷,对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和减少人类治污压力有积极作用。如何正确地评价河流的自净能力,合理地制定排污方案,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水体自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1],影响自净能力的因素很多且相互联系,这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物质种类与性质 有些污染物质易于分解,有的则难于分解。有的易受微生物分解,有的不易微生物分解,有的在好氧条件下易分解,有的在厌氧条件下易分解。例如合成洗涤剂、有机农药(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合成有机化合物,化学稳定性极高,在自然界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分解,可以成为环境中长期存在的污染物质,它们可以随着水的循环过程在地球上蔓延、积累。 2.水体性质 水体水温、流量、流速、含沙量都对水体自净作用有很多影响。流量大、流速高易于稀释扩散。含沙浓度与污染物质有一定关系。 3.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自净有密切关系,能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多,则自净速度快。 4.水中的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含量与自净作用关系密切,水体的自净过程也就是复氧过程[2]。水体在未纳污以前,河内溶解氧是充足的,当受到污染后,由于有机物聚增,好氧分解剧烈,耗氧超过溶氧,河水中溶解氧降低。如果水体复氧速度较快,水质将会较快由坏变好。水中氧的补给受到水面和大气之间条件影响,如水面形态,水流方式、大气与水中的氧气分压,大气与水体的水温等。 5.其他环境因素 太阳光照条件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紫外线能使水中污染物迅速分解,太阳光可以促使浮游植物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改变溶解氧条件。不同的底质影响底栖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从而影响污染物质的分解。 水体的自净作用常以生物自净过程为主,生物体在水体自净作用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但是,水对有机氯农药、合成洗涤剂、多氯联苯等物质以及其它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的自净能力是极有限的。 二、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定性分析 1.物理自净能力 物理自净是指污染物在水体中通过混合、稀释、扩散、挥发、沉淀等作用,使水体得到一定程度净化的过程。物理自净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污染物自身的物理

最新整理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河流污染与自净(6)

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河流污染与自净(6) 2.河流的生化自净和氧垂曲线模型 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逐渐氧化分解为无机物质,从而使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大大减少的过程就是水体的生化自净作用。 生化自净作用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所消耗的氧如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生化自净过程就要停止,水体水质就要恶化。因此,生化自净过程实际上包括了氧的消耗(耗氧)和氧的补充(复氧)两方面的作用。 氧的消耗过程主要决定于排入水体的有机污染质的数量,也要考虑排入水体中氨氮的数量,以及废水中无机性还原物质(如S O32-)的数量。氧的补充和恢复一般有以下两个途径:①大气中的氧向含氧不足(低于饱和溶解氧)的水体扩散,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②水生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不同污染物的毒性和危害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仅用水体中某一种或几种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大小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为此,在前一章中提出可以用一些综合的水质指标,如生化需氧量B O D等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质污染的水平。B O D值

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因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生化自净过程,可以用水体的B O D值随时间的衰减变化规律来反映。 若不考虑硝化作用、底泥的分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沉降作用等,而将有机污染物的自净衰减过程简化为仅由好氧微生物参加的生化降解反应,并且认为这种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那么: 河流接受有机废水后,从受污点至下游各断面的累积耗氧量曲线、累积复氧量曲线和亏氧变化曲线(氧垂曲线)。受污染前,河水中的溶解氧几乎饱和,亏氧接近于零。在受到污染后,开始时河水中的有机物大量增加,好氧分解剧烈,耗氧速率超过复氧速率,河水中的溶解氧下降,亏氧量增加。 随着有机物因分解而减少,耗氧速率逐渐减慢,终于等于复氧速率,河水中的溶解氧达到最低点(相当于图7-2中氧垂曲线的最缺氧点,即临界点)。接着,耗氧速率低于复氧速率,河水溶解氧逐渐回升。最后,河水溶解氧恢复或接近饱和状态。当有机物污染程度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时,河流将出现无氧河段,这时开始厌氧分解,河水出现黑色,产生臭气,河流的氧垂曲线发生中

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作者:————————————————————————————————日期:

浅谈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摘要: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加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水污染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水污染现状及其危害旨在引起人们对水污染的关注,珍惜并保护水资源。 关键词:水污染、危害、治理措施 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古至今,生命的存在仍然以水作为首要条件。没有水,一切生命创造的精彩都将不复存在。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加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我国水形势亦不容乐观:通过网上搜索,我国是世界20多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21世纪将是一个水比油更宝贵的世纪,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一、水污染分类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人为污染大致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1、工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包括:汞、 镉、铅等重金属和砷的化合物以及氰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除 此之外,工业污染还有热污染。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 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2、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3、生活污染是来自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生活污水含有来自人类粪便的病原细菌和病毒,以及过量的氮和磷化合物。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近些年来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依 旧触目惊心:1、淮河水污染事件: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 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 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水经 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 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 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 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 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现居民抢

关于水污染及其生态危害论文

水污染及其生态危害 摘要: 生命来源于水,水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不可或缺,人类的经济、文化、乃至于最基本的生存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然而联合国已经警告,水将会成为继石油的下一个危机。很多时候人类已经认识到水危机的到来,然而更多的不是节约或补救,而是继续的放之任之,一切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中心。本论文主要是结合一系列关于水污染的一些相关规章以及时事简要地探讨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危害、治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水污染、现状、成因、危害、治理 正文: 茫茫宇宙,科学家在寻找外星生命时,其中一项就是看看这个星球有没有液态水。众所周知,我们人类,和人类身边的生物,的确需要水、温度、有机化合物,这三个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人类缺水,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资源型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型缺水,其中水质性缺水(水污染)是这篇论文的主要探究方面。所谓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所谓水质性缺水,是指有可资利用的水资源,但这些水资源由于受到各种污染,致使水质恶化不能使用而缺水。本论文将就对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危害、治理共四个方面作出简单的探究。 一、我国水环境的前景令人担忧。 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全球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并且居民所患的疾病中,大约80%直接或间接与饮用水不合格有关。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不容乐观,2008

关于水污染及其危害的分析

关于水污染及其危害的分析 执笔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高一(12)班史文昊 内容提要:多年来,中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水资源危机是继石油危机以后,在二十一世纪最有可能出现的危机。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拯救我们身边的水,别让最后一滴水变成我们的眼泪!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水污染的现象尤为突出。我们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了拥有洁净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当从现在做起,不然的话,将会爆发一场可怕的灾难!本组成员决定就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方案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我国的水资源污染: (一)水资源现状 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惩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中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关于水污染 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1)水污染分类: 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某些有害的物质(如:农药、化肥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进入水体,超过其自净能力,引起了天然水体的物理上、化学上的变化。 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七种:即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性营养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污染和有机物与重金属污染等。而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 ①自然污染:因地质的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

水体自净的程度指标

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背景资料 各种形态的氮相互转化和氮循环的平衡变化是环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水体中氮产物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当水体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时,其中的含氮化合物由于水中微生物和氧的作用,可以逐步分解氧化为无机的氨(NH3)或铵(NH4+)、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等简单的无机氮化物。氨和铵中的氮称为氨氮;亚硝酸盐中的氮称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中的氮称为硝酸盐氮。通常把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称为三氮。这几种形态氮的含量都可以作为水质指标,分别代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各个不同阶段。在有氧条件下,氮产物的生物氧化分解一般按氨或铵、亚硝酸盐、硝酸盐的顺序进行,硝酸盐是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随着含氮化合物的逐步氧化分解,水体中的细菌和其它有机污染物也逐步分解破坏,因而达到水体的净化作用。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相对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含氮有机物污染的时间长短,对了解水体污染历史以及分解趋势和水体自净状况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见表6-1。目前应用较广的测定三氮方法是比色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氮,二磺酸酚比色法测定硝酸盐氮。

表6-1 水体中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 NH3—N NO2—N NO3—N 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 - - 清洁水 + - - 表示水体受到新近污染 + + - 水体受到污染不久,且正在分解中 - + - 污染物已正在分解,但未完全自净 - + + 污染物已基本分解完全,但未自净 - - + 污染物已无机化,水体已基本自净 + - + 有新的污染,在此前的污染物已基本自净 + + + 以前受到污染,正在自净过程,且又有新的污染物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三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测定三氮对环境化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二、仪器 (1) 玻璃蒸馏装置。 (2) 分光光度计。 (3) 电炉:220V/1KW。 (4) 比色管:50mL。 (5) 移液管:1mL、2mL、5mL,10mL,25mL。容量瓶:250mL。 三、实验步骤 (一)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1. 原理

浅谈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浅谈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摘要: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加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水污染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水污染现状及其危害旨在引起人们对水污染的关注,珍惜并保护水资源。 关键词:水污染、危害、治理措施 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古至今,生命的存在仍然以水作为首要条件。没有水,一切生命创造的精彩都将不复存在。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加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我国水形势亦不容乐观:通过网上搜索,我国是世界20多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21世纪将是一个水比油更宝贵的世纪,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一、水污染分类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人为污染大致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1、工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包括:汞、 镉、铅等重金属和砷的化合物以及氰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除 此之外,工业污染还有热污染。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 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2、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3、生活污染是来自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生活污水含有来自人类粪便的病原细菌和病毒,以及过量的氮和磷化合物。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近些年来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依 旧触目惊心:1、淮河水污染事件: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 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 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水经 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 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 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 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 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现居民抢

水的自净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 一、简介: 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 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 有机的自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易被氧化的有机物所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在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数小时之内即可完成。第二阶段是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随水温、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等而不同。一般要延续数天,但被生物化学氧化的物质一般在5天内可全部完成。第三阶段是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这个过程最慢,一般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二、特征: 废水或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后,就开始了自净过程。该过程由弱到强,直到趋于恒定,使水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全过程的特征是: 1)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 2)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 3)重金属一类污染物,从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 4)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不论在溶解氧富裕或缺氧条件下,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5)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 6)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7)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果是有毒的,则生物不能栖息,如不逃避就要死亡,水中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就要随之大量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有毒物质浓度或数量下降,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随之回升,最终趋于正常的生物分布。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中,如果含有机物过高,那么微生物就可以利用丰富的有机物为食料而迅速的繁殖,溶解氧随之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使纤毛虫之类的原生动物有条件取食于细菌,则细菌数量又随之减少;而纤毛虫又被轮虫、甲壳类吞食,使后者成为优势种群。有机物分解所生成的大量无机营养成分,如氮、磷等,使藻类生长旺盛,藻类旺盛又使鱼、贝类动物随之繁殖起来。 三、实现方式: 水体自净主要通过三方面作用来实现。 1、物理作用 物理作用包括可沉性固体逐渐下沉,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稀释混合,浓度逐渐降低。其中稀释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净化过程。 2、化学作用 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的

常见8类水体污染物的危害

常见8类水体污染物的危害环保知识:悬浮固体 固体物会淤塞排水道,窒息水底栖生物,破坏鱼类的产卵地。 悬浮小颗粒物会堵塞鱼类的腮,使之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颗粒物含量高时会使水中植物因见不到阳光而难以生长或死亡。 悬浮固体物会降低水质,增加净化水的难度和成本。 现代生活垃圾中的难降解固体成分(如塑料包装)进入水体之后,会使水生动物误食后死亡。 有机质和病原体(存在于食物、植物、粪便、动物尸体中的有机成分)

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危及鱼类的生存。 导致水中缺氧而使需氧微生物死亡。这类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水体的自净功能。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水体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重金属(汞、铅、镉、镍、硒、砷、铬、铊、铋、钒、金、铂、银等) 对人、畜有直接的生理毒性。 用含有重金属的水来灌溉庄稼,会使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致使农产品有毒性。 沉积到水体底部,通过水生植物或微生物进入食物链,经鱼类等水产品进入人体。

合成化学品(如:苯酚、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等) 这类合成化学品多数是难降解、对水生动物和人有毒性的物质(致癌、干扰内分泌系统、扰乱生殖行为、影响免疫系统等)。它们进入水体会危害水中生物,尤其是引起生物的繁殖行为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体的生态系统。 它们的毒性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进入其它生物体,最终进入人体。 它们污染过的水体难以被净化,使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酸性废水 降低水体的pH值,杀死幼鱼和其它水生动物种群,并使成年鱼类无法繁殖。

酸化的水体使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更易溶解于水中,这会进一步损害水体的生态系统。 酸化作用会杀死一些大型的鱼类。 酸化水体中水生生物的灭绝会使依赖它们为食物的其它物种(比如一些鸟类)的灭绝。 磷酸盐 增加水体中藻类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磷,因而引起藻类疯长。 导致水体中细菌大量繁殖。疯长的藻类死亡之后成为水体中细菌的营养,于是细菌迅速增殖。 致使鱼类死亡。大量增殖的细菌会消耗水中的氧气,水体缺氧会引起鱼类死亡。

关于水污染及其生态危害

关于水污染及其生态危害 学院:化学学院姓名:黄***均学号:2008414106 日期:2011,4,6 摘要: 生命来源于水,水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不可或缺,人类的经济、文化、乃至于最基本的生存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然而联合国已经警告,水将会成为继石油的下一个危机。很多时候人类已经认识到水危机的到来,然而更多的不是节约或补救,而是继续的放之任之,一切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中心。本论文主要是结合一系列关于水污染的一些相关规章以及时事简要地探讨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危害、治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水污染、现状、成因、危害、治理 Abspart: Life comes from water, water is indispensable to human civilization, the human economic, cultural, and even the most basic survival and other aspects can not do without water. However, the United Nations has warned that water will become the next oil crisis. Many times human beings have recognized the coming water crisis, more than savings or remedy, but to continue the release of any and all thi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center. This thesis is to combine a series of water pollution regulations, and some current affairs related to water pollution briefly discussed the status, cause, harm, governance and other aspects. keys: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s, causes and hazards, control 正文: 茫茫宇宙,科学家在寻找外星生命时,其中一项就是看看这个星球有没有液态水。众所周知,我们人类,和人类身边的生物,的确需要水、温度、有机化合物,这三个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 (1977) 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人类缺水,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资源型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型缺水,其中水质性缺水(水污染)是这篇论文的主要探究方面。所谓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所谓水质性缺水,是指有可资利用的水资源,但这些水资源由于受到各种污染,致使水质恶化不能使用而缺水。本论文将就对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危害、治理共四个方面作出简单的探究。 (1)我国水环境的前景令人担忧。 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全球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并且居民所患的疾病中,大约80%直接或间接与饮用水不合格有关。①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不容乐观,2008年,我国调查发现,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4个,占14.3%;Ⅲ类的2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