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十大文化符号
- 格式:docx
- 大小:103.49 KB
- 文档页数:6
郴州十大文化符号
一个汉字一座城。“郴”字独属郴州,在汉字里面,“郴”属专有名词,单表郴州。篆体“郴”由“林”“邑”二字组成,意谓“林中之城”。《史记》记载(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从此,“郴”字赫然纸上。
“四面青山列翠屏,草色花香尽是春。”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文人毓秀之所”,山奇水秀、人杰地灵。2200多年的历史沉淀、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郴州别样的文化魅力:既与湖湘文化一脉相承,又同岭南文化交相辉映。极大地增强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是对全市文化资源的一次深入挖掘和全面梳理。
湖南日报12月30日讯(记者白培生李秉钧)2016年12月30日,“郴州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揭晓,东江湖、苏仙岭、湘昆、湘南起义、板梁古村、中国女排腾飞之地、汝城热水温泉、矿博会、第一军规、通天玉入选。
入选符号中,除旅游景点外,还有以湘昆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湘南起义、第一军规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中国女排腾飞之地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以“矿博会”、通天玉为代表的郴州特色矿物晶体文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较强的代表性。
此次活动共征集各类文化符号线索682个,近500万人次参与,极大地增强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是对全市文化资源的一次深入挖掘和全面梳理。
湘昆,中国和湖南的戏曲文化代表作之一。来自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昆腔,中国昆曲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2001年5月,湘昆与苏昆、浙昆、京昆等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5年又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昆
湘昆,中国和湖南的戏曲文化代表作之一。来自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昆腔,中国昆曲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2001年5月,湘昆与苏昆、浙昆、京昆等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5年又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在明代传入郴州,清朝初年流行,同治、光绪年间尤为兴盛,在4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本地祁剧、湘剧及地方语言、音乐、民风民俗相糅合,形成了既保持原精髓又别具湘南泥土气息、辣味十足的新昆腔——湘昆。
湖南省昆剧团,全国六大昆剧院团之一,是中南乃至西南唯一的专业昆剧艺术表演团体。前身为桂阳州土昆、嘉禾县昆曲学员训练班、郴州专区湘昆剧团,1955年发现于嘉禾县,1956年戏剧大师梅兰芳提出“湘昆”概念,1964年改名为湖
南省昆剧团。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亲题团名,众多昆曲前辈、名师莅临郴州指导、交流。建团以来,先后发掘、创作、演出了大戏60多本,折子戏200多折,屡斩大奖,有3人荣获得戏剧梅花奖,“兰花奖”“芙蓉奖”“小梅花”等省部级大奖获得者近40人。剧团多次进京、赴港澳台地区演出,出访日本、菲律宾、新加坡、英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成为一张推介郴州、宣传湖南、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美名片。
东江湖
东江湖,南岭山水生态文化、旅游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处资兴市境内,是湖南省目前唯一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东江为湘水一级支流耒水上游,传说神农炎帝“作耒耜于郴州之耒山”,从汝城耒山流出耒水,现代截断耒水发电,庞大的东江湖由此而成。东江湖四面群山环抱,湖面烟波浩渺,湖水晶莹透澈,港湾交叉纵横,岛屿星罗棋布,湖面面积160平方公里,蓄水量81.2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洞庭湖蓄水量,水质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是国家水上训练基地之一。
东江湖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既融山的隽秀、水的神韵,又具南国秀色、禀历史文明。雾漫小东江、东江漂流、东江水电站大坝、龙景峡谷等自然景观遍布湖区,奇石馆、摄影艺术馆、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寿佛寺、环湖旅游公路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道教名胜兜率岩、龙景峡谷流传神农炎帝的传说、遗迹。
东江湖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摄影创作基地,国内外知名的体验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的旅游目的地。
“第一军规”
“第一军规”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色文化符号。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官兵、军民团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同志率部接应湘南起义,在桂东县沙田墟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红军移师赣南、闽西后,又增加了两项: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与朱德会师井冈山后,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以训令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
“第一军规”颁布地旧址位于桂东县沙田镇,包括颁布旧址、第一军规广场、毛泽东同志住宿和拟就军规的万寿宫、同益店、工农革命军活动旧址,197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评为“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修订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第一军规对于今天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全面从严治理,仍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
苏仙岭,郴州旅游文化、山林文化的典型,承载仙灵文化、宗教文化、古典诗词文化、名人文化等。位于苏仙区城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区主体,因西汉中医苏耽于此诞生、修道、传说升仙而得名,自古享有道教“天下第十八福地”和“湘南胜地”的美誉,是郴州作为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
景区内万木葱茏,岚雾清绕,名人遗迹、文物众多。苏耽孝母、预测瘟疫以橘叶井泉救民的事迹,经唐宋皇帝敕封仙号,遂名苏仙岭;“橘井泉香”的典故,为中华预防医学开端。杜甫、王昌龄、刘禹锡、柳宗元、秦观、蒲松龄等历代名家,围绕“苏仙传说”留下了大量诗词。岭上有桃花居、白鹿洞、景星观、望母云松等景观。顶峰苏仙观始建于唐代,古朴典雅,临崖而建。山腰景星观建筑简朴淡雅,韩愈仰慕其住持写下传世散文《送廖道士序》。镌刻于山麓白鹿洞石壁的“三绝碑”,以其声名显赫、艺术造诣精深,列为中国十大“三绝碑”之首。徐霞客专门寻游苏仙岭,将其列为“郴州九仙二佛之地”首席。“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幽居苏仙观,留下“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遗恨。岭中摩崖石刻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苏仙传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南起义纪念塔
湘南起义,红色文化经典。朱德、陈毅在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领起义军余部辗转湘南,1928年初同中共湘南特委在郴发动领导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农武装起义。在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建立中共第一个地区级苏维埃政权和8个县级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四师、第七师3个师和3个团的革命武装。革命风暴波及湘南、粤北、赣南20多个县,百万群众奋起,打土豪、分田地,开展了农村武装割据和土地革命运动。
在强敌压境南北夹击之际,朱德果断率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井冈山,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共同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