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美国现代质量管理协会主席哈林顿这样描写过:现在世界上进行着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不是一场使用枪炮的流血战争,而是一场商业战,这场战争的主要武器就是质量。谁的质量好,谁就能赢得这场战争。

我国自建国初期就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第七次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是:“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社会发展到今天,质量成了热点,成了追求,成了衡量和鉴定一切的总标准。

邓小平同志说:“工业生产,包括出口产品,中心是要抓产品质量,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党的第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少企业产品质量低劣,必须认识到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质;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样反映了这个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生存。

可见,质量成了当代追求和竞争的焦点。概括起来就是: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竞争。“市场”实际上也是我们自己设计规划出来的。[page] 那么,质量的当代内容是什么呢?即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产品质量是靠工作质量及生活质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工作质量又与生活质量有直接关系——没有良好的生活质量(政治局面、企业状态、工作环境、培训条件及政策、规章制度、待遇、劳保、奖惩和民主管理等等),就没有良好的工作质量。同理,没有良好的工作质量(素质及社会对企业的责任感等)产品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可以说,产品质量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质量的结晶;生活质量则是培育工作质量的土地,于是构成了如下的关系式:

生活质量= 工作质量 + 产品质量以质量求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稳定之路。“质量决定效益”已成为国际上的定论,然而在我国开放之初,却还有一小部分企业尚不清楚质量与效益的因果关系,朦朦胧胧地运用着五种求效益方式,即:向速度要效益;以数量谋效益;将低劣混效益;用假冒骗效益;以质量求效益。在某种情况下,上述五种方式均能取得本部门的经济效益,可前四种是不稳定的,而且有损社会的效益,最终将企业前途断送。只有“以质量求效益”才是唯一稳定有效的手段。

众所周知,30年代——美国质量;80年代——日本质量。在30年代,美国产品的质量很高,畅销全世界,经济效益极好,美国人富得流油。对比之下,日本产品质量很差,经济效益不佳,为了寻找出路,发动了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全面破产,194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0美元,后来美国人戴明博士帮助日本重振经济,从抓质量入手,推行了“重质量,重视企业信誉,以质量上的优势来保持经济上的优势”这一经济战略。与此同时,日本为了民族生存也提出了“以质量打开市场”和“用户是帝王”等口号,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在80年代出现了奇迹——高质量的日本产品占领了国际市场,压倒了美国,于是1981年日本人均生产总值由20美元跃为12000

美元,增长了约600倍。[page]

日本的奇迹是,质量越好,成本越低,销路越广,效益越高。由于日本掌握了威力最大的当代战略武器——质量,其攻势越来越猛,优质低价的产品大有攻占美国全境之势,迫使美国多次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限制进口)。实际上贸易保护政策是行不通的,不仅外国人反对,美国人也反对。于是美国被迫“向日本投降”——派人去日本考察学习,并请戴明博士出山重振本国经济,提出了“质量要革命”的口号,这事实证明了“质量决定效益”的可信性。也得出了如下关系式:

质量信誉、发展、效益

我们完全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没有质量便没有一切。所谓质量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对质量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作用程度。也就是在生产和经营中完善产品质量以及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看法和态度。质量意识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是企业的一种潜力和潜能。同时,也是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结晶。质量意识的形成和增强需要一个过程,有人概括为:“模糊”阶段,“明白”阶段,“行动”阶段和“自觉”阶段。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正处在“明白”和初级的“行动”阶段,还须努力达到真正的“行动”阶段以至“自觉”阶段。到那时“产品质量”就会稳定而有序地保障。以上仅仅是基本的质量意识,更高的质量意识则是:以技术为基础,以市场为目标的进行不断开发、提高、力争创出一流的新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