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学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9
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学
斯霞
教学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
作为教师,当然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让孩子在老师不教他时,他仍然知道怎样去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去学习,老师就必须教给他学习方法。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不可能一辈子跟着老师学,他总是要走出校门的。学校教给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要靠自己去获取。而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一生的精神生活以致学术水平、工作成就,都有很大影响。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小学阶段,不仅是他们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而且也是掌握良好学习方法的重要阶段。这里的“小学阶段”,包括小学低年级阶段。有的同志认为高年级才能谈到学习方法研究、学习方法指导,低年级还谈不到。我不这样看。我认为孩子一开始学习,就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老师也就要解决学习方法指导问题。就是儿童做游戏,也有个怎么玩的问题;娃娃学电脑,也要掌握怎么打的问题。不能因为他们年纪小,就不告诉他们怎么玩、怎么打。可以说,学习方法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是同时存在的,不是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就是按照错误的方法学习,问题在于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是自觉还是不自觉。
我教过的许多学生,对我在低年级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多年来还都记忆犹新。一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给我来信这样说:“在小学里老师常对我们说字是写给别人看的,要写得端正、清楚、正确,做到横平竖直;写信写文章也都是写给别人看的,也要写清楚明白,有条理有层次。一年级时老师让我们先说后写,就是从说话到写话到作文。‘文革’前我们在小学里只读到三年级就‘停课闹革命’了。我们到农村插队时,凡是出黑板报、写总结都由我们担任,完全靠
小学里的基础打得扎实,学到了一些学习方法,知道如何查字典,如何作文,才能胜任工作。”这说明教会低年级学生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当然,在小学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不是说要给小学生搞专门的学习方法讲座,讲多少理论,而是要将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之中,并且要同正确学习态度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很难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想就自己在备课、上课以及辅导中如何注意学习方法指导谈点体会。
一、备课时要考虑学生如何容易学
作为老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更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多想想,学生怎样学才易于接受。语文第一册《我们爱老师》一课,全文只有三句话。其中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重点也是难点。这句话比较抽象,一年级小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在备课时就考虑事先带领学生到公园去,参观园丁是怎样辛勤劳动培育花草树木的,使他们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再联系老师平时做哪些工作,怎样为学生健康成长操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跟园丁一样辛勤。虽然出去参观看起来多费些时间,但这样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学得活、印象深、效果好。
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文中的科学知识点是学生的兴趣点,容易激起思考、提问,是形成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好问——的契机;老师在备课时自己首先要对这些知识点弄清楚,才能因势利导,让学生得到知识与学习方法上的满足。第四册的《野兔》一课,讲的是一只野兔与老鹰搏斗的奇异情景。野兔用巧妙的办法踢死了老鹰。在备课时,我们同年级的老师都觉得奇怪,不大相信,连老师都不大相信,可想而知,学生更会在这方面有疑问了。所以,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专门到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请教,并亲眼看到野兔踢老鹰的标本,这才相信课文讲的确是事实,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写得生动。从后来上课的情况看,果然学生先是觉得有趣,渐渐又觉得不太可能,待老师讲到自己的认识过程后,他们不仅对课文内容理解了,而且也学习了老师掌握知识好问的态度与方法,学习中有了问题,都能及时提出。有一次上二年级《蜘蛛》一课,我讲了蜘蛛怎样
捉飞虫和甲虫的事。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有个学生举手问:“蜘蛛的网有粘性,能粘住飞虫、甲虫。那么,它自己在网上爬来爬去,怎么不会被粘住呢?”这个问题我还没想到,但我是鼓励学生好问的,能把老师问住,是教育的成功,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实在又是大家还没有想到的问题。同时,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回答?”结果被一位看过《动脑筋爷爷》的同学回答出来了。原来蜘蛛身上有油,不会被粘住。这堂课我既表扬了好问的同学,又表扬了爱看课外书的同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件事也启发了我,即备课时要力求对科学知识点弄清楚、弄明白,尽量做到胸有成竹,以正确引导学生思考与发问;同时又要认识到老师的局限性,对学生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也能给予欢迎,并鼓励大家与老师一道来探寻科学的奥妙,使学生经过这种气氛的熏陶和方法上的训练,培养起不断追求新知的好奇心。
备课中我还注意考虑教给学生前后知识如何联系贯通,培养他们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我在接一个班的语文课时,总习惯把前后年级的教材都拿出来看看。特别是教材修订过我更注意这样做,以便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今后一个阶段要学习什么,帮他们把知识串起来。我备课时就注意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多次训练,让学生掌握前后连贯的系统学习方法。例如,在教第六册的《列宁和卫兵》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过去学过哪些有关列宁的课文?”上课这么一问,学生的小脑袋都动了起来,举手踊跃,有的说一年级学过列宁认真学习的故事,列宁诚实的故事,有的说二年级学过列宁在坐牢时仍然坚持写作指导革命斗争的故事,三年级还学过列宁在中学时代怎样作文的故事。待学生回答后我再说:“今天学习的《列宁和卫兵》,讲的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呢?请你们默读课文。”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复习了旧课,进入了新课。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养成了习惯,拿到一篇新课文,不待我问,他们就会说出这篇课文同哪学期学的哪篇课文有关,知识得到贯通、积累。
要考虑学生如何学,关键是要了解学生,备课不能光备教材。有时备到课文中一些词句,我也吃不准学生是否已经懂了,哪些该不讲或少讲,哪些地方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