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大理,位于云南中部偏西,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海拔约为2090米,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大理州共有12个县市,其中有3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大理的旅游业是起步比较早的,先后获得了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城市”的称号。2010年4月又被评选为“国际文化休闲旅游魅力城市”。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大理旅游资源的分布:
从大理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500个旅游资源点在大理州12个县市境内均有分布。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大理市在全州12个县市中都位居第1位,且优势明显。根据大理州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整个大理州范围划分为5个旅游资源大区。
中部旅游资源区范围为整个大理市,旅游资源分布密集,旅游基础设施完备,主要优势旅游资源有苍山洱海自然风光、大理古城历史文化、喜洲白族村落、下关现代城市设施等,可开展山水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购物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属于多功能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旅游形象的支撑性区域。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产品成熟且知名度高,既是大理州的旅游中心,也是滇西北的重要旅游区和云南省旅游发达地区之一。
东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宾川、祥云2县,交通条件优越,是大理州的东大门。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宗教建筑与宗教文化,其中宾川鸡足山被称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可开展宗教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等,属于大理州佛教历史文化最为深厚和佛教文化遗迹较为集中的佛教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弥渡、巍山、南涧3县,既是大理南诏国的发祥地,保留有完整的古城风貌,又拥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同时澜沧江上的小湾电站亦分布于此区。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彝族风情、巍山古城、道教建筑、民族风情、森林生态、水电奇观等,是云南省道教建筑、彝族风情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属于以民俗、宗教、水电为主体的大理南诏文化和水电工业旅游区,为大理州旅游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西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云龙、漾濞、永平3县,东接苍山西坡,西邻澜沧江,高山与深谷相间,拥有诺邓村、天池、宝台山、曲峒小镇、石门关、苍山西坡大花园等景区,适合于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科考探险旅游,属于地文景观、河流风光、动植物资源交错分布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为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鹤庆、剑川、洱源三县,并与丽江市、怒江州接壤,是经丽江、迪庆抵达西藏至印度的北大门,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水域风光、宗教建筑、温泉资源、白族风情、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属于高原水乡、温泉资源与特产购物相结合的白族风情旅游区,是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旅游资源特色
1、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大理州地形地貌复杂,山脉河川壮丽,气候温暖如春,自然风光迷人。境内有以苍山、鸡足山、石宝山、巍宝山、水目山等为代表的绵延群山;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的河流分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水系;有以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等为代表的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洱海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境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主要植被类型有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类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灌丛、干热河谷灌丛、高原湖泊水生植被6类;由于大理州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南面山峦较低矮,易受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等地暖湿气流的影响,加之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等高原湖泊对其温度、湿度的自然调节,因此具有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形成“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的宜人气候,成为闻名遐迩的四季旅游胜地。
2、沉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大理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极为浓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就有白族、彝族的先民繁衍生息,是云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这里设置了叶榆(大理)、云南(祥云)、邪龙(巍山)、比苏(云龙)4县。唐宋时期,大理地区先后出现了南诏国、大理国,相继延
续了600多年。在此期间,大理国都城不仅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当时的世界大城市之一。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创造了独特的本主文化,还吸收了秦蜀文化、古越文化、荆楚文化、吐蕃文化和古印度文化,特别是接受了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最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理白族文化,因此历史学家称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全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个,以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石钟山石窟、南诏铁柱等为代表的历史遗迹,为研究大理乃至云南省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因而大理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
3、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大理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2009年全州总人口34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5.37万人,占总人口的49.99%;其中白族人口111.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3.35%。全州除汉族外,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阿昌、傣、壮、藏、布朗、拉祜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哈尼、佤、景颇、瑶、怒、普米、蒙古、独龙等9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州境内。因此,大理州20余个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文化、艺术、宗教为一体,迷人的传说、奇异的风俗、独特的民居与绮丽动人的风光交相辉映,使大理州具有开发多层次、多样性民族风情旅游项目的广阔前景和深厚潜力。
4、古悠壮丽的古城景观大理州是云南省古城最多的地州,全省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州就有两座。现存大理古城修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清代进行了扩建,近期又进行了修复。古城为棋盘式建筑,城内从南至北5条街,从东到西8条街,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四门,城方如印,中建星拱楼,明代徐霞客记曰:“蒙化城甚整……城中居庐亦甚盛”,城内街道井然,保持了传统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城内有文庙、关帝庙、文昌宫、文华书院、冰泉庵、等觉宫等古代建筑。此外,还有太和城遗址、羊苴咩城遗址、大厘城遗址、喜洲民居建筑、周城、三塔等古代建筑遗迹,使大理州成为全国30个少数名族自治州中文物古迹最多的一个民族自治州。
5、名品荟萃的丰富特产大理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地方名特产品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理石因大理而得名,“彩花”、“苍白玉”等大理石品种为大理所独有,名扬海外;白族手工“扎染”、刺绣织品、少数名族服饰特色鲜明,色彩美丽;剑川木雕工艺品、仿古家具、木雕建筑等驰名中外;鹤庆金银饰品、工艺品、生产用品等工艺精湛,民族特色突出。此外,洱源雕梅、邓川乳扇、弥渡卷蹄、鹤庆火腿、漾濞核桃、宾川柑橘、弥渡和祥云反季蔬菜、剑川杂粮等均品质优良,风味突出,享誉全省。大理州的名特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花色品种繁多、工艺水平精湛、物美价廉等特点。这些地方名特产品,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呢,大理还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大理地处滇西要冲,是“西南丝绸之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历史上就是滇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214国道和320国道在这里交汇,将滇西8个地(州)连为一体,使大理成为云南西出缅甸,北上川藏,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滇西中心城市。
大理旅游业,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就大力实施“以旅活市”战略。通过努力,大理旅游业从一般“接待型”到“支柱产业型”转变升级。2011年2月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95.16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29581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7.52亿元。旅游者接待量和旅游社会总收入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为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旅游交通——建成并开通国内多条航线的机场和大理至昆明铁路专线,修通了大理至昆明、大理至保山的高等级公路、大理至丽江的旅游公路,环洱海旅游公路,修建了苍山索道、洱海航运码头,开辟了旅游专线。目前,全市有750辆旅游客车,800余辆出租车及游船41艘(其中5艘豪华旅游船,小船36艘)。形成了集航空、铁路、公路、洱海航运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
旅游接待——有旅游餐馆260多家,旅游星级饭店69家(星级饭店房间数5877间)旅馆、客栈、招待所600多家,旅行社23家(从业人员345人),同时还实现规模经营,2002年9月26日正式组建成立了大理旅游集团公司,全市旅游团队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从1980年接待国内旅游团队22个,发展至2008年接待国内外旅游团队9万多个,旅游从业人员发展到10多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3.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