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
- 格式:doc
- 大小:105.05 KB
- 文档页数:7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1. 环境:环境指的是生物或非生物要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气候、土壤、水、动植物、微生物等要素。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性单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存在的地理区域。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的总和,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污染:污染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对生物体、物体或者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能量、噪声等,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情况下,不会威胁到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发展方式。
二、环境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在能量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各种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4. 损害生态环境和生物环境调控: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对生物环境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环境调控措施。
5. 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6. 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对环境的影响。
7.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寻找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方式。
三、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种群都在特定生态位上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环境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而人工生态系统则包括农田、城市公园等。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能流:生态能流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组织或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个体的过程。
能量通过食物链的层层传递,最终转化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越高,说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越强。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3. 营养循环:营养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元素循环利用的过程。
常见的营养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介质之间不断转化,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平衡。
4. 群落结构:群落是指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由一群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类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个体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了解群落结构可以揭示群落内种间关系以及环境对群落的影响。
二、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生态系统运作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常见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pH值等。
这些因子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体代谢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不同物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可以促进或抑制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于植物的水分供应和蒸腾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昆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3.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光线的强弱程度。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也会影响其他生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环境生态学名词解释
1.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2. 生态系统:由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3.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互相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4. 生态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一种特定的生存角色。
5. 食物链:描述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一条链接,表现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6. 生态足迹:反映个体、社会或国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消耗和负荷,是评估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7. 行为生态学:研究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8. 景观生态学:研究不同尺度上景观结构、功能、过程及其影响的学科。
9. 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承受人类活动或自然影响的能力,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概念之一。
10. 生态恢复:指通过科学手段,使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重新达到稳定的过程。
谈谈对环境生态学的认识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与背景1.1 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以及环境对生物群落、种群和个体的影响。
通过研究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生态学旨在提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依据。
1.2 环境生态学的背景与重要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严重威胁,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
环境生态学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和恢复我们的生态环境。
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1 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
通过对人类活动、工业生产、建设项目等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同时,环境监测则是对环境中各种因子进行长期、系统、定点的观测和测量,以便及时掌握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演变规律。
2.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环境生态学还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种群和个体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因此,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恢复和保护很重要。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也是环境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环境生态学研究如何保护和恢复受威胁物种、生态系统以及生态过程,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三、环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3.1 研究方法环境生态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
其中包括野外观察和实验、模型建立与模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寄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之协调发展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城市环境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1.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为基础的城市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调控3.城市人口的结构、密度、变化速率和空间分布,以及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4.城市物流与能留的特征和速率5.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的关系6.城市环境质量与居民健康的关系、社会环境对居民的影响7.城市生态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条件8.城市的景观和美学环境9.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规划,城市各环境质量与标准10.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类环境从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聚落环境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构成人类生存环境整体和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机泵物质组分。
环江要素的基本属性:1.最小因子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互相联系及互相依存环境的功能:1.空间功能2.营养功能3.调节功能环境的特性:1.环境自身的特性:a.环境平衡b.复杂性导致稳定性c.子系统的协同作用2.环境对于干扰所具有的特性:a.整体性b.有限性c.自净性d.不可逆性e.隐显性f.持续性g.灾害放大性第一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产生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之为温室效应。
水污染水本身具有自净能力,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体会丧失其使用价值,称为水污染。
环境生态学;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学;也不同于只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或以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和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⒈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⒉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⒊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⒋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趋势⒈干扰和受害生态系统特征的判断⒉受害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途径⒊重视生态规划⒋积极参与区域污染治理⒌量化工程成功与否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生物入侵的危害(1)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2)摧毁生态系统(3)危害生物多样性(4)影响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其可大可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
它注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作用,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多级利用,使农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其突出优点是: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的发病率。
生态工程的意义1.解决人类面临环境恶化的状况,提高现有生产空间的效率;2.避免生态资源的巨大浪费,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策略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
大一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环境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大一的学习中,环境生态学通常是生态学这门学科的入门课程,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始于20世纪初的欧洲。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不同的理论逐渐形成,如生态位理论、能量流、物质循环等。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个功能性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态群落)、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和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3. 近代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中一些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污染和土壤退化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4.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它包括生物圈中的物质流动、循环和储存。
主要有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物质循环对维持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5.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能量在生物体之间通过捕食关系传递。
能量流动遵循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其中植物具有最高的能量捕获能力。
6. 种群与生态位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的集合。
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环境因素对物种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生态位是一种描述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的概念。
7. 群落生态学群落是一组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群落生态学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位分割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于了解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8.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是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森林砍伐、工厂污染和城市化过程等,都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9.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在解决环境问题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研究,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维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综合性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所有的生物、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生态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包括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化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它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性。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演替等方面的内容。
2.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气候变化、能源消耗等方面。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3.生态修复和重建生态修复和重建是指通过调整、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恢复或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修复和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并应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
三、环境生态学的方法手段环境生态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包括野外调查、实验、模拟、数值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野外调查了解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特征和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2.实验:环境生态学的实验主要包括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通过实验可以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
3.模拟: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掌握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性,从而研究环境生态系统的演变。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填空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2.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娑;不同于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判断题1.广义上,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简答题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干扰后,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和变化。
环境生态学将研究:这一过程有哪些内在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如何相互作用;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其如何影响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②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评价受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退化特征,这些退化的生态学效应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危害性程度如何等。
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是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判断常用的4个基本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几种方法的结合。
③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会产生不同生态效应。
环境生态学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和方式,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如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等。
④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单纯依靠工程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被实践证明不可行。
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
依据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环境问题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或工程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复习题一、术语解释1、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
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主导因子作用在各种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也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3、指示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过程中,各物种都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
因此,可根据生物的表现,指示环境的变化。
用于指示环境状况或环境变化的生物称为指示生物。
4、食物链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传递,各种生物按食物关系排列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顺序。
5、生物种形态相似、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种。
6、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也是有阶段性的。
7、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8、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链的,营养级常错综复杂,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
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9、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
10、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11、生物内稳态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环境生态学论文引言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包括气候变化、陆地利用变化、物种灭绝等。
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成为当前环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讨论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融合了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它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物种的适应性、种群的动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
环境生态学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种群和生态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物种的分布与丰度、种群的增长与消亡、能量与物质的流动等生态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策略。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其中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空间格局,而生态系统的功能则体现了其对环境的利用和响应能力。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如何影响其功能,并探讨了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这些研究对于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过程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和物质的流动等基本生态现象。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这些生态过程的机制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是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了解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
环境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生态学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在生态学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一个生物体所处的周围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环境对生物体的发展和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讨论环境在生态学中的概念以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生物体所构成的总和。
它包括了生物居住的地理区域,以及其中所含的空气、水、土壤以及其他生物个体等。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
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之前就存在的环境条件,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个体等。
这些自然环境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 人为环境:人为环境是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环境条件。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环境、工业活动所带来的工业环境等。
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对生物体的影响也与自然环境不同。
二、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生物体的生存、发展和繁衍等多个层面。
1. 生物体的适应性:环境对生物体的要求不同,生物体需要通过适应性来适应环境的要求。
例如,一些动物有特殊的适应性,可以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如企鹅在极寒的南极洲。
2. 生物多样性: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生物种类,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并且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3. 环境污染和破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逐渐加剧。
例如,工业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物体所处的环境,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环境对生物体的负面影响。
1. 减少污染:人们需要控制和减少工业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2. 生态恢复: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人们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恢复。
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旨在理解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以下是对环境生态学的一些认识: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环境生态学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生物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水源等,而生物的行为和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如物种的竞争、食物链的传递等。
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环境生态学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它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生态学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包括不同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空间分布,而功能则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过程。
4.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环境生态学研究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这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污染等因素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物对这些变化的适应与响应机制。
5.人类活动与环境影响:环境生态学还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活动等对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挑战。
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强调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研究、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福祉的提高。
环境生态学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环境生态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3.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4.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5.生态监测: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干扰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监测与评价环境质量的一套方法和技术体系,是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指示生物法:是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7.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9.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一个群落自身所经历的发育,即群落由发育初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的变化。
同时在一定的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10.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是若干类型系统的组合,其数据的空间尺度要比生态系统大,主要是气候、地形、群落与生态系统、土壤物理特征、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分布等。
11.生态系统服务: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有形的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12.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环境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13.生态力:是指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即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
14.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二、填空题1.五大圈层是什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
2.信息传递包括哪四种——物理信息及其传递、化学信息及其传递、行为信息及其传递、营养信息及其传递。
3.指示生物法有哪四种——(1)现场比较评比法适用于植物或运动性很小的生物;(2)栽培或饲养比较试验法适用于动、植物;(3)人工熏气法动、植物均适用;(4)浸蘸法。
4.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哪三类——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地理分布。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哪些——公平性原则,合理需求原则,和谐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6.种群密度的四个参数——出生率、死亡率、牵出率、迁入率。
7.生态因子作用包括哪五个方面——光、温度、水、大气、土壤。
三、简答题1.生态监测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样本容量应满足统计学要求。
(2)要定期,定点连续观测。
(3)综合分析。
(4)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城市热岛效应是什么?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3.光的生态作用是什么?答:(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1)光强与植物。
光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很大。
(2)光强与动物。
光照强度与很多动物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1)植物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反射投射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不同的。
(2)可见光对动物的生殖,体色变化,迁徙,羽毛更换,生长和发育都有影响。
(3)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1)植物的光周期。
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形成了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2)动物的光周期。
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徙、生殖、换毛等生命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
4.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定义: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
是指代内和代际机会选择的公平性。
(2)合理需求原则。
这就要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来满足,立足于人的合理需求而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前提,发展和需求要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3)和谐性原则。
人类必须与自然共同协调才能持续生存和共同繁荣。
(4)持续性原则。
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器生存率的能力。
5.干扰生态学的意义是什么?答:(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
(3)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6.生态工程的定义和作用?答:定义: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工艺生产系统。
作用:(1)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7.酸雨的定义和危害答:定义: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
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叫酸雨。
危害:(1)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
它能使湖泊河流酸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
(2)使土壤酸性化,破坏土壤,同时本酸化会导致有毒金属(汞和铝等)从土壤和沉积物中释放出来,影响树木的生长,危害农作物。
(3)破坏城市建筑物、机器、桥梁;腐蚀名胜古迹及雕塑。
(4)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8.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以及国际社会控制变暖的行动是什么?答:措施:(1)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2)加大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3)发展电动汽车,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4)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5)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6)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7)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
国际控制变暖的行动:(1)1988年联合国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负责分析和报告关于全球变暖的科研成果。
(2)1992年,世界各国首脑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
在峰会上,154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但它并没有为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3)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到2012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比1990年减少约5%。
包括美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4)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5)2007年12月15日下午,经过持续十多天的马拉松式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通过名为“巴厘路线图”的决议。
“巴厘岛路线图”规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达成一份新协议。
新协议将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2012年到期后生效。
(6)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5次缔约方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四、问答题顶级群落各种学说不同点在哪?答:顶级群落:随着群落演替的进展,最后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阶段,称之为顶级群落。
演替顶级学说理论包括单元顶级轮、多元顶级论和顶级-格局学说。
单元顶级论: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 认为,在同一气候,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最终都能形成一个与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包括气候顶级和各类前顶级。
多元顶级论:多元顶级理论由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 提出。
该学说认为,某一气候区域的物理环境远不是同一的,因此在该气候区域内的不同生境中就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
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在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终点。
顶级-格局学假说说:Whittaker 认为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变化的。
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级群落,如气候顶级,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的而是连续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级类型,构成一个顶级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
各种学说的不同点:(1)单元顶级论认为,只有气候因素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其他的因素都是第二位的,但可以阻止群落像气候顶级发展;多元顶级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级的形成。
(2)单元顶级理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级;而多元顶级理论不认为所有群落都会趋于一个顶级。
(3)顶级-格局论是多元顶级论的变形,与多元顶级论不同的是,多元顶级论认为的顶级群落的形成是离散状态的;而顶级-格局论认为顶级群落的形成是连续的。
1.生物入侵的定义和途径有哪些?答: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总体来看,生物入侵的渠道包括以下三种:(1)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2)无意引进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3)有意引进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2.生态系统基本原理包括哪些?答:(1)系统开放原理。
生态系统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可持续性系统都必须是开放的系统,都必须有外熵流的输入,否则系统会走向无序,直至崩溃。
(2)相生相克原理。
自然界中的各类生物间,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
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和特征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而物质的在生态系统中是多级和反复利用的。
(4)生态平衡与耐受极限原理。
任何系统对外界的干扰耐受都是有极限的,超过这个极限,系统就会受到破坏甚至崩溃,即系统反馈调节功能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