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发动机教案配气机构

汽车发动机教案配气机构

汽车发动机教案配气机构
汽车发动机教案配气机构

汽车发动机教案配气机构

汽车发动机教案

关于教案的几点说明:

1、本教案主要着重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的具体内容则主要体

现于课件中。

2、本教案中的教学方法设计内容用红色字体表示,以区别于一般课程

内容。

3、由于本课程由多从头到教师讲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对教学重点难

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对难点的突破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体现于教案开头之“难点突破方法栏”中。

4、对教学重点的强调由于不同教师根据各自的授课特点采用的方法

不尽相同,教案中未体现。

《汽车发动机》教案

学科汽车发动机原理

(汽车构造)课

第三章、配气机构

班级

人数39

授课时数2课时授课类型理论棵周次第六周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基本原理,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配气机构的检查调整。

【难点突破】

不针对具体机型讲授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让学生掌握气门间隙调

整的基本原则和通用方法,使学生不是仅能对实验中接触的机型进行

气门间隙的调整操作,而是能对将来遇到的所有留气门间隙的机型都

能按通用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自主分析找到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那

么,学生将来对全世界所有机型进行气门间隙调整时需要的仅仅是具

体机型的调整数据,而不需要通过技术资料查找调整方法。)【授课类型】

现场课(或将实物教具带入教室讲授)

教学重点

气门间隙及其变化、气门组零件的结构、气门传动组各主要

零件的结构、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配气相位及其作用、气门组零件锁定于气缸盖上的原理。

教具1、硬件:多

媒体电脑系

统;2、软件:

PowerPoint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励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适当的

时候作点拨、启发、归纳、概

括。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主动

构建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创新

意识的培养。

授课教师审签

教案内容、方法、过程

一、组织

教学

展示重难点(20分钟)

难点突破方法

二、导入

新课

◆出示标题

▲教师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学生回答

三、讲授引导(约10分钟)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

重点:气门间隙及其变化

难点:配气相位及其作用

难点突破方法:合理分析气流运动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物理知识引导分析,“气门在止点开启和关闭”与“气门早开晚关”哪个更合理?学生一旦得出了正确结论,便容易从感情上接受后面要讲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了

§3-1概述

一、配气机构的功用?

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要求,在规定的时刻(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保证进气充足,排气彻底,并保证关闭时密封严密。

二、充气效率:(不作为重点,简单描述即可)

三、配气机构的型式?

1、按气门的安装位置:气门顶置式、气门侧置式

2、按配气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凸轮轴下置式、中置式、下置式

3、按曲轴与配气凸轮轴的传动方式:齿轮传动、链条传动、同步齿形带

传动。

4、按每个气缸的气门数:二气门式、四气门式,五气门式、八气门式等。

四、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对照课件加以讲授)

五、气门间隙?

凸轮以基园部分工作时,气门尾端与气门控制元件间的间隙。

(对照课件,着重说明留气门间隙的目的,及进排气门气门间隙的差异)

教案内容、方法、过程

◆(问题式导入)

三、新课

教学

(约45分钟)<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配气相位的概念、气门重叠、进排气站的实际开闭时刻和持续时间,前已述及,进入汽缸的新气量越多,发动机的动力性越好。影响进气量饿因素很多,而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刻便是其中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研究下面的问题。

§3-2配气相位

一、配气相位的概念: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闭时刻及开启的

延续时间。

气门的开启及无效角的概念

1、进气门早开:为了消除无效角的影响,使进气开始时有较大的气门开

度。

2、进气门晚关:消除无效角的影响,并利用进气终了时气流的惯性进气。

3、排气门早开:利用废气自身的压力排气、消除无效角的影响。

4、排气门晚关:消除无效角的影响,利用排气流的惯性排气。

二、气门重叠

由于进气门早开,排气门晚关,使排气行程上止点前后,两个气门同时保持打开状态,即进排气门重叠开启,这一现象称为气门重叠,其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气门重叠角。(根据工作原理及气流流动特点,解释虽然两气门处于同时打开状态,但进气气流与排气气流不会相互窜通——课件)

三、进排气站的实际开闭时刻和持续时间

进排气门实际的开闭时刻和持续时间用图形来表示,称为配气相位图,如下图所示。

教案内容、方法、过程

【教学难点】

(活跃课堂气氛,调

动积极性)

能力培养: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约10分钟)

▲教师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学生回答

(讲授过程中,用动画展示进排气门的开闭情况,演示配气相位的变化及其含义,以加深学生理解)

气门间隙过大和过小各造成的影响?

气门间隙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间隙过小,不能完全消除弊病;间隙过大,在气门与气门座以及各传动件之间将产生撞击和响声。

进入气缸内的新气数量或称进气量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多大?

进气量越多,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和转距越大。因此,配气机构首先要保证进气充分,进气量尽可能的多;同时,废气要排除干净,因为气缸内残留的废气越多,进气量将会越少。其次,配气机构的运动件应该具有较小的质量和较大的刚度,以使配气机构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功能说明书 佛山菱电变频实业有限公司王与平 2004年3月 一、概述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一般有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电脑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组成.进气系统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进气总管、进气歧管等组成,它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提供所需空气;燃油供给系统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与供油管等组成,它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提供所需燃油;点火系统为发动机提供电火花,它由点火电子组件、点火线圈、火花塞、高压导线等组成;电脑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ECU)与各种传感器组成,它控制燃油喷射时间与喷射量以及点火时刻.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就是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得核心,它可以根据发动机得不同工况,向发动机提供最佳空燃比得混合气与最佳点火时间,使发动机始终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动机得性能(动力性、经济型、排放性)达到最佳。 汽车发动机机电子控制单元(ECU)得主要功能: 1、燃油喷射(EFI)控制 ⑴、喷油量控制 发动机控制器(ECU)将进气量与发动机负荷作为主要控制信号,以确定喷油脉冲宽度(即基本喷油量),并根据循环水温度、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尾气氧含量等信号修正喷油量,最后确定总喷油量。 ⑵、喷油正时控制 采用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得发动机,ECU除了控制喷油量外,还要根据发动机各缸得点火顺序,将喷油时间控制在最佳时刻,以使燃油充分燃烧。 ⑶、断油控制 减速断油控制:汽车在正常行驶中,驾驶员突然松开油门踏板时,ECU自动中断燃油喷射,直至发动机转速下降到设定得低转速时再恢复喷油。 超速断油控制:当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或汽车车速超过设定得最高车速时,ECU 自动中断喷油,直至发动机转速低于安全转速一定值且车速低于最高车速一定值时恢复喷油。 ⑷、燃油泵控制 当打开点火开关后,ECU控制燃油泵工作3秒钟,用于建立必要得油压。若此时发动机不起动,ECU控制燃油泵停止工作。在发动机起动与运转过程中,ECU控制燃油泵正常运转。 2、点火(ESA)控制 ⑴、点火提前角控制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检修教案第三单元配气机构

第一讲配气机构的构造 一、复习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作用及主要零件的构造 二、引入本讲内容 从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入手引出配气机构 三、配气机构的组成与作用 1、组成 气门组:气门、气门座、弹簧、导管; 气门传动组:推杆、挺杆、凸轮轴、摇臂 2、作用 按照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定时开启和关闭气门。 四、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1、气门的布置顶置式(气缸)侧置式(气缸体) 2、凸轮轴的布置上置、中置、下置 3、气门间隙 定义:发动机冷态时,气门与其传动机构中预留的、用以气门补偿受热膨胀的间隙。 0.30mm进气门:0.25 0.35mm 液力挺柱无排气门:0.3 位置:气门和摇臂间气门和凸轮间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知识性练习复习题 1:配气机构的作用是什么? 2:配气机构为什么要留气门间隙?过大过小各有什么危害?其调整方法和步骤如何? 形成性评价 利用动画、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等方法有效的完成了本讲的主要内容的讲解任务,学生能比较顺利的掌握。 第二讲配气机构的构造 教学内容配气机构的构造计划 学时 2 教学目标1、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件的结构 2、了解气缸数自动可变化机构 3、了解可变气门相位与气门升程电子控制技术

一、复习 配气机构的组成、作用、气门间隙、配气相位(画图讲解) 二、引入本讲内容 从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幻灯片)入手 三、主要零件的构造 一)、气门组 1、作用密封气门 2、气门与气门座气门:头部、杆部、头部与气门座配合的锥角:45 气门座:镶嵌式、耐磨 2、气门弹簧和气门导管弹簧使气门落座,即回位 导管起导向作用,使气门杆作直线往复运动 二)、气门传动组 1、凸轮轴 其上的凸轮使气门按发动机工作顺序和配气相位及时开闭足够的气门升程 4、挺柱传力液力挺柱的结构 5、摇臂改变运动方向和增大作用力 四、气缸数自动可变化机构简介 通过电子控制,根据汽车的行驶状况,改变发动机的排气量,使选定的气门停止工作。 五、可变气门相位与气门升程电子控制技术简介 通过电子控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负荷、水温及车速,改变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现状及趋势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现状及趋势 丁志盛叶挺宁 摘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相关技术背景、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EECS,ECU汽车发动机电喷 一、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简称EECS)通过电子控制手段对发动机点火、喷油、空气与燃油的比率、排放废气等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达到提高性能、安全、节能、降低废气排放的目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 - 燃油喷射控制; - 点火系统控制; - 怠速控制; - 尾气排放控制; - 进气控制; - 增压控制; - 失效保护; - 后备系统; - 诊断系统等功能。 另外,随着网络、集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汽车控制主要单元的EMS系统通过 CAN(Controllers Area Network)总线与其他控制系统,例如:安全系统(如ABS、牵引力电子稳定装置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底盘系统(如主动悬挂ABC(Active Body Control))、巡航控制系统(Speed Control System或Cruse Control System)以及空调、防盗、音响等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施集成优化统一控制。在不久的将来,车载通讯平台将利用现有无线通讯网络为汽车驾驶提供更广泛的咨询、娱乐等增值服务(如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涉及以下技术容: - 传感器 主要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

NO3单元三配气机构汽车构造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充气效率及配气相位的概念;理解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了解可变进气系统的工作特点;掌握配气机构总成的拆装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拆装调整发动机配气机构 素质目标: 教学 重点 配气机构总成的拆装方法教学 难点 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教学手段理实一体 实物讲解 小组讨论、协作 教学 学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单元三配气机构 〖理论知识〗 一、配气机构概述 1.充气效率 纯空气或可燃混合气充满气缸的程度常用充气效率表示,也称充气系数。充气效率指在进 气过程中,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质量与在理想状况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 的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质量之比。 2.配气机构的组成 配气机构如图3-1所示,主要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分组成。 图3-1 3.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凸轮轴旋转,凸轮的凸起部分通过挺柱、推杆和绕摇臂轴摆动的摇臂压缩气门弹簧,使气门离座,即气门开启。当凸轮凸起部分离开后,气门便在气门弹簧力的作用下而落座,即气门关闭。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气门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严密关闭。 四冲程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两周,各缸的进、排气门各开启一次,凸轮轴。 结合实物,讲解配气机构的组成。 结合动画,讲解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应只旋转一周。因此,曲轴与凸轮轴的转速之比为2∶1。 二、气门的布置位置及排列方式 1.气门的布置位置 气门的布置位置有侧置式和顶置式两种类型。 2.每缸气门数及排列方式 1)每缸两个气门方式 2)每缸四个气门方式 三、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及传动形式 1.凸轮轴的布置位置 凸轮轴的布置位置有凸轮轴下置、凸轮轴中置和凸轮轴上置三种类型,如图3-4所示。 图3-4 2.凸轮轴的传动形式 凸轮轴由曲轴带动旋转,它们之间的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及齿形带传动等几种传 动形式。如图3-6所示。 图3-6 四、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就是用曲轴转角表示进、排气门的实际开启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用曲轴转角 的环形图来表示配气相位,这种图称为配气相位图,如图3-7所示。 学生分组讨论各 种传动方式的特 点,并总结异同 点。 理解配气相位的 含义。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610976634.html,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雷朱坦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5期 【摘要】课程教学的职责就是培养人才,而教学方式就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汽车发 动机原理是我国以工程、机械或汽车等学院为主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旨在培养汽车及交通工程行业的人才,填补我国这方面人才的空缺。本文将从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概述以及国内外的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探究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本科及高职院校等毕业生的增多,人才市场正趋于饱和,为了能在毕业后的求职大军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为了能被越来越主动实践能力和个人特长的企业顺利录取,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掌握专业性知识,学校的责任也就是尽全力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人才。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改革,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增添实际经验,为之后从事汽车及交通工程类行业奠定基础。 1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及其教学现状 1.1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 汽车发动机原理是与汽车及交通工程有关的专业性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有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提高性能的有效方法、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及其特性等。此课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汽车工作原理的了解,也是为了学生能在更深入了解提高汽车工作效率相关途径之前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此课程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设置实践课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积累技术知识及实践经验。 1.2 国外教学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创新素质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在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中主要是开设自主讨论课时以及实践课时,其实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就特别重视自主讨论,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位于美国的常春藤名校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就设有七十多节学生自主讨论课。所以国外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创类活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性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会使得汽车发动机原理这一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顺利高效地进行。 1.3 国内教学现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摘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相关技术背景、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关键词: EECS,ECU汽车发动机电喷一、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简称EECS)通过电子控制手段对发动机点火、喷油、空气与燃油的比率、排放废气等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达到提高性能、安全、节能、降低废气排放的目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中国发动机论坛(XHEPPo!G - 燃油喷射控制; |柴油机|柴油机配件|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发动机测试| - 点火系统控制; - 怠速控制; - 尾气排放控制; - 进气控制; - 增压控制; - 失效保护; e - 后备系统; - 诊断系统等功能。 |柴油机|柴油机配件|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发动机测试另外,随着网络、集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汽车控制主要单元的EMS系统通过 CAN(Controllers Area Network)总线与其他控制系统,例如:安全系统(如ABS、牵引力电子稳定装置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底盘系统(如主动悬挂ABC(Active Body Control))、巡航控制系统(Speed Control System或Cruse Control System)以及空调、防盗、音响等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施集成优化统一控制。在不久的将来,车载通讯平台将利用现有无线通讯网络为汽车驾驶提供更广泛的咨询、娱乐等增值服务(如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涉及以下技术内容: - 传感器 主要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爆燃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氧传感器等。- 执行器 主要包括喷油器、点火控制模块、怠速空气控制阀以及各种电磁阀等。 - 电控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 和控制算法程序软件 其作用是通过采集各种传感器输入信号并将信号进行调理,根据发动机管理控制算法进行运算,然后输出控制信号并进行功率放大给执行器。同时检测传感器信号正常状态,出现故障时报警。 另外,为了应对汽车产业产品作为多种产品链状集成开发的特点以及快速更新的市场需求,高性能的发动机试验台架、集成开发环境工具以及测试产品耐环境性能的设备为快速开发高质量面向不同汽车发动机的管理系统产品提供保障: - 发动机试验台架 主要包括不同种类的发动机以及工况装置、测功仪、废气测量仪以及各种传感器和测量装置。 - 集成开发环境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系统 主要包括用于开发电控单元ECU 和控制算法程序软件的集成开发环境。目前,基于模型设计(Model Based Design)、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以及符合OSEK标准的实时操作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耐环境实验设备 用于元器件、产品的耐温、振动、抗干扰、防漏水、耐久性等环境试验设备。上述设施的联合使用,为开发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提供必要的联调、参数标定、性能试验、环境试验等必要条件。另外,为了适应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在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季节的车载试验需要脱离发动机试验台架并借助车载标定系统在特定环境及试验地完成,以确定相对不同区域和气候的控制参数。 二、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应用市场现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属于汽车电子领域的关键技术并占据汽车电子市场的主要份

配气机构概述教案

配气机构概述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次课的内容对汽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动手操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面学习了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作用和工作过程,通过对配气机构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的基本结构,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作用、工作过程; 2、掌握配气机构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配气机构的组成和作用,和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以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课件上的图片、动画、视频的展示,以加强学生对配气机构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了解配气机构和各部件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配气机构的组成、作用、工作过程; 配气机构的类型;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2、教学难点:配气机构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配气机构概述 复习旧课:回顾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和曲柄连杆机构相关知识,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设计意图:1)通过提问,可以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2)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发动机组成和曲柄连杆机构有关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对配气机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引入新课:在本课教学开始,利用上个环节的提问内容来引出本次课将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本次课内容的重点。 一、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 1、观看活塞连杆组相关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相关视频,问题如下:(1)、同学们从 视频中看到了什么?(2)、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组成是什么? 2、小组讨论: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功能说明书

佛山菱电变频实业有限公司王和平 2004年3月 一、概述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一般有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电脑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组成。进气系统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进气总管、进气歧管等组成,它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提供所需空气;燃油供给系统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和供油管等组成,它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提供所需燃油;点火系统为发动机提供电火花,它由点火电子组件、点火线圈、火花塞、高压导线等组成;电脑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ECU)和各种传感器组成,它控制燃油喷射时间和喷射量以及点火时刻。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是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可以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向发动机提供最佳空燃比的混合气和最佳点火时间,使发动机始终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动机的性能(动力性、经济型、排放性)达到最佳。 汽车发动机机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主要功能: 1、燃油喷射(EFI)控制 ⑴、喷油量控制

发动机控制器(ECU)将进气量和发动机负荷作为主要控制信号,以确定喷油脉冲宽度(即基本喷油量),并根据循环水温度、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尾气氧含量等信号修正喷油量,最后确定总喷油量。 ⑵、喷油正时控制 采用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ECU除了控制喷油量外,还要根据发动机各 缸的点火顺序,将喷油时间控制在最佳时刻,以使燃油充分燃烧。 ⑶、断油控制 减速断油控制:汽车在正常行驶中,驾驶员突然松开油门踏板时,ECU自动中断燃油喷射,直至发动机转速下降到设定的低转速时再恢复喷油。 超速断油控制:当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或汽车车速超过设定的最高车速时,ECU自动中断喷油,直至发动机转速低于安全转速一定值且车速低于最高车速一定值时恢复喷油。 ⑷、燃油泵控制 当打开点火开关后,ECU控制燃油泵工作3秒钟,用于建立必要的油压。若此时发动机不起动,ECU控制燃油泵停止工作。在发动机起动和运转过程中,ECU控制燃油泵正常运转。 2、点火(ESA)控制 ⑴、点火提前角控制 发动机运转时,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信号,计算相应工况下的点火提前角,并根据发动机的水温、进气温度、节气门位置、爆震信号等修正点火提前角,最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读书铸魂强体博才 XXXXXX学院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工程汽车学院汽修教研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一、课前分析 (一)生产实际分析 新发动机装配、发动机大修及气门出现异响时,都需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二)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该班学生已经完成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正确使用一些日常工具,并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及曲柄连杆机构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前两个模块的教学,该班学生在学习新课时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致,渴望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是他们的最大优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和对所学技能不愿多加练习,熟练程度不够,往往存在自以为是的误区。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学习优点和不足,在深刻分析他们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有重点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确定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结合学生情况和我校教学资源情况,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理解气门间隙的概念,领会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两次调整法进行四缸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根据与老教师的交谈、学过的学生的交流及自己教学经验,确定本次课的难点为: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我校对模块教学的要求,本次课实施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2名学生。由我负责每一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为了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本次课总体上采用边讲边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课件讲授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这个难点的理解,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彩色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结合,生动形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3.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学的内容能解决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4.口诀教学法:为了更快的使学生掌握两次调整法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教学生“双排不进、不进双排”的口诀。 5.示范操作法:在实践操作时,先由教师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领和规范,然后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 1.探究学习:研究四缸发动机曲轴布置、工作情况表、凸轮的形状等与调整气门间隙的关系,使其能够更好的领会本节的难点。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网上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汽车发动机实训教案

一、安全教育与常用工具的介绍 1、实训的目的与要求: ⑴、学生掌握安全的重要性。 ⑵、掌握各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⑶、掌握英制扳手与米制扳手的区别及单位的换算关系。 2、实训内容: (1)、由老师讲解安全内容,根据一定的案例说明安全在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由此引出在汽车维修行业的安全内容。 (2)、把实操室的工具陈列在桌上,由老师讲解各个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由老师示范一次各工具的正确使用。 3、实训设备及工具: (1)、常用工具(梅花板手、开口扳手、套筒扳手等)各一套。(2)、专用工具(机油滤清器扳手、活塞环装卸钳、火花塞套筒等)若干。 (3)、EQ1091发动机2台、普桑发动机一台、CA1091发动机2台。 4、实训方法及步骤: (1)、老师讲解 (2)、老师示范 (3)、抽部分学生检查学生了解的程度。 (4)、对部分学生的动手进行评比,提出缺点,表扬掌握好的学生。

二、发动机总体构造的认识 1、实训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各系统组成; (2)、初步认识汽车发动机主要部件的名称、外形及安装联接;(3)、初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2、实训内容 (1)、汽车发动机的整体和主要部件的认识; (2)、了解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 3、实训设备 (1)、装备齐全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各一台; (2)、拆散机件齐备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各一台; (3)、发动机及各系统的电动示教板一套。 4、实训方法及步骤 (1)、每班分成三个大组或若干小组,分三个内容进行实训:一个大组进行汽车发动机整体及外围部件认识,一个大组进行发动机内部主要部件的认识,一个大组通过电动示教板了解发动机及各系统的工作过程。 (2)、三个大组依次进行轮换,分三次完成。 (3)、课内实训时以指导老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提问进行教学互动。学生实际指认零、部件时老师可进行适当的提问。

配气机构概述 教案

配气机构概述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课的内容对汽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动手操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面学习了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作用和工作过程,通过对配气机构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的基本结构,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作用、工作过程; 2、掌握配气机构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配气机构的组成和作用,和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以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课件上的图片、动画、视频的展示,以加强学生对配气机构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了解配气机构和各部件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配气机构的组成、作用、工作过程; 配气机构的类型; 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2、教学难点:配气机构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配气机构概述 复习旧课:回顾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和曲柄连杆机构相关知识,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设计意图: 1)通过提问,可以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发动机组成和曲柄连杆机构有关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对配气机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引入新课:在本课教学开始,利用上个环节的提问内容来引出本次课将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本次课内容的重点。 一、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 1、观看活塞连杆组相关视频。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相关视频,问题如下: (1)、同学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2)、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组成是什么? 2、小组讨论: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使新鲜充量得以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气缸排出;在压缩与膨胀行程中,保证燃烧室的密封。新鲜充量对于汽油机而言是汽油和空气的棍合气,对于柴油机而言是纯空气。 功用分组 各式配气机构中,按其功用都可分为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大部分。气门组包括气门及与之相关联的零件,其组成与配气机构的型式基本无关。气门传动组、是从正时齿轮开始至推动气门动作的所有零件,其组成视配气机构的形式而有所不同,它的功用是定时驱动气门使其开闭。 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倒挂在气缸盖上,其组成如图3—1所示。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弹簧座、气门弹簧、锁片等零件;气门传动组一般由摇臂、摇臂轴、推杆、挺柱、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组成。 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的工作情况是:当气缸的工作循环需要将气门打开进行换气时,由曲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凸轮轴旋转,使凸轮轴上的凸轮凸起部分通过挺柱、推杆、调整螺钉推动摇臂摆转,摇臂的另一端便向下推开气门,同时使弹簧进一步压缩。当凸轮的凸起部分的顶点转过挺柱以后,便逐渐减小了对挺柱的推力,气门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开度逐渐减小,直至最后关闭。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气门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严密关闭。 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根据凸轮轴的位置有以下三种型式: 三种凸轮轴位置型式(1)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凸轮轴装在曲轴箱内,直接由凸轮轴正时齿轮与曲轴正时齿轮相啮合,由曲轴带动。气门传动组包括上述全部零件,其应用最为广泛。 (2)凸轮轴中置式配气机构:凸轮轴位于气缸体的上部。为了减小气门传动机构的往复运动的质量,对于高转速的发动机,可将凸轮轴的位置移到气缸体的上部,由凸轮轴经过挺柱直接驱动摇臂而省去推杆。该形式的配气机构因曲轴与凸轮轴的中心线距离较远,一般要在中间加入一个中间齿轮(惰轮)。 (3)凸轮轴上置式配气机构:凸轮轴布置在气缸盖上。凸轮轴直接通过摇臂来驱动气门,没有挺柱和推杆,使往复运动的质量大为减小,对凸轮轴和气门弹簧的要求也最低,因此它适用于高速强化发动机。 四行程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两圈,各缸的进、排气门各开启一次,即凸轮轴只转一圈,所以曲轴与凸轮轴的传动比为2:1。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精编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 元E C U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功能说明书 佛山菱电变频实业有限公司王和平

2004年3月 一、概述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一般有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电脑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组成。进气系统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进气总管、进气歧管等组成,它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提供所需空气;燃油供给系统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和供油管等组成,它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提供所需燃油;点火系统为发动机提供电火花,它由点火电子组件、点火线圈、火花塞、高压导线等组成;电脑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ECU)和各种传感器组成,它控制燃油喷射时间和喷射量以及点火时刻。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是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可以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向发动机提供最佳空燃比的混合气和最佳点火时间,使发动机始终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动机的性能(动力性、经济型、排放性)达到最佳。 汽车发动机机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主要功能: 1、燃油喷射(EFI)控制 ⑴、喷油量控制 发动机控制器(ECU)将进气量和发动机负荷作为主要控制信号,以确定喷油脉冲宽度(即基本喷油量),并根据循环水温度、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尾气氧含量等信号修正喷油量,最后确定总喷油量。 ⑵、喷油正时控制 采用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ECU除了控制喷油量外,还要根据发动机各

缸的点火顺序,将喷油时间控制在最佳时刻,以使燃油充分燃烧。 ⑶、断油控制 减速断油控制:汽车在正常行驶中,驾驶员突然松开油门踏板时,ECU自动中断燃油喷射,直至发动机转速下降到设定的低转速时再恢复喷油。 超速断油控制:当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或汽车车速超过设定的最高车速时,ECU自动中断喷油,直至发动机转速低于安全转速一定值且车速低于最高车速一定值时恢复喷油。 ⑷、燃油泵控制 当打开点火开关后,ECU控制燃油泵工作3秒钟,用于建立必要的油压。若此时发动机不起动,ECU控制燃油泵停止工作。在发动机起动和运转过程中,ECU控制燃油泵正常运转。 2、点火(ESA)控制 ⑴、点火提前角控制 发动机运转时,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信号,计算相应工况下的点火提前 角,并根据发动机的水温、进气温度、节气门位置、爆震信号等修正点火提前角,最后得到一个最佳的点火正时。在点火正时前的某一预定角,ECU控制点火线圈的初级通电,在到达点火正时角时,ECU切断点火线圈初级电流并在次级线圈中感应出高压电使相应气缸的火花塞跳火,点燃混合气。 ⑵、通电时间(闭合角)控制 点火线圈初级电路在断开时需要保证足够大的电流,以使次级线圈产生足够高的电压。与此同时,为防止通电时间过长而使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本校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基础模块专业教程。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零部件的名称,各零部件的简单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损坏、损坏后的故障现象、常用的检测手段、排除解决方法及综合故障的排查思路,且能够按正规操作要求能熟练地拆装发动机等。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实际维修中。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基本达到维修技工(机修工)四级/中技水平,具备一定发动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应付实际维修中的常规保养作业、一级维护保养作业、二级维护保养作业、发动机大修拆装作业等,能排除发动机机械的一般性常见故障。初步形成解决维修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1)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二行程发动机的区别 3)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4)各组成部件的原理、结构和安装部位 5)各组成部件的常见损伤、故障、检测方法和解决手段,及某些部件的维修、拆装注意事项 6)依据理论分析某些故障产生的因素及故障的大致排查思路 2、实际操作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选用工具与量具 2)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本体的拆卸与装配作业 3)能应用量具测量发动机各机件的配合间隙 4)能独立完成教材和课堂规定的实操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润滑系统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2、理解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3、掌握润滑剂的分类和使用 4、掌握机油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5、掌握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更换里程及注意事项 6、理解机油冷却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二)发动机冷却系统 1、理解发动机的冷却形式及原理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培训课件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培训课件 顶置式配气机构气门行程大,结构较复杂,燃烧室紧凑,曲轴与凸轮轴传动比为2:1;侧置式配气机构进排气门都布置在汽缸的一侧,结构简单、零件数目少,气门布置在同一侧导致燃烧室结构不紧凑、热量损失大、进气道曲折、进气阻力大,使发动机性能下降,已趋于淘汰。目前广泛采用的是顶置式配气机构,这里以顶置式配气机构为基础,按凸轮的布置位置介绍几种类型的配气机构。凸轮的轮廓如左图所示,其轮廓线是对称的,同名凸轮的轮廓线相同,异名凸轮的轮廓线是不相同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凸轮的磨损,气门开启时间推迟,开启持续角减小,气门的升程有所降低,使发动机的进气量减少。凸轮的轮廓形状是由制造厂根据发动机工作需要设计的。在下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和侧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中,安装凸轮轴的座孔和压装在座孔内的凸轮轴轴承一般为整体式,为拆装方便,凸轮轴轴颈直径由前至后逐渐减小。在顶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中,安装凸轮轴的座孔和凸轮轴轴承一般为剖分式,凸轮轴各轴颈直径相等。有些凸轮轴的轴颈上加工有不同形状的油槽或油孔,这些油槽或油孔用来储存润滑油或作为润滑油通道。为防止凸轮轴发生轴向窜动,凸轮轴都设有轴向定位装置。常见的凸轮轴轴向定位装置如下图所示1-正时齿轮 2-齿轮轮毅 3-齿轮固定螺母 4-止推凸缘 5-凸缘安装螺栓 6-隔圈挺杆的功用一般都是与凸轮轴直接接触,将凸轮的推力传给椎杆或气门,在有些发动机上它只是摇臂的一个支点,也有些发动机上投有挺杆。挺杆可分为普通挺杆和液力挺杆两种形式。挺杆普通挺杆一般应用在下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或中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中,常见普通挺杆的结构如左图所示。普通挺杆一般为筒式结构,在发动机工作时挺杆底部与凸轮接触,为使挺杆底部磨损均匀,挺杆底部的丁作面制成球面一、普通挺杆挺杆放置在导向孔内,挺杆导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作者:————————————————————————————————日期: 2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功能说明书 佛山菱电变频实业有限公司王和平 2004年3月

一、概述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一般有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电脑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组成。进气系统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进气总管、进气歧管等组成,它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提供所需空气;燃油供给系统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和供油管等组成,它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提供所需燃油;点火系统为发动机提供电火花,它由点火电子组件、点火线圈、火花塞、高压导线等组成;电脑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ECU)和各种传感器组成,它控制燃油喷射时间和喷射量以及点火时刻。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是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可以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向发动机提供最佳空燃比的混合气和最佳点火时间,使发动机始终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动机的性能(动力性、经济型、排放性)达到最佳。 汽车发动机机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主要功能: 1、燃油喷射(EFI)控制 ⑴、喷油量控制 发动机控制器(ECU)将进气量和发动机负荷作为主要控制信号,以确定喷油脉冲宽度(即基本喷油量),并根据循环水温度、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尾气氧含量等信号修正喷油量,最后确定总喷油量。 ⑵、喷油正时控制 采用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ECU除了控制喷油量外,还要根据发动机各缸的点火顺序,将喷油时间控制在最佳时刻,以使燃油充分燃烧。 ⑶、断油控制 减速断油控制:汽车在正常行驶中,驾驶员突然松开油门踏板时,ECU自动中断燃油喷射,直至发动机转速下降到设定的低转速时再恢复喷油。 超速断油控制:当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或汽车车速超过设定的最高车速时,ECU自动中断喷油,直至发动机转速低于安全转速一定值且车速低于最高车速一定值时恢复喷油。 ⑷、燃油泵控制 当打开点火开关后,ECU控制燃油泵工作3秒钟,用于建立必要的油压。若此时发动机不起动,ECU控制燃油泵停止工作。在发动机起动和运转过程中,ECU控制燃油泵正常运转。

发动机教案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教案 课题: 项目三配气机构的构造与检修 任务2 配气机构气门组的构造与检修 教学目的: 1、掌握配气机构气门组的作用、组成以及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2、掌握配气机构气门组主要零件的构造与检修。 教学重点: 气门组主要零件的构造与检修 教学难点: 气门座的铰削 教学方法及教改手段: 理实一体化 教学用具: 丰田-5A发动机;农用车柴油发动机;铰刀;气门光磨机等 教材分析及教学内容:

项目三配气机构的构造与检修 任务2 配气机构气门组的构造与检修 回忆前面的内容导入新课 配气机构的作用 配气机构的组成 配气机构的类型 相关知识: 一、配气机构气门组的功用和组成 气门组的作用是实现对气缸的密封。 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座及锁片等零件,如图3-18所示。 图3-18 气门组的组成 气门组零件安装在气缸盖上。气门穿过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套装在气门杆上,一端支承在气缸盖上,另一端支承于装在气门杆尾端的弹簧座上,用锁片或锁销固定于气门杆尾端的环槽内。气门弹簧安装时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当气门关闭时,在气门弹簧预紧力的作用下,气门头部密封锥面压紧在气门座上,将气道封闭。 二、气门组主要零件的构造 1、气门 气门分进气门和排气门两种,进、排气门结构相似,都由头部和杆部两部分组成。头部与气门座配合,封闭气缸进、排气通道;杆部穿过气门

导管,在导管中上下运动,主要为气门的运动起导向作用。 气门头部的结构形式有平顶、喇叭形顶和球面顶等,如图3-22所示。 气门头部与气门座接触的工作面,是与杆部同心的锥面,起到密封气道的作用,因 此也称气门密封锥面。通常将这一 锥面与气门顶平面的夹角称为气门锥 角。气门锥角的大小不仅影响气门的密 封性,还影响气流阻力、气流通过面积 和锥面的磨损。在气门升程相同的情况 下,气门锥角越小,气门口通道截面宽 度越大,进气阻力小。但由于锥角小, 气门头部边缘薄,强度与刚度较小,工 作中容易变形,而且气门的密封性与导 热性较差。一般进气门的锥角有45°和30°两种,排气门的锥角都 是45°,如图3-23所示。气 门头部的边缘应保持一定厚 度,一般为1~3mm ,以防止 工作中由于气门与气门座之 间的冲击而损坏或被高温气 体烧蚀。为了减少进气阻力, 提高气缸的充气效率,多数发 动机进气门的头部直径比排气门的大。 气门杆部呈圆柱形,在气门导管中不断进行往复运动,起到良好的导向和散热作用。气门杆端的形状决定于气门弹簧座的固定方式,如图3-24所示。 图3-22 气门头部的形状 图3-23 气门锥角 图3-24 气门弹簧座的固定方式 1-气门杆;2-气门弹簧;3-气门弹簧座;4-锥形锁片;5-锁销

汽车发动机实训教案及相关题目

汽车发动机实训教案 一、发动机汽缸盖的拆卸与装配; (一)实训目的及要求: 1.掌握汽缸盖的正确拆装方法, 2.能正确判定汽缸垫质量的好坏; 3.汽缸盖装配后应付合技术要求 (二)工具、量具: 1.套筒扳手一套,扭力扳手一个; 2.拆卸时用11mm套筒拆卸汽缸盖螺栓。 (三)设备: 发动机总成一台; (四)安全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设备、工量具的损坏,防止人身伤害。 2.拆卸后的零件要摆放整齐,保持场地清洁。 (五)、实训操作步骤及方法: 1.汽缸盖的拆卸步骤及方法 (1)用扭力扳手按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均匀对称分数次拧下汽缸盖螺栓,拆下后的螺栓应放置有序。 (2)用橡胶锤轻轻敲击汽缸盖两侧边缘(非工作表面),使汽缸盖松动,或通过摇曲轴的方法冲松汽缸盖,然后取下。 (3)汽缸盖取下后应平放在工作台或零件架上。 2.检验汽缸垫质量: (1)检验汽缸垫两工作面是否烧蚀变硬无弹性,卷边是否有冲坏现象。 (2)发现上数情况之仪者均应更换新汽缸垫。 3.汽缸盖的装配方法及步骤。 (1)在汽缸体上装上汽缸垫,注意汽缸垫的卷边方向。 (2)装上汽缸盖及螺栓,用扭力扳手拧紧。拧紧螺栓的方法是有两侧到中间均匀对称的分数次拧紧,其拧紧力矩为20N.M。 (3)拧紧时,各螺栓力矩应相等,防止拧紧力矩不等而使缸盖变形,还防止拧紧力过小而使汽缸盖漏水,又防止拧紧力矩过大而拧断螺栓。 二、活塞连杆组的拆卸与装配: (一)实训目的及要求: 1.掌握活塞连杆组的正确拆卸方法; 2.掌握活塞连杆组的正确装配方法;

3.活塞连杆组装配后应符合技术要求。 (二)工量具: 1.扭力扳手一个, 2.套筒扳手一套。 3.14mm的梅花扳手一个。 (三)设备: 发动机总成一个。 (四)实训操作步骤及方法 1.活塞连杆组的拆卸 (1)将活塞连杆组摇转到下止点位置,用梅花扳手拧下连杆轴承固定螺母,取下连杆轴承盖、衬垫、和轴承;此时应注意检查活塞、连杆、和连杆轴承盖的安装记号 (2)用手锤木柄由里向外推出活塞连杆组,取出后应将已取下的连杆盖、衬垫、轴承和连杆螺栓等按原样装复,防止错乱。 2.将活塞连杆组的装配: (1)将活塞连杆组由缸体上部装入汽缸;注意活塞顶部的记号应指向发动机前方,气缸号标记应与汽缸相对应。将活塞环开口按要求错开。具体方法是第一道环开口与第二道环开口应错开。第一道环开口与第三道环开口应错开并避开活塞销方向和最大侧压力方向。并涂少许机油。 (2)用活塞钳子包住活塞环使活塞环压缩进入环槽内,再用钳子夹紧。 (3)用手锤柄将活塞推入汽缸内,使连杆大头落于连杆轴颈上,按标记扣合连杆轴承盖并涂少许机油,按规定扭矩拧紧,拧紧力矩为:30N.m。 (4)注意装配后其轴承间隙应符合技术要求。 三、活塞环的拆卸与装配 (一)实训目的及要求: 1.掌握活塞环的拆卸方法。 2.掌握活塞环的安装方法。 3.活塞环安装后应符合技术要求。 (二)、工量具: 活塞钳一个。 (三)设备: 活塞连杆组一套。 (四)实训操作步骤及方法 1.活塞环的拆卸: 用活塞环钳从活塞环槽内拆下各道活塞环,拆下的活塞环应分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