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完整版)高二化学方程式总结大全,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二化学方程式总结大全,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二化学方程式总结大全,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二化学方程式总结大全,推荐文档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 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摄氏度)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氢氧化钠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钠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CH3CHO+2Cu→Cu2O(沉淀)+CH3COOH+2H2O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

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容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反应等。

3

?2009-5-29 04:20

?回复

2楼?14

?

乙烯的

物理性

通常情

况下,无

色稍有

气味的

气体,密

度略小

比空气,

难溶于

水,易溶

于四氯

化碳等

有机溶

剂。

1) 氧化

反应:

①常温

下极易

被氧化

剂氧化。

如将乙

烯通入

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 聚合反应: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

H3CH2 OH=== CH2=C H2↑+H2 O (条件为加热,浓H2SO 4)(2)发生装置:选用“液液加热制气体”的反应装置。(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4)注意事项:①反应液中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在受热时

③温度

计水银

球应插

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

反应液

温度。加热时要

使温度

迅速提

高到17 0℃,以减少乙

醚生成

的机

会。

④在制

取乙烯

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

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

过程中

易将乙

醇氧化,最后生

成CO2、CO、C 等(因此试管中

液体变黑),而

身被还原成SO 2。SO2能使溴水或KM 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可以将气体通过NaOH 溶液以洗涤除去SO2,得到较纯净的乙烯。乙炔又称电石气。结构简式HC ≡CH,是最简单的炔烃。化学式

C2H2

分子结构:分子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无色、无味、易燃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 aC2+2H 2O→Ca (OH)2+ C2H2↑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a.可燃性:2C2 H2+5O 2 → 4C O2+2H2 O

焰明亮、带浓

烟。b.被K 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

性高锰

酸钾溶

液褪

色。(2)加成反应:可以跟Br2、H2、HX等多种物质

发生加

成反

应。

现象:溴水褪色

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与H2的加成

CH≡CH +H

2 → CH 2=CH

2

与H2的加成

两步反应:C2H 2+H2→

C2H2+2 H2→C2 H6 (条件为催化剂)氯乙烯用于制聚氯乙烯

C2H2+H Cl→C2 H3Cl nC H2=CH Cl→=-[-CH2-CH Cl-]n

- (条件为催化剂)(3)由于乙炔与乙烯都是不饱和烃,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金属取代反应:将乙炔通入溶有金属钠的液氨里有氢气放出。乙炔与银

反应,产生白色乙炔银沉淀. 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

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3、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官能团,

酚羟基

具有酸

能钠反

应得到

氢气

酚羟基

使苯环

性质更

活泼,苯

环上易

发生取

代,酚羟

基在苯

环上是

邻对位

定位基

能与羧

酸发生

酯化

5、羧酸,

官能团,

羧基

?

?

?3楼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物质的制取: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工业制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制取

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加压)

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酸的制取

乙醛氧化为乙酸: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和加温)

加聚反应: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氧化反应: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 (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 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

苯与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的取代。如:

酚与浓溴水的取代。如:

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的取代。如:

酯化反应。酸和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羧基与羟基生成酯基和水的反应。如:

水解反应。水分子中的-OH或-H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水解反应。

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如:

②酯水解生成羧酸(羧酸盐)和醇。如:

乙酸乙酯的水解: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条件为无机酸式碱)

加成反应。

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别的有机物的反应。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消去反应。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水、卤化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 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摄氏度)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打印版)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2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2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 C u2(OH)2CO3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 O2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 + CO2↑ 18-1. 双氧水(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O2Mn O22H2O + 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 C + 2CuO 高温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 2Fe2O3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 Fe3O4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加热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 Fe3O4高温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 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 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 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 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 Zn + 2HCl=== ZnCl2 + H2↑

高二下学期化学总结

高二下学期化学总结 导语: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 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 相互作用及其统一。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高二下学期化学总 结文章,仅供参考! 高二下学期化学总结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高二年班的化学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五个课时。按照教学 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 成了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的教学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总结我这学期以 来的工作。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 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 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 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通过对学生的研究, 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 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

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由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整理

1 高中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 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 Cl2+PCl3PCl5 Cl 2+2Na2NaCl 3Cl2+2Fe2FeCl3 Cl2+CuCuCl2 Cl2+2FeCl2===2FeCl3 (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 (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 O2+K===KO2 S+H 2H2S 2S+CCS2S+Zn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Cu 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N 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2 N 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 2+6Rb2Rb3N N2+2Al2AlN P 4+6H24PH3P+3NaNa3P 2P+3ZnZn3P2 H 2+2Li2LiH 2、还原性

人教版初中所有化学方程式总结

初中化学反应常见基本的化学方程式: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 2====加热2CuO 4.铝与氧气反应:4Al+3O 2====2Al 2O 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 4P+5O 2====点燃 2P 2O 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 2====点燃 SO 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 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点燃2CO 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3)氧气的来源: 13.加热氯酸钾:2KClO 3====加热 2KCl+3O 2↑(实验 室制氧气原理1) 14.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加热 K 2MnO 4+MnO 2+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 2O 2=====MnO22H 2O+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 2O====通电2H 2↑+O 2↑ 17.生石灰与水:CaO+H 2O==Ca(OH)2 18.二氧化碳与水:H 2O+CO 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 4===F e SO 4+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加热Cu+H 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 2↑ 24.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高温4Fe+3CO 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5.煤炉的底层:C+O 2====点燃 CO 2 26.煤炉的中层:CO 2+C====高温2CO 27.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 2CO+O 2====点燃 2CO 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8.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9.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H 2O+CO 2↑ 30.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CaCO 3====高温 CaO+CO 2↑ 31.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CO 2===CaCO 3↓+H 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 Cu+CO 2 其它反应: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五、燃料及其利用: 3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CO 2+2H 2O 35.酒精燃烧: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36.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MnO 2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大全)

天堂de 果冻专业贡献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140℃ △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2OH 10. CH 2 = CH 23—CH 2 Br 11. CH 2 = CH 2CH 3 12. nCH 2 = CH 2 ] n 13. nCH 22-CH=CH-CH 2] n 14. 2CH 23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 Br 222. + HO 2 +H 2O 23. + HO 3H+H 2O 24. + 3H 2O 26. 3CH ≡27. CH 3CH 228. CH 3CH 229. CH 3CH 22O 30.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 + H 2↑ 31.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 2H 2O 32. CH 3CH 2OH CH 2 = CH 2↑+ H 2O 33.C 2H 5OH+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34. 2O 35. 2O -+H 3O + 23 37 38. CH 339. 2CH 340. CH 34 +2Ag ↓+3NH 3+H 2O 41CH 3CHO+2Cu(OH)2 CH 3COOH+Cu 2O ↓+2H 2O 42. 2CH 3COOH+2Na CH 3COONa+H 2↑ 43.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 44. CH 3COOH+NaHCO 3 CH 3COONa+H 2O+CO 2↑ 45. CH 3COOH + NaOH CH 3COONa + H 2O 46. 2CH 3COOH + Cu(OH)2 (CH 3COO)2Cu + 2H 2O 47.CH 3COOH+CH 3CH 23COOCH 2CH 3 +H 2O 48. CH 3COOCH 2CH 3+NaOH CH 3COONa+ 2OH 49. nOHCH 2CH 22H 2O 50. C 6H 12O 6 (s) + 6O 2 (g) 6CO 2 (g) + 6H 2O (l) 51. C 6H 12O 6 2CH 3CH 2OH + 2CO 2 52. C 12H 22O 11+H 2O C 6H 12O 6+ 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53. C 12H 22O 11 + H 2O 2C 6H 12O 6 麦芽唐 葡萄糖 54. (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 淀粉 葡萄糖 55. (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 纤维素 葡萄糖 56.C 17H 33COO-CH 2 C 17H 35COO-CH 2 C 17H 33COO-CH +3H 2 C 17H 35COO-CH C 17H 33COO-CH 2 C 17H 352 57. C 17H 35COO-CH 2 CH 2-OH C 17H 35COO-CH +3NaOH COOH+ CH-OH C 17H 35COO-CH 2 58. CH 2OH COOH CH 2OH COOH

高二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按内容分,有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等。人们常常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工作总结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 高二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一) 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想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习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最新高中化学方程式汇编﹡﹡﹡﹡﹡﹡﹡﹡﹡﹡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1◆碱金属元素 4Na+O2===2Na2O 2Na2O+ O2Na2O2 4Na+2O22Na2O2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 H2O+ CO2↑ 2NaHCO3Na2CO3+ H2O+ CO2↑ 4Li+ O2 2 Li2O 2K+2H2O===2KOH+H2↑ NaHCO3 + NaOH== Na2CO3 + H2O Na2CO3+ H2O+ CO2 = 2NaHCO3 2NaOH+ CO2 (少量)== Na2CO3 + H2O NaOH+ CO2(多量)== NaHCO3 Na2CO3+ Ca(OH)2=Ca CO3↓+2 NaOH2NaOH+SO2(少量)===Na2SO3+H2O NaOH+SO2(足量)===NaHSO3NaOH+H2S(足量)===Na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NaOH+HCl===NaCl+H2O CO2+Ca(OH)2(过量)===CaCO3↓+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 Na2O+2HCl===2NaCl+H2O Na2O+SO3===Na2SO4 CaCO3CaO+CO2↑MgCO3MgO+CO2↑ 2Fe(OH)3Fe 2O3 + 3H2O Mg(OH)2Mg O+ H2O Cu(OH)2Cu O+ H2O 2Al(OH)3Al 2O3 + 3H2O CaCO3+H2O +CO2=Ca(HCO3)2 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2卤族元素 Cl2+Cu Cu Cl23Cl2+2Fe2FeCl3 Cl2+2 Na 2Na Cl Cl2 + H22HCl 3Cl2 +2 P 2PCl3 Cl2 + PCl3PCl5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FeCl2===2FeCl3 Ca(ClO)2+H2O+ CO2(少量)== Ca CO3↓+2 HClO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物质类别性质反应方程式 一、烷烃 1、燃烧 CH4 + 2O2CO2 + 2H2O 2、取代反应 CH4 + Cl2CH3Cl + HCl CH3Cl + Cl2CH2Cl2 + HCl(或CH4 + 2Cl2CH2Cl2 + 2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或CH4 + 3Cl2CHCl3 + 3HCl) CHCl3 + Cl2CCl4 + HCl(或CH4 + 4Cl2CCl4 + 4HCl) CH3CH3 + Br2CH3CH2Br + HBr 3、高温分解CH4 C + 2H2↑ 二、烯烃 1、燃烧 C2H4 + 3O22CO2 + 2H2O 2、加成反应

3、加聚反应 4、氧化反应 三、炔烃 1、燃烧 2C2H2 + 5O24CO2 + 2H2O 2、加成反应 四、芳香烃 1、卤代 2、硝化

3、加成 4、氧化 五、醇 1、与活泼金属反应2CH3CH2OH +2 Na2CH3CH2ONa + H2↑ 2、消去反应 3、脱水成醚 4、取代反应 5、氧化

6、酯化反应 六、醛1、氧化 2C2H4O + 5O24CO2 + 4H2O

2、还原 七、酮1、加氢还原 八、羧酸 1、酸性 2CH3COOH + 2Na = 2CH3COONa + H2↑ CH3COOH + NaOH = CHCOONa + H2O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H2O + CO2↑ CH3COOH + NaHCO3 = CH3COONa + H2O + CO2↑ 2、酯化反应参考醇的性质 九、酯1、水解 十一、卤代烃 1、水解反应 2、消去反应 十二、酚1、弱酸性

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

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红色为重点): 一、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主要是金属、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其次是CO 燃烧;C 和CO 2反应;CO 2、CaO 和水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 Fe 3O 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2CuO 4. 铝在空气中被氧化4Al + 3O 2 ==== 2Al 2O 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 2H 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 2P 2O 5 7. 碳的充分燃烧 C + O 2 ====== CO 2 8. 碳的不充分燃烧 2C + O 2=====2CO 9. 一氧化碳的燃烧2CO + O 2 ===== 2CO 2 10. 焦炭还原二氧化碳 C+CO 2=====2CO 10.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SO 2 11.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 2 + H 2O === H 2CO 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 (反应放热) 二、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1.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 2H 2↑+ O 2 ↑ 2. 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 H 2O 2 ==== 2H 2O+ O 2 ↑ 3. 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4.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 H 2O + CO 2↑ 5.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 ====== CaO + CO 2↑ 三、置换反应:有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主要为: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酸溶液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1.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 Cu + H 2O 2.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 2Cu + CO 2↑ 3. 碳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 4Fe + 3CO 2↑ 4.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 3O 4 ==== 3Fe + 2CO 2↑ 5.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制氢气) 6.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7.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8. 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 9.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 2 + H 2↑ 10.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 2 + H 2↑ 11.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 2 + H 2↑ 12. 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13.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14.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 4 === ZnSO 4 + Cu 15.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 3 === Cu(NO 3)2 + 其他反应类型: 1.大理石与稀盐酸: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 CO 2 + 2H 2O 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 Cu + CO 2 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 2O 3 ===== 2Fe + 3CO 2 5. 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金属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Al )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Ca )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Fe )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Ag ) 5.熔点最高的金属——钨(W ) 6.熔点最低的金属——汞(Hg ) 点燃 点燃 点燃 △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温 △ 点燃 点燃 MnO2 高温 通电 高温 高温 高温 △ 点燃 高温 高温

高二化学个人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C236,C243,C251三个班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 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模不着,学习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结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结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保证学生实验的做出率100%,对于某些用品,发动学生自己想办法,使用代用品,或者缩小实验用品的比例,或者采用微型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既学习了知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超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 +?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 )((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 )((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37、2Br Ag 2AgBr 2+??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初中化学方程式分类总结

初中化学方程式分类总结 (一)化合反应A+B→C 多变一木炭完全燃烧:C+O2 CO2 (还记得什么情况下生成CO2 )木炭不完全燃烧:2C+O22CO 什么情况下生成CO吗?硫在氧气或者空气中燃烧:S+O2 S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Fe3O4 (黑)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白)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黑)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2CO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2CO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H2CO3氧化钠溶于水:Na2O +H2O ===2NaOH氧化钾与水反应:K2O + H2O===2KOH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 ===H2SO4 【SO3是H2SO4的酸酐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H2SO3 注意S元素化合价未变哦】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O22H2O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2HCl铁在氯气中燃烧:2Fe +3 Cl22FeCl3铁生锈4Fe +3O2 +2n H2O===2Fe2O3nH2O铜生锈2Cu + O2 + H2O + CO2 ===Cu2(OH)2CO3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uSO4+5H2O ===CuSO45H2O (蓝)铝在纯氧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在空气耐腐蚀的原因:4Al +3O2 ===2Al2O3 (不用写条件)镁条可以与氮气反应:3Mg + N2 Mg3N2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白)(二)分解反应:

C→A+B 一变多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2KCl +3O2↑加热高锰酸钾制O2 :2KMnO4 K2MnO4+MnO2+O2↑(注意会画这三种制取氧气方法的实验装置图)MnO2催化分解双氧水制 O2 :2H2O22H2O +O2↑加热铜绿:Cu2(OH)2CO32CuO+H2O +CO2 ↑电解水:2H2O2H2 ↑+ O2↑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CaO+CO2 ↑硫酸铜晶体受热失水: CuSO45H2O CuSO4 +5H2O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2 CuO + H2O 加热分解氧化汞:2HgO2Hg + O2↑工业制铝:2Al2O32Al +3O2 ↑碳酸氢铵的分解 NH4HCO3 NH3 ↑ + H2O +CO2 ↑碳酸氢钙的分解Ca(HCO3)2 CaCO3 ↓ + CO2 ↑ + H2O (三)置换反应 A + BC → B + AC 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 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B的位置被A替换了(注意定义和观察置换的位置)注意置换反应是两种反应物两种生产物,近几年来,在物质推断题中经常考察置换反应,基本的设置是两种反应物,两种生产物,反应物中有种是单质,生产物有种是单质,那 就是置换嘛。但涉及到置换反应的分类。 1、金属与液态物质的置换反应①活波金属与酸(溶液)实验室用锌和硫酸制H2:Zn+H2SO4 = ZnSO4+H2↑ (为什么用锌呢?)锌和稀盐酸的:Zn+2HCl=ZnCl2+H2↑(因为锌的速度适中 那为什么不用盐镁与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酸 呢?盐酸挥发出HCl气体)镁与稀盐酸:Mg + HCl== MgCl2+ H2↑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注意是+2价的铁)铁和

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特征或现象 与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1.木炭充分燃烧 C+O2CO2 剧烈燃烧、放热、发出白光、生成 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2.木炭不充分燃烧 2C+O22CO 生成有毒气体,除燃烧现象外,其 他现象不明显 3.硫磺燃烧 S+O2SO2 有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体 4.铁丝燃烧 3Fe+2O2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生成黑色固体 5.镁带燃烧 2Mg+O22MgO 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耀眼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6.红磷燃烧 4P+5O22P2O5 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7. 铜丝在空气中受 热2Cu+O22CuO 亮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 8.氢气燃烧 2H2+O22H2O 有淡蓝色火焰 9.有毒气体CO 燃 烧2CO+O22CO2 有蓝色火焰 10.CO2和H2O 反应CO2+H2O =H2CO3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 11.CO2与C 反应 CO2+C 2CO 所有物质中都含碳元素 12.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 2KCl+3O2↑ 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生成能 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13.过氧化氢制氧气 2H2O2 ↑ 2H2O + O2 常温下固液混合物制取氧气,生成 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14.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加热纯净物制取氧气,生成能让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15.水电解 2H2O 2H2↑+O2↑ 分解产生两种气体单质,正极产生 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 极产生的气体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火 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

高二化学期末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期末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期末工作总结篇1 高二化学期末工作总结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文科班和理科班的化学老师。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本人已经如期并出色地完成了高二化学会考任务以及理科班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带文科班的会考,经验不足,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同组的老师也积极配合我们,从他们那里获得很多有用会考的资料及教学经验。通过会考这次的历练,使我在业务水平上获得很大的收获。 二、主要工作 1、文科班面临化学会考任务,针对文科班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差生面较大,期中考后就利用第八节课进行及时扶差工作。我将班中基础差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扶差。离会考一个月时间,在班级里实施结对子一帮一的方法,这些措施取得不错的效果。 2、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一般要求上课前一星期完成。每专题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专题由专人负责出题;每专题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开展了溶液的酸碱性这节公开课,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工作中足之处 1、在分层次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2、后进生面较广,扶差工作需要各任课教师多多引导及鼓励。 3、课后时间要利用,很多学生都是上课听一下,下课后没有把化学当一回事。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于优秀的学生教辅《学海导航》每题都要尽量去做;对于中等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做;较差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班的学生只要做课本上的习题。 2、减少后进生面,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先将后进生进行分类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可以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类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