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6
留置导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摘要留置导尿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但操作中易出现尿道疼痛,尿道损伤,出血,尿路感染,尿管滑出等护理问题。
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关键词导尿;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留置导尿技术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临床上使用的留置导尿管固定性能好、不易滑脱、刺激性小,使病人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存的质量。
1 常见护理问题1.1 尿道疼痛1.1.1 解剖因素男性尿道全长16~22 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上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其强烈收缩,增加了插管的难度,给患者带来痛苦。
1.1.2 操作因素操作粗暴,插管速度过快,尿管型号过粗,润滑准备不够均会损伤尿道,而造成疼痛。
1.1.3 患者身体因素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2]。
1.1.4 患者心理因素患者高度紧张使腹肌不能放松,进而引起尿道痉挛,使尿道阻力增大,插管时引起疼痛[3]。
1.2 出血1.2.1 气囊导尿管未进入膀胱完成常规导尿操作步骤后,导尿管气囊尚在尿道中,向气囊注入液体,致使未进入膀胱的充液气囊嵌顿在尿道内[4],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而致黏膜出血。
1.2.2 尿管牵拉过度使气囊滑入尿道狭窄处嵌顿,损伤尿道,造成出血。
1.2.3 气囊导尿管型号不合适实施导尿术时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囊内注入液体,造成患者尿道损伤,引起出血。
1.2.4 气囊导尿管质量不合格拔管时不能将气囊内的液体完全抽回,致使拔管时造成患者尿路黏膜损伤;气囊漏液,导致尿管滑出,需反复插管,以致黏膜水肿、出血[5]。
1.3 拔管损伤①注水管阻塞,气囊内液体未能完全抽出,直接拔管损伤尿道。
②气囊表面形成尿垢,使体积增大不易拔出。
③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尿管强行拔除。
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发表时间:2019-06-06T11:26:47.2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4期作者:朱媛媛[导读] 本文分析了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针对相应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生概率,提高医疗水平。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人民医院摘要:留置导尿是为了抢救患者,排尿困难者的排尿方式和术前准备也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因此,分析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是医务人员需要总结的问题。
本文总结近十年来的文献,从护理方面总结留置导尿术患者尿路感染的一般情况,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减少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并提出了减少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留置导尿是一种相对常见的临床技术。
但是,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尿路感染。
在导致不完全尿路感染的无数因素中,留置导管技术约占其组成部分的45%。
在留置尿道导管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水平和无菌性意识都使得这些细菌有机会进入尿道和膀胱并最终导致尿路感染。
本文分析了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针对相应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生概率,提高医疗水平。
一、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途径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从导管侵入尿管引起的,主要侵入方式包括:无菌导管治疗不到位,细菌通过尿道粘膜鞘进入膀胱,病毒从导尿管和尿液收集袋处汇合,膀胱被侵入,并且尿液收集袋被放置在尿液贮存器中。
由于治疗不足,细菌滋生。
细菌进入膀胱并冲洗膀胱引起外源性感染。
通过多年的临床试验,已经发现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与导尿管相关的感染。
二、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1)性别因素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总的来说,女性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性。
女性尿道口更靠近阴道口和肛门。
由于缺乏清洁和括约肌松弛而导致细菌侵入。
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于60岁以下人群。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留置导尿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广泛应用于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麻醉及手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是一项基础护理技术。
但留置尿管伴随的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难题。
每天约有5%的带管病人发生菌尿[1],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预防留置导尿造成的尿路感染是预防院内感染和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作者从尿管留置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膀胱冲洗的必要性等角度对留置导尿所致尿路感染进行综述,以有效预防及控制留置导尿并发的尿路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原因分析1.1导尿管的选择:对导尿管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导尿管的材质和型号上。
黄位耀[2]等认为,全硅橡胶管在插管过程中对粘膜损伤小,血尿发生率低,能进一步避免患者留置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感,故建议选用与组织相容性较好的硅胶气囊导尿管。
对于导尿管型号的选择,米智慧等[3]认为选择型号应视患者病情而定,成人为18-24号为宜,使用型号较小的导尿管插管较容易,但若长期保留可因导尿管外径较细,而致漏尿。
对于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的患者应选择型号相对较小的导尿管,而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患者,应选型号较大的导尿管,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漏尿,又能保证尿管通畅。
1.2消毒液,润滑剂的选择马秋霞等[4]认为,碘酒、乙醇、碘伏、安尔碘4种消毒液中,安尔碘消毒液效果最好,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皮肤着色浅,省时省力,操作方便,无需脱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鉴于安尔碘在控制医院感染及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和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的优点,建议留置导尿时首选安尔碘III型(无醇型)消毒[5]。
赖美燕等[6]从尿道外口注入无菌液体石蜡10ml和利多卡因5ml混合液,显著提高了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这与张颖娟[7]认为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男性患者导尿术中使用能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导尿术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了导尿操作成功率相一致。
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对策
[摘要] 目的观察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并探讨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
方法将276例置入导尿管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的需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段(≤2d、3~7d、8~13d、≥14d)抽取中段尿标本作细菌培养,并对其产生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76例患者中有79例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2d、3~7d、8~13d、≥14d以上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75%、27.46%、50.98%、100.00%,表明留置尿管时间越长,则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越高。
结论留置导尿时间长短与尿路感染有密切关系,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有效减少尿路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观察;护理
留置导尿术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之一,对抢救危重患者、观察病情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也是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报道[1-2],因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比例为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其中75%~80%患者的尿路感染是由留置导尿管引起。
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则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越大。
鉴于此,本文在参考有关文献[3-5]基础上,对我院2004年9月~2007年3月期间276例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留置尿管时间与尿路逆行感染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4年9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并留置尿
管患者276例,其中男性169例,女性107例,年龄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53.2岁。
留置尿管时间均为2~30d,平均为7.5d。
其中>60岁者为153例,共有79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
1.2方法
,规格为LOT。
按常规[6]操作留置导尿管,以0.5%碘伏消毒尿管与一次性无菌尿袋的连接处,然后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在无菌操作下,分别于留置导尿管≤2d、3~7d、8~13d、≥14d等不同时间段各采集尿液2ml作细菌培养。
1.3细菌培养
取0.1ml尿液接种到营养球脂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培养48h,常规分离鉴定菌种.若革兰阳性球菌数≥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数≥105cfu/ml,判断为尿路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对4组不同时间段患者的感染率作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感染途径
导尿时细菌进入膀胱的途径有:①导尿管下端引流连接处脱落后污染了导管内腔;②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③通过尿道周围粘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其中第③条途径最为重要,尤其是女性,尿道周围有肠道细菌繁殖,约2/3的患者会发生菌尿[7]。
3结果
276例留置尿管患者中共有79例发生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时间与
尿路感染的关系,见表1。
表1 留置尿管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
留置尿管时间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
≤2d 74 5 6.75
3~7d 142 39 27.46
8~13d 51 26 50.98
≥14d 9 9 100.00
表1经x2检验,x2=52.16,p<0.005,由此可见,尿管留置时间不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呈显著性差异。
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4讨论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重要手段,可明显减轻患者疾病的痛苦。
但在导尿的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护理不当等因素,为细菌侵入提供有利的条件,故它也是引起医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
导尿术是一种侵袭性操作,导尿管对人体来说是异物,当它插入并长期留置于尿道膀胱内,可大大减弱中性粒细胞的抗菌功能,破坏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及膀胱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影响膀胱对细菌的冲刷作用,从而导致逆行泌尿系感染。
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留置导尿在≤2d,3~7d,8~13d,≥14d 等4个不同时间段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75%,27.46%,50.98%和100%,表明尿道逆行感染的发生率与尿管留置时间有关,并且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率也在增加。
据报道[8],短期内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每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