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国家年体育产业政策
- 格式:docx
- 大小:37.88 KB
- 文档页数:8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21•【字号】市政发〔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市政发〔2021〕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5〕21号)精神,为抢抓我市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建设“全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体育产业与“6+5+6+1”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要求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发展定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加速提档升级现有国际国内赛事,积极申办和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级、品牌赛事,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职业俱乐部,大力实施以运动休闲类赛事为主体的“一区一县一品牌”计划,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和赛事运营体系,到2035年,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赛事名城。
二、主要目标——2021年,以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为主要任务,精心组织好西安市承担的全运会和残运会项目比赛;全力唱响“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相约西安、筑梦全运”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配合做好开闭幕式、火炬传递、双先观摩等重大活动,确保第十四届全运会“精彩、圆满、顺利”;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基础更加完善。
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76号),加快发展我市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更好地满足市民多样化体育需求,提出以下措施。
一、目标和任务(一)发展目标。
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提高体育产业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2016—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5%。
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重显著提高,体育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高端体育品牌集聚中心和国际化的体育产业创新中心。
(二)重点任务。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机制,创立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体育赛事品牌。
加快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帆船、马拉松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
培育打造一批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
打造一批主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影响力广泛的体育产业园区、基地。
建设以大型场馆为依托的综合性赛事组织、训练、会展功能区;以滨海资源和运动设施为依托的水上赛事组织和休闲示范区;以绿道和高尔夫球会为依托的体育旅游和休闲功能区;以重点研发机构和龙头制造企业为依托的高端体育用品研发、生产集聚区。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会展服务、体育健康服务、体育健身休闲等各类体育服务业,以及以新兴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高端体育制造业。
推动体育与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发展。
支持体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和服务贸易。
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体育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2020-2021国家年体育产业政策2020-2021年,国家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体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国家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2020-2021国家年体育产业政策就是为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2020-2021年体育产业政策明确了加大体育产业投入力度的重要性。
政府将加大对体育产业的资金投入,促进体育产业链的完善和健康发展。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推动各类体育产业项目的发展。
政策还提出,要加强体育产业研究和创新,鼓励体育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体育产业与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其次,2020-2021年体育产业政策强调了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性。
政府将加大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支持力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从“大众化”向“全民化”转变。
政策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更多的体育场馆、运动公园等场所,满足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
政府还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强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推动体育文化进校园,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第三,2020-2021年体育产业政策提出了支持体育赛事、健身旅游等领域的发展。
政府将积极推动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加大对国际体育赛事的引进和承办力度,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影响力。
同时,政府将支持健身旅游的发展,通过推动体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丰富人们的健身休闲选择。
此外,2020-2021年体育产业政策还提出了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政府将鼓励高校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体育产业管理、体育科技和体育教练等专业人才。
政策还提出要加强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的国际体育资源,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2020-2021国家年体育产业政策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支持体育赛事和健身旅游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措施,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全民的体育意识和参与度,推动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2020-2023年体育政策2020年至2023年,体育政策将继续积极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全民健康和体育产业的繁荣。
以下是2020-2023年体育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城市和乡村的体育设施建设。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将重点发展多功能体育场馆、运动公园和运动健身设施,以满足广大农民对体育运动的需求。
同时,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
二、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政府将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推动体育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
加强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组织各类校际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体系的建立。
加大对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少年体育人才。
同时,加强体育教练员队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四、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政府将继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提倡全民参与各类体育运动,普及健身知识和技能。
加强对社区健身、农村健身和企事业单位健身的指导和管理,推动体育运动走进寻常百姓家,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五、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政府将继续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鼓励体育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旅游目的地和体育文化品牌。
六、推动体育国际交流政府将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外交工作。
合理利用国际体育赛事和体育展会的平台,提升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同时,鼓励国内体育组织和俱乐部与国外体育组织和俱乐部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七、加强体育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将继续加强体育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体育产业管理的法治化。
加强体育市场监管,遏制不正当竞争和商业欺诈行为。
加强体育选手和教练员的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相关赛事管理规定,维护体育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BUSINESS CULTURE INDUSTRY DYNAMICS. 行业动态文 / 孙 群 张 宇 张洪宝 孟 焕 孟凡友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体育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标志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为我国的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载体,具有和其他行业一样的共同特点,本文对体育产业进行Swot分析,对体育产业与企业发展初步研究,提升社会经济系统中体育行业的地位。
体育行业是指同一种经济活动集中在社会上的同类经济部门,以及相应的经济行业。
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载体,具有和其他行业一样的共同特点,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利益,同时具有不同于其它行业部门的特点。
其产品的重要作用还在于提高居民的身体质量,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社会文明全面进步。
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体育用品行业发展作为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始终一直受到我们党、国家的高度重视关注。
在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颁布了《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文件针对当前我国儿童体育用品行业社会发展的新实际情况、新发展任务和新发展要求。
为我国体育行业发展注入可持续开发动力,宏观推动体育行业保持迅速增长,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体育行业是朝阳和绿色行业,具有低资源、弹性大的需求,覆盖范围广,产品附加价高,产业链的限度长,带动性强的特征。
同时,体育行业还是新兴产业,能够将第一、二、三个产业融合起来,伴随着新兴的动能转换而诞生,将不断出现新的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具有很强的成长和可持续性。
经核算,2018年全国体育业总产值(产出)达到26579亿元,增加值达到1007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总产值中占1.1%以上。
由此,体育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呈上涨趋势。
同时,随着国民经济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不断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的同时,恩格尔系数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娱乐、健康等生活方式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体育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发展。
中国体育产业规模现状、产业链、PEST分析及前景展望一、中国体育产业PEST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体育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家极为重视体育产业在“稳促调惠”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将体育产业培育为中长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面世。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表明体育产业将在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21年发布《“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实现全民健身目标。
2、经济环境分析自2015年起,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持续升高,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国家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
据统计,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支出占比GDP2.69%。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不平衡,体育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体育强国中,体育产业占GDP2.5%以上,全球平均水平达到2.1%。
3、社会环境分析近年来,持续高涨的全民健身热潮以及后疫情时代民众健康意识觉醒不断推动体育产业迅速发展,体育培训产业规模不断扩容。
从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看,除居住、食品烟酒、和交通通信支出外,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较高,且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为11.7%,远超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等领域的消费支出,可见我国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辐射中国儿童体育培训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4、技术环境分析科学技术是降低体育产业发展成本,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辅助性因素,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6.10•【字号】京政办发〔2021〕9号•【施行日期】2021.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2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和体育产业发展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体育消费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实现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助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升全民健身新品质(一)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引导市民树立大健康理念,养成主动健身习惯。
促进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健全健身服务体系,完善全民健身示范项目。
到203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超过55%。
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鼓励将体质监测项目纳入健康体检范围。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老龄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各区政府)(本实施意见责任单位中的各区政府,均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不再单独列出)(二)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实施《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工作方案(2020—2022年)》。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编制出台适应发展需要、反映人民意愿、符合实际,具有国际视野、前瞻眼光、特色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对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扩大魅城市影响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蜥首睡,促进"强富美高”新和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开启全面迈向现代体育强市新彳诋呈(-)"十三五"时期我市体育发展取得显著感攵"十三五”时期,全市全面实施健康和全民健身战略,传承和发扬宝贵财富,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得显著感攵。
一是全民健身焕发新活力。
截至2020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85平方米, 每千人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5.07人,在全省首ft匕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0.9% ,街镇体质监测点覆盖率达92% ,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4%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7% ;我市运营模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二是匍支体育取得新突破。
新增2名奥运冠军、4名世界冠军,第31届奥运会我市运动员取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位居全省第一。
第19届省运会位居青少年部综合成绩榜首,世界中学生U15排球锦标赛荣获男排女排双冠军。
命名19所初中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236所体育特色学校。
4家体校入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占全省四分之一。
"省市联办"优秀运动队取得重大进展,在我市成立了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和省拳击与空手道运动管理中心。
三是体育赛事实现编是升。
成功举办世界轮滑运动会、世界如非联赛总决赛、羽君求世锦赛、篮球世界杯分站赛等30余项国际赛事,获得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承办权。
马拉松成为田协"金牌赛事"、世界田联"银标赛事",都市圈体育舞蹈公开赛跻身国际B类赛事,啦g蹿公开赛成为国内级别最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啦/蹿品牌赛事。
2020-体育政策
2020年的体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体育强国战略: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全民健身和职业化发展并重,加大体育产业发展力度,提高我国体育竞争实力。
2. 支持体育产业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鼓励各类体育产业企业发展创新,推动体育服务业的提升。
3. 加强全民健身:政府提出了“全民健身日”活动,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积极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4. 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政府加大对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全面培养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竞技相结合,提高我国体育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5. 体育产业国际化:政府鼓励体育企业国际化发展,支持国内体育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体来说,2020年的体育政策侧重于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加
强全民健身、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而努力。
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与行业现状分析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方面。
当前,中国的体育产业十分活跃,但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如政策不够规范、市场不够成熟、竞争不够激烈等。
为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法规与行业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一、政策法规体育产业是属于文化产业范畴的,因此,有关体育产业的政策法规也大多涉及到文化产业的相关规定。
在我国,最重要的体育政策法规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这些规划和通知为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业内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五到十五”目标,即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个人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10%,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1.5%,体育用品生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1%,体育场馆运营业务收入占文化娱乐行业比重的15%,体育旅游业年接待人数达到10亿人次,全民健身人均运动时间达到2.5小时。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则紧紧围绕全民健身的发展,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总体来说,我国的体育政策法规是相当明确的。
政府鼓励行业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推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产品和服务,鼓励人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和水平,同时政府也大力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行业现状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行业现状大致表现为:1.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各种体育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NBA、英超等国际体育联赛在中国的受众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把这些联赛当作自己热爱的体育活动。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体育企业进入到体育电竞、体育旅游、体育销售等多个领域。
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汇总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传媒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作为发展的重点行业。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
到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1.9万亿元,增加值为647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
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5年增长了11.1%,增加值增长了17.8%。
以下为近几年来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整理: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万亿元,增加值为647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
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5年增长了11.1%,增加值增长了17.8%。
从国家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962.1亿元和2863.9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2.9%和44.2%。
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发展势头良好,总产出为6827.0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33.4%提高到35.9%;增加值为3560.7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49.2%提高到55.0%。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较快,总产出和增加值名义增速均超过30%,反映了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注:若总量与分量合计尾数不等,是因数值修约误差所致,未做机械调整。
2020-2021国家年体育产业政策中国《国家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是中国政府针对国家体育产业进行规划和指导的重要文件,该政策旨在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分析该政策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对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政策背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以“大健康”为核心理念的转型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国家体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明确提出了建设“全民健身强国”目标,而《国家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二、主要内容1. 战略目标:该政策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深化体育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举措。
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项目规划和运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升、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等。
2. 产业结构调整:为了适应时代变革和市场需求,该政策鼓励体育产业向文化创意领域延伸,推动健康养老、冬季运动等特色领域的发展。
同时,通过引入国际顶级赛事、举办大型展览会等手段提高我国体育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3. 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国家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将加大对相关企业和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并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到体育产业中。
此外,还将建立健全纳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以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支持。
4. 地区协同发展:在推进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该政策还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体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三、影响与挑战1. 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体育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该政策的出台将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提高税收收入,进而推动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广泛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020-2023年体育政策2020年至2023年的体育政策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实现国家体育强国的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2020年至2023年的体育政策。
首先,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
随着体育产业的迅速崛起,政府将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
政府将加强体育产业的政策引导,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和品牌。
同时,加强体育产业的规范管理,改善体育市场的环境,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政府将继续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政府将加大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支持力度,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参与率的提高。
政府将加强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体育场馆的普及率和利用率。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和体育素养。
第三,政府将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支持。
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政府将继续加强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政府将加强竞技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运动员的培养和扶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整体素质。
政府将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支持,提高竞技体育的商业化程度,增加竞技体育项目的经济效益。
第四,政府将继续加强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政府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
政府将加强与世界各体育组织的合作,积极争取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和大型体育活动。
同时,政府将支持我国体育产业的对外合作和跨境交流,推动我国体育品牌走向世界。
综上所述,2020年至2023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加强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事业的推进提供坚实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相关的体育培训、体育竞赛、体育娱乐、体育设施建设以及体育用品销售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体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体育产业正朝着蓬勃发展的方向迈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支持助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促进体育消费扩大体育产业有效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制定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发展和投资引导方案,推动体育企业发展。
此外,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年)》、《关于加快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为体育产业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群众体育的普及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群众体育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情追捧。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各类体育锻炼中,如健身跑、网球、游泳、瑜伽等,推动了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据统计,我国城市长跑参与者人数每年递增30%,健身房会员数量年均增长20%。
这说明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三、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消费升级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也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过去,人们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的购买上,如运动鞋、篮球、羽毛球拍等,但现在,随着体育产业的完善和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体育消费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特点,如健身场馆的会员制、运动装备的个性化定制等,进一步促进了消费升级。
四、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体育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也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将体育项目纳入旅游项目之中,吸引着更多人的参与;学校加大了对体育教育的支持力度,培育了大批体育人才;体育表演和体育艺术的发展,使体育产业更加多样化,为其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五、数字化技术助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2010年-2023年国家支持体育产业政策梳理2010年-2023年国家支持体育产业政策梳理近年来,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支持政策日益加大,以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本文将从2010年至2023年,对国家支持体育产业的政策进行梳理,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国家在体育产业领域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举措。
一、2010年-2015年:制定全面体育发展规划1. 2010年,“健身我国”战略的提出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加。
国家推出“健身我国”战略,旨在倡导全民锻炼,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2011年,“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为了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提升国家体育实力,2011年提出了“体育强国”战略,以激励和支持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2016年-2020年:深化体育改革,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1. 2016年,加大对体育产业的资金支持为了激发体育产业的活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入,扶持体育相关企业的发展。
2. 2017年,鼓励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为了推动体育与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国家鼓励各地开展相关试点,推动产业升级。
三、2021年-2023年: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1. 2021年,“全民健身计划”再升级在全民健身的基础上,国家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旨在让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2. 2022年,推动体育产业国际化发展为了提升国内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扶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总结与展望: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从“健身我国”到“体育强国”,再到“全民健身计划”,政策日益完善,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国家在体育产业领域继续出台更多支持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为全民健身和国家体育事业注入新动力。
个人观点:在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支持是必要且及时的。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EvaluationonevolutionandeffectofChina'ssportsindustrypolicy刘春华1ꎬ2LIUChun-hua1ꎬ2摘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ꎬ在系统梳理和量化考察我国1980 2019年间135条(部委级及以上)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ꎬ从体育产业政策发布机构㊁政策类型㊁政策目标关注点㊁政策措施㊁政策力度5个维度构建了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分析的ATOMS框架模型ꎮ结果显示: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健身休闲是政策关注的两个重点ꎬ体育产业政策类型中的主体是赋值较低的通知㊁办法类ꎬ政策发布的主体是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务院ꎬ政策措施中政府行政措施和财政税收两策略最为有效ꎮ基于政策效果分析提出了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效果最佳的AT ̄OMS匹配模式ꎮ关键词:体育产业政策ꎻ政策工具ꎻ政策效果ꎻ政策分析中图分类号:G80-05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2076(2020)01-0001-08Abstract:Onthebasisofsystematicreviewandstatisticalquantificationof135sportsindustrypoli ̄cies(issuedbyministriesandcommissionsundertheStateCouncilofChinaandabove)inthepast40years(1986~2019)ꎬthepaperhasbuilttheframeworkofATOMSmodelintermsof5dimen ̄sions:policyagencyꎬpolicytypesꎬpolicyobjectivesꎬpolicymeasuresandpolicyexecutivestrength.TheresultsshowthatthesportsfacilitiesandsportsfitnessandleisurearethetwofocusofpolicyꎻthemainbodyofsportsindustrypolicytypesarenoticesandapproacheswithlowerassignmentꎻthemainpolicyreleaseistheStateSportsGeneralAdministrationandtheStateCouncilꎻamongthegov ̄ernmentadministrativemeasuresꎬfiscalandtaxpoliciesandmeasuresarethemosteffective.BasedontheanalysisofpolicyeffectꎬthebestATOMSmatchingmodelofChina'ssportsindustrypolicyhasbeenputforward.Keywords:sportsindustrypolicyꎻpolicytoolꎻpolicyeffectꎻpolicyanalysis收稿日期:2019-12-02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TJTY16-002)ꎮ作者简介:刘春华(1978-㊀)ꎬ男ꎬ江苏海门人ꎬ博士ꎬ研究员ꎬ主要研究方向政府政策评价ꎮ作者单位:1.天津体育学院人事处ꎬ天津㊀300381ꎻ2.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ꎬ天津㊀3002221.TianjinUniversityofSportꎬTianjin300381ꎬChinaꎻ2.Post-doctoralStationꎬTianji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ꎬTianjin300222ꎬChina㊀㊀相比其他产业ꎬ体育产业作为全球的一股旋风ꎬ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ꎬ激发出无穷的能量ꎮ就全球来看ꎬ2013年全球体育产业产值为7.5万亿元ꎬ占GDP的2%ꎮ美国作为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ꎬ当年体育产值高达2.87万亿元ꎬ占GDP的2.93%ꎮ而且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ꎬ2013年美国约有130万人直接从事体育娱乐休闲产业ꎬ4.5万人从事体育用品批发贸易ꎬ24.58万人从事体育零售工作ꎮ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ꎬ但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ꎬ也得到长足发展ꎬ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982.89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7817亿元ꎬ所占GDP的比重也从0.46%上升到0.95%ꎮ尤其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1第36卷第1期2020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ofShandongSportUniversityVol.36No.1February2020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发布ꎬ市场和体制的坚冰正被慢慢打破ꎬ政策与资本的双效应正在显现ꎬ政策暖风能否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活力ꎬ能否促进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ꎬ产业政策体系本身是否合理ꎬ是否达到预期目标ꎬ这些都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ꎮ事实上ꎬ就近十年来看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达80条ꎬ涉及财政㊁金融㊁人社㊁发改委等多个部门ꎬ而且就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依然存在的市场和政府的协调问题ꎬ体育产业内部的无序竞争问题ꎬ体育创新创业及核心技术的短缺问题ꎬ多多少少与政策相关联ꎬ体育产业政策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ꎬ发挥了多大作用ꎬ成为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ꎮ1㊀相关研究述评对体育产业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估是政府改善体育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ꎮ就目前体育产业政策整体研究来看ꎬ才刚刚开始ꎬ多数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ꎬ还主要集中于在政策内容上做文章[1-8]ꎬ如周红妹等[9] (2016)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作用㊁效力㊁适用范围3个维度构建了地方政府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ꎬ陈晓峰[10](2017)采用类似方法以2份国家和48份地方政府政策文件为基础分析了体育产业政策ꎮ而对于体育政策效果㊁政策选择的研究还不多ꎬ尤其是何种体育产业政策发挥了作用ꎬ多大作用ꎬ还停留于定性分析层面ꎬ如丛湖平等[11](2013)以产业关系政策㊁运行政策以及发展政策3个维度为基本构架探讨了体育产业政策的选择问题ꎻ陈明[12](2013)从政策演变的视角阐述了体育产业政策成效ꎮ真正将计量模型运用于体育产业政策评价分析的定性分析更是少之又少ꎮ林建君等[13](2013)以投入产出法ꎬ通过资源配置倾斜度与超前度分别对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优势倾斜和产业政策实施的超前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价ꎬ吴香芝等[14] (2013)以专家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半正式评估方式对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ꎬ张德军等[15](2016)以政策过程为切入点ꎬ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了影响体育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ꎮ事实上ꎬ就体育产业发展来看ꎬ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破解都不可能绕开政府ꎬ政府的规划㊁资金的扶持㊁政策的颁布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影响体育产业本身的定位㊁环境以及发展ꎬ而且就现状而言仅仅再从技术层面考虑显然已不能完全有效破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瓶颈ꎬ政策和客观环境的作用越发凸显ꎻ虽然已有研究成果对研究体育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ꎬ但遗憾的是理论研究的多ꎬ定性研究的多ꎬ还缺少对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整体效果的具体的定性研究ꎮ因此ꎬ从这个角度来看从体育产业政策作用效果入手ꎬ研究我国体育产业政策要素ꎬ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ꎮ2㊀ATOMS分析模式设计2.1㊀ATOMS设计理论思想随着体育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ꎬ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政策效果ꎬ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形成普遍认可的框架和模式ꎮ就现有的文献来看ꎬ多数研究者主要还是利用政策工具来分析政策效果ꎬ如豪利特与拉米什(Howlett&Rameshꎬ2003)的三分法㊁麦克唐奈和埃尔莫尔(McDonnell&Elmoreꎬ1986)的四分法㊁德林与菲德(Doern&Phiddꎬ1983)五分法以及林德和彼得斯(Linder&Petersꎬ1989)的九分法等[16]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Rothwell&Zegveld的 需求 环境 供给 三维划分法ꎬ国内多位学者将这一思想运用于体育政策的探索ꎮ如刘春华等(2012)[17]从供给型㊁环境型和需求型的X维度和体育强国Y维度相结合视角分析了我国体育政策ꎻ郝大伟等(2014)[18]将 需求 环境 供给 与产业价值链相融合ꎬ深入剖析了体育产业政策在政策工具选择㊁实施㊁反馈中存在的缺失与冲突ꎻ而周红妹[19](2017)㊁韩永君[20](2017)借助于其他政策工具思想对体育政策进行了研究ꎮ虽然不同学者从各自视角对体育政策进行了积极探索ꎬ但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体育政策效果分析尚未形成共识ꎬ也未构建出一个统一的方法论框架ꎬ但对于其中的几个关键要素还是比较认同的ꎮ政策作为一个综合体ꎬ是目标㊁措施㊁手段的综合反映ꎬ因而对政策的分析需要将政策问题㊁政策管理以及政策运用与政策工具本身相匹配ꎮ政策效果分析的首要一点就是政策内容(Policycontent)ꎬ为更准确地研究政策变量本身ꎬ拟从政策目标关注点(Policyobjectives)㊁政策措施(Policymeasures)以及政策力度(policyexecutivestrength)3个维度将政策本身细化ꎮ其次是政策的发布类型(Policytype)和发布机构(Policyagency)ꎮ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ꎬ我国政府在政策的发布类型与发布机构并不完全匹配ꎬ政府机构既可以以通知等形式发布ꎬ也可以法律法规等形式发布文件ꎬ而且即使是相同的政策内容不同的发布主体其政策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也不尽相同ꎬ比如国务院转发某机构文件ꎬ政策的效用会发生很大变化ꎮ事实上ꎬ这种理念已有学者运用于其他学科研究ꎬ如彭纪生等[21](2008)从政策效力ꎬ政策目标(知识产权保护㊁外资引进㊁技术引进㊁消2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6卷第1期2020年2月化吸收㊁创新㊁科技成果转化)ꎬ政策措施(行政措施㊁金融外汇措施㊁财政税收措施㊁其他经济措施㊁人事措施)对我国1978 2006年的技术创新政策进行了绩效研究ꎻ王晓珍等[22](2016)构建了以政策内容㊁政策形式㊁政策力度和发布部门4个维度的COPA模式实证分析了我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ꎮ综上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ꎬ本文拟从政策发布机构(A)㊁政策类型(T)㊁政策目标关注点(O)㊁政策措施(M)㊁政策力度(S)5个方面ꎬ即ATOMS分析框架入手分析体育产业政策ꎮ2.2㊀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的ATOMS为更好地对体育产业政策进行分析ꎬ确保所选政策的无缺漏㊁完整性以及准确性ꎬ采取 网络搜索+交叉检验 的方式ꎬ截止到2019年11月17日收集我国部委级及以上机构发布的有关体育产业政策135项ꎮ由于体育产业还是一个新兴产业ꎬ政策发布的主体界定为部委级及以上级别机构ꎬ政策文件指提及体育产业㊁体育经济㊁体育经营或体育消费的文件ꎬ政策类型仅限于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ꎮ2.2.1㊀政策发布机构(A)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ꎬ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以国家体育系统为主ꎬ但从产业的角度来看ꎬ与财政部㊁国家发改委交叉方面较多ꎬ因此本研究的机构分为5类:国务院㊁体育总局㊁财政部㊁国家发改委和其他机构ꎮ同时ꎬ考虑到机构的历史沿革问题ꎬ比如国家体育总局前身为国家体委ꎬ对此本文将所有机构都界定为2019年存在的机构ꎬ将相应的变更机构归属于现机构ꎬ同时为避免研究人员过于关注政府行政级别ꎬ以 0~1 赋值方式剔除影响ꎮ2.2.2㊀政策类型(T)鉴于体育产业政策颁布主体的差异ꎬ为有效研究我国体育产业政策ꎬ本文以部委及以上各级政府发布的各种类型政策为研究范围ꎬ包括法规㊁条例㊁通知㊁意见和规定等ꎮ由于不同政策类型对应的法律地位的不同ꎬ本文采取 1~5 赋值方式对体育产业政策类型进行区分ꎬ分值越大代表政策类型的影响力越高ꎬ反之ꎮ具体如表1所示ꎮ表1㊀体育产业政策类型分类及分值表分值政策类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简称法律)4国务院颁布的条例㊁部门的部令(简称条例部令)3国务院颁布的暂行条例㊁意见㊁规划ꎬ各部门的条例㊁规定(简称暂行规定)2各部门的意见㊁规划㊁纲要㊁决定㊁办法(简称办法)1通知2.2.3㊀政策目标关注点(O)按照国家体育产业主要目标ꎬ将体育产业政策关注点划分为体育竞赛与表演㊁体育健身休闲㊁体育用品㊁体育场馆设施㊁体育中介㊁体育服务ꎮ由于政策本身关注角度的多样性ꎬ而且也不存在高低之分ꎬ因此本文对政策目标关注点各维度也进行 0~1 赋值ꎮ2.2.4㊀政策措施(M)体育产业政策措施分为财政税收措施㊁公共设施保障措施㊁法律法规措施㊁体育人才培养措施㊁政府行政措施ꎮ每项政策措施根据其强弱程度ꎬ采用5分计量法ꎬ1表示措施中未提及相应措施ꎬ5表示政策中有较多明确措施ꎮ2.2.5㊀政策力度(S)由于不同体育产业政策文本内容本身表述强度的差异ꎬ而这种差异在政策具体执行上就代表着政府的影响力ꎬ也就是本文所表述的政策力度ꎬ本文将参照学者仲为国[23]㊁彭纪生[21]研究我国技术创新政策演进构建政策效度的标准ꎬ将体育产业政策力度划分为不同分值(1~5)ꎬ分值越大表示政策力度越大ꎬ1表示体育产业政策文本中未提及相应文字ꎬ5表示文中有较多内容涉及产业政策ꎮ考虑到政策效用的滞后性和延续性ꎬ某一年度发布的政策不仅在当年发挥作用ꎬ而且还会一直延续ꎬ直到政策失效ꎬ因而为更有效的测度政策力度ꎬ将体育产业政策力度划分为两部分:一是政策发布力度ꎬ其主要从政策数量角度分析不同年份体育产业受重视程度ꎻ二是政策作用力度ꎬ其主要采用政策累加方式测量ꎬ从政策存量角度勾画出体育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演变性ꎮ通过对各项指标值的确定ꎬ为有效分析政策ꎬ拟先对每一个年度内相关政策的各指标进行累积ꎬ分别计算出体育产业政策各项指标的年度值ꎮ具体公式如下:TYj=ðni=1YiˑPi其中ꎬj表示年份ꎬjɪ[1980ꎬ2019]ꎬn表示j年份颁布的政策数目ꎬi表示j年颁布的第i项政策ꎬYi表示第i项政策的各项政策关注点㊁政策措施的得分ꎬ计算年度政策力度时ꎬYi=1ꎮPi表示第i条政策的政策力度ꎮTYj表示j年体育产业政策的整体力度以及各项政策关注点㊁政策措施的整体状况ꎮ3㊀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的ATOMS分析3.1㊀发布机构(A)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ꎬ一方面参与政策发布的政府机构数逐渐增加ꎬ从1980年国家体委㊁国家劳动总3刘春华㊀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No.12020局㊁文化部㊁财政部共同制定体育产业政策颁布开始ꎬ到2019年14个机构联合出台«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 2025年)»ꎻ另一方面政策颁布的主体从单一体育机构向其他政府机构延伸ꎬ国家政府机构先后有不同组织作为第一主体参与其中(如图1所示)ꎮ1986年有国家工商局㊁城乡建设部ꎬ1995年有全国人大ꎬ1996年财政部ꎬ1997年有国家教委㊁民政部ꎬ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ꎬ2002年国务院㊁中共中央ꎬ2003年有国家税务总局㊁海关总署ꎬ2006年公安部ꎬ2008年监察部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㊁统计局ꎬ2014年国土资源部㊁国家卫生计生委㊁银监会ꎬ2015年农业部㊁国家旅游局㊁全国老龄办㊁中华全国总工会㊁全国妇联㊁中国残联ꎬ2016年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㊁工业和信息化部㊁交通运输部㊁水利部㊁环境保护部㊁中国民用航空局ꎬ2019年外交部㊁文物局ꎮ应该说这些机构自身的职能与体育产业并无太多交集ꎬ但恰恰因为体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相应的法规制度予以规范ꎬ予以明确ꎬ给予保障ꎮ如为促进文教体育用品行业稳增长㊁调结构㊁提质增效ꎬ实现升级发展ꎬ满足和适应多层次文教体育消费需求ꎬ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关于促进文教体育用品行业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ꎻ为加强和改进职业足球俱乐部劳动保障ꎬ维护球员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ꎬ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职业足球俱乐部劳动保障管理的意见»ꎻ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ꎬ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ꎮ事实上ꎬ正是由于体育政策制定以事后控制为主ꎬ缺少事前预防ꎬ政策制定与体育产业发展并不匹配ꎬ而且作为体育产业的主管机构国家体育总局已不能独立应对出现的难题ꎬ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ꎮ正如图1所示ꎬ2008年之后参与体育产业政策制定的政府部门逐步增多ꎬ尤其是近几年应该说涵盖了国家各部委ꎬ体育产业已经成为 新宠 ꎮ就政策颁布中政府机构的参与热情来看ꎬ体育总局85项㊁国务院34项㊁财政部33项㊁发改委18项㊁工业和信息化部11项㊁民政部6项㊁国家税务总局6项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5项㊁教育部5项㊁文化部5项等ꎮ图1㊀体育产业政策年度发布情况及政府主体首次现身分布图3.2㊀政策类型(T)就政策类型来看ꎬ体育产业政策中赋值较低的通知㊁办法类达108条ꎬ占80%ꎬ赋值较高的条例部令㊁暂行规定分别为4条和22条ꎬ占比最小的法律类仅为1条ꎮ而且从近几年趋势来看ꎬ通知类政策文件数稳步增长ꎬ这说明体育产业需要规范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ꎮ之所以通知类等政策颁布数量之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 就事论事 阶段ꎬ缺乏全盘统筹考虑的大局意识ꎬ虽然这种问题导向式的政策目的性㊁针对性较强ꎬ但往往因为政策本身的影响力以及监管依据的缺失ꎬ实施效果并不会很明显ꎬ而这恰恰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ꎮ3.3㊀政策目标关注点(O)体育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ꎬ已成为拉动市场消费增长和城市活力的重要推动力ꎬ尤其是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ꎬ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潮流ꎬ而且也是它的魅力所在ꎮ事实上ꎬ自1986年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中首次出现体育经济ꎬ到1998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体育产业发展方向ꎬ体育产业从小到大不断壮大ꎬ关注的重点也在不断变化ꎮ就颁布的产业政策总体来看ꎬ排名4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6卷第1期2020年2月依次是体育服务㊁体育场馆设施㊁体育竞赛与表演㊁体育健身休闲㊁体育用品㊁体育中介ꎮ之所以体育服务位居第一ꎬ应该说政府已经意识到体育产业归根结底还是广义的服务业范畴ꎬ紧随其后的就是场地设施ꎬ而对于 软件 ꎬ比如体育中介ꎬ关注度不高ꎬ这种状况急需改变ꎮ3.4㊀政策措施(M)就体育产业政策措施排名来看ꎬ分别是政府行政措施㊁法律法规㊁财政税收㊁公共设施保障㊁体育人才培养ꎮ其中政府行政措施为134次ꎬ比财政税收整整多出50次ꎮ可见ꎬ在产业发展中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至关重要ꎬ尤其对一些新兴产业ꎬ它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ꎬ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㊁实力弱ꎬ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ꎬ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来看ꎬ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ꎬ资源配置的作用还未显现ꎬ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多ꎮ图2㊀体育产业政策力度变化图3.5㊀政策力度演进(S)从政策发布力度视角来看ꎬ虽然1980 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年均颁布数为3.375项ꎬ但1980㊁1986㊁1989三年为孤立点ꎬ1981 1985㊁1987㊁1988㊁1990㊁2001年为缺失点ꎬ2016年发文量最多ꎬ为21项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ꎬ体育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ꎬ参与发文的单位和政策数量呈现高增长趋势ꎮ就政策作用力度视角来看ꎬ与政策发布数量存在较大偏差ꎬ虽然相关体育产业政策年度颁布数量较少ꎬ但稳步有所增长ꎬ但在政策作用力度上呈现 断档 现象ꎬ多个年份出现 0 力度(如图2)ꎬ一方面这是由于体育产业政策年度颁布较少ꎬ另一方面政策直接与体育产业关系并不太紧密ꎬ产业政策发展的配套以及相关文件保障还不到位ꎬ远远不能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ꎮ事实上ꎬ也正是因为早期我国体育产业政策颁布以体育部门为主ꎬ涉及相关部门较少ꎬ政策流于形式ꎬ浮于表面ꎬ无法推进ꎬ而且是以产业论产业ꎬ以理论探讨为主ꎬ并未真正从项目投资㊁产业风险控制㊁制度规范角度出发进行 多元化 尝试ꎬ最为关键的是整个社会的理论与社会氛围铺垫并未形成ꎬ体育产业更多的是一种口号ꎬ并未把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加以开发利用ꎬ出现了体育产业政策发布时断时续㊁时有时无的现象ꎬ也形成了体育产业政策作用力度徘徊不前㊁影响甚微的状况ꎮ2006年始借助北京奥运的春风ꎬ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作用力度呈现加速趋势ꎬ与体育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很多部门开始敞开大门ꎬ开始关注体育ꎬ开始正视体育问题ꎬ在陆续发布相关政策的同时客观上也营造了一种全民健身㊁全民兴体的社会氛围ꎬ有力推动了体育产业政策作用力度的上升ꎮ4㊀体育产业政策效果评价事实上ꎬ为有效评价体育产业政策效果ꎬ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ꎬ一是对体育产业政策的ATOMS框架进行量化分析ꎬ二是对体育产业政策效果进行量化ꎮ当然这里面就会涉及两个问题ꎬ一个是如何选择指标进行 效果刻画 ꎬ一个是如何选择方法进行 效果分摊 [19]ꎮ效果刻画一般可采用新增或者累计体育产业增加值来表示ꎬ至于效果分摊目前还未统一认识ꎮ考虑到本文的关注点并不是要讨论政策效果的分摊方法ꎬ而是关注于政策实施的效果问题ꎬ同时鉴于不同分摊法的结果差异ꎬ采用数据取对数法予以调控ꎮ此外ꎬ本文采用对年度新增体育产业增加值平均分摊以避免体育产业政策存续时间对研究的干扰ꎮ基于个别年份没有发布体育产业政策的情况ꎬ采用前后一年的数据均值处理ꎮ4.1㊀体育产业政策效果评价在实证研究中ꎬ针对众多解释变量一般优先采用5刘春华㊀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No.12020诸如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ꎻ然而ꎬ本文研究发现ꎬATOMS模型的5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332㊁0.403㊁0.389㊁0255㊁0.430ꎬ均无法达到Cronbach sα>0.7的基本要求ꎬ且Barlett球形检验不显著ꎬ这表明不适合用主成分进行分析ꎮ其次ꎬ由于本文赋值当中考虑问题的完备性以及不同类型政策对体育产业增加值的贡献ꎬ拟对ATOMS模型5个维度分别作回归ꎬ同时忽略对常数项的考察ꎮ此外ꎬ鉴于前文的赋值方法可能会导致数据上的多重共线性问题ꎬ本文在回归结果中同时给出了各个变量的VIF值ꎬ结果发现该值均小于10ꎬ表明潜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大ꎬ不会对基本结果产生影响ꎮATOMS的回归分析模型如表2所示ꎮ表2㊀体育产业政策维度评价回归模型变量模型一A:发布机构模型二T:政策类型模型三O:政策目标关注点模型四M:政策措施模型五S:政策力度系数VIF系数VIF系数VIF系数VIF系数VIF国务院0.165∗∗1.23体育总局0.187∗∗∗1.43财政部0.0972.00发改委-0.0022.41其他0.0370.90法律-0.0982.78条例部令0.0181.75暂行规定0.0342.67办法0.0201.97通知0.187∗∗∗1.54体育场馆设施0.233∗∗2.720.145∗∗1.43体育健身休闲0.201∗∗∗1.010.101∗∗1.72体育竞赛表演-0.0381.340.0031.55体育服务0.0861.21-0.0872.05体育用品-0.0770.860.0981.87体育中介0.0862.14-0.0331.06财政税收政策0.0023.10-0.0122.01公共设施保障0.097∗∗2.890.120∗∗∗2.55法律法规措施0.0332.320.0032.63体育人才培养-0.0213.00-0.0012.00政府行政措施0.132∗∗1.740.087∗∗1.92AdjustR20.5600.2330.1900.3880.405F值6.9885.2455.3847.3099.087㊀㊀注:∗∗∗和∗∗分别表示1%㊁5%水平上显著ꎬ下同㊀㊀可以发现ꎬ发布机构(模型一)中有国务院(0 165∗∗)和体育总局(0.187∗∗∗)入选ꎻ政策类型中(模型二)中通知(0.187∗∗∗)入选ꎻ政策关注点(模型三)中体育场馆设施(0.233∗∗)㊁体育健身休闲(0 201∗∗∗)入选ꎻ政策措施(模型四)中公共设施保障(0 097∗∗)㊁政府行政措施(0.132∗∗)入选ꎻ而政策力度(模型五)中体育场馆设施(0.145∗∗)㊁体育健身休闲(0.101∗∗)㊁公共设施保障(0.120∗∗∗)和政府行政措施(0.087∗∗)入选ꎮ其中各个模型的调整R2和F值均达到合理性要求ꎮ基于此入选变量代表的政策均对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产生了显著影响ꎮ就政策发布机构来看ꎬ财政部㊁发改委这些与体育产业具有很大关联性的部门ꎬ是 实力派 机构ꎬ但现实恰恰是这些机构还未在体育产业上发挥更大作用ꎮ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体育产业有所加强ꎬ但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ꎬ影响力还较弱ꎬ并未引起上述两个机构的足够重视ꎬ配套㊁保障还不充分ꎮ国务院虽然并不直接管理体育产业ꎬ但其统筹引领作用较为明显ꎮ在未来体育产业政策发布中ꎬ应进一步发挥国务院的导向作用ꎬ把握整体方向ꎬ定好格调ꎬ分好任务ꎻ国家体育总局则需要进一步转换身份ꎬ当好 联络官 ꎬ与财政部㊁发改委共搭舞台ꎬ共唱产业新歌ꎬ真正形成合力ꎮ就政策类型来看ꎬ5种政策类型虽然都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ꎬ但在具体效用层面还是存在差异ꎬ 通知类 最为有效ꎮ最高级别的法律虽然最具权威性ꎬ但往往太宏观㊁太原则ꎬ无法实地操作ꎬ而且这种类型的政策颁布程序复杂ꎬ需要经过广泛的论证ꎬ颁布的周期较长ꎬ因此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作用上很难有较大起色ꎮ目前的现状是上位和中位的政策法规体系ꎬ脱节现象严重ꎮ诸如 通知类 ꎬ虽然很有针对性ꎬ也有具体措施ꎬ但是后续跟进很难ꎬ缺乏延续性和权威性ꎮ6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6卷第1期2020年2月。
2020-2023年体育政策
2020-2023年体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体育发展,提高国民
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加强体育国际交流与竞争力。
以下是可能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1. 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支持等手段,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2.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加大在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投入,完善体育课程设置,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
3. 增加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增加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的建设,提升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方便人们进行体育活动。
4. 增强体育竞技水平:支持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5.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体育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体育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6. 加强体育赛事与文化融合:通过体育赛事等途径,加强体育与文化、旅游、娱乐等领域的融合,提升体育产业的综合效益。
7.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体育管理体制,推动国家体育事业更加规范、科学和有效地发展,提高体育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
8.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和国际体育赛事,拓展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以上仅为可能的体育政策措施,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实际情况。
文章标题:激励体育产业发展的国家年度政策解读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
新兴产业之一。
特别是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体育产业政策,以激励和支持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
的出台,不仅对于推进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
时也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政策内容
1. 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
在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中,对体育场馆建设提出了新的支持政策。
政府将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
各地加快推进体育场馆建设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体育
活动和赛事需求。
2. 推动体育赛事产业发展
政策中还提到了对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体育赛
事的扶持力度,鼓励举办更多高水平、高品质的体育赛事,提高国内
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赞助商参与其中。
3. 加强体育产业科技创新
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还强调了对体育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体育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体育科技创新,推动体育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4. 拓展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除了以上方面的支持,政策还提到了对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
政府将支持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全新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扩大体育产业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5. 增加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
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还强调了对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的加大。
政府将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体育产业,并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政策支持,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政策意义
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对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将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满足人民裙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
推动体育赛事产业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国内体育赛事的水平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同时也为企业赞助商等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再次,加强体育产业的科技创新,将推动体育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
发展,提升运动品牌和体育器材的科技含量,增强国内体育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
拓展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形
成更加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增加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为体
育产业提供更加充裕的发展资金,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是非常及时的,它不仅对于促进全民健身、提升国内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相信,在政
策的推动下,我国的体育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健康、快速、全面的发展。
总结回顾
通过对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鼓励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从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到推动体育赛事产业发展,再到加强体育产业科技创新和拓展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增加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助推我国体育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我国的文化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事业注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
相信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我国体育产业将继续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特别是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体育产业政策,以激励和支持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对于推进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政策内容
1. 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
在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中,对体育场馆建设提出了新的支持政策。
政府将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
各地加快推进体育场馆建设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体育
活动和赛事需求。
2. 推动体育赛事产业发展
政策中还提到了对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体育赛
事的扶持力度,鼓励举办更多高水平、高品质的体育赛事,提高国内
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赞助商参与其中。
3. 加强体育产业科技创新
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还强调了对体育产业科技创新
的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体育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科
研机构加强体育科技创新,推动体育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方向发展。
4. 拓展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除了以上方面的支持,政策还提到了对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
政府将支持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
形成全新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扩大体育产业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5. 增加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
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还强调了对体育产业投融资支
持的加大。
政府将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社
会资本投入到体育产业,并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政策支持,推动体
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6. 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政府还强调了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支持。
通过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推动体育赛事产业发展,政府将为全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锻炼和竞技参与机会,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7. 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政府还提出了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支持政策。
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8. 健全体育产业法律法规体系
政策中还提到了对体育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政府将完善有关体育产业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体育产业市场秩序的监管,维护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政策意义
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对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将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满足人民裙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
推动体育赛事产业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国内体育赛事的水平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同时也为企业赞助商等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再次,加强体育产业的科技创新,将推动体育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
发展,提升运动品牌和体育器材的科技含量,增强国内体育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
拓展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形
成更加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增加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为体
育产业提供更加充裕的发展资金,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是非常及时的,它不仅对于促进全民健身、提升国内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相信,在政
策的推动下,我国的体育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健康、快速、全面的发展。
总结回顾
通过对2020-2021年国家年度体育产业政策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鼓励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从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到推动体育赛事产业发展,再到加强体育产业科技创新和拓展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增加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助推我国体育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我国的文化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事业注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
相信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我国体育产业将继续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